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险感知对地下洞室群施工人员安全认知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江新 李锋彪 +2 位作者 彭佳雨 简丽 晋良海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为提高地下洞室群施工人员的安全认知水平,引入安全需求和安全能力作为中介变量,职业倦怠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一个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采用风险感知、安全需求、安全能力、职业倦怠以及安全认知5种量表设计结构化问卷,以312名地下洞室... 为提高地下洞室群施工人员的安全认知水平,引入安全需求和安全能力作为中介变量,职业倦怠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一个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采用风险感知、安全需求、安全能力、职业倦怠以及安全认知5种量表设计结构化问卷,以312名地下洞室群施工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并运用SPSS 26.0和AMOS 26.0软件进行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风险感知直接正向影响地下洞室群施工人员的安全认知,职业倦怠在两者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风险感知还会通过安全需求和安全能力的独立中介效应,以及安全需求和安全能力的链式中介效应影响施工人员的安全认知。因此,激励并提高施工人员的风险感知、安全需求和安全能力,同时降低其职业倦怠,可有效提升其安全认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感知 地下洞室群 施工人员 安全认知 安全需求 安全能力 职业倦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高埋深地下洞室群开挖后涌水量预测
2
作者 李睿 周洪福 +3 位作者 李树武 巨广宏 刘万林 唐文清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9-189,共11页
大型地下洞室群开挖后的涌水量预测对于地下工程的安全施工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预测地下洞室群开挖后的涌水量,以提供排水防渗设计参考,以新疆某抽水蓄能电站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地下水活动特征、钻孔压水试验成果... 大型地下洞室群开挖后的涌水量预测对于地下工程的安全施工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预测地下洞室群开挖后的涌水量,以提供排水防渗设计参考,以新疆某抽水蓄能电站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地下水活动特征、钻孔压水试验成果、岩体结构面发育情况等方面分析坝址区岩体的渗透特性。为体现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分别采用地下水动力学法和数值分析法对地下洞室群开挖后的地下水渗流场变化和正常涌水量进行分析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洞室群开挖后具有明显的渗漏和排水作用,主厂房承担了洞室群渗流的大部分涌水量,最易发生渗透破坏变形的部位位于洞室开挖线边角处。地下水动力学法和数值分析法预测的洞室群开挖后的正常涌水量分别为7442.88 m^(3)/d和7218.32 m^(3)/d,结果误差为3.1%,两者预测结果吻合较好。基于工程安全角度考虑,选取地下水动力学法佐藤邦明经验式计算结果7442.88 m^(3)/d作为该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开挖后正常涌水量预测值。分析成果可为大型地下洞室群开挖施工及排水防渗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地下洞室群 数值分析 渗流场 地下水动力学法 涌水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M-SD的地下洞室群施工进度风险传递路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建文 谭永祎 +3 位作者 陈梦媛 王兴霞 姜海龙 江谊园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7,共5页
针对水电工程地下洞室群施工进度风险存在传递问题,提出了基于解释结构模型(ISM)和系统动力学(SD)的地下洞室群施工进度风险传递路径分析方法。根据地下洞室群的施工特点,建立了地下洞室群施工进度风险指标体系;结合风险传递机理,运用... 针对水电工程地下洞室群施工进度风险存在传递问题,提出了基于解释结构模型(ISM)和系统动力学(SD)的地下洞室群施工进度风险传递路径分析方法。根据地下洞室群的施工特点,建立了地下洞室群施工进度风险指标体系;结合风险传递机理,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风险因素间传递关系,建立了风险因素传递矩阵,并总结归纳出风险因素关系对照表,通过系统动力学分析风险因素间传递路径,揭示了施工进度风险传递路径网络;集成ISM-SD构建了地下洞室群施工进度风险传递路径分析模型,并结合西南地区某大型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工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识别施工进度风险重要因素和关键传递路径,为地下洞室群施工进度风险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室群 施工进度风险 风险传递路径 解释结构模型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碳排放的地下洞室群施工资源动态均衡优化
