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肥不同施用方式对土壤速效磷及春玉米磷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5
1
作者 耿玉辉 曹国军 +3 位作者 叶青 其其格 武鹏 张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0-474,共5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磷肥不同施用方式下,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超高产春玉米磷素吸收规律以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速效磷含量随施磷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苗期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至蜡熟期差异逐渐减小.施用磷肥提高了春...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磷肥不同施用方式下,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超高产春玉米磷素吸收规律以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速效磷含量随施磷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苗期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至蜡熟期差异逐渐减小.施用磷肥提高了春玉米植株对磷素的吸收量,在磷肥总量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基肥、追肥比例春玉米磷素吸收量有所不同.春玉米产量与磷肥施用量呈典型抛物线关系,一定范围内随施磷量增加春玉米产量呈增加的趋势,过量施用磷肥导致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速效磷 春玉米 素吸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油菜磷肥施用效果与土壤速效磷分级标准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鲁明星 邹娟 +2 位作者 鲁剑巍 王倩怡 吴礼树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8-452,共5页
近两年在湖北省油菜主产区布置27个油菜大田施磷试验。试验统计结果表明,油菜施用磷肥具有明显的增产和增收效果。25个试验施磷增产效果在5%以上。施磷增产油菜籽产量15-1783kg/hm^2,平均增产量558kg/hm^2,平均增产率为53.0%,... 近两年在湖北省油菜主产区布置27个油菜大田施磷试验。试验统计结果表明,油菜施用磷肥具有明显的增产和增收效果。25个试验施磷增产效果在5%以上。施磷增产油菜籽产量15-1783kg/hm^2,平均增产量558kg/hm^2,平均增产率为53.0%,每千克P2O5平均增收油菜籽6.2kg;施磷的纯利润平均为831.6元/hm^2,产投比平均为3.10。油菜施磷增产幅度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按照不施磷对照处理产量占施磷处理产量的50%、75%和90%作为判断土壤缺磷标准。则土壤速效磷极度缺乏、严重缺乏和缺乏的指标分别为9.9rag/kg、14.3mg/kg和20.2mg/kg;以施磷产投比2.0和1.0作为土壤缺磷标准时。土壤速效磷严重缺乏和缺乏的指标分别为16.2mg/kg和20.2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产量 产投比 土壤速效磷 临界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冲积平原区土壤速效磷、钾的时空变异特征 被引量:52
3
作者 张世熔 黄元仿 +2 位作者 李保国 张凤荣 高峻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8,共6页
通过分析1980年和2000年124个样点耕层土壤的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研究了黄淮海冲积平原区河北省曲周县土壤速效磷、钾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2000年该县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平均为8 8mg/kg和90 0mg/kg,分别比1980年增加了69 2%和... 通过分析1980年和2000年124个样点耕层土壤的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研究了黄淮海冲积平原区河北省曲周县土壤速效磷、钾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2000年该县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平均为8 8mg/kg和90 0mg/kg,分别比1980年增加了69 2%和降低了46 1%。由于区域间农业管理措施的差异,占全县耕地面积31%和92%的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明显降低。20年中潮土、盐土和褐土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3 5mg/kg、5 8mg/kg和4 5mg/kg,速效钾含量相应降低了80 1mg/kg、30 4mg/kg和39 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冲积平原区 土壤速效磷 时空变异特征 土壤速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稻轮作高产条件下施磷对土壤速效磷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韩俊杰 马保国 +2 位作者 韩宝坤 杨太新 董印丽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26,共5页
