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变碳输入对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
作者 李静凯 朱丽琴 +4 位作者 黄荣珍 刘萍渝 王金平 房焕英 侯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4,共10页
为探究有机碳输入改变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促进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土壤肥力提升和生态系统恢复,本研究以亚热带红壤退化地恢复形成的木荷与马尾松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原位设置凋落物输入+根系输入+菌根输入(LRM,对照)、双倍凋... 为探究有机碳输入改变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促进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土壤肥力提升和生态系统恢复,本研究以亚热带红壤退化地恢复形成的木荷与马尾松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原位设置凋落物输入+根系输入+菌根输入(LRM,对照)、双倍凋落物输入+根系输入+菌根输入(2LRM)、凋落物去除+根系输入+菌根输入(NRM)、凋落物去除+根系去除+菌根输入(NNM)和凋落物去除+根系去除+菌根去除(NNN)5种处理,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混交林表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并探讨其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2LRM和NNN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酸性磷酸酶的活性,NRM、NNM和NNN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真菌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改变有机碳输入对细菌Alpha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混交林土壤优势细菌门为酸杆菌门(15.5%~40.2%)、变形菌门(23.6%~35.5%)和放线菌门(11.2%~17.7%),优势真菌门为担子菌门(32.5%~47.8%)、子囊菌门(26.9%~48.8%)和被孢菌门(12.8%~34.5%)。NRM处理使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提高了62.1%,使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27.6%。NNM处理使放线菌门和被孢菌门的相对丰度分别提高了57.8%和169.8%,使酸杆菌门和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分别降低了57.7%和22.7%。NNN处理使被孢菌门的相对丰度提高了61.0%。土壤有机质、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的关键因子,pH和蔗糖酶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的关键因子。研究表明,有机碳输入增加和减少均降低了真菌Alpha多样性,均未改变细菌Alpha多样性,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的同时去除对微生物群落组成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有机碳输入 高通量测序 土壤化学性 木荷与马尾松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施微藻和牛粪有机肥对土壤化学性质和细菌群落以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赵诣 符昌武 +5 位作者 刘毅 向东 王振华 秦红灵 程昌新 李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181,共10页
【目的】研究增施微藻和牛粪有机肥对烟草生长、产质量及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方法】设置微藻、牛粪有机肥、微藻+牛粪有机肥和空白对照(CK)4个田间试验处理,监测烟株农艺性状、烤后烟叶产量和化学成分,测定土壤化学性质,运用荧光定量... 【目的】研究增施微藻和牛粪有机肥对烟草生长、产质量及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方法】设置微藻、牛粪有机肥、微藻+牛粪有机肥和空白对照(CK)4个田间试验处理,监测烟株农艺性状、烤后烟叶产量和化学成分,测定土壤化学性质,运用荧光定量PCR、Illumina Miseq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群落丰度和组成。【结果】与CK相比,增施微藻+牛粪有机肥可显著增加土壤硝态氮、溶解性有机碳、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改善土壤pH;烟株圆顶期株高和叶数显著增加,烤后烟叶中总氮、钾、烟碱、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以及氮碱比和钾氯比显著增加,烟叶产量和产值分别提高13.70%和16.78%;可提高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优化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相对丰度升高,提升了土壤细菌群落抑制青枯病害的能力。典型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以及硝态氮和速效钾含量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的关键因素。【结论】增施微藻和牛粪有机肥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活化土壤有益微生物,提高细菌群落抑制青枯病菌的能力,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促进烟草生长,提高烟叶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牛粪有机肥 土壤化学性 烟叶产质量 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磷水平对土壤化学性质和棉花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黄伟 王西和 +4 位作者 贾宏涛 杨金钰 屈小慧 刘盈锐 刘晓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8-388,共11页
