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粒级分析的简易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周航 徐文 +1 位作者 王京文 厉仁安 《浙江农业科学》 2009年第5期964-965,共2页
参照国内外土壤粒级分析方法,对比重计方法进行了简化改进,使土壤颗粒组成测定更为快速简便,可供基层单位推广应用。
关键词 土壤粒级分析 土壤质地 比重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不同粒级中C、N、P、K的分配及N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54
2
作者 王岩 沈其荣 杨振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5-94,共10页
本试验首先把7种采自不同省份的耕作土壤进行物理分级,然后测定了土壤C、N、P、K在不同粒级中的分布,同时还进行了不同粒级中N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粒级中C、N含量和分布均随土壤颗粒的加粗而逐渐下降,而C/N比... 本试验首先把7种采自不同省份的耕作土壤进行物理分级,然后测定了土壤C、N、P、K在不同粒级中的分布,同时还进行了不同粒级中N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粒级中C、N含量和分布均随土壤颗粒的加粗而逐渐下降,而C/N比则与此相反。在<2μm粒级中N的有效性最高,随着土壤颗粒粒径的加粗有效性逐渐降低。在酸性土壤中P主要分布在较细的粒级中,而在石灰性土壤中则主要分布在较粗粒级中。土壤交换”性钾和缓效性钾主要分布在<50μm粒级中,表明该组分中K是作物吸收K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粒级 分配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及不同粒级中有机磷含量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52
3
作者 徐阳春 沈其荣 茆泽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93-598,共6页
通过在黄棕壤上开展的 14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稻 -麦水旱轮作下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及不同粒级中有机磷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不施肥的对照和单施化肥相比 ,有机肥与化肥长期配合施用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磷总量 ;就有机磷的形态而言 ,长... 通过在黄棕壤上开展的 14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稻 -麦水旱轮作下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及不同粒级中有机磷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不施肥的对照和单施化肥相比 ,有机肥与化肥长期配合施用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磷总量 ;就有机磷的形态而言 ,长期施肥主要增加中等活性有机磷的含量。土壤不同粒级中总有机磷的含量顺序为 :0~ 2 μm >2~ 10 μm >5 0~ 10 0 μm >10~ 5 0 μm。从分配系数上看 ,土壤有机磷各形态中以对植物有效性较高的中等活性有机磷占绝对优势 ,对植物有效性最高的活性有机磷仅占 3 %左右。长期施用有机肥后使分配在活性、中等活性组分中有机磷的比例增加 ,而稳定性有机磷中的比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土壤粒级 有机磷 含量 肥料分配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和化肥长期配合施用对土壤及不同粒级供氮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2
4
作者 徐阳春 沈其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7-92,共6页
通过间隙淋洗培养试验 ,研究水旱轮作下有机肥与化肥长期配合施用后土壤及不同粒级中氮的矿化特性。结果表明 ,经 14年 2 9茬连续施肥后土壤氮素矿化势明显增加 ,不同处理间的顺序为 :猪粪 +化肥 (3 10mgkg- 1) >秸秆 +化肥 (2 98mgk... 通过间隙淋洗培养试验 ,研究水旱轮作下有机肥与化肥长期配合施用后土壤及不同粒级中氮的矿化特性。结果表明 ,经 14年 2 9茬连续施肥后土壤氮素矿化势明显增加 ,不同处理间的顺序为 :猪粪 +化肥 (3 10mgkg- 1) >秸秆 +化肥 (2 98mgkg- 1) >化肥 (2 76mgkg- 1) >对照 (2 0 4mgkg- 1)。长期施肥对土壤氮素矿化速率常数影响较小 ,反映了在相同土壤条件下有机氮矿化的共性。经 16周连续培养各处理土壤氮素的矿化率均在 17%左右。土壤不同粒级中氮的矿化量和矿化势均为 0~ 2 μm >2~ 10 μm >50~ 10 0 μm >10~ 50 μm ,有机肥与化肥长期配合施用显著增加了 0~ 2和 2~ 10 μm粒级氮的矿化势和矿化量。与盆栽试验结果相比 ,培养过程矿化释放的氮明显高于同期土壤的供氮量 ,表明在使用矿化氮评价土壤供氮能力时必须加以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化肥 配合使用 土壤粒级 供氮特性 矿化速率 植物 生长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免耕和秸秆覆盖下黄土高原旱作土壤不同粒级复合体中酸解有机氮含量及分配比例变化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克鹏 张仁陟 +1 位作者 董博 谢军红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59-666,共8页