4
作者 黄建文 任敏 +3 位作者 王宇峰 李飞翔 涂文亮 张伟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9-146,160,共9页
在中国“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持续推进地下洞室群等大型工程施工快速向低碳、绿色方向转型是当前面临的焦点问题。为了保证地下洞室群施工资源合理配置,实现绿色低碳施工,提出了一种衡量施工期碳排放均匀程度的指标“碳熵”,结合“资源... 在中国“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持续推进地下洞室群等大型工程施工快速向低碳、绿色方向转型是当前面临的焦点问题。为了保证地下洞室群施工资源合理配置,实现绿色低碳施工,提出了一种衡量施工期碳排放均匀程度的指标“碳熵”,结合“资源熵”作为资源均衡的度量,建立了考虑碳排放和资源配套施工的资源均衡优化模型,并设计了一种内点算法进行求解;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考虑施工进度延误条件下的资源动态优化流程,以确保发生风险事件后施工资源配置能得到及时优化与调整。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实例应用表明:该模型准确有效,可以提高资源总体均衡程度,降低施工期的资源投入峰值和碳排放峰值,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室群 碳排放 资源配套 资源均衡 动态优化 乌东德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质大型地下洞室群地应力场反演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裴书锋 臧东升 +3 位作者 孙常新 何建华 李国良 陈炳瑞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6-189,共14页
深切河谷和大型结构面影响大型地下洞室群地应力场分布,准确预测地下洞室群区域地应力场对工程建设至关重要。本文提出融合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和神经网络的联合反演,通过逐步多元回归获得合理的构造运动因素及其基准值,再通过神经网络反... 深切河谷和大型结构面影响大型地下洞室群地应力场分布,准确预测地下洞室群区域地应力场对工程建设至关重要。本文提出融合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和神经网络的联合反演,通过逐步多元回归获得合理的构造运动因素及其基准值,再通过神经网络反演获得较优的反演结果。首先,提出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洞室群地应力场反演方法,主要包括地应力实测数据分析、3维地质模型建立、逐步多元线性回归与BP人工神经网络联合反演,以及基于洞室围岩应力型破坏特征的结果验证。该方法从历史构造运动出发,约束多元回归因素及其回归系数,解决剪应力偏差过大的问题,并通过历史地质构造分析、实测地应力分析和洞室群应力型破坏特征等多源约束和验证,提高地应力反演结果的准确性。以叶巴滩水电站地下洞室群为例,对该方法进行工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叶巴滩水电站地下洞室群最大主应力为25~30MPa,方向为NWW-EW方位,缓倾向河谷,洞室开挖后上游侧拱肩和下游侧墙脚易发生应力型破坏;断层等大型结构面严重影响了地应力分布,临近断层部位最大主应力量值减小,方向近于垂直断层,在距断层5~10m范围内最大主应力量值迅速增大至原岩应力,方位逐渐转为近平行断层,与宏观主应力方向接近;密集发育的断层,是导致叶巴滩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区域主应力变异性强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阐明了深切河谷和多结构面共同作用下地下洞室群地应力场分布规律,特别是断层附近地应力场的变异特征,为地下洞室群应力集中区和应力型灾害部位预测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场反演 大型地下洞室群 数值模拟 智能反演 高应力 深切河谷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洞室群施工污染物运移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志强 王柯力 +2 位作者 张恒 张洋 徐天良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68-3875,共8页