经过 4年的田间定位试验 ,结果表明 ,在含磷量较高的土壤条件下 (速效磷在 2 5mg·kg-1以上 ) ,随着施磷量的提高 ,土壤速效磷含量明显增加 ,在土壤中有累积现象。后作利用前茬磷肥后效 ,土壤速效磷有降低趋势。水稻施磷 ,当季产量... 经过 4年的田间定位试验 ,结果表明 ,在含磷量较高的土壤条件下 (速效磷在 2 5mg·kg-1以上 ) ,随着施磷量的提高 ,土壤速效磷含量明显增加 ,在土壤中有累积现象。后作利用前茬磷肥后效 ,土壤速效磷有降低趋势。水稻施磷 ,当季产量具有明显增产效果 ,而且磷肥残效亦可满足后茬小麦对磷的需求 ,产量亦可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根据施磷后土壤速效磷的变化规律及作物产量结果分析表明 ,在麦稻轮作高产栽培条件下 ,水稻季施P2 O590kg·hm-2 为宜 ,小麦季施P2 O5135kg·hm-2 为宜 ,每年一次性施磷即可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 ,水稻季施磷可降低磷肥用量 ,并能保持稻麦两作较高的产量水平 ;根据北方稻区小麦播种采取带稻撒播而不利施肥的耕作特点 ,认为水稻季施磷在北方麦稻轮作区是一项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稻轮作 作物产量 土壤速效磷 高产栽培条件 肥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平原区土壤速效磷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7
5
作者 肖鹏飞 张世熔 +3 位作者 黄丽琴 李婷 干文芝 吴德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9-92,99,共5页
根据1982年173个样点和2002年117个样点的分析数据,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对成都平原耕层(0~20 cm)土壤速效磷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平原耕层土壤样点间速效磷平均含量由1982年的7.1 mg/kg增至2002年的14.3 m... 根据1982年173个样点和2002年117个样点的分析数据,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对成都平原耕层(0~20 cm)土壤速效磷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平原耕层土壤样点间速效磷平均含量由1982年的7.1 mg/kg增至2002年的14.3 mg/kg,平均增加了103.40%.20年间由于受区域间农业管理措施、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颗粒组成差异的影响,占平原耕地面积75.86%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且区域增加幅度呈由东向西逐渐降低的趋势.土壤速效磷含量与土壤颗粒组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1982年土壤速效磷含量与土壤砂粒(2~0.02 mm)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土壤粉粒(0.02~0.002 mm)之间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与土壤粘粒(<0.002 mm)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002年土壤速效磷含量与土壤砂粒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土壤粉粒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粘粒之间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 土壤速效磷 时空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S-BPNN算法的土壤速效磷高光谱回归预测方法 被引量:18
6
作者 齐海军 李绍稳 +2 位作者 KARNIELI Arnon 金秀 王文才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6-172,共7页
土壤速效磷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养分指标。光谱分析技术对速效磷的定量预测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高光谱带宽窄、分辨率高,但存在数据冗余和共线性等问题。本文针对皖北砂姜黑土145个样本开展研究,提出了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PLS... 土壤速效磷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养分指标。光谱分析技术对速效磷的定量预测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高光谱带宽窄、分辨率高,但存在数据冗余和共线性等问题。本文针对皖北砂姜黑土145个样本开展研究,提出了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PLS-R)对土壤可见近红外高光谱数据(400~1 000 nm)进行数据降维和特征提取,根据交叉验证和变量投影重要性分别得到潜在变量和特征波长;再分别输入BP神经网络(BPNN)进行训练,得到回归分析模型对速效磷进行定量预测。结果表明:与利用全部波长数据建模的预测结果(校正集和验证集的相对分析误差M_(RPD)分别为10.27和2.09)相比,利用9个特征波长建立的回归模型校正集M_(RPD)为2.66,预测精度明显降低,而验证集M_(RPD)为2.05,近似达到利用全部波长数据建模的预测效果;利用5个潜在变量建立回归模型,校正集和验证集的M_(RPD)分别为3.10和2.29,其中验证集相对于全部波长建模的预测精度提高了9.6%。因此,基于PLS-BPNN算法进行回归建模可以有效降低高光谱数据冗余和共线性的影响,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且利用潜在变量进行回归建模能提高模型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速效磷 光谱分析 回归算法 数据降维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速效磷含量空间插值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肖玉 谢高地 安凯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6-58,共3页
