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耕作土壤动力学的三维离散元建模和仿真方案策划 被引量:38
1
作者 徐泳 李红艳 黄文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4-38,共5页
提出了采用基于颗粒接触力学原理的离散元法对耕作土壤动力学问题进行数值模拟的新思路。介绍了若干可供选择的适合不同土壤条件的颗粒作用模型 ,包括无粘连 /粘连干颗粒模型和牛顿流体 /非牛顿流体湿颗粒模型 ,后者是作者与合作者们近... 提出了采用基于颗粒接触力学原理的离散元法对耕作土壤动力学问题进行数值模拟的新思路。介绍了若干可供选择的适合不同土壤条件的颗粒作用模型 ,包括无粘连 /粘连干颗粒模型和牛顿流体 /非牛顿流体湿颗粒模型 ,后者是作者与合作者们近年来所致力于的离散元建模方面的新成果。讨论了用离散元法进行土壤动力学仿真的可行性和若干关键技术问题及对策。指出本方案的实施将更新对耕作过程的力学机理的认识 ,发展土壤动力学理论 ,促进耕作机械设计的科学化、合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法 土壤动力学 颗粒模型 耕作 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地面力学土壤动力学建模和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左艳蕊 宗志坚 +1 位作者 程源 樊世超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0-113,118,共5页
在总结了越野行驶相关土壤物理机械性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土壤动力学建模方法。仿真与实验结果的对比显示出本模型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越野行驶 车辆地面力学 土壤物理机械性质 土壤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化旱作农业中有关机械土壤动力学的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阴妍 《当代农机》 2008年第12期57-58,共2页
对机械化旱作农业中有关机械动力学问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和综述,并着重分析了旱作农业中的犁体曲面设计及其与动力学的关系,并对机械土壤动力学在机械化旱作农业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 机械化 旱作农业 土壤动力学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落物和根系对沂蒙山区三种森林恢复方式土壤酸性磷酸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包金美 陈法霖 +7 位作者 杨龙超 刘波 王欣丽 张弛 张静 刘艺萱 张全艳 王芸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294-5306,共13页
酸性磷酸酶动力学特征可反映不同底物供应下土壤磷转化状况。以人工恢复的引进种黑松人工林和本地种栓皮栎人工林以及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开展凋落物添加去除和根系去除对土壤酸性磷酸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 酸性磷酸酶动力学特征可反映不同底物供应下土壤磷转化状况。以人工恢复的引进种黑松人工林和本地种栓皮栎人工林以及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开展凋落物添加去除和根系去除对土壤酸性磷酸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三种森林恢复方式下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和最大反应速度(V_(max))均为双倍凋落物>对照>去除凋落物>去除根系>无输入;(2)改变凋落物和根系输入对酸性磷酸酶的半饱和常数(K_(m))和催化效率(V_(max)/K_(m))影响不大;(3)酸性磷酸酶活性受速效磷含量的反馈调节;土壤氮可利用性和含水量显著影响酸性磷酸酶活性。改变凋落物和根系输入对引进种黑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磷转化能力影响最大,天然次生林次之,本地种栓皮栎人工林最稳定。根系对土壤酸性磷酸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大于凋落物。其结果可为暖温带森林恢复,应对气候变化和森林防火、收集凋落物等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恢复 人工恢复 凋落物 根系 土壤酸性磷酸酶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17
5
作者 单秀枝 魏由庆 +2 位作者 严慧峻 刘继芳 张锐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9,共9页
通过测定并分析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壤质土样的饱和导水率、水分特征曲线、水分扩散率及几个水分常数,阐明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水动力学参数的关系,从动力学角度探讨了有机质影响水分运动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土... 通过测定并分析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壤质土样的饱和导水率、水分特征曲线、水分扩散率及几个水分常数,阐明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水动力学参数的关系,从动力学角度探讨了有机质影响水分运动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土壤饱和导水率呈抛物线变化,当有机质含量为15g/kg时,饱和导水率达到最大值。土壤中吸力相同时,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含水量越大,且滞后现象也越明显。土壤水分扩散率与土壤含水量呈指数函数关系。土壤含水量相同时,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水分扩散率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土壤动力学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结构改良剂对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48
6
作者 潘英华 雷廷武 +2 位作者 张晴雯 刘纪根 夏卫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39,共3页