本研究探讨不同磷水平对北疆灰漠土棉田土壤化学性质和棉花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为确定最佳施磷量和深入了解当前棉田肥力及棉花生产状况提供实践指导。以“国家灰漠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已进行了5 a的棉田土壤磷素肥力演替特征定位... 本研究探讨不同磷水平对北疆灰漠土棉田土壤化学性质和棉花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为确定最佳施磷量和深入了解当前棉田肥力及棉花生产状况提供实践指导。以“国家灰漠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已进行了5 a的棉田土壤磷素肥力演替特征定位施肥试验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对不施肥、不施磷、常规施化肥磷100%、化肥磷减施25%、化肥磷增施25%、化肥磷增施50%处理的土壤化学性质、磷素有效性特征和棉花产量及其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施磷量的增加,有利于提升土壤养分含量。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增幅分别在3.0%~16.10%、29.20%~111.77%、70.10%~72.10%之间,各速效养分含量依次与施肥初期相比,年均最高分别增长2.12、1.53、22.85 mg·kg^(-1)。全氮、全磷、全钾增幅分别在21.10%~35.10%、1.60%~54.0%、9.30%~10.90%之间,各全量养分含量依次与施肥初期相比,年均最高分别增长0.03、0.06、0.41 g·kg^(-1)。施磷150 kg·hm-2时,土壤有效磷含量和磷活化能力均显著最强,磷活化系数达2.13%,有效促进了土壤全磷向有效磷的转化。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含量均在施磷150 kg·hm^(-2)时显著提升,增幅均在11.86%~36.50%之间,有机质年均增长0.33 g·kg^(-1)左右,由于受北疆石灰性土壤自然特性和气候条件限制,结合碳氮磷比表明土壤有机质处于缺乏状态。对土壤p H和总盐分别呈下降和提升的趋势,范围分别在7.91~8.05和1.55~1.85 g·kg^(-1)之间,但效应均不显著。连续5 a施磷150 kg·hm^(-2),能在确保棉株整个生育时期养分需求的同时节约磷肥用量且对棉花增产效果最佳,籽棉产量可达4658 kg·hm^(-2),与不施肥、不施磷、常规施化肥磷100%相比,分别显著增产16.83%、15.01%、11.63%。本研究综合土壤养分、肥料投入、棉花产量指标,得出在北疆灰漠土棉田施磷150 kg·hm^(-2)较为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磷梯度 土壤化学性 碳氮磷比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化学性质及烤烟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文华 陈涛 +6 位作者 韩严竞 卢隆瑞 李海滨 况帅 田鹏 颜石 王毅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27-32,共6页
玉米秸秆还田不仅可以使农业废弃物高效资源化利用,还可以有效改善烤烟种植过程中田间管理不合理导致的土壤肥力下降和功能退化的状况。本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秸秆深埋、深松、粉垄30 cm、粉垄50 cm处理),探究了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 玉米秸秆还田不仅可以使农业废弃物高效资源化利用,还可以有效改善烤烟种植过程中田间管理不合理导致的土壤肥力下降和功能退化的状况。本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秸秆深埋、深松、粉垄30 cm、粉垄50 cm处理),探究了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化学性质及烤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粉垄50 cm处理土壤有机质、硝态氮、铵态氮、速效钾、土壤碳氮比提升效果最好;各处理烟叶氮、磷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深松与粉垄50 cm处理烟叶产量较高;粉垄50 cm处理烟株上等烟比例最大,深松、粉垄50 cm处理烟叶产值较高。因此,粉垄50 cm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营养元素含量,提升烟叶品质,显著增加烟叶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玉米秸秆还田方式 土壤化学性 有机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山冷杉-牛皮桦混交林乔木更新及土壤化学性质对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任学敏 杨改河 +4 位作者 秦晓威 王得祥 刘振学 赵双喜 白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共6页