地下洞室群具有结构断面差异大、通风网络复杂、污染源多等特点,对施工过程中洞室内污染物运移特性进行研究有利于改善通风方案,提高施工通风效率。针对复杂地下洞室群施工过程中不同施工阶段污染量大、通风方案不易与施工进度实时结合... 地下洞室群具有结构断面差异大、通风网络复杂、污染源多等特点,对施工过程中洞室内污染物运移特性进行研究有利于改善通风方案,提高施工通风效率。针对复杂地下洞室群施工过程中不同施工阶段污染量大、通风方案不易与施工进度实时结合、风流场复杂等问题,通过大比尺模型试验对洞室内污染物的运移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风除尘用时与运移距离、初始质量浓度、通风风速之间均呈对数关系,随粉尘运移距离和洞室初始粉尘质量浓度增大,降低粉尘质量浓度用时延长,随隧道进口风速和风管出口风速增大,粉尘质量浓度降低用时缩短;综合考虑除尘效率与能耗,风管出口风速1.5 m/s、隧道进口风速3.0 m/s,以及隧道进口风速0.5 m/s、风管出口风速2.5 m/s,这两种风速组合更易于粉尘排出;针对洞室内粉尘质量浓度较高的区域,通过优化风管位置,使风管贴合于洞室壁面,减少壁面处涡流区的数量,以降低粉尘质量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地下洞室群 污染物运移 模型试验 通风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Web的地下洞室群模型加载与渲染优化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澍 张歆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8-183,共6页
为解决BIM大规模三维场景给WebGL管线带来的渲染压力,结合水电站地下洞室群的结构、分布特点对数据动态调度策略进行了调整和优化。通过对比分析BIM和GIS中的LOD处理方式,设计了兼顾模型详细程度和发展程度的双重LOD处理机制;通过研究... 为解决BIM大规模三维场景给WebGL管线带来的渲染压力,结合水电站地下洞室群的结构、分布特点对数据动态调度策略进行了调整和优化。通过对比分析BIM和GIS中的LOD处理方式,设计了兼顾模型详细程度和发展程度的双重LOD处理机制;通过研究传统金字塔型索引的结构特点和空间划分方式,设计了综合多种树结构的能够自动调整边界的空间索引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渐近加载的动态调度算法,测试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大规模BIM模型在WebGL上的渲染效率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室群 模型加载 模型渲染 BIM LOD WEBGL CESI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理岩体大型地下洞室群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刚 李术才 +2 位作者 王书刚 隋斌 王者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1-268,共8页
深入研究了加锚节理面的变形特点和节理面附近锚杆的变形特点;把断裂力学与损伤力学相结合,采用应变能等效的方法,建立了加锚断续节理岩体在压剪应力作用下的本构关系;按自洽理论的方法,得到了加锚断续节理岩体在拉剪应力状态下的本构关... 深入研究了加锚节理面的变形特点和节理面附近锚杆的变形特点;把断裂力学与损伤力学相结合,采用应变能等效的方法,建立了加锚断续节理岩体在压剪应力作用下的本构关系;按自洽理论的方法,得到了加锚断续节理岩体在拉剪应力状态下的本构关系,并将其理论模型应用于某大型地下厂房的三维稳定性分析中。应用加锚断续节理岩体断裂损伤模型模拟锚杆的支护效应,锚杆通过与围岩的联合作用,有效地限制了围岩变形,改善了围岩的应力状态,阻止了围岩破损区的发展演化,从而提高了围岩的稳定性。将断裂损伤计算结果与一般弹塑性(FLAC3D)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相比于普通的弹塑性模型,加锚断续节理岩体断裂损伤模型考虑了岩体中节理裂隙对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以及锚杆针对节理裂隙的加固作用,能更好地反映裂隙岩体洞室围岩稳定性特征,从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岩体 本构关系 地下洞室群 岩锚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度折减原理的地下洞室群整体安全系数计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70
9
作者 江权 冯夏庭 向天兵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483-2488,共6页
为解决大型地下洞室群的整体稳定性评价这一难题,吸收边坡强度折减有限元的优点,提出了基于强度折减技术的地下洞室群整体安全系数求解方法。该方法采用Mohr-Coulomb屈服准则,以洞室之间的等效塑性应变贯通作为洞室群整体失稳的临界判... 为解决大型地下洞室群的整体稳定性评价这一难题,吸收边坡强度折减有限元的优点,提出了基于强度折减技术的地下洞室群整体安全系数求解方法。该方法采用Mohr-Coulomb屈服准则,以洞室之间的等效塑性应变贯通作为洞室群整体失稳的临界判据。洞群整体安全系数计算是通过搜索折减系数F,将岩土材料的力学强度参数(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φ)按F值折减代入数值计算中,使计算模型的洞室间正好出现明显的贯通性等效塑性应变来实现。拉西瓦水电站地下发电枢纽洞室群和锦屏二级水电站A、B辅助洞两个典型工程实例的整体安全系数计算表明,该方法可以便捷、客观地获得洞室群的整体安全系数,可为大型地下多洞室的稳定性评价和开挖与支护设计提供定量指标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地下洞室群 安全系数 强度折减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遍布节理对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冷先伦 盛谦 +1 位作者 朱泽奇 张勇慧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6-103,共8页
