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后评价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被引量:3
1
作者 骆汉宾 黄雁南 聂规划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1-94,共4页
研究目的:实施轨道交通工程这样一种复杂项目后评价,传统方法存在评价数据收集和管理困难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机制,来提高同类项目的投资效率。研究方法:结合应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信息工程... 研究目的:实施轨道交通工程这样一种复杂项目后评价,传统方法存在评价数据收集和管理困难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机制,来提高同类项目的投资效率。研究方法:结合应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信息工程方法论,首先确定项目建设评价内容,定义评价数据属性和分析要求,再完成系统功能分析和系统建模设计,最后提出系统应用方案。研究结论:基于轨道交通工程复杂性和分期持续建设的特点,应用计算机技术支持完成轨道交通工程后评价是非常有效的,集成项目建设管理数据,实施应用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后评价系统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评价系统 体系结构设计 轨道交通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DoD TRM进行工程体系结构设计的方法
2
作者 郜宪林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2-94,138,共4页
文章在研究了国际有关组织(如,NATO、X/Open)工程体系结构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DoDTRM进行工程体系结构设计的七阶段渐进式螺旋方法。
关键词 信息管理系统 工程体系结构设计 DoDTRM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大型地下工程的设计体系
3
作者 罗富荣 《隧道建设》 1999年第1期7-9,共3页
与一般的地下工程不同,大型地下工程往往涉及到不同的结构类别、不同的结构形式和众多的相关技术规程、技术标准。如何把这些工程设计依据进行良好的统一、协调,并把有各自特点的各分部结构有效地纳入整体结构设计中来必须谨重对待。 ... 与一般的地下工程不同,大型地下工程往往涉及到不同的结构类别、不同的结构形式和众多的相关技术规程、技术标准。如何把这些工程设计依据进行良好的统一、协调,并把有各自特点的各分部结构有效地纳入整体结构设计中来必须谨重对待。 一、地面工程等常用的规范、规程的设计体系 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CBJ10—89)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规范、规程采用的是结构可靠度计算方法,通常称为“考虑基本变量概率分布类型的一次二阶矩方法”,也可称为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大型 设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技术标准体系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薇 黄叙 +3 位作者 李军 毛星 蒋世琼 张晴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57,共5页
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与项目管理日益结合,已成为降低工程事故发生的必要手段。为了实现我国地下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形成指导性较强的技术标准体系,通过对我国现有安全风险管理技术标准进行分析,研究标准在风险管理过程... 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与项目管理日益结合,已成为降低工程事故发生的必要手段。为了实现我国地下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形成指导性较强的技术标准体系,通过对我国现有安全风险管理技术标准进行分析,研究标准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功能,将我国地下工程技术标准分为安全管理类标准和安全技术类标准2个模块,按工程建设阶段全周期构建出我国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技术标准体系,并根据我国安全风险管理技术标准的特点提出完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安全风险管理 技术标准体系 构建 完善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 被引量:27
5
作者 李富荣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8-160,共3页
特设专业是针对不同高校的办学特色或适应近年来人才培养特殊需求设置的专业,加强特设专业实践教学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作为特设专业之一,其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尤为必要。盐城工学院通过新办城市地下空间... 特设专业是针对不同高校的办学特色或适应近年来人才培养特殊需求设置的专业,加强特设专业实践教学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作为特设专业之一,其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尤为必要。盐城工学院通过新办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实践,从实验教学、实习环节、设计环节以及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训练等方面,构建并创新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使之能够适应卓越地下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工程震害风险体系的改进粗集约简方法
