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7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煤与瓦斯突出地质控制机理探讨
被引量:
114
1
作者
闫江伟
张小兵
张子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74-1178,共5页
在综合考察国内外煤与瓦斯突出研究基础上,从瓦斯地质角度深入分析构造煤体、高压瓦斯和构造作用等影响突出发生的关键因素,初步提出以瓦斯突出煤体为核心的煤与瓦斯突出地质控制机理。认为地质构造控制着煤层瓦斯的赋存和构造煤分层破...
在综合考察国内外煤与瓦斯突出研究基础上,从瓦斯地质角度深入分析构造煤体、高压瓦斯和构造作用等影响突出发生的关键因素,初步提出以瓦斯突出煤体为核心的煤与瓦斯突出地质控制机理。认为地质构造控制着煤层瓦斯的赋存和构造煤分层破坏程度以及厚度分布,控制着煤与瓦斯突出;煤与瓦斯突出动力现象是一定规模的瓦斯突出煤体在临近采掘工作面煤壁时,卸载引起煤体拉张向深部扩展破坏,煤层透气性高倍增加,同时煤体内大量瓦斯因降压而快速解吸,靠近煤壁的煤体内瞬间形成高动能的气、煤颗粒混合体,类似点爆炸药包,造成煤层严重崩塌破坏,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以郑煤集团大平煤矿"10.20"特大型煤与瓦斯突出为基础,进行地质控制煤与瓦斯突出实例分析,结合新疆自治区煤矿瓦斯地质特征揭示了瓦斯突出煤体发育和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
地质
煤与瓦斯突出
地质控制
瓦斯突出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潘庄区块煤层含气性分布规律及地质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
14
2
作者
张政
秦勇
+1 位作者
傅雪海
吴财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8-102,共5页
基于沁水盆地南部潘庄区块主煤层的含气性特征,从煤阶、显微煤岩组分、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4个方面探讨了影响该区块主煤层含气性的地质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区块煤层含气性具有2个典型特征,太原组15号煤层含气性好于山西组3号煤层,与...
基于沁水盆地南部潘庄区块主煤层的含气性特征,从煤阶、显微煤岩组分、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4个方面探讨了影响该区块主煤层含气性的地质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区块煤层含气性具有2个典型特征,太原组15号煤层含气性好于山西组3号煤层,与水力逸散作用对太原组煤层气保存条件破坏相对微弱的特点相关;含气饱和度随埋深加大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转折点埋深约500 m。同时发现,该区块随煤阶增高,含气量、孔隙度、吸附性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认为这是第4次煤化作用跃变对煤层气地质条件控制效应的具体体现;煤层含气量显现为次级向斜控气的典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庄区块
煤层气
含气性
地质控制
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钱家营矿西翼高温场地质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
9
3
作者
钟和清
朱炎铭
+1 位作者
陈尚斌
罗跃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4-107,110,共5页
为了查明开平煤田钱家营矿西翼地温异常的控制因素,从区域地层、矿井构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大地热流、异常岩浆热等方面,分析了其对钱家营矿区高温场的影响。基于井田地质背景,结合相关的测试数据确定了井田内高温场的发育范围及...
为了查明开平煤田钱家营矿西翼地温异常的控制因素,从区域地层、矿井构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大地热流、异常岩浆热等方面,分析了其对钱家营矿区高温场的影响。基于井田地质背景,结合相关的测试数据确定了井田内高温场的发育范围及其受控机制。结果表明:钱家营矿西翼构造具有完整的单斜块体特征,煤系上覆厚层第四系的阻隔,叠层式地层组合以及含水层层间较弱的水动力联系等因素是导致矿区西翼地温异常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平煤田
钱家营矿
高温场
地质控制
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崔庙煤矿煤层气富集的地质控制与抽采模式
被引量:
2
4
作者
刘鑫明
刘树才
+1 位作者
陶文朋
徐宏杰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6-29,共4页
崔庙煤矿为煤与瓦斯严重突出矿井,为了更好指导该区的煤层气开发及井下瓦斯灾害治理,以煤田勘探、井下瓦斯测定资料为基础,对该区煤层气的资源赋存状况与地质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煤层气开发技术的优势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二1煤...
崔庙煤矿为煤与瓦斯严重突出矿井,为了更好指导该区的煤层气开发及井下瓦斯灾害治理,以煤田勘探、井下瓦斯测定资料为基础,对该区煤层气的资源赋存状况与地质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煤层气开发技术的优势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二1煤层瓦斯含量5.59~35.25m3/t,煤层含气量平面分布由西向东逐渐增大,随煤层埋深增加而增高,地质构造与煤层埋深是控制该区煤层含气量的关键因素。受煤体结构的关键条件制约,本区不具备煤层气地面开发的优势,煤层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应以井下瓦斯抽采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地质控制
抽采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黔北煤田绿塘井田瓦斯赋存的地质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
10
5
作者
黄政祥
公衍伟
王怀勐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13-217,共5页
为了认识黔北煤田绿塘井田的瓦斯赋存规律,研究了主采煤层的埋藏-生烃史,分析了瓦斯赋存的主要地质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煤层沉积后经受了3个期次的构造演化作用,其中印支期的构造深埋及燕山中期的岩浆侵入控制了煤层甲烷的生成,...
为了认识黔北煤田绿塘井田的瓦斯赋存规律,研究了主采煤层的埋藏-生烃史,分析了瓦斯赋存的主要地质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煤层沉积后经受了3个期次的构造演化作用,其中印支期的构造深埋及燕山中期的岩浆侵入控制了煤层甲烷的生成,有机质发生2次生烃过程,生成大量甲烷,煤的最大镜质组反射率达3.69%、瓦斯含量为5.43~28.93 m3/t,均为高瓦斯煤层;开放性的正断层造成瓦斯的运移散失,煤中瓦斯含量随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煤层顶底板主要为透气性弱的泥岩、粉砂质泥岩以及粉砂岩,对瓦斯的封存作用强,煤层不同含水层间水力联系较差,地下水活动对煤层瓦斯逸散起到了较好的封堵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赋存
地质控制
煤层埋深
顶底板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贵州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喀斯特地貌的地质控制研究
被引量:
5
6
作者
顾秉谦
周明忠
+1 位作者
肖时珍
谯文浪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2-138,共7页
为探讨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地质控制因素,通过对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野外地质考察并结合前人的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分析了该遗产的地层分布、岩性、褶皱构造、断层及节理等方面的地质背景及其对地貌的影响,研究表明:施秉...
