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与乡村转型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山西省太谷区为例
1
作者 要小刚 陈霄 +1 位作者 秦明星 康庆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237-246,共10页
以山西省太谷区为研究案例,依据其地形分为平川区域和山地区域,构建评价城乡建设用地转型和乡村转型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以揭示太谷区城乡建设用地转型和乡村转型时空特征,采用VAR模型验证两者之间长期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城乡建... 以山西省太谷区为研究案例,依据其地形分为平川区域和山地区域,构建评价城乡建设用地转型和乡村转型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以揭示太谷区城乡建设用地转型和乡村转型时空特征,采用VAR模型验证两者之间长期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综合指数和乡村转型指数在时间上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西高东低分布;平川区域的城乡建设用地转型和乡村转型水平整体优于山地区域;研究区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与乡村转型长期均衡,太谷区整体和平川区域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与乡村转型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乡村转型是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的Granger原因,山地区域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与乡村转型之间互为Granger原因;城乡建设用地转型除受到自身结构冲击的影响外,也受到乡村转型的影响,乡村转型对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的冲击强度不断增强,而乡村转型受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的影响相对较小,受自身结构冲击的影响较大。建议政府在不同区域采取差异化的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管控策略,有序推进城乡用地转型与乡村转型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转型 乡村转型 山西省太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田规划与城乡建设用地共融
2
作者 徐丽葵 《村委主任》 2025年第13期148-150,共3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建设用地需求日益增加,而乡村的优质农田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地块,国家对其已经实施保护利用政策。因此,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优质农田规划与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探讨优质农田规划...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建设用地需求日益增加,而乡村的优质农田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地块,国家对其已经实施保护利用政策。因此,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优质农田规划与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探讨优质农田规划与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协调发展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优质农田规划与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协调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构建协调发展机制的具体方式,旨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确保土地的高效利用,为粮食生产与城乡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配置 城乡建设用地 协调发展 优质农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跨县域流转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困境的破解思路
3
作者 邵宗奇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8期69-71,共3页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旨在通过对城乡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实现建设用地与耕地在数量和布局上的均衡。这一政策以拆除旧的建设用地和规划新的建设用地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农村建设发展、实现土地节约利用,进而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旨在通过对城乡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实现建设用地与耕地在数量和布局上的均衡。这一政策以拆除旧的建设用地和规划新的建设用地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农村建设发展、实现土地节约利用,进而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跨县域流转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面临着政策协调难度大、土地权属问题复杂和地方利益冲突等挑战。对这些难题展开了论述,并针对性提出了解决思路,目的在于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建立土地权属与资产评估机制、构建地方利益平衡与区域协调机制,进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跨县域流转 土地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凯南 张继武 乔元波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0-151,共12页
