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田间持水量对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刘佳 郁继华 +2 位作者 颉建明 张玲丽 程凤林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3-77,共5页
在大陆性干旱气候条件下,以盆栽辣椒为试材,利用称重法控制土壤含水量,研究了土壤田间持水量80%、60%、40%3个处理对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0%的土壤含水量处理下的辣椒植株的株高、茎粗、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 在大陆性干旱气候条件下,以盆栽辣椒为试材,利用称重法控制土壤含水量,研究了土壤田间持水量80%、60%、40%3个处理对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0%的土壤含水量处理下的辣椒植株的株高、茎粗、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单株产量等指标分别比80%的土壤含水量处理增长了35.8%、31.6%、305%、314%、438%、348%、40.9%,比40%的土壤含水量处理增长了80.2%、75.8%、445%、347%、243%、218%、468%.说明适度的控水对辣椒植株的生长及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0%的土壤含水量处理的根冠比在处理的40~60d内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说明40%的土壤含水量处理使辣椒生长受到了限制,植株通过增大根冠比来适应干旱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田间持水量 辣椒 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田间持水量对宫川温州蜜柑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静 汪天 +2 位作者 崔键 胡锋 徐青丹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9,共3页
关键词 土壤田间持水量 作物产量 果实品质 温州蜜柑 热带亚热带地区 亚热带水果 季节性干旱 干物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框淹灌仪器法测定土壤田间持水量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钟永红 吴勇 +3 位作者 杜森 姚丽 孟范玉 王彩绒 《农业工程》 2021年第10期80-85,共6页
田间持水量是重要的土壤水分常数之一,是开展墒情评价和旱情分析,指导科学灌溉不可缺少的基础信息。传统的土壤田间持水量测定方法操作复杂,给土壤墒情评价带来一定难度。通过将先进的无线土壤测量传感技术与传统的围框淹灌法相结合,提... 田间持水量是重要的土壤水分常数之一,是开展墒情评价和旱情分析,指导科学灌溉不可缺少的基础信息。传统的土壤田间持水量测定方法操作复杂,给土壤墒情评价带来一定难度。通过将先进的无线土壤测量传感技术与传统的围框淹灌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新方法,利用“滑动平均含水量法”和“移动平均法”计算确定土壤田间持水量,并在陕西、北京、吉林和河北不同土壤类型的农田开展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环刀法相比,围框淹灌仪器法测定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89%,不同质地土壤上测定结果均比较稳定,两种方法测定的田间持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一致。围框淹灌仪器法测定土壤田间持水量具有可靠性和便捷实用性,是土壤墒情监测与评价的有效方法,适宜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框淹灌仪器法 土壤田间持水量 土壤墒情 自动监测 滑动平均含水量 土壤水量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田间持水量与麻黄碱含量变化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晓原 许兴 《宁夏农林科技》 2001年第5期7-9,共3页
采用大田与栽培池相结合的方法 ,对麻黄草不同灌水量与干草量、麻黄碱含量等生理指标含量进行了研究 。
关键词 麻黄 麻黄碱 土壤田间持水量 干草量 含量变化 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高寒区水源涵养林土壤机械组成和理化性质对其饱和导水率和持水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9
5
作者 王玮璐 贺康宁 +2 位作者 张潭 王先棒 张震中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9-77,共9页
