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荒漠灌丛对生物土壤结皮下土壤养分的影响
1
作者 安乐 何静 +3 位作者 刘艳梅 索凯 赵紫娟 王凯亮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90,共8页
[目的]揭示荒漠灌丛对生物土壤结皮下土壤养分的影响,为干旱沙区荒漠生态系统的修复与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采集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红卫天然植被区的无灌丛生物土壤结皮(对照地)和白滨藜、柠条、狭叶锦鸡儿、油蒿4种典型灌... [目的]揭示荒漠灌丛对生物土壤结皮下土壤养分的影响,为干旱沙区荒漠生态系统的修复与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采集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红卫天然植被区的无灌丛生物土壤结皮(对照地)和白滨藜、柠条、狭叶锦鸡儿、油蒿4种典型灌丛+生物土壤结皮下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样,分别测定土壤有机质(SOM)、含水量(SWC)、pH值、全氮(TN)、速效氮(AN)、全磷(TP)、速效磷(AP)、全钾(TK)、速效钾(AK)的含量,通过土壤养分变化表征灌丛与生物土壤结皮互作对荒漠区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1)相较于对照地,灌丛与生物土壤结皮互作影响土壤养分,提高土壤TN,TK,AK,AN,SOM,AP和藻-地衣结皮TP含量,降低藓类结皮TP含量。(2)土层深度变化、灌丛和结皮类型对土壤养分有显著影响,每二者交互都对TP影响不显著,三者间交互除AN和AP外,对其余养分指标都有显著影响(p<0.05)。(3)同土层灌丛+藓类结皮下土壤TN,TP,AK,SOM的含量高于灌丛+藻-地衣结皮。(4)4种灌丛+生物土壤结皮下土壤养分富集于0—10 cm土层,表聚效应明显,灌丛、生物土壤结皮和土层深度三者间互作对土壤养分的富集能力有差异性。[结论]灌丛与生物土壤结皮互作能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质量,对维持稳定的荒漠生态系统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 灌丛 生物土壤结皮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降雨条件下几种土壤结皮发育特征 被引量:29
2
作者 胡霞 蔡强国 +3 位作者 刘连友 蔡崇法 李顺江 朱远达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04-507,共4页
关键词 沉积结皮 结构结皮 模拟降雨 人工降雨 土壤结皮 土壤质地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区生物土壤结皮抗冲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卜楠 朱清科 +2 位作者 王蕊 郑慧 安彦川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6-101,共6页
生物土壤结皮对提高黄土区土壤抗冲刷与抗侵蚀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和了解其作用机理对治理该区土壤侵蚀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原状土冲刷槽的实验方法,于2008年9月对陕北黄土区不同类型生物土壤结皮冲刷过程中的径流含沙量、冲... 生物土壤结皮对提高黄土区土壤抗冲刷与抗侵蚀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和了解其作用机理对治理该区土壤侵蚀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原状土冲刷槽的实验方法,于2008年9月对陕北黄土区不同类型生物土壤结皮冲刷过程中的径流含沙量、冲刷总量及抗冲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苔藓比例是衡量生物土壤结皮抗冲能力的重要指标,土壤冲刷总量与苔藓比例呈负相关,生物土壤结皮崩解时间与其呈正相关。②生物土壤结皮冲刷过程中,径流含沙量随冲刷时间逐渐增加,在生物土壤结皮完全崩解后,径流含沙量开始减少。③土壤抗冲指数(冲走1g土所需时间)与时间呈显著二次多项式的关系,即随着时间增加,生物土壤结皮逐渐崩解,土壤抗冲指数随之降低。④生物土壤结皮的盖度与土壤冲刷侵蚀量呈负相关,即盖度越高,侵蚀量越低;在坡度与冲刷强度相同条件下,无结皮土壤径流含沙量是全覆盖结皮土壤的35倍。⑤坡度与生物土壤结皮径流含沙量呈正相关,且在陡坡条件下,生物土壤结皮抗冲刷和抗侵蚀能力更为明显,因此,提高生物土壤结皮盖度、增加生物土壤结皮苔藓含量是提高黄土区土壤抗冲刷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抗冲性 黄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区生物土壤结皮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4
作者 杨航宇 刘艳梅 王廷璞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54-664,共11页
在干旱的沙漠生态系统中,生物土壤结皮对于沙丘的固定和土壤生物的维持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土壤酶活性能敏感地指示土壤的恢复程度,是衡量沙区生态恢复与健康的重要生物学属性,而目前关于生物土壤结皮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研究很少。... 在干旱的沙漠生态系统中,生物土壤结皮对于沙丘的固定和土壤生物的维持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土壤酶活性能敏感地指示土壤的恢复程度,是衡量沙区生态恢复与健康的重要生物学属性,而目前关于生物土壤结皮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研究很少。为探明生物土壤结皮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人工植被固沙区生物土壤结皮覆盖的沙丘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固沙时间的不同将样地分为4个不同的区进行采样(57、49、32和22a固沙区),以流沙区(0a)和红卫天然植被区(〉100a)为对照。