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海灌区地下水位变化对灌溉水资源供需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田多明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期259-261,共3页
在花海灌区,水资源利用率低且存在严重的流失和浪费现象,这直接影响了农田灌溉的供需关系。地下水位变化对灌溉水资源供需的影响尤为突出。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灌溉水供给不足,使得农田无法获得足够的水资源满足作物的需求,进而影响农... 在花海灌区,水资源利用率低且存在严重的流失和浪费现象,这直接影响了农田灌溉的供需关系。地下水位变化对灌溉水资源供需的影响尤为突出。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灌溉水供给不足,使得农田无法获得足够的水资源满足作物的需求,进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地下水位下降还可能导致农田土壤的盐碱化加剧,进一步恶化灌区的生态环境。为此,分析了花海灌区灌溉水资源供需现状,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海灌区 地下水位变化 灌溉水资源供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造林与地下水位变化问题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闫德仁 《内蒙古林业》 2014年第9期10-11,共2页
人工造林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方式之一,特别是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造林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减少风沙危害、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早在100年前,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就深... 人工造林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方式之一,特别是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造林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减少风沙危害、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早在100年前,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就深刻地指出:"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了,但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正因此成为荒芜的不毛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变化 半干旱地区 生态环境保护 《自然辩证法》 北方干旱 风沙危害 干化 地下水位下降 地下水开采 人工林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基坑底抗渗流稳定性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8
3
作者 章丽莎 应宏伟 +1 位作者 王迪 谢康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4-640,共7页
针对地下水位动态变化条件下基坑工程的渗流稳定性问题,基于越流理论,给出基坑底靠近支护结构处的出逸比降解析解答,提出考虑非稳定渗流的基坑底抗渗流稳定性简化计算方法。通过算例计算,进行出逸比降的解析解正确性验证和影响因素分析... 针对地下水位动态变化条件下基坑工程的渗流稳定性问题,基于越流理论,给出基坑底靠近支护结构处的出逸比降解析解答,提出考虑非稳定渗流的基坑底抗渗流稳定性简化计算方法。通过算例计算,进行出逸比降的解析解正确性验证和影响因素分析,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工程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当基坑土体渗透系数较大时,考虑非稳定渗流的出逸比降解析解答与传统稳定渗流假定的结果一致,验证了解析解的正确性;出逸比降的影响因素可通过与土体渗透系数、压缩模量正相关,与地下水位变化的角频率和计算模型细粒土层总厚度的平方负相关的量纲一因子θ统一表示;在实际工程中,出逸比降与地下水位的变化不同步,应注意工程降水时出逸比降未能及时有效减小的情况,避免基坑工程的抗渗流破坏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稳定渗流 出逸比降 抗渗流稳定性 动态地下水位变化 基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砂层地下水位变化对盾构隧道衬砌结构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曹鹏飞 袁宗义 +3 位作者 陈昭阳 邱友根 陈祥胜 石钰锋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4-140,共7页
利用Plaxi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富水砂层地下水位升降速率对区间盾构隧道衬砌内力的影响。结合南昌地下水位升降规律拟定若干工况,通过将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并对各工况下隧道衬砌结构内力进行对比... 利用Plaxi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富水砂层地下水位升降速率对区间盾构隧道衬砌内力的影响。结合南昌地下水位升降规律拟定若干工况,通过将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并对各工况下隧道衬砌结构内力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位上升则衬砌弯矩减小,地下水位下降则衬砌弯矩增大;地下水位升降速率不同对衬砌结构的弯矩影响不同,当水位升降速率大于0.33 m/d时,速率越大对衬砌弯矩影响越大,且下降过程对衬砌弯矩影响大于上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砂层 地下水位变化 盾构隧道衬砌 受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地下水位变化下灌水频次方案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林鹏飞 王水献 +1 位作者 蒋梦瑶 杨丽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共5页
