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际溶铁细菌与AM真菌协同提高石灰性土壤铁有效性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彭海英 邵雅东 +6 位作者 栗晗 李培根 丁百玲 杨天杰 徐阳春 沈其荣 董彩霞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1122,共12页
石灰性土壤普遍存在铁有效性低导致的植物缺铁黄化现象,严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筛选高效溶铁细菌并探讨其与菌根真菌(AMF)协同提高土壤有效铁含量、改善植物铁营养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石灰性土壤和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为... 石灰性土壤普遍存在铁有效性低导致的植物缺铁黄化现象,严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筛选高效溶铁细菌并探讨其与菌根真菌(AMF)协同提高土壤有效铁含量、改善植物铁营养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石灰性土壤和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为试材进行盆栽试验,分别接种Advenella kashmirensis(B1)、Arthrobacter cupressi(B2)、Klebsiellavariicola(B3)、Variovorax guangxiensis(B4)和Enterobacter ludwigii(B5)5株细菌,以不接菌处理为对照(CK),筛选出高效溶铁菌株B1、B2和B3。将其与纯培养得到的AM真菌孢子(Rhizoshagu irregularis,Ri)组合,设置单独接种AM真菌(Ri)、单菌与Ri(B1+Ri、B2+Ri和B3+Ri)、菌群与Ri(B1+B2+B3+Ri)共接种处理,进一步探究单菌及菌群与AMF协同促进石灰性土壤难溶性铁的活化和促进植物铁吸收的机制。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接种B1、B2和B3能够显著促进番茄生长,根系和地上部全铁积累量分别提高6.48倍和2.61倍(B1)、4.11倍和2.03倍(B2)、4.37倍和2.25倍(B3);新叶活性铁含量分别提高74.21%、1.33倍和1.75倍。(2)与单接AMF相比,不同共接种组合显著增加番茄生物量,各部位平均全铁积累量显著提高58.32%~119.43%,其中B3+Ri处理、B1+B2+B3+Ri处理下番茄根系活性铁含量分别提高41.47%和44.30%、新叶活性铁含量分别提高12.61%和12.77%。不同共接种组合处理显著提高AM真菌的菌根侵染率,较单接AM真菌处理提高13.35%~30.99%;根系铁还原酶活性增加9.86%~22.07%,根系LeFIT1、LeFRO2和LeMYB72基因表达显著上调。与单接AM真菌相比,B3+Ri和B1+B2+B3+Ri处理下根际土壤pH分别降低0.21和0.09,土壤有效铁含量分别提高15.78%和55.23%。综上,AM真菌与3株高效溶铁细菌的协同作用可显著提高石灰性土壤铁有效性并改善植物铁营养,不同类型溶铁细菌与AMF的协同作用机制不同,为解决石灰性土壤铁有效性低的问题提供了微生物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细菌 土壤有效 土壤PH 活性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对土壤铁锰有效性及地下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夏立江 温小乐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2年第1期6-9,共4页
受垃圾渗滤液影响,垃圾场周边土壤有机物含量增加。试验结果显示,随着土壤有机物含量的增加,土壤中有效态铁锰含量增大。垃圾场周边土壤中渗滤液有机物和金属铁锰共存时,大量的有机物质能活化土壤中的铁锰,增加其有效性,增强其在土壤中... 受垃圾渗滤液影响,垃圾场周边土壤有机物含量增加。试验结果显示,随着土壤有机物含量的增加,土壤中有效态铁锰含量增大。垃圾场周边土壤中渗滤液有机物和金属铁锰共存时,大量的有机物质能活化土壤中的铁锰,增加其有效性,增强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从而造成垃圾场地下水较严重的铁锰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土壤铁 有效性 地下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莫格湿地土壤酶活性特征及其与土壤铁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于秀丽 许林书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4-109,共6页
以莫莫格湿地芦苇沼泽(LW)、芦苇-羊草沼泽化草甸(L-Y)和羊草草甸(YC)3种类型湿地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土壤的酶活性特征并对土壤酶与土壤铁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湿地土壤酶活性的垂直变化基本表现为从表层向深层递减的规律,其中Fe2O3... 以莫莫格湿地芦苇沼泽(LW)、芦苇-羊草沼泽化草甸(L-Y)和羊草草甸(YC)3种类型湿地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土壤的酶活性特征并对土壤酶与土壤铁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湿地土壤酶活性的垂直变化基本表现为从表层向深层递减的规律,其中Fe2O3还原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在土壤表层最强.3种类型区土壤Fe2O3还原酶和磷酸酶均表现为LW>YC>L-Y.