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典型垦区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价——以阿克苏农一师垦区为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曹睿 岳德鹏 +3 位作者 薛莎莎 徐晓涛 杨贵森 李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6-81,共6页
以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垦区为研究区,以多期遥感影像、气象数据为基础,结合实地试验监测与调查,综合运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通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风蚀效应评价模型修正,定量评价垦区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结果表明:从1976年到2010年,研... 以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垦区为研究区,以多期遥感影像、气象数据为基础,结合实地试验监测与调查,综合运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通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风蚀效应评价模型修正,定量评价垦区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结果表明:从1976年到2010年,研究区沙地面积不断下降,风蚀模数具有整体减小的趋势,水土保持生态效益不断变高。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对新疆南疆农垦区水土流失治理和农业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垦区水土保持生态效益 层次分析法 风蚀模数 新疆阿克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价及措施建议 被引量:2
2
作者 黄铁英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4年第6期26-27,共2页
利用AHM-关联模型,结合6项生态指标,对辽宁西部3个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工程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AHM-关联分析模型能综合考虑多个要素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的影响,并能定量给出综合评价指标值。对6个生态效益指标的权重及各指... 利用AHM-关联模型,结合6项生态指标,对辽宁西部3个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工程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AHM-关联分析模型能综合考虑多个要素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的影响,并能定量给出综合评价指标值。对6个生态效益指标的权重及各指标关联度分析可知,与传统评价方法相比,AHM-关联分析模型克服了以往主观定性评定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定量评价生态效益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M-关联分析模型 水土保持 生态效益 评价 辽西地区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促进水土保持措施的可持续发展
3
作者 梁文俊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94-98,共5页
为促进水土保持措施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当前水土保持工作的局限性,重点关注管理不足、监测体系不完善以及科研与技术创新滞后等问题。针对这些挑战,建议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数据收集与监测手段,并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以科学评估... 为促进水土保持措施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当前水土保持工作的局限性,重点关注管理不足、监测体系不完善以及科研与技术创新滞后等问题。针对这些挑战,建议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数据收集与监测手段,并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以科学评估水土保持措施的实际效果及其长期影响,促进水土保持的科学决策。通过构建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和实施综合数据监测,为有效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指导,从而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与可持续发展,确保在应对日益严峻的水土流失问题时,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生态平衡的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措施 土壤侵蚀 植被覆盖 评价体系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退耕还林(草)保持水土生态效益研究 被引量:51
4
作者 罗海波 钱晓刚 +2 位作者 刘方 何腾兵 宋光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34,41,共5页
通过3年定位、半定位观测,对贵州山区退耕还林(草)地进行采样并采用无界径流小区法收集地表径流样品,探讨贵州山区退耕还林(草)措施对贵州山区土壤养分流失以及水土保持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后旱坡地地表径流中泥沙含... 通过3年定位、半定位观测,对贵州山区退耕还林(草)地进行采样并采用无界径流小区法收集地表径流样品,探讨贵州山区退耕还林(草)措施对贵州山区土壤养分流失以及水土保持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后旱坡地地表径流中泥沙含量降低,土壤养分流失减少,土壤容重降低,土壤理化性质改善。尤其是旱坡陡耕地,可以明显降低土壤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退耕还林还草 水土保持 生态效益 土壤养分流失 坡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云南松林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袁春明 郎南军 +4 位作者 孟广涛 方向京 李贵祥 温绍龙 郑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7-90,共4页
根据 3年定位、半定位观测 ,对长江上游云南松林的降水截持效益、林地土壤物理性状及其蓄水效益 ,以及植被削减地表径流与侵蚀的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云南松林冠层对降水的截留率为 2 1 .85 % ,树干茎流率为2 .5 0 %。不同结构类... 根据 3年定位、半定位观测 ,对长江上游云南松林的降水截持效益、林地土壤物理性状及其蓄水效益 ,以及植被削减地表径流与侵蚀的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云南松林冠层对降水的截留率为 2 1 .85 % ,树干茎流率为2 .5 0 %。不同结构类型云南松林地土壤物理性状、削减坡面径流与泥沙的效益 ,以栓皮栎×云南松混交林为最好 ,灌木云南松林、草被云南松林次之 ,其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 1 .4 1 ,3 6 .6 0 ,4 1 .4 0 kg/hm2 .a。云南松疏林是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的表现 ,其水土保持效益最差 ,土壤侵蚀模数达 2 6 4 7.0 6 kg/hm2 .a,是云南松及其混交林地的 6 3 .94~1 87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云南松林 水土保持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谋干热河谷区旱坡地生态农业模式的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杨艳鲜 纪中华 +4 位作者 沙毓沧 潘志贤 方海东 拜得珍 廖承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0-73,共4页
