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5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甜瓜连作种植降低中小型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土壤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被引量:1
1
作者 阿衣加玛丽·库都热提 刘煜祥 +6 位作者 潘卫萍 阿斯亚·乃吉米丁 赛得尔丁·帕尔丁 郭江 毛亮 张以和 茹先古丽·艾坦木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54,共11页
长年连作会导致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土壤酶活性降低、自毒物质积累,引起微生物群落发生变化,进而严重危害土壤生物多样性。然而,连作种植对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以不同种植年限的甜瓜生境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调查和室... 长年连作会导致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土壤酶活性降低、自毒物质积累,引起微生物群落发生变化,进而严重危害土壤生物多样性。然而,连作种植对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以不同种植年限的甜瓜生境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离鉴定的方法,研究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变化,重点探讨甜瓜连年种植对中小型土壤动物及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研究区域共采集土壤动物(中小型)556个,主要优势类群为线虫、蜱螨目、弹尾目,占总土壤动物丰富度的75.72%。中小型土壤动物多度、类群数及多样性随着土壤盐度的降低均呈现增加的趋势。而土壤生态系统多功能性随着连续种植年限的延长呈现降低趋势。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硝态氮含量、植被特性和土壤总盐度是影响研究区域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子。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环境因子中,土壤总盐度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力度最大(p<0.05),是研究区土壤动物多样性变化的主控因子。PLS-PM最小偏二乘结构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植被生物量直接正向显著影响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同时通过影响中小型土壤动物多样性来间接正向影响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综上,甜瓜连年种植降低中小型土壤动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主要是长年连续种植会提高土壤总盐度,同时降低甜瓜生物量所致。研究结果对我国西北地区甜瓜产业高效、安全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中小型土壤动物 群落多样性 连作障碍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人工林土壤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对改造措施的响应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泽波 成雅君 +2 位作者 蔡诗文 黄海桦 许宇星 《桉树科技》 2024年第3期15-20,共6页
以2代桉树人工林采伐迹地留荒作为对照,探究了不同改造措施(3代桉树纯林、桉树×灰木莲混交林、灰木莲纯林)对土壤养分、土壤碳氮磷循环酶和土壤生态系统多功能性(Ecosystem Multifunctionality,EMF)的影响,分析了土壤因子对土壤EM... 以2代桉树人工林采伐迹地留荒作为对照,探究了不同改造措施(3代桉树纯林、桉树×灰木莲混交林、灰木莲纯林)对土壤养分、土壤碳氮磷循环酶和土壤生态系统多功能性(Ecosystem Multifunctionality,EMF)的影响,分析了土壤因子对土壤EMF的相对贡献,以期为科学利用土地资源和提高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连栽不利于维持桉树人工林土壤地力,引入灰木莲树种混交或轮作对提高或维持土壤养分、酶活性以及土壤EMF有积极作用。主要土壤因子均与EMF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中土壤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速效磷(AP)是土壤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主要的驱动因素。在桉树纯林中引入灰木莲树种能有效提升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EMF,对维持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及其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改造措施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土壤多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土壤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3
作者 李奕赞 张江周 +3 位作者 贾吉玉 樊帆 张福锁 张俊伶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77-1189,共13页
健康土壤培育是耕地产能提升的先决条件,也是应对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挑战,保障土壤可持续利用,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构建生命共同体的基础。健康土壤培育的核心是实现土壤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土壤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健康土壤培育是耕地产能提升的先决条件,也是应对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挑战,保障土壤可持续利用,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构建生命共同体的基础。健康土壤培育的核心是实现土壤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土壤生态系统多功能性评价、培育过程及机制研究已成为全球土壤健康行动的焦点和前沿。本文系统梳理了土壤功能、土壤生态系统服务与土壤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概念,讨论了土壤生物多样性对多功能性的影响、土壤功能间的协同与权衡关系,总结了土壤功能评价及量化的方法,并提出了突破单一追求粮食高产目标,发展基于多功能性综合调控的农田健康土壤培育新思路。提出在不同层级上提高土壤多功能性的途径:在全国尺度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及农业结构、区域尺度协调资源配置、景观尺度构建农业设施建设与景观格局、田块尺度优化田间土壤管理技术,全面提升土壤健康和多功能性。未来需要通过多学科交叉深入探索不同时空尺度的土壤多功能性形成与维持机理,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完善土壤功能管理相关政策与落地方案,强化土壤多功能性在可持续环境政策与管理中的多维作用,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协调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功能 土壤生态系统服务 土壤健康 农业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约化种植柑橘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耦合机制研究
