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铁和有机质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徐德福 黎成厚 《贵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物科学版)》 2002年第6期397-403,共7页
用黏质黄壤、硅铝质黄壤、紫色土及白鳝泥土通过加入不同量的有机质和氧化铁在田间条件下进行土壤培养试验 ,以研究氧化铁和有机质对有机无机复合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 ,增加有机质能提高土壤中无定形铁和络合态铁的含量 ,显著提高铁的... 用黏质黄壤、硅铝质黄壤、紫色土及白鳝泥土通过加入不同量的有机质和氧化铁在田间条件下进行土壤培养试验 ,以研究氧化铁和有机质对有机无机复合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 ,增加有机质能提高土壤中无定形铁和络合态铁的含量 ,显著提高铁的活化度 ,且土壤中铁的活化度与有机质含量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氧化铁同有机质一样能增加土壤中复合体的含量 ,其中氧化铁与G2 型复合体呈正相关 ;有机质能增加土壤中的重组腐殖质、松结合态腐殖质、稳结合态腐殖质和紧结合态腐殖质 ;氧化铁能显著提高土壤中重组腐殖质、松结合态腐殖质的含量。重组腐殖质中松结合态腐殖质所占比例较大 ,而稳结合态和紧结合态腐殖质所占比例较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 有机 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 影响 土壤复合 结合态腐殖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稻蟹生产模式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安辉 赵前程 刘鸣达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0-545,共6页
采取田间定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有机稻蟹、常规稻蟹与单作水稻生产模式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试前相比,2009年和2010年有机稻蟹模式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含量(增幅分别为9.81%~25.... 采取田间定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有机稻蟹、常规稻蟹与单作水稻生产模式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试前相比,2009年和2010年有机稻蟹模式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含量(增幅分别为9.81%~25.13%和5.29%~14.73%;20.93%~44.09%和12.44%~28.45%),提高原土复合量和追加复合量,降低原土复合度,且有机肥用量越大,效果越显著;常规稻蟹模式各指标的变化也有其类似的规律,但均明显低于有机稻蟹模式;单作水稻模式的土壤有机碳、重组有机碳含量和原土复合量显著下降。因此,有机稻蟹生产模式不仅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数量,而且能提高土壤有机质的质量,促进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形成,提高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稻蟹 常规稻蟹 单作水稻 有机无机复合状况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中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史吉平 张夫道 林葆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11,24,共5页
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提高潮土各组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含量,但只能提高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G2组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含量,增加的有机质主要累积于G2和G1组复合体中。长期单施化肥降低潮土各组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含量,对旱地... 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提高潮土各组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含量,但只能提高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G2组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含量,增加的有机质主要累积于G2和G1组复合体中。长期单施化肥降低潮土各组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含量,对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各组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含量影响不大。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中微量元素的影响,在不同土壤和不同施肥处理中不完全相同。相关分析表明,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微量元素含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不高,因此,不宜用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含量或微量元素含量来判断土壤肥力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土壤有机无机复合 有机 微量元素 含量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界面行为在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少博 徐英德 +6 位作者 高晓丹 张昀 张广才 李嵩 许晨阳 田锐 汪景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82-1691,共10页
