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覆膜滴灌条件下氮肥运筹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侯云鹏 孔丽丽 +5 位作者 李前 尹彩侠 秦裕波 于雷 王立春 王蒙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78-1387,共10页
为解决吉林省半干旱区覆膜滴灌条件下合理施氮问题,通过两年(2016—2017年)田间试验,研究了覆膜滴灌等氮量投入条件下,不同运筹模式(N1:100%基肥;N2:50%基肥+50%拔节肥;N3:30%基肥+50%拔节肥+10%大口肥+10%开花肥;N4:20%基肥+30%拔节肥+... 为解决吉林省半干旱区覆膜滴灌条件下合理施氮问题,通过两年(2016—2017年)田间试验,研究了覆膜滴灌等氮量投入条件下,不同运筹模式(N1:100%基肥;N2:50%基肥+50%拔节肥;N3:30%基肥+50%拔节肥+10%大口肥+10%开花肥;N4:20%基肥+30%拔节肥+20%大口肥+20%开花肥+10%灌浆肥)对春玉米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关键生长节点氮素积累特征以及生育期内土壤无机氮含量变化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次施氮各处理(N2、N3、N4)玉米产量显著高于100%基肥处理(N1),其中N4处理玉米产量最高,较N1处理分别提高22.44%(2016年)和35.31%(2017年)。与N1处理相比,N2、N3、N4显著提高了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提高幅度依次为52.02%~83.21%、63.69%~120.78%、11.85%~22.46%(2016年)和92.44%~129.38%、127.23%~203.09%、22.10%~34.01%(2017年),且均以N4处理最高。施氮显著提高了玉米拔节期至成熟期氮积累量,其中开花期至成熟期氮积累量以N4处理最高。与N1处理相比,N2、N3、N4提高了玉米开花期至成熟期0~2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并降低成熟期40~10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土壤-作物系统氮素平衡中,N2、N3、N4处理较N1处理显著降低了氮素表观损失量,其中N4处理氮素表观损失量最低。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总施氮量210 kg·hm-2时,20%基肥+30%拔节肥+20%大口肥+20%开花肥+10%灌浆肥为该区域覆膜滴灌条件下氮肥最佳运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肥运筹 素利用效率 土壤无机氮含量 素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玉米叶片光谱特征的土壤无机氮含量估算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银杰 王磊 +5 位作者 白由路 杨俐苹 卢艳丽 孙艳敏 张静静 李格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06-1215,共10页
【目的】作物叶片颜色反映土壤养分的供应状况。研究作物叶片氮素相关的特征光谱信息与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关系,以建立基于叶片光谱信息的土壤无机氮含量诊断模型,实现利用高光谱技术对作物和土壤进行实时监测。【方法】在两年(2017—2018... 【目的】作物叶片颜色反映土壤养分的供应状况。研究作物叶片氮素相关的特征光谱信息与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关系,以建立基于叶片光谱信息的土壤无机氮含量诊断模型,实现利用高光谱技术对作物和土壤进行实时监测。【方法】在两年(2017—2018)的玉米(郑单958)田间试验中,设置6个施氮水平,施氮量分别为0、60、120、180、240、300 kg/hm^2。在玉米的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开花吐丝期、灌浆期测定叶片高光谱反射率,对植株和土壤样品进行采集,分析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变化,明确叶片光谱反射率与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关系,利用光谱参数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建立诊断模型并进行模型精度的评价。【结果】施氮处理土壤无机氮含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随着生育期的推移,土壤无机氮含量呈递减趋势,追肥可显著提高土壤无机氮含量。拔节期和开花吐丝期叶片光谱反射率与土壤无机氮含量在可见光波段呈负相关关系,在近红外波段呈正相关关系;大喇叭口期两者在可见光波段呈负相关关系,灌浆期两者无明显相关关系。在光谱参数模型中,4个生育期土壤无机氮含量预测的最佳光谱指数分别为RVI-2、RSI(534,726)、RSI(567,519)和RVI-2,其回归模型验证集的R^2分别为0.642、0.749、0.696、0.540。在PLSR预测模型中,利用PLSR建立的诊断模型验证集的R2分别为0.876、0.838、0.765、0.595,RPD(ratio of percent deviation)分别为2.140、2.077、2.002、1.369。【结论】基于叶片光谱反射率建立的PLSR估算模型,在玉米的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开花吐丝期均能很好地预测土壤无机氮含量。因此,利用叶片光谱特征诊断土壤无机氮含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光谱反射率 土壤无机氮含量 光谱参数 偏最小二乘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排水下减量施氮对土壤无机氮含量变化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徐茵 漆栋良 +1 位作者 朱建强 蒋舜尧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37,41,共6页