4
作者 胡漫 曾全超 +1 位作者 周全 周连昊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7-1209,共13页
高度无序、单一种植导致土地退化,但高强度集约化柑橘种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多种土壤功能的影响仍不清楚。以不同柑橘种植年限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研究了集约化强度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探究了土壤碳氮磷循环相关的多功... 高度无序、单一种植导致土地退化,但高强度集约化柑橘种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多种土壤功能的影响仍不清楚。以不同柑橘种植年限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研究了集约化强度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探究了土壤碳氮磷循环相关的多功能性与微生物多样性、共现网络的耦合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柑橘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多样性显著下降,香农指数从5 a的7.05下降至30 a的5.79,物种数也从2110下降至1153。相比于种植5 a的柑橘土壤,种植30 a的柑橘土壤微生物的网络复杂性更低,微生物类群更少,微生物类群之间的关联性也较低。长时间的柑橘种植导致土壤酸化和养分富集,直接影响细菌群落多样性,改变细菌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导致土壤细菌生活史策略从寡营养型(K-策略)转变为富营养型(r-策略),增加了富营养型细菌群落(放线菌、变形菌)的相对丰度,降低了寡营养细菌群落(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微生物共现网络节点数与碳循环多功能性指数(CMF)呈负相关,与氮循环多功能性指数(NMF)、磷循环多功能性指数(PMF)均呈显著正相关,边数与CMF呈负相关,与NMF呈显著正相关,与PMF相关性不显著。总之,养分富集会减少土壤细菌多样性,并削弱地下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上述结果表明长时间的柑橘种植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多种生态功能具有显著的负效应,为养分富集影响土壤细菌群落和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耦合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约化种植 柑橘种植年限 土壤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 微生物共现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草地苔藓结皮生长增强了土壤细菌网络复杂性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
5
作者 孟宪超 王贵强 +9 位作者 李鸿雁 王贤颖 秦金萍 汪齐瑞 马子峰 李以康 周华坤 宋明华 林丽 施建军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40-2149,共10页
苔藓结皮对青藏高原不同建植年限人工草地表层土壤微生物及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选取不同建植年限人工草地,探究恢复过程中苔藓结皮下的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细菌多样性、共线网络和生态系统多功能性(Ecosystem mul... 苔藓结皮对青藏高原不同建植年限人工草地表层土壤微生物及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选取不同建植年限人工草地,探究恢复过程中苔藓结皮下的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细菌多样性、共线网络和生态系统多功能性(Ecosystem multifunctionality,EMF)的变化,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苔藓结皮对细菌和EMF的影响。结果表明,建植18年的人工草地苔藓结皮盖度为61.1%,显著高于建植12年、建植3年的人工草地和对照样地(P<0.01);建植12年和18年人工草地的土壤全碳、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未恢复草地(P<0.05);表层土壤(0~1 cm)EMF显著提高(P<0.05),不同恢复年限影响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PLS-PM偏最小二乘通径模型分析进一步表明,细菌多样性和共线网络复杂性对EMF有显著(P<0.05)和极显著影响(P<0.01),而苔藓结皮通过显著增强细菌共线网络复杂性提高EMF。本研究揭示了苔藓结皮对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生态系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结皮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网络复杂性 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栏封育对藏北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振威 缪雨珏 宗宁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6-608,共13页
本研究选择藏北高原降雨梯度带四种类型高寒草地(高寒草甸、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通过测定围栏封育与自由放牧样地中与养分循环和牧草供给等功能密切相关的指标,利用平均值法和多阈值法来探讨围栏封育工程对生态系统... 本研究选择藏北高原降雨梯度带四种类型高寒草地(高寒草甸、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通过测定围栏封育与自由放牧样地中与养分循环和牧草供给等功能密切相关的指标,利用平均值法和多阈值法来探讨围栏封育工程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多功能性都会随降水量减少而降低(P<0.05)。围栏封育显著提高植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以及地上生物量。进一步分析发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与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物种丰富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Pielou指数不相关。多阈值法显示围栏封育和自由放牧样地物种丰富度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有效驱动分别在1%~84%和5%~82%阈值区间内,最大效应值分别是0.69和0.70。综上,围栏封育会使植物多样性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保护物种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植物多样性 藏北高寒草地 围栏封育与自由放牧 平均值法 多阈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苍林场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及其驱动因素
