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地统计学方法内插气象台站资料预报林火发生 被引量:4
1
作者 温广玉 侯锡铭 陈华豪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21,共3页
论述了近代统计学的一个分支———地统计学的基本方法 ,利用这种方法对大兴安岭地区的气象台站资料进行内插预报林火发生 。
关键词 地统计学方法 内插 气象台站资料 预报 林火发生 半方差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RS数据的地统计学方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邢艳秋 王立海 徐卫华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23,共3页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Landsat TM (ThermalMapper)数据 ,本文应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肯尼亚Naivasha湖的水质。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的插值法 ,最终分别采用普通克里金 (OrdinaryKrigging)和各向异性克里金 (AnistropyKrigging)方法绘制Naiv...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Landsat TM (ThermalMapper)数据 ,本文应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肯尼亚Naivasha湖的水质。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的插值法 ,最终分别采用普通克里金 (OrdinaryKrigging)和各向异性克里金 (AnistropyKrigging)方法绘制Naivasha湖水的深度和浊度图 ,并计算了湖水总容量。结果表明 ,湖水总容量为 3893371 99m3 ,以 30 (未知单位 )作为阈值 ,湖中净水和浊水的容积分别为 36 774 1 2 72m3 和 2 1 5 95 92 8m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RS数据 地统计学方法 水质评价 变异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典型地区土壤磷素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69
3
作者 刘付程 史学正 +1 位作者 潘贤章 于东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7-81,共5页
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 ,以半方差函数为基本工具 ,分析了太湖流域典型地区土壤耕层全磷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 ,并运用块段克立格法进行线性无偏最优插值 ,制作了土壤耕层全磷含量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土壤全磷含... 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 ,以半方差函数为基本工具 ,分析了太湖流域典型地区土壤耕层全磷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 ,并运用块段克立格法进行线性无偏最优插值 ,制作了土壤耕层全磷含量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土壤全磷含量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和良好的结构性 ,其自相关距离在 11km左右 ;土壤磷素含量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斑块状特点 ,沿江平田区、地势低洼的圩田及低平田区磷素的含量相对较高 ,应作为农业面源磷污染的重点监控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土壤 半方差函数 空间变异性 地理信息系统 地统计学方法 克拉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叶片绿度时空变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吴素霞 毛任钊 +1 位作者 李红军 侯美亭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82-85,共4页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测定分析海河低平原区农田冬小麦关键生育期叶片绿度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冬小麦叶片绿度时间变化趋势为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各生育时期叶片绿度在180m×720m空间存在变异性,其相关距离为145.4~320....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测定分析海河低平原区农田冬小麦关键生育期叶片绿度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冬小麦叶片绿度时间变化趋势为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各生育时期叶片绿度在180m×720m空间存在变异性,其相关距离为145.4~320.0m;块金效应占各自总方差的25%~79%,经验半方差可用球状模型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绿度 时空变异性 半方差 KRIGING插值 时空变异特征 小麦叶片 特征研究 地统计学方法 测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枯落物储量的空间变异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莫菲 王彦辉 +4 位作者 熊伟 于澎涛 潘伟 王晶 徐丽宏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共5页
