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4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地下水适宜埋深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杜新强 方永军 +1 位作者 郭辉 陆向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987-4998,共12页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实质就是在保障地下水良性生态环境功能前提下充分满足人类社会用水需求,其重点与难点在于确定地下水适宜的埋藏深度(简称“适宜埋深”)约束.本文从区域尺度到微观视角,梳理并总结地下水埋深变化对地表生态环...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实质就是在保障地下水良性生态环境功能前提下充分满足人类社会用水需求,其重点与难点在于确定地下水适宜的埋藏深度(简称“适宜埋深”)约束.本文从区域尺度到微观视角,梳理并总结地下水埋深变化对地表生态环境的影响,明确了地下水埋深对发挥地下水生态环境效应的主要作用.当前确定地下水适宜埋深主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包括地表植被生长、农作物生长与产量、土壤盐渍化、地面沉降与海水入侵等方面,野外实地调查、遥感反演以及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等是普遍采用的技术手段.对地下水生态环境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干旱地区,而非干旱区的相关研究进展缓慢.本文提出了面向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地下水适宜埋深确定方法,即以研究区自然地理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基础,构建区域尺度上的适宜地下水埋深控制指标集合,结合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目标,通过指标取舍与叠加计算综合确定地下水适宜埋深的区间及阈值.目前对地下水适宜埋深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较多,但其时间分布规律研究较为薄弱,是将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地下水适宜埋深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 生态水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综合技术体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立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43,共3页
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过程 ,伴随着水资源造福于人类 ,取得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带来了种种环境生态负效应。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观即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 ,将地下水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生态负效应降到最低 ,达到保... 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过程 ,伴随着水资源造福于人类 ,取得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带来了种种环境生态负效应。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观即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 ,将地下水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生态负效应降到最低 ,达到保护地下水资源、长期持续开发利用地下水的目的。提出采用模型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可持续开发利用 综合技术体系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决策支持系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禀赋差异性的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以德阳市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高东东 吴勇 陈盟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4-40,共5页
德阳市是西南地区的缺水城市,不同区域地下水资源禀赋特征差异明显,为分析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问题,按照地下水资源禀赋的差异性构建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3个代表性区域进行分区评价研究,并根据研究区... 德阳市是西南地区的缺水城市,不同区域地下水资源禀赋特征差异明显,为分析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问题,按照地下水资源禀赋的差异性构建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3个代表性区域进行分区评价研究,并根据研究区地下水的主导功能确定了评价结果内涵。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能够反应不同分区影响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关键性指标和地下水资源禀赋的差异性。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对四川盆地内的地下水功能区和地下水资源禀赋特征的认识,可为研究其可持续开发利用问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禀赋 指标体系 可持续开发 德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战略对策 被引量:3
4
作者 宁维亮 田新生 《水利经济》 1999年第3期20-23,共4页
分析了山西省地下水开采现状,以及由于地下水超采引起的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扩展和地面沉降等一系列水文地质环境问题,并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可持续开发利用 地下水超采 战略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保护的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宫丽 《安徽农业》 2004年第12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淮北市 地下水资源 可持续开发利用 可持续保护 规划 开采井布局 节水型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沧州地区地下水的动态变化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6
作者 杨玉良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3期271-273,共3页
通过对近年沧州地区地下水水位、取水量和水质的系统分析,发现该地区地下水资源面临严峻挑战,如水位下降和污染加剧。研究表明,地下水动态变化受降水、开采强度和地表水补给等多重因素影响。为解决这些问题,分析了沧州地区地下水动态变... 通过对近年沧州地区地下水水位、取水量和水质的系统分析,发现该地区地下水资源面临严峻挑战,如水位下降和污染加剧。研究表明,地下水动态变化受降水、开采强度和地表水补给等多重因素影响。为解决这些问题,分析了沧州地区地下水动态变化,提出了一系列管理建议,包括加强水资源监测、实施合理的取水政策以及推动农业灌溉技术的优化。此外,需要构建综合水资源管理体系,以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为沧州地区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动态变化 可持续利用 资源 水污染 沧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庄地下水与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规划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吴爱民 费瑾 +2 位作者 邵景力 崔亚莉 文唐章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71-376,共6页