6
作者 戎全兵 王凤山 张宏军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6-153,共8页
针对地下工程震害风险体系中属性冗余问题,提出了一种保证分类识别精度和关键要素为前提条件的地下工程震害风险体系粗集约简方法。遵循地下工程震害风险体系设计的基本原理,提出了震害风险体系约简的分类需求和分析机制,应用粗糙集方... 针对地下工程震害风险体系中属性冗余问题,提出了一种保证分类识别精度和关键要素为前提条件的地下工程震害风险体系粗集约简方法。遵循地下工程震害风险体系设计的基本原理,提出了震害风险体系约简的分类需求和分析机制,应用粗糙集方法描述地下工程震害风险体系中的属性依赖度和重要度,构建地下工程震害风险体系最小属性约简的非线性优化模型,并将其转化为遗传进化过程中最佳适应度个体的搜索问题,改进遗传种群的选择、交叉、变异、精英保留机制,使得算法既保持整体优化特性,又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实验仿真表明,该方法能快速有效地求出地下工程震害风险体系的最小约简,为粗集方法在地下工程震害问题中的深入应用建立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下工程 风险体系 粗集 遗传算法 属性约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运行维护预算标准研制思考与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晓迪 吴宝和 +1 位作者 陶明琦 罗淦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3,共8页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居民生活、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地下水监测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事业,为国土空间规划、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修复提供有利的科学保障和技术支撑。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已运行多...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居民生活、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地下水监测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事业,为国土空间规划、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修复提供有利的科学保障和技术支撑。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已运行多年,与之配套的预算标准仍然短缺,亟需开展研制工作。本文从预算标准的研制背景出发,聚焦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运行维护阶段各项工作,结合地质行业相关技术规范和工作实际,介绍了运行维护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按照科学性、适用性的预算标准研制原则,确定出预算标准的研制思路和步骤。从框架体系搭建、基础数据采集、预算标准测算三个阶段分析研制过程中的要点,以监测点巡查及校核为例,介绍了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运行维护预算标准的测算模式。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运行维护预算标准的研制,可以填补此类项目无预算标准的空缺,完善预算标准体系建设,保障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网络体系的稳定运行。通过其研究模式和研究过程,以期为中国地质调查局监测类预算标准、观测类预算标准的研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 运行维护 预算标准 框架体系 基础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地下一层侧式车站工程量指标体系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赵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52,58,共4页
工程量准确是工程造价合理的前提。以假设地下一层侧式标准车站为研究对象,选取其土建工程量各项指标,并逐项进行计算分析,初步建立了一套地下一层侧式标准车站的工程量指标体系,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具体车站主体工程量可在标准化车... 工程量准确是工程造价合理的前提。以假设地下一层侧式标准车站为研究对象,选取其土建工程量各项指标,并逐项进行计算分析,初步建立了一套地下一层侧式标准车站的工程量指标体系,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具体车站主体工程量可在标准化车站指标量化体系基础上进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地下一层侧式车站 工程 指标体系 工程造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地层属性相关的地下工程鲁棒性
9
作者 郭璇 王梦恕 +2 位作者 张顶立 张晓新 祝瑛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共6页
提出地下工程结构设计体系的鲁棒性概念,建立地下结构力学响应与鲁棒性的联系,明确土压对地下结构鲁棒性产生的控制性影响,以典型地下结构桩基础为样本,讨论主被动土压-地下结构位移-破坏机理-体系鲁棒性之间的联成关系。给出鲁棒-应力... 提出地下工程结构设计体系的鲁棒性概念,建立地下结构力学响应与鲁棒性的联系,明确土压对地下结构鲁棒性产生的控制性影响,以典型地下结构桩基础为样本,讨论主被动土压-地下结构位移-破坏机理-体系鲁棒性之间的联成关系。给出鲁棒-应力解析模型,对不确定地层属性相关的软硬互层(如特殊液化滑移)、交界面地层中地下结构的鲁棒响应进行针对性评价。结合地下工程典型桩基的破坏实例,分析其破坏机理及鲁棒应力响应模式,以给出特殊边界条件下的应力解。对比桩基破坏的监测调查实例发现:桩基础等典型地下结构的整体鲁棒性特征与地上结构的鞭梢效应不同,呈现与不确定地层属性密切相关的类线性整体折断+局部塌沉特点,初步验证评价解析方法的有效性及实用性,为不确定地层属性相关地下工程的鲁棒性及地下结构设计提供一种对比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地层属性 地下工程结构设计体系 鲁棒性 破坏机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