调查太白山巴山冷杉-牛皮桦混交林林下与林隙乔木更新及土壤化学性质,分析林隙及土壤化学性质对乔木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巴山冷杉-牛皮桦混交林乔木更新苗密度较小,为0.059株·m-2,但林下与林隙均以巴山冷杉更新苗为主;林下与林... 调查太白山巴山冷杉-牛皮桦混交林林下与林隙乔木更新及土壤化学性质,分析林隙及土壤化学性质对乔木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巴山冷杉-牛皮桦混交林乔木更新苗密度较小,为0.059株·m-2,但林下与林隙均以巴山冷杉更新苗为主;林下与林隙乔木更新苗密度差异不显著(P=0.160),但巴山冷杉幼苗密度表现为林隙内显著高于林下(P=0.012);相关分析表明,小林隙更利于巴山冷杉更新(r=-0.397,P=0.030),而林隙大小对牛皮桦更新没有显著影响(r=0.125,P=0.511);在林下,土壤碱解N、全P含量和pH值与牛皮桦更新苗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在林隙内,土壤全P和有效P含量与巴山冷杉更新苗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全P含量与牛皮桦幼树密度呈显著负相关;林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全N含量和有效P含量及林隙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N含量和碱解N含量与牛皮桦和巴山冷杉更新苗密度均没有显著相关关系;林下土壤pH值显著高于林隙,而有机质、全N、碱解N、全P和有效P含量显著低于林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木更新 林下 林隙 土壤化学性 太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栽培对土壤化学性质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董艳 董坤 +2 位作者 鲁耀 赵平 汤利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8-424,共7页
对昆明郊区蔬菜、花卉主产县典型大棚土壤进行取样,研究不同种植年限对设施土壤养分状况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大棚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随大棚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盐分、有机质... 对昆明郊区蔬菜、花卉主产县典型大棚土壤进行取样,研究不同种植年限对设施土壤养分状况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大棚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随大棚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盐分、有机质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其中以种植6年左右的大棚土壤盐分、有机质含量最高;土壤pH则是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缓慢降低。由田间栽培改为设施栽培后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大棚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和B/F比值先增加后降低,真菌数量持续增加而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持续降低。研究结果表明由田间栽培改为大棚蔬菜保护地后,设施栽培初期,土壤生态环境较好,种植6~8年以后,土壤盐分累积、养分富集和土壤酸化严重,导致土壤微生物区系失调,微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显著下降,土壤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利用性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年限 土壤化学性土壤微生物区系 土壤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岸坡系统不同用地类型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雷明 李昌晓 +1 位作者 陈伟 魏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22,共8页
以三峡水库岸坡系统常见的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林地、草地、退耕地、耕地、消落带)为对象,研究不同用地类型下土壤酶活性、土壤化学性质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林地土壤的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在所有用地类型中最... 以三峡水库岸坡系统常见的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林地、草地、退耕地、耕地、消落带)为对象,研究不同用地类型下土壤酶活性、土壤化学性质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林地土壤的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在所有用地类型中最低,这与耕地土壤中的蔗糖酶、蛋白酶活性最低形成鲜明对照。与之相反,退耕地土壤中的脲酶、蛋白酶活性最高,而草地中的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居于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全氮、速效氮、全磷、有机质含量以及pH值分别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但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速效磷含量呈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则与全氮、速效氮、速效磷、pH值也呈显著的相关性。脲酶与有机质含量之间、蛋白酶与全氮、速效氮、pH值之间均分别呈显著相关性。林地土壤的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含量在几种用地类型中居于最低,岸坡林地能够有效减少可能进入三峡库区水体的N,P含量。消落带土壤中的速效氮、速效磷以及全磷含量在所有用地类型中最高,消落带的人为耕作可能是加剧水库水体N,P元素富营养化的重要来源之一。建议在三峡库区进一步增加林地,限制在消落带进行耕作等农事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岸坡 用地类型 土壤 土壤化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集约栽培年限下雷竹林土壤化学性质与生理毒性铝的分布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子川 庄舜尧 +3 位作者 桂仁意 季海宝 李国栋 郑康乐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37-844,共8页