为探讨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地质控制因素,通过对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野外地质考察并结合前人的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分析了该遗产的地层分布、岩性、褶皱构造、断层及节理等方面的地质背景及其对地貌的影响,研究表明: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出露地层以中寒武统高台组为主,约占核心区总面积的95%以上;制约该遗产地喀斯特地貌发育的主要地质背景因素为该区北北东向的笔架山背斜.该背斜核部近于水平的岩层发育与其轴一致的纵向张节理(垂直节理),对应形成峰丛-峡谷地貌;其翼部倾斜岩层相对完整,相应发育峰丛-浅洼地貌.地貌演化方面,处于背斜核部的核心区的峰丛-峡谷地貌应年轻于位于背斜北西翼和南东翼的峰丛-浅洼地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
喀斯特地貌
地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沁水盆地煤系气含气层段发育特征及其地质控制效应
被引量:
1
7
作者
侯晓伟
张津铭
+4 位作者
朱炎铭
周官群
陈陆望
王颖晋
屈晓荣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41-151,共11页
为揭示煤系气共生成藏特征及其地质控制效应,以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纪太原组-山西组煤系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现场和室内试验测试、理论分析等综合研究手段,厘定了煤系气储层空间叠置特征,定量表征了煤系气储层多尺度储集空间,判识...
为揭示煤系气共生成藏特征及其地质控制效应,以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纪太原组-山西组煤系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现场和室内试验测试、理论分析等综合研究手段,厘定了煤系气储层空间叠置特征,定量表征了煤系气储层多尺度储集空间,判识了煤系气共生含气层段空间发育规律,明确了煤系气共生成藏类型及其地质控制效应。结果表明,海陆交互相沉积的岩性多样、旋回性叠置煤系,具备了煤系气共生成藏基础及合探共采条件,目标煤系从“无机储层”至“混合储层”到“有机储层”,有机质丰度逐渐增高,形成一个不存在自然界限的连续岩性序列。煤系气共生含气层段垂向上呈间隔式分布,共生气藏组合类型包括煤系页岩气主导型共生气藏、煤层气主导型共生气藏和多元型煤系气共生气藏。煤系气共生含气层段地质控制效应显著,煤层发育程度决定了共生含气层段的形成基础;埋藏条件造就了优势气藏类型的差异性,煤层固气能力更强,更易形成独立煤层气藏,而煤系页岩气和煤系气砂岩气成藏条件相对更为苛刻,对地质基础与时空配置条件要求极高;储层物性特征限制了煤系页岩气和煤系砂岩气的成藏潜力。研究成果有助于今后进一步深入开展煤系气共生成藏机理研究,系统完善煤系气共探合采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气
含气层段
共生气藏组合类型
地质控制
效应
时空配置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韩城矿区煤层含气性分布规律及地质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
8
8
作者
伊伟
涂志民
+2 位作者
冯延青
李涛
姜虹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6-160,206,共6页
为了找出韩城矿区单井之间生产特征差异性的原因,基于该区主采煤层的含气性特征,从煤岩变质程度、显微煤岩组分、构造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4个方面探讨了影响该区主煤层含气性的地质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该区煤层含气性具有2个典型特征,...
为了找出韩城矿区单井之间生产特征差异性的原因,基于该区主采煤层的含气性特征,从煤岩变质程度、显微煤岩组分、构造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4个方面探讨了影响该区主煤层含气性的地质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该区煤层含气性具有2个典型特征,太原组11号煤层含气性好于山西组3号煤层和5号煤层,这与煤层的埋藏深度和沉积环境有关;各煤层的含气饱和度为25%~94%,平均为63%,随埋深变化较小,但总体上呈现增大的趋势,分析原因该区煤储层为欠压储层,还没达到不同煤岩吸附性能差异的临界点。同时发现,随煤岩变质程度和镜质组含量的增高,煤岩含气量和吸附性均呈升高的变化,认为这是2次煤化作用对煤层气地质条件控制效应的具体体现;煤层含气量受构造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控制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城矿区
煤层气
含气性
地质控制
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及地质控制因素研究——以南图尔盖盆地Konys油田为例
被引量:
6
9
作者
付辉
卢立泽
+3 位作者
王贺华
符奇
杜新龙
韩绪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9-96,共8页
为解决南图尔盖盆地Konys油田井间连通性测试成本高、研究周期长等问题,以油水井的产液量、注水量等生产数据为基础,根据系统分析理论,建立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的系统分析反演模型,利用研究区块的示踪剂测试数据对反演模型结果进行验证...
为解决南图尔盖盆地Konys油田井间连通性测试成本高、研究周期长等问题,以油水井的产液量、注水量等生产数据为基础,根据系统分析理论,建立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的系统分析反演模型,利用研究区块的示踪剂测试数据对反演模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块油水井M-Ⅱ油层之间主要存在单向连通、各向均匀连通、单线连通和单井突进连通等4种类型,连通性主要受构型因素和储层物性等地质因素控制,压裂酸化等储层改造措施只影响局部的井间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连通性
系统分析模型
反演
连通类型
地质控制
因素
南图尔盖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赵庄井田3~#煤层含气量的地质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
4
10
作者
陈召英
郝春生
+3 位作者
白建平
王维
姚晋宝
田庆玲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9-152,共4页
基于沁水盆地南部赵庄井田3号煤层的含气特征,从煤岩煤质、煤阶、有效地层厚度、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探讨了影响该区煤层含气量的地质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井田内煤层含气量具有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的趋势,甲烷浓度变化较大、...