7
作者 李圣佳 雷相东 +3 位作者 兰洁 马茜芮 赵阳 向玮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6833-6845,共13页
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国家重点林业工程的实施,东北林区的森林正处于恢复状态。然而,对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驱动因素的研究还较为缺乏。基于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苍林场62块样地的实测数据,研究应用结... 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国家重点林业工程的实施,东北林区的森林正处于恢复状态。然而,对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驱动因素的研究还较为缺乏。基于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苍林场62块样地的实测数据,研究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来理清不同驱动因素对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功能性的量化方法,会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及其驱动因子。结构方程结果表明: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受林分结构多样性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全钾含量和全磷含量。此外,地形因子通过改变结构多样性和全磷含量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综合来看,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对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贡献大于林分因子和生物多样性。这表明该地区在未来森林经营中,应侧重于调节森林结构,丰富林分结构多样性,增强土壤养分循环能力,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内森林多功能经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结构方程模型 林分结构多样性 地形 土壤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尕海湿地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关系沿水盐梯度的变化
8
作者 龙主多杰 张旭萍 +3 位作者 刘强 王锦 胡笑玫 拉本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62-2276,共1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之间的关系,以青海德令哈尕海国家湿地公园为对象,采用K均值聚类法划分高、中、低三个水盐梯度,分析环境因子、植物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植物物... 本研究旨在探讨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之间的关系,以青海德令哈尕海国家湿地公园为对象,采用K均值聚类法划分高、中、低三个水盐梯度,分析环境因子、植物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功能丰富度指数在三种水盐梯度下均存在显著差异,低水低盐环境值最大,高水高盐环境值最小;植物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相关性随水盐梯度降低而减弱;非生物因子中,土壤电导率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起决定作用,土壤含水率间接影响;生物因子中,功能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作用大于物种多样性。综上,水盐梯度显著影响植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对尕海湿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海湖 水盐梯度 植物多样性 植物群落演替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北黄土区小叶杨林分密度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范明远 张杰铭 +6 位作者 孙立博 李治学 闫冰 余锦亚南 宁晓梅 崔悦 常晓敏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7-195,共9页
[目的]探究林分密度对小叶杨纯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EMF)的影响,为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野外调查,选取晋西北黄土区5种不同密度(375、600、825、1050和1350株·hm^(−2))的小叶杨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小叶... [目的]探究林分密度对小叶杨纯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EMF)的影响,为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野外调查,选取晋西北黄土区5种不同密度(375、600、825、1050和1350株·hm^(−2))的小叶杨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小叶杨林不同密度下生长情况、单一生态功能及EMF的差异。[结果](1)当小叶杨林密度为375株·hm^(−2)时,树高、胸径最大(10.80±2.01 m、23.43±2.29 cm);密度为1350株·hm^(−2)时,树高、胸径最小(9.89±3.49 m、16.13±5.66 cm);1050株·hm^(−2)密度下小叶杨的胸径生长和树高增长较其他林分密度相对稳定。水源涵养和防风固沙随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碳储量和生物多样性随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1050株·hm^(−2)密度下4种生态功能较为均衡。(2)在375株·hm^(−2)、600株·hm^(−2)、825株·hm^(−2)密度下生物多样性对EMF贡献度最高,在1050株·hm^(−2)、1350株·hm^(−2)密度下防风固沙对EMF贡献度最高。1050株·hm^(−2)密度下的EMF指数最高。(3)EMF与胸径、树高、郁闭度、密度呈正相关,其中林分密度是EMF最重要的解释因子。[结论]小叶杨林密度维持在1050株·hm^(−2)时,有利于晋西北黄土区小叶杨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功能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北 小叶杨 不同密度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伊犁河流域农业土壤质量时空变化特征