土壤酶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Fe2O3还原酶与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与中性磷酸酶、蔗糖酶与中性磷酸酶均呈显著相关,蔗糖酶与酸性磷酸酶极显著相关,3种磷酸酶之间也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从土壤酶与土壤铁的相关分析结果看,湿地土壤Fe2O3还原酶与土壤络合铁、无定形铁和全铁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性,土壤游离铁、无定形铁分别与蔗糖酶和中性磷酸酶显著相关.不同土壤环境中土壤铁与各种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有明显差异.LW湿地土壤蔗糖酶与游离铁、无定形铁和全铁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L-Y湿地土壤铁与Fe2O3还原酶、磷酸酶、蔗糖酶之间均有显著的负相关性;YC中无定形铁与Fe2O3还原酶呈显著正相关性,其他土壤铁与酶活性相关均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土壤铁 相关性 莫莫格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识别技术的土壤铁锰结核对镉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范春辉 郑金焕 +3 位作者 王宇飞 苏哲 蔺龙健 杨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16-621,共6页
铁锰结核是具有高反应活性的矿物复合体;与海洋铁锰结核不同,土壤铁锰结核常在干湿交替、水气干扰条件下存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球化学特征。作为土壤“新生体”,不同地区铁锰结核常表现出较大差异。研究典型区域土壤铁锰结核与重金属... 铁锰结核是具有高反应活性的矿物复合体;与海洋铁锰结核不同,土壤铁锰结核常在干湿交替、水气干扰条件下存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球化学特征。作为土壤“新生体”,不同地区铁锰结核常表现出较大差异。研究典型区域土壤铁锰结核与重金属的结合行为,有助于深入了解铁锰结核的微生态属性,对于后续土壤的开发利用、保育改良、污染修复等都具有战略性指导意义。目前,关于中国西部地区土壤铁锰结核的相关研究极少,本研究有望从光谱学层面弥补领域不足、充实科学体系。采用水洗法获得西部地区土壤铁锰结核,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紫外-可见光谱(UV-Vis)、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铁锰结核主量元素和结构特点。通过静态批次实验考察铁锰结核与Cd的结合行为,探讨时间、Cd溶液浓度和温度对吸附的影响,引入动力学方程和等温线方程拟合反应过程,计算热动力学参数并探讨吸附后铁锰结核的洗脱可能性。不同粒径铁锰结核主量元素氧化物都以Fe_(2)O_(3),SiO_(2),Al_(2)O_(3),MnO为主,Fe_(2)O_(3)含量最高,SiO_(2)次之;铁锰结核与土壤基质的矿物组成高度相似,FTIR图谱证实—OH,Si—O—Si(Al),Fe(Mn)—O等基团的存在。吸附过程总体表现为“先快后慢”:反应6 h后的吸附量Q为4.96 mg·g^(-1),至12 h后吸附效果趋于不变。Cd溶液浓度的增加有助于吸附量Q的升高,温度对吸附反应的影响较小。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可以更好地拟合吸附反应(R^(2)为0.9943),说明化学吸附为控速步骤。Langmuir方程的拟合系数(R^(2)为0.9991)高于Freundlich方程,表明吸附反应属于单分子层化学吸附。吸附过程自发、吸热且存在络合性吸附,反应后体系混乱度增加。由自来水配制的0.1 mol·L^(-1)HCl溶液的洗脱效果更好。本研究可以为后续(光谱层面的)反应机制剖析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铁锰结核 吸附 洗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铁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2
5
作者 高丽楠 张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39-243,共5页
应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集合的方法,研究青藏高原东缘典型的高寒草甸、高寒沼泽样地中小尺度下土壤活性铁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活性铁变异系数随着样地尺度的增加而增大,变异系数为14.2%~48.8%,均属中等程度变异。... 应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集合的方法,研究青藏高原东缘典型的高寒草甸、高寒沼泽样地中小尺度下土壤活性铁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活性铁变异系数随着样地尺度的增加而增大,变异系数为14.2%~48.8%,均属中等程度变异。半方差分析结果,高寒草甸3个尺度的样地从小到大M_1、M_2、M_3的最佳拟合模型依次为高斯、指数、球状模型;高寒沼泽S_1、S_2、S_3依次为指数、球状、指数模型。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的土壤活性铁的空间变异性的块金值/基台值比值[C_0/(C_0+C_1)]均介于50%~68%,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对变异起作用。克里金插值图显示高寒草甸土壤活性铁明显呈带状和斑块状分布,空间连续性较好,南部活性铁含量明显高于北部;高寒沼泽土壤活性铁呈现斑状分布,插值图比较破碎。在相同尺度下高寒沼泽群落土壤活性铁的分形维数值要小于高寒草甸群落,高寒沼泽群落土壤活性铁呈现更强的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活性 地统计学 空间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植胶区土壤铁含量的研究