对元谋干热河谷区4种旱坡地生态农业模式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模式“罗望子+裸地”相比,建立的4种模式均体现了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其中,“罗望子+木豆+柱花草”模式截持降雨,增加地表盖度,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对元谋干热河谷区4种旱坡地生态农业模式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模式“罗望子+裸地”相比,建立的4种模式均体现了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其中,“罗望子+木豆+柱花草”模式截持降雨,增加地表盖度,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蓄水保水能力,防治水土流失效果最佳,其余3种模式均有明显的生态效益。根据需要,若重新对套入模式的主栽灌草层作物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重建后的优化复合生态农业模式,无论是生态效益,还是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将得到充分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坡地 生态农业模式 水土保持效益 元谋干热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壤坡地不同利用模式的水土保持及生态效益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杨一松 王兆骞 +1 位作者 陈欣 张如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4-87,共4页
通过对15°红壤坡地11个利用模式10年土壤侵蚀研究,认为红壤坡地土地利用模式中林作系统水土保持效果优于农作系统。林作系统中水土保持效果以常绿阔叶林最好,次为混交林,毛竹林和针叶林。农作系统中顺坡植物篱种植、等高梯化种植... 通过对15°红壤坡地11个利用模式10年土壤侵蚀研究,认为红壤坡地土地利用模式中林作系统水土保持效果优于农作系统。林作系统中水土保持效果以常绿阔叶林最好,次为混交林,毛竹林和针叶林。农作系统中顺坡植物篱种植、等高梯化种植、顺坡水平沟种植水土保持效果较好。研究认为红壤坡地土地利用模式应以林作为主,尽可能发展高效的经济林。而如发展农业种植,则以顺坡植物篱种植模式最佳,次为等高梯化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地区 红壤坡地 利用模式 水土保持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8
作者 王宏兴 王晓 +1 位作者 杨秀英 黄晓琴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4期43-45,共3页
首次将多目标灰色关联投影法运用于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综合效益评价方面,以资丰富迫切需要的生态工程建设评价方法。
关键词 小流域 水土保持 生态工程 综合效益 多目标决策 灰色关联投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陈小华 李小平 张利权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35,共4页
2004年春季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机场镇实施了河道生态护坡示范工程,主要采用了全系列生态护坡、土壤生物工程以及复合式生物稳定技术等3类生态护坡技术。护坡工程完成后,对生态护坡进行了连续3年(2004~2006年)的现场监测,以研究护坡... 2004年春季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机场镇实施了河道生态护坡示范工程,主要采用了全系列生态护坡、土壤生物工程以及复合式生物稳定技术等3类生态护坡技术。护坡工程完成后,对生态护坡进行了连续3年(2004~2006年)的现场监测,以研究护坡工程的水土保持效益。杞柳枝、垂柳枝、结缕草等护坡植物生长良好,其新生枝叶和根系的水土保持效益明显,有效地控制了河岸土壤侵蚀,并为其他生物创造了稳定生境。本地草本植被逐渐得到恢复,物种数和盖度均增加,植物的水土保持效应增强。表层土壤和浅层土壤的抗剪强度测定结果显示生态护坡的土壤抗侵蚀性明显增强,3年中各类生态护坡均未出现明显的土壤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生态护坡 水土保持效益 生态监测 护坡植物 土壤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节石桥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生态监测与效益评价 被引量:13
10
作者 熊康宁 王恒松 刘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15,共6页
为及时准确地了解喀斯特生态环境的质量状况和变化原因,调控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避免其进一步恶化,选择毕节石漠化综合治理区——毕节石桥小流域进行4a的连续生态监测,分析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综合治理费用及其所带来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 为及时准确地了解喀斯特生态环境的质量状况和变化原因,调控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避免其进一步恶化,选择毕节石漠化综合治理区——毕节石桥小流域进行4a的连续生态监测,分析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综合治理费用及其所带来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监测结果表明: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土壤肥力增加,土壤结构得到改良,林草植被覆盖度提高,局地小气候得到改善。土壤侵蚀深度减小,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系统功能发挥效应,经济效益为2 215.2万元,生态效益为3 452.53万元,社会效益显著。对毕节石桥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分析表明,在喀斯特地区实施综合治理取得了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效益的统一,实现了流域生态良性循环,水土保持治理综合效益非常显著,项目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监测 生态效益 效益评价 石桥小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生态效益动态评价 被引量:28
11
作者 马骞 杨子峰 +1 位作者 于兴修 刘前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0-103,共4页
