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沿江地区城镇空间布局构想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少丽 陆玉麒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9-114,共6页
沿江地区是江苏省城镇最为密集的地区,也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但沿江两岸的城镇发展却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致使沿江地区的城镇体系发育不完善,整体竞争力提升缓慢,因此拟通过对城镇空间的合理布局来提高其在长三角地区的竞争力.借助... 沿江地区是江苏省城镇最为密集的地区,也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但沿江两岸的城镇发展却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致使沿江地区的城镇体系发育不完善,整体竞争力提升缓慢,因此拟通过对城镇空间的合理布局来提高其在长三角地区的竞争力.借助中心性指数和重力模型的计算,结合沿江地区的实际情况构建了3个跨江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定位为长三角地区的区域服务中心,锡常泰都市圈打造为江苏国际制造业的重要基地,苏通都市圈作为上海都市圈的内圈层,将实现与上海全方位的呼应与对接.从区域外部空间协调来看,应将以3个都市圈为主导的沿江城镇网络体系主动融入到以上海为中心的全球城市区域框架中,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沿江地区 城镇空间布局 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沿海地区城镇空间布局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少丽 王颖 陆玉麒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5-138,共4页
以江苏沿海地区城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沿海地区城镇空间布局现状特征的分析,指出城镇空间布局的不合理是制约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对以往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沿海地区未来城镇空间布局应充分考虑港口在经济... 以江苏沿海地区城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沿海地区城镇空间布局现状特征的分析,指出城镇空间布局的不合理是制约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对以往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沿海地区未来城镇空间布局应充分考虑港口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采取扇状组合式的布局方案,以便更好地带动沿海地区城镇地域系统的发展,并提出了一些优化该模式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沿海地区 城镇空间布局 扇状组合式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三角洲”与“三角网”角度探讨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3
作者 周劲 《规划师》 2007年第8期58-61,共4页
随着人类交通工具和交通通道技术的发展,城镇间的物流和客流逐渐由传统的依赖水路运输向依赖陆路运输和空中运输转变,城镇空间布局逐渐突破了传统的树型水运交通网络结构而向以"空港"、"陆港"、"步港"为... 随着人类交通工具和交通通道技术的发展,城镇间的物流和客流逐渐由传统的依赖水路运输向依赖陆路运输和空中运输转变,城镇空间布局逐渐突破了传统的树型水运交通网络结构而向以"空港"、"陆港"、"步港"为节点的区域"三角网"结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 三角网 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多中心性与绿色发展效率——基于异质性的城镇化空间布局分析 被引量:41
4
作者 张可云 张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7-117,共11页
城市群是城市的空间组合,是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主要空间载体,其多中心性是否有利于提升区域绿色发展效率和实现协调发展?文章利用夜间灯光数据测度了城市群的多中心性,将三大污染排放指标作为非期望产出计算了Malmq... 城市群是城市的空间组合,是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主要空间载体,其多中心性是否有利于提升区域绿色发展效率和实现协调发展?文章利用夜间灯光数据测度了城市群的多中心性,将三大污染排放指标作为非期望产出计算了Malmquist-Luenberger动态分解指数以考察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跨期变化。基于2004—2018年14个重点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城市群的多中心性对成员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城市群多中心性对成员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且东部城市群的多中心性对成员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起到促进作用,而中部和西部城市群的多中心性则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起到抑制作用;(2)城市群多中心性对中间位序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产生负面效应,但是对首位城市和位序靠后的城市产生正面效应,且该效应随城市经济位序后延而递减;(3)城市群多中心性对绿色发展效率产生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传导机制评估发现,城市群多中心性对成员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倒U型”影响主要是通过知识溢出、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水平起作用。更改多中心指标、采用地形起伏度和1933年的铁路通车数据作为工具变量、更改方法为面板Tobit模型重新进行估计得到的结果没有实质性改变。基于上述发现,现阶段中国城镇化空间布局重在发展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的权衡,应综合考虑空间单元异质性,制定和实施差别化的城市群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多中心性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城镇空间布局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东南城镇体系的发展及空间格局的演化
5
作者 李晓 唐礼智 《城市研究》 1998年第6X期41-44,共4页
一、闽东南各类城市发展的历史兴衰的简要回顾考察福建历史经济文化地理,闽东南经济和城市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秦汉至宋元。闽江、晋江流域先后得到开发。福州作为全省的政治中心地位得以确立。形成以之为中心的行政等级体... 一、闽东南各类城市发展的历史兴衰的简要回顾考察福建历史经济文化地理,闽东南经济和城市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秦汉至宋元。闽江、晋江流域先后得到开发。福州作为全省的政治中心地位得以确立。形成以之为中心的行政等级体系。第二阶段:明清时期。两朝均闭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东南地区 城镇体系 空间格局 中等城市 乡镇企业 开发区 湄洲湾 经济发展 城镇空间布局 对外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城镇化发展特征和发展对策 被引量:5