土壤有机物质与土壤矿物质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普遍存在,有关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形成理论的研究倍受关注,土壤有机质与矿物质结合的紧密程度直接关系到土壤碳库的稳定性,在环境科学与农业资源利用领域有重要意义。但关于土壤有机无机复... 土壤有机物质与土壤矿物质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普遍存在,有关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形成理论的研究倍受关注,土壤有机质与矿物质结合的紧密程度直接关系到土壤碳库的稳定性,在环境科学与农业资源利用领域有重要意义。但关于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形成机制还不完善,土壤宏观、介观及微观各尺度间的作用机制未能衔接。本文综述了土壤有机无机复合胶体的形成(形成学说、作用机制与影响因子)及此过程中离子的界面行为;系统地梳理了离子在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回顾了土壤有机无机组分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最后强调了离子特异性效应在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形成中的作用,特别是化合价相同的不同离子对土壤系统的性质与过程具有不同的影响。即离子电子层数和外层电子排布的微小差异在土壤表面附近的强电场中被放大,通过极化作用提高离子的有效电荷,增强离子所受的库仑作用力。离子的有效电荷数可以定量表征该土壤胶体复合过程中界面上离子作用的强弱程度。结论不断完善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形成理论,为土壤培肥和污染土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对促进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环境化学和微粒污染物迁移动力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无机复合 离子吸附 离子键 离子特异性效应 土壤有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栽培菊花土壤的有机无机复合性状和菊花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郝文雅 刘德辉 +2 位作者 徐飞 杨剑波 盛蒂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16-621,共6页
按照江苏省射阳县中药材种植基地的施肥习惯,选用当地常用的猪粪、鸡粪、菜籽饼、有机复混肥、化肥为供试肥料,于2004、2005年连续2年进行菊花施肥大田小区试验和室内盆栽试验。其中,小区试验主要研究栽培菊花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 按照江苏省射阳县中药材种植基地的施肥习惯,选用当地常用的猪粪、鸡粪、菜籽饼、有机复混肥、化肥为供试肥料,于2004、2005年连续2年进行菊花施肥大田小区试验和室内盆栽试验。其中,小区试验主要研究栽培菊花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和结合态腐殖质组成,盆栽试验主要研究施肥对菊花产量、内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条件下连续2年单施化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比试前下降,亏缺主要来自轻组;与对照(不施肥)比较,连续施用有机肥的处理,能提高土壤和重组有机C含量(增幅分别为4.5%~32.7%和10.5%~37.8%),促进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形成,提高土壤增值复合量和增值复合度,改善腐殖质结合形态,使松结态腐殖质含量增加,紧结态腐殖质减少,使土壤腐殖质得到活化;各类有机肥对栽培菊花土壤均有较好的培肥效果,其中以猪粪、菜籽饼较好。室内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提高菊花花序和茎叶的生物量,显著增加菊花药用有效成分总黄酮、绿原酸的含量,这方面的作用有机肥优于化肥,有机肥中又以菜籽饼的效果较好,猪粪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土壤有机无机复合 结合态腐殖质 菊花生物量 总黄酮 绿原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肥措施对旱地栗钙土有机无机复合状况的影响
6
作者 刘树庆 霍习良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65-69,共5页
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配施对旱地栗钙土的培肥效果和增产效果是非常显著的;砂质栗钙土肥效N>P,而草甸栗钙土P>N.施肥不仅使票钙上中松结合态、稳结态、紧结态腐殖质含量有明显增加,而且还使重组碳、复合量、追加复合度;追加复... 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配施对旱地栗钙土的培肥效果和增产效果是非常显著的;砂质栗钙土肥效N>P,而草甸栗钙土P>N.施肥不仅使票钙上中松结合态、稳结态、紧结态腐殖质含量有明显增加,而且还使重组碳、复合量、追加复合度;追加复合量有显著增加,它们与产量和土壤养分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它们是标志培肥效果及反映栗钙土肥力的最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钙土 培肥 有机无机复合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及氮素形态分布与肥力的关系
7
作者 卢瑛 徐盛荣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CSCD 1996年第2期90-93,共4页
不同肥力红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及氮素形态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肥力水平提高,有机无机复合量增大.复合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CEC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钾、缓效钾的相关性不显著;复合度与上述肥力性... 不同肥力红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及氮素形态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肥力水平提高,有机无机复合量增大.复合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CEC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钾、缓效钾的相关性不显著;复合度与上述肥力性状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因此,可以用复合量来评价肥力状况.红壤酸解性氮占全氮77%-86%;在酸解性氮中,各组分氮所占比例为氨基酸态氮>酸解氨态氮>酸解未鉴别态氮>氨基糖态氮.氨基酸态氮占酸解性氮的比率为高肥力红壤大于低肥力红壤,且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里显著正相关,也可作为衡量土壤肥力状况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有机无机复合状况 氮素形态分布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苏打盐碱土胶体组分及有机无机复合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许连周 王琪 +8 位作者 刘丹阳 钟锐 孟庆峰 张如月 刘阳 马献发 骆静梅 邢华铭 嵩博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2-158,共7页