采用土壤空间变异及其插值方法,对上海五四农场现代化农业园区水稻田60m×60m间隔采样,得到280个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磷、速效钾、全N、全P等采样数据,用逆距离加权、球面多项式、局部多项式、辐射基础函数、简单克立格、通用克立... 采用土壤空间变异及其插值方法,对上海五四农场现代化农业园区水稻田60m×60m间隔采样,得到280个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磷、速效钾、全N、全P等采样数据,用逆距离加权、球面多项式、局部多项式、辐射基础函数、简单克立格、通用克立格、平常克立格(指数模型、球形模型、高斯模型、静态模型)等插值方法,对该区土壤速效磷含量的140采样点进行插值,得到各种插值的速效磷连续空间分布,将插值所得拟合值与同期测得的另140个采样点数据进行比较,则局部多项式插值、球面多项式和3种克立格插值方法效果较好,其中局部多项式插值方法效果最佳,平常克立格的静态模型、高斯模型和球形模型插值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速效磷含量 比较研究 含量测定 土壤空间差异 插值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园土壤速效磷丰缺临界值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谢如林 黄献华 +4 位作者 谭宏伟 周柳强 黄美福 黄金生 董文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3期304-308,共5页
以赤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甘蔗盆栽试验,利用Olsen和Mehlich3方法,研究甘蔗土壤速效磷的临界值及丰缺情况。结果表明:当土壤Olsen-P含量低于13.7mg/kg或Mehlich3-P含量低于15.4mg/kg时,甘蔗植株的生长量随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 以赤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甘蔗盆栽试验,利用Olsen和Mehlich3方法,研究甘蔗土壤速效磷的临界值及丰缺情况。结果表明:当土壤Olsen-P含量低于13.7mg/kg或Mehlich3-P含量低于15.4mg/kg时,甘蔗植株的生长量随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甘蔗地上部干物质相对产量与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关系可以用一元二次响应方程来拟合,Olsen-P的响应方程为:y=-0.3198x2+12.263x-15.471,决定系数R=0.9767**;Mehlich3-P的响应方程为:y=-0.2366x2+10.532x-12.794,R=0.9758**。以最高产量的95%作为临界产量,计算得到蔗园土壤Olsen-P和Mehlich3-P丰缺临界值分别为14.5、16.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土壤速效磷 丰缺临界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生长期间石灰性土壤Ca-P转化特征与土壤速效磷、磷酸酶活性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刘秀珍 梁小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5-47,120,共4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用磷肥后玉米生长期间石灰性土壤Ca-P组分和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玉米生长的前期和中期施入土壤中的磷肥主要转化为速效磷和Ca2-P,生长后期主要转化为Ca8-P,很少向Ca10-P转化,在高含水量条件下有...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用磷肥后玉米生长期间石灰性土壤Ca-P组分和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玉米生长的前期和中期施入土壤中的磷肥主要转化为速效磷和Ca2-P,生长后期主要转化为Ca8-P,很少向Ca10-P转化,在高含水量条件下有利于土壤磷由易溶态向难溶态转化,在低含水量条件下转化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在高含水量下转化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磷酸酶活性在玉米生长期间表现为前、中期呈上升趋势,后期开始缓慢下降,水分对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小于肥效;土壤速效磷和Ca-P组分的相关性为Ca8-P>Ca2-P,土壤磷酸酶活性与速效磷和Ca-P组分的相关性为孕穗期>拔节期>蜡熟期>成熟期,土壤速效磷和磷酸酶活性都与Ca10-P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石灰性土壤 钙- 转化特征 土壤速效磷 酸酶活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稻茬麦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及磷素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石祖梁 顾东祥 +4 位作者 顾克军 张传辉 杨四军 于建光 张斯梅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5-50,共6页