研究表明:人工植被固沙区的藻.地衣结皮和藓类结皮均可显著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P〈0.05);结皮类型显著影响土壤酶的活性,发育晚期的藓类结皮下土壤碱性磷酸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发育早期的藻一地衣结皮下土壤酶的活性(P〈0.05);固沙年限显著影响土壤碱性磷酸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且与这三种土壤酶活性均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5);目前,生物土壤结皮可显著提高0~20cm土层碱性磷酸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P〈0.05),且这种影响随土层的增加而减弱。而且,生物土壤结皮下土壤碱性磷酸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表现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和冬季。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人工植被固沙区生物土壤结皮的存在与演替提高了土壤酶的活性,生物土壤结皮有利于该区土壤及其相应生态系统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土壤酶活性 结皮类型 固沙年限 土壤深度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土壤结皮对荒漠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刘艳梅 杨航宇 李新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4-401,共8页
为探明生物土壤结皮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影响,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人工植被固沙区生物土壤结皮覆盖的沙丘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固沙时间的不同将样地分为4个不同的区进行采样(55、47、30和20 a固沙区),以流沙区(0 a)和天... 为探明生物土壤结皮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影响,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人工植被固沙区生物土壤结皮覆盖的沙丘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固沙时间的不同将样地分为4个不同的区进行采样(55、47、30和20 a固沙区),以流沙区(0 a)和天然植被区(〉100 a)为对照。研究表明:人工植被固沙区的藻-地衣结皮和藓类结皮均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和氮(SMBN)含量(p〈0.05),且固沙年限与SMBC和SMBN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皮类型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藓类结皮下SMBC和SMBN含量显著高于藻-地衣结皮下SMBC和SMBN含量(p〈0.05);此外,生物土壤结皮可显著提高0~20 cm土层SMBC和SMBN含量(p〈0.05),且这种影响随土层的增加而减弱。而且,生物土壤结皮下SMBC和SMBN含量表现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水热因子是决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因子,而生物土壤结皮通过调节土壤温度和湿度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 结皮类型 土壤深度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结皮对黑土区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高燕 郑粉莉 +3 位作者 王彬 李桂芳 张姣 姜义亮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20,共4页
土壤结皮对坡面产流形成和侵蚀过程有重要的影响。基于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土壤结皮对黑土区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结皮促使坡面产流提前发生,但对坡面产流量的影响不甚明显;对坡面侵蚀产沙量却有明显的作用。试验... 土壤结皮对坡面产流形成和侵蚀过程有重要的影响。基于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土壤结皮对黑土区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结皮促使坡面产流提前发生,但对坡面产流量的影响不甚明显;对坡面侵蚀产沙量却有明显的作用。试验条件下,5°坡面有土壤结皮处理的坡面侵蚀产沙量较无土壤结皮处理减少了54%。有土壤结皮处理的10°坡面,在降雨过程中结皮尚未破坏前,其坡面侵蚀产沙量较无土壤结皮处理的对照减少了40%;一旦土壤结皮被破坏,之后的坡面侵蚀产沙量较无土壤结皮处理的对照增加了46%;在整个降雨过程中,10°有土壤结皮处理的坡面侵蚀产沙量较无土壤结皮处理增加了16%。表明土壤结皮对坡面侵蚀的影响与地面坡度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土壤结皮 坡度 产流量 侵蚀产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煤矿区生物土壤结皮的生态修复作用及其碳中和贡献 被引量:13
7
作者 毕银丽 郭芸 +2 位作者 刘峰 李璞宁 彭苏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883-2895,共13页
