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气候条件下葡萄成分与土壤有效水分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洲(摘译) 《中国果业信息》 2020年第2期53-53,共1页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9.109063),来自西班牙莱里达大学环境与土壤科学系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不同气候条件下丹魄葡萄整个生长周期果实成分与土壤有效水分之间的关系。该项研...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9.109063),来自西班牙莱里达大学环境与土壤科学系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不同气候条件下丹魄葡萄整个生长周期果实成分与土壤有效水分之间的关系。该项研究在西班牙Rioja DOCa进行,研究人员分析了非灌溉植株上果实着色期至成熟期的果实成分(包括浆果重量、酸度和本分类成分)和整个生长周期中土壤有效水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效水分 生长周期 非灌溉 果实成分 葡萄 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土壤水分有效性分析的克立格法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笑吟 毕华兴 +2 位作者 张志 张建军 林靓靓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04-1010,共7页
以山西吉县蔡家川小流域土壤水分有效性分级为基础,通过对291个土壤水分监测点在旱季的土壤水分监测(TDR土壤水分测定法),以变异函数为主要工具,以普通克里格法和指示克立格法为基本方法,研究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及土壤水分有效性水... 以山西吉县蔡家川小流域土壤水分有效性分级为基础,通过对291个土壤水分监测点在旱季的土壤水分监测(TDR土壤水分测定法),以变异函数为主要工具,以普通克里格法和指示克立格法为基本方法,研究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及土壤水分有效性水平在空间上的概率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区土壤有效水和无效水的分界为13.46%(0~30cm)、12.48%(30~60cm),速效水和迟效水的分界为15.20%(0~30cm)、14.20%(30~60cm);通过克立格插值估计整个研究区坡面0~30cm、30~60cm土壤水分平均值为10.94%、11.88%,处于土壤无效水含量范围内的面积占总面积的75.7%、55.7%;土壤水分有效性的概率分布与坡向关系密切,土壤有效水的概率自东北向西南递减。30~60cm土层出现有效水区域及相对应的概率远大于0~30cm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有效 TDR 黄土区 克立格法 概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土壤水分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笑吟 毕华兴 +2 位作者 张建军 李俊 林靓靓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05-208,211,共5页
在不同林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的基础上,进行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分级。通过分析不同林分的持水、供水能力,并结合生长季中土壤水分的测定,确定了不同林地土壤水分有效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各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几... 在不同林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的基础上,进行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分级。通过分析不同林分的持水、供水能力,并结合生长季中土壤水分的测定,确定了不同林地土壤水分有效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各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几乎重合、形状基本相似,无显著差异;天然次生林地土壤持水能力最高,其余依次为油松×刺槐、侧柏×刺槐、侧柏、油松、灌草地、刺槐;土壤的供水能力侧柏×刺槐〉次生林〉刺槐〉油松〉侧柏〉油松×刺槐〉灌草地,同一立地条件下底层土〉表层土;在7~10月期间,样地各土层均处于有效水范围内,0~80cm土层平均有效水储量为24.27~70.47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区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水分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仲冬 齐学斌 +2 位作者 樊向阳 乔冬梅 梁志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76,共6页