10
作者 黄丹 周明华 +1 位作者 盛响元 任兵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8-300,共13页
分析土壤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构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土壤质量评价体系,对于确保土壤质量在维护土地生产力、环境质量以及保障人类健康等方面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构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土壤质量等... 分析土壤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构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土壤质量评价体系,对于确保土壤质量在维护土地生产力、环境质量以及保障人类健康等方面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构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土壤质量等级、土壤质量指数(SQI)以及土壤功能状况等对伊犁河流域农业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综合分析了1990—2020年土壤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20年伊犁河流域农业土壤质量整体向好发展,主要表现为土壤质量等级以优(土壤质量总体得分80~100)和良(土壤质量总体得分60~80)为主,优等级土壤占比增长31.15个百分点;伊宁市、霍城县和霍尔果斯市等县市的SQI随年限增长而增加;栖息地与多样性、养分供应和循环、作物生产、碳固存以及净水与调节功能得分均有所上升,分别增长0.26、0.19、0.15、0.14和0.12。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评价方式,本研究构建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土壤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动态反映土壤质量变化和全面评价土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土壤质量 时空变化 伊犁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网络复杂性预测黄土高原造林恢复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董政宏 张君红 +6 位作者 何佳 王健宇 李玉玉 冀泳標 刘凯茜 王振刚 陈文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44-2560,共17页
人类活动导致黄土高原土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进而降低了生态系统功能。人工造林是该区域退化土地恢复的重要措施。现有的生态修复研究通常侧重于微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恢复对单一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而忽略了微生物间存在的相互作... 人类活动导致黄土高原土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进而降低了生态系统功能。人工造林是该区域退化土地恢复的重要措施。现有的生态修复研究通常侧重于微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恢复对单一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而忽略了微生物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Ecosystem multifunctionality,EMF)的关系。为探究造林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网络复杂性与EMF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时空代换法(space-time substitution method),沿50年造林恢复时间序列,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造林恢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网络复杂性以及与土壤养分循环相关的10个生态系统功能指标的影响,明确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与EMF的关系。结果表明,随造林恢复时间序列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综合多样性、网络复杂性和EMF均呈现出显著增加后下降的趋势(P<0.05),其中土壤微生物综合多样性和网络复杂性在第8年达到最高值,EMF在第20年达到最大值。在未控制土壤环境因素时,细菌和古菌多样性与EMF无显著相关性,真菌多样性与EMF呈显著正相关(P<0.001);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综合多样性和网络复杂性均与EMF显著正相关(P<0.001),其中土壤微生物网络复杂性对EMF的解释度更高。通过偏回归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控制土壤因子影响后发现,尽管土壤微生物的综合多样性和网络复杂性对EMF的解释度(P<0.001)均降低,但土壤微生物网络复杂性对EMF的解释度仍高于微生物综合多样性。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进一步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通过土壤微生物网络复杂性对造林修复地的EMF产生间接影响。综上所述,相较于土壤微生物综合多样性,微生物网络复杂性能够更好地预测EMF。而且,土壤微生物综合多样性主要通过促进网络复杂性间接正向影响EMF。本研究揭示了造林恢复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特征与EMF的关系,为退化修复生态系统功能恢复提供了新的微生物调控机制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恢复 微生物多样性 共现网络分析 网络复杂性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坡中段草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对放牧的响应 被引量:7
12