以宁麦9号和豫麦34为材料,研究施氮量(0、75、150、225、300kg·hm^-2)对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变化、植株磷素吸收、土壤磷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植株磷素吸收均以拔节至开花期为积累高峰期,且随施氮量增加,磷素吸收呈先增... 以宁麦9号和豫麦34为材料,研究施氮量(0、75、150、225、300kg·hm^-2)对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变化、植株磷素吸收、土壤磷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植株磷素吸收均以拔节至开花期为积累高峰期,且随施氮量增加,磷素吸收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以N225处理最高。磷肥施用显著提高0-40cm土层速效磷质量分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呈降低趋势。土壤-小麦系统磷素平衡呈明显的阶段性,播种至拔节期磷素出现大量的盈余,拔节至成熟期磷素出现不同程度的表观亏缺。在全生育期,2品种磷素表观盈余量均以N225处理最低,N0处理最高。综合考虑小麦产量和磷素平衡特征,宁麦9号和豫麦34在105kg·hm^-2的施磷量基础上可分别再降低P2O5用量7kg·hm^-2和10kg·hm^-2,配施225kg·hm^-2施氮量,能够获得较高的小麦产量并减少磷素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稻茬麦 土壤速效磷 吸收 素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蚁群算法在土壤速效磷近红外光谱波长选择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小鸣 冒智康 +2 位作者 李绍稳 金秀 朱正伟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9期227-231,共5页
光谱变量多、光谱信息易重叠、数据存在冗余且存在大量噪声,导致近红外光谱分析建模的时间长、模型的泛化能力不强、预测精度不高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变量有效性精英蚁群系统(EAS)的波长选择算法,通过蚁群搜索选出特征波长。将... 光谱变量多、光谱信息易重叠、数据存在冗余且存在大量噪声,导致近红外光谱分析建模的时间长、模型的泛化能力不强、预测精度不高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变量有效性精英蚁群系统(EAS)的波长选择算法,通过蚁群搜索选出特征波长。将变量有效性作为蚁群的初始信息素,在信息素更新过程中引入变量重要性投影方法,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避免陷入局部最优。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选取193个沙姜黑土土壤样本的近红外光谱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变量有效性精英蚁群算法选择特征波长,构建土壤速效磷含量偏最小二乘回归预测模型,对全谱偏最小二乘模型、蚁群算法偏最小二乘模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变量有效性精英蚁群算法选出的特征波长建立的回归模型精度比普通蚁群算法选出的特征波长和全光谱高,建立回归模型更加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速效磷 特征变量选择 蚁群算法 变量有效性 精英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磷活性炭对土壤速效磷测定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热沙来提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B06期103-105,共3页
通过试验对土壤速效磷测定过程中存在的待测液脱色问题进行探讨,初步得出以下结果:(1)样品中加入0.25g含磷活性炭,对待测液的脱色效果较好,但对养分含量较低的土样测定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使样品的测定结果大约增加了1mg/kg。(2)在没有无... 通过试验对土壤速效磷测定过程中存在的待测液脱色问题进行探讨,初步得出以下结果:(1)样品中加入0.25g含磷活性炭,对待测液的脱色效果较好,但对养分含量较低的土样测定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使样品的测定结果大约增加了1mg/kg。(2)在没有无磷活性炭的情况下,对于有颜色的待测液,可根据颜色深浅,适当减少待测液吸样量进行测定,对样品的测定结果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测定 测定结果 土壤速效磷 测定过程 脱色效果 养分含量 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烟土壤速效磷含量及其与烟叶化学成分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坤 周冀衡 李强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第7期3-5,8,共4页
分析了罗平县植烟土壤的空间分布状况及与烟叶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该县植烟土壤速效磷含量总体偏高,植烟土壤速效磷含量1.20~217.54mg/kg,平均为40.60mg/kg,变异系数80.26%,变异程度较大;(2)不同植烟土壤类型速效磷含量存在... 分析了罗平县植烟土壤的空间分布状况及与烟叶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该县植烟土壤速效磷含量总体偏高,植烟土壤速效磷含量1.20~217.54mg/kg,平均为40.60mg/kg,变异系数80.26%,变异程度较大;(2)不同植烟土壤类型速效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由高到低表现为新积土>水稻土>黄壤>紫色土>红壤;(3)各乡镇植烟土壤速效磷含量高低表现为阿岗镇>富乐镇>旧屋基乡>马街镇>老厂乡>九龙镇>罗雄镇>大水井乡>钟山乡>板桥镇;(4)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烟土壤速效磷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其相应的植烟土壤速效磷含量高低分布特点是海拔1 600~1800m的>1400~1600m的>-∞~1400m的>1800m^+∞的,海拔高于1 800 m的土壤组速效磷含量变异系数最大;(5)土壤速效磷与烤烟大量元素(除磷外)、中量元素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对烤烟吸收硼、铁、钼有促进作用,对铜和锌的吸收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平县 植烟土壤 土壤速效磷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变化原因及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徐凤清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3期313-313,316,共2页