为探讨土壤水分有效性及其与大气、土壤和作物因素的定量关系,将作物实际腾发量作为土壤水分有效性的评价指标,采用土壤水分概率模型建立土壤水分有效性系数的计算模型,分析大气、土壤和作物因素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 为探讨土壤水分有效性及其与大气、土壤和作物因素的定量关系,将作物实际腾发量作为土壤水分有效性的评价指标,采用土壤水分概率模型建立土壤水分有效性系数的计算模型,分析大气、土壤和作物因素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降水量和降水分布均对土壤水分有效性产生显著影响,土壤质地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并不明显;在总降水量小于150mm的干旱条件下,凋萎系数小于0.3的土壤质地更有利于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在总降水量小于50mm的极端干旱和总降水量大于750mm的极端湿润条件下,由于降水影响强烈,弱化了潜在蒸发蒸腾量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作用;当总降水量接近300mm时,潜在蒸发蒸腾量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明显。在不同的环境中,土壤水分有效性对降水和作物参数的敏感度不一致。以作物实际腾发量为指标评价土壤水分有效性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土壤水分对作物的有效性与大气条件、土壤质地和作物类型的动态关系,与动力学方法相比,建立在土壤水分概率模型基础上的土壤水分有效性系数解析模型便于分析输入参数与模型结果的响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有效 蒸发蒸腾 降水 土壤质地 概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质类型与矿化度对半干旱盐渍化地区果园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郭全恩 王益权 +2 位作者 南丽丽 曹诗瑜 车宗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73-978,共6页
盐渍化土壤水分有效性是制约土地生产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不同盐分类型及矿化度的盐溶液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可为微咸水合理灌溉以及促进土壤生产潜力的发挥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离心法在室内研究了脱水过程中灌溉水的溶... 盐渍化土壤水分有效性是制约土地生产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不同盐分类型及矿化度的盐溶液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可为微咸水合理灌溉以及促进土壤生产潜力的发挥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离心法在室内研究了脱水过程中灌溉水的溶质类型(NaCl和Na2SO4)与矿化度(0、1 g.L 1、3 g.L 1、5 g.L 1、10 g.L 1)对半干旱盐渍化地区果园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矿化度的NaCl和Na2SO4处理均可使田间持水量、暂时萎蔫系数、永久萎蔫系数、迟效水和无效水较对照有所降低。不同矿化度的NaCl处理以及1g.L 1的Na2SO4处理土壤全有效水和速效水都较对照增加,3 g.L 1、5 g.L 1和10 g.L 1的Na2SO4处理土壤全有效水和速效水都较对照减小。不同矿化度的NaCl和Na2SO4处理均可使土壤通气孔隙和毛管孔隙相对减少,非活性孔隙增大,其中矿化度为5 g.L 1的NaCl和Na2SO4处理对其影响最为明显,通气孔隙分别较对照减小16.8%和14.8%,毛管孔隙分别较对照减小5.2%和6.5%,非活性孔隙分别较对照增加15.7%和14.4%。NaCl对于土壤比水容量和毛管断裂的延迟效果比NaSO4明显。且土壤溶液盐分含量增加,土壤持水能力下降、供水性能增加而土壤抗旱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有效 溶质类型 矿化度 盐渍化土壤 概念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库区石渣土土壤水分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吕国安 蔡崇法 +1 位作者 陈明亮 王春潮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6-109,共4页
土壤水分有效性的高低是制约石渣土生产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丹江口库区郧县石渣土 3种不同土石比土壤水分有效性的研究表明 :土壤水分有效性与土壤中的土 (<2 mm)石 (>2 mm)比关系密切。土壤蒸发、持水、导水和供水能力均与土... 土壤水分有效性的高低是制约石渣土生产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丹江口库区郧县石渣土 3种不同土石比土壤水分有效性的研究表明 :土壤水分有效性与土壤中的土 (<2 mm)石 (>2 mm)比关系密切。土壤蒸发、持水、导水和供水能力均与土壤中的土石比的大小有关。 3种土壤的持水能力 ,以石砾含量较少、质地较粘的土壤最强 ,以石砾含量较多、质地为壤质的土壤最低。而土壤水分蒸发能力与砾石含量呈负相关 ,土壤水分扩散率则与砾石含量呈正相关。适中土石比的土壤可提高入渗性能 ,减少蒸发量 ,提高供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库区 土壤水分有效 石渣土 土壤蒸发 水分运动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退耕地土壤水分有效性及蓄水性能——以陕西省吴旗县柴沟流域为例 被引量:16
7
作者 梁伟 白翠霞 +1 位作者 孙保平 齐举一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40,共3页