作者 江康威 张青青 +4 位作者 王亚菲 李宏 杨永强 丁雨 吐尔逊娜依·热依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40-3456,共17页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EMF)是指生态系统能够提供多种服务和功能的能力。放牧是草地资源实现开发和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但草地EMF对放牧干扰的响应尚不明确,且其驱动因子仍不清楚。以天山北坡中段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植物群落...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EMF)是指生态系统能够提供多种服务和功能的能力。放牧是草地资源实现开发和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但草地EMF对放牧干扰的响应尚不明确,且其驱动因子仍不清楚。以天山北坡中段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植物群落调查和室内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以及微生物高通量测序,探讨轻度放牧、重度放牧和未放牧处理下草地EMF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相较于重度放牧,轻度放牧显著提高草地生产力、土壤碳养分、土壤氮养分、土壤磷养分、土壤钾养分等生态系统单一功能以及多功能性(P<0.05)。(2)线性拟合结果表明,草地生态系统单功能和多功能性与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土壤细菌Shannon⁃Wiener指数、土壤真菌Shannon⁃Wiener指数、土壤含水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3)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总体来看,放牧能够直接对EMF产生负向效应,也可通过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细菌多样性及其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间接地对EMF产生负向效应,并且同时考虑多个生态系统功能对放牧的响应可以更好的反映整个生态系统的变化。研究强调了植物群落多样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对维持草地生态系统功能及多功能性的重要性,轻度放牧处理是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维持草地EMF的可行策略,该结果揭为合理制定天山北坡中段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和管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生态系统单一功能 结构方程模型 天山北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雷蕾 张峰 +4 位作者 郑佳华 杨立山 王文琼 李邵宇 张彬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5-283,共9页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但是过去的研究很少关注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Ecosystem multifunctionality, EMF)。因此,本研究以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对象,在测定植物群落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和多种土壤...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但是过去的研究很少关注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Ecosystem multifunctionality, EMF)。因此,本研究以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对象,在测定植物群落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和多种土壤酶活性等11种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上量化EMF,并探究不同放牧强度(对照,No grazing, CK;轻度,Light grazing, LG;、中度,Moderate grazing, MG;和重度放牧,Heavy grazing, HG)对植物多样性与EMF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导致植物多样性、单一生态系统功能和EMF显著降低(P<0.05),不同放牧强度下EMF分别是0.6,0.25,-0.18和-0.78。不同放牧强度下,大多数生态系统单一功能都与植物多样性显著正相关(P<0.05)。EMF与植物多样性指数线性正相关,香农维纳指数与EMF的拟合结果最好,是预测EMF变化的最佳指标。因此,为实现荒漠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和功能的可持续性,在草地管理中可适当降低载畜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放牧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调控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研究进展
14
作者 黄云鑫 杨阳 +7 位作者 张鹏 王益 李自民 张萍萍 宋怡 王云强 王宝荣 安韶山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8297-8310,共14页
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剧烈,土壤微生物作为陆地生态系统功能与过程的主要驱动者,是碳循环的关键驱动力,在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微生物对CO_(2)的固定作用提升土壤的固碳潜力,可助力实现“双碳”的重大战略目标。总结了土壤微生物的... 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剧烈,土壤微生物作为陆地生态系统功能与过程的主要驱动者,是碳循环的关键驱动力,在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微生物对CO_(2)的固定作用提升土壤的固碳潜力,可助力实现“双碳”的重大战略目标。总结了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生态功能,围绕微生物在土壤有机碳输入、固存、分解和矿化等主要过程,系统梳理了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重要功能,以及气候条件、土壤理化性质和人为活动对微生物介导的碳循环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土壤微生物研究的机遇和挑战,未来需加强微生物介导的宏基因/宏代谢、蛋白质组与酶学的调控作用机制,结合全球微生物计划,开发微生物参与的碳循环模型,以提高土壤作为碳库的固存的预测能力,进而从微生物固碳角度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库动态以及土壤碳汇的不确定性提供解释,也为完善未来全球气候变化下陆地碳循环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生态系统 碳汇功能 碳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研究进展:基于趋势、方法和影响因素的探讨
15
作者 张思琪 龚玲玄 +4 位作者 樊平 胡如男 谭炳昌 张贵龙 王丽丽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4-1012,共9页