我国西部是典型的生态脆弱敏感区和水土流失严重区,煤炭的资源开发与干旱脆弱的自然环境叠加作用使西部煤矿区地表损伤及生态碳汇能力下降的问题日趋严重,探索一种与生境契合度高、贴合地形变化快速复绿的生态修复+碳汇技术成为当务之... 我国西部是典型的生态脆弱敏感区和水土流失严重区,煤炭的资源开发与干旱脆弱的自然环境叠加作用使西部煤矿区地表损伤及生态碳汇能力下降的问题日趋严重,探索一种与生境契合度高、贴合地形变化快速复绿的生态修复+碳汇技术成为当务之急。生物土壤结皮是由土壤微生物、隐花植物如蓝藻、真核藻类、地衣、苔藓等与土壤表层颗粒胶结而成的复杂有机体,广泛分布于我国西部地区。生物土壤结皮作为干旱半干旱地表生物覆被层的最初主要构建者,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碳汇,能够改变土壤表面的微地形,增加降水入渗,延缓或减少径流的发生,影响菌类和土壤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并在土壤生态水文过程、土壤生物过程和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此,结合西部煤矿区生态环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从生物土壤结皮影响土壤养分累积、氮固定、风蚀水蚀过程、植物萌发与生长等方面对其生态功能进行概述。阐述生物藻结皮对沙地沙尘控制、采煤沉陷地裂缝修复、乔灌草立体生物修复等新技术模式。通过试验研究发现,与藻结皮层相比,苔藓结皮层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90.3%,丛枝菌根真菌与苔藓结皮种子土3∶1~5∶1(质量比)配比时有机碳含量增加107%。提出了丛枝菌根真菌与苔藓结皮种子土3∶1~5∶1联合最佳配比固碳、生物土壤结皮与草灌乔立体组合生物固碳、生物土壤结皮长期修复土壤累积固碳等碳中和的贡献潜力,旨在为碳中和背景下西部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提供新的参考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修复 生物土壤结皮 西部煤矿区 碳中和 生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外源添加物对生物土壤结皮培育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军 张宇清 +3 位作者 冯薇 秦树高 王莉 佘维维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0-107,共8页
生物土壤结皮(以下简称"生物结皮")在防风固沙,改善土壤环境以及生态系统修复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正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受到水分、养分的限制以及风蚀的影响,其发育演替和恢复仍然较为缓慢。本研究以毛乌素沙地自... 生物土壤结皮(以下简称"生物结皮")在防风固沙,改善土壤环境以及生态系统修复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正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受到水分、养分的限制以及风蚀的影响,其发育演替和恢复仍然较为缓慢。本研究以毛乌素沙地自然发育的生物结皮为种源,采用全因子试验设计进行了室外人工培养试验,探究高吸水性树脂(SAP)、硝酸铵、葡萄糖、沙蒿胶及其交互作用对生物结皮形成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SAP对生物结皮的形成发育无显著性影响,硝酸铵和葡萄糖显著增加了结皮叶绿素a含量,沙蒿胶显著增加了结皮的抗压强度,低用量的沙蒿胶显著增加了结皮叶绿素a含量,高用量的沙蒿胶对结皮叶绿素a含量无显著性影响。研究结果还显示,硝酸铵、葡萄糖以及少量的沙蒿胶的混合添加极大地提高了结皮的叶绿素a含量。结果表明:外源氮、碳添加有助于生物结皮的形成发育,沙蒿胶能够提高结皮的抗蚀能力,同时加入适量的氮、碳及沙蒿胶,有利于生物结皮的快速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硝酸铵 葡萄糖 沙蒿胶 抗压强度 叶绿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结皮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浩宏 王占礼 +1 位作者 申楠 陆绍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2-98,共7页
土壤结皮是降雨后土壤表层普遍存在的现象。研究土壤结皮对深入认识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完善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和防治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阅览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土壤结皮的形成机理与过程、土壤结皮的结构特征、指标、影响... 土壤结皮是降雨后土壤表层普遍存在的现象。研究土壤结皮对深入认识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完善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和防治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阅览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土壤结皮的形成机理与过程、土壤结皮的结构特征、指标、影响因素以及土壤结皮的作用等五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回顾,分析对比不同学者的研究结论,提出土壤结皮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土壤结皮定性研究已经处于比较完善的阶段,动态定量观测土壤结皮发育过程与机理、影响因子及临界值、改善结皮观测与指标测量方法、研究结皮与土壤侵蚀和农业生产的定量关系是今后应深入拓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结皮 发育过程 结构特征 影响因素 土壤侵蚀 结皮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区生物土壤结皮光合固碳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贾子毅 吴波 卢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2768-12770,12833,共4页