6
作者 王国烘 《福建热作科技》 1995年第2期29-30,共2页
我国植胶区全铁含量丰富,其中,以玄武岩发育的土壤全铁含量最高,可达10%以上而其它垦区一般仅为1—3%,有效铁含量变幅较大,且分布规律不明显.我国植胶区土壤全铁含量平均值0—20cm为3.58%,20—40cm为3.... 我国植胶区全铁含量丰富,其中,以玄武岩发育的土壤全铁含量最高,可达10%以上而其它垦区一般仅为1—3%,有效铁含量变幅较大,且分布规律不明显.我国植胶区土壤全铁含量平均值0—20cm为3.58%,20—40cm为3.80%,有效态铁含量平均值0—20cm11.25PPM,20—40cm为10.64P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胶区 有效态 土壤铁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和不同水位高程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氮磷的影响
7
作者 邹翠 王尘辰 +3 位作者 赵洋 刘语盈 赵小军 朱广宇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832-3842,共11页
以重庆大都市区不同城市化区域和水位高程的消落带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团聚体湿筛、选择性提取、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等技术方法,探讨城市化和水位高程下铁锰矿物和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对消落带氮磷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铁、... 以重庆大都市区不同城市化区域和水位高程的消落带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团聚体湿筛、选择性提取、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等技术方法,探讨城市化和水位高程下铁锰矿物和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对消落带氮磷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铁、锰含量在不同城市化和水位高程上均无显著性差异,消落带土壤主要以游离态氧化铁和无定形态氧化锰为主;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在不同城市化和水位高程上有显著差异,大团聚体(>2mm)和团聚体稳定性随水位高程增加而增加,粉黏粒(<0.053mm)反之,在165m的海拔上,区县大团聚体含量和团聚体稳定性显著高于主城;TN、TP在不同城市化区域具有显著差异,表现为主城高于区县,且主城的TN、AN、AP随团聚体稳定性增加而增加,区县TP随团聚体稳定性增加而降低,TN、TP、AN和AP的含量分别为(756.33±198.27)mg/kg,(399.97±108.25)mg/kg,(27.84±15.58)mg/kg和(15.03±11.15)mg/kg;结构方程表明,土壤pH值主要通过影响铁锰矿物形态和团聚体稳定性调控消落带氮磷释放.总体而言,主城的氮磷污染风险比区县大,但在水位高程上均无显著差异,土壤团聚体稳定和铁、锰氧化物能有效固定氮磷,减少水环境的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带 城市化 土壤团聚体 土壤铁 土壤氮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二亚硫酸钠-柠檬酸钠浸提-ICP-OES法测定土壤中的游离铁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敏会 苗文慧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29-132,共4页
土壤中的游离铁是评价土壤风化度的重要指标,对其准确测定对摸清土壤资源现状和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对连二亚硫酸盐钠-柠檬酸钠-重碳酸钠浸提(DCB浸提)和连二亚硫酸钠-柠檬酸钠浸提(DC浸提)两种浸提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浸提方... 土壤中的游离铁是评价土壤风化度的重要指标,对其准确测定对摸清土壤资源现状和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对连二亚硫酸盐钠-柠檬酸钠-重碳酸钠浸提(DCB浸提)和连二亚硫酸钠-柠檬酸钠浸提(DC浸提)两种浸提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浸提方式无差异,但DC浸提法更加简便且更利于大批量样品的分析。对比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测定土壤中铁的含量,结果表明两种分析方法无差异,但ICP-OES法测定土壤中游离铁效率更高。建立土壤中游离铁简便和高效的检测方法,连二亚硫酸钠-柠檬酸钠溶液浸提(DC浸提)土壤中的游离铁,样品浸提液用去离子水稀释10倍后通过ICP-OES进行测定。建立的DC浸提-ICP-OES方法测定土壤中游离铁结果准确度好、精密度高,适合于大批量土壤游离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游离 连二亚硫酸钠-柠檬酸钠浸提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亚热带乡土针阔树种人工林土壤不同形态铁铝氧化物对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朱豪 肖指柔 +2 位作者 明安刚 滕金倩 覃林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86-392,共7页