为制定干旱绿洲灌区最优灌水频次方案,选取新疆焉耆盆地下五号渠村作为典型干旱绿洲试验区,以当地种植的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HYDRU-1D模型建立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模拟了田间土壤的水分运移规律,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精度较高,HYDRU-1D可... 为制定干旱绿洲灌区最优灌水频次方案,选取新疆焉耆盆地下五号渠村作为典型干旱绿洲试验区,以当地种植的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HYDRU-1D模型建立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模拟了田间土壤的水分运移规律,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精度较高,HYDRU-1D可以很好地模拟干旱绿洲灌区土壤水分规律,同时基于该模型得到了不同地下水位和不同灌水频次下的土壤水分规律。此外,在保证总灌水量930 m^3/hm^2不变的前提下,调整灌水频次,改变地下水位,以土壤水分的波动性和土壤水的下渗量作为评价指标,发现在试验区番茄成熟期的最佳灌水方案为地下水位不变,平均地下水位1051.07 m,灌水7次,每次灌水132.85 m^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US-1D模型 地下水位变化 土壤水分 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朔东露天煤矿工业场地地下水位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林杜军 宫守才 张银洲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9-53,共5页
在地下水三维流数值模型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参数灵敏度分析的方法,对东露天煤矿工业场地地下水位变化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场地内强风化砂泥岩的渗透性能、填土区大气降水补给能力、盲沟排水能力对工业场地因填土引起的地下... 在地下水三维流数值模型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参数灵敏度分析的方法,对东露天煤矿工业场地地下水位变化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场地内强风化砂泥岩的渗透性能、填土区大气降水补给能力、盲沟排水能力对工业场地因填土引起的地下水位变化有显著影响。针对这些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工业场地各地层渗透系数研究,为完善地面排水系统,控制盲沟质量等提供有力依据,控制工业场地的地下水位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型 地下水位变化 影响因素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位变化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尚义敏 彭斌 +1 位作者 梅涛 王星运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366-369,418,共5页
降雨引起边坡地下水位变化、降低岩土体抗剪强度进而引起边坡失稳产生滑坡是电网工程灾害中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文章在现场详细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基于恢复山体极限平衡法和强度折减法,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对降雨引起地下水位变化条... 降雨引起边坡地下水位变化、降低岩土体抗剪强度进而引起边坡失稳产生滑坡是电网工程灾害中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文章在现场详细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基于恢复山体极限平衡法和强度折减法,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对降雨引起地下水位变化条件下某电网工程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表明,现今地下水位条件下,该边坡整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在最高洪水位条件下边坡则处于失稳状态。边坡的最大变形位于边坡中上部,并呈现出由上部逐渐向下部扩展的趋势。边坡潜在破坏模式为边坡后缘张拉破坏和中下部剪切破坏的复合破坏模式。最后基于数值分析结果,对该边坡的工程治理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 地下水位变化 恢复山体极限状态平衡法 强度折减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位变化对建筑物的危害 被引量:1
8
作者 苏志 苏谭 《林业科技情报》 1998年第2期44-44,共1页
在建筑物的地基内有地下水存在时,由于地质、气候、水文、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因素的作用,地下水位常常会有很大的变化。若地下水位升降在基础底面以上时,对地基、基础的影响不大,水位下降,仅稍增加基础的自重。如果地下水位在基础底面下... 在建筑物的地基内有地下水存在时,由于地质、气候、水文、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因素的作用,地下水位常常会有很大的变化。若地下水位升降在基础底面以上时,对地基、基础的影响不大,水位下降,仅稍增加基础的自重。如果地下水位在基础底面下压缩层范围内变化时,当地下水在压缩层范围内上升,则水浸湿和软化岩土,从而使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变化 建筑物 地下水位升降 淤泥质粘土 砾质土 压缩性 地基不均匀沉降 压缩层 地基土 旋喷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典型压采区地下水位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郭晓帅 刘飞 +3 位作者 甄品娜 刘聪丽 郭雁辉 柴宏利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4-89,122,共7页
