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以小见大”的地方戏与小剧场的互为镜像 |
|
《上海艺术评论》
|
2025 |
0 |
|
2
|
以民俗入戏——浅谈地方戏创作的“增鲜提味” |
曾汉才
|
《剧影月报》
|
2025 |
0 |
|
3
|
西洋乐器在地方戏伴奏中的运用与探索 |
陈艺璇
|
《戏剧之家》
|
2025 |
0 |
|
4
|
解放区妇女解放运动书写的三重面向——以农村题材地方戏为中心的考察 |
姜岩
|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5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阈下的地方戏传承及特点分析 |
郭璐
|
《戏剧之家》
|
2024 |
0 |
|
6
|
福建地方戏传统折子戏抢救性记录项目实践 |
高经敏
|
《福建艺术》
|
2024 |
0 |
|
7
|
初探地方戏曲融入高职音乐教育的途径 |
张希
|
《黄河之声》
|
2020 |
1
|
|
8
|
地方戏与旅游产业的互动性生存——以贵州地方戏为例 |
秦刚
黎洪
蔡静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12 |
1
|
|
9
|
民俗视域下的地方戏传承简论 |
邵敏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5
|
|
10
|
多元融合语境中的地方戏曲现代化发展——从泗州戏音乐剧《绿皮火车》看中外戏剧融合的手法与观念 |
王安潮
|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
2019 |
3
|
|
11
|
梅兰芳艺术精神的启示——梅兰芳与地方戏演员 |
何玉人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2
|
新媒介视阈下地方戏舞台美术设计的视觉化思考 |
刘永亮
|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
2019 |
5
|
|
13
|
丢失地方的地方戏——当下地方戏生存忧思 |
王长安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4
|
“中国地方戏与仪式之研究”与贵州傩戏傩文化 |
庹修明
|
《贵州文史丛刊》
|
1998 |
2
|
|
15
|
宋元五大南戏在近代地方戏中的流传 |
俞为民
|
《文化艺术研究》
|
2009 |
1
|
|
16
|
地方戏传承与创新探析——以甬剧为个案 |
庄丹华
|
《艺苑》
|
2018 |
2
|
|
17
|
亳州地方戏二夹弦的艺术特色及唱腔音乐探析 |
刘红洲
|
《民族音乐》
|
2010 |
2
|
|
18
|
秦东地方戏生存危机的表征探析 |
王衡
|
《安康学院学报》
|
2013 |
2
|
|
19
|
将亳州地方戏二夹弦引入校园的尝试与思考 |
刘红洲
|
《北方音乐》
|
2010 |
2
|
|
20
|
河南地方戏的历史发展与保护传承研究 |
孙建杰
|
《戏剧之家》
|
2018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