在空间均衡视角下,建立理论模型分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通过实证分析进行政策评估的结果表明:增减挂钩政策能够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但是对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提高幅度更多,从而加大城乡收入差距。如果配... 在空间均衡视角下,建立理论模型分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通过实证分析进行政策评估的结果表明:增减挂钩政策能够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但是对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提高幅度更多,从而加大城乡收入差距。如果配套实施农村生产率提升的增减挂钩政策,在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同时,这种综合性改革能够促使农村人均收入提高幅度更大,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随后,基于2000—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逐期双重差分法与合成控制法分别评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与配套实施农村生产率提升的增减挂钩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结果发现:自2006年实施增减挂钩政策后,增减挂钩试点省份的城乡收入差距均值提升0.125,达到2.820;自2008年实施配套农村生产率提升的增减挂钩政策后,重庆市的城乡收入差距均值下降0.261,达到3.043。基于此,在城乡融合背景下,我们应建立健全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城乡收入差距 空间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乡建设用地时空特征与耦合协调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晴晴 陈万旭 +3 位作者 张沙沙 卞娇娇 黄春波 曾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150,共7页
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0 m×30 m分辨率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对中国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状况进行分析,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探测二者空间分布的时空关联与依赖特征,同时借助耦合协调以及脱钩模型,揭示城乡建设用地协调... 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0 m×30 m分辨率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对中国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状况进行分析,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探测二者空间分布的时空关联与依赖特征,同时借助耦合协调以及脱钩模型,揭示城乡建设用地协调发展水平以及二者间的解耦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中国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耕地和草地的转入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加的主要来源。(2)城乡建设用地协调发展水平在时间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空间上则呈现出“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格局。(3)建设用地脱钩类型以城乡双增且城镇建设用地增速超前的弱脱钩为主;与2000—2010年相比,2010—2020年强负脱钩以及扩张负脱钩类型明显增多,这表明我国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张总体超前于农村居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 耦合协调模型 脱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应用模型研究——以济南市章丘区黄河街道为例
6
作者 郑长统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8期44-47,共4页
目前,对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应用模型的研究较少,该文将济南市章丘区黄河街道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确定为3种应用模型,在借鉴国内已建立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引入节地率、建设效率、单位面积指标收益... 目前,对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应用模型的研究较少,该文将济南市章丘区黄河街道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确定为3种应用模型,在借鉴国内已建立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引入节地率、建设效率、单位面积指标收益3个新的指标,从而确定模型的对比指标,最终经过定量计算确定最优的应用模型。通过对比各模型的应用特点,详细分析不同模式的优缺点,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应用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耕地保护 应用模型 指标体系 城乡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城乡建设用地动态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55
7
作者 雷军 张雪艳 +2 位作者 吴世新 张小雷 鲁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1-166,共6页
利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两个时期的LandsatTM卫星影象,运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新疆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①在这10年的时间里,新疆城乡建设用地扩展明显,其中城镇用地增长迅速。城乡建设用地类型及其... 利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两个时期的LandsatTM卫星影象,运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新疆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①在这10年的时间里,新疆城乡建设用地扩展明显,其中城镇用地增长迅速。城乡建设用地类型及其结构变化在东疆、南疆和北疆三大区域和县(市)级区域存在明显的差异。②新疆城乡建设用地扩张以占用耕地和草地为主。③新疆城乡建设用地变化驱动因素主要是人口增长、国民经济的增长、第三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城乡建设用地 动态变化 时空特征 遥感和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县单元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47
8
作者 林坚 祖基翔 +2 位作者 苗春蕾 毕崇明 刘云中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53,共8页
研究目的:将区县单元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数据与GIS技术结合,分析2004年中国区县单元土地利用经济效率的地域差异,并针对1996—2004年设区市辖区、非设区市单元的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空间分析法,... 研究目的:将区县单元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数据与GIS技术结合,分析2004年中国区县单元土地利用经济效率的地域差异,并针对1996—2004年设区市辖区、非设区市单元的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空间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研究结论:2004年中国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总体水平由东向西递减,但强中有弱,弱中有强;不同单元水平差距悬殊,整体呈现核心—边缘效应及明显的点轴特征,并形成三大都市连绵区高密度单元高度集中的格局;而1996—2004年间设区市辖区、非设区市单元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分布总体格局变化不大,但已经出现东部沿海用地效率的提高趋缓,内陆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快速提升,同时,按照基础水平和提高速度区分为6种类型,其中基础低密度提高较慢型涉及的单元数量最多、国土面积最广,并有若干经济密度负增长单元,应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 空间分异 区县单元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观察与思考 被引量:74