以华北落叶松〔Larix gmelinii var.principis-rupprechtii(Mayr)Pilg.〕、青杨(Populus cathayana Rehd.)、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组成的青海高寒区6类水源涵养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类... 以华北落叶松〔Larix gmelinii var.principis-rupprechtii(Mayr)Pilg.〕、青杨(Populus cathayana Rehd.)、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组成的青海高寒区6类水源涵养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类型林分土壤的机械组成、理化性质、饱和导水率和田间持水量的差异,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影响土壤饱和导水率和田间持水量的主要因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6类水源涵养林土壤的大多数机械组成和理化指标有显著差异,仅黏粒含量无显著差异。土壤的粉粒含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饱和导水率和田间持水量在白桦天然次生阔叶林中均最大,但在青杨人工阔叶林中均最小;而土壤的砂粒含量、容重和非毛管孔隙度均在白桦天然次生阔叶林中均最小,但在青杨人工阔叶林中均最大。表明天然次生阔叶林土壤的水分渗透性和持水能力较强。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的砂粒含量和粉粒含量与多数土壤理化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仅黏粒含量与各理化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和田间持水量与多数土壤机械组成和理化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但土壤饱和导水率与砂粒含量和粉粒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土壤田间持水量与黏粒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土壤的毛管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饱和导水率和田间持水量的主要因子。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毛管孔隙度的直接通径系数大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毛管孔隙度的间接通径系数小于其直接通径系数,而有机质含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小于其间接通径系数。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青海高寒区6类水源涵养林土壤中,影响土壤饱和导水率和田间持水量的主要因子是毛管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其中,毛管孔隙度具有直接影响效应,而有机质含量则主要通过毛管孔隙度的改变产生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高寒区 水源涵养林 土壤饱和导水率 土壤田间持水量 土壤理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土壤生境及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3
6
作者 卜晓莉 薛建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35-540,共6页
生物炭是指由含碳量丰富的生物质在无氧或限氧的条件下低温热解而得到的一种细粒度、多孔性的碳质材料。近年来,生物炭作为一类新型环境功能材料引起广泛关注,其在土壤改良、温室气体减排以及受污染环境修复等方面都展现出应用潜力,已... 生物炭是指由含碳量丰富的生物质在无氧或限氧的条件下低温热解而得到的一种细粒度、多孔性的碳质材料。近年来,生物炭作为一类新型环境功能材料引起广泛关注,其在土壤改良、温室气体减排以及受污染环境修复等方面都展现出应用潜力,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综述了生物炭对土壤生境以及植物生长方面的影响机制,并指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表明:生物炭的高孔隙度和表面面积,可以增加砂性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但这种增加效应是有限度的;生物炭的碱性属性使其能够提高酸性土壤的pH值,这对喜碱作物的生长具有积极意义;生物炭能够抑制土壤氮磷养分淋失,提高肥料利用率;生物炭的添加会增加土壤微生物量,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土壤酶活性;生物炭的添加改善了土壤性质、养分状况以及土壤微生物性质,进而促进了植物生长。但生物炭对土壤生境和植物生长的影响效应要取决于土壤肥力和性质、植物种类、以及生物炭的特性和施用量等因素。因此,必须根据不同土壤的主要障碍因子,选择合适的生物炭,以期得到较好的土壤改良效果。今后应加强生物炭在林地土壤改良以及林木生长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一步探索生物炭在土壤中发生的生物和化学反应机理,并且要对生物炭的施用效果进行野外长期定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田间持水量 土壤PH值 土壤养分淋失 土壤微生物量和群落结构 土壤酶活性 植物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巨桉人工林生长的主要土壤因子 被引量:6
