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棉花黄萎病发病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 被引量:28
1
作者 顾美英 徐万里 +3 位作者 茆军 梁智 宋素琴 霍向东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6-279,共4页
在新疆石河子垦区采集3组棉花健康植株与黄萎病发病植株根际土样,研究其微生物数量、土壤养分、土壤酶等微生物生态特征与棉花黄萎病发病之间关系。结果表明:①发病株根际土壤微生物总量均大于健康株根际土壤微生物总量,且微生物总数和... 在新疆石河子垦区采集3组棉花健康植株与黄萎病发病植株根际土样,研究其微生物数量、土壤养分、土壤酶等微生物生态特征与棉花黄萎病发病之间关系。结果表明:①发病株根际土壤微生物总量均大于健康株根际土壤微生物总量,且微生物总数和细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②发病株根际土壤真菌数量均大于健康株;③健康株和发病株根际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没有明显规律性。研究表明棉花黄萎病病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别是真菌数量的大幅度增加,是棉花黄萎病发病最明显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土壤微生物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韭菜根系浸提液对香蕉枯萎病和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江舟 张静 +3 位作者 胡伟 任爽 陆尚沛 李华兴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0-487,共8页
通过抑菌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和盆栽试验,研究了韭菜根系浸提液对香蕉枯萎病的抑菌效应和防治效果,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韭菜根系浸提液对香蕉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 通过抑菌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和盆栽试验,研究了韭菜根系浸提液对香蕉枯萎病的抑菌效应和防治效果,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韭菜根系浸提液对香蕉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表现出浓度效应,即随着韭菜根系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菌丝生长减缓,孢子萌发率降低,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增强.通过对病原菌菌丝和孢子形态的显微观察,韭菜根系浸提液能使病原菌菌丝和孢子发生畸变.香蕉苗期接种试验防病效果显著,随着韭菜根系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防病效果增强,当达到最大测试质量浓度160 mg·mL-1时,防病效果达到53.66%.韭菜根系浸提液影响盆栽土壤中香蕉枯萎病菌和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韭菜根系浸提液能显著减少土壤中香蕉枯萎病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提高细菌的数量.移栽香蕉后第40天的Biolog分析结果表明:韭菜根系浸提液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说明韭菜根系浸提液能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强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抑病性,从而减少香蕉枯萎病病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根系浸提液 香蕉枯萎病 防病效果 土壤微生物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草地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进展及浅评 被引量:41
3
作者 姚拓 马丽萍 张德罡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1-7,共7页
从我国草地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数量和生物量研究,人为措施对草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在草地生态系统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及有益微生物筛选和应用研究等方面对我国草地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浅评,并对未来研... 从我国草地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数量和生物量研究,人为措施对草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在草地生态系统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及有益微生物筛选和应用研究等方面对我国草地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浅评,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土壤微生物生态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非培养方法 被引量:9
4
作者 韩雪梅 郭卫华 +2 位作者 周娟 张淑萍 王仁卿 《生态科学》 CSCD 2006年第1期87-90,共4页
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是评价土壤健康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环境中90%以上的微生物不能够通过传统的培养基培养方法获得。最近发展起来的分析方法如磷脂脂肪酸(PLFA)、BIOLOG微孔板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可从不同方面对土壤微生物群落... 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是评价土壤健康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环境中90%以上的微生物不能够通过传统的培养基培养方法获得。最近发展起来的分析方法如磷脂脂肪酸(PLFA)、BIOLOG微孔板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可从不同方面对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更为详尽的分析。论文就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使用的主要方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生态 磷脂脂肪酸 BIOLOG微孔板 G+C含量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地区5种土地利用模式土壤微生物生态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满元 杨宁 +4 位作者 吴磊 姜琳 万丽 陈璟 范适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4-130,141,共8页
【目的】为了研究亚热带地区5种土地利用模式的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以揭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退化机理.【方法】以撂荒地(Abandoned land,AL)、纯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 forest,CLF)、纯樟树林(Cinnamomum ca... 【目的】为了研究亚热带地区5种土地利用模式的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以揭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退化机理.【方法】以撂荒地(Abandoned land,AL)、纯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 forest,CLF)、纯樟树林(Cinnamomum camphora forest,CCF)、杉木樟树混交林(C.lanceolata-C.camphora,forest,CLCCF)及次生阔叶林(Secondary broad-leaved forest,SBF)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取样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5种土地利用模式0~10、10~20、20~30 cm土层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的变化.【结果】相同土层土壤微生物总数的大小顺序为:次生阔叶林>纯樟树林(≈杉木樟树混交林)>纯杉木林>撂荒地(P<0.05),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P<0.05);土壤微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且在5种土地利用模式中差异显著(P<0.05);纯杉木林、纯樟树林、杉木樟树混交林与次生阔叶林的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养分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撂荒地的相关性最低(P<0.05).【结论】在亚热带地区,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微生物量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可采用改变土地利用模式的手段促进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发育、改良土壤特征以促进亚热带地区土地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地区 土地利用模式 土壤微生物生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小甫 时永杰 +1 位作者 田福平 杨文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0124-10126,10202,共4页