对退耕还林还草区具有代表性的乔木(山杏和刺槐)、灌木、农田的土壤水分有效性和蓄水能力进行了测定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效水含量变化范围为1.92%~15.73%,林地比农田增加约75.31%。0—40cm土层土壤蓄... 对退耕还林还草区具有代表性的乔木(山杏和刺槐)、灌木、农田的土壤水分有效性和蓄水能力进行了测定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效水含量变化范围为1.92%~15.73%,林地比农田增加约75.31%。0—40cm土层土壤蓄水量为228.30~251.07t/hm^2,林地比农田增加约8%。刺槐林地的蓄水性能好于山杏。研究成果对于科学地评价退耕还林还草的土壤改良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还草 土壤水分有效 土壤蓄水量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有效性对梭梭苗根系导水率的动态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姚立民 李伏生 +1 位作者 佟玲 谢恒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8-72,共5页
为探讨土壤水分有效性和萌芽后天数对梭梭苗根系导水率的影响,进行了盆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梭梭苗的根系总导水率随土壤水分有效性和萌芽后天数的增加均呈线性增加;梭梭苗的单位面积根系导水率随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抛... 为探讨土壤水分有效性和萌芽后天数对梭梭苗根系导水率的影响,进行了盆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梭梭苗的根系总导水率随土壤水分有效性和萌芽后天数的增加均呈线性增加;梭梭苗的单位面积根系导水率随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抛物线变化,随萌芽后天数的增加呈线性递减。获得的梭梭苗根系导水率的动态变化规律,可用于根系吸水动力学模型和植物体水分传输规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根系导水率 土壤水分有效 萌芽后天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保墒性能与土壤水分有效性综述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开元 李玉山 邵明安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 CSCD 1991年第1期94-104,共11页
土壤保墒性能与土壤水分有效性多年来一直是土壤物理学领域中最为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也是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土壤水分是植物需水的主要来源,其保蓄和储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土壤的保墒性能。而植物从土壤中吸水... 土壤保墒性能与土壤水分有效性多年来一直是土壤物理学领域中最为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也是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土壤水分是植物需水的主要来源,其保蓄和储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土壤的保墒性能。而植物从土壤中吸水的容易程度决定于土壤水分有效性。随着SPAC理论的发展,土壤与植物水分关系的概念已发生了根本变化;本文拟将土壤保墒性能与土壤水分有效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保墒性能 土壤水分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陕峡谷河流阶地枣林土壤水分有效性及干燥化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钞锦龙 胡磊 +3 位作者 雷添杰 张鹏飞 郝小梅 赵德一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6-242,共7页
选取晋陕峡谷河流阶地枣林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水分有效性指标A_(w)、土壤干燥化强度指数(SDI)等,定量研究河流阶地0~500cm土层土壤水分有效性及干燥化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阶地土壤水分有效性A_(w)具有显著性差异(P<0.0... 选取晋陕峡谷河流阶地枣林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水分有效性指标A_(w)、土壤干燥化强度指数(SDI)等,定量研究河流阶地0~500cm土层土壤水分有效性及干燥化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阶地土壤水分有效性A_(w)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一级阶地(0.36)显著高于二级(0.08)和三级(0.14)阶地。不同深度土壤水分有效性差异为:0~200cm土层土壤,除60~ 100cm土层外,各层三级阶地显著高于一级、二级阶地( P<0.05);110~300 cm. 310~500 cm土层土壤水分有效性分别表现为一级阶地最低(最大值-0.06)和最高(最大值1.04)的水分状况(P<0.05)。对土壤水分有效性分级,一级阶地多处于无效水和富余水状态,二、三级阶地多处于难效水状态。200~ 500cm土层土壤平均干燥化强度为:三级阶地( 69.87%)>二级阶地(69.23%)>一级阶地(-24.74%)。综合考虑土壤水分相关指标及植被生长规律,河流三级阶地更适合枣树生长,而一级、二级阶地需加强灌溉管理,并增加适当的农艺措施才能满足枣树的正常生长发育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林 土壤水分有效 干燥化 河流阶地 晋陕峡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灌木林地土壤水分有效性及盈亏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梦珺 刘文兆 《甘肃农业科技》 2004年第4期41-45,共5页
