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复合土地利用系统中土壤磷素的积累和流失潜力的空间分异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慧敏 章明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3-460,共8页
为了解城市复合土地利用系统中土壤磷素的积累和流失潜力特点,以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为例,应用化学分析方法和GIS技术研究该校区复合土地利用系统中土壤磷素积累和流失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研究区内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呈... 为了解城市复合土地利用系统中土壤磷素的积累和流失潜力特点,以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为例,应用化学分析方法和GIS技术研究该校区复合土地利用系统中土壤磷素积累和流失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研究区内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呈明显的增加趋势,磷素积累受城市化和大量施用有机肥、化肥等的影响.土壤磷素空间异质性非常明显,深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土壤全P平均含量由高至低分别为畜牧场(3.22 g?kg-1)>果园(1.67 g?kg-1)>桑园(1.54 g?kg-1)>蔬菜地(1.52 g?kg-1)>教学区(1.37 g?kg-1)、绿化用地(1.37 g?kg-1)>水田(1.14 g?kg-1)>旱地(1.06 g?kg-1)>水旱轮作地(1.02 g?kg-1)、生活区(1.02 g?kg-1).研究区内土壤磷饱和度平均达22.29%,土壤水可提取态P明显高于一般农业区,有很高的P流失风险.土壤磷饱和度25%这一磷素流失风险临界指标也适合于对研究区土壤磷流失风险的评价,该指标大致与有效P 77 mg?kg-1和全P 1.20 g?kg-1相当.研究认为,城市复合土地利用系统中土壤磷素积累显著,磷素流失造成水体污染风险很大,应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复合土地利用系统 土壤磷积累 磷饱和度 空间异质性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生态系统视角的土地利用变化碳源/汇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鹏岩 杨丹 +4 位作者 刘宇 张金炳 刘振岳 唐振过 单子溢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58-2073,共16页
土地利用变化碳源/汇效应具有自然过程与社会经济过程交织、结构复杂、空间差异显著的特点,可以从景观格局、资源开发、双重属性、空间效应等多种视角切入展开研究。为全面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效应特征及其对减碳增汇目标的贡献,通过... 土地利用变化碳源/汇效应具有自然过程与社会经济过程交织、结构复杂、空间差异显著的特点,可以从景观格局、资源开发、双重属性、空间效应等多种视角切入展开研究。为全面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效应特征及其对减碳增汇目标的贡献,通过对多项研究的总结,提出了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的土地利用变化碳源/汇效应框架,并根据该框架的逻辑关系,系统梳理了典型景观中碳源/汇的响应特征、空间效应、作用机制以及评估方法,进而探讨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经过梳理发现,研究学者普遍认同建设用地为碳源,林地、草地、湿地、耕地则既可能是碳源,也可能是碳汇,使用的评估方法分为统计模型、遥感模型、通量观测模型和生态系统模型等,各有优劣和适用条件。未来研究趋向于多元化,仍需加强对湿地等生态敏感区的碳源/汇、均衡不同气候区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效应、完善各类遥感监测与碳排放监测数据库、综合考虑土地承载的社会经济过程和自然过程导致的碳效应以及在复合生态系统框架下将提升固碳效率纳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等方面的研究。研究丰富了精准评估复合生态系统视角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碳效应与碳循环研究,也可以为“碳中和”治理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汇 土地利用变化 复合生态系统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工业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沈阳市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任婉侠 李京忠 +4 位作者 董书恒 肖骁 付博 谢潇 薛冰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8-231,共14页
维持和改善生态系统服务是保障老工业城市可持续转型的重要基础。利用遥感影像解译和改进当量因子法,定量分析沈阳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结果表明:(1)沈阳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建设用地和水域呈增加趋势,而草地、... 维持和改善生态系统服务是保障老工业城市可持续转型的重要基础。利用遥感影像解译和改进当量因子法,定量分析沈阳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结果表明:(1)沈阳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建设用地和水域呈增加趋势,而草地、林地等重要生态用地逐渐减少;2005—2010年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最为显著。(2)生态系统服务主要以调节服务为主,耕地和水域贡献超八成的生态系统服务,而草地、林地仅贡献约两成,且逐年减少;空间分布上呈中心低外围高的圈层结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年均增加0.66亿元,人均价值年均降低47.95元。建议系统管理城乡土地资源,加强林地、草地等保护和质量提升,控制新城区和工业园区扩张,提升单位土地资源产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 老工业城市 可持续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影响的关键类型及阈值效应 被引量:3
4
作者 欧阳晓 陈键 +2 位作者 魏晓 谢花林 魏国恩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46-1954,共9页
人类活动导致土地利用发生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的非线性关系,对于国土空间优化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网格尺度构建了活力–组织–服务生态系统健康评估... 人类活动导致土地利用发生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的非线性关系,对于国土空间优化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网格尺度构建了活力–组织–服务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框架,运用随机森林模型和分段线性回归模型,揭示2000—2020年城市群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变化规律,并识别影响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土地利用类型及其阈值。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建设用地显著增加,其占比增长了8.10%,主要由耕地和林地转化而来。(2)生态系统健康时间上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空间上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与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不同等级呈现集聚分布。(3)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为影响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土地利用类型。关键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存在阈值,当耕地占比≥1.98%,林地占比≥7.58%,建设用地占比≤19.80%时,生态系统健康能达到中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土地利用变化 阈值效应 长株潭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森林公园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孙文 孟陈 张凯旋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4期96-105,共10页