以旱地棉田为研究对象,2018年在湖北荆州大田条件下对控制排水和减量施氮下土壤无机氮含量变化和棉花产量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2种控制排水模式(非控制排水和地表控制排水,分别记作FKS和KS)与4个施氮量水平(农民习惯施氮量280 kg/hm^2... 以旱地棉田为研究对象,2018年在湖北荆州大田条件下对控制排水和减量施氮下土壤无机氮含量变化和棉花产量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2种控制排水模式(非控制排水和地表控制排水,分别记作FKS和KS)与4个施氮量水平(农民习惯施氮量280 kg/hm^2、习惯施氮量的90、80和70,分别记作N1、N0.9、N0.8和N0.7)完全随机组合设计。测定棉花生育期内0~20、20~40、40~60和60~80 cm土层的NO--3-N和NH-4-N含量。结果表明,与FKS相比,整体上KS下0~40 cm土层的NO--3-N含量和0~20 cm土层的NH-4-N含量增加。与N1相比,FKS下N0.9、N0.8和N0.7的籽棉产量分别减少9.23、13.16和18.60(P<0.05);而KS下N0.9、N0.8和N0.7的籽棉产量分别减少4.96、7.02(P>0.05)和12.98(P<0.05)。综上,采用地表控制排水,减氮10~20有利于提高0~20 cm土层的无机氮含量,从而维持棉花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排水 减量施 土壤无机氮含量 棉花产量 旱地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基施控混肥对苏北黄河故道直播粳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4
作者 李卫红 蒋伟勤 +4 位作者 董青君 谢昶琰 董玉兵 陈川 章安康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1-199,共9页
为解决苏北黄河故道地区沙性潮土漏水漏肥、氮肥投入量大等问题,优化该地区直播稻一次性施肥技术,探究氮素高效利用、一次性施肥实现稳产增产的机理特征,以苏秀867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田间试验和一年的盆栽试验,分析了农民习惯... 为解决苏北黄河故道地区沙性潮土漏水漏肥、氮肥投入量大等问题,优化该地区直播稻一次性施肥技术,探究氮素高效利用、一次性施肥实现稳产增产的机理特征,以苏秀867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田间试验和一年的盆栽试验,分析了农民习惯施肥(N 300 kg/hm^(2),CK)、控混肥梯度减量一次性基施(N 300、270、240、210 kg/hm^(2),N1、N2、N3、N4)5个施肥处理对土壤-作物系统中水稻产量形成、氮素积累与利用、稻米品质特征、土壤中氮盈余和无机氮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条件下N1、N2处理较CK增产3.75%~10.14%,盆栽条件下则为22.88%~27.59%,增产原因是每穗粒数和群体颖花量的显著增加,其中以N2处理增产效果更优。田间和盆栽试验中的N3、N4处理均与CK产量相当或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相较于CK,N1和N2处理在各主要生育阶段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均增加,增幅分别为4.32%~25.08%和5.65%~32.26%,结合其在水稻整个生育阶段的供氮特征,表明这2个处理的氮素供应与水稻生长匹配度更高。氮肥利用效率方面,相较于CK,田间条件下控混肥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6.86%~48.17%、5.08%~38.91%和8.53%~50.81%,土壤氮盈余减少了16.89%~51.14%;盆栽条件下各指标趋势与田间条件下基本一致。此外,控混肥处理还较CK提高了稻米食用品质,表现为籽粒蛋白质含量减少、直链淀粉含量增加。综上所述,在黄河故道地区,以减少10%氮肥施用量的基础上一次性基施控混肥综合效果最佳,该结果可为该地区直播稻一次性施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肥 粳稻 产量 肥利用 土壤无机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尿素在华北平原夏玉米上的应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易镇邪 王璞 +2 位作者 陈平平 屠乃美 兰林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919-4928,共10页
通过连续2a的大田试验,比较研究了尿素与包膜尿素对夏播玉米郑单958和农大108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氮肥利用率(NUE)与土壤无机氮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与WUE随施氮量增大而增大,两种氮肥间差异不显著;包膜尿素NUE较尿素高,2004... 通过连续2a的大田试验,比较研究了尿素与包膜尿素对夏播玉米郑单958和农大108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氮肥利用率(NUE)与土壤无机氮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与WUE随施氮量增大而增大,两种氮肥间差异不显著;包膜尿素NUE较尿素高,2004年郑单958N90kg/hm2与农大108N180kg/hm2条件下提高显著;施氮对土壤无机氮动态的影响具有年际间差异:2004年不施氮条件下一般呈"V"型变化趋势,施氮使其向"N"型或倒"V"型转变,而2005年施氮与不施氮条件下均呈"N"型变化趋势;施氮使土壤无机氮含量明显提高,包膜尿素较尿素效果更明显;土壤无机氮含量,包膜尿素处理以表土层最高,而尿素处理,特别是尿素N180kg/hm2处理9叶展至吐丝期以下层土壤较高,2004年表现尤为明显。可见在降水量较多的年份,包膜尿素缓释效应明显,能有效控制无机氮的下移。华北平原夏玉米季以包膜尿素替代尿素、以一次性基施替代基肥+追肥是完全可行的,能达到省工、增效、环保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夏玉米 包膜尿素 土壤无机氮含量 施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