[目的]探明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黄土高原旱作土壤不同粒级复合体中有机氮含量与分配的影响,可对评价耕作措施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黄土高原旱区14年的长期定位试验,采用Bremner法,对传统耕作(T)、免耕(NT)、秸秆覆盖(TS)及免... [目的]探明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黄土高原旱作土壤不同粒级复合体中有机氮含量与分配的影响,可对评价耕作措施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黄土高原旱区14年的长期定位试验,采用Bremner法,对传统耕作(T)、免耕(NT)、秸秆覆盖(TS)及免耕+秸秆覆盖(NTS)四种耕作措施条件下不同土壤粒级复合体中的有机氮含量和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保护性耕作方式均增加了2~10μm粒级土壤复合体的比例,增幅为20.0%~31.7%;降低了0~2μm粒级土壤复合体在土壤中所占的比例,降幅为27.6%~31.0%。在所有耕作措施下耕层土壤中不同粒级复合体所占的比例为10~50μm>2~10μm>0~2μm>50~100μm>100μm。保护性耕作方式均明显提高了耕层0~2μm粒级土壤复合体中氨基糖氮的含量,增幅在46.9%~107.1%,降低了单位质量0~2μm粒级土壤复合体中的NH_4^+-N含量,降幅在14.8%~27.0%;明显提高了耕层单位质量2~10μm粒级土壤复合体中酸解总氮、氨基酸氮和氨基糖氮的含量,增幅分别为8.2%~14.3%、16.2%~31.5%和154.9%~184.3%;降低了单位质量2~10μm粒级土壤复合体中NH_4^+-N的含量,降幅为28.7%~46.6%。传统耕作(T)条件下,与各粒级土壤复合体相结合的有机氮量顺序为10~50μm>0~2μm>2~10μm>50~100μm>100μm以上,而保护性耕作条件下,与各粒级土壤复合体相结合的有机氮量顺序为10~50μm>2~10μm>0~2μm>50~100μm>100μm以上;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措施显著地增加了耕层土壤中酸解总氮、氨基酸氮、氨基糖氮的含量,增幅分别为6.6%~20.4%、89.0%~113.0%和11.9%~31.6%,降低了NH_4^+-N的含量。[结论]与传统耕作(T)处理相比,保护性耕作(NT、TS、NTS)措施明显提高了土壤2~10μm粒级复合体的比例,降低了0~2μm粒级复合体的比例;增加了耕层土壤中酸解氮总氮、氨基糖态氮和氨基酸态氮的含量,降低了NH_4^+-N的含量。土壤中以氨基酸态氮占优势地位,其它形态的有机氮无明显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粒级 有机氮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几种典型土壤不同粒级组分对镉吸附行为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李朝丽 周立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16-520,共5页
土壤各粒级组分在理化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必然导致不同组分吸附的镉其环境学归宿的差异。本文采用热力学平衡法研究了黑土、黄棕壤、黄泥土、红壤不同粒级组分(粘粒≤2μm,粉粒2~20μm,细砂粒20~200μm,粗砂粒200~2000μm)对镉的等温... 土壤各粒级组分在理化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必然导致不同组分吸附的镉其环境学归宿的差异。本文采用热力学平衡法研究了黑土、黄棕壤、黄泥土、红壤不同粒级组分(粘粒≤2μm,粉粒2~20μm,细砂粒20~200μm,粗砂粒200~2000μm)对镉的等温吸附,得出了各组分对土壤吸附镉的贡献率,并采用SPSS软件对影响吸附的因子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粒级组分对镉的吸附量在4种土壤中均表现为粘粒>粉粒>粗砂粒>细砂粒,且粒级间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吸附量最小的细砂粒组分对镉的平均最大吸附量为(47.00±9.450)mmol·kg-1,粘粒、粉粒、粗砂粒对镉的最大吸附量分别平均是细砂粒的4.22±0.67、2.86±0.49、1.7±0.47倍;各组分对镉的吸附量之间的差异随着镉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各组分对土壤吸附镉的贡献率为粉粒>粘粒>细砂粒>粗砂粒(只有红壤中粘粒>粉粒),土壤80%~90%的镉吸附在<20μm的组分上,粗砂粒的贡献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各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大小为粒级>有机质>平衡pH,而游离氧化铁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粒级 吸附 影响因素 SP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添加外源有机物料对华北平原不同粒级土壤氮素和氨基糖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俊娣 张玉铭 +5 位作者 赵宝华 胡春胜 何红波 董文旭 王玉英 李晓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7-518,共12页