识别地下水位变化及影响因素是评估地下水压采效果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准确研判超采治理区域地下水演变趋势的重要前提。以河北超采治理试点区邯郸市东部平原为研究区,综合运用小波分析、统计学、GIS等方法,深入分析了2018—2021年浅层地... 识别地下水位变化及影响因素是评估地下水压采效果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准确研判超采治理区域地下水演变趋势的重要前提。以河北超采治理试点区邯郸市东部平原为研究区,综合运用小波分析、统计学、GIS等方法,深入分析了2018—2021年浅层地下水和深层承压水水位的时空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年内水位变幅为0.9~7.3 m,深层承压水年内水位变幅为2.8~17.6 m,7月降至年内最低水位,12月左右达到最高水位。2018—2021年大部分区域浅层地下水位和深层承压水位呈上升趋势,浅层地下水位上升0.8~4.6 m,深层承压水位上升0.6~6.3 m。浅层地下水和深层承压水漏斗面积均呈现“低水位期增加(分别为347.9、60.6 km^(2))、高水位期减少(分别为91.0、516.2 km^(2))”趋势。年内浅层地下水位的上升与降水密切相关,地下水位对降水的响应滞后时间为141~224 d。引江水和引黄水分别通过置换城镇工业和生活用水、农田灌溉的地下水量有利配合了地下水压减,进而促进了研究区水位的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变化 压采 跨流域调水 小波分析 邯郸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封油库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蒋中明 冯树荣 +2 位作者 曾铃 赵海斌 梅松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80-1785,共6页
为认识水封石油洞库区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过程,以黄岛地下水封石油洞库的基本地质条件为依据,采用饱和非饱和非恒定流数值分析方法,对水封油库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可能出现工况下的地下水位变化情况进行了全过程数值仿真计算,分析了不同时... 为认识水封石油洞库区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过程,以黄岛地下水封石油洞库的基本地质条件为依据,采用饱和非饱和非恒定流数值分析方法,对水封油库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可能出现工况下的地下水位变化情况进行了全过程数值仿真计算,分析了不同时期洞库区附近岩体的地下水位分布特点及变化过程。研究表明水封油库区内的地下水位变化过程主要受岩体渗透系数、洞库开挖方式和运行方式的影响;当洞库区岩体渗透系数大于1.0×10 7m/s时,洞顶上方岩体中的地下水将被疏干,必须设置水幕系统来保证洞库的水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封油库 非恒定渗流 地下水位变化特性 数值分析 水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位循环变化时隧道开挖对群桩的长期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少坤 邵羽 +4 位作者 吕虎 WONG K S 吴宏伟 陈欣 江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63-1568,1578,共7页
为解决地下水位随季节升降变化时隧道开挖对邻近桩基的长期影响难题,通过三维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地下水位循环变化时隧道对群桩的长期影响。主要分析水位循环变化时地表长期沉降、桩顶长期附加沉降、桩身长期附加弯矩和附加轴力的变化... 为解决地下水位随季节升降变化时隧道开挖对邻近桩基的长期影响难题,通过三维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地下水位循环变化时隧道对群桩的长期影响。主要分析水位循环变化时地表长期沉降、桩顶长期附加沉降、桩身长期附加弯矩和附加轴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隧道附近,地下水位循环变化尤其是降水对地表长期沉降影响更为明显。地表长期附加沉降随着地下水位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大,且呈衰减式变形,即使经过3次水位升降循环也不能稳定;桩基长期附加沉降显著,其附加沉降量占总沉降量的50%以上;前、后桩的长期附加轴力基本为正值,桩总轴力增加,对既有受压桩极为不利,附加轴力拐点位置及最大值有所区别;经过3次地下水位循环变化后,前、后桩桩身弯矩反弯点个数减少,但桩身最大附加弯矩均明显变大,当达到极限弯矩,桩身出现塑性铰,这对穿越厚软弱层地基中的既有受压柔性桩极为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离心模型试验 双隧道 群桩 长期影响 地下水位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变化主导因素的定量识别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雪 叶思源 +1 位作者 宋凡 周鹏鹏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27,57,共8页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京津冀平原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制约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为了识别地下水水位下降的主导因素,定量表征了影响水位动态的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多项指标(包括降水、气温、水面蒸发、工业总产值、粮食产量、人口数...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京津冀平原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制约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为了识别地下水水位下降的主导因素,定量表征了影响水位动态的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多项指标(包括降水、气温、水面蒸发、工业总产值、粮食产量、人口数量、地表径流量),并采用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M-K法)阐明了近50年来各项指标的演化规律;在掌握研究区自然社会指标及地下水水位的动态规律的基础上,联合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定量识别了地下水水位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近50年,研究区降水呈现下降趋势,气温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水面蒸发呈现增加趋势,工业总产值、粮食产量、人口数量呈现增加趋势,由于山前水库修建引起的地表径流量呈现减小趋势;上述指标变化影响了研究区的地下水水位动态,其中逐渐加剧的人类活动(包括粮食产量、人口数量)构成了研究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的最主要驱动力,对地下水水位下降的贡献度达到60.6%,气候条件对地下水水位下降的影响作用次之,其贡献度为3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平原 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M—K法) 灰关联 主成分回归 地下水位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煤矿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13