以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采用土地动态和景观格局分析,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法,定量地分析200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同时对景观格局的演变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研究,探讨土地利用变化、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以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采用土地动态和景观格局分析,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法,定量地分析200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同时对景观格局的演变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研究,探讨土地利用变化、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三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在2000—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快速变化,植被、道路、农田3种景观类型的面积波动较大,林地和道路快速增加,农田快速减少,呈现“两多一少”的变化趋势,占优势的景观基质由农田斑块类型转变为林地斑块类型;研究区的景观类型从开始的破碎化、不均匀的状态逐步向均衡化发展;总ESV从2000年的8659.51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13412.42万元,增加了54.89%,其中水体和植被是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地类,调节服务价值量相对于其他三项服务类型处于明显较高的水平;斑块数量的不断增加,林地和水体等优势景观类型面积的增加,景观类型形状多样化、均衡化使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断增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强度和土地利用强度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公园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及未来多情景模拟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思源 倪欢 +3 位作者 牛晓楠 冯梦凡 吴宇 冯欢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4,41,共8页
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闽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合当量因子表核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变化情况,并以2035年为目标年,利用CA-Markov模型模拟自然发展、经济发展、生态保护、耕地保护4种情... 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闽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合当量因子表核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变化情况,并以2035年为目标年,利用CA-Markov模型模拟自然发展、经济发展、生态保护、耕地保护4种情景下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据此讨论土地利用变化对ESV的影响,并对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类型进行协同/权衡关系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闽三角城市群耕地面积锐减,建设用地大范围扩张,林地、草地面积少量缩减;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研究区ESV总量分别为2281.34亿元、2258.54亿元、2196.82亿元、2175.81亿元、2200.69亿元,总体呈下降趋势。②2035年闽三角城市群在自然发展、耕地保护、生态保护、经济发展4种情景下,ESV总量分别为2138.42亿元、2133.04亿元、2166.35亿元、2112.63亿元,均呈下降趋势,经济发展情景下ESV总量最低,自然发展与耕地保护情景下ESV总量损失也较大,而生态保护情景有效延缓了ESV的下降趋势,且生态系统服务类型间的协同关系最强,成为未来闽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优化的最优情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CA-Markov模型 多情景 闽三角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转型背景下土地利用结构的模拟与预测 被引量:3
7
作者 於冉 魏露 +2 位作者 叶芸 储昭君 於忠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123,共11页
[目的]资源型城市作为国家资源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城市,其转型发展方式更应向高质量方向推进。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背景下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并进行预测模拟,为新时期资源型城市国土空间优化提供新思路。[方法]基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 [目的]资源型城市作为国家资源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城市,其转型发展方式更应向高质量方向推进。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背景下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并进行预测模拟,为新时期资源型城市国土空间优化提供新思路。[方法]基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概念及内涵,分析经济、社会、人口、科技、资源环境5个维度的系统性影响,并与空间布局相关联,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安徽省铜陵市2005—2020年的历史数据为参照,将2021—2035年的数据设置仿真情境,进行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情境趋势性预测分析。[结果](1)铜陵市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现状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可以此为依据进行转型条件设置和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合理预测。(2)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作为一个系统性概念,形成“系统—指标—要素”的层级框架,不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还传导作用于不同的地类,影响土地利用系统。(3)铜陵市2021—2035年地类的情境趋势发展差异较为相似,即耕地、林地、水域、草地和未利用地的减少幅度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综合发展而递减,在资源保护情境下面积均有小幅度提升。建设用地则相反,增加幅度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综合发展而递减,在资环保护情境下扩张速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结论]资源型城市的新时期转型,不仅要将内在要素融合成系统性概念,还要提升土地利用系统的关注度,重视结构合理性和发展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转型发展 系统动力学模型 土地利用结构 安徽省铜陵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超大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动态演变 被引量:73