基于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土有机肥长期改良试验,以未施用有机肥为对照(CK),研究不同改良年限(4,11,15,20 a)对土壤胶体组分、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改良年限的增加,土壤水分散组胶体(G_(0))含量显著降... 基于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土有机肥长期改良试验,以未施用有机肥为对照(CK),研究不同改良年限(4,11,15,20 a)对土壤胶体组分、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改良年限的增加,土壤水分散组胶体(G_(0))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土壤钙结合的复合体(G_(1))含量显著增加(P<0.05),土壤铁铝氧化物结合的复合体(G_(2))含量及(G_(0)+G_(1)+G_(2))含量并无显著性变化;G_(0)、G_(1)和G_(2)组有机碳含量随改良年限的增加均呈增加趋势。与CK相比,施用有机肥处理显著提升了土壤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含量(P<0.05),并分别在4,11 a处理中达到最大值。改良年限在11 a及以上处理的复合体对土壤固碳的总贡献率为35.51%~54.64%。相对于CK,施用有机肥处理的苏打盐碱土有机无机复合程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改良11 a及以上处理其增幅明显。综上所述,长期施用有机肥促进了苏打盐碱土水分散组胶体向水稳性复合体转化,显著增加了复合体对土壤固碳的贡献率,也显著提升了土壤的有机无机复合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打盐碱土 有机 土壤有机 土壤胶体 有机无机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还田及栽培方式对土壤环境保护的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董婉如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42-145,共4页
作物产量是反映土壤肥力最好的综合指标,而作物产量与土壤胶体原土复合量间呈明显的相关性(r=0.7032**,t=4.53>t0.01=2.83。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还田与土壤有机质增值呈明显正相关,土壤培肥后实际复合量增值(%)与土壤有机质增率(%)... 作物产量是反映土壤肥力最好的综合指标,而作物产量与土壤胶体原土复合量间呈明显的相关性(r=0.7032**,t=4.53>t0.01=2.83。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还田与土壤有机质增值呈明显正相关,土壤培肥后实际复合量增值(%)与土壤有机质增率(%)密切相关(r=0.8964**,t=7.84>t0.01=2.95),其产量水平的变迁与土壤有机无机复合量增减动态相一致。绿肥、麦秸还田和粮草轮作、绿麦间套等栽培,有利土壤有机无机复合量的提高,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酶活性,是保护土壤生境,涵养水源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同时,土壤有机无机复合量和土壤酶活性也是衡量农业措施及地力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还田 栽培方式 土壤有机无机复合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对潮土结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赵红 吕贻忠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956-1960,共5页
研究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潮土结构特性的影响,探求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土壤结构的变化规律。以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基础,采用了传统翻耕、翻耕秸秆还田、旋耕秸秆还田、免耕覆盖还田、免耕立秆还田和免耕粉碎还田6... 研究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潮土结构特性的影响,探求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土壤结构的变化规律。以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基础,采用了传统翻耕、翻耕秸秆还田、旋耕秸秆还田、免耕覆盖还田、免耕立秆还田和免耕粉碎还田6种处理,分别对不同耕层的土壤容重、有机碳含量、团聚体及有机无机复合体进行了测定,对比分析了不同保护性耕作对潮土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覆盖还田的土壤容重值最低;干筛情况下,免耕秸秆覆盖还田的MWD值显著高于其它处理30.4%~47.4%,而湿筛情况下,免耕立秆还田与粉碎还田MWD值高于其它处理;立秆还田的土壤分散系数最低,而粉碎还田的分散系数比其它处理高20.48%~330.93%;翻耕处理的原土复合量、原土复合度分别高于免耕处理10.82%~21.62%、8.97%~20.97%。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有很大差异:覆盖还田能改善田间土壤结构;立秆还田能提高微团聚体的稳定性;粉碎还田通过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而增加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结构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无机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坝上高原栗钙土退化的一些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盛学斌 刘云霞 赵玉萍 《土壤与环境》 CSCD 1999年第4期262-265,共4页
坝上高原生境脆弱与人为不合理活动的叠加影响,导致票钙土退化。表现为土壤代换量降低,养分含量减少,有机复合体破坏;松结合态、稳结合仓和紧结合态腐殖质下降,其下降率依序为21%~34%、44%~55.5%和5%~62%。
关键词 坝上高原 栗钙土 土壤有机 无机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作改水旱轮作对砂姜黑土腐殖质中氮分布的影响
12
作者 何方 李道林 +3 位作者 马友华 沙宗珩 王玉虹 张国松 《安徽农学通报》 1996年第4期35-36,共2页
砂姜黑土是分布在苏、皖北部至豫东一带的古老耕作土壤,面积达400余万ha,其中我省约140万ha,曾是国家重点中低产田综合治理区。近年来,随着农田水利条件改善,改旱作制为水旱轮作制,对于改良砂姜黑土在生产中的限制因子,促进土壤有机质积... 砂姜黑土是分布在苏、皖北部至豫东一带的古老耕作土壤,面积达400余万ha,其中我省约140万ha,曾是国家重点中低产田综合治理区。近年来,随着农田水利条件改善,改旱作制为水旱轮作制,对于改良砂姜黑土在生产中的限制因子,促进土壤有机质积累,改善土壤肥力性状,进一步提高和稳定农田生产力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 水旱轮作 氮分布 土壤有机无机复合 松结态 安徽农业大学 土壤有机 结合态腐殖质 土壤肥力 土壤有机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