9
作者 王振波 方创琳 王婧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6-102,共7页
中国城乡建设用地利用目前存在着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紧缺、农村建设用地低效利用和城乡建设用地"双增"严重占用耕地等问题。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推动下的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有望成为破解该问题的综合路径。但是,政策在执行... 中国城乡建设用地利用目前存在着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紧缺、农村建设用地低效利用和城乡建设用地"双增"严重占用耕地等问题。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推动下的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有望成为破解该问题的综合路径。但是,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错位现象,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了中国城乡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总结了政策的提出与实施历程之后,运用文献分析与规划经验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政策执行错位的症结与根源:①"挂钩"政策缺少科学理论支撑导致实践存在盲目性;②土地财政阻碍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损伤农民利益;③保障体系不完善使政府行为公平性、"挂钩"质量与农村权益保障难以落实;④综合评估滞后使"挂钩"实施面临重大风险。在此基础上,"挂钩"研究的重点在于:①构建支撑城乡建设用地置换的理论与评价体系;②构建支撑城乡建设用地置换的城乡统一土地市场体系;③构建支撑城乡建设用地置换的实施保障体系;④构建支撑城乡建设用地置换的项目实施风险评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城乡建设用地 增减挂钩 综述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测算 被引量:39
10
作者 林国斌 蔡为民 +1 位作者 吴云青 郝烁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72,共5页
研究目的:探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测算的技术路线和方法。研究方法:基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挂钩潜力测算方法。研究结果:按照本文提出的测算方法和技术路线,对天津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到规划目标年,天津... 研究目的:探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测算的技术路线和方法。研究方法:基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挂钩潜力测算方法。研究结果:按照本文提出的测算方法和技术路线,对天津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到规划目标年,天津市挂钩潜力系数为1.25,挂钩潜力余额为4936.60 hm2,这说明通过挂钩,天津市可以满足规划目标年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需求。研究结论:建立基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挂钩潜力测算方法和技术路线,其测算结果能够较好的反映地区实际,与土地用途管制紧密结合,为各地区申请挂钩试点、分配挂钩指标、开展挂钩项目提供数据参考,为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奠定基础,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制定、创新挂钩政策提供定量信息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潜力测算 技术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的时空联建 被引量:15
11
作者 曲衍波 姜广辉 +1 位作者 张凤荣 赵婷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32-244,J0006,共14页
合理设置项目区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的核心内容。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基于供需和级差地租理论,在已有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和挂钩分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城镇建新适宜度与农村拆旧适宜度评价,经建新地块的规划修正和拆旧地块... 合理设置项目区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的核心内容。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基于供需和级差地租理论,在已有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和挂钩分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城镇建新适宜度与农村拆旧适宜度评价,经建新地块的规划修正和拆旧地块的空间相对集聚、适宜度一致性修正,选择出挂钩建新区和拆旧区,然后通过挂钩联建的关系原理分析,建立了挂钩时空联系的逻辑模型,将建新区和拆旧区组合形成挂钩项目区。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的筛选出建新区与拆旧区,可以实现挂钩项目区的组合联建与时空配置。研究区整体上属于"供大于求"的挂钩类型区,农村居民点拆旧潜力的供给能够满足城镇建新的需求;全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可规划为22处,时序上分为近期8处、远期14处,空间上包括乡镇内挂钩17处、乡镇间挂钩5处;经建新用途、拆旧与安置方式的合理安排与设置,实现了促集约和保发展的挂钩目标。该研究为挂钩项目区条件设定与选择、空间联动和时序安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整治 农村地区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时空联建 适宜度 平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49
12