科学评价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益对进一步完善生态修复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生态效益评价的对象实际上是区域生态环境系统,涉及自然、生态等多方面具有信息不确知性和不完全性的因素,实质上是一个灰色系统。基于灰色系统理... 科学评价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益对进一步完善生态修复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生态效益评价的对象实际上是区域生态环境系统,涉及自然、生态等多方面具有信息不确知性和不完全性的因素,实质上是一个灰色系统。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和矢量投影原理,建立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生态效益评价灰色关联投影模型。该模型将评价样本及各级标准视为矢量,分别向同一矢量(理想样本)进行投影,根据投影值的大小,确定样本所属的生态环境质量级别及样本间的优劣排序。利用地处沂蒙山区的国家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山东省平邑县项目区的2002-2005年监测数据,通过建立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价,结果与预期相一致。即研究区2005年生态效益的投影值为0.661 9,2002年的投影值0.593 1。研究表明:利用灰色关联投影模型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益动态评价是科学的、有效的,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生态效益 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水土保持生态效益 被引量:12
12
作者 荣浩 何京丽 +2 位作者 张欣 张林 杨红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95-300,共6页
[目的]以内蒙古四子王旗境内退化荒漠草原为研究区域,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植物群落组成、土壤含水量、土壤侵蚀的影响,为退化草原水土流失治理和草原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针对退化草原特点、水土流失特征,分析不同植被恢复... [目的]以内蒙古四子王旗境内退化荒漠草原为研究区域,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植物群落组成、土壤含水量、土壤侵蚀的影响,为退化草原水土流失治理和草原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针对退化草原特点、水土流失特征,分析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植物群落特征、土壤水分、地表径流和侵蚀量的变化,运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进行评价。[结果]退化荒漠草原的3种植被恢复模式试验样地的植物种类组成、群落总盖度、地上生物量均高于放牧天然草地,"围栏封育+灌木条带+施肥复壮"、"围栏封育+松土补播+草种包衣"2种植被恢复模式的地上生物量与放牧天然草地之间变化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3种植被恢复模式的实施有效控制了土壤侵蚀,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均低于天然草地。[结论]"围栏封育+松土补播+草种包衣"植被恢复模式在保持水土资源,增加群落稳定性等方面的生态效益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恢复模式 水土保持 生态效益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25
13
作者 康玲玲 王云璋 +1 位作者 吴卿 陈发中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22-24,共3页
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的计算与评价是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根据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后可能引起的区域生态要素变化的实际,探讨了土壤理化性质、水质、林草植被覆盖度和小气候变化的计算方法与评价方法。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效益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实施的生态效益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康玲玲 王云 +1 位作者 王云璋 魏义长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98-200,共3页
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实施的生态效益分析结果表明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改善了试区土壤理化性质 ,提高土壤肥力和林草植被盖度 ,改善了局地气候 ,减少了自然灾害 。
关键词 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 生态效益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 土壤理化性质 盖度 土壤肥力 林草植被 改善 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兵 吴斌 李建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9-63,共5页
小流域经济系统在实施一定的水土保持措施之后,生态经济效益也便随之产生,生态经济效益的综合计量评价一直是小流域水土保持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之一。综合环境生产力指数模型的开发、研制以及利用该模型对小流域生态经济效益进行综合... 小流域经济系统在实施一定的水土保持措施之后,生态经济效益也便随之产生,生态经济效益的综合计量评价一直是小流域水土保持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之一。综合环境生产力指数模型的开发、研制以及利用该模型对小流域生态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是该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效益 评价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价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秦嘉龙 尹晓英 曾永良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0-184,共5页
在现有三江源水土保持生态效益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将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运用到三江源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价中,通过对三江源地区11个水土保持示范县(市)2006-2012年期间的水土保持投入与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有效性分析和投影值分析,了... 在现有三江源水土保持生态效益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将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运用到三江源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价中,通过对三江源地区11个水土保持示范县(市)2006-2012年期间的水土保持投入与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有效性分析和投影值分析,了解各县(市)之间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相对有效性的差异,并找出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相对效率较弱地区存在的问题,提出其今后治理工作的重点和相关建议,为政府相关部门对三江源区未来水土保持的规划与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三江源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评价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水土保持生态效益 有效性分析 投影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城县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生态经济林基础效益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科 许俊奇 +2 位作者 包斯琴 王文明 白育英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11,共4页