生物土壤结皮在干旱半干旱区广泛分布。由于结皮中的藻类、苔藓和地衣均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其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生物土壤结皮的形态适应特征,分析了水分和温度对其光合作用的调控,比较了不同类型生物土壤结皮的光... 生物土壤结皮在干旱半干旱区广泛分布。由于结皮中的藻类、苔藓和地衣均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其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生物土壤结皮的形态适应特征,分析了水分和温度对其光合作用的调控,比较了不同类型生物土壤结皮的光合速率,最后对估算其碳固定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干旱半干旱区 藻类 苔藓 地衣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老万场金矿石灰岩与红土矿体土壤结皮中苔藓植物种类及群落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汪文云 张朝晖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4-247,共4页
贵州老万场红土型金矿属是一种喀斯特崩塌堆积型金矿,经长期的破坏性开矿活动,使得大量石灰岩出露于地表,并形成了新型的石漠。在这样的干燥地区,苔藓植物已经成为主要的土壤结皮植被类群。为了探索红土型金矿区苔藓植物土壤结皮特征,2... 贵州老万场红土型金矿属是一种喀斯特崩塌堆积型金矿,经长期的破坏性开矿活动,使得大量石灰岩出露于地表,并形成了新型的石漠。在这样的干燥地区,苔藓植物已经成为主要的土壤结皮植被类群。为了探索红土型金矿区苔藓植物土壤结皮特征,2007年8月对贵州晴隆老万场红土型金矿石灰岩和红土矿体表面苔藓植物进行了研究。通过野外全面调查和实验室仔细鉴定,发现老万场红土型金矿石灰岩和红土矿体表面共有苔藓植物10科23属35种,没有发现苔类植物;石灰岩上有5科11属16种,红土型金矿上有5科20属26种,这两个区域有6个相同的属,7个相同的种;丛藓科种类是石灰岩和红土矿体表面上主要的土壤结皮藓类植物;石灰岩和红土矿体表面的土壤结皮藓类植物的属种相似性都比较低;石灰岩土壤结皮藓类群落都为纯群落,红土矿体表面多为混生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土壤结皮 石灰岩 红土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结皮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华磊 贾长虹 李潞滨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107-112,共6页
介绍了生物土壤结皮的演替、划分和分布等基本问题;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结皮中生物群落的特点研究;概括了结皮所起到的作用;总结了干扰对结皮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生物土壤结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微生物 沙漠 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不同土壤结皮类型对黄花补血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昊 李昌龙 +2 位作者 姜生秀 宋达成 段晓峰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5期49-51,53,共4页
通过模拟干旱荒漠区结皮发育过程中的流动风沙土、物理结皮沙地、生物结皮沙地等3种关键阶段的生境样地,研究不同土壤结皮类型对土壤含水率及黄花补血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物理结皮类型下黄花补血草的萌发率最高,达到了69.00%,... 通过模拟干旱荒漠区结皮发育过程中的流动风沙土、物理结皮沙地、生物结皮沙地等3种关键阶段的生境样地,研究不同土壤结皮类型对土壤含水率及黄花补血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物理结皮类型下黄花补血草的萌发率最高,达到了69.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83%。不同结皮类型对土壤含水率影响显著,对照风沙土土壤含水率最低,仅为0.02%,物理结皮处理土壤含水率最高,能够达到0.20%。不同结皮类型中以物理结皮处理最有利于黄花补血草种子的生长,平均高度达到3.34 cm,平均冠幅达到100.11 cm^2,显著优于对照风沙土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补血草 土壤结皮 土壤含水率 萌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水水平对荒漠草原生物土壤结皮碳、氮和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旭东 蒋齐 +5 位作者 任小玢 俞鸿千 王占军 何建龙 季波 杜建民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4-43,共10页
生物土壤结皮是荒漠化地区地表景观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土壤养分的主要供给来源,降水格局影响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自然降水为对照,通过使用遮雨棚和喷灌系统控制降水输入,探究降水量对生物土壤结皮及下层土壤碳、氮和微生物的影响,... 