缺水制约着中国北方及东部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本项研究探讨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粗放型工业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规划问题。在对枣庄市水资源条件研究与供需平衡分析基础上,充分考虑水资源的自然属性、生活资料属性、商品属... 缺水制约着中国北方及东部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本项研究探讨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粗放型工业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规划问题。在对枣庄市水资源条件研究与供需平衡分析基础上,充分考虑水资源的自然属性、生活资料属性、商品属性和环境因子功能,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方法进行了水资源开发规划,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管理建议,以期达到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资源 可持续开发利用 枣庄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阳市平原区地下水资源禀赋特征与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 被引量:8
8
作者 高东东 吴勇 陈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4-31,共8页
在分析德阳市平原区地下水资源禀赋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相应的指标处理和综合评价等级划分方法。根据当前德阳市平原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和特点选取10个指标,采用GIS的空间叠加分析... 在分析德阳市平原区地下水资源禀赋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相应的指标处理和综合评价等级划分方法。根据当前德阳市平原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和特点选取10个指标,采用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进行了综合评价及区划。结果表明,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水平低-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冲洪积扇扇顶的乡镇和各县市的中心城区附近,冲洪积扇扇顶地下水资源禀赋条件是主要制约因素,各县中心城区人类开采是关键的因素。论文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过程可为成都平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及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禀赋 指标体系 可持续开发 德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生态文明保护地下水资源促进可持续开发利用(代序) 被引量:12
9
作者 卢耀如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9-130,共2页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我国多年平均的年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中,地下水资源量约占8千亿立方米。但是,我国有70%的城镇的人民生活用水是依靠地下水。而我国人均水资源目前已不足2100 m3/(人&#183;年),距离联...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我国多年平均的年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中,地下水资源量约占8千亿立方米。但是,我国有70%的城镇的人民生活用水是依靠地下水。而我国人均水资源目前已不足2100 m3/(人&#183;年),距离联合国规定的缺水标准1700 m3/(人&#183;年),为缺水的标准,已是为期不远了。北方干旱区及南北方大都市,人均当地水资源只有一百多至几百立方米/(人&#183;年),都是缺水的地区与都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可持续开发利用 生态文明 保护 资源总量 人均水资源 生活用水 大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海燕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8期246-248,共3页
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主要围绕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这一核心议题,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地下水资源概况和地下水资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为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合理利用... 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主要围绕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这一核心议题,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地下水资源概况和地下水资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为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合理利用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参考,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并参与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持续利用 资源开发 资源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平原西部地下水资源潜力和可持续开发利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苑丽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3-34,43,共3页
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资源潜力的准确评估、开发利用的科学规划以确保其可持续供给,是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现依据松辽西部地下水资源潜力、地下水类型的分析,建立了松辽平原西部地下水开发模式,提出了对其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初... 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资源潜力的准确评估、开发利用的科学规划以确保其可持续供给,是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现依据松辽西部地下水资源潜力、地下水类型的分析,建立了松辽平原西部地下水开发模式,提出了对其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初步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可持续开发利用 地下水类型 规划 松辽平原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型煤田封闭采区地下水回升渗流特征与水质演化规律