生态系统具有同时维持多种生态功能和服务的能力,被称为生态系统多功能性(Ecosystem multifunctionality)。近年来,随着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加深,针对陆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一个热点。本文从概念发展、热点趋... 生态系统具有同时维持多种生态功能和服务的能力,被称为生态系统多功能性(Ecosystem multifunctionality)。近年来,随着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加深,针对陆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一个热点。本文从概念发展、热点趋势、指标量化和影响因子等方面阐述陆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发展情况与研究现状,结果表明:自2004年“多功能性(Multifunctionality)”的概念被首次提出以来,该领域研究在2018年开始呈指数增长趋势,在此期间有学者细化了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定义的分类并提出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发现,陆地生态系统比水生生态系统受到更多的关注,且对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生物多样性和多功能性领域。通过综合分析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发现,生物多样性促进陆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具有抑制作用。因此需要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保护陆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完整和稳定,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全球变化 陆地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栽对桉树土壤稀有微生物群落及多功能性的影响
16
作者 陆佳 王华响 陈利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34-1044,共11页
为揭示桉树多代连栽对土壤稀有微生物群落及土壤多功能性的影响机制,以桉树不同代次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16个与土壤养分循环相关的指标,通过平均值法计算土壤多功能性指数,研究桉树多代连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网络复杂性... 为揭示桉树多代连栽对土壤稀有微生物群落及土壤多功能性的影响机制,以桉树不同代次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16个与土壤养分循环相关的指标,通过平均值法计算土壤多功能性指数,研究桉树多代连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网络复杂性及土壤多功能性的影响,并探讨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桉树人工林种植代次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和土壤多功能性均显著下降,其中第三代和第四代人工林的降幅最大。与第二代人工林相比,第四代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铵态氮、有效磷含量和蔗糖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降幅为14.00%~64.29%,土壤多功能性指数下降0.61(P<0.01)。(2)土壤稀有细菌多样性随着代次增加而下降,稀有真菌则相反。丰富细菌、稀有细菌和丰富真菌群落的网络连通性和平均聚类系数随连栽代次增加而减小,稀有真菌则呈相反趋势。(3)相关性分析、随机森林模型和偏最小二乘模型结果表明,土壤稀有微生物多样性(r=1.14,P<0.01)以及共现性网络复杂性(r=1.39,P<0.01)是土壤多功能性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多代连栽 稀有微生物 土壤多功能性指数 微生物共现性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碳储存与土壤改良作用
17
作者 李美平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3期293-295,共3页
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型土壤改良剂,其因特殊的多孔结构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全球气候变化及土壤退化等问题加剧的大环境下,挖掘生物炭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潜在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对生物炭的定义、特性、制备方法及其在... 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型土壤改良剂,其因特殊的多孔结构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全球气候变化及土壤退化等问题加剧的大环境下,挖掘生物炭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潜在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对生物炭的定义、特性、制备方法及其在碳储存、土壤改良方面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生物炭能有效储存碳、改良土壤,但也存在潜在风险。因此,在后续生态碳应用过程中,应持续优化技术、克服挑战,推动其从理论研究向实践应用转变,助力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农业生态系统 碳储存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低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绿洲农田土壤肥力和多功能性的影响
18
作者 王冰 张宇辰 +8 位作者 王昕悦 吴茂林 彭懿 黄炜 冯固 宴启文 蒋平安 刘耘华 盛建东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9-1071,共13页
由于干旱区有机肥数量有限,需明确低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绿洲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及多功能性的影响程度,确定有机肥的最适用量。于2021-2023年在新疆沙雅县海楼镇开展田间试验,试验共设四个处理:NPK(单施化肥)、NPK+OM3(3000 ... 由于干旱区有机肥数量有限,需明确低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绿洲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及多功能性的影响程度,确定有机肥的最适用量。于2021-2023年在新疆沙雅县海楼镇开展田间试验,试验共设四个处理:NPK(单施化肥)、NPK+OM3(3000 kg·hm^(-2)牛粪+化肥)、NPK+OM6(6000 kg·hm^(-2)牛粪+化肥)和NPK+OM12(12000 kg·hm^(-2)牛粪+化肥)。采用高通量测序(16S rRNA和内源转录间隔区(ITS))技术,测定分析有机肥施用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程度,探讨土壤多功能性对有机肥用量的响应。