8
作者 程琳 李锋 邓华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6194-6203,共10页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及其生态服务功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近十几年间,中国城市发展迅速,超大规模城市的土地利用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动态演变的一般特征以及差异值得关注。研究以中国1995年非农业人口超过200万的9个超大城市为研...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及其生态服务功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近十几年间,中国城市发展迅速,超大规模城市的土地利用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动态演变的一般特征以及差异值得关注。研究以中国1995年非农业人口超过200万的9个超大城市为研究对象(包括上海、北京、天津、重庆、南京、西安、哈尔滨、武汉和广州),对各城市不同用地类型在1995年至2008年这一阶段的利用动态度进行分析。然后以用地结构和谢高地等[1]提出的大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为基础估算了城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且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为证明研究结果可信,对每种用地类型对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的依赖性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9个超大城市用地结构变化趋势总体一致,主要缩减地类为农田和水体,增长地类为建设用地、林地和城市绿地。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1995年总体范围为4996—8854元/hm2,排序为广州>武汉>哈尔滨>南京>西安>天津>北京>上海>重庆,2008年范围为4746—8777元/hm2,排序为广州>哈尔滨>西安>上海>重庆>北京>武汉>南京>天津,各城市均值由1995年的7189元/hm2降到2008年的6987元/hm2。人均享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1995年总体范围为284—7983元/人,排序为哈尔滨>西安>北京>广州>武汉>南京>天津>重庆>上海,2008年范围为305—4538元/人,排序为哈尔滨>重庆>西安>广州>武汉>北京>南京>天津>上海,各城市平均值由1995年的1677元/人降到2008年的1230元/人。超大城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动态演变的一致特征是人均享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主要减弱的生态系统服务为水文调节和粮食生产,增强的服务为娱乐文化和废物处理,而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系统服务结构9个城市之间存在差异。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土地类型的敏感度指数皆小于1,证明研究结果可信。研究结果说明城市可持续发展主要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建设用地无序扩张和各类生态用地的配置不均衡,可为中国迅速城市化的新兴大型城市的生态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用地 城市 生态系统服务 超大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以淮北市为例 被引量:60
9
作者 赵丹 李锋 王如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343-2349,共7页
城市是一类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城市的快速蔓延及强烈的人类活动显著地改变了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而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及人居环境。通过遥感、GIS技术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等方法,对淮北市198... 城市是一类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城市的快速蔓延及强烈的人类活动显著地改变了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而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及人居环境。通过遥感、GIS技术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等方法,对淮北市1987年、2000年和2007年3个时期20a间的土地利用结构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演变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987—2007年间淮北市生态用地空间结构和面积发生剧烈变化,生态用地占城市面积的比例由91.45%降低至71.86%。1987—2000年,农田面积大幅度下降,而林地和水体都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建设用地面积增长迅速。2000—2007年,农田面积有所增加,林地和水体面积却明显下降,建设用地总面积虽然没有明显变化,但其聚集度显著增加。20年间,城市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2000年达31.32亿元。2000—2007年,以废物处理和水源涵养功能退化最为严重。可见,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与生态服务功能密切相关,此结果可为淮北市景观格局优化及土地合理调控和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用地 生态系统服务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与土地复合利用研究——以广州为例 被引量:74
10
作者 李文翎 阎小培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4-580,共7页
根据近年来广州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 ,分析了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土地复合利用的影响 ,并对当前轨道交通发展与土地复合利用间存在的问题作了研究。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 ,加快了城市发展轴的成型 ,强化了城市中心区功能 ,也加快... 根据近年来广州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 ,分析了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土地复合利用的影响 ,并对当前轨道交通发展与土地复合利用间存在的问题作了研究。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 ,加快了城市发展轴的成型 ,强化了城市中心区功能 ,也加快了旧城更新和土地置换的步伐 ,促使土地类型均质化 ,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创造了机遇 ,并对地铁沿线土地的升值产生巨大影响。由于广州轨道交通的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 ,因此对轨道交通的布线、管理及其沿线土地的合理开发还需作进一步的综合与详细的规划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轨道交通 土地复合利用 广州 土地置换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城市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及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57
11
作者 张天海 田野 +2 位作者 徐舒 唐立娜 郭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7572-7581,共10页