基于沁水盆地南部赵庄井田3号煤层的含气特征,从煤岩煤质、煤阶、有效地层厚度、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探讨了影响该区煤层含气量的地质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井田内煤层含气量具有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的趋势,甲烷浓度变化较大、含气饱和度偏低的特点。宏观上,煤层含气量与有效地层厚度、上覆岩层泥岩比例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局部地区含气量受次级构造影响,具有典型的构造控气特征,地下水对煤层气具有封堵作用,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只有在局部构造带水力逸散作用使煤层含气量降低。微观上,煤层含气量随挥发分产率、水分+灰分含量的增加具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煤层含气量与氮气含量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在重烃含量高的地区煤层含气量也普遍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庄井田
煤层气
含气量
地质控制
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测井资料计算非均质砾岩油藏单井控制地质储量
被引量:
3
11
作者
宋子齐
丁健
+2 位作者
巴素玉
王楠
程英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7年第1期60-66,共7页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七东区克上组非均质砾岩油藏参数平面上的分区性和差异性,以及油田非均匀井网对砾岩油藏的控制和相应储量分布的匹配关系,利用井点面积权衡法确定单井控制含油面积,分井区建立了砾岩油藏储量参数解释图版及其电...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七东区克上组非均质砾岩油藏参数平面上的分区性和差异性,以及油田非均匀井网对砾岩油藏的控制和相应储量分布的匹配关系,利用井点面积权衡法确定单井控制含油面积,分井区建立了砾岩油藏储量参数解释图版及其电阻率、孔隙度、含油饱和度、自然电位减小系数的有效厚度下限标准,以及单井油层有效厚度变化和损失的边界信息收边处理,实现了利用测井资料对非均质砾岩油藏储量分区性和差异性的控制和分析计算。通过该区七中、七东1、七东2等3个井区112个井点单井控制地质储量的分析计算,充分发挥了测井方法多、精度高、分辨性强、测量连续等优点,有效地克服了使用平均值计算储量参数带来的“平滑效应”所产生的问题,使各种非地质因素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提高了非均质砾岩油藏储量计算的精度,为该区非均质砾岩油藏单井控制开采和预测剩余油分布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点面积权衡法
单井
控制
含油面积
有效厚度
控制
地质
储量
平滑效应
测井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煤储层孔-裂隙非均质性及其地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
57
12
作者
刘大锰
李振涛
蔡益栋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15,共6页
煤储层孔-裂隙是煤层气吸附、运移和赋存的重要空间,其非均质性对煤层气勘探选区和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从煤储层孔-裂隙分类方法、定量表征技术、非均质性分布规律以及地质控制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煤储层孔-裂隙非均质...
煤储层孔-裂隙是煤层气吸附、运移和赋存的重要空间,其非均质性对煤层气勘探选区和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从煤储层孔-裂隙分类方法、定量表征技术、非均质性分布规律以及地质控制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煤储层孔-裂隙非均质性及地质控制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结果表明:孔-裂隙的分类方案具有多样性,但以尺度和机理分类为主,尺度与机理结合的分类方法深化了对煤层气赋存和运移机理的理解,孔-裂隙非均质性的表征技术呈现精细化、定量化和超微观化特征,结合其他学科综合分析,是国际上煤储层孔-裂隙研究方法的重要发展趋势;煤储层孔-裂隙非均质性主要受控于煤变质作用、沉积环境、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及其相互的叠合作用。综合多种常规与非常规表征技术对煤储层孔-裂隙非均质性进行系统化、精细化、超微观化的定量表征,并探寻煤储层孔-裂隙非均质性的地质成因规律,将是今后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孔-裂隙
非均质性
地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煤层气成藏机理及形成地质条件研究进展
被引量:
39
13
作者
刘大锰
刘正帅
蔡益栋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6,共16页
煤层气成藏机理及形成地质条件研究对合理评估煤层气资源和指导煤层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煤层气成藏是煤层气在含煤盆地生成、赋存、运移和保存的动态地质演化过程,每个阶段均受多种地质因素控制。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从...
煤层气成藏机理及形成地质条件研究对合理评估煤层气资源和指导煤层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煤层气成藏是煤层气在含煤盆地生成、赋存、运移和保存的动态地质演化过程,每个阶段均受多种地质因素控制。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从煤层气成藏过程和流体特征角度出发,依次总结煤层气成因机理、煤层气储集及运移机理和煤层气藏形成地质条件。结果表明:丰富的有机碳是煤层气形成的物质基础,生物成因煤层气的形成主要依赖于煤层中微生物群落特征,热成因煤层气的形成依赖于煤变质程度;吸附解吸机理是研究煤层气储集的基础理论,固-液吸附解吸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含水煤层气体吸附解吸现象;扩散机理和渗流机理是煤层气运移的微观理论,基于时间变化的扩散模型和非达西渗流模型更适合解释我国低渗储层煤层气的运移过程;煤层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归纳为沉积条件、构造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沉积条件控制煤岩组成、煤层厚度和顶底板特征等影响煤层气的成藏过程,构造条件通过构造活动、煤层埋深、岩浆活动和构造类型等影响煤层气的成藏过程,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成藏具有双重作用。总之,我国含煤盆地地质构造复杂,煤层气成藏受多种地质因素控制,煤层气藏主控因素分析应结合煤层沉积埋藏史、热演化史、构造演化史和地层水动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生物成因气
热成因气
吸附解吸机理
扩散渗流机理
地质控制
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欢坨矿8煤瓦斯异常的地质因素
被引量:
6
14
作者
付常青
朱炎铭
蔡图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2,共6页
运用压汞法和等温吸附法对开滦矿区东欢坨矿8煤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合矿井实测瓦斯涌出量数据,分析了控制东欢坨矿8煤瓦斯异常涌出的地质因素。结果表明:瓦斯异常主控地质因素为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特征,东欢坨矿"水大瓦斯小,水小...
运用压汞法和等温吸附法对开滦矿区东欢坨矿8煤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合矿井实测瓦斯涌出量数据,分析了控制东欢坨矿8煤瓦斯异常涌出的地质因素。结果表明:瓦斯异常主控地质因素为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特征,东欢坨矿"水大瓦斯小,水小瓦斯大"的赋存规律明显。矿井瓦斯赋存形式主要为游离态,表现出在压性断层带时,瓦斯涌出量较小;在未导通煤系含水层情况下,张性断层带往往煤体破碎、孔裂隙相对发育,瓦斯涌出量显著增大,而在断层导通煤系含水层的水文异常区,瓦斯涌出量有明显减小的趋势。东欢坨矿瓦斯涌出量受多种因素的控制,筛选出煤层埋深、煤层厚度、煤层顶板含泥率和断层数作为主要控制因素,建立了具有较好相关性的瓦斯涌出量多变量数学预测模型;并通过灰色系统理论建模软件对瓦斯涌出量和各影响因子之间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得到断层数是瓦斯涌出量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异常
地质控制
因素
地质
模型
东欢坨矿8煤
开滦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质因素对炼焦煤煤质及成焦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3
15
作者
王岩
杨承伟
曲思建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7-192,共6页
以不同成煤环境下形成的炼焦煤为研究对象,进行工业分析、粘结性分析、煤岩特性分析以及炼焦煤所炼焦炭质量分析,研究了其煤岩特征、变质程度、成焦特性和地质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煤层发育过程中的氧化还原程度、水底动能强度、陆源...
