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三江源地区土壤水分常数转换函数的建立与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易湘生 李国胜 尹衍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96-1104,共9页
利用土壤理化性质数据建立转换函数是间接获得土壤水力参数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测定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水分常数数据,本文采用回归分析、BP神经网络和基于BP神经网络的Rosetta模型3种方式分别建立了青海三江源地区土壤饱和含水量、... 利用土壤理化性质数据建立转换函数是间接获得土壤水力参数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测定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水分常数数据,本文采用回归分析、BP神经网络和基于BP神经网络的Rosetta模型3种方式分别建立了青海三江源地区土壤饱和含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的转换函数,并对其预测精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回归分析方法总体预测效果比较理想,特别是田间持水量的平均误差(ME)和均方根误差(RMSE)都在3.397%以下,决定系数(R2)高达0.868;(2)BP神经网络方法的预测效果非常理想,各土壤水分常数平均误差和均方根误差都在4.685%以下,并且决定系数均在0.857以上;(3)Rosetta模型的预测效果相对较差,特别是饱和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平均误差(ME)和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较大,决定系数(R2)相对较小。3种方式中,BP神经网络方法所建立的毛管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转换函数均为最佳,回归方法所建立的田间持水量的转换函数要好于BP神经网络方法和Rosetta模型,Rosetta模型对土壤水分常数的预测效果不如其他两种方式。研究可为青海三江源地区土壤水力特性参数研究以及区域尺度上土壤水分估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常数 转换函数 回归分析 BP神经网络 Rosset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市土壤水分常数特征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毛云玲 王鹏云 +3 位作者 曾艳 李万春 张雨 冯倩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1年第2期64-68,共5页
通过对昆明7个郊县(市)的山区、半山区及坝区土壤进行随机取样,在测定土壤容重、孔隙度、凋萎系数、田间持水量等土壤水分常数的基础上,分析土壤水分常数在昆明市不同区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昆明地区土壤的平均容重为1.2454—1... 通过对昆明7个郊县(市)的山区、半山区及坝区土壤进行随机取样,在测定土壤容重、孔隙度、凋萎系数、田间持水量等土壤水分常数的基础上,分析土壤水分常数在昆明市不同区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昆明地区土壤的平均容重为1.2454—1.4390g/cm3,总孔隙度为45.73%~51.79%;在不同区域,土壤最大有效含水量变化明显,坝区的土壤最大有效含水量高于半山区和山区,0~20cm的表层:仁壤最大有效含水量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市 土壤水分常数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土壤水分自动站土壤水分常数评估 被引量:4
3
作者 成兆金 李斌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8期3468-3471,3483,共5页
基于山东省120个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所测定的土壤水文、物理特性测定值(简称土壤水分常数),采用ARCGIS技术、统计、成果参照对比等方法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山东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的土壤质地壤土类居多,达75%;土壤水文、物理特性测定土... 基于山东省120个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所测定的土壤水文、物理特性测定值(简称土壤水分常数),采用ARCGIS技术、统计、成果参照对比等方法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山东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的土壤质地壤土类居多,达75%;土壤水文、物理特性测定土壤容重0.95~1.93 g/cm3、田间持水量14.1%~40.8%、凋萎湿度1.1%~33.0%。部分台站测定的水分常数存在偏差,尤其凋萎湿度的误差最大,田间持水量误差较小,土壤容重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自动站 土壤水分常数 评估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旱作雨养农田土壤水分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张超 段淑方 +4 位作者 高明霞 杨学云 张树兰 冯浩 孙本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8-175,187,共9页
[目的]探究长期不同施肥下农田土壤水分特性的变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为关中地区旱作雨养农田科学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旱作雨养农田长期施肥定位试验的5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肥配施(NP),氮磷钾肥配施(NP... [目的]探究长期不同施肥下农田土壤水分特性的变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为关中地区旱作雨养农田科学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旱作雨养农田长期施肥定位试验的5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肥配施(NP),氮磷钾肥配施(NPK),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配施(MNPK)。采样测定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塑性、容重和水分特征曲线,通过V-G模型获得土壤水分特性参数和孔径分布,分析了长期施肥对土壤水分特性变化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单施N处理仅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幅6.8%)、容重(8.7%)和降低塑性指数(3.0%);其他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31.4%~78.4%)、阳离子交换量(1.5%~7.7%)、上塑限(8.1%~14.8%)、下塑限(7.9%~18.7%)和塑性指数(8.3%~10.4%),其中,MNPK处理增幅最大。