10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315-2315,共1页
著译者:向伟明标准书号:ISBN 978-7-112-15279-7出版时间:2013-6页数358出版单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全书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地下结构设计、施工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书中设计与施工的例子大都来自近年的实际工程,专业涵盖了工业与... 著译者:向伟明标准书号:ISBN 978-7-112-15279-7出版时间:2013-6页数358出版单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全书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地下结构设计、施工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书中设计与施工的例子大都来自近年的实际工程,专业涵盖了工业与民用建筑、交通运输、人民防空、岩土工程等领域。全书共分3篇23章,第1篇内容包括地下工程的分类及特点、土的基本性质及工程分类、设计计算理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设计 施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工业与民用建筑 地下结构设计 工程分类 出版单位 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支护结构体系及其协同作用 被引量:52
11
作者 张顶立 孙振宇 侯艳娟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77-593,共17页
隧道支护结构体系是围岩稳定性控制的关键,也是隧道设计的基本任务,而对支护结构之间相互作用过程和机制的系统认识则是定量化设计的基础.本文从隧道围岩结构性和支护作用的本质特征出发,提出隧道支护具有"调动"和"协助&... 隧道支护结构体系是围岩稳定性控制的关键,也是隧道设计的基本任务,而对支护结构之间相互作用过程和机制的系统认识则是定量化设计的基础.本文从隧道围岩结构性和支护作用的本质特征出发,提出隧道支护具有"调动"和"协助"围岩承载的基本作用,明确了二者的功能分配原则和实现方式,即分别通过超前支护的保障作用、初期支护的核心作用和二次衬砌的安全储备作用共同完成;针对围岩的正面挤出、前倾式冒落和后倾式冒落等三种超前破坏模式,分别给出了相应的超前支护方式和支护效果评价方法;提出初期支护作为隧道围岩附加载荷的主要承担者,包括锚固体系与拱架及喷射混凝土结构,分别通过"调动"和"协助"围岩实现其承载功能,且同时具有"支"与"护"的作用;阐明了二次衬砌结构作为安全储备功能的内涵,建立了二次衬砌结构的载荷分担比率与刚度匹配性、支护时机的关系,并据此给出了二次衬砌结构参数和施作时机的建议值;建立了以围岩变形量S最小和协同度ξ最优为目标,基于超前支护、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与围岩相互作用三阶段的协同支护优化模型,明确了支护结构体系与围岩、不同支护结构之间以及支护结构要素之间三个层次的协同关系,并提出了隧道支护结构体系协同优化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支护结构体系 “支护-围岩”动态作用 协同作用 支护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GIS的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系统 被引量:8
12
作者 仇文革 李俊松 +1 位作者 胡兰 王志远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53-959,965,共8页
为解决地下工程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的动态评估与管理问题,基于对地下工程施工期安全风险的分析,建立了完善的风险指标体系,并考虑近接影响提出了安全风险的评价方法及适用于地下工程的风险接受准则.结合京石客运专线石家庄隧道工程,开发... 为解决地下工程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的动态评估与管理问题,基于对地下工程施工期安全风险的分析,建立了完善的风险指标体系,并考虑近接影响提出了安全风险的评价方法及适用于地下工程的风险接受准则.结合京石客运专线石家庄隧道工程,开发了基于WebGIS的风险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实时采集监测数据、专家评价和门禁系统等信息以及安全风险的动态评估与预警,并及时给出风险的应对措施.工程应用及监测数据表明:该系统切实降低了施工期间的安全风险,有效预防或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安全风险 风险指标体系 近接影响 接受准则 WEB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的事故分析及控制对策 被引量:64
13
作者 王梦恕 张成平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6,共6页
基于中国城市地下工程发展迅速、事故频发的现状,结合具体工程事故案例,分析了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主要包括:构建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地表及建... 基于中国城市地下工程发展迅速、事故频发的现状,结合具体工程事故案例,分析了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主要包括:构建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地表及建(构)筑物的变形控制标准,使安全风险控制有据可依;采用信息化施工技术,并利用变位分配原理实施施工安全的分阶段控制。该控制措施在北京及其他城市地铁建设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理想的控制效果,对中国城市地下工程安全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工程 安全事故 控制对策 风险管理体系 控制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与地下工程防排水技术近年来的探索与改进 被引量:19