以不同成煤环境下形成的炼焦煤为研究对象,进行工业分析、粘结性分析、煤岩特性分析以及炼焦煤所炼焦炭质量分析,研究了其煤岩特征、变质程度、成焦特性和地质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煤层发育过程中的氧化还原程度、水底动能强度、陆源碎屑输入、海水的周期性进退等是造成煤岩煤质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复杂的地质因素造成煤的变质程度和煤质特征的差异性,进而影响成焦特性;成煤微环境的差异使得泥炭在发育过程中成煤母质、陆源碎屑输入等条件不同在垂向上形成不同煤岩类型的煤;水侵时形成的煤中镜质组含量明显高于水退时形成的煤层镜质组含量;当划分煤相时,低位沼泽环境中形成的煤镜质组含量普遍偏高,而高位突起沼泽环境中形成的煤以惰质组为主。煤的变质程度也是影响炼焦煤特性的重要因素,低阶煤的挥发分产率往往受到煤岩组分的影响,壳质组的挥发分产率最高,惰质组具有最低的挥发分产率,镜质组介于两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焦煤
显微组分
地质控制
成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芦岭煤矿瓦斯地质规律分析
被引量:
10
16
作者
练友红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75,87,共4页
介绍了芦岭煤矿井田所处区域地质构造、主采煤层特点和应力场等对瓦斯地质特征的控制作用,分析了瓦斯分布特征和瓦斯涌出量及其地质控制,得到煤与瓦斯赋存和突出预测规律,可为治理矿井瓦斯提供参考。
关键词
瓦斯
地质
规律
地质控制
瓦斯分布特征
瓦斯涌出量
瓦斯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地质工程的基础理论
被引量:
21
17
作者
孙广忠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1-6,共6页
地质工程是80年代以来工程地质科学的新的生长点,已经形成为一个工程地质学新的分支学科,一个新的行业。地质工程的基础理论是地质控制论,它的基本理论是地质构造控制论、岩体结构控制论、上体结构控制论、地质体赋存环境因素控制...
地质工程是80年代以来工程地质科学的新的生长点,已经形成为一个工程地质学新的分支学科,一个新的行业。地质工程的基础理论是地质控制论,它的基本理论是地质构造控制论、岩体结构控制论、上体结构控制论、地质体赋存环境因素控制论。他们控制着地质环境(包括地壳稳定性)评价理论和方法、岩体质量评价理论和方法、工程地质探测和测试理论和技术方法、工程地质超前预报理论和方法、地质体改造理论和技术,岩土体稳定性分析理论和方法及地质工程设计和施工指导理论。正确运用这套理论可使地质工程实践减少盲卧性,增加自觉性,可使地质工程实践减少20%~30%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
工程
基础理论
地质控制
论
工程
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云雾山隧道突泥灾害工程地质特征与防治
被引量:
22
18
作者
代峪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3-35,共3页
结合云雾山隧道在掘进开挖的过程中发生的突泥地质灾害,对隧道实际开挖揭露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隧道围岩岩石的工程地质特性、施工地区地质构造特征、隧道和周边地区地下水发育情况以及施工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是直接影响云...
结合云雾山隧道在掘进开挖的过程中发生的突泥地质灾害,对隧道实际开挖揭露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隧道围岩岩石的工程地质特性、施工地区地质构造特征、隧道和周边地区地下水发育情况以及施工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是直接影响云雾山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效果的四个主要工程地质控制因素,采取了切合实际的工程手段来防治突泥灾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雾山隧道
突泥灾害
工程
地质控制
因素
工程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质结构控渗效应初探
被引量:
8
19
作者
张辉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35-140,共6页
将地质控制论与岩体水力学相结合,认为地质结构对岩体渗流具有最直接的控制作用。考虑岩体渗流的特点,对地质结构进行了合理分级。总结性提出地质结构控渗的四大效应:分级优先效应、分流交叉效应、非饱和效应和耦合效应。初步探讨了...
将地质控制论与岩体水力学相结合,认为地质结构对岩体渗流具有最直接的控制作用。考虑岩体渗流的特点,对地质结构进行了合理分级。总结性提出地质结构控渗的四大效应:分级优先效应、分流交叉效应、非饱和效应和耦合效应。初步探讨了这四大效应的基本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控制
论
地质
结构
渗流
工程
地质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构造的挤压剪切作用对郑州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
被引量:
8
20
作者
冉小勇
魏风清
史广山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54,共4页
通过对郑州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和历年突出事故分布特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NNE–NE向和NW–NNW向构造叠加及滑动构造的挤压剪切作用对郑州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明显,该矿区以五指岭断层–樊寨断层一线为界,突出矿井和瓦斯矿井呈...