作者 吕晓 黄贤金 张全景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5-112,共8页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建设用地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土地利用转型视角将城乡建设用地作为一个整体探索其综合研究途径,合理评判区域城乡建设用地利用形态的时空变化,探寻其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互...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建设用地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土地利用转型视角将城乡建设用地作为一个整体探索其综合研究途径,合理评判区域城乡建设用地利用形态的时空变化,探寻其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互馈机理与动力机制,成为亟待深入探索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从土地利用转型的研究视角、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等方面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的研究进展,认为已有研究呈现出了研究视角多元化、研究内容广泛化、研究方法实证化的基本特征。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将城乡建设用地作为一个整体开展多种分析尺度下的转型过程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关系的综合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城乡建设用地 耦合 管控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方法及实证 被引量:37
13
作者 周小平 黄蕾 +1 位作者 谷晓坤 孙滋英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9-85,共7页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是促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如何科学规划挂钩项目区布局是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引入级差区域指数,建立挂钩供需能力评价指标,并以山东省东明县挂钩规划为实证,探讨了挂钩规划的方法。结果表...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是促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如何科学规划挂钩项目区布局是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引入级差区域指数,建立挂钩供需能力评价指标,并以山东省东明县挂钩规划为实证,探讨了挂钩规划的方法。结果表明:①挂钩供给区域和需求区域的级差区域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位条件"、"经济状况"、"社会环境"3大因素,具体指标的选择因挂钩供、需区域的任务不同而存在差异;②东明县建设用地需求存在828 hm2的缺口,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达6 346.41 hm2,说明东明县实现数量上的挂钩是可行的;③东明县挂钩供、需求区域级差地租水平存在明显空间差异,需求区域的高级差地租区分布在东明县北部县城附近的3个乡镇;供给区域的低级差地租区分布东明县中部的4个乡镇;④确定了东明县挂钩规划方案,规划期内安排22个拆旧项目区,且将近期拆旧项目优先安排在供给区域低级差地租区;安排建新区10个,且近期建新项目优先安排在需求区域高级差地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规划 级差区域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分析——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 被引量:33
14
作者 买晓森 杨庆媛 +2 位作者 马寅华 王兆林 鲁春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377-2379,共3页
在对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的概念、政策依据及意义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分析了该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迫切性和有利条件,并对研究区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进行了测算,提出了促... 在对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的概念、政策依据及意义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分析了该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迫切性和有利条件,并对研究区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进行了测算,提出了促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 挂钩 可行性 沙坪坝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两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的比较 被引量:41
15
作者 顾汉龙 冯淑怡 曲福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16,24,共7页
研究目的:通过对比重庆市指标周转模式和地票交易模式,分析两种模式的共性及差异,以期更深入地了解重庆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情况,并为全国其他试点区域进行模式创新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两... 研究目的:通过对比重庆市指标周转模式和地票交易模式,分析两种模式的共性及差异,以期更深入地了解重庆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情况,并为全国其他试点区域进行模式创新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两种"挂钩"模式的设计机理相同,但具体运作形式和实施效果却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两种模式是在重庆市积极推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背景下出现的,并均围绕着"挂钩"指标的产生、使用和农民补偿三个环节进行模式设计。在指标周转模式中,政府主导整个模式的运作,是一种趋于层级制的治理结构,而在地票交易模式中,市场则起主导作用,是一种趋于市场制的治理结构。指标周转模式中,"挂钩"指标具有较高的利用效率,但伴随着较高的耕地保护风险并容易造成农民权益受损,而地票交易模式则在耕地保护和农民权益保障方面具有更好的表现,但受限于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挂钩"指标利用效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周转指标 地票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建设用地流转中置换指标的预警研究——以重庆市地票交易为例 被引量:13
16
作者 瞿忠琼 章明 +1 位作者 夏敏 厉伟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9-47,共9页