所有处理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可用V-G模型很好地进行模拟。与CK处理相比,MNPK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田间持水量(39.0%)、凋萎系数(64.7%)、有效含水率(22.5%)、速效含水率(18.1%)和迟效含水率(37.5%),而其他施肥仅提高部分土壤水分特性指标。施肥处理均降低了土壤大孔隙比例,MNPK,NPK和N处理提高了土壤中、小孔隙比例提升。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容重和塑性指数对土壤水分特性指标变异的总解释度达99.99%(p<0.05),其中土壤有机质(55.2%,p=0.034)和阳离子交换量(40.7%,p=0.022)贡献显著。[结论]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土壤饱和含水率、田间持水量、有效含水率,更好地改善土壤持水和供水性能,是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雨养农业的施肥模式。土壤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是影响土壤水分特性的两个重要因素,土壤有机质与阳离子交换量越高,土壤持水性越强和有效水越多,提升土壤有机质水平是提高旱作雨养农田水分保蓄和利用效率的首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养农田 长期施肥 土壤理化特性 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水分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撂荒坡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水分常数的垂直变异 被引量:20
5
作者 宁婷 郭忠升 李耀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6-170,共5页
为探索黄土丘陵区不同深度土壤的持水和供水特性,选择典型多年撂荒坡地,分层取0-400cm纵深剖面原状土样测其主要土壤理化指标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析其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主要水分常数的垂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土层土壤水分... 为探索黄土丘陵区不同深度土壤的持水和供水特性,选择典型多年撂荒坡地,分层取0-400cm纵深剖面原状土样测其主要土壤理化指标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析其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主要水分常数的垂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土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可用Gardner幂函数方程进行很好地拟合。方程中的参数a、b均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垂直变化规律,极小值分别出现在160cm和120cm土深处;由方程推得的各水分常数的垂直变化规律与之相似,极小值也位于160cm土深处。土壤的持水和供水能力以0-40cm和240-400cm土层较强,中间土层较弱。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有机质含量、粘粒含量以及容重是影响上述垂直变异性的主要因子。本区土壤水资源利用限度等于0-290cm范围内各土层土壤含水量降至凋萎系数时的土壤水资源残留量,为222.84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水分常数 垂直变异 土壤干层 土壤水资源理利用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农田土壤水分分区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赵秀兰 王桂玲 +1 位作者 邹立尧 沈能展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10,共5页
依据对农田土壤水分状况的表征程度 ,确定了包括土壤水分常数、土壤蓄水量以及土壤蓄水量盈亏值三类共计 9个指标 ,对黑龙江省农田土壤水分盈亏状况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区。分区结果表明 ,整个生长季全省呈现西亏东盈中部正常的特点 ,且... 依据对农田土壤水分状况的表征程度 ,确定了包括土壤水分常数、土壤蓄水量以及土壤蓄水量盈亏值三类共计 9个指标 ,对黑龙江省农田土壤水分盈亏状况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区。分区结果表明 ,整个生长季全省呈现西亏东盈中部正常的特点 ,且依不同生长季时段和土层厚度有较大差异 ,为指导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作物生长季 农田土壤水分 分区研究 土壤水分常数 土壤蓄水量 土壤蓄水量盈亏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旱作农田土壤持水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刘小宁 蔡立群 +3 位作者 黄益宗 董博 南学军 高志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2-117,共6页
为确定添加生物质炭对旱作农田土壤持水特性的影响,在隆中黄土高原典型旱作农田区设置相关定位试验,对不同生物质炭输入水平的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水分常数及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生物质炭的添加能够减小土壤容重... 为确定添加生物质炭对旱作农田土壤持水特性的影响,在隆中黄土高原典型旱作农田区设置相关定位试验,对不同生物质炭输入水平的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水分常数及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生物质炭的添加能够减小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随着生物质炭输入水平的增加,土壤容重的减小及土壤孔隙度的增加幅度加大。生物质炭达到50t/hm^2时土壤结构变化最为明显,0—5,5—10,10—30cm土层中土壤容重相比对照分别减小7.01%,9.91%,16.60%,土壤毛管孔隙度分别增加19.47%,21.02%,29.94%;并且生物质炭的施入可以增加土壤饱和含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土壤有效水分含量。随着生物质炭输入水平的不断加大,各水分常数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当生物质炭输入水平达到40t/hm^2后涨幅空间开始减小。说明生物质炭的添加能够提高旱作农田的持水性能,但输入水平达到40t/hm^2后,土壤持水性能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容重 孔隙度 土壤持水曲线 土壤水分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量对土壤持水性质影响的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程东娟 齐鸣 刘淙琮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0-32,38,共4页