作者 陈云民 李媛 +2 位作者 苏士杰 吴永辉 周新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53-162,共10页
基于2012—2023年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煤矿区地下水监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含水层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各含水层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各异。第四系含水层水位波动较小,年均降幅约0.26 m;白垩系含水层水位在2015年前稳定,之... 基于2012—2023年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煤矿区地下水监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含水层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各含水层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各异。第四系含水层水位波动较小,年均降幅约0.26 m;白垩系含水层水位在2015年前稳定,之后缓慢下降,年均降幅6.40 m;侏罗系含水层水位2015年后快速下降,年均降幅21.1 m, 2019年后趋稳。小波分析显示,各含水层水位主要呈现5 a和6~7 a周期变化,降雨和蒸发分别呈现1~2 a、3 a和5 a,以及1~2 a周期变化,矿井涌水量则呈现1~2 a和2~3 a周期变化。小波相干分析表明,第四系和侏罗系含水层地下水位年际变化主要受降雨及蒸发影响。对于多年周期变化,降雨和蒸发对第四系和侏罗系含水层5 a周期变化有影响,6~7 a周期主要受蒸发影响;白垩系含水层5 a和6~7 a周期均主要受蒸发影响。此外,煤矿开采活动对地下水动态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对侏罗系含水层,由于各含水层之间隔水层厚度稳定性较差,开采活动引起的侏罗系含水层水位下降可能通过垂向补给影响上部含水层水位。各含水层水位与矿井涌水量在2016—2023年间高度相干,地下水动态滞后矿井涌水约1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地下水位动态变化 小波变换分析 水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田绿洲地下水位短期季节性变化趋势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冷中笑 海米提.依米提 高前兆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9年第4期42-45,共4页
利用塔里木盆地南缘和田绿洲4眼观测井的2001年-2004年逐月实测平均地下水位埋深资料,基于帕森斯季节性指数理论,分别建立了季节性地下水位埋深动态变化预测模型,并进行了趋势预测检验.结果表明:各观测井地下水位帕森斯季节性指数模型... 利用塔里木盆地南缘和田绿洲4眼观测井的2001年-2004年逐月实测平均地下水位埋深资料,基于帕森斯季节性指数理论,分别建立了季节性地下水位埋深动态变化预测模型,并进行了趋势预测检验.结果表明:各观测井地下水位帕森斯季节性指数模型拟合差≤0.10m的月数占总检验月数的比例为66.7%,拟合差≤0.20m且>0.10m的月数占总检验月数的比例为29.2%,拟合差>0.25的月数占总检验月数的比例为4%;各观测井预测误差≤0.10m的月数占总预报月数的比例为41.7%,预测误差≤0.20m且>0.10m的月数占总预报月数的比例为37.5%,预测误差>0.20m的平均为12%,说明帕森斯季节性指数模型可以对短期和田绿洲地下水位动态趋势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绿洲 地下水位变化 趋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SAR的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演化关联特征迭代奇异谱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彪 王彦兵 +3 位作者 李小娟 李晨霞 宋宗雯 李堰欣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7,共7页
北京平原区是地面沉降发展严重的区域之一,分析其地面沉降的时空演化规律可为城市地面沉降有效防控提供数据支撑。该文利用PS-InSAR方法获取地面沉降信息,并用水准监测数据验证其精度,然后基于奇异谱分析和频谱检验提出迭代奇异谱分析(I... 北京平原区是地面沉降发展严重的区域之一,分析其地面沉降的时空演化规律可为城市地面沉降有效防控提供数据支撑。该文利用PS-InSAR方法获取地面沉降信息,并用水准监测数据验证其精度,然后基于奇异谱分析和频谱检验提出迭代奇异谱分析(Iterative Singular Spectral Analysis,ISSA)方法,并基于该方法将地面沉降的长时序数据分解为主趋势、周期特征,得到研究区地面沉降和地下水位的时序演化特征:①研究区地面沉降的主趋势特征表现为2011—2016年沉降持续、沉降减缓和再度发展3个阶段,2017—2020年沉降持续发展,但总体趋势较稳定。②研究区地面沉降季节性差异明显,且2011—2020年夏季地面沉降比冬季严重。③地下水超采是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的主因,在严重沉降区和较严重沉降区,第二、三承压含水层的水位变化与地面沉降呈强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PS-INSAR 地下水位变化 频谱检验 迭代奇异谱分析 时序特征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地下水水位变化及水量平衡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小龙 杨广 +6 位作者 何新林 赵纯 王翠 陈思 许双堆 杨明杰 乔长录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5-92,共8页
天山北坡玛纳斯河流域地下水长期大规模开采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地下水均衡状态和地下水流动模式明显发生了改变。为研究节水灌溉条件下的地下水系统流动模式及其对地下水均衡要素的改变规律,以平原绿洲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地... 天山北坡玛纳斯河流域地下水长期大规模开采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地下水均衡状态和地下水流动模式明显发生了改变。为研究节水灌溉条件下的地下水系统流动模式及其对地下水均衡要素的改变规律,以平原绿洲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地下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玛纳斯河流域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及水量平衡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位的抬升和回落受农业灌溉的影响显著,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存在着明显的时空差异;地下水均衡处于负均衡状态,补排差为-2.81×108m3。模拟期内观测水头与计算水头两者相关系数各月均在0.81以上,模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 数值模拟 地下水位变化 水均衡 玛纳斯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灌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叶 刘兵 +2 位作者 何新林 张少博 彭飞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67,共5页