在六盘山南侧设置2个20m×20m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样地,研究枯落物储量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枯落物储量空间差异明显,2个样地的枯落物储量平均值为1.80和1.68kg.m-2,最大值为2.96和2.71kg.m-2,最小值为0.35和0.34kg.m-2,最大和最小... 在六盘山南侧设置2个20m×20m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样地,研究枯落物储量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枯落物储量空间差异明显,2个样地的枯落物储量平均值为1.80和1.68kg.m-2,最大值为2.96和2.71kg.m-2,最小值为0.35和0.34kg.m-2,最大和最小值的比值变化在8~9之间;在不考虑测点空间位置及取样间距的情况下,2个样地枯落物储量的变异系数为0.41和0.56;枯落物储量的空间分布受空间结构性和随机性的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林地微地形能解释枯落物储量空间变异的56%,局部洼地利于更多枯落物堆积;2个样地枯落物储量的空间分布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均符合球状模型,且空间自相关程度较大;当以95%的置信区间准确估计华北落叶松林样地的枯落物储量时,最小取样数量为9个1m×1m的样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枯落物储量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方法 六盘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栗属物种(Castanea millissima)地理分布及其空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27
6
作者 刘国华 方精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4-170,共7页
在广泛收集我国栗属 3个物种板栗 ( C.mollissima Bl.)、茅栗 ( C.seguinii)和锥栗 ( C.H enryi( skan) Rehd.et Wils.)地理分布资料的基础上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它们的上限和下限的分布幅度进行了分析 ,给出了分布高度的插值结果 ,并... 在广泛收集我国栗属 3个物种板栗 ( C.mollissima Bl.)、茅栗 ( C.seguinii)和锥栗 ( C.H enryi( skan) Rehd.et Wils.)地理分布资料的基础上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它们的上限和下限的分布幅度进行了分析 ,给出了分布高度的插值结果 ,并对其估值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板栗和茅栗的分布上限和下限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升高的趋势。而且越向西其变化趋势越为明显 ;锥栗则表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的趋势 ,其变化幅度也相对较小。对 3种植物分布高度插值结果进行的误差分析表明 :茅栗和锥栗的估测值和实际值非常吻合 ,茅栗误差较小 ,大都在 4 %以下 :锥栗误差在 6%以下 ;而板栗由于多为人工栽培 ,受人为因素影响大 ,因此 ,其估测值的误差相对较大 ,在 0~ 2 0 %之间波动 ,但其大部分误差也都小于 1 0 %。这些结果说明 ,地统计学方法能够良好地拟合自然条件下物种的地理分布规律 ,而人为因素影响强烈下的物种由于其分布的规律性受到破坏而影响了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属 地理分布 空间格局 地统计学方法 壳斗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风险发生区的确定与评估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正军 李典谟 谢宝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642-2652,共11页
以河北省中南部地区作为研究区 ,应用 GIS技术和地统计学方法就某一阈值的风险区、某一阈值的发生概率地图进行了探讨 ,并对该地区棉铃虫二代卵发生的历史数据 ( 1 980~ 1 997)进行了空间模拟 ,在此基础上得到风险发生区和高风险区地... 以河北省中南部地区作为研究区 ,应用 GIS技术和地统计学方法就某一阈值的风险区、某一阈值的发生概率地图进行了探讨 ,并对该地区棉铃虫二代卵发生的历史数据 ( 1 980~ 1 997)进行了空间模拟 ,在此基础上得到风险发生区和高风险区地图。二代棉铃虫卵发生的地域特点是 ,重发生区位于研究区的西部和南部部分地区 ,而轻发生区位于东北部 ,从东北至西南 ,棉铃虫发生程度趋于加重 ,其中西部的阜平县、曲阳县、行唐县、灵寿县、平山县等地以及南部的邯郸市、磁县、临漳县、魏县等地发生最重 ,属于二代棉铃虫高风险发生地 ,而东北的遵化市、玉田县、丰润县、唐山市、丰南县等地最轻。通过对风险发生区与各个影响因子如气象、耕作制度、高程、一代蛾量等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认为影响棉铃虫发生的主要因子为气象因子 ,包括温度与降雨。就二代卵而言 ,主要影响因子为 6月降雨量的大小 ,其次为耕作制度如小麦、棉花种植比例和一代蛾量。此外 ,环境因子如海拔高度、植被覆盖大小也对棉铃虫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通过综合分析确认研究区棉铃虫高风险发生地 (重发生区及中偏重发生区 )具有一些显著特点 ,即海拔较高、多山地和高原、有较多沙土、自然植被覆盖率高、小麦种植比例较高、降雨偏少、温度较高、湿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风险发生区 确定 评估 GIS 地统计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主城区地下水埋深空间变异性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宋扬 周维博 +2 位作者 马聪 李慧 刘博洋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6-59,共4页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选取西安市主城区58口潜水观测井1984年、2000年和2010年地下水埋深资料,分析了地下水埋深的空间变异性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个年份地下水埋深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1984—2000年地下水埋深空间相关距离变短,地下水埋...