因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导致节理、断层、裂隙等弱面较为发育,致使在对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研究中很难全面考虑各弱面对稳定性的影响,因此我们通过引入遍布节理模型,同时考虑岩块和节理属性,使研究更加符合岩体状态及工程实际。介绍... 因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导致节理、断层、裂隙等弱面较为发育,致使在对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研究中很难全面考虑各弱面对稳定性的影响,因此我们通过引入遍布节理模型,同时考虑岩块和节理属性,使研究更加符合岩体状态及工程实际。介绍可考虑岩体中节理弱面的遍布节理弱面模型及其在有限差分程序中的实现,选取佛子岭抽水蓄能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作为工程实例,对比分析洞室围岩在莫尔-库伦模型和遍布节理模型两种条件下的位移、应力状态和塑性区发展情况。在引入遍布节理模型后,洞室壁水平位移值增长显著,主应力值有一定程度增加,而围岩顶拱和底板变化不明显,只略有加大,在洞室交接处,应力集中现象较明显。运用正交设计方法,选取六种不同走向和倾向的遍布节理弱面,研究遍布节理弱面的走向和倾向对围岩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遍布节理弱面对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当其方向与断层弱面方向垂直且与洞室群成斜交时,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遍布节理模型 地下洞室群 围岩稳定 正交设计 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包的地下洞室群地震响应及其频谱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崔臻 盛谦 +1 位作者 刘加进 冷先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901-3906,共6页
基于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在合理选择地震动力分析阻尼参数的条件下,开展白鹤滩水电工程13#机组剖面地下洞群围岩地震响应研究,并结合小波包变换方法从加速度峰值及振动能量角度评价了地震波在岩体中的传播规律及洞室群不同区域地震响应的... 基于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在合理选择地震动力分析阻尼参数的条件下,开展白鹤滩水电工程13#机组剖面地下洞群围岩地震响应研究,并结合小波包变换方法从加速度峰值及振动能量角度评价了地震波在岩体中的传播规律及洞室群不同区域地震响应的频谱特征。结果表明: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强度随高程增加而增加,层间错动带有一定减震作用;小波包分解可以较全面地给出地震响应成分的频率分布;地震波的高频分量在岩体传播过程中逐渐衰减;在地下洞室群附近,岩体地震响应的加速度峰值和振动能量频谱特征以1~3Hz频段为主,其他频段对岩体地震响应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室群 小波包 地震响应 频谱特性 瑞利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仿真和数值模拟的向家坝地下洞室群施工通风方案优化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艳玲 尹强 +3 位作者 莫政宇 唐崇正 陈新 杨兴国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共6页
通风散烟贯穿于地下洞室群开挖施工全过程。金沙江向家坝右岸地下厂房系统结构复杂、规模庞大、通风散烟难度大,为避免采用传统的通风设计方法造成资源浪费、通风效果差等问题,提出了融入系统仿真和数值模拟的通风方案优化模式。该模式... 通风散烟贯穿于地下洞室群开挖施工全过程。金沙江向家坝右岸地下厂房系统结构复杂、规模庞大、通风散烟难度大,为避免采用传统的通风设计方法造成资源浪费、通风效果差等问题,提出了融入系统仿真和数值模拟的通风方案优化模式。该模式不仅能在考虑风量需求的时变性和动态性的基础上合理布置通风系统,还能模拟不同通风方式下的通风流场形态,便于掌控实际通风效果。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定量分析自然通风效果、风机不同位置的影响等关键问题,为通风方案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家坝水电站 地下洞室群 施工通风 动态仿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地下洞室群地震动力灾变研究综述 被引量:12
13
作者 崔臻 盛谦 +3 位作者 冷先伦 朱泽奇 张玉敏 杨继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6-616,共11页
总结了大型地下洞室群地震动力灾变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的研究进展,包括4个方面:大型地下洞室群地震动力灾变模式的分类、地震动力灾变诱发因素的辨识、现有地震响应的分析方法的简介、以及地震动力灾变过程模拟及控制方法的进展。在... 总结了大型地下洞室群地震动力灾变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的研究进展,包括4个方面:大型地下洞室群地震动力灾变模式的分类、地震动力灾变诱发因素的辨识、现有地震响应的分析方法的简介、以及地震动力灾变过程模拟及控制方法的进展。在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指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包括大型地下洞室群的地震监测、室内模型试验及现场原型动力特性观测、大型地下洞室群地震动输入机制、地震作用下的岩体动力本构模型,以及大型地下洞室群地震动力灾变准则、大型地下洞室群地震动灾变控制措施、研究成果的共识和规范化等。希望此文可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地下洞室群 地震动力灾变 地震响应 研究综述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荷载作用下大型地下洞室群的动态响应模拟 被引量:31