生物土壤结皮是荒漠化地区地表景观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土壤养分的主要供给来源,降水格局影响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自然降水为对照,通过使用遮雨棚和喷灌系统控制降水输入,探究降水量对生物土壤结皮及下层土壤碳、氮和微生物的影响,为气候变化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1)-50%降水处理有利于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和土壤真菌的积累,并提高了结皮层及中间土层全氮(TN)含量和真菌数量,+50%降水处理提高了各土层土壤细菌数量、结皮层以及中间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含量,并显著降低了各土层土壤C∶N、SMB-C∶SMB-N和真菌数量∶细菌数量,不同降水处理下土壤SOC、SMB-C、SMB-N含量、细菌和真菌数量均随土层深度显著下降;2)细菌对降水减少更为敏感,而真菌比细菌更能抵御干旱气候,土壤细菌和真菌对降水变化具有不同的适应策略;3)-50%降水处理有利于土壤养分的恢复,对结皮层以下土层土壤养分的恢复尤为明显,+50%降水处理导致结皮层和深层土壤养分略有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生物土壤结皮 降水 荒漠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生物土壤结皮发育过程中颗粒态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变化特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娥女 王宝荣 +2 位作者 姚宏佳 黄懿梅 安韶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3,40,共10页
土壤颗粒态有机碳(POC)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AOC)是重要的土壤碳库,其比例的变化决定土壤有机碳的周转速率及稳定性。探讨沙地生物土壤结皮发育过程中颗粒态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含量、分配比例和差异性特征,对于深刻认识初始土... 土壤颗粒态有机碳(POC)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AOC)是重要的土壤碳库,其比例的变化决定土壤有机碳的周转速率及稳定性。探讨沙地生物土壤结皮发育过程中颗粒态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含量、分配比例和差异性特征,对于深刻认识初始土壤形成过程中有机碳库形成、稳定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选择神木市六道沟流域生物土壤结皮4个发育阶段(藻结皮、藻结皮+少量藓结皮、藓结皮+少量藻结皮、藓结皮)为研究对象,裸沙作为对照,研究生物结皮层及结皮层下层0—2 cm,2—10 cm,10—20 cm土层土壤颗粒态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BSCs土层,POC的增加速率大于MAOC,MAOC处于饱和状态;(2)在BSCs和0—2 cm土层,以微生物源有机碳为主导的MAOC主要贡献有机碳积累,在2—10 cm和10—20 cm土层,以植物源有机碳为主导的POC主要贡献有机碳积累;(3)POC和MAOC含量随土层增加而降低,随着生物土壤结皮发育而增加;(4)POC和MAOC与SOC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结皮定殖和发育显著促进了土壤有机碳积累。这些结果表明生物土壤结皮的定殖和发育能够显著促进POC和MAOC增加进而贡献土壤有机碳的固存。在土壤早期发育过程中,MAOC对SOC的贡献占主导地位。然而由于沙土黏粒含量的缺乏导致MAOC趋于饱和时,SOC的增加或主要由POC的积累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土 发育阶段 生物土壤结皮 颗粒态有机碳 矿物结合态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土壤结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包艳丽 刘左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667-4668,4691,共3页
生物土壤结皮存在于沙漠化的土壤中,是荒漠地区最具特色的景观之一。综述了近年来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生物土壤结皮的组成和分布,重点介绍了生物土壤结皮的生态作用以及在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中的作用,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生物土壤结皮存在于沙漠化的土壤中,是荒漠地区最具特色的景观之一。综述了近年来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生物土壤结皮的组成和分布,重点介绍了生物土壤结皮的生态作用以及在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中的作用,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这对进一步探明生物土壤结皮的生态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生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生物土壤结皮特性及其集雨潜力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贵连 张万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29-1333,共5页
为探讨在太行山半干旱区利用人工土壤生物结皮进行集雨的潜力和可行性,以自然生长的生物土壤结皮为种子,通过培育建立人工土壤生物结皮和生物结皮集雨,对人工土壤生物结皮建成后土壤物理性状、渗透率的变化及人工生物结皮集雨面的集流... 为探讨在太行山半干旱区利用人工土壤生物结皮进行集雨的潜力和可行性,以自然生长的生物土壤结皮为种子,通过培育建立人工土壤生物结皮和生物结皮集雨,对人工土壤生物结皮建成后土壤物理性状、渗透率的变化及人工生物结皮集雨面的集流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土壤生物结皮与自然生长的生物结皮一样,可显著改变土壤的颗粒组成,使0~1 cm表层土壤的小颗粒物质含量增加、大颗粒物质减少,但对0~5 cm的土壤容重影响不显著。对土壤入渗速率的测定结果表明,人工培育的土壤生物结皮具有降低入渗速率的作用,与自然土壤相比,生物结皮的土壤初始入渗速率和稳定入渗速率分别下降59.1%和44.4%,达到稳定入渗的加水量也减少50.0%。人工营建的生物结皮集雨面的平均集雨效率达60.86%,与自然土面相比,提高23.0%。对集雨面效益分析表明,生物结皮集雨面不仅具有较高的集雨效果,且使用年限较长,并具有明显的减少地表径流沉积物含量,提高土壤抗蚀性的作用。综上结果可以看出,人工土壤生物结皮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绿色环保型集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土壤机械组成 入渗速率 径流 集雨面 集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垂直陡壁表面不同类型生物土壤结皮养分与微生物养分限制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尚鹏 王百群 +3 位作者 王香香 黄倩雪 喻佳洛 徐明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57,共7页