6
作者 钟少颖 宋迎昌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59,共6页
中国城镇化发展在水平、速度、空间格局等方面区域差异显著。与此同时,东、中、东北、西北、西南五大区域自身的地理、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完全不同。因此,区域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东部地区要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提升城镇... 中国城镇化发展在水平、速度、空间格局等方面区域差异显著。与此同时,东、中、东北、西北、西南五大区域自身的地理、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完全不同。因此,区域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东部地区要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提升城镇化质量。东北地区要注意提高主要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中部地区要着力打造城市群和城市圈。注意城乡统筹发展。西北地区要促进人口向城市主要是大城市集中,同时注意能源城市和边贸城市建设。西南地区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地区在少量的城市密集区,对于边缘区域要大力发展特色城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城镇 区域城镇空间布局 区域协调发展 城镇化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建设引领城市老旧片区再开发的路径与实践
7
作者 李苗浩男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3-89,共7页
在上海市南北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轨道交通19号线的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为充分发挥区域重要交通廊道对城镇空间布局的引导作用,急需对新建地铁站点周边地块的开发策略及路径开展系统研究。以上海市轨道交通19号线宝山段地铁站点周边地块为... 在上海市南北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轨道交通19号线的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为充分发挥区域重要交通廊道对城镇空间布局的引导作用,急需对新建地铁站点周边地块的开发策略及路径开展系统研究。以上海市轨道交通19号线宝山段地铁站点周边地块为例,通过分析区域现状特征,从宏观、中观、微观视角提出“整线—分区—站点”三维再开发路径,以确定轨道交通19号线宝山段地铁站点周边地块的发展更新方向及更新策略,以期为其他轨道交通沿线城市空间更新及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城镇空间布局 土地更新 规划策略 上海市轨道交通19号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县域经济与城镇发展战略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衍彬 邢铭 高翔 《规划师》 2004年第9期83-86,共4页
辽宁县域经济与城镇发展存在城镇人口规模过小、乡镇企业规划布局不合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建设标准低等问题,应通过建构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行政体系、重构城镇空间布局等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发展战略 辽宁 基础设施建设 城镇空间布局 人口规模 城镇发展 规划布局 乡镇企业 建设标准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 被引量:4
9
作者 房庆方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19,共3页
1调整规划编制思路,建立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城乡规划体系 1.1以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密集地区规划为切入点,构建省级城乡规划政策的法定平台 《城乡规划法》调整了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强调了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 1调整规划编制思路,建立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城乡规划体系 1.1以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密集地区规划为切入点,构建省级城乡规划政策的法定平台 《城乡规划法》调整了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强调了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城镇空间布局和规模控制,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规划 规划法 科学发展观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空间布局 调整规划 城乡统筹 地区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群建设的成效、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欧阳慧 李智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38,共11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群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日益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对完善城镇化战略格局、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部分城市群存在人口和经济集聚能力不强、产业发展呈现同质化竞争、核心与...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群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日益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对完善城镇化战略格局、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部分城市群存在人口和经济集聚能力不强、产业发展呈现同质化竞争、核心与边缘地区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无序蔓延扩建新城新区和毗邻合作区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包括城市群空间范围缺少统一科学的划定标准、跨行政区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滞后、行政区划等级分割影响较大、缺乏明确的治理主体等。针对突出问题,建议分类施策、深化改革、增强引导、创新机制、加强监测,有序引导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新型城镇 城镇空间布局 区域布局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