1
|
培矮64S与粳稻配置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表现 |
富昊伟
李友发
马兴华
边永高
章永根
|
《作物研究》
|
2005 |
2
|
|
2
|
培矮64S系列组合制种中稻粒黑粉病防治技术研究 |
汤传喜
唐建初
|
《作物研究》
|
1998 |
1
|
|
3
|
超级杂交稻培矮64S×9311不同栽培方法的研究 |
杨志珍
谢长文
向培友
谢登友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2002 |
1
|
|
4
|
两系杂交稻培矮64S×9311超高产特性与栽培技术研究 |
钱如浩
谢长文
张声明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2004 |
0 |
|
5
|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种子休眠特性 |
孙君亮
肖层林
王伟平
向世鹏
陈詹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1
|
|
6
|
留桩高度对培矮64S/E32再生特性的影响 |
蒋廷杰
易镇邪
屠乃美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8
|
|
7
|
超级稻培矮64s/E32开花结实期间的叶片衰老 |
翁晓燕
陆庆
郑炳松
蒋德安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3
|
|
8
|
水稻低温敏不育系培矮64S的开花及制种特性 |
李曙光
王丰
黄健文
吴玉坤
廖亦龙
陈志远
彭惠普
郑海波
|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
1999 |
5
|
|
9
|
超级杂交稻抗倒生理与形态机能研究 Ⅱ .培矮 64S/E3 2与汕优 63茎秆抗倒力学差异 |
万宜珍
马国辉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25
|
|
10
|
超级稻培矮64s/E32生长和光合特性研究初探 |
翁晓燕
蒋德安
郑柄松
陆庆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2
|
|
11
|
培矮64S育性转换的光温特性研究 |
黄农荣
张旭
刘彦卓
孔清霓
梁祖扬
邱润恒
|
《作物研究》
|
2000 |
6
|
|
12
|
培矮64S×9311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
张克健
谢长文
龙章华
杨松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2002 |
0 |
|
13
|
培矮64S在湛江的育性转换特性及应用研究 |
魏荷
郭建夫
王丰青
黄永相
朱宏波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4
|
割茬再生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培矮64S”若干生理活性指标的影响 |
钟蕾
陈小荣
汤丽梅
赵宝珍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
2006 |
2
|
|
15
|
转Xa21基因培矮64SR2代性状的表现 |
陆晓春
薛庆中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2
|
|
16
|
超级稻培矮64S/E32百亩高产样方栽培技术示范与研究 |
马国辉
吴宏恒
张玉烛
徐叔云
|
《作物研究》
|
2000 |
3
|
|
17
|
麦芽糖浓度对培矮64S花药培养的影响 |
唐俐
邓晓湘
肖国樱
|
《湖南农业科学》
|
2001 |
1
|
|
18
|
培矮64S/E32叶色调控高产攻关 |
方兴龙
董胜桃
何爱青
吴萍
赵决建
金四九
黄俊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2001 |
0 |
|
19
|
超级杂交稻培矮64S/E32根系特征初步观察分析 |
唐俐
|
《湖南农业科学》
|
2002 |
1
|
|
20
|
籼稻两用不育系培矮64S再生体系的建立 |
刘南南
朱延明
毛兴学
李晓方
|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
2001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