通过研究集约经营条件下,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栽培时间对土壤化学性质,尤其是对土壤酸度和土壤生理毒性铝形态分布的影响,为评估酸化雷竹林地土壤铝毒胁迫强度及其在雷竹林土壤退化过程中的贡献提供理论支持。设对照(水稻田和红豆... 通过研究集约经营条件下,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栽培时间对土壤化学性质,尤其是对土壤酸度和土壤生理毒性铝形态分布的影响,为评估酸化雷竹林地土壤铝毒胁迫强度及其在雷竹林土壤退化过程中的贡献提供理论支持。设对照(水稻田和红豆杉Taxus chinensis幼林地)和栽植年限分别为2,6(2009年冬天第1次覆盖),8,11,16和20 a(退化林地)的雷竹林地共8种/类样地(处理),每种(类)样地设3个采样样方,取样剖面分别为0~10,10~20和20~40 cm。结果表明:改植雷竹后,随着竹林栽培时间的延长,表层和亚表层土壤(0~10 cm和10~20 cm)酸碱度从对照的pH 6.53(水稻土)和pH 5.57(红豆杉幼林地)下降到pH 3.55(栽培20 a雷竹林地),土壤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在覆盖后逐渐上升,土壤腐殖质稳定性不断下降,而土壤电导率随竹林经营强度和施肥量的变化而呈前期上升后期下降的趋势。雷竹林表层和亚表层土壤(0~10 cm和10~20 cm)中8-羟基喹啉提取态铝质量分数随竹林栽培时间的延长和土壤酸度值的下降而增加,相比较于对照水稻田和红豆杉幼林地(10.08 mg.kg-1和22.94 mg.kg-1),栽培16 a后雷竹林土壤中8-羟基喹啉提取态铝质量分数高达108.01 mg.kg-1,分别高出对照(水稻土和红豆杉幼林地)10倍和5倍;雷竹林土壤中乙酸提取态铝与8-羟基喹啉提取态铝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关分析表明: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11 7,P<0.000 1,校正后的R2=0.828 7)。以上结果说明:随着雷竹林集约经营时间的增加和土壤持续酸化,雷竹林地遭受铝毒胁迫的风险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雷竹 集约经营 土壤化学性 铝形态 生理毒性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施用模式对蔬菜产量、土壤化学性质及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杨苞梅 李国良 +2 位作者 姚丽贤 周昌敏 何兆桓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6-723,共8页
在广州市蔬菜集约化种植区连续进行了6茬菜心试验,探讨有机肥施用模式[施无机肥(CK)、无机肥配施国产生物有机肥(BM)、无机肥配施腐殖酸(HA)、无机肥配合淋施复合芽孢杆菌剂(BSP)、无机肥配施腐殖酸并淋施复合芽孢杆菌剂(HA+BSP)、无机... 在广州市蔬菜集约化种植区连续进行了6茬菜心试验,探讨有机肥施用模式[施无机肥(CK)、无机肥配施国产生物有机肥(BM)、无机肥配施腐殖酸(HA)、无机肥配合淋施复合芽孢杆菌剂(BSP)、无机肥配施腐殖酸并淋施复合芽孢杆菌剂(HA+BSP)、无机肥配施水沤腐熟鸡粪并淋施复合芽孢杆菌剂(CM+BSP)、无机肥配施复合芽孢杆菌剂堆沤腐熟鸡粪(BSPCM)]对蔬菜产量、土壤化学性质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茬别菜心产量差别较大。连续6茬试验中,CM+BSP处理菜心产量均为最高且显著高于CK处理,BSPCM处理菜心产量仅次于CM+BSP处理。BM、CM+BSP、BSPCM处理能提高土壤pH,降低连作土壤的酸化风险。随着种植茬数的增加,CM+BSP处理土壤细菌、真菌和微生物总数持续增加,显著高于原始土壤和其他施肥处理,BSPCM处理次之。CK处理土壤中细菌、真菌及微生物总量均比原始土壤下降。在连作菜地蔬菜生产中,在施用无机肥基础上配施适量水沤腐熟鸡粪,并在蔬菜生长过程中淋施复合芽孢杆菌剂,不但可提高蔬菜产量,而且具有培肥、活化和改良土壤生物质量的作用,有利于减轻蔬菜连作障碍,实现集约化蔬菜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产量 土壤化学性 土壤微生物 有机肥 施肥模式 集约化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南缘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雷金银 吴发启 +1 位作者 王健 李荣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共7页
采用免耕(NT)、秸秆覆盖(SM)、覆膜(PM)和翻耕(CT)4种耕作措施,研究保护性耕作对毛乌素沙地南缘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和秸秆覆盖措施下表层0~20 cm土壤pH值低于覆膜、翻耕。免耕和秸秆覆盖措施下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 采用免耕(NT)、秸秆覆盖(SM)、覆膜(PM)和翻耕(CT)4种耕作措施,研究保护性耕作对毛乌素沙地南缘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和秸秆覆盖措施下表层0~20 cm土壤pH值低于覆膜、翻耕。免耕和秸秆覆盖措施下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有明显的表层富集现象。随着耕作时间的变化,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都有所增加,免耕、秸秆覆盖、覆膜和翻耕有机质相对于试验开始前分别增加了33.0%、32.3%、31.1%和6.5%,而碱解氮和速效磷有下降的趋势,但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其下降率低于翻耕。保护性耕作不利于全氮的积累,经过3年试验后,免耕、秸秆覆盖和覆膜措施下的土壤全氮含量都低于翻耕。耕作措施对全磷的影响不大。说明保护性耕作是实现沙区农田生产力持续发展、保持土壤养分和防治土壤退化行之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化学性 土壤退化 毛乌素沙地 靖边县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安岭土壤化学性质对红松活立木树干腐朽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天用 王立海 +1 位作者 徐华东 鲍震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37,共8页