介绍了我国磷肥发展历程,根据辽宁省土壤磷含量现状,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变化原因及其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提高磷素利用率的建议。
关键词 土壤速效磷 现状 变化原因 影响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速效磷近红外迁移学习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郑文瑞 李绍稳 +3 位作者 韩亚鲁 石胜群 朱先志 金秀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74-1281,共8页
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是对土壤速效磷含量定量估测的有效手段,但某一地区土壤采集的光谱数据建立的模型在给其它地区使用时会出现预测精度低、模型失效等问题。该文以皖南土壤样本为源域,皖北土壤样本为目标域,通过迁移学习方法建立了预... 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是对土壤速效磷含量定量估测的有效手段,但某一地区土壤采集的光谱数据建立的模型在给其它地区使用时会出现预测精度低、模型失效等问题。该文以皖南土壤样本为源域,皖北土壤样本为目标域,通过迁移学习方法建立了预测模型,以提高土壤速效磷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并比较了迁移前后预测模型的精度。结果显示,皖南地区模型不能直接用于皖北地区,会出现模型失效问题,该模型的决定系数(R2)和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0.19和0.92,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1.04;样本量不大的皖北地区建立模型的预测精度不高,R2和RPD分别为0.61和1.60,RMSEP为0.60;而基于迁移成分分析(TCA)并加入部分皖北样本建立模型,可显著提高对皖北样本的预测精度,模型的R2和RPD分别提升至0.79和2.18,RMSEP降低至0.44。表明基于TCA的方法能将皖南土壤速效磷预测模型应用于皖北,可提高皖北土壤速效磷预测模型准确性并降低成本,为土壤速效磷预测模型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学习 迁移成分分析 土壤速效磷 可见-近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儋州农用地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变异 被引量:7
16
作者 曾迪 漆智平 +4 位作者 周丹 魏志远 王登峰 高乐 刘磊 《热带生物学报》 2018年第1期54-60,共7页
综合运用统计学和地理信息技术,以海南省儋州市作为研究区域,对农业用地土壤速效磷、速效钾空间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儋州农业用地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为13.15 mg·kg^(-1),总体水平中等,变异系数达163.99%,属强度变异,空间变程约... 综合运用统计学和地理信息技术,以海南省儋州市作为研究区域,对农业用地土壤速效磷、速效钾空间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儋州农业用地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为13.15 mg·kg^(-1),总体水平中等,变异系数达163.99%,属强度变异,空间变程约为12.03 km,C0/(C0+C)值为66.68%;速效钾平均含量为36.49 mg·kg^(-1),总体水平较低,变异系数为78.02%,属中度变异,空间变程约为12.10 km,C0/(C0+C)值为63.80%。两者均属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Kriging插值分析得两者在空间上均呈嵌套分布,其中,速效磷变异较大,以3级水平分布范围最广,中北部、中东部较高,其余区域(北部、中部、南部、中西部)逐渐降低;速效钾变异比速效磷稍弱,以5级水平分布范围最广,南部、东部、北部集中呈大块状分布。这种空间分布可能与当地的地表形态、地质状况及土地利用、管理方式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用地 土壤速效磷 土壤速效 空间变异 儋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晚稻施磷效应及土壤速效磷丰缺指标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煦 鲁艳红 +3 位作者 廖育林 罗尊长 黄铁平 聂军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11期38-41,44,共5页
2005~2010年在湖南省双季稻主产区按湘北、湘中-湘东及湘南3个区域共布置89个磷肥晚稻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磷对晚稻产量及经济效应的影响,建立了湖南省晚稻土壤速效磷的丰缺指标。结果表明:晚稻施磷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应,3个地... 2005~2010年在湖南省双季稻主产区按湘北、湘中-湘东及湘南3个区域共布置89个磷肥晚稻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磷对晚稻产量及经济效应的影响,建立了湖南省晚稻土壤速效磷的丰缺指标。结果表明:晚稻施磷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应,3个地区晚稻施磷平均增产量339~436 kg/hm2,平均增产率为5.03%~7.08%;施磷平均增加利润303.85~562.21元/hm2,平均产投比1.83~3.64;土壤速效磷对施磷增产效应及经济效益有显著影响,施磷增产幅度及经济回报均随土壤速效磷含量的提高而降低。建立的湖南省晚稻土壤速效磷"低"、"中"、"高"丰缺指标分别为"<1.3 mg/kg""、1.3~19.0 mg/kg"和">19.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晚稻 效应 土壤速效磷 丰缺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速效磷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方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方向 王文才 +2 位作者 金秀 齐海军 李绍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2-1118,共7页