[目的]探究南亚热带地区乡土针阔树种人工林土壤不同形态铁铝氧化物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作用特征,为深入理解该地区乡土树种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积累机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试验中心... [目的]探究南亚热带地区乡土针阔树种人工林土壤不同形态铁铝氧化物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作用特征,为深入理解该地区乡土树种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积累机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试验中心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纯林和马尾松-格木混交林3个乡土针阔树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以及重铬酸钾法分别测定各林分不同土层(0-20,20-40,40-60 cm)土壤铁铝氧化物含量和有机碳含量,采用方差分析法检验各观测指标在不同林分不同土层间的差异性,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土壤不同形态铁铝氧化物与有机碳之间的关系。[结果]马尾松-格木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马尾松林和格木林,且3个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3个人工林土壤中各形态铁铝氧化物含量总体表现为:游离态氧化铁(Fe_(d))>游离态氧化铝(Al_(d))>无定形氧化铁(Fe_(0))>无定形氧化铝(Al_(o))>络合态氧化铁(Fe_(p))>络合态氧化铝(Al_(p));土壤Fe_(d)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而土壤Fe_(o),Fe_(p)和Al_(p)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南亚热带乡土针阔树种人工林土壤Fe_(d)含量高,因而增强了土壤有机碳的矿化能力,Fe_(o),Fe_(p)和Al_(p)含量虽少,但有助于提升土壤有机碳的固持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树种 人工林 土壤铁铝氧化物 土壤有机碳 南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沱江中游土壤有效铁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小逊 张世熔 +4 位作者 余妮娜 蒲玉琳 李云 贾永霞 李婷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77-981,共5页
本文采用ArcGIS、地统计学及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沱江中游耕层(0~20 cm)321个土样的土壤有效铁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沱江中游土壤有效铁含量平均为(20.71±26.17)mg.kg-1,达到一级,其含量属于丰富。土壤有效... 本文采用ArcGIS、地统计学及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沱江中游耕层(0~20 cm)321个土样的土壤有效铁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沱江中游土壤有效铁含量平均为(20.71±26.17)mg.kg-1,达到一级,其含量属于丰富。土壤有效铁含量整体主要呈条带状分布,局部出现斑点、块状区域,高值区分布在西北部的清江镇附近,低值区分布在西南部的五凤镇和东南部的金龙镇附近。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土壤有效铁含量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质地发生改变时,土壤有效铁含量随之改变,中壤土与灌溉水田中有效铁含量最高,而砂壤土与有林地中最低。随着坡度的升高,土壤有效铁含量呈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效 空间分析 克里格插值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郊耕地土壤交换性铁含量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40
11
作者 姜勇 张玉革 +1 位作者 闻大中 梁文举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9-121,共3页
利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沈阳市郊耕地1991个样本0~20cm耕层土壤交换性铁含量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绘制了交换性铁含量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土壤交换性铁含量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变异函数的最佳理论模型为球状模型... 利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沈阳市郊耕地1991个样本0~20cm耕层土壤交换性铁含量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绘制了交换性铁含量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土壤交换性铁含量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变异函数的最佳理论模型为球状模型,交换性铁含量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C0与C0+C比值为41.3%,空间自相关距离为34.9km),Kriging内插图显示出交换性铁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其空间异质性主要受成土母质、成土过程和土壤类型等结构性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变换性 空间异质性 地统计学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水源区小流域土壤有效铁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媛媛 李占斌 +4 位作者 宋晓强 徐国策 王添 唐润芒 成玉婷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1-206,共6页