为研究土壤化学性质与红松活立木腐朽之间的关系,选取了18株腐朽和9株健康的成熟龄红松活立木为试验样木,对每株样木距离地面40~50cm处的一个横截面用Resistograph阻抗仪进行检测,确定腐朽情况。从每株样木根部取土样200g,测定pH... 为研究土壤化学性质与红松活立木腐朽之间的关系,选取了18株腐朽和9株健康的成熟龄红松活立木为试验样木,对每株样木距离地面40~50cm处的一个横截面用Resistograph阻抗仪进行检测,确定腐朽情况。从每株样木根部取土样200g,测定pH、有机质、全N、水解N、全P、速效P、全K和速效K含量8项指标。对土壤各项化学指标与活立木腐朽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成熟龄红松活立木腐朽程度与立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显著正相关(R2=0.615,P=0.007),与pH之间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关系,pH5.58时腐朽程度最高,pH远离该值时腐朽程度降低。健康样木立地土壤中全N、水解N和速效P含量的整体水平显著高于腐朽样木立地土壤,可能是由于过高的N和P元素含量抑制了木腐菌的生长,使活立木不易腐朽。建立的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包括土壤pH、有机质和全N含量3个自变量(R2=0.758,P〈0.01),相关程度较高,相关性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活立木 树干腐朽 土壤化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添加与凋落物管理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志波 季蒙 +5 位作者 李银祥 张海东 李永乐 宫韶飞 刘佳 白高娃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6-32,40,共8页
本研究以阴山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氮添加与凋落物管理对表层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以期为加速凋落物分解和地力维持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氮添加水平为不施氮[0 kg/(hm^(2)·a)]、低氮[50 kg/(hm^(2)... 本研究以阴山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氮添加与凋落物管理对表层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以期为加速凋落物分解和地力维持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氮添加水平为不施氮[0 kg/(hm^(2)·a)]、低氮[50 kg/(hm^(2)·a)]和高氮[100 kg/(hm^(2)·a)],凋落物管理方式为保持原状、堆积和搅拌。结果显示:(1)单独氮添加,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土壤pH显著下降,硝态氮含量显著升高;氮添加显著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氮处理显著提高速效钾含量,高氮处理显著提高有效磷含量。(2)单独凋落物管理,堆积和搅拌可显著降低土壤pH,提高土壤硝态氮、有效磷含量;凋落物堆积处理显著降低表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凋落物搅拌处理显著提高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3)交互作用对表层土壤pH和有机质、全氮、硝态氮、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的影响显著。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氮添加可促进表层土壤中有机物的矿化,提高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效磷含量,搅拌处理可加速凋落物分解,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养分含量。因此,高氮+搅拌处理土壤全钾、有效磷、速效钾、硝态氮含量最高,对促进养分循环和维持地力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氮添加 凋落物管理 土壤化学性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化学性质与思茅松人工幼林树高、地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蒋云东 李思广 +2 位作者 杨忠元 李明 周静永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5年第3期6-10,共5页