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选取西安市主城区58口潜水观测井1984年、2000年和2010年地下水埋深资料,分析了地下水埋深的空间变异性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个年份地下水埋深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1984—2000年地下水埋深空间相关距离变短,地下水埋深的空间连续性较差,2010年空间相关距离增加,异性比从1984年的0.80减小到2000年的0.24,表明地下水埋深空间各向异性增强;2010年异性比增大到0.65,说明地下水埋深的空间分布各向异性减弱。Kriging插值结果显示,研究区地下水埋深呈随地势高程而异的空间变化规律,增加幅度较大(0.30~0.61 m/a),空间变化明显,其变化主要受开采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地统计学方法 空间变异性 西安主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马尾松林土壤呼吸的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涛 罗雷 +2 位作者 雷杰 宋秀丽 王鹏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34,共7页
基于对三峡库区秭归县典型马尾松林样地土壤呼吸速率的测定,采用传统统计方法与地统计学方法,对样地尺度下土壤呼吸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研究地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量、细根生物量等因子对土壤呼吸的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基于对三峡库区秭归县典型马尾松林样地土壤呼吸速率的测定,采用传统统计方法与地统计学方法,对样地尺度下土壤呼吸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研究地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量、细根生物量等因子对土壤呼吸的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马尾松林土壤呼吸时间异质性明显,土壤温度是导致季节动态的主要因子。各季节土壤呼吸空间变异系数在32.6%~46.3%之间,属于中等变异。不同季节土壤呼吸均具有良好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并表现出明显的斑块分布格局,可由球状模型和指数模型拟合。在样地水平上,土壤速效氮含量、土壤孔隙度和细根生物量是导致土壤呼吸空间异质性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马尾松林 土壤呼吸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数据源的农田光谱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毛任钊 李红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06-109,共4页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分析2景TM影像信息所反映的农田光谱特征空间变异结构结果表明,多数地段样方3个波段像元灰度值存在明显的空间半方差结构,半方差曲线图遵从球函数和指数函数理论模型,在盐渍土区呈现幂函数模型;结构方差在基台值...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分析2景TM影像信息所反映的农田光谱特征空间变异结构结果表明,多数地段样方3个波段像元灰度值存在明显的空间半方差结构,半方差曲线图遵从球函数和指数函数理论模型,在盐渍土区呈现幂函数模型;结构方差在基台值中所占比例均较大(多为41%~96%间),像元之间空间相关性较强,最大相关距离分别在6~45个像元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光谱 异质性 TM影像 地统计学方法 空间变异结构 遥感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侵蚀空间变异性理论初步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卢玉东 谭钦文 尹光志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6-28,共3页
土壤侵蚀作为一个复杂的多维分布参数系统,是多重空间分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结构的复杂程度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而增大,这也直接导致了坡地系统土壤侵蚀空间变异性处理的复杂性。从理论探讨的角度对土壤侵蚀空间变异性的定义、研究... 土壤侵蚀作为一个复杂的多维分布参数系统,是多重空间分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结构的复杂程度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而增大,这也直接导致了坡地系统土壤侵蚀空间变异性处理的复杂性。从理论探讨的角度对土壤侵蚀空间变异性的定义、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等进行了尝试性探讨分析,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界定:土壤侵蚀空间变异性就是指在人类经济活动和各种自然因子的综合作用下,土壤侵蚀各参数在研究区表现出随时序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土壤侵蚀与各影响因子间的趋动机制和空间结构上的变异规律。有效地把土壤侵蚀研究成果和GIS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土壤侵蚀空间变异性问题的最终解决,是今后土壤侵蚀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空间变异 GIS 地统计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兴市稻田表层土壤生物固氮量的空间分异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鑫 姚尧 +1 位作者 徐梦洁 庄舜尧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8-624,共7页