12
作者 尹会永 孙德辉 +5 位作者 董方营 王凡华 张历峰 吴焘 刘超 曾一凡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7-190,共14页
【背景】煤矿采区封闭诱发的地下水回升过程所伴生的渗流场演变与水质演化,对矿井水害防控、水资源循环利用具有重要影响,系统揭示其渗流-水化学协同作用机制是推进矿区水系统协同治理与资源化开发的基础科学问题。【方法】以山东枣庄... 【背景】煤矿采区封闭诱发的地下水回升过程所伴生的渗流场演变与水质演化,对矿井水害防控、水资源循环利用具有重要影响,系统揭示其渗流-水化学协同作用机制是推进矿区水系统协同治理与资源化开发的基础科学问题。【方法】以山东枣庄滨湖煤矿116封闭采区为工程背景,采用水化学测试、数值模拟、理论计算方法,分析封闭采区内积水回升渗流特征以及离子浓度、矿相演化规律,对地下水回升及水化学演化模式进行表征。【结果与讨论】(1)滨湖煤矿116采区现有积水主要分布于采区西侧,根据封闭前涌水量计算,积水回升灌满整个采区空间预计需要426d。采区封闭后0~90d内,突水点持续涌水,采空区水位快速回升至-450~-250m,封闭后90~360d内,采空区水位回升速度减缓,采空区两侧水位升至-150m,之后水位变化不大,至封闭455d时积水完全灌满采空区,与预计结果基本相符,此时地下水流场基本达到平衡状态。(2)奥灰水与十四灰水在沿裂隙上涌及突水过程中,阳离子交换加速,Na^(+)+K^(+)浓度快速上升,Ca^(2+)、Mg^(2+)显著下降,此阶段钠长石、钾长石及岩盐等矿物相增多,石英、方解石及白云石因溶解或沉淀减少。(3)采空区封闭后,积水回灌过程中水-岩作用持续,但阳离子交换速率减缓,矿物相变化趋势与突水阶段相似但强度减弱,最终形成以高Na^(+)/K^(+)、低Ca^(2+)/Mg^(2+)为特征的水化学平衡体系,整个过程反映了从动态突水扰动到封闭采空区缓慢自平衡的封闭采区积水化学演化模式。研究结果为揭示相似背景下的采空区积水水环境演化规律提供了参考,为封闭矿井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封闭采区 地下水回升 渗流 水化学特征 水质演化 数值模拟 资源协同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对策 被引量:27
13
作者 林学钰 廖资生 +1 位作者 苏小四 钱云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77-684,共8页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并以其含沙量特大和下游的“地上悬河”而闻名于世。黄河上游的盐碱、沙害,中游的水土流失和下游悬河段的洪涝、干旱和断流等灾害使黄河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针对流域内缺水和水质问题,对流域水资源、城市工农业的供...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并以其含沙量特大和下游的“地上悬河”而闻名于世。黄河上游的盐碱、沙害,中游的水土流失和下游悬河段的洪涝、干旱和断流等灾害使黄河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针对流域内缺水和水质问题,对流域水资源、城市工农业的供需水量平衡、地下水的开发潜力等进行了预测。通过基流分割计算和同位素技术的应用,研究了区内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循环规律及地下水对黄河的贡献。最后,对黄河流域地下水可更新能力及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地下水开发潜力 地下水可更新能力 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中、下游盆地地下水系统与水资源开发的资源环境效应 被引量:32
14
作者 刘少玉 卢耀如 +1 位作者 程旭学 杨振京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0-96,共7页
该文分析了黑河流域降水及河水时空分布规律,划分并阐明了中、下游盆地地下水系统与特征,探讨了盆地区地表水与地下水大数量相互转化的固有规律,深入分析了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的资源和环境负效应,提出了流域水资源开发的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 黑河 地下水系统 资源 开发 资源环境效应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流域水资源现状与地下水开发利用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迟宝明 王志刚 +1 位作者 林岚 崔新颖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0-73,共4页
松辽流域是我国北方水资源紧缺的地区之一,1994~2001年整个流域的年均降水量为6052 13×108m3,水资源总量1931 11×108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668 81×108m3,地下水资源量637 16×108m3,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资源重复计算... 松辽流域是我国北方水资源紧缺的地区之一,1994~2001年整个流域的年均降水量为6052 13×108m3,水资源总量1931 11×108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668 81×108m3,地下水资源量637 16×108m3,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资源重复计算量374 86×108m3。松辽流域人均、亩均水资源量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和34%。基于流域水均衡的观点,从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水资源总量四个方面分析了松辽流域水资源现状及其特点,并对1994~2001年流域供水、用水组成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给出水资源的时空展布规律与社会经济布局不相匹配、地下水在总供水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的结论,进一步对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水环境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流域 资源 地下水 开发利用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地下水资源特征与开发利用现状 被引量:23
16
作者 黄长生 周耘 +13 位作者 张胜男 王节涛 刘凤梅 龚冲 易秤云 李龙 周宏 魏良帅 潘晓东 邵长生 黎义勇 韩文静 尹志彬 李晓哲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9-1000,共22页