凉城县黄土丘陵沟壑区营造的各种水土保持生态经济林 ,其水土保持基础效益十分显著 ,表现在延滞径流产生时间、减少径流量 ,涵养水源蓄存水量 ,缓冲雨强、减弱水力侵蚀强度 ,减少表土流失、控制土壤侵蚀 ,增加降水的有效性 ,培肥地力等... 凉城县黄土丘陵沟壑区营造的各种水土保持生态经济林 ,其水土保持基础效益十分显著 ,表现在延滞径流产生时间、减少径流量 ,涵养水源蓄存水量 ,缓冲雨强、减弱水力侵蚀强度 ,减少表土流失、控制土壤侵蚀 ,增加降水的有效性 ,培肥地力等方面 ,使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由此也收到较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凉城县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生态经济林的保水保土效益做出的客观分析论述 ,为该县进一步合理利用宜地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 ,也为其它受水土流失危害的黄土地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水土保持 林地基础效益 生态经济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措施及其生态效益分析——以沪蓉西高速公路湖北宜长Ⅳ标段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锐 张洪江 +3 位作者 江玉林 陈宗伟 程金花 陈学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6-138,141,共4页
以沪蓉西高速公路湖北省宜昌至长阳Ⅳ标段为对象,研究了该标段公路两侧边坡和弃土(渣)场的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种类及其布局。研究结果表明在挖方段边坡宜采用客土喷播技术,填方段边坡可采用拱形框架梁的护坡形式,弃土(... 以沪蓉西高速公路湖北省宜昌至长阳Ⅳ标段为对象,研究了该标段公路两侧边坡和弃土(渣)场的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种类及其布局。研究结果表明在挖方段边坡宜采用客土喷播技术,填方段边坡可采用拱形框架梁的护坡形式,弃土(渣)场则在削坡开级和修建挡渣墙、排洪沟基础上,可营建马尾松、栓皮栎混交林或刺槐、柏木混交林。通过对在典型地段采用插签法和布设径流小区获取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前后弃土(渣)场土壤侵蚀量分别为5247.7 t/(km^2·a)和1871.0 t/(km^2·a),填方段边坡平均土壤侵蚀量分别为4781.1 t/(km^2·a)和2196.6 t/(km^2·a),其土壤侵蚀量消减率分别达到64.3%和54.1%。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后能有效地改善公路路域小气候,保障行车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水土保持措施 生态效益 弃土(渣)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皇甫川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体系及效益评价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忠锋 裴新富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2-25,共4页
皇甫川流域位于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在分析皇甫川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生态、工程的方法 ,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在参考规范性文件基础上 ,对工程建设进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分析 ,经济可行性评价。结... 皇甫川流域位于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在分析皇甫川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生态、工程的方法 ,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在参考规范性文件基础上 ,对工程建设进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分析 ,经济可行性评价。结果表明 ,该建设体系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甫川流域 生态工程建设 水土保持 综合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核算方法初探 被引量:21
20
作者 全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4-70,共7页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能够有效保护水土资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并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准确评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是衡量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的根本途径,也是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后续管理、实现水土保持生态...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能够有效保护水土资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并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准确评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是衡量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的根本途径,也是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后续管理、实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经济补偿的重要依据。该文通过分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社会生态系统的具体功能,分别针对农业措施、林草措施和工程措施的特点,选定了减少土壤侵蚀、涵养水源、保育土壤、拦蓄泥沙、净化环境、改善气候、提高土地产出、增加生物多样性、固碳制氧、促进农业生产等18项具体效益,构建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确定了效益核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 效益评价 指标体系 核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