土壤有效铁含量对生态环境和农作物生长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对鹦鹉沟小流域土壤有效铁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该流域养分资源管理提供参考。通过网格法和分层法对0~10cm、10~20cm、20~40cm三个土层分别采样,并借助传统统计学... 土壤有效铁含量对生态环境和农作物生长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对鹦鹉沟小流域土壤有效铁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该流域养分资源管理提供参考。通过网格法和分层法对0~10cm、10~20cm、20~40cm三个土层分别采样,并借助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对鹦鹉沟小流域农地、林地和草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效铁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0~40cm土层范围内,土壤有效铁含量随土层深度先减少后增加,且土壤有效铁含量均值表现为林地〉农地〉草地;20~10cm、10~20cm和20~40cm土层有效铁含量变化的最优模型分别为球状模型、指数模型和线性模型,均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33个土层土壤有效铁含量与海拔呈现出极显著相关性(p〈0.01)或显著相关性(p〈0.05);4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下0~40cm每平方米有效铁含量为林地〉农地〉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 土壤有效 土地利用 KRIGING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胺浸提-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无定形铁 被引量:10
13
作者 迟光宇 张兆伟 +1 位作者 陈欣 史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931-2934,共4页
采用羟胺浸提-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土壤无定形铁。与草酸-草酸铵浸提法相比,羟胺浸提法排除磁性铁矿物的干扰,克服了原方法实验结果偏高的缺点。该法相对标准偏差RSD〈2.0%,回收率为97.5%-101.5%,实验的精密度稍好于草酸-草酸铵法,且... 采用羟胺浸提-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土壤无定形铁。与草酸-草酸铵浸提法相比,羟胺浸提法排除磁性铁矿物的干扰,克服了原方法实验结果偏高的缺点。该法相对标准偏差RSD〈2.0%,回收率为97.5%-101.5%,实验的精密度稍好于草酸-草酸铵法,且具有快速、简便、显色时间短等特点。同时进行了土壤厌氧恒温培养实验,结果显示铁还原启动期、快速期和稳定期的还原速率分别为0.030-0.053 g·d^-1·kg^-1,0.186-0.333 g·d^-1·kg^-1和0.015-0.030 g·d^-1·kg^-1。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羟胺浸提法测定结果与土壤培养实验中测得的快速期铁还原速率显著相关(r=0.9907,p〈0.01),说明在浸提土壤无定形铁的过程中,羟胺法比草酸-草酸铵法具有更好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分光光度法 土壤无定形 草酸-草酸铵浸提法 羟胺浸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形因子和随机森林的丘陵区农田土壤有效铁空间分布预测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其坡 武伟 刘洪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2-431,共10页
为了掌握丘陵地区农田土壤有效铁含量及其空间分布,本文以重庆市江津区永兴镇内同源成土母质的典型丘陵(2 km2)为研究区,采集309个土壤样点,利用普通克里格(Ordinary Kriging,OK)、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随机... 为了掌握丘陵地区农田土壤有效铁含量及其空间分布,本文以重庆市江津区永兴镇内同源成土母质的典型丘陵(2 km2)为研究区,采集309个土壤样点,利用普通克里格(Ordinary Kriging,OK)、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结合高程、坡度、坡向、谷深、平面曲率、剖面曲率、汇聚指数、相对坡位指数、地形湿度指数等地形因子对土壤有效铁进行空间分布预测,并通过85个验证点评价、筛选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土壤有效铁与谷深、地形湿度指数存在极显著水平正相关关系,与坡度、平面曲率、剖面曲率、汇聚指数、相对坡位指数存在极显著水平负相关关系。