14
作者 陈心茹 朱祖熹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2-297,共6页
随着隧道、地铁等地下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防排水技术的发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和进步。对当前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防水和耐久性设计与施工、运营中的地下工程维护、检修以及相关病害的调查与治理等若干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进行介绍与展... 随着隧道、地铁等地下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防排水技术的发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和进步。对当前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防水和耐久性设计与施工、运营中的地下工程维护、检修以及相关病害的调查与治理等若干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进行介绍与展望,以期针对显现的问题,从细节着手,进一步有效地优化防水及耐久性设计,改进施工工艺,提高工程防水质量,从而使地下工程防排水技术作为一个综合体系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地下工程 防排水 结构耐久性 接缝密封垫 评估体系 电渗透防渗 喷膜防水 耐根穿刺防水卷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因素对施工期地下洞室围岩质量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申艳军 闫蕊鑫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6-72,81,共8页
地下工程规模扩大化和布置形式复杂化,以及人为改造因素对围岩质量影响日益显著,因此,准确评价工程岩体质量,需考虑自然因素和工程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工程因素应作为自然因素围岩质量体系的修正条件予以考虑。以大岗山水电站地下厂房... 地下工程规模扩大化和布置形式复杂化,以及人为改造因素对围岩质量影响日益显著,因此,准确评价工程岩体质量,需考虑自然因素和工程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工程因素应作为自然因素围岩质量体系的修正条件予以考虑。以大岗山水电站地下厂房区为例,尝试分析施工期工程因素对围岩质量的影响,首先归纳了工程因素主要类型及其对围岩质量的影响,藉此选取针对性的评价指标对围岩质量予以劣化效应定量化表示及工程时效性、功能性与支护补强的关联分析;此后,基于相关技术要求,提出了施工期分层次、围岩分类体系构建流程,为实现工程因素劣化作用的定量表示及其在施工期围岩评价体系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对工程因素与围岩质量评价体系的影响作用等研究具有一定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期 地下洞室 工程因素 围岩质量评价体系 有限性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江北侧锚碇复合型地下连续墙设计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衡 邱峰 +2 位作者 肖海珠 李春雨 徐文杰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26-132,共7页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主桥为主跨988 m的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江北侧锚碇设计时对沉井基础和地下连续墙基础进行比选,综合考虑开挖范围、工程造价、施工工期等,最终采用基底深置的地下连续墙基础,以下伏基岩弱胶结泥质砂岩作为基础持力层...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主桥为主跨988 m的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江北侧锚碇设计时对沉井基础和地下连续墙基础进行比选,综合考虑开挖范围、工程造价、施工工期等,最终采用基底深置的地下连续墙基础,以下伏基岩弱胶结泥质砂岩作为基础持力层,基础高49.5 m,地下连续墙墙底嵌入中等胶结泥质砂岩,地下连续墙高55.5 m。为减小锚碇基础的开挖量,采用大悬臂外挑锚块结构结合CFG桩复合地基加固技术的新型复合型地下连续墙基础,地下连续墙基础直径缩小至60 m,节省了工程造价。锚碇基础施工中基坑分层开挖,同时进行内衬砌施工。采用PLAIXS 3D软件对锚碇施工阶段及运营阶段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基坑开挖时地下连续墙结构受力安全,锚碇基础地基承载力、地基沉降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铁路两用桥 斜拉-悬索协作体系 锚碇 地下连续墙基础 大悬臂锚块结构 CFG桩复合地基加固 地基承载力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空间储能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调查建议 被引量:11
17
作者 黄宽 张万益 +6 位作者 王丰翔 栾卓然 胡雅璐 陈骥 方圆 宋泽峰 王健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7,共13页