14
作者 隋斌 朱维申 李晓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877-1882,共6页
利用FLAC3D软件模拟了地震荷载作用下某地下洞室群围岩的动态响应。对2种工况的地震荷载作用进行了动力计算。采用新的劈裂破坏判据对震后可能出现的劈裂损伤区范围进行了预测。详细分析了围岩内应力场、位移场分布以及能量变化的情况,... 利用FLAC3D软件模拟了地震荷载作用下某地下洞室群围岩的动态响应。对2种工况的地震荷载作用进行了动力计算。采用新的劈裂破坏判据对震后可能出现的劈裂损伤区范围进行了预测。详细分析了围岩内应力场、位移场分布以及能量变化的情况,并与震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FLAC3D软件用于地震荷载作用下地下洞室群动态响应的数值模拟是可行的,工程上应慎重考虑地震荷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C3D 大型地下洞室群 地震荷载 劈裂破坏 围岩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应力-损伤-渗流耦合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张巍 肖明 范国邦 《岩土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813-1818,共6页
以渗透体力来考虑渗流场的力学效应,建立了应力-损伤-渗透系数关系方程来考虑应力和损伤对渗流场的影响,结合岩体结构的三维弹塑性损伤有限元分析,建立了大型地下洞室开挖围岩应力-损伤-渗流耦合的计算模型。该计算模型求解的难度主要... 以渗透体力来考虑渗流场的力学效应,建立了应力-损伤-渗透系数关系方程来考虑应力和损伤对渗流场的影响,结合岩体结构的三维弹塑性损伤有限元分析,建立了大型地下洞室开挖围岩应力-损伤-渗流耦合的计算模型。该计算模型求解的难度主要体现在岩体材料弹塑性、损伤、渗流自由面边界、渗流溢出边界、应力-损伤-渗流相互影响关系等。提出分步迭代法对以上因素进行归纳后按一定顺序分别进行迭代求解,取得了良好的计算效果。将该方法应用于某水电站大型地下洞室群分析,得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室群 围岩 应力 损伤 渗流 耦合 分步迭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型地下洞室群的三维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45
16
作者 陈健云 胡志强 林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94-498,共5页
在大型水电站、核电站的地下厂房及大型地铁车站等超大型地下洞室群结构的动力反应分析中 ,围岩的动刚度特性不仅涉及到围岩对结构的动力约束作用 ,而且也是地震动输入机制的关键和地下结构分析中的难点。采用阻尼影响抽取法研究了围岩... 在大型水电站、核电站的地下厂房及大型地铁车站等超大型地下洞室群结构的动力反应分析中 ,围岩的动刚度特性不仅涉及到围岩对结构的动力约束作用 ,而且也是地震动输入机制的关键和地下结构分析中的难点。采用阻尼影响抽取法研究了围岩动刚度的动力特性 ,提出了岩石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实用算法。该算法具有较好的精度和计算效率。在此基础上对溪洛渡超大型地下洞室群的抗震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室群 三维地震响应 脉冲响应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衰减效应对大型地下洞室群强震响应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玉敏 盛谦 +1 位作者 朱泽奇 张占荣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197-3202,3208,共7页
介绍了大型地下洞室群强震反应分析所需要输入地震波的选用原则,重点考虑了场地的深度衰减效应,同时提出了一种假设来确定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的峰值加速度的所在位置。选用了两组攀枝花实测地震记录,同时利用三角级数叠加法综合考虑了... 介绍了大型地下洞室群强震反应分析所需要输入地震波的选用原则,重点考虑了场地的深度衰减效应,同时提出了一种假设来确定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的峰值加速度的所在位置。选用了两组攀枝花实测地震记录,同时利用三角级数叠加法综合考虑了深度衰减效应,合成了一组人工地震动,使用ABAQUS软件对某水电站大型地下洞室群进行了二维非线性强震动力时程数值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生成的地震波能较好地模拟地下洞室群的地震响应,深度衰减对地震响应结果有明显影响,不同频谱的地震波相对位移-时程差距较大,但频谱参数的影响还有待于深入研究。研究成果对大型地下洞室群地震动输入问题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地下洞室群 强地震动 深度衰减 基线校正 频谱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对大型地下洞室群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崔臻 盛谦 +2 位作者 冷先伦 刘晓敏 冯德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213-3220,3228,共9页