生物土壤结皮的发育类型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代谢起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明确在生物结皮发育过程中微生物的限制性养分与影响因素,研究选择黄土丘陵区垂直陡壁表面上的裸土(CK)、浅色藻结皮(LA)、深色藻结皮(DA)、藻藓混合结皮(AM)和藓结... 生物土壤结皮的发育类型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代谢起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明确在生物结皮发育过程中微生物的限制性养分与影响因素,研究选择黄土丘陵区垂直陡壁表面上的裸土(CK)、浅色藻结皮(LA)、深色藻结皮(DA)、藻藓混合结皮(AM)和藓结皮(M)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生物土壤结皮类型下碳(C)、氮(N)、磷(P)养分状况与胞外酶活性,并通过胞外酶化学计量来量化微生物的代谢限制。结果表明:LA,DA,AM和M这4种类型生物土壤结皮C,N,P养分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C,N,P均显著高于CK(p<0.05),并且SOC,TN,TP和微生物生物量C,N,P随CK,LA,DA,AM和M的顺序逐渐增大,藓结皮微生物量C,N,P分别是CK处理的18.3,27.6,14.1倍。生物土壤结皮的发育显著提高了C,N,P循环酶的活性,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养分与酶活性密切相关。此外,通过酶计量的矢量模型结果来看,生物土壤结皮的发育造成微生物相对碳限制的增大与相对磷限制的减小,并受到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结果也表明生物土壤结皮的类型会间接影响微生物的代谢限制。总的来说,生物土壤结皮类型的变化会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与微生物量等性质,养分资源的供应状况会造成微生物养分代谢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养分 酶活性 微生物代谢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土壤结皮碳氮循环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9
作者 撒玉霞 于海峰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1-4,共4页
生物土壤结皮广泛分布于干旱、半干旱的荒漠地区,是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最具特色的景观之一。生物土壤结皮是荒漠地区碳氮的主要来源。本文主要综述了气候因素、结皮类型、干扰对生物土壤结皮碳氮循环的影响,对进一步研究生物土壤结皮... 生物土壤结皮广泛分布于干旱、半干旱的荒漠地区,是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最具特色的景观之一。生物土壤结皮是荒漠地区碳氮的主要来源。本文主要综述了气候因素、结皮类型、干扰对生物土壤结皮碳氮循环的影响,对进一步研究生物土壤结皮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碳氮循环 气候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生物土壤结皮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7
20
作者 张丙昌 武志芳 李彬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23-1131,共9页
黄土高原是典型的生态脆弱敏感区和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也是当今我国生态恢复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区域。生物土壤结皮是细菌、藻类、真菌和孢子植物与土壤颗粒胶结而成的有机复合体,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土高原是典型的生态脆弱敏感区和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也是当今我国生态恢复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区域。生物土壤结皮是细菌、藻类、真菌和孢子植物与土壤颗粒胶结而成的有机复合体,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护、养分积累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本文论述了生物土壤结皮类型与演替过程;系统总结了黄土高原不同环境中生物结皮微生物和藓类的物种多样性、生态功能、人工生物结皮培养与生态恢复的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最后从黄土高原生物结皮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群、生物结皮不同生物类群之间及其与种子植物的种间关系、生物结皮人工培养和生态恢复方面提出了研究建议与展望,以期对黄土高原生物结皮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生物土壤结皮 物种多样性 生态功能 人工生物结皮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