通过对水稻土的系统采样,利用乙炔还原法估算宜兴市稻田土壤的生物固氮量;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稻田土壤的生物固氮量空间变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单位面积生物固氮量范围为0.75~46.85 g/m^2,均值8.04 g/m^2。采用普通克里格... 通过对水稻土的系统采样,利用乙炔还原法估算宜兴市稻田土壤的生物固氮量;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稻田土壤的生物固氮量空间变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单位面积生物固氮量范围为0.75~46.85 g/m^2,均值8.04 g/m^2。采用普通克里格法对采样数据进行了空间插值,稻田土壤的生物固氮量总体呈带状分布,高值区位于研究区西南和东南方向靠近丘陵地区,低值区则位于研究区西北和东北方向地势平坦的区域。地统计学中的变异系数和块金值均表明稻田土壤的生物固氮量属中等空间变异,即研究区内稻田土壤的生物固氮量受到结构性变异和随机变异的共同影响。可见,人为经营活动与自然环境共同影响着稻田土壤的生物固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生物固氮量 空间变异特征 地统计学方法 普通克里格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库区入库河口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研究——以青塘河河口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雷俊山 尹炜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18,共6页
通过探究河口土壤养分状况及空间变化规律,为入库河口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以丹江口水库青塘河入库河口为例,采用传统描述性统计和地统计分析法,对入库河口表层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各养分指标变异系数为38.6... 通过探究河口土壤养分状况及空间变化规律,为入库河口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以丹江口水库青塘河入库河口为例,采用传统描述性统计和地统计分析法,对入库河口表层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各养分指标变异系数为38.6%~97.9%,除速效磷外,总体属中等强度变异。研究区土壤各养分指标均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自相关距离为272~2 110 m,由大到小依次为:速效磷〉碱解氮〉有机质〉速效钾。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7.97~45.03 g/kg,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碱解氮含量为42.97~178.70 mg/kg,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速效磷含量为5.03~121.40 mg/kg,速效钾含量为62.50~820.65 mg/kg,分别达到丰富和极丰富水平。受土壤母质、地形、气候等非人为因素和施肥、作物、管理水平等人为因素影响,研究区有机质、速效磷和碱解氮均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向北方向逐渐递减的趋势,速效钾在中部偏东处含量最高。与传统统计方法相比,地统计分析能较好地反映土壤养分含量的结构性、随机性、独立性和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丹江口水库青塘河入库河口植被恢复与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水库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凉州区不同地貌日光温室土壤属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韩梅 王吉彪 +2 位作者 张正鹏 袁政祥 王祎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第3期30-32,共3页
为掌握凉州区不同地貌温室土壤肥力状况,采用GIS定位取样测试、ACIGIS软件数据分析和地统计分析方法,对凉州区的日光温室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日光温室0-20 cm耕层土壤,低山丘陵区p H和盐分最低,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 为掌握凉州区不同地貌温室土壤肥力状况,采用GIS定位取样测试、ACIGIS软件数据分析和地统计分析方法,对凉州区的日光温室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日光温室0-20 cm耕层土壤,低山丘陵区p H和盐分最低,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均最高;山前洪积冲积倾斜平原区有机质最低,碱解氮、有效磷较低山丘陵区低,较冲积洪积细土平原区高,盐分、速效钾含量最高。日光温室20-40 cm耕层土壤,低山丘陵区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均高于山前洪积冲积倾斜平原区和冲积洪积细土平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土壤属性 地统计学方法 凉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农田土壤容重空间变异性及其尺度效应 被引量:14
15