通过对陕西省安塞县黄土丘陵沟壑区沙棘及柠条林地的土壤水分研究的结果表明 ,该地区灌木林地的土壤水分有效性相当低 ,在生长季中的大多数时间 ,林地的土壤水分均处于难效状态 ,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柠条林地的土壤水分亏缺量最... 通过对陕西省安塞县黄土丘陵沟壑区沙棘及柠条林地的土壤水分研究的结果表明 ,该地区灌木林地的土壤水分有效性相当低 ,在生长季中的大多数时间 ,林地的土壤水分均处于难效状态 ,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柠条林地的土壤水分亏缺量最大 ,在生长季中 0~ 5 0 0 cm土层土壤水分亏缺量达 82 9mm ;柠条林地土壤水分的剩余量表明柠条对于土壤水分的利用率最高 ,其 0~ 5 0 0 cm土层土壤水分在生长季中的剩余量仅为 15 .9m m ,沙棘林地为 94 .8m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灌木林地 土壤水分有效 亏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榆次不同植被土壤水分有效性与干燥化效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鹏飞 王融融 +3 位作者 戴燕燕 李强 马延东 赵景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2-198,共7页
为了对山西省山区土壤干旱程度和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研究,通过称重法研究了山西榆次区不同植被(樱桃林地、耕地、枣树林地和杨树林地)及撂荒地土壤剖面水分变化特征、水分有效性及干燥化效应。结果表明:土壤平均含水量从小到大依次为杨... 为了对山西省山区土壤干旱程度和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研究,通过称重法研究了山西榆次区不同植被(樱桃林地、耕地、枣树林地和杨树林地)及撂荒地土壤剖面水分变化特征、水分有效性及干燥化效应。结果表明:土壤平均含水量从小到大依次为杨树林地(8.10%)、枣树林地(9.94%)、撂荒地(10.70%)、樱桃林地(14.47%)和耕地(14.53%)。各植被下土层均有不同程度的干层发育,其中耕地和樱桃林地土壤为轻度干层,撂荒地主要为中度干层,而枣树林地与杨树林地则发育了中重度干层。杨树林地各土层均为无效水,枣树林地以无效水为主,撂荒地以无效水与难效水为主,耕地和樱桃林地受灌溉补给,以难效水与中效水为主。各植被中除杨树林地外,土壤水分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先减后增。其中樱桃林地和枣树林地土壤水分都在0-3 m内呈递减趋势,3-5 m土壤水分迅速升高。耕地和撂荒地土壤含水量先减后增,均在2-2.5 m深度土层为含水量低值拐点。杨树林地土壤水分在0-3.5 m保持平稳,3.5-5 m水分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植被 土壤干燥化效应 土壤水分有效 土壤水分分布模式 山西榆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林分自创性”有效水分供给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孙长忠 黄宝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14-621,共8页
在黄土高原半湿润区,对无林沟坡(荒坡)与林地土壤分水储量变化的多年定点测定结果表明,在蒸发潜力很大的气候条件下,在很少有植物消耗水分的荒坡近裸立地上,和在林木每年蒸腾消耗大量水分之后的林地上,若以降雨丰、欠年周期为单位计算,... 在黄土高原半湿润区,对无林沟坡(荒坡)与林地土壤分水储量变化的多年定点测定结果表明,在蒸发潜力很大的气候条件下,在很少有植物消耗水分的荒坡近裸立地上,和在林木每年蒸腾消耗大量水分之后的林地上,若以降雨丰、欠年周期为单位计算,土壤水分的收支均保持着相对的平衡关系。表现出林地与荒坡水分收支关系有着本质的差异。提出了开展林地有效水分获取途径研究的必要性。根据对林分改造自身生存环境,为自己提供有效水分功能的定点测定结果,从系统水分收支平衡原理出发,经过对林分、荒坡各自水分小循环过程及二者水分数量关系的分析,提出了黄土高原林分“自创性”有效水分供给体系假说,建立了“自创”潜力表达方程。对“自创性”假说提出的意义、作用及应用价值,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它在黄土高原森林水文效应及森林培育学理论研究上,具有开拓新思路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说 "林分自创性" 土壤有效水分 水分平衡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土壤水分动态密度效应研究
14
作者 韩辉 张学利 +4 位作者 党宏忠 白雪峰 郎明翰 宋鸽 刘春颖 《辽宁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研究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土壤水分时空动态随林分密度的变化规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该研究在科尔沁沙地南缘樟子松人工林中选取同龄、高密度(810株·hm^(-2))、低密度(404株·hm^(-2))林分设置样... 研究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土壤水分时空动态随林分密度的变化规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该研究在科尔沁沙地南缘樟子松人工林中选取同龄、高密度(810株·hm^(-2))、低密度(404株·hm^(-2))林分设置样地,以无林地(草地)为对照,采用烘干法和TDR测定相结合的方法,2004-2022年监测0~3 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并同步监测林外降水量。