2)随机森林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多元线性回归和普通克里格插值,其平均绝对误差为22.33 mg·kg-1、均方根误差为27.98 mg·kg-1、决定系数为0.76,是研究区土壤有效铁含量空间分布的最适预测模型。3)地形湿度指数和坡度是影响该区域土壤有效铁含量空间分布的主要地形因子。土壤有效铁与坡度、谷深、平面曲率、剖面曲率、汇聚指数、相对坡位指数、地形湿度指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关系。4)研究区土壤有效铁含量范围为3.00~276.97 mg?kg-1,水田有效铁含量大于旱地;土壤有效铁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土壤有效铁含量空间变异主要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可见,基于地形因子的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丘陵区农田土壤有效铁含量的空间变异,研究结果为丘陵区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及空间分布预测提供方法借鉴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因子 随机森林模型 土壤有效 空间分布 丘陵区农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游离氧化铁高光谱特征与定量反演 被引量:10
15
作者 阳洋 黄伟濠 +5 位作者 卢瑛 李博 欧锦琼 唐贤 王超 陈勇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1-99,共9页
【目的】建立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土壤游离铁精确预测模型,简单、快速、经济地预测土壤游离铁,有助于研究土壤发生和分类。【方法】采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铁铝土、富铁土、淋溶土和雏形土等82个旱地土壤剖面的B层土壤,进行室内土壤化... 【目的】建立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土壤游离铁精确预测模型,简单、快速、经济地预测土壤游离铁,有助于研究土壤发生和分类。【方法】采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铁铝土、富铁土、淋溶土和雏形土等82个旱地土壤剖面的B层土壤,进行室内土壤化学分析、光谱测定,分析不同光谱变换后的光谱反射率与土壤游离铁含量的相关性。基于特征波段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SMLR)法建立土壤游离铁含量光谱预测模型,通过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预测偏差(PRD)确定最优模型。【结果】土壤光谱曲线分别在457、800和900 nm波段附近有明显的游离铁吸收和反射峰特征;土壤游离铁含量与原始光谱反射率呈负相关;原始光谱经过微分变换后,游离铁含量与光谱反射率相关性显著提高;基于400~580和760~1300 nm特征波段和一阶微分光谱变换的SMLR模型预测精度最高,其验证集的R2和RPD分别为0.85和2.62,RMSE为8.41 g·kg−1。【结论】将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土壤游离铁含量高效快速地预测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广西旱地土壤光谱反射率与土壤游离铁含量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应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可以很好地建立土壤游离铁含量反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游离 光谱特征 光谱变换 预测模型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锰结核土壤锰氧化细菌多样性及新菌属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伟红 张震 +2 位作者 李林 张忠明 刘凡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6-612,共7页
尽管细菌的锰氧化作用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氧化锰矿物形成的主要成因,但目前国内外对陆地土壤环境中锰氧化细菌的种群组成与多样性方面的研究甚少。本研究对采集于山东崅峪一处含铁锰结核的棕壤进行了可培养锰氧化细菌分离、活性测定与多... 尽管细菌的锰氧化作用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氧化锰矿物形成的主要成因,但目前国内外对陆地土壤环境中锰氧化细菌的种群组成与多样性方面的研究甚少。本研究对采集于山东崅峪一处含铁锰结核的棕壤进行了可培养锰氧化细菌分离、活性测定与多样性调查,结果发现表层土壤(A层:0~20 cm)的可培养锰氧化细菌是最丰富的,但是高锰氧化活性的细菌主要分布在心土层(B层:20~40 cm)和底土层(C层:>75 cm)。通过对具有高锰氧化活性的分离菌株16S rRNA基因的扩增、测序和序列BLAST比对分析,发现了7个此前未见报道的具有锰氧化活性的新菌属。此外,对5株具有高锰氧化活性的分离菌株和土壤样品的进行了16S rRNA基因V3产物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结果显示此5株高锰氧化菌株并非都是土壤中的高丰度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氧化细菌 新菌属 多样性 锰结核土壤 16S RRN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土壤有效铜、锌、铁、锰采用DTPA与M3提取的比较实验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静 《山西农业科学》 2004年第3期30-33,共4页