作者 徐翠兰 侯淑楠 +2 位作者 姚紫东 张飞 佘冬立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4-429,共6页
以南方典型农田作物生长地为试验区,利用经典统计与地统计学方法,分析研究了选定区域不同深度土层(0~10,10~20 cm)土壤容重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尺度效应,并对试验区农田土壤容重进行空间插值估算.结果表明农田土壤容重变异系数较小,为弱变... 以南方典型农田作物生长地为试验区,利用经典统计与地统计学方法,分析研究了选定区域不同深度土层(0~10,10~20 cm)土壤容重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尺度效应,并对试验区农田土壤容重进行空间插值估算.结果表明农田土壤容重变异系数较小,为弱变异.半方差函数分析表明土壤容重的块基比小于10%,田间土壤容重由空间自相关部分引起的异质性程度很大.在尺度效应研究中,随着采样幅度增大,变异系数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通过调整采样点位置"再采样"发现,当采样间距增大时,土壤容重变异系数变化幅度很小(6.32%~7.92%),而相关距离却减小.说明当采样幅度一定时,采样间距对土壤容重变异系数的影响很小.通过空间插值估算,绘制等值线图发现两层土壤容重也具有相关联的空间分布规律,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6.此外,土壤容重空间变异受人为活动影响程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容重 空间变异 尺度效应 经典统计 地统计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洞庭湖区稻田土壤中硅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6
作者 卢召艳 魏晓 +1 位作者 李红 龚长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4期27-32,共6页
[目的]研究环洞庭湖区稻田土壤中有效硅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以期为环洞庭湖区精准农业的发展、农田的保养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运用地统计学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环洞庭湖区土壤中有效硅的含量与水... [目的]研究环洞庭湖区稻田土壤中有效硅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以期为环洞庭湖区精准农业的发展、农田的保养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运用地统计学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环洞庭湖区土壤中有效硅的含量与水稻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硅是水稻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环洞庭稻田土壤有效硅平均含量为155.1mg/kg,多集中于100~200mg/kg。有效硅含量变幅大,最低与最高含量相差27倍,在研究区域空间上呈中间高四周低,西北最低的分布格局。土壤有效硅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异主要受土壤类型、土壤酸碱度、成土母质等因素影响。[结论]硅在水稻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土壤类型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不一样,土壤有效硅含量各异,土壤有效硅的丰缺程度受土壤成土母质的影响并与土壤pH值成显著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土壤有效硅 GIS 环洞庭湖区 地统计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不同种植模式下凉州区日光温室土壤养分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生瑞 韩梅 +2 位作者 袁政祥 张正鹏 王祎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第1期21-24,共4页
采用GPS定位取样测试、 ACIGIS软件数据分析和地统计分析方法,对凉州区日光温室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0~20 cm表层土壤中,不同种植模式的氮、磷、钾养分分布趋势基本一致。种植番茄—架豆、番茄—辣椒电导率最大... 采用GPS定位取样测试、 ACIGIS软件数据分析和地统计分析方法,对凉州区日光温室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0~20 cm表层土壤中,不同种植模式的氮、磷、钾养分分布趋势基本一致。种植番茄—架豆、番茄—辣椒电导率最大,为1.97 ms/cm;种植番茄—架豆盐分最高,为11.9 g/kg;种植人参果CEC最大,为16.87%。在20~40 cm土壤中,种植番茄—辣椒电导率最高,为2.59 ms/cm;种植小乳瓜盐分最大,其值为17.9 g/kg;种植人参果CEC最大,为19.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土壤养分 种植模式 地统计学方法 凉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尺度下低山茶园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空间变异性研究
18
《中国茶叶》 2008年第3期37-37,共1页
研究茶园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的空间变异性特征,可以为茶园生态建设以及茶园土壤肥力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地统计学方法探讨了两个取样尺度下四川蒙顶山茶园土壤CEC的空间变异性特征。
关键词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空间变异性 茶园土壤 低山 地统计学方法 肥力管理 生态建设 取样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