土地利用变化改变土地原有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和功能,关系地区可持续发展。选择沿海城市厦门市为研究区,利用1989、2000、201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和相关文献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方法,ESV等指标计算分析了厦门市土地... 土地利用变化改变土地原有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和功能,关系地区可持续发展。选择沿海城市厦门市为研究区,利用1989、2000、201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和相关文献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方法,ESV等指标计算分析了厦门市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对ESV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89—2010年厦门市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为同时期全国水平的5倍多。该时期厦门市和全国建设用地动态度均高于其他地类。其中2000—2010年间,厦门市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是1989—2010年间近5倍(458.94%);在厦门市与各沿海地区对比中发现,1989—2010年整个沿海地区建设用地的动态度都高于其他各个单一地类。各沿海地区建设用地动态度大小排序为浙江沿海>厦门>福建沿海>江苏沿海,厦门市排序靠前。空间特征上,厦门市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是由滨海带滩涂的填埋和耕地的占用,处于北部的林地基本稳定。研究期1989—2010年间,厦门市ESV总量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其中2000—2010年ESV总减少量(1.2亿元)是1989—2000年总减少量(1000万元)的十余倍(1382.57%)。研究区由于水域和耕地的大面积减少,导致水源涵养、废物处理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趋于弱化,最终致使各类ESV成分在1989—2010年间整体上均处于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最大的仍然是水文调节和废物处理,食物和原材料生产变化幅度最小。1989—2000阶段中保持土壤ESV变化的贡献最大,2000—2010阶段中水文调节ESV变化的贡献最大。2010年厦门市单位面积ESV在东部沿海地区中处于较低水平。反观厦门市2000—2010年远高于全国水平的土地利用动态度,表明厦门市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应当划出生态红线,加强对具有关键生态功能的生态用地保护,特别是水域和北部的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厦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预测——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志 周生路 +2 位作者 陆长林 李达 王晓瑞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4-318,共5页
以江宁区为例,在VENSIM软件平台上,构建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及预测,以为揭示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预防可能的土地利用问题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耕地变化仍处于"土地洛沦兹曲线&qu... 以江宁区为例,在VENSIM软件平台上,构建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及预测,以为揭示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预防可能的土地利用问题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耕地变化仍处于"土地洛沦兹曲线"的前段,耕地仍将持续减少,在加大农村建设投入情况下,直至2015后耕地面积才开始回升;②2013年后,耕地减少的主要动力将从城市经济发展驱动转为农村居民生产生活需求驱动方面,因此农村建设投入及调控、农村土地利用管理应列入今后政府及土管部门的重点工作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城市边缘区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江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作用研究——以广州为例 被引量:41
13
作者 毛蒋兴 闫小培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3-360,共8页
在评述国内外城市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影响作用研究的基础上,以广州为案例,利用有关政府部门资料、统计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引入定量分析和GIS、RS空间分析技术,系统全面地研究了城市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作用。首先,作者论述了城市... 在评述国内外城市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影响作用研究的基础上,以广州为案例,利用有关政府部门资料、统计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引入定量分析和GIS、RS空间分析技术,系统全面地研究了城市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作用。首先,作者论述了城市交通系统发展对城市空间格局演化的引导作用;接着,应用GIS和RS技术分析论证了城市交通系统建设对土地利用开发的刺激作用;第三,应用GIS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城市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价格的影响作用;最后阐明了城市交通系统对广州各类用地布局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系统 城市土地利用 影响作用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46
14
作者 毛蒋兴 闫小培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4-69,共6页
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研究一直都是城市地理学家、城市交通规划师和城市规划师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近年,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过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现,我国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研究逐渐得到重视。本... 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研究一直都是城市地理学家、城市交通规划师和城市规划师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近年,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过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现,我国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研究逐渐得到重视。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材料,从两者关系的早期探讨、现代理论研究和模型模拟研究等三方面系统地评述了国外两者互动关系研究的进展,并阐述了国外研究对我国相关研究带来的一些借鉴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 城市交通系统 土地利用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柳州市为例 被引量:10
15
作者 黎良财 邓利 吴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2-106,共5页