介绍了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进展情况,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生态 微生物多样性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评价不同定植年限核桃土壤微生物生态 被引量:2
7
作者 顾美英 徐万里 +6 位作者 马凯 欧提库尔·玛合木提 张志东 朱静 唐琦勇 楚敏 张丽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4-484,共11页
【目的】评价新疆南疆不同定植年限核桃土壤微生物生态,为分析核桃园土壤退化问题及研究区域土壤微生物生态健康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叶城地区核桃树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等微生... 【目的】评价新疆南疆不同定植年限核桃土壤微生物生态,为分析核桃园土壤退化问题及研究区域土壤微生物生态健康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叶城地区核桃树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等微生物生态特征在时间(5、8~10、15、20~25年的定植年限)和空间(0~20 cm和20~40 cm土层)上的变化规律,并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进行评价。【结果】随着核桃定植年限的延长,0~20 cm和20~40 cm土壤pH总体呈酸化趋势。土壤总盐和除速效磷外的其余养分含量有明显表聚现象,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土壤可培养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也存在表聚现象,随着核桃定植年限延长,土壤细菌数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有增长趋势。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总体降低,但不同定植年限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0~20 cm土壤微生物生态综合得分排名为核桃定植15年>20~25年>8~10年>5年;20~40 cm土壤为核桃定植20~25年>8~10年>15年>5年。【结论】5年定植的核桃土壤微生物生态条件最差;0~20 cm表层定植15年、20~40 cm亚表层定植20~25年核桃土壤微生物生态条件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聚类分析 不同定植年限 土壤微生物生态评价 核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进展 被引量:72
8
作者 蔡燕飞 廖宗文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2年第2期167-171,共5页
土壤微生物研究方法经历了微生物纯培养、土壤酶活性(BIOLOG微平板分析)、微生物库(如微生物生物量)和流(C和N循环)、微生物生物标记物(FAMEs)、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土壤中提取DNA,进行PCR-DGGE、PCR-SSCP、RLFP分析等),揭示了土壤... 土壤微生物研究方法经历了微生物纯培养、土壤酶活性(BIOLOG微平板分析)、微生物库(如微生物生物量)和流(C和N循环)、微生物生物标记物(FAMEs)、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土壤中提取DNA,进行PCR-DGGE、PCR-SSCP、RLFP分析等),揭示了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微生物研究方法的配合将为土壤微生物学研究提供较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生态 研究方法 微生物生物 生物标记物 分子生态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展望 被引量:3
9
作者 杨芳 王开运 +1 位作者 方德华 杨万勤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4年第2期26-29,38,共5页
森林土壤微生物生态的研究对于了解森林生态系统过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位于青藏高原东缘、长江上游地区,是长江上游的天然生态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是全球变化的敏感性区域。因此,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群... 森林土壤微生物生态的研究对于了解森林生态系统过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位于青藏高原东缘、长江上游地区,是长江上游的天然生态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是全球变化的敏感性区域。因此,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群落与植被的互动机制、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土壤生态的关系等将是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微生物生态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 亚高山针叶林 土壤微生物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姜铭 郑党斌 +2 位作者 刘云 魏国余 吕成群 《广西林业科学》 2014年第4期401-404,共4页
土壤微生物是现代土壤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简述了近几年草地、森林、农田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概况以及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土壤微生物是一个丰富的生物资源库,未来会有更加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改河教授团队在土壤微生物生态及养分循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11
作者 潘小东 任成杰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7-237,共1页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杨改河教授带领的农业区域发展与循环农业团队在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上取得新进展。土壤微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的生命组分,是物质循环与转化、能量流动的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该项成果以全球尺度为背...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杨改河教授带领的农业区域发展与循环农业团队在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上取得新进展。土壤微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的生命组分,是物质循环与转化、能量流动的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该项成果以全球尺度为背景分析不同干旱水平、强度以及生态系统类型土壤微生物量和群落的变化特征。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生态 新进展 微生物 农业区域发展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芹菜根腐病病株和健株根域土壤的微生物生态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玲娜 薛泉宏 +6 位作者 唐明 申光辉 赵娟 段春梅 陈秦 薛磊 毛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7-172,181,共7页