地下水作为干旱区的主要水源,研究其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玛纳斯河流域典型灌区147团1996-2010年的地下水位监测资料,采用水均衡法对灌区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 地下水作为干旱区的主要水源,研究其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玛纳斯河流域典型灌区147团1996-2010年的地下水位监测资料,采用水均衡法对灌区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地下水位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该地区地下水动态处于正均衡状态,均衡差为246.322万m3/a,地下水年内、年际变化的趋势都逐渐减小。人为因素的影响占64%,比自然因素对该地区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大,其中灌水量和开采量是影响该地区地下水埋深的主要因子,它们的荷载分别为0.945和0.9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动态变化 水均衡 主成分分析 驱动因素 干旱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地区麦田地下水位的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18
作者 韦绕生 潘俊 +1 位作者 潘汶 陈光保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0-22,41,共4页
丘陵地区麦田地下水位的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①韦绕生1潘俊1潘汶2陈光保1渍害是丘陵地区小麦高产的主要障碍之一。本研究旨在掌握丘陵地区麦田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及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明确高产小麦地下水位的适宜指标,为高产... 丘陵地区麦田地下水位的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①韦绕生1潘俊1潘汶2陈光保1渍害是丘陵地区小麦高产的主要障碍之一。本研究旨在掌握丘陵地区麦田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及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明确高产小麦地下水位的适宜指标,为高产栽培和建设吨粮田提供科学依据。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地下水位变化 产量 丘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M-EnKF双向数据同化的地下水水位变化预测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娣 余钟波 +1 位作者 吕海深 鞠琴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65,共8页
为了提高地下水水位变化的预测能力,掌握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优化水资源管理,本文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和集合卡尔曼滤波(Ensemble Kalman Filtering, EnKF)技术,采用气象站点观测数据(气温、降水、太阳辐射、... 为了提高地下水水位变化的预测能力,掌握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优化水资源管理,本文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和集合卡尔曼滤波(Ensemble Kalman Filtering, EnKF)技术,采用气象站点观测数据(气温、降水、太阳辐射、地表温度)和地下水水位观测数据,建立SVM及SVM-EnKF双向数据同化模式(Support Vector Machine-Ensemble Kalman Filtering Dual Data Assimilation, SVMEnKF DDA),对未来1至3个月的地下水水位变化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SVM的预测能力受气象驱动要素的影响较大,仅适应于地下水水位变化与气象要素相关性高的站点。(2)在有限气象要素驱动下,SVM-EnKF DDA较SVM更适应于未来1至3个月地下水水位变化的预测。本研究为有限资料区域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双向数据同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变化 支持向量机 数据同化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位变化下可压缩土层的黏弹性耦合变形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进 王少伟 杨伟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65-1073,共9页
地下水开采等人类工程活动会引起地下水位变化,从而导致地面沉降问题。地面沉降具有土层变形长期发展的特点,土体的蠕变性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针对基于Biot理论的地面沉降耦合模型,利用半解析数值原理和黏弹性流变理论... 地下水开采等人类工程活动会引起地下水位变化,从而导致地面沉降问题。地面沉降具有土层变形长期发展的特点,土体的蠕变性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针对基于Biot理论的地面沉降耦合模型,利用半解析数值原理和黏弹性流变理论,推导了可压缩土层黏弹性耦合变形的求解格式,该计算方法无需数值积分,且具有很好的解耦并行性。在此基础上,编制了FORTRAN计算程序,通过与已有解答的对比验证,说明了方法及程序的合理性,计算结果可以正确反映土体黏滞性所导致的变形滞后效应。通过数值算例,进一步探讨了渗透性、孔隙流体可压缩性和土体黏滞性等因素对土层长期变形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变化 地面沉降 半解析数值法 黏弹性 流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