结果表明:2004-2022年,0~1 m土层高、低两种密度林分的年均土壤含水率分别为11.1%、11.8%,两者无显著差异(t=0.935,P=0.3);土壤含水率的季节变化可划分为低值期(4-5月)、平缓期(5-6月)、上升期(6-8月)、高峰期(8-9月)和下降期(9-10月)。高(低)两种密度林分0~1m土层水分状况的统计表明,非旱、轻旱、中旱和重旱比例分别为59.7%(65.0%)、24.4%(15.3%)、13.8%(12.8%)和2.2%(6.9%)。林分在从中龄林向近/成熟林的演化过程中,高密度林分0~1 m土层土壤水分处于非旱状态的占比由58.3%增至60.3%,低密度林分则由44.8%增至73.7%,低密度林分增幅更显著。高、低密度林分0~1 m土层非旱状态占比最高的月份均为8月,重旱状态占比最高的月份均为6月。在科尔沁沙地南缘,樟子松不同密度林分土壤含水率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0~1 m土层不同密度林分土壤含水率年际尺度差异不显著,土壤含水率的季节、年际变化与同期降水量变化的格局相似,但不完全一致。不同密度林分的林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旱,干旱所占比例约65%,生长季各月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干旱,6月份为重旱多发期。在中龄林向近/成熟林的演化过程中,土壤干旱改善情况低密度林分好于高密度林分,因此建议适时疏伐改善樟子松林地土壤水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不同密度 土壤水分变化 土壤水分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半干旱山区农田土壤水分蒸发损失及其对策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忠民 山仑 《宁夏农林科技》 1993年第2期47-50,共4页
在半干旱区,旱地农作物及牧草生长发育所需水分的来源,主要依赖于降雨入渗到土壤中的水分。因此,土壤水分多少将直接影响土地生产力。土壤水分盈亏又受到径流和土面蒸发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拦蓄地表径流,提高土壤含水量。
关键词 山区 农田 土壤有效水分 蒸发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草地群落功能性状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被引量:30
16
作者 王鑫 杨磊 +1 位作者 赵倩 张钦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3-179,共7页
植物功能性状可以响应生境的变化并决定生态系统的功能,探究植物功能性状间的关系及其随土壤有效水分梯度的变化规律,对认识不同水分条件下植被在群落水平碳水代谢关系和维持水分平衡的生理生态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甘肃定西典型半干... 植物功能性状可以响应生境的变化并决定生态系统的功能,探究植物功能性状间的关系及其随土壤有效水分梯度的变化规律,对认识不同水分条件下植被在群落水平碳水代谢关系和维持水分平衡的生理生态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甘肃定西典型半干旱黄土小流域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排序分析和回归拟合方法,分析了30个代表性草地样地中7个植物功能性状加权均值对土壤有效水分的响应以及响应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1)7个性状中,除叶宽与土壤有效水分无明显相关外,叶长、株高、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厚和叶干物质含量均与土壤有效水分显著性相关,可识别为草地在群落水平对土壤水分的响应性状。(2)草地群落通过降低株高,减小叶长、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增加叶厚和叶干物质含量以适应土壤有效水分减少;其中叶干物质含量的解释度最大,是土壤水分的最优响应性状。(3)除叶厚与叶长无显著相关外,其余功能性状均存在显著相关,说明草地群落的功能性状在土壤水分梯度上已基本形成了一个相互权衡或协同变化的功能性状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功能性状 群落加权均值 土壤有效水分 响应性状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土壤水分特征及水胁迫条件下高粱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2
17
作者 王浩 焦晓燕 +4 位作者 王劲松 武爱莲 丁玉川 董二伟 王立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3-257,287,共6页
为明确生物炭对土壤水分有效性及作物生长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和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炭添加比例(0,0.5%,1%,3%和6%(w/w))对土壤水分特征和水胁迫(相对含水量45%)条件下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 为明确生物炭对土壤水分有效性及作物生长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和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炭添加比例(0,0.5%,1%,3%和6%(w/w))对土壤水分特征和水胁迫(相对含水量45%)条件下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物炭添加比例增加,土壤吸湿系数、凋萎湿度、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土壤毛管孔隙和总孔隙度呈增加趋势,而容重降低;生物炭明显提高了土壤的EC值,0,0.5%,1%,3%和6%处理分别为0.16,0.33,0.47,0.89,1.58mS/cm。