在云南景谷不同立地条件的思茅松人工幼林设置样地,通过调查,进行林地土壤化学性质与思茅松林木树高、地径生长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对思茅松林木树高、地径生长影响较大的是林地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速效P、水解酸的含量和pH值,其次... 在云南景谷不同立地条件的思茅松人工幼林设置样地,通过调查,进行林地土壤化学性质与思茅松林木树高、地径生长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对思茅松林木树高、地径生长影响较大的是林地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速效P、水解酸的含量和pH值,其次为有机质、全P、全N和全K的含量,影响较小的指标是盐基饱和度、速效N和速效K的含量.土壤的pH值为5.4~5.6,有机质含量为40~50 g·kg-1时较适宜思茅松林木的生长,而当其他土壤肥力指标较高时更适宜思茅松林木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化学性 思茅松 人工幼林 树高 地径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山后不同更新方式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林德喜 游水生 程一森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327-330,共4页
通过研究天然阔叶林砍伐后炼山,不同更新方式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人工更新和天然更新2年后与原始林地在0~20cm和20~40cm土层中相比都对土壤养分有影响,尤其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和速效磷都下降,速效... 通过研究天然阔叶林砍伐后炼山,不同更新方式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人工更新和天然更新2年后与原始林地在0~20cm和20~40cm土层中相比都对土壤养分有影响,尤其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和速效磷都下降,速效钾却增加,人工更新比天然更新对保持土壤肥力作用更大.随着更新时间的增长土壤养分逐年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阔叶林 自然更新 天然更新 土壤化学性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菌肥对设施番茄生长特性及酸化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丛山 孙瑶 王志典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0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微生物菌肥用于设施番茄生产的可能性,以确定在设施番茄栽培上的合理用量。[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酸化土壤施用微生物菌肥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设施番茄施用该菌肥后可增产,处理(3)(微生物菌... [目的]探讨微生物菌肥用于设施番茄生产的可能性,以确定在设施番茄栽培上的合理用量。[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酸化土壤施用微生物菌肥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设施番茄施用该菌肥后可增产,处理(3)(微生物菌肥用量为1 200 kg/hm2)的产量最高,较对照增加7.98%。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配施微生物菌肥可促进番茄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番茄单果质量和Vc、可溶固形物、番茄红素含量。另外,该菌肥能明显增加土壤p H和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结论]微生物菌肥用量在1 200 kg/hm2时设施番茄生长发育及土壤状况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肥 设施番茄 生长特性 土壤化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烟土壤化学性质与酶活性的典型相关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蒙蒙 朱金峰 +2 位作者 贾健 许杰 许自成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1期87-90,共4页
分别在烤烟移栽后30、50、75、100 d采集根际土壤,测定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分析两组变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机质与4种土壤酶均有较强的相关性,且有机质与脲酶活性有典型正相关关系,说明提高有机质的含量能够增强... 分别在烤烟移栽后30、50、75、100 d采集根际土壤,测定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分析两组变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机质与4种土壤酶均有较强的相关性,且有机质与脲酶活性有典型正相关关系,说明提高有机质的含量能够增强土壤脲酶活性;速效钾与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呈典型负相关关系,说明速效钾含量越高,碱性磷酸酶活性越低,而有机质对其影响最小;速效磷与蔗糖酶、蛋白酶活性呈典型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烟土壤 土壤化学性 酶活性 典型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药用植物栽培环境变化与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罗林 周应书 +1 位作者 毕宁 陈坤浩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40,共6页