华北平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农民为了追求高产,过量施用化肥的弊端日益凸显。本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有机养分循环再利用长期定位试验,开展不同外源有机物料对土壤氮素和氨基糖在不同粒级土壤库中分布... 华北平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农民为了追求高产,过量施用化肥的弊端日益凸显。本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有机养分循环再利用长期定位试验,开展不同外源有机物料对土壤氮素和氨基糖在不同粒级土壤库中分布的影响研究,为阐释不同农业管理措施下土壤氮素的物理保护机制和生物保护机制提供依据。定位试验设6个处理:无肥无秸秆处理(对照,CK)、单施猪圈肥(M)、单施化肥(NPK)、单施秸秆(SCK)、化肥配施猪圈肥(MNPK)和化肥配施秸秆(SNPK)。通过超声波分散-离心分离得到3种粒径土壤——砂粒级(2 000~53μm)、粉粒级(53~2μm)和黏粒级(<2μm),分析全土及各粒级土壤中全氮和3种土壤氨基糖(氨基葡萄糖、胞壁酸和氨基半乳糖)的含量及变化;基于这3种土壤氨基糖的稳定性和异源性,以氨基糖作为微生物残留物标识物,了解真菌和细菌残留物的积累和转化,阐释真菌和细菌在养分转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添加有机物料(秸秆、猪圈肥)明显提升了土壤全氮和氨基糖含量,粒级间土壤氮素和氨基糖含量顺序均为黏粒级>砂粒级>粉粒级。添加有机物料对砂粒级土壤氮素影响最大,长期化肥配施猪圈肥中氮素主要在砂粒级中富集,长期化肥配施秸秆的氮素主要在黏粒级中富集。添加秸秆主要提高了真菌来源的氨基葡萄糖的含量,而添加猪圈肥主要提高了土壤中细菌来源的胞壁酸含量,表明添加不同有机物料可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从各粒级中氨基葡萄糖/胞壁酸的比值来看,添加不同类型外源有机物料对砂粒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最为明显。由此可见,在长期秸秆还田措施下实施有机粪肥部分替代化肥不仅可以减少化肥用量,还可提升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土壤粒级 氨基糖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颗粒大小对水、肥保持和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小彬 蔡典雄 +1 位作者 张志田 高绪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4-68,共5页
试验利用电导法在稳态供水条件下,对不同粒级土壤中溶质的移动及其施肥土壤中N的向下迁移过程及迁移数量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讨论了土壤颗粒大小对土壤持肥、持水特征的影响,并揭示了不同粒级土壤中溶质N的迁移与水分运动的关系。... 试验利用电导法在稳态供水条件下,对不同粒级土壤中溶质的移动及其施肥土壤中N的向下迁移过程及迁移数量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讨论了土壤颗粒大小对土壤持肥、持水特征的影响,并揭示了不同粒级土壤中溶质N的迁移与水分运动的关系。根据渗出液的电导率与其NO-3-N含量之间关系:y=0.236+0.005x,估算出各粒级土壤中加入的肥料N的淋溶量。结果表明:土壤的持肥、持水特征,以及N的迁移和水分运动与土壤颗粒组成有关。一般持水性较高的粒级(如<0.3mm),其持肥能力亦较强,但饱和导水率较低,溶质N的迁移速度也比较缓慢。本试验旨在为土壤耕作和培肥、改善土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粒级 土壤持水性 淋溶作用 溶质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涿葡萄产区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马堃 李橙 +2 位作者 肖凡 冯圣东 杨志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92-997,共6页