7
作者 吴继林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60-163,共4页
选用24块巨桉标准地的土壤分析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方法,探讨影响巨桉生长的主导土壤因子.结果表明:制约巨桉人工林生长的主导因子为土壤田间持水量、有效锌、有效铁及有效磷,其回归方程为:Y=-1.923+0.268x4-0... 选用24块巨桉标准地的土壤分析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方法,探讨影响巨桉生长的主导土壤因子.结果表明:制约巨桉人工林生长的主导因子为土壤田间持水量、有效锌、有效铁及有效磷,其回归方程为:Y=-1.923+0.268x4-0.363x15+0.045x16+0.143x10.为提高巨桉人工林生长力、培育速生丰产林,选择适宜的立地,调控土壤田间持水量、有效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桉 人工林 生长 土壤因子 土壤肥力 土壤田间持水量 有效锌 有效铁 有效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园节水灌溉技术简介
8
作者 姚丽萍 吕志华 王福民 《中国果菜》 2009年第3期47-47,共1页
1、果产区果园灌溉简况果产区果园大部分无灌溉条件,且山地果园居多,春季(3—5月)又是果树需水最敏感时期,春早对果树威胁很大。当此间降水量不足历年一半或果园田间持水量低于50%,持续1个月以上就会出现旱情。采取春灌和保墒耕... 1、果产区果园灌溉简况果产区果园大部分无灌溉条件,且山地果园居多,春季(3—5月)又是果树需水最敏感时期,春早对果树威胁很大。当此间降水量不足历年一半或果园田间持水量低于50%,持续1个月以上就会出现旱情。采取春灌和保墒耕作技术防御春旱是增产的关键。当果园土壤田间持水量〈60%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灌溉 节水灌溉技术 土壤田间持水量 无灌溉条件 山地果园 耕作技术 水量 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系统应用八误区
9
作者 李明 《农家科技》 2009年第12期16-16,共1页
1.不合理的灌溉制度。滴灌流量低,使用者常常会看不到灌水过程,如果灌溉时间太长.则有会产生深层渗漏浪费;如果灌溉时间太短,根系又将发生水分胁迫。了解灌溉系统的灌水强度、植物需水量和土壤田间持水量,就能更好地根据植物需... 1.不合理的灌溉制度。滴灌流量低,使用者常常会看不到灌水过程,如果灌溉时间太长.则有会产生深层渗漏浪费;如果灌溉时间太短,根系又将发生水分胁迫。了解灌溉系统的灌水强度、植物需水量和土壤田间持水量,就能更好地根据植物需要进行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系统 土壤田间持水量 误区 应用 灌溉制度 灌溉时间 深层渗漏 水分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山滴灌节水造林滴灌管网系统运行管理及维护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义智 朱岷 +2 位作者 马勇 何柳莹 赵汉英 《新疆林业》 2007年第2期30-32,共3页
造林地位于库尔勒市东郊314国道旁的库鲁克浅山区,海拔1000m,造林地面积120hm^2(1800亩),其中试验地23.8hm^2(357亩),地形复杂,丘陵沟壑交错,从孔雀河水源到工程区制高点高差约50m,局部高差15~20mm,坡度大(约15~25度)... 造林地位于库尔勒市东郊314国道旁的库鲁克浅山区,海拔1000m,造林地面积120hm^2(1800亩),其中试验地23.8hm^2(357亩),地形复杂,丘陵沟壑交错,从孔雀河水源到工程区制高点高差约50m,局部高差15~20mm,坡度大(约15~25度),土壤为第三纪风化基岩基础上尚在形成发育过程中的棕色荒漠土,土质粗(石砾54%、沙土46%),漏水漏肥,基本不含有机物质,以易溶性硫酸盐——氯化物盐土为主,盐碱重(总盐14.6~31.7g/kg),地表20cm以下,普遍为厚度20~30cm的盐盘;土壤田间持水量为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运行管理 节水造林 土壤田间持水量 滴灌 维护 管网 荒山 库尔勒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系统应用八大错误概念
11
《农村实用技术》 2009年第10期28-28,共1页