[研究目的]在现代能源体系中,能源储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强化能源储备体系,保障能源稳定供应,处理好国际国内能源市场上各种突发事件的影响,这是中国能源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方法]本文从地下空间储备设施类型出发,并结合全球... [研究目的]在现代能源体系中,能源储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强化能源储备体系,保障能源稳定供应,处理好国际国内能源市场上各种突发事件的影响,这是中国能源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方法]本文从地下空间储备设施类型出发,并结合全球的地下空间储备设施建设与相关研究实验,深入对比分析世界和中国在储油、储气等方面的发展现状,由此提出保障能源安全的合理化建议。[研究结果](1)利用地下空间进行储能是未来能源储备维护的重要方向。这是天然气调峰、可再生能源可持续供应、大规模高效利用氢气的有效途径。发展地下空间储能是实现中国碳中和和能源结构升级的关键问题;(2)全球地下空间储能设施主要分为五类:盐穴、水封洞库、含水层、枯竭油气藏和废弃矿坑;(3)国外开展地下空间储能设施建设比较早,在地下储能电站、地下储氢设施建设、石油储备和天然气储备等方面都要领先。[结论]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中国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开展地下空间储能能力调查、建立更多的地下空间储备设施和与相关企业共同开展全国地下储库规划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储备 地下空间储能 地质调查工程 能源安全 能源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金沙江大桥重力式锚碇非闭合式拱形咬合桩基坑支护体系设计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咏凯 李清培 +2 位作者 邓亨长 何立 强永林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9-146,共8页
沿江高速川滇金沙江大桥主桥为1060 m单跨双塔钢桁梁悬索桥,云南岸采用重力式锚碇(基础平面尺寸65.0 m×69.5 m,最大开挖深度约29.2 m)。受锚碇基坑坡面起伏影响,不同开挖面土压力差异巨大,各开挖面无法通过荷载环向效应实现轴向推... 沿江高速川滇金沙江大桥主桥为1060 m单跨双塔钢桁梁悬索桥,云南岸采用重力式锚碇(基础平面尺寸65.0 m×69.5 m,最大开挖深度约29.2 m)。受锚碇基坑坡面起伏影响,不同开挖面土压力差异巨大,各开挖面无法通过荷载环向效应实现轴向推力自平衡,故提出一种适应山区陡峭地形的非闭合式拱形咬合桩基坑支护体系(由拱形咬合桩、角点抗力桩、压梁及预应力系杆索组成)。该体系仅在东侧和北侧设置基坑支护结构,通过咬合桩拱形效应将坑外土压力转化为拱轴方向推力,最终由设置在西北、东北及东南侧的角点抗力桩及桩后被动土压力共同承担。为验证结构安全性,对基坑边坡稳定性、支护结构内力及抗力、支护结构刚度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最不利工况下,基坑边坡稳定状态良好,支护体系抗力有较大富余,结构刚度满足要求。该基坑开挖历时35 d,开挖过程平稳顺利,现场实测支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40 mm,实测值与计算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理论与实践表明,该新型支护体系结构安全可靠,可为山区桥梁深基坑建设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重力式锚碇 基坑开挖 非闭合式拱形咬合桩支护体系 结构设计 结构计算 有限元法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安新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地质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8
19
作者 韩博 马震 +8 位作者 夏雨波 张曦 高伊航 郭旭 刘宏伟 左海泉 苗晋杰 白耀楠 李状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4-610,共17页
雄安新区开发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促进新区高质量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雄安新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地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雄安新区浅层、次深层、深层地下空间地质适宜性进行了... 雄安新区开发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促进新区高质量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雄安新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地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雄安新区浅层、次深层、深层地下空间地质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雄安新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地质适宜性评价指标可划分为五大类10个指标,主要影响指标为含水砂层、地面沉降、液化砂土、水土腐蚀性等;按浅层、次深层和深层将评价结果划分为适宜区、一般区和敏感区,其中适宜区和一般区总面积约占新区面积的80%,说明雄安新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地质适宜性整体较好。该评价结果为雄安新区高质量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资源 评价指标体系 适宜性评价 高质量建设 地质调查工程 雄安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体系的信息活动过程设计方法
20
作者 高岚岚 刘怡静 +2 位作者 刘然 乐剑 黄婧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2-157,共6页
阐述了体系产生的背景与概念内涵,探讨了体系运作的基本原理,对复杂系统分析建模方法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体系的信息活动过程设计方法,介绍了方法的设计理论及流程,并以人事管理活动设计为例进行了应用实例分析。该... 阐述了体系产生的背景与概念内涵,探讨了体系运作的基本原理,对复杂系统分析建模方法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体系的信息活动过程设计方法,介绍了方法的设计理论及流程,并以人事管理活动设计为例进行了应用实例分析。该方法可为跨领域、跨部门的体系结构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工程 系统建模 信息活动 体系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