为了探明影响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空间变异规律的葡萄品种、土壤物理、化学因素及其内在关系,本文利用GIS和地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怀涿葡萄产区(河北省怀来、涿鹿两县)的83个表层土壤样品。结果表明:怀涿葡萄产区表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 为了探明影响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空间变异规律的葡萄品种、土壤物理、化学因素及其内在关系,本文利用GIS和地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怀涿葡萄产区(河北省怀来、涿鹿两县)的83个表层土壤样品。结果表明:怀涿葡萄产区表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出较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其变异规律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分布特征,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最佳空间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土壤中大量元素(除K外)、中量元素、微量元素、重金属元素和一些有益元素(V、I)均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出了显著或极显著的活化作用。在当地传统的土壤葡萄体系管理模式下,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空间变化规律与土壤不同空间位点的大多数化学元素含量变异分布特点密切相关;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细粉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黏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以认为物理性黏粒尤其是黏粒和细粉粒含量是影响怀涿葡萄产区表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空间变异特征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而葡萄品种和土壤pH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较小,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空间分布规律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产区 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 空间特征 元素含量 土壤粒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对不同粒级非石灰性潮土钾素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崔德杰 刘永辉 +3 位作者 郑庆柱 辛伟 李拴怀 隋方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73-576,共4页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钾素释放 土壤粒级 钾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Be在灰色黄土正常新成土土壤颗粒中的分布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晋利 郑粉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期1088-1088,1097,共2页
[目的]为了分析不同粒级土壤吸附7Be的能力。[方法]通过对土壤样品的机械组成分析,分析不同粒级土壤颗粒中7Be的分布。[结果]不同粒级土壤颗粒中7Be的分布不同。[结论]7Be含量在不同粒级土壤中的分布规律为黏粒>粉砂粒>砂粒。
关键词 7Be 土壤粒级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不同形态钾含量与土壤颗粒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广林 喻猛 张中原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6年第10期51-55,共5页
土壤含钾矿物同其他矿物颗粒一起均分布在不同粒级的土粒中,这些土粒在不同的土壤中构成了不同的配合比例,形成不同的土壤质地的属性。统计表明,<0.05mm与<0.01mm粒级间呈极显著线性相关(r=0.896**,n=92),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粒级... 土壤含钾矿物同其他矿物颗粒一起均分布在不同粒级的土粒中,这些土粒在不同的土壤中构成了不同的配合比例,形成不同的土壤质地的属性。统计表明,<0.05mm与<0.01mm粒级间呈极显著线性相关(r=0.896**,n=92),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粒级的土粒与不同形态钾间呈显著线性或曲线显著相关,而全钾只与<0.05mm粒径的土粒呈极显著相关(r=0.234**,n=73),全钾与速效钾的数量关系通过全钾、<0.05mm、<0.01mm粒级与速效钾系统相关组合的算式以数学的方法计算速效钾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全钾 速效钾 缓效钾 质地 土壤粒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不同形态钾含量与土壤颗粒的关系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斌 李静 +1 位作者 马丽 郑耀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4-169,共6页