错误1:不合理的灌溉制度。滴灌流量低,使用者常常会看不到灌水过程,如果灌溉时间太长,则有会产生深层渗漏浪费;如果灌溉时间太短,根系又将发生水分胁迫。了解灌溉系统的灌水强度、植物需水量和土壤田间持水量,就能更好地根据植... 错误1:不合理的灌溉制度。滴灌流量低,使用者常常会看不到灌水过程,如果灌溉时间太长,则有会产生深层渗漏浪费;如果灌溉时间太短,根系又将发生水分胁迫。了解灌溉系统的灌水强度、植物需水量和土壤田间持水量,就能更好地根据植物需要进行灌溉。同时要铭记,灌溉周期和灌溉量要根据气候和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而调整,不能始终采用同一灌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系统 错误概念 土壤田间持水量 灌溉制度 应用 灌溉时间 深层渗漏 水分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县冬播地膜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12
作者 徐宏 张景志 陈柄有 《甘肃农业科技》 2013年第5期61-62,共2页
马铃薯是粮菜兼用型作物,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马铃薯市场价格的逐步提升,文县的马铃薯种植面积逐步扩大。但由于文县的春播马铃薯结薯期正值高温季节,昼夜温差小,不利于马铃薯块茎膨大,到了生长后期又进入阴雨阶段,土壤田间持水量大... 马铃薯是粮菜兼用型作物,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马铃薯市场价格的逐步提升,文县的马铃薯种植面积逐步扩大。但由于文县的春播马铃薯结薯期正值高温季节,昼夜温差小,不利于马铃薯块茎膨大,到了生长后期又进入阴雨阶段,土壤田间持水量大,不利于马铃薯生长,而且容易腐烂,导致马铃薯产量很低,成为制约文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马铃薯 高产栽培技术 文县 土壤田间持水量 冬播 生长后期 种植业结构 马铃薯块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九园1号”高产栽培模式
13
作者 潘慧 《河北农业科学》 2011年第7期96-96,共1页
"九园1号"玉米新品种是由原包头市九原区种子公司自2003年起,通过品种比较试验选育而成的1个稀植大穗型优质玉米新品种,其母本为K12(来源于2001年外系K2选育而成)、父本为Y68(来源于以673自选改良系选育而成)。2004年起参加... "九园1号"玉米新品种是由原包头市九原区种子公司自2003年起,通过品种比较试验选育而成的1个稀植大穗型优质玉米新品种,其母本为K12(来源于2001年外系K2选育而成)、父本为Y68(来源于以673自选改良系选育而成)。2004年起参加自治区级区域试验,通过连续3 a区域试验和包头、呼和浩特市等近郊地区的小面积生产试验,该品种表现出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优良种性,于2007年通过自治区审定(审定编号:2007003)并命名。该品种粗淀粉含量75.2%,粗脂肪含量3.67%,粗蛋白含量9%,赖氨酸含量0.09%,籽粒产量在13 500 kg/hm2左右,且活秆成熟,粮饲兼用,是适合加工业和养殖业发展的优质良种。介绍了该品种的品种来源、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及玉米在各个生育时期的生物学表现,对田间管理技术措施提出了较合理的要求,以期为"九园1号"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促进该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1)适时早播,合理密植:4月下旬~5月初当5~10 cm表土层温度稳定达到12℃时覆膜播种,每穴不少于2粒,播深3~5 cm,株距26.4 cm,留苗5.25万~5.70万株/hm2;(2)施好基肥和种肥:施农家肥6万kg/hm2,配施玉米复合肥375 kg/hm2、尿素225 kg/hm2和二铵375 kg/hm2;(3)巧浇三水:浇好拔节水、抽穗水和灌浆水;(4)田间管理:苗期管理中一定要适时间苗、定苗,如果没有施用基肥和种肥,定苗后应追施苗肥(以N肥为主,适量增施速效P肥;如果苗期出现黄化苗,则及时喷施Zn肥);孕穗期应重施攻穗肥,施肥量占总施肥量的30%~60%,同时浇孕穗水,保持田间持水量70%~80%;花粒期要及时排灌,保持适宜的水分,在土壤瘠薄底肥不足或追肥不足时应补施粒肥,同时防止病虫害的发生;灌浆期一般不需施肥,但土壤田间持水量应保持在75%~80%,遇旱浇水、遇涝排水;(5)病虫害防治:可以通过轮作倒茬、适期播种、春播浅覆土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种子包衣是防治地下害虫的基本措施;做好中耕除草工作,拔节期喷施24-D可有效减轻红蜘蛛、夜蛾、玉米螟等虫口密度,抽雄前后用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400倍液喷雾防治红蜘蛛、蚜虫,在喇叭口期用呋喃丹颗粒放到喇叭口内可有效防止玉米螟侵入;(6)适时收获:九园1号为活秆成熟品种,在全田90%以上的植株剥开果穗苞叶籽粒变硬(指甲不能掐入)且显出该品种籽粒色泽时即可成熟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新品种 高产栽培模式 土壤田间持水量 病虫害防治 品种比较试验 籽粒产量 栽培技术要点 管理技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