为探求秸秆还田量对土壤持水特性影响,在室内将扰动土和玉米秸秆以一定比例混合后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试验以秸秆不还田处理为对照(CK),其他秸秆还田量处理分别为干土质量的1.0、3.0、5.0、7.0。结果表明:相同土壤水吸力下,土壤含水... 为探求秸秆还田量对土壤持水特性影响,在室内将扰动土和玉米秸秆以一定比例混合后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试验以秸秆不还田处理为对照(CK),其他秸秆还田量处理分别为干土质量的1.0、3.0、5.0、7.0。结果表明:相同土壤水吸力下,土壤含水量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大而增大,尤其在低、高吸力段范围内;秸秆还田使得土壤中的多余水量、难有效水量增加,但减小了易有效水量;秸秆还田没有改变比水容量随土壤水吸力的变化规律,但使得其比水容量的数值大小降低。试验研究结果可以为秸秆还田下合理地利用土壤水分、改善灌溉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量 土壤持水特性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水吸力 土壤水分常数 土壤水分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γ-聚谷氨酸对土壤结构及持水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曾健 费良军 +1 位作者 陈琳 杨扬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7-224,共8页
为进一步探究γ-聚谷氨酸在农业方面应用,将不同γ-PGA含量(0,0.1%,0.2%,0.5%,1%)施入无团粒结构的砂壤土与粉壤土中,研究了γ-PGA在土壤物理结构及持水特征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随γ-PGA含量的增加,同一吸力下土壤持水量增加,VG模型... 为进一步探究γ-聚谷氨酸在农业方面应用,将不同γ-PGA含量(0,0.1%,0.2%,0.5%,1%)施入无团粒结构的砂壤土与粉壤土中,研究了γ-PGA在土壤物理结构及持水特征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随γ-PGA含量的增加,同一吸力下土壤持水量增加,VG模型中参数α值均大于对照组,n值递减。γ-PGA添加至1%时,砂壤土中容重降低0.087g/cm3,孔隙度增加3.28%,粉壤土中容重降低0.108g/cm3,孔隙度增加4.08%,添加γ-PGA降低了毛管孔隙比例,提高无效孔隙比例,表明γ-PGA对粉壤土物理特性影响大于砂壤土。饱和含水量与γ-PGA含量呈幂函数正相关,饱和扩散率则呈负相关关系,粉壤土中VG模型参数所计算饱和扩散率与水平入渗法计算值间相对误差值小于10%。除凋萎系数外,γ-PGA对其余土壤水分常数影响显著,均随γ-PGA含量增加而增大。土壤中薄膜水、毛管水比例提高,重力水比例显著下降。γ-PGA含量为1%时,粉壤土中有效水比例为64.83%,砂壤土中仅为56.14%。添加γ-PGA有利于改良土壤内孔隙分布,提高持水能力,防止土壤水分的深层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聚谷氨酸 土壤持水特性 土壤孔隙 饱和扩散率 土壤水分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土持水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代镇 李伟 +1 位作者 韩娟 温晓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65-273,共9页
通过连续6年定位试验,探究较长时间施用生物炭对土壤保水作用的影响,以期为[土娄]土区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提供理论参考。田间试验于2011年开始,设4个生物炭施用梯度:对照,不施生物炭(B0);5 t·hm-2(B5);10 t·hm-2(B10);20 t... 通过连续6年定位试验,探究较长时间施用生物炭对土壤保水作用的影响,以期为[土娄]土区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提供理论参考。田间试验于2011年开始,设4个生物炭施用梯度:对照,不施生物炭(B0);5 t·hm-2(B5);10 t·hm-2(B10);20 t·hm-2(B20)。在2017年测定了土壤含水量、土壤基础理化性质和水分累积蒸发量等。结果表明:生物炭能够显著减小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且随着生物炭施入量的增加,各指标变化幅度也增大,B20与B0处理相比,土壤容重减少了8.28%,毛管孔隙度增加了20.17%,饱和含水量与田间持水量分别增加了22.17%和14.86%;生物炭显著增加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B20与B0处理相比,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了19.00%,团聚体破坏率和不稳定团粒指数分别降低了11.34%和9.61%;生物炭还可有效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B10和B20处理的土壤累积蒸发量分别比B0处理减少了7.45%和10.18%。结合逐步回归分析与通径分析发现,生物炭对土壤结构的改良是其促进土壤持水能力的主要原因。土壤孔隙度和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土壤饱和含水量的主要因子,影响土壤毛管持水量的主要因子为有机碳含量和土壤毛管孔隙度,而毛管孔隙度与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则解释了绝大部分土壤田间持水量的变化。研究表明生物炭施用可以显著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土娄]土持水性能,增加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娄]土 容重 土壤孔隙度 土壤团聚体 土壤水分常数 水分蒸发 土壤持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剂对混剂土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宝玉 张林 +2 位作者 滕轶 孙海芹 黄选瑞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5期62-65,共4页
为了解保水剂施入土壤后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促进保水剂在抗旱节水中的合理应用。在河北农业大学实验基地,对青海“绿宝”公司提供的3种剂型保水剂施入土壤后的混剂土进行土壤水分常数、密度、pH值、土壤膨胀率和土壤硬度等性能测定。... 为了解保水剂施入土壤后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促进保水剂在抗旱节水中的合理应用。在河北农业大学实验基地,对青海“绿宝”公司提供的3种剂型保水剂施入土壤后的混剂土进行土壤水分常数、密度、pH值、土壤膨胀率和土壤硬度等性能测定。结果表明:保水剂能显著提高土壤中的土壤水分常数和土壤孔隙度,但混剂土的土壤密度减小;保水剂能明显提高土壤的膨胀性能65%-170%;保水剂加入土壤后对土壤的pH值影响较小;在土壤大量失水后,保水剂能明显降低土壤坚实度,对照土壤的硬度是混剂土硬度的5.2—32.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土壤水分常数 膨胀率 土壤硬度 土壤密度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