添加生物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土壤的水分蒸发,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土壤的有效水含量,但在相同含水量下土壤水的有效性降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6%处理提高了高粱叶片相对含水量,但其植株水势最低,同时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净光合速率最低;0.5%处理叶水势最高,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较高,同时干物质累积最大,表明施用0.5%的生物炭能够改善土壤水分环境,促进水胁迫条件下高粱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水分常数 土壤水分有效 水胁迫 高粱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午岭次生植被下土壤蓄水性能及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赵世伟 周印东 吴金水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8期1389-1392,共4页
通过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研究了子午岭北部黄土丘陵区不同次生植被群落类型下土壤蓄水性能及水分有效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撂荒地的土壤蓄水量最小,草地和灌木地的土壤蓄水量有所提高,增幅为17%~65%,而乔木林地土壤蓄水量最大,分... 通过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研究了子午岭北部黄土丘陵区不同次生植被群落类型下土壤蓄水性能及水分有效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撂荒地的土壤蓄水量最小,草地和灌木地的土壤蓄水量有所提高,增幅为17%~65%,而乔木林地土壤蓄水量最大,分别较撂荒地和草地、灌木地增加明显,其增加幅度分别达68%~79%、41%~50%和15%~20%;土壤田间持水量在0~20cm土层从撂荒地、草地、灌木林地到乔木林地,土壤田间持水量逐步提高,而20~50cm土层则变化不大;土壤有效水含量在两个土层中的变化均随着植被的进展演替呈现增加的趋势。讨论了植被与土壤互动关系中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植被 土壤蓄水性能 土壤水分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林区土壤水分条件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学龙 王金叶 +2 位作者 常宗强 金铭 杨秋香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7-21,共5页
通过对祁连山林区云杉林、圆柏林、灌丛林和牧草地等 4种主要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进行长期定位研究 ,揭示出生长季节内各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从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 ,土壤水分有效性等几个方面对祁连山林区主要植被类型的... 通过对祁连山林区云杉林、圆柏林、灌丛林和牧草地等 4种主要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进行长期定位研究 ,揭示出生长季节内各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从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 ,土壤水分有效性等几个方面对祁连山林区主要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条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表明祁连山林区主要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可分为 :土壤水分弱利用层、土壤水分利用层、土壤水分调节层 ;林地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可分为 :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补偿期、土壤水分消退期、土壤水分稳定期 4个时期。根据土壤水分对植物的有效性 ,将土壤水分划分为易效水、中效水和难效水三种状态 ,评价土壤水分有效性认为云杉林水分供应状况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水源涵养林 土壤水分变化 土壤水分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亏灌溉试验中土壤水分胁迫水平设置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柴红敏 张巍巍 蔡焕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6609-6610,共2页
在讨论植物水分胁迫发展对植物生理过程的影响模式和土壤水分有效性范围划分的基础上,给出区分土壤水分胁迫水平的土壤水吸力值,然后结合试验测定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换算出相应的土壤水分胁迫下的土壤含水量水平值。
关键词 调亏灌溉 土壤水分有效 土壤水吸力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水分胁迫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