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垂直一维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代数模型在土石混合介质中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建军 王全九 +2 位作者 王春霞 王卫华 赵春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14,17,共5页
利用一维垂直入渗试验研究垂直一维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代数模型在土石混合介质中适用性。采用碎石粒径2~5mm和4组不同碎石含量下的土石混合介质,根据实测的土壤水分入渗特征量,推求出模型参数,再依据模型参数模拟水分入渗过程。对模拟... 利用一维垂直入渗试验研究垂直一维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代数模型在土石混合介质中适用性。采用碎石粒径2~5mm和4组不同碎石含量下的土石混合介质,根据实测的土壤水分入渗特征量,推求出模型参数,再依据模型参数模拟水分入渗过程。对模拟入渗过程与实际入渗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对误差在6%以内,精度较高。说明垂直一维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代数模型在土石混合介质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介质 碎石 水分运动 垂直一维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代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在土壤水分运动模拟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玲涛 刘翠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2年第13期21-23,共3页
文章应用ArcGIS的组件式开发特点,以Visual Basic为开发语言,编写生成土壤水分运动模型,其可以作为ArcMap中的一个工具载入,通过简单的数据输入项及参数设定就能在ArcMap中应用该模型生成土壤水势、水分含量、不同土层含水量变化以及同... 文章应用ArcGIS的组件式开发特点,以Visual Basic为开发语言,编写生成土壤水分运动模型,其可以作为ArcMap中的一个工具载入,通过简单的数据输入项及参数设定就能在ArcMap中应用该模型生成土壤水势、水分含量、不同土层含水量变化以及同一土层不同时间段内含水量的变化量,为土壤水分研究及土壤综合利用提供数据支持和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土壤水分运动模型 ARCGIS 土壤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垂向分层和均匀处理下水分差异的数值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熊丁晖 刘苏峡 莫兴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3-603,共11页
在现有众多的陆面过程模型中,对土壤水分的定量描述一般是假设垂向分布均匀,取表层土壤质地来表示整个垂向土壤质地。垂向分层和均匀处理下的土壤水分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有多大目前少有研究。设置3组不同饱和导水率组合的层状土壤代... 在现有众多的陆面过程模型中,对土壤水分的定量描述一般是假设垂向分布均匀,取表层土壤质地来表示整个垂向土壤质地。垂向分层和均匀处理下的土壤水分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有多大目前少有研究。设置3组不同饱和导水率组合的层状土壤代表不同区域的非均匀土壤,取3组层状土壤的上层土壤代表整个均匀土壤,通过建立一维土壤水分运动模型分析这种差异,同时分析饱和导水率、饱和含水量、残余含水率、孔隙大小分布参数和形状参数对层状土壤和均匀土壤的渗透量和储水量差异的敏感性,探讨垂向层状和均匀处理下土壤水分运动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建立的一维土壤水分运动模型模拟的土壤水分剖面与Yeh解析解和室内五水转化试验的土壤水分剖面一致,表明模型无论是考虑还是不考虑根系吸水都具有可靠性。2)采用垂向均匀方式处理,上下层饱和导水率相差越大的层状土壤,各水文变量的差异越大。当层状土壤上下层饱和导水率相差1.5倍时,层状土壤和均匀土壤的水分分布差别小于0.05 cm^3×cm^(-3);而当层状土壤上下层饱和导水率相差达3.3倍时,层状土壤和均匀土壤的水分分布差别达0.15 cm^3×cm^(-3),渗漏量相差20 cm以上,储水量相差5 cm左右。3)相对于层状土壤下层,均匀土壤下层的持水能力更差,水流速度更快,导致下层水分分布减小,渗漏量增加,储水量减小。4)形状参数n对渗透量的敏感性最强,土壤孔隙大小分布参数对储水量的敏感性最强,形状参数n其次。在实际应用中,如果一个区域的土壤上下层饱和导水率相差较大,那么垂向均匀处理可能会导致很大的误差,和实际土壤的水分分布相差很大,这会严重影响土壤水分的准确估计,在实际处理中需要认真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非均匀性 垂向均匀土壤 土壤水分运动模型 渗漏量 储水量 敏感性分析 Yeh解析解 室内水转化动力过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