通过对郑州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和历年突出事故分布特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NNE–NE向和NW–NNW向构造叠加及滑动构造的挤压剪切作用对郑州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明显,该矿区以五指岭断层–樊寨断层一线为界,突出矿井和瓦斯矿井呈北西向分区分带性展布,大平、超化等突出矿井位于矿区南部构造复合地带,且突出点多分布在构造挤压剪切作用强烈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
构造
控制
挤压剪切
煤与瓦斯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与瓦斯突出地质控制机理探讨
被引量:
114
1
作者
闫江伟
张小兵
张子敏
机构
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河南理工大学瓦斯地质研究所
中国煤炭学会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74-1178,共5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1ZX05040-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0209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90450928)
文摘
在综合考察国内外煤与瓦斯突出研究基础上,从瓦斯地质角度深入分析构造煤体、高压瓦斯和构造作用等影响突出发生的关键因素,初步提出以瓦斯突出煤体为核心的煤与瓦斯突出地质控制机理。认为地质构造控制着煤层瓦斯的赋存和构造煤分层破坏程度以及厚度分布,控制着煤与瓦斯突出;煤与瓦斯突出动力现象是一定规模的瓦斯突出煤体在临近采掘工作面煤壁时,卸载引起煤体拉张向深部扩展破坏,煤层透气性高倍增加,同时煤体内大量瓦斯因降压而快速解吸,靠近煤壁的煤体内瞬间形成高动能的气、煤颗粒混合体,类似点爆炸药包,造成煤层严重崩塌破坏,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以郑煤集团大平煤矿"10.20"特大型煤与瓦斯突出为基础,进行地质控制煤与瓦斯突出实例分析,结合新疆自治区煤矿瓦斯地质特征揭示了瓦斯突出煤体发育和分布规律。
关键词
瓦斯
地质
煤与瓦斯突出
地质控制
瓦斯突出煤体
Keywords
gas-geology
coal-gas outburst
geological control
gas outburst coal
分类号
TD713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潘庄区块煤层含气性分布规律及地质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
14
2
作者
张政
秦勇
傅雪海
吴财芳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8-102,共5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1ZX050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40730422)
文摘
基于沁水盆地南部潘庄区块主煤层的含气性特征,从煤阶、显微煤岩组分、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4个方面探讨了影响该区块主煤层含气性的地质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区块煤层含气性具有2个典型特征,太原组15号煤层含气性好于山西组3号煤层,与水力逸散作用对太原组煤层气保存条件破坏相对微弱的特点相关;含气饱和度随埋深加大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转折点埋深约500 m。同时发现,该区块随煤阶增高,含气量、孔隙度、吸附性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认为这是第4次煤化作用跃变对煤层气地质条件控制效应的具体体现;煤层含气量显现为次级向斜控气的典型特征。
关键词
潘庄区块
煤层气
含气性
地质控制
因素
Keywords
Panzhuang Block
coalbed methane
gas-bearing property
geological control factors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钱家营矿西翼高温场地质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
9
3
作者
钟和清
朱炎铭
陈尚斌
罗跃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4-107,110,共5页
文摘
为了查明开平煤田钱家营矿西翼地温异常的控制因素,从区域地层、矿井构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大地热流、异常岩浆热等方面,分析了其对钱家营矿区高温场的影响。基于井田地质背景,结合相关的测试数据确定了井田内高温场的发育范围及其受控机制。结果表明:钱家营矿西翼构造具有完整的单斜块体特征,煤系上覆厚层第四系的阻隔,叠层式地层组合以及含水层层间较弱的水动力联系等因素是导致矿区西翼地温异常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开平煤田
钱家营矿
高温场
地质控制
因素
Keywords
Kaiping coal field
Qianjiaying Mine
high ground temperature field
geological control factors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崔庙煤矿煤层气富集的地质控制与抽采模式
被引量:
2
4
作者
刘鑫明
刘树才
陶文朋
徐宏杰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6-29,共4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资助(2007CB209400)
文摘
崔庙煤矿为煤与瓦斯严重突出矿井,为了更好指导该区的煤层气开发及井下瓦斯灾害治理,以煤田勘探、井下瓦斯测定资料为基础,对该区煤层气的资源赋存状况与地质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煤层气开发技术的优势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二1煤层瓦斯含量5.59~35.25m3/t,煤层含气量平面分布由西向东逐渐增大,随煤层埋深增加而增高,地质构造与煤层埋深是控制该区煤层含气量的关键因素。受煤体结构的关键条件制约,本区不具备煤层气地面开发的优势,煤层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应以井下瓦斯抽采为主。
关键词
煤层气
地质控制
抽采模式
Keywords
coal-beam methane
geological control
drainage mode
分类号
P624.7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黔北煤田绿塘井田瓦斯赋存的地质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
10
5
作者
黄政祥
公衍伟
王怀勐
机构
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
贵州大学
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院士工作站
山东省非常规能源勘查技术创新平台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13-217,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502151)
贵州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委托项目(黔发改能源[2010]555号)
文摘
为了认识黔北煤田绿塘井田的瓦斯赋存规律,研究了主采煤层的埋藏-生烃史,分析了瓦斯赋存的主要地质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煤层沉积后经受了3个期次的构造演化作用,其中印支期的构造深埋及燕山中期的岩浆侵入控制了煤层甲烷的生成,有机质发生2次生烃过程,生成大量甲烷,煤的最大镜质组反射率达3.69%、瓦斯含量为5.43~28.93 m3/t,均为高瓦斯煤层;开放性的正断层造成瓦斯的运移散失,煤中瓦斯含量随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煤层顶底板主要为透气性弱的泥岩、粉砂质泥岩以及粉砂岩,对瓦斯的封存作用强,煤层不同含水层间水力联系较差,地下水活动对煤层瓦斯逸散起到了较好的封堵作用。
关键词
瓦斯赋存
地质控制
煤层埋深
顶底板岩性
Keywords
gas occurrence
geologic control
seam depth
lithology of roof and floor
分类号
P618.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贵州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喀斯特地貌的地质控制研究
被引量:
5
6
作者
顾秉谦
周明忠
肖时珍
谯文浪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2-138,共7页
基金
贵州省科技合作计划项目(黔科合LH字[2015]7775号)
贵州省科技计划课题(黔科合SY字(2012)3160号)
西南岩溶区重要地层剖面与填图方法示范调查总结项目(121201140700001)
文摘
为探讨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地质控制因素,通过对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野外地质考察并结合前人的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分析了该遗产的地层分布、岩性、褶皱构造、断层及节理等方面的地质背景及其对地貌的影响,研究表明: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出露地层以中寒武统高台组为主,约占核心区总面积的95%以上;制约该遗产地喀斯特地貌发育的主要地质背景因素为该区北北东向的笔架山背斜.该背斜核部近于水平的岩层发育与其轴一致的纵向张节理(垂直节理),对应形成峰丛-峡谷地貌;其翼部倾斜岩层相对完整,相应发育峰丛-浅洼地貌.地貌演化方面,处于背斜核部的核心区的峰丛-峡谷地貌应年轻于位于背斜北西翼和南东翼的峰丛-浅洼地貌.