【目的】探讨内蒙古芹菜根腐病发生的微生物生态机制,为利用微生态调控技术防治蔬菜根腐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以内蒙古根腐病芹菜病株和健株的根区土壤、根表土壤和根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根域微生物数量及其组成;同... 【目的】探讨内蒙古芹菜根腐病发生的微生物生态机制,为利用微生态调控技术防治蔬菜根腐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以内蒙古根腐病芹菜病株和健株的根区土壤、根表土壤和根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根域微生物数量及其组成;同时利用CTAB法对优势真菌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1)就根区土壤而言,发病初期病株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分别较健株有所减少,而在发病中、晚期,病株细菌和真菌数量均较健株有所增加。(2)就根表土壤而言,发病初期病株细菌数量较健株减少,发病中期和晚期的细菌数量均较健株大幅提高;发病初、中和晚期根表土壤的真菌数量均高于健株。(3)发病初、中和晚期,根区和根表土壤中的细菌/真菌(B/F)值均大幅度减小,表明病原真菌所占比例大幅度提高,土壤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变。(4)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优势病原真菌分别为接骨木镰刀菌(Fusarium sambucinum)、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和尖孢镰刀菌芬芳变种(Fusarium oxysporum var.redolens),这3种病原真菌在根区、根表土壤及根内的数量远远高于常见真菌。【结论】内蒙芹菜根腐病的发生与根区、根表土壤中的微生物区系异常变化及3种病原真菌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 土壤微生物生态 病原真菌 连作障碍 放线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世贵 吕天晓 +2 位作者 顾金刚 姜瑞波 牛永春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14,共5页
主要介绍了目前在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常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核酸探针杂交技术、基于PCR技术的研究方法、特异DNA片段的序列分析、DNA扩增片段梯度凝胶电泳检测技术等。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生态 微生物分子生态 核酸探针杂交 梯度凝胶电泳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65
14
作者 胡可 李华兴 +2 位作者 卢维盛 刘远金 王利宾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3-306,共4页
通过两次连续温室玉米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具有调节微生物功能的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数量与活性的影响,并利用传统平板计数法与BIOLOGECO方法相结合研究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化肥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显... 通过两次连续温室玉米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具有调节微生物功能的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数量与活性的影响,并利用传统平板计数法与BIOLOGECO方法相结合研究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化肥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中3大菌群的数量;AWCD值及微生物对不同碳底物利用水平的测定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率,尤其土壤中的羧酸、胺类和其他类碳源等。表明生物有机肥的施用能增加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能力,改善微生物营养条件,使微生物保持较高活性,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土壤微生物生态 土壤碳源利用率 BIOLOG ECO微平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植物入侵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管铭 潘小翠 +1 位作者 张崇邦 王江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5-452,共8页
外来植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给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巨大挑战,因而对外来植物成功入侵机制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外来植物成功入侵机制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2个方面:外来植物的入侵能力与生态系统的可入侵性.基... 外来植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给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巨大挑战,因而对外来植物成功入侵机制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外来植物成功入侵机制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2个方面:外来植物的入侵能力与生态系统的可入侵性.基于上述理论框架,生态学家提出了多个用于解释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机制假说,包括天敌逃避假说、资源可获得性假说等,但这些假说主要针对的是地上植物与草食性动物.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外来入侵植物与入侵地土壤微生物以及与自身内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其成功入侵的重要机理之一.从菌根共生、固氮菌共生、病原微生物逃避、土壤微生物群落总体结构与功能以及内生菌等方面对国内外关于外来植物入侵的微生物学机制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外来植物入侵的预防、控制与生境恢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入侵机制 土壤微生物生态 内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污染生态阈值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代杜铃 姜瑢 +2 位作者 荣丽 王美娥 陈卫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8-111,共14页
目前我国现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主要以人体健康风险和食物链风险为主,对生态安全关注较少,缺乏生态风险的相关内容。准确推导土壤污染生态阈值,是制定土壤环境质量基准及标准的重要基础。本文围绕当前国内外常用土壤污染生态阈值推导过... 目前我国现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主要以人体健康风险和食物链风险为主,对生态安全关注较少,缺乏生态风险的相关内容。准确推导土壤污染生态阈值,是制定土壤环境质量基准及标准的重要基础。本文围绕当前国内外常用土壤污染生态阈值推导过程,以及基于植物和土壤无脊椎动物个体以及微生物群落等不同生态受体推导生态阈值的优缺点进行了综述。针对目前推导土壤污染生态阈值的主要程序,即:基于实验室内生态毒性数据进行统计外推的方法存在物种代表性不足、生态相关性差以及缺乏场地-特异性等缺点,指出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精确度高、准确性强的污染物暴露剂量-效应模型的可行性,提出整合文献和毒理数据库中个体水平及野外生物群落水平生态毒性效应数据的场地-特异性土壤污染生态阈值推导框架;同时建议今后重点开展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1)野外土壤生物群落评估终点指标体系建立;(2)场地-特异性暴露-效应关系模型构建;(3)实验室生态毒理数据的筛查、评价及野外校正;(4)土壤生物毒理数据库平台搭建。以期为科学合理地制定基于生态风险土壤环境质量基准及标准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生态功能 群落水平生态效应 生态风险 机器学习 场地-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