土壤含K矿物同其他矿物颗粒一起均分布在不同粒级的土粒中,这些土粒在不同的土壤中构成了不同的配合比例,形成不同的土壤质地的属性。统计表明,<0.05mm与<0.01mm粒级间呈极显著线性相关(r=0.896**,n=92),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粒级的... 土壤含K矿物同其他矿物颗粒一起均分布在不同粒级的土粒中,这些土粒在不同的土壤中构成了不同的配合比例,形成不同的土壤质地的属性。统计表明,<0.05mm与<0.01mm粒级间呈极显著线性相关(r=0.896**,n=92),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粒级的土粒与不同形态K间呈显著线性或曲线显著相关,而全K只与<0.05mm粒径的土粒呈极显著相关(r=0.234**,n=73),全K与速效K的数量关系通过全K、<0.05mm、<0.01mm粒级与速效K系统相关组合的算式以数学的方法计算速效K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土壤粒级 钾素形态 数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岩溶区石漠化程度对土壤颗粒中汞分布的影响
14
作者 王慧燕 熊林 +3 位作者 叶丽丽 陈余道 陈永山 蒋金平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33-638,共6页
石漠化是广西岩溶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部分石漠化地区的土壤汞污染问题比较突出。为深入了解广西岩溶区石漠化土壤中汞(Hg)的变化特征及与土壤粒径的关系,采集广西环江县汞地质背景较高的不同石漠化程度(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 石漠化是广西岩溶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部分石漠化地区的土壤汞污染问题比较突出。为深入了解广西岩溶区石漠化土壤中汞(Hg)的变化特征及与土壤粒径的关系,采集广西环江县汞地质背景较高的不同石漠化程度(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的表层土样,运用筛分法研究不同石漠化土壤粒级组成及汞在不同粒级土壤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整个石漠化样地以>0.25 mm粒级土壤为主(84.3%~89.2%),其次是0.25~0.053 mm(10.1%~14.5%),而<0.053 mm粒级土壤所占比例最少(0.38%~0.83%)。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剧,>2 mm粒级土壤所占比例减少,<2 mm粒级土壤所占比例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壤汞含量与>2 mm粒径呈负相关,与<2 mm粒径呈正相关,重度石漠化反之。汞含量具有显著的粒级效应,随着粒级的减少而增大,在<0.053 mm粒级达到最大值且累积系数较高,汞在不同粒级上的累积效应与粒级上的含量一致。汞在不同粒级土壤质量累积效应所占比例不同,粗颗粒质量累积效应比例比细颗粒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土壤粒级 累积系数 累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定位监测黑土结构质量指标的分异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铁宇 颜丽 +2 位作者 汪景宽 关连珠 朱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38-141,共4页
长期定位监测研究不同施肥处理黑土结构指标的分异结果表明 ,长期施用有机肥有利于 0 .0 5~ 0 .0 2mm和 0 .0 2~ 0 .0 0 2mm土壤粒级微团聚体形成及 >0 .2 5mm团聚体水稳性 ,并一定程度促进小粒级微团聚体的团聚 ;单施N肥处理土壤... 长期定位监测研究不同施肥处理黑土结构指标的分异结果表明 ,长期施用有机肥有利于 0 .0 5~ 0 .0 2mm和 0 .0 2~ 0 .0 0 2mm土壤粒级微团聚体形成及 >0 .2 5mm团聚体水稳性 ,并一定程度促进小粒级微团聚体的团聚 ;单施N肥处理土壤容重最大 ,对照处理土壤结构已明显退化且团聚体水稳性较低 ,而休闲地团聚体水稳性明显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 黑土 微团聚体 土壤结构 土壤粒级 施肥处理 N肥 分异 指标 标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庆斯基制与美国制间土粒分析结果的转换 被引量:9
16
作者 胡宏祥 马友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6期1156-1157,共2页
在分析对比卡庆斯基制 (苏联制 )与美国制土壤粒级特征的基础上 ,利用颗粒含量累积曲线法 ,进行卡庆斯基制与美国制土壤颗粒分析结果的相互转换。并对转换中可能产生的误差进行了分析 ,提出使用该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卡庆斯基制 美国制 土壤粒级 累积曲线 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雾果实病害及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杨凤珍 李敏 +1 位作者 高兆银 胡美姣 《浙江农业科学》 2009年第5期961-964,共4页
关键词 土壤粒级分析的简易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