为了得出不同环境因子的土壤化学特性变化规律,通过环境因子变化判断土壤化学性质,选择栽培的药用植物。在喀斯特山区药用植物栽植地块,按不同环境取土样进行检测,用Excel软件对环境因子与化学特性变化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大... 为了得出不同环境因子的土壤化学特性变化规律,通过环境因子变化判断土壤化学性质,选择栽培的药用植物。在喀斯特山区药用植物栽植地块,按不同环境取土样进行检测,用Excel软件对环境因子与化学特性变化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大部分土壤化学特性指标均具有中等以上变异性,除坡向、地类2个环境因子对土壤化学特性指标达不到显著性影响,p H值、As、全N、速效K、交换性Ca等化学性质基本不受环境因素影响外,海拔与土壤有机质、有效P,相对高差与重金属Ni,坡度与重金属Cd、有效态Cu,土层厚度对重金属Cd、Pb、有效态Cu、Zn,石砾含量与重金属Cd、有效态Cu,岩石裸露率与重金属Ni、Cd、有效态Cu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不同岩性对重金属Cd、有效Si、有机质、有效态Fe、有效态Mn,不同坡位对Cd、Cr、有效态Cu、交换性Mg,不同坡形对Hg、有效B、有效Si、有机质,不同土壤类型对Cd、Pb、有效态Mn、有效B、有效态Cu均有显著差异性。岩性、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坡位、坡形这5个因子影响的化学元素较多,对一些元素的影响已达到极显著性,可作为药用植物栽培上进行土壤地块选择评价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药用植物 土壤化学性 环境因子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麻黄连栽林地根际土壤化学性质与酶活性动态 被引量:5
18
作者 叶功富 侯杰 +3 位作者 张立华 卢昌义 陈胜 黄荣钦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2年第2期1-4,19,共5页
在福建省东山县滨海沙地,对连栽条件下木麻黄林地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二代木麻黄林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值均小于一代林,表明木麻黄连栽引起根际土壤酸化;根际土壤有机质、CEC值、水解性总酸度... 在福建省东山县滨海沙地,对连栽条件下木麻黄林地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二代木麻黄林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值均小于一代林,表明木麻黄连栽引起根际土壤酸化;根际土壤有机质、CEC值、水解性总酸度、全氮、水解氮、速效钾、交换性Mg2+和Ca2+含量随着木麻黄连栽而降低,且心土层(20~40cm)差异更大,但土壤全磷、全钾变化不大;与一代林相比,二代木麻黄根际土壤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减弱,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大,脲酶无明显变化。第二代木麻黄林地根际土壤养分的消耗、生物活性的降低和有毒物质的累积等,可能造成土壤肥力衰退,林木生长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连栽 根际 土壤化学性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思树种更新木麻黄防护林对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谭芳林 叶功富 +2 位作者 王志洁 陆耀龙 陈胜 《防护林科技》 2007年第1期1-3,共3页
通过对相思树种更新木麻黄防护林对沿海沙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分析,结果表明:与木麻黄林分相比,在沿海沙地后沿应用相思树种造林使沙地土壤中水溶性C l-和Na+含量降低,而使表层土壤中的水溶性Ca2+含量升高;相思树种能明显地改善沙地土壤中... 通过对相思树种更新木麻黄防护林对沿海沙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分析,结果表明:与木麻黄林分相比,在沿海沙地后沿应用相思树种造林使沙地土壤中水溶性C l-和Na+含量降低,而使表层土壤中的水溶性Ca2+含量升高;相思树种能明显地改善沙地土壤中有效养分的供给,然而,对不同的相思树种来说,其改善程度有所差异;相思树种明显地增加了沿海沙地土壤中全氮和全碳的含量,且增加的量以沙地土壤的表层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思树种 木麻黄防护林 土壤化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对尾叶桉幼林生长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绍林 张日华 +3 位作者 梁文汇 王会利 农必昌 曹继钊 《林业科技开发》 2008年第4期29-33,共5页
通过对稀土不同施用方式(稀土加入基肥、稀土溶液浸根和稀土溶液叶面喷施)对尾叶桉幼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使用方法都对2.5 a生尾叶桉幼林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在稀土加入基肥中,使用7.5 g株/效果最好;在稀土溶液浸根中,使用500 mg/k... 通过对稀土不同施用方式(稀土加入基肥、稀土溶液浸根和稀土溶液叶面喷施)对尾叶桉幼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使用方法都对2.5 a生尾叶桉幼林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在稀土加入基肥中,使用7.5 g株/效果最好;在稀土溶液浸根中,使用500 mg/kg效果最好;在稀土溶液叶面喷施中,使用200 mg/kg效果最好。从1.5 a生桉树幼林的单株生物量看,稀土加入基肥、稀土溶液浸根和稀土溶液叶面喷施3种施用稀土方式均使桉树幼林生物量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稀土的3种施用方式均能使桉树幼林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为稀土加入基肥>稀土溶液浸根>稀土溶液叶面喷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尾叶按幼林 生长量 生物量土壤化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