结果表明:(1)连续3年施用低量有机肥(NPK+OM3)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硝态氮含量,除pH之外的其他指标NPK+OM3处理与NPK+OM6处理差异不显著;(2)NPK+OM6和NPK+OM12处理土壤细菌(Chao1和香农(Shannon)指数)和真菌α多样性(Shannon指数)显著提高,细菌群落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随着有机肥施用量增加,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Mortierellomycota的相对丰度增加,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的相对丰度降低;(4)施用有机肥通过改变土壤养分和pH来改变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而提高土壤多功能性。综上所述,连续三年施用有机肥(3000~6000 kg·hm^(-2))可通过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将土壤多功能性维持在较高水平。考虑到有机肥数量有限和施肥成本,在绿洲农田作物生产中,施用3000~6000 kg·hm^(-2)有机肥可达到提升土壤多功能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农田 有机肥 细菌 真菌 土壤多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多功能性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19
作者 李丹丹 赵珮杉 +3 位作者 高广磊 丁国栋 张英 任悦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11-1021,共11页
以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和毛乌素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采用均值法量化土壤的... 以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和毛乌素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采用均值法量化土壤的多功能性并分析其影响因子,得到如下结果。1)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水解性氮含量排序均为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且呈显著性差异(P<0.05);毛乌素沙地土壤的有效钴含量显著高于呼伦贝尔沙地和科尔沁沙地,有效铜、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则相反(P<0.05)。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多功能性的排序为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毛乌素沙地,且呈显著性差异(P<0.05)。2)科尔沁沙地土壤真菌物种多样性最高,Chao 1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呼伦贝尔沙地和毛乌素沙地,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毛乌素沙地(P<0.05);科尔沁沙地土壤真菌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数最高,且显著高于呼伦贝尔沙地和毛乌素沙地(P<0.05)。樟子松人工林土壤pH值的排序为毛乌素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且呈显著性差异(P<0.05);毛乌素沙地土壤电导率和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沙地(P<0.05);呼伦贝尔沙地土壤温度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沙地(P<0.05)。3)随机森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海拔、经度、纬度、土壤pH、土壤温度、真菌Shannon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是识别土壤多功能性的重要预测因子,解释度为83.68%;地理空间因子对土壤因子和土壤多功能性均表现出极其显著的正效应(P<0.001),土壤因子对土壤多功能性表现出显著的负效应(P<0.05),土壤真菌多样性指数对土壤多功能性无显著影响(P>0.05)。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多功能性最高,土壤生态系统更稳定;生物因子(土壤真菌多样性)和非生物因子共同影响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多功能性,但非生物因子比生物因子更重要。研究结果有助于从生物和非生物因子角度解析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多功能性特征,并为合理地利用和管理樟子松人工林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多功能性 土壤真菌多样性 樟子松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弃耕演替过程中土壤多功能性及其与生物多样性关系
20
作者 邓扬臻 王锡湲 +4 位作者 李邵宇 郑佳华 张峰 赵萌莉 张彬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863-2872,共10页
土壤多功能性作为维持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因子,其动态变化研究对揭示区域生态恢复机制具有重要科学价值。为探究荒漠草原弃耕演替过程中土壤多功能性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本研究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西北部荒... 土壤多功能性作为维持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因子,其动态变化研究对揭示区域生态恢复机制具有重要科学价值。为探究荒漠草原弃耕演替过程中土壤多功能性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本研究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西北部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弃耕5年、15年和20年的样地及天然草地,分析了不同弃耕年限下土壤单一功能、多功能性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植物和微生物生物多样性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除水分调节功能,养分循环功能、生产功能、土壤多功能性均未在弃耕20年时恢复至天然草地水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弃耕恢复过程中土壤的水分调节功能、养分循环功能以及土壤多功能性主要受到植物多样性的调节,而生产功能主要受植物多样性真菌多样性的共同调节。研究结果为草地合理利用与建设,提升荒漠草原土壤功能有效措施的提出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弃耕演替 土壤多功能性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