土壤速效磷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对速效磷含量定量估测可为精准施肥提供重要依据。采集农田土壤样本可见-近红外光谱数据,土壤样本共179个。在原始光谱基础上采用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一阶微分,... 土壤速效磷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对速效磷含量定量估测可为精准施肥提供重要依据。采集农田土壤样本可见-近红外光谱数据,土壤样本共179个。在原始光谱基础上采用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一阶微分,二阶微分,标准正态变换,多元散射校正以及去趋势校正等单一及其组合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将可见-近红外光谱分为2个波段范围(400~850 nm和950~1600 nm)并与全波段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结果表明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结合去趋势校正预处理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利用400~850 nm波段建立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取得了最佳效果,其模型验证集的决定系数为0.78,均方根误差为3.79mg/kg,相对分析误差为2.17。因此,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建模法建立土壤速效磷的光谱定量分析模型,可实现土壤速效磷的定量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 土壤速效磷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速效磷含量成像和非成像光谱预测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文才 李绍稳 +2 位作者 齐海军 金秀 王帅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1-817,共7页
以139个皖北砂姜黑土样品为研究对象,首先在室内采集土壤在400~1 000 nm可见近红外光谱区域的成像和非成像2组光谱数据,再对光谱进行Savitaky-Golay卷积平滑、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和一阶微分(FD)等一种或多种组合处理,最后利用偏最小... 以139个皖北砂姜黑土样品为研究对象,首先在室内采集土壤在400~1 000 nm可见近红外光谱区域的成像和非成像2组光谱数据,再对光谱进行Savitaky-Golay卷积平滑、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和一阶微分(FD)等一种或多种组合处理,最后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分别建立土壤速效磷(AP)含量回归模型。对2组光谱进行光谱特征分析和相似度分析,并对比模型预测效果,结果显示,成像和非成像光谱在形态上趋向一致,且非成像光谱的反射率值在每个波长点上均高于成像光谱;平滑处理后2种光谱的光谱相关拟合度得到提高;经预处理后,2种光谱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均有所提高;非成像光谱经预处理后建立的最优模型预测精度(验证集相对分析误差MRPD为2.02)高于成像光谱(验证集相对分析误差MRPD为1.85)。因此,成像光谱相对于非成像光谱在400~1 000 nm波段建立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回归模型预测能力稍差,但通过光谱预处理变换可以降低成像和非成像光谱的差异性并缩小成像与非成像光谱模型预测精度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光谱 非成像光谱 光谱分析 土壤速效磷含量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培肥对作物生育后期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20
作者 孙聪妹 刘永立 +1 位作者 王宏燕 侯中田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0-14,共5页
经过长期定位试验,建立土壤速效磷与农肥、化肥、秸秆关系的数学模型并探讨作物生育后期土壤速效磷合量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作物生育后期,土壤速效磷含量随农肥用量增加而呈上升趋势;而化肥效益随着用量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在农肥... 经过长期定位试验,建立土壤速效磷与农肥、化肥、秸秆关系的数学模型并探讨作物生育后期土壤速效磷合量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作物生育后期,土壤速效磷含量随农肥用量增加而呈上升趋势;而化肥效益随着用量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在农肥、化肥用量较高时,秸秆的效果较好;农肥、化肥用量较低时,效果不明显,农肥、化肥、秸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文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速效磷 交互作用 培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