以柳州市区为例,采用2000年、2010年ETM遥感影像,通过CART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并根据Costanza提出的方法计算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10... 以柳州市区为例,采用2000年、2010年ETM遥感影像,通过CART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并根据Costanza提出的方法计算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10年林地面积一直居于首位,耕地面积减少,耕地主要向林地和建设用地转变;林地和水域面积的增加,导致研究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年均增长率0.68%;从功能方面,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等服务性功能的价值远大于原材料和食物生产的价值;从结构方面,林地占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65%以上。因此,在柳州市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林地的保护,以实现工业柳州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柳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国家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 被引量:37
16
作者 徐永健 阎小培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38-43,共6页
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二者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是自本世纪2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城市地理学家、城市规划师们持续探讨、研究的一大课题。近年,随着全球城市交通供求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持续分离所带来的恶果... 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二者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是自本世纪2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城市地理学家、城市规划师们持续探讨、研究的一大课题。近年,随着全球城市交通供求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持续分离所带来的恶果不仅一直为理论工作者所关注,更已引起规划界与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也方兴未艾。本文从有关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简要回顾1920~ 1990年西方国家交通系统一土地利用关系研究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系统 土地利用 西方国家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驱动力系统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黄继辉 张绍良 侯湖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24-1426,共3页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考察其产生、发展与变化,需要综合考虑关系错综复杂的各项驱动力因素,对驱动力加以系统分析。首先从自然、社会、经济及环境4个方面阐述了各驱动力因素,在此基础上,应用系统论的方法和观点,对土...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考察其产生、发展与变化,需要综合考虑关系错综复杂的各项驱动力因素,对驱动力加以系统分析。首先从自然、社会、经济及环境4个方面阐述了各驱动力因素,在此基础上,应用系统论的方法和观点,对土地集约利用驱动力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及动态性进行分析,并以集约利用发展过程为主线,初步揭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驱动力系统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驱动力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格局演化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毛蒋兴 闫小培 李响 《热带地理》 2005年第1期43-48,共6页
利用有关政府部门资料和统计数据,分析1980~2000年广州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的演化特征,发现两者互动关系格局已经由上世纪80年代的人口高密度、土地利用高密度集中开发、高密度交通、公共交通与自行车交通相结合的'三高一结合&#... 利用有关政府部门资料和统计数据,分析1980~2000年广州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的演化特征,发现两者互动关系格局已经由上世纪80年代的人口高密度、土地利用高密度集中开发、高密度交通、公共交通与自行车交通相结合的'三高一结合'格局向90年代的高人口密度、土地利用高密度集中开发、高密度交通、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相结合的又一'三高一结合'格局演化.文中分析了新形势下广州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格局特征的发展,探讨了两者格局存在的矛盾及其协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系统 土地利用 互动关系格局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动态分析模型 被引量:12
19
作者 华楠 江景波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2-97,共6页
以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各种定量分析技术,在系统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的基础上,建立了以系统动力学方法为主体的城市土地利用动态分析模型.该模型包含有城市人口、城市经济、土地需求和土地供应等四大子块.该模型... 以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各种定量分析技术,在系统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的基础上,建立了以系统动力学方法为主体的城市土地利用动态分析模型.该模型包含有城市人口、城市经济、土地需求和土地供应等四大子块.该模型应用于杭州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运行结果表明它能较真实全面地反映杭州城市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因而可用于大中城市土地利用问题的研究和政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 系统动力学 政策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系统演化图景和结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诸葛承祥 邵春福 +2 位作者 高健 孟梦 计寻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24,32,共7页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系统(Urban Transportation and Land Use System,简称UTLU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非平衡的系统.针对现状中缺乏对UTLU系统内在演化机理的研究,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分别利用混沌理论和分形理论从时间序和空间序的...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系统(Urban Transportation and Land Use System,简称UTLU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非平衡的系统.针对现状中缺乏对UTLU系统内在演化机理的研究,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分别利用混沌理论和分形理论从时间序和空间序的角度揭示UTLU系统自组织演化的图景和结构复杂性.首先,利用小数据量计算法对北京市UTLU系统协同度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确定最大Lyapunov指数,判断UTLU系统是否存在混沌现象,并结合混沌系统的特性进一步揭示系统演化图景;其次,分别从城市交通系统和土地利用系统中,选取适当的规模对象,利用位序-规模分形模型对北京市的UTLU系统自组织演化结构进行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演化图景和结构 混沌理论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系统 分形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