研究目的:城乡建设用地流转中置换指标的预警研究可以较好地判别未来土地利用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威胁,以重庆市地票交易中用地置换指标为例,可以更好地完善地票交易制度。研究方法:运用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确定用地置换指标预警的警兆体... 研究目的:城乡建设用地流转中置换指标的预警研究可以较好地判别未来土地利用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威胁,以重庆市地票交易中用地置换指标为例,可以更好地完善地票交易制度。研究方法:运用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确定用地置换指标预警的警兆体系,利用极差标准化的方法进行指标数据的无量纲转换,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采用bootstrap抽样法和正态分布"3σ"方法确定警度阈值。研究结果:2009年重庆市地票交易中用地置换指标量处于过冷区间,2010年在偏冷区间,2011年在正常区间,2012年和2013年达到过热区间,说明用地置换指标交易量过大,超越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需要加以控制,否则将会提前消耗未来城镇建设用地储备量。研究结论:研究选取的警兆评价体系能够较好地反映重庆市地票交易中用地置换指标量的变化状况,研究警度阈值的方法有一定合理性,警度发展滞后于用地置换量的变化,警度可用于修正年度城乡建设用地供给量,作为限制过度土地供给的一个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用地置换指标 预警理论 城乡建设用地流转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地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分析——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被引量:11
17
作者 袁敏 王玄德 +1 位作者 王三 王成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5-101,共7页
城镇建设造成的耕地减少、农村居民点闲置现象并存,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提出了现实要求.相关研究对"挂钩"的由来、概念,挂钩的各种阻力、挂钩的落实方法及挂钩中的权属问题做了大量研究,但在挂钩的潜力研究方... 城镇建设造成的耕地减少、农村居民点闲置现象并存,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提出了现实要求.相关研究对"挂钩"的由来、概念,挂钩的各种阻力、挂钩的落实方法及挂钩中的权属问题做了大量研究,但在挂钩的潜力研究方面,已有的研究大多基于宏观预测数据,很少考虑到乡镇内部条件及居民点分布特征的差异.为此,本文以北碚区为例考虑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居住形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综合测算丘陵地区的"挂钩"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 挂钩 潜力 北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耕作半径合理布局居民点研究——以山东省沂源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为例 被引量:27
18
作者 唐丽静 王冬艳 王霖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64,共6页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村庄合并,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的前提是保证村民有足够的田间作业时间,因此合理耕作半径的确定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在综合考虑影响耕作半径的自然、社会...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村庄合并,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的前提是保证村民有足够的田间作业时间,因此合理耕作半径的确定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在综合考虑影响耕作半径的自然、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因素与耕作半径之间的作用机制,确定了耕作半径的决定性因素。以沂源县鲁村镇增减挂钩项目区为研究对象,对其合理耕作半径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合理耕作半径为3.2 km,即与建新村距离3.2 km以内耕地所涉及的村庄可以作为拆旧村庄向建新村合并。现阶段,非人力出行方式及机械化农用工具使用比重在研究区较低,提高高速度交通工具使用比例和广泛应用机械化农用工具是缓解耕作半径限制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半径 影响因素 模型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新津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民安置区人居环境满意度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雅文 税伟 +3 位作者 王晨懿 马菁 徐国伟 白剑平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78,共5页
通过对成都市新津县3个城乡统筹试点区农民安置区的实地调查,构建了基于客观建设条件与主观满意度的安置区人居环境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对主客观两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居民对安置区的满意度及安置区建设条件评价。结果表... 通过对成都市新津县3个城乡统筹试点区农民安置区的实地调查,构建了基于客观建设条件与主观满意度的安置区人居环境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对主客观两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居民对安置区的满意度及安置区建设条件评价。结果表明:袁山社区居民人居环境满意度及客观建设条件得分最高,其在安置区建设、安置区政策、居民社会经济等方面均优于其他两个社区。对成都市新津县"挂钩"试点区农民安置区的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能从侧面反映出成都市推行"挂钩"政策的具体情况,客观衡量政策实施的优劣程度,发现政策推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对推进区域城乡统筹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农民安置区 人居环境满意度 成都市新津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拆旧地块选址适宜性评价研究——以辽宁省桓仁县华莱镇为例 被引量:15
20
作者 宇德良 汪景宽 +1 位作者 李双异 孙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68-171,共4页
为了更加合理的选择拆旧地块,以辽宁省桓仁县华莱镇为例,通过实际分析与特尔菲法选取14个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采用加权指数和法计算评价得分,并运用累积曲线分级法将评价对象分为四类区域。结果表明最适宜拆旧区占... 为了更加合理的选择拆旧地块,以辽宁省桓仁县华莱镇为例,通过实际分析与特尔菲法选取14个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采用加权指数和法计算评价得分,并运用累积曲线分级法将评价对象分为四类区域。结果表明最适宜拆旧区占居民点总面积的4.14%,适宜拆旧区占居民点总面积的6.16%,不适宜拆旧区占居民点总面积的31.91%,最不适宜拆旧区占居民点总面积的57.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拆旧地块选址 适宜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