为提升对长江流域水文地质和地下水资源的认知程度,突破以往单独从地表水或地下水角度进行评价的局限性,长江流域水文地质调查工程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和水循环理论为指导,充分考虑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将水文地质单元和地表水流域... 为提升对长江流域水文地质和地下水资源的认知程度,突破以往单独从地表水或地下水角度进行评价的局限性,长江流域水文地质调查工程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和水循环理论为指导,充分考虑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将水文地质单元和地表水流域有机结合,划分长江流域地下水评价单元,建立典型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型,开展了新一轮长江流域地下水资源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长江流域水循环要素时空分布不均,降水以中游最多,并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地表径流主要集中在夏季,且长江北岸比南岸集中程度更高;蒸散发量总体上呈现东部高于西部的特征,最大值集中在长江中游一带;长江流域地下水位总体保持稳定,丰枯季水位变化总体不大,一般小于2 m;长三角超采区的地下水漏斗面积已明显减小,相关环境地质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2)2020年长江流域的地下水资源总量2421.70亿m^(3)/a,其中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2092.79亿m^(3)/a,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331.35亿m^(3)/a;地下水储存量较2019年整体略有增加趋势,其中四川盆地最为明显,共增加23.72亿m^(3)。(3)长江流域的水质上游优于下游,优质地下水主要分布在赣南地区和大别山南麓一带,部分地区水质较差的主要原因是原生劣质水的广泛分布。长江流域地下水开发利用水平整体很低,局部地区由于过往不合理的开发所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已得到缓解,岩溶塌陷、地面沉降等问题得到了较好控制。建议适当开发利用赣南地区和大别山南麓一带优质的基岩裂隙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水质评价 开发利用 地质调查工程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锡常地区地下水开发中的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被引量:5
17
作者 袁仁茂 陈锁忠 +1 位作者 陶芸 徐海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37-542,共6页
苏锡常地区长期以来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 ,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 ,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且影响了该地区的城市发展和投资环境。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防止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和恶化对该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 苏锡常地区长期以来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 ,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 ,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且影响了该地区的城市发展和投资环境。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防止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和恶化对该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超采 环境地质问题 可持续发展 苏锡常地区 地下水开发 地下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支持下岩溶地下水资源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佩佩 孙亚军 +2 位作者 武强 董东林 陈萍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8-34,共7页
:以徐州市岩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为基础 ,以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平台 ,设计、建立了徐州市岩溶地下水资源信息系统 ,并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岩溶地下水 资源信息系统 GIS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淄博市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其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刘建立 朱学愚 陈余道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11-220,共10页
本文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以解决评价区供水面积大、精度要求高的矛盾。首先根据实际的开采量和长期观测孔的水位资料,校正数学模型,反求有关参数;然后给定开采方案进行未来水头的预测;最后研究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 本文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以解决评价区供水面积大、精度要求高的矛盾。首先根据实际的开采量和长期观测孔的水位资料,校正数学模型,反求有关参数;然后给定开采方案进行未来水头的预测;最后研究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利用有限单元法进行水源地或单一含水层的地下水资源评价已被证明是先进的、有效的。本文是对水文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的大面积的区域,用有限单元法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一种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数学模型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热资源开发过程中潜在地下水环境问题 被引量:16
20
作者 许天福 陈敬宜 +1 位作者 冯波 姜振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49-1162,共14页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地下水运动和水环境演化密切相关。为了给我国大规模地热资源绿色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本文综述了浅层地热资源、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及深部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开发现状和典型开采技术。其中:浅层地热资源的开发模式分...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地下水运动和水环境演化密切相关。为了给我国大规模地热资源绿色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本文综述了浅层地热资源、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及深部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开发现状和典型开采技术。其中:浅层地热资源的开发模式分为土壤源热泵和地下水源热泵;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开发模式主要有直接开采、采灌结合和单井循环;深部干热岩型地热资源通过水力压裂或化学刺激等储层改造技术,形成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结合报道实际案例,评述了地热资源开发对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的潜在影响,包括地源热泵技术可能导致冷热堆积、水热开采可能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干热岩水力压裂可能诱发微地震事件,以及压裂液泄露可能造成化学污染等。针对地热开发对地下水土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了有助于地热资源绿色开发的相应措施,包括提高回灌能力、采灌过程中保持水量平衡、保持换热效率与地下热量新平衡,及采用新型材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开采技术 地下水环境 防治措施 可持续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