关键词
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
喀斯特地貌
地质控制
Keywords
Shibing World Natural Heritage
karst landform
geological control
分类号
P931.5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沁水盆地煤系气含气层段发育特征及其地质控制效应
被引量:
1
7
作者
侯晓伟
张津铭
朱炎铭
周官群
陈陆望
王颖晋
屈晓荣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山西省煤炭地质勘查研究院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41-151,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10220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JZ2023HGTB0236)
安徽省高校协同创新资助项目(GXXT-2021-018)
文摘
为揭示煤系气共生成藏特征及其地质控制效应,以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纪太原组-山西组煤系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现场和室内试验测试、理论分析等综合研究手段,厘定了煤系气储层空间叠置特征,定量表征了煤系气储层多尺度储集空间,判识了煤系气共生含气层段空间发育规律,明确了煤系气共生成藏类型及其地质控制效应。结果表明,海陆交互相沉积的岩性多样、旋回性叠置煤系,具备了煤系气共生成藏基础及合探共采条件,目标煤系从“无机储层”至“混合储层”到“有机储层”,有机质丰度逐渐增高,形成一个不存在自然界限的连续岩性序列。煤系气共生含气层段垂向上呈间隔式分布,共生气藏组合类型包括煤系页岩气主导型共生气藏、煤层气主导型共生气藏和多元型煤系气共生气藏。煤系气共生含气层段地质控制效应显著,煤层发育程度决定了共生含气层段的形成基础;埋藏条件造就了优势气藏类型的差异性,煤层固气能力更强,更易形成独立煤层气藏,而煤系页岩气和煤系气砂岩气成藏条件相对更为苛刻,对地质基础与时空配置条件要求极高;储层物性特征限制了煤系页岩气和煤系砂岩气的成藏潜力。研究成果有助于今后进一步深入开展煤系气共生成藏机理研究,系统完善煤系气共探合采评价体系。
关键词
煤系气
含气层段
共生气藏组合类型
地质控制
效应
时空配置条件
Keywords
coal measure gases
gas-bearing section
gas co-existing combination
geological controls
spatiotemporal condition
分类号
P618.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韩城矿区煤层含气性分布规律及地质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
8
8
作者
伊伟
涂志民
冯延青
李涛
姜虹
机构
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6-160,206,共6页
基金
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资助项目(2013E-220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1ZX05033-001)
文摘
为了找出韩城矿区单井之间生产特征差异性的原因,基于该区主采煤层的含气性特征,从煤岩变质程度、显微煤岩组分、构造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4个方面探讨了影响该区主煤层含气性的地质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该区煤层含气性具有2个典型特征,太原组11号煤层含气性好于山西组3号煤层和5号煤层,这与煤层的埋藏深度和沉积环境有关;各煤层的含气饱和度为25%~94%,平均为63%,随埋深变化较小,但总体上呈现增大的趋势,分析原因该区煤储层为欠压储层,还没达到不同煤岩吸附性能差异的临界点。同时发现,随煤岩变质程度和镜质组含量的增高,煤岩含气量和吸附性均呈升高的变化,认为这是2次煤化作用对煤层气地质条件控制效应的具体体现;煤层含气量受构造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控制非常明显。
关键词
韩城矿区
煤层气
含气性
地质控制
因素
Keywords
Hancheng Mining Area
coalbed methane
gas-bearing property
geological control factors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及地质控制因素研究——以南图尔盖盆地Konys油田为例
被引量:
6
9
作者
付辉
卢立泽
王贺华
符奇
杜新龙
韩绪军
机构
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成都研究中心
出处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9-9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90654)
文摘
为解决南图尔盖盆地Konys油田井间连通性测试成本高、研究周期长等问题,以油水井的产液量、注水量等生产数据为基础,根据系统分析理论,建立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的系统分析反演模型,利用研究区块的示踪剂测试数据对反演模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块油水井M-Ⅱ油层之间主要存在单向连通、各向均匀连通、单线连通和单井突进连通等4种类型,连通性主要受构型因素和储层物性等地质因素控制,压裂酸化等储层改造措施只影响局部的井间连通性。
关键词
井间连通性
系统分析模型
反演
连通类型
地质控制
因素
南图尔盖盆地
Keywords
interwell connectivity
system analysis model
inversion
connectivity type
geological controlling factors
south Tuagay basin
分类号
TE33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赵庄井田3~#煤层含气量的地质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
4
10
作者
陈召英
郝春生
白建平
王维
姚晋宝
田庆玲
机构
煤与煤层气共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易安蓝焰煤与煤层气共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蓝焰煤层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9-152,共4页
基金
"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6ZX05067001-008)
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MQ2016-01)
文摘
基于沁水盆地南部赵庄井田3号煤层的含气特征,从煤岩煤质、煤阶、有效地层厚度、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探讨了影响该区煤层含气量的地质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井田内煤层含气量具有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的趋势,甲烷浓度变化较大、含气饱和度偏低的特点。宏观上,煤层含气量与有效地层厚度、上覆岩层泥岩比例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局部地区含气量受次级构造影响,具有典型的构造控气特征,地下水对煤层气具有封堵作用,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只有在局部构造带水力逸散作用使煤层含气量降低。微观上,煤层含气量随挥发分产率、水分+灰分含量的增加具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煤层含气量与氮气含量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在重烃含量高的地区煤层含气量也普遍较低。
关键词
赵庄井田
煤层气
含气量
地质控制
因素
Keywords
Zhaozhuang Block
coal -bed methane
gas beating property
geological control factors
分类号
TD712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P618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测井资料计算非均质砾岩油藏单井控制地质储量
被引量:
3
11
作者
宋子齐
丁健
巴素玉
王楠
程英
机构
西安石油大学
出处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7年第1期60-6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油藏模拟混合软计算系统理论与实用方法研究"(40572082)。