对山西省晋南不同肥力的土样分别采取DTPA与M3提取,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的有效铜、锌、铁、锰。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3提取剂提取土壤有效铜、锌、铁、锰测定值的重现性好、稳定性强。经相关分析,铜、锌、铁的提取测定值与DTPA提取测... 对山西省晋南不同肥力的土样分别采取DTPA与M3提取,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的有效铜、锌、铁、锰。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3提取剂提取土壤有效铜、锌、铁、锰测定值的重现性好、稳定性强。经相关分析,铜、锌、铁的提取测定值与DTPA提取测定值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用换算值代替常规分析值指导测土配方施肥,可加快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效铜、锌、、锰 DTPA提取剂 M3提取剂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树专用肥的供铁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文科 王国英 +3 位作者 杜连凤 谭俊璞 刘东臣 刘藏珍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31,共3页
采用土培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有机质、p H值、HCO3 -及有效铁含量的动态变化。表明 ,果树专用肥高效供铁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降低 p H值密切相关 ,对土壤中HCO3 -含量没有明显调控作用。同时说明专用肥中有机螯合态铁... 采用土培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有机质、p H值、HCO3 -及有效铁含量的动态变化。表明 ,果树专用肥高效供铁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降低 p H值密切相关 ,对土壤中HCO3 -含量没有明显调控作用。同时说明专用肥中有机螯合态铁在土壤中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专用肥 有效 有机质 PH值 土壤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树缺铁失绿症的发生和防治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和明 《新疆农垦科技》 1993年第4期25-26,共2页
铁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植物体中的铁比较集中地存在于叶绿体内,在叶绿素形成过程中含铁的酶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所以,缺铁时植株常出现失绿症(或黄化失绿症),甚至叶绿素不能形成。 1 新疆土壤铁素简况及果树缺铁原因 植物需要的... 铁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植物体中的铁比较集中地存在于叶绿体内,在叶绿素形成过程中含铁的酶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所以,缺铁时植株常出现失绿症(或黄化失绿症),甚至叶绿素不能形成。 1 新疆土壤铁素简况及果树缺铁原因 植物需要的铁主要来自土壤,土壤中铁含量一般较高,但其主要以含水氧化铁存在,溶解度受pH和Eh的控制,其活性铁的含量随pH的升高而下降,可溶性铁在pH6.5~8.0达到最低。 新疆属石灰性土壤,虽然土壤中全铁含量较多,但由于pH高,致使土壤中有效铁含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绿症 土壤铁 石灰性土壤 含量 硫酸亚溶液 果树根系 农七师 叶面喷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土壤中对硝基氯苯被Fe^0还原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邱罡 谢凝子 +1 位作者 陈少瑾 吴双桃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156-2160,共5页
利用零价铁(Fe0)还原技术修复受对氯硝基苯(p-CNB)污染的土壤,研究常温常压下松砂土和中壤土两种不同土壤的理化性质对还原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Fe0能有效还原松砂土和中壤土中的p-CNB,生成对应的苯胺化合物,降低毒性;当土壤中p-CNB的... 利用零价铁(Fe0)还原技术修复受对氯硝基苯(p-CNB)污染的土壤,研究常温常压下松砂土和中壤土两种不同土壤的理化性质对还原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Fe0能有效还原松砂土和中壤土中的p-CNB,生成对应的苯胺化合物,降低毒性;当土壤中p-CNB的含量约为2.5×10-6mol·g-1,Fe0用量为25mg·g-1,反应体系中水分含量为0.75mL·g-1时,于25℃反应2h后,松砂土和中壤土中p-CNB的还原率均超过93%;还原反应在中壤土中进行得较快。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老化时间对Fe0还原降解效果影响很小,而土壤粒径、土壤是否灭菌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因素则对还原有较明显影响;还原降解反应在没有灭菌、有机质含量较高且粒径偏小的壤土中进行得最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氯硝基苯零价还原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