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土壤矿质结合态有机碳形成及稳定机制的研究进展 |
薛志婧
李霄云
焦磊
杨阳
窦艳星
王宝荣
黄倩
刘春晖
屈婷婷
周正朝
安韶山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15
|
|
|
2
|
土壤颗粒有机碳和矿质结合有机碳对气候变化响应的Meta分析 |
陈晓慧
黎艳
李玥洋
于新鹏
屈久祁
杨光
王明筱
刘琳
|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不同坡位柑橘园土壤团聚体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矿化特征 |
唐开钊
张君耀
吴聪
王帅
廖文娟
尹力初
周卫军
崔浩杰
|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4
|
围封与氮素添加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
宋明华
霍佳娟
王贵强
李以康
|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植物多样性对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
马骏杰
陈银萍
牟晓明
李玉强
张钰清
卢誉之
曹渤
|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
2025 |
4
|
|
|
6
|
生态营林对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
杨婷
周晓果
温远光
邓少虹
陈静文
陈金磊
许峻模
吴衍霖
陈秋海
孙冬婧
黄勇杰
喻素芳
|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7
|
葵花秸秆水热炭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矿化特征的影响 |
姚佳
王雪韧
张普河
赵世翔
|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8
|
草地开垦对农牧交错带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
刘振鹏
张斌
张桐瑞
徐学宝
袁凤钦
刘佳
王鑫宁
任杰
金轲
唐士明
|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9
|
土壤颗粒有机碳和矿质结合有机碳对4种耕作措施的响应 |
姬强
孙汉印
王勇
刘帅
王旭东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6
|
|
|
10
|
岩溶山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颗粒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
沈艳
傅瓦利
蓝家程
程辉
张石棋
武玲珍
|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5
|
|
|
11
|
退化草场恢复时土壤有机矿质复合体中结合态腐殖质变化 |
马兴旺
赵成义
李宁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6
|
|
|
12
|
黄土高原生物土壤结皮发育过程中颗粒态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变化特征 |
杨娥女
王宝荣
姚宏佳
黄懿梅
安韶山
|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9
|
|
|
13
|
有机物料添加对黑垆土和黄绵土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
王丹丹
赵欢欢
许晨阳
李江文
胡斐南
|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4
|
富铁有机肥对重度苏打盐碱地土壤有机质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
邵玟玥
于锐
赵光影
吴霞
杨文聪
袁宁
梁梦月
罗那那
|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5
|
膨润土与秸秆配施对燕麦根区土壤有机碳组分和丛植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
崔雪梅
米俊珍
刘景辉
赵宝平
张兰英
胡可欣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6
|
腐殖酸–水铁矿复合物提升新整治耕地土壤有机碳的效应 |
郑延云
余正洪
张佳宝
张丛志
马东豪
陈林
周桂香
|
《土壤》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7
|
针阔混交措施对红壤侵蚀区马尾松林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
姜永孟
苏浩浩
陆宇明
邓薇
刘珏伶
吕茂奎
谢锦升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8
|
培肥措施对旱地农田产量可持续性及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性的影响 |
王晓娇
齐鹏
蔡立群
陈晓龙
谢军红
甘慧炯
张仁陟
|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13
|
|
|
19
|
耕作措施对旱作农田土壤颗粒态有机碳的影响 |
武均
蔡立群
张仁陟
齐鹏
张军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33
|
|
|
20
|
增氮对青藏高原东缘典型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组成的影响 |
郑娇娇
方华军
程淑兰
于贵瑞
张裴雷
徐敏杰
李英年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