文摘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七东区克上组非均质砾岩油藏参数平面上的分区性和差异性,以及油田非均匀井网对砾岩油藏的控制和相应储量分布的匹配关系,利用井点面积权衡法确定单井控制含油面积,分井区建立了砾岩油藏储量参数解释图版及其电阻率、孔隙度、含油饱和度、自然电位减小系数的有效厚度下限标准,以及单井油层有效厚度变化和损失的边界信息收边处理,实现了利用测井资料对非均质砾岩油藏储量分区性和差异性的控制和分析计算。通过该区七中、七东1、七东2等3个井区112个井点单井控制地质储量的分析计算,充分发挥了测井方法多、精度高、分辨性强、测量连续等优点,有效地克服了使用平均值计算储量参数带来的“平滑效应”所产生的问题,使各种非地质因素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提高了非均质砾岩油藏储量计算的精度,为该区非均质砾岩油藏单井控制开采和预测剩余油分布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
井点面积权衡法
单井
控制
含油面积
有效厚度
控制
地质
储量
平滑效应
测井资料
Keywords
well-point areal weigh method
single well
controlled oil-bearing area
effective thickness
controlled geological reserves
smoothing effect
log data
分类号
P631.8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TE1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储层孔-裂隙非均质性及其地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
57
12
作者
刘大锰
李振涛
蔡益栋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15,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1ZX05034-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U1262104)
文摘
煤储层孔-裂隙是煤层气吸附、运移和赋存的重要空间,其非均质性对煤层气勘探选区和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从煤储层孔-裂隙分类方法、定量表征技术、非均质性分布规律以及地质控制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煤储层孔-裂隙非均质性及地质控制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结果表明:孔-裂隙的分类方案具有多样性,但以尺度和机理分类为主,尺度与机理结合的分类方法深化了对煤层气赋存和运移机理的理解,孔-裂隙非均质性的表征技术呈现精细化、定量化和超微观化特征,结合其他学科综合分析,是国际上煤储层孔-裂隙研究方法的重要发展趋势;煤储层孔-裂隙非均质性主要受控于煤变质作用、沉积环境、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及其相互的叠合作用。综合多种常规与非常规表征技术对煤储层孔-裂隙非均质性进行系统化、精细化、超微观化的定量表征,并探寻煤储层孔-裂隙非均质性的地质成因规律,将是今后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煤储层
孔-裂隙
非均质性
地质控制
Keywords
coal reservoir
pore-crack
heterogeneity
geological control
分类号
P618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层气成藏机理及形成地质条件研究进展
被引量:
39
13
作者
刘大锰
刘正帅
蔡益栋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6,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830427,41772160,41922016)。
文摘
煤层气成藏机理及形成地质条件研究对合理评估煤层气资源和指导煤层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煤层气成藏是煤层气在含煤盆地生成、赋存、运移和保存的动态地质演化过程,每个阶段均受多种地质因素控制。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从煤层气成藏过程和流体特征角度出发,依次总结煤层气成因机理、煤层气储集及运移机理和煤层气藏形成地质条件。结果表明:丰富的有机碳是煤层气形成的物质基础,生物成因煤层气的形成主要依赖于煤层中微生物群落特征,热成因煤层气的形成依赖于煤变质程度;吸附解吸机理是研究煤层气储集的基础理论,固-液吸附解吸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含水煤层气体吸附解吸现象;扩散机理和渗流机理是煤层气运移的微观理论,基于时间变化的扩散模型和非达西渗流模型更适合解释我国低渗储层煤层气的运移过程;煤层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归纳为沉积条件、构造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沉积条件控制煤岩组成、煤层厚度和顶底板特征等影响煤层气的成藏过程,构造条件通过构造活动、煤层埋深、岩浆活动和构造类型等影响煤层气的成藏过程,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成藏具有双重作用。总之,我国含煤盆地地质构造复杂,煤层气成藏受多种地质因素控制,煤层气藏主控因素分析应结合煤层沉积埋藏史、热演化史、构造演化史和地层水动力特征。
关键词
煤层气
生物成因气
热成因气
吸附解吸机理
扩散渗流机理
地质控制
因素
Keywords
coalbed methane
biogenic gas
thermogenic derived gas
adsorption/desorption mechanism
diffusion and seepage mechanism
geological factors
分类号
P618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欢坨矿8煤瓦斯异常的地质因素
被引量:
6
14
作者
付常青
朱炎铭
蔡图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2,共6页
文摘
运用压汞法和等温吸附法对开滦矿区东欢坨矿8煤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合矿井实测瓦斯涌出量数据,分析了控制东欢坨矿8煤瓦斯异常涌出的地质因素。结果表明:瓦斯异常主控地质因素为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特征,东欢坨矿"水大瓦斯小,水小瓦斯大"的赋存规律明显。矿井瓦斯赋存形式主要为游离态,表现出在压性断层带时,瓦斯涌出量较小;在未导通煤系含水层情况下,张性断层带往往煤体破碎、孔裂隙相对发育,瓦斯涌出量显著增大,而在断层导通煤系含水层的水文异常区,瓦斯涌出量有明显减小的趋势。东欢坨矿瓦斯涌出量受多种因素的控制,筛选出煤层埋深、煤层厚度、煤层顶板含泥率和断层数作为主要控制因素,建立了具有较好相关性的瓦斯涌出量多变量数学预测模型;并通过灰色系统理论建模软件对瓦斯涌出量和各影响因子之间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得到断层数是瓦斯涌出量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瓦斯异常
地质控制
因素
地质
模型
东欢坨矿8煤
开滦矿区
Keywords
gas anomaly
geological control factors
geological model
seam 8 of Donghuantuo coal mine
Kailuanmining area
分类号
P624.6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质因素对炼焦煤煤质及成焦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3
15
作者
王岩
杨承伟
曲思建
机构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煤化工分院
煤炭资源高效开采与洁净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能源煤炭高效利用与节能减排技术装备重点实验室
出处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7-192,共6页
基金
煤科院技术创新基金资助项目“西部侏罗纪炼焦煤煤质特性及成焦机理研究”(2020CX-Ⅱ-07)
文摘
以不同成煤环境下形成的炼焦煤为研究对象,进行工业分析、粘结性分析、煤岩特性分析以及炼焦煤所炼焦炭质量分析,研究了其煤岩特征、变质程度、成焦特性和地质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煤层发育过程中的氧化还原程度、水底动能强度、陆源碎屑输入、海水的周期性进退等是造成煤岩煤质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复杂的地质因素造成煤的变质程度和煤质特征的差异性,进而影响成焦特性;成煤微环境的差异使得泥炭在发育过程中成煤母质、陆源碎屑输入等条件不同在垂向上形成不同煤岩类型的煤;水侵时形成的煤中镜质组含量明显高于水退时形成的煤层镜质组含量;当划分煤相时,低位沼泽环境中形成的煤镜质组含量普遍偏高,而高位突起沼泽环境中形成的煤以惰质组为主。煤的变质程度也是影响炼焦煤特性的重要因素,低阶煤的挥发分产率往往受到煤岩组分的影响,壳质组的挥发分产率最高,惰质组具有最低的挥发分产率,镜质组介于两者之间。
关键词
炼焦煤
显微组分
地质控制
成焦特性
Keywords
coking coal
maceral
geological control
coking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P618.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芦岭煤矿瓦斯地质规律分析
被引量:
10
16
作者
练友红
机构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