针对现行水工抗震规范中对近断层地震缺乏考虑这一实际问题,首先讨论了近断层、远场地震动的差别,对比了近断层、远场地震动对地下洞室地震响应的影响,继而提出一种新的人工合成近断层地震动时程的方法,并采用合成的近断层地震动时程对... 针对现行水工抗震规范中对近断层地震缺乏考虑这一实际问题,首先讨论了近断层、远场地震动的差别,对比了近断层、远场地震动对地下洞室地震响应的影响,继而提出一种新的人工合成近断层地震动时程的方法,并采用合成的近断层地震动时程对某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进行了近断层地震稳定性专门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地震分析中考虑的远场地震动相比,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主要特征为V max/Amax和D max/Amax(V max、D max、A max分别为速度峰值、位移峰值、加速度峰值)指标更大,且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主要能量集中在1 Hz以下的频段;在相同峰值加速度幅值、相同反应谱的前提下,近断层地震动对高边墙、大跨度地下工程的破坏程度远比远场地震动大;较之前人的研究方法,文中提出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合成方法考虑了[1/T p,1]Hz这一频段内的地震波信息,更具合理性;在设定的计算条件下,地下厂房洞室群有在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发生失稳的危险性,需要进一步针对近断层地震动进行专项风险性评价,以讨论是否需要增设针对性的抗震支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室群 近断层地震动 等效速度脉冲模型 地震响应 人工地震动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下洞室群工程地质三维建模与动态仿真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钟登华 王忠耀 +1 位作者 李明超 刘杰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36-1441,共6页
融合工程地质三维建模技术与全过程动态仿真技术,提出了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地下洞室群施工全过程动态仿真实现方法.该方法考虑各种地质因素,全面系统地对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与优化分析,建立了地下洞室群三维地质模型... 融合工程地质三维建模技术与全过程动态仿真技术,提出了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地下洞室群施工全过程动态仿真实现方法.该方法考虑各种地质因素,全面系统地对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与优化分析,建立了地下洞室群三维地质模型,并结合仿真计算结果和三维地质模型,实现了真实地质条件下复杂地下洞室群施工全过程的动态可视化演示.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为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管理与决策提供了一种科学简便、形象直观的分析方法与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仿真 三维地质模型 地下洞室群 水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地下洞室群时变施工进度风险预测方法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社荣 杜成波 +1 位作者 撒文奇 王超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31-1137,共7页
地下洞室群施工过程中施工效率的时变效应是影响施工进度风险预测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目前的进度预测方法并不能合理考虑。提出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地下洞室群时变施工进度风险预测方法,将工序单位工作量施工时间的均值和方差视为时变随机... 地下洞室群施工过程中施工效率的时变效应是影响施工进度风险预测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目前的进度预测方法并不能合理考虑。提出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地下洞室群时变施工进度风险预测方法,将工序单位工作量施工时间的均值和方差视为时变随机量,利用现场施工时间样本信息,不断修正和改进各开工工序单位工作量施工时间的先验信息,以获得其在现场时变施工效率影响下的后验估计,以此实现各开工工序剩余工作时间预测,并利用柔性网络计划仿真方法实现工程时变施工进度风险预测。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对比实时仿真进度预测方法阐述了所提方法在地下洞室群施工进度风险预测中的应用过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室群 时变施工进度风险 贝叶斯 实时仿真 时变施工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