出处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75,87,共4页
文摘
介绍了芦岭煤矿井田所处区域地质构造、主采煤层特点和应力场等对瓦斯地质特征的控制作用,分析了瓦斯分布特征和瓦斯涌出量及其地质控制,得到煤与瓦斯赋存和突出预测规律,可为治理矿井瓦斯提供参考。
关键词
瓦斯
地质
规律
地质控制
瓦斯分布特征
瓦斯涌出量
瓦斯含量
分类号
TD712.52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TD163 [矿业工程—矿山地质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地质工程的基础理论
被引量:
21
17
作者
孙广忠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出处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1-6,共6页
文摘
地质工程是80年代以来工程地质科学的新的生长点,已经形成为一个工程地质学新的分支学科,一个新的行业。地质工程的基础理论是地质控制论,它的基本理论是地质构造控制论、岩体结构控制论、上体结构控制论、地质体赋存环境因素控制论。他们控制着地质环境(包括地壳稳定性)评价理论和方法、岩体质量评价理论和方法、工程地质探测和测试理论和技术方法、工程地质超前预报理论和方法、地质体改造理论和技术,岩土体稳定性分析理论和方法及地质工程设计和施工指导理论。正确运用这套理论可使地质工程实践减少盲卧性,增加自觉性,可使地质工程实践减少20%~30%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
地质
工程
基础理论
地质控制
论
工程
地质
Keywords
Geoengineering
Fundamental theory
Theory of geological control.
分类号
P5 [天文地球—地质学]
P64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雾山隧道突泥灾害工程地质特征与防治
被引量:
22
18
作者
代峪
机构
中铁十一局有限公司第五公司
出处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3-35,共3页
文摘
结合云雾山隧道在掘进开挖的过程中发生的突泥地质灾害,对隧道实际开挖揭露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隧道围岩岩石的工程地质特性、施工地区地质构造特征、隧道和周边地区地下水发育情况以及施工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是直接影响云雾山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效果的四个主要工程地质控制因素,采取了切合实际的工程手段来防治突泥灾害的发生。
关键词
云雾山隧道
突泥灾害
工程
地质控制
因素
工程措施
分类号
U456.33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质结构控渗效应初探
被引量:
8
19
作者
张辉
机构
昆明岩土工程公司
出处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35-140,共6页
文摘
将地质控制论与岩体水力学相结合,认为地质结构对岩体渗流具有最直接的控制作用。考虑岩体渗流的特点,对地质结构进行了合理分级。总结性提出地质结构控渗的四大效应:分级优先效应、分流交叉效应、非饱和效应和耦合效应。初步探讨了这四大效应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
地质控制
论
地质
结构
渗流
工程
地质
地下水
Keywords
Theory of geological control, Geotexture, Fluid flow.
分类号
P641.2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P64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构造的挤压剪切作用对郑州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
被引量:
8
20
作者
冉小勇
魏风清
史广山
机构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54,共4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2012CB723103)~~
文摘
通过对郑州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和历年突出事故分布特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NNE–NE向和NW–NNW向构造叠加及滑动构造的挤压剪切作用对郑州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明显,该矿区以五指岭断层–樊寨断层一线为界,突出矿井和瓦斯矿井呈北西向分区分带性展布,大平、超化等突出矿井位于矿区南部构造复合地带,且突出点多分布在构造挤压剪切作用强烈区域。
关键词
地质
构造
控制
挤压剪切
煤与瓦斯突出
Keywords
tectonic control
extrusion and shear
coal and gas outburst
分类号
TD713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煤与瓦斯突出地质控制机理探讨
闫江伟
张小兵
张子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潘庄区块煤层含气性分布规律及地质控制因素分析
张政
秦勇
傅雪海
吴财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钱家营矿西翼高温场地质控制因素研究
钟和清
朱炎铭
陈尚斌
罗跃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崔庙煤矿煤层气富集的地质控制与抽采模式
刘鑫明
刘树才
陶文朋
徐宏杰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黔北煤田绿塘井田瓦斯赋存的地质控制因素研究
黄政祥
公衍伟
王怀勐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贵州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喀斯特地貌的地质控制研究
顾秉谦
周明忠
肖时珍
谯文浪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沁水盆地煤系气含气层段发育特征及其地质控制效应
侯晓伟
张津铭
朱炎铭
周官群
陈陆望
王颖晋
屈晓荣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韩城矿区煤层含气性分布规律及地质控制因素研究
伊伟
涂志民
冯延青
李涛
姜虹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及地质控制因素研究——以南图尔盖盆地Konys油田为例
付辉
卢立泽
王贺华
符奇
杜新龙
韩绪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赵庄井田3~#煤层含气量的地质控制因素分析
陈召英
郝春生
白建平
王维
姚晋宝
田庆玲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利用测井资料计算非均质砾岩油藏单井控制地质储量
宋子齐
丁健
巴素玉
王楠
程英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煤储层孔-裂隙非均质性及其地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刘大锰
李振涛
蔡益栋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
5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煤层气成藏机理及形成地质条件研究进展
刘大锰
刘正帅
蔡益栋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东欢坨矿8煤瓦斯异常的地质因素
付常青
朱炎铭
蔡图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地质因素对炼焦煤煤质及成焦特性的影响研究
王岩
杨承伟
曲思建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芦岭煤矿瓦斯地质规律分析
练友红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7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论地质工程的基础理论
孙广忠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1996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云雾山隧道突泥灾害工程地质特征与防治
代峪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9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地质结构控渗效应初探
张辉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199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构造的挤压剪切作用对郑州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
冉小勇
魏风清
史广山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