该文研究土壤结构改良剂对土壤水分动力学参数的影响。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后得出 :加入土壤结构改良剂后 ,土壤饱和导水率有所提高 ;各处理的非饱和扩散率与对照相比 ,施加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处理 ,在水平土柱试验中 ,远水端同一... 该文研究土壤结构改良剂对土壤水分动力学参数的影响。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后得出 :加入土壤结构改良剂后 ,土壤饱和导水率有所提高 ;各处理的非饱和扩散率与对照相比 ,施加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处理 ,在水平土柱试验中 ,远水端同一距离处土壤含水率要低于对照处理的含水率 ;土壤结构改良剂具有良好的吸水和保水性能 ,使得土壤的持水能力增强。在水势相同的情况下 ,与对照相比 ,施加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土壤可保持更多的水分 ,并增加土壤中有效水含量。施加部位不同 ,土壤结构改良剂对土壤所持水分的含量也有较大差别 ,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土壤结构改良剂的施用方法和施用深度也是影响土壤水分状况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结构改良剂 土壤水分动力学 导水率 扩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地土壤有机质与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鼎华 翟明普 +1 位作者 贾黎明 林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4-77,共4页
试验测定了不同有机质含量的沙地土壤饱和导水率、水分特征曲线及一些水分常数,研究分析了沙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水动力学参数的关系以及有机质影响沙地土壤水分运动的机理。结果表明沙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几个水分常数均呈极显著线性相关... 试验测定了不同有机质含量的沙地土壤饱和导水率、水分特征曲线及一些水分常数,研究分析了沙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水动力学参数的关系以及有机质影响沙地土壤水分运动的机理。结果表明沙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几个水分常数均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土壤水吸力相同时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含水量也越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和<0.01mm物理性粘粒与土壤饱和导水率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沙地土壤有机质是影响水分动力学参数最重要的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力学参数 沙地 土训有机质 饱和导水率 水分特征曲线 水分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性土壤K^+吸附、解吸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8
8
作者 薛泉宏 尉庆丰 +1 位作者 李宝安 赵翀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3-122,共10页
采用连续液流法研究了5种黄土性土壤吸附、解吸K+的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1)供试土壤K+吸附、解吸反应分别在16-24及26-60min达到平衡。吸附平衡时间及平衡吸附量与CEC及粘粒含量有关。(2)平衡前不同时段的吸附解吸速度及吸附解... 采用连续液流法研究了5种黄土性土壤吸附、解吸K+的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1)供试土壤K+吸附、解吸反应分别在16-24及26-60min达到平衡。吸附平衡时间及平衡吸附量与CEC及粘粒含量有关。(2)平衡前不同时段的吸附解吸速度及吸附解吸率与反应时间1nt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其中反应速度直线和解吸率直线的斜率、初始反应速度及初始解吸率均与CEC及粘粒含量密切相关。(3)一级反应方程和Elovich方程分别为描述K+吸附、解吸反应的最优模型。(4)K+的吸附、解吸以快、中、慢不同速率进行,反映出土壤固相表面存在不同能态的K+吸附点。(5)土壤对K+的吸附、解吸是扩散控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吸附 解吸 土壤化学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几种代表性土壤NH^+4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薛泉宏 尉庆丰 +2 位作者 高彦 石辉 曲东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9-137,共9页
采用连续液流法测定了五种土壤吸附、解吸NH4+的动力学性质。研究表明:(1)NH4+吸附、解吸平衡时间及反应速率,平衡时的吸附、解吸量及吸附平衡常数均随土壤粘粒和CEC不同而变化;(2)不同动力学模型及同一模型对不同... 采用连续液流法测定了五种土壤吸附、解吸NH4+的动力学性质。研究表明:(1)NH4+吸附、解吸平衡时间及反应速率,平衡时的吸附、解吸量及吸附平衡常数均随土壤粘粒和CEC不同而变化;(2)不同动力学模型及同一模型对不同土壤的拟合性不同。NH4+吸附、解吸反应的最佳模型分别为一级反应方程及Elovich方程;(3)NH4+穿过水膜的扩散速度控制NH4+的吸附一解吸速率;(4)升高温度NH4+解吸明显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化学动力学 NH^+4 吸附动力学 解吸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动力学模型在SPAC系统中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姗 莫非 +6 位作者 周宏 Asfa Batool 赵鸿 邓浩亮 陈应龙 熊友才 张恒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从土壤水动力学典型的裸地蒸发模型、蒸发蒸腾量模型、土壤水分入渗模型出发,综述了SPAC系统下国内外现行的植物根系吸水模型、溶质运移模型、农业生态系统模型等研究进展,归纳和讨论了目前土壤水动力学模型在SPAC系统建模中存在的问题... 从土壤水动力学典型的裸地蒸发模型、蒸发蒸腾量模型、土壤水分入渗模型出发,综述了SPAC系统下国内外现行的植物根系吸水模型、溶质运移模型、农业生态系统模型等研究进展,归纳和讨论了目前土壤水动力学模型在SPAC系统建模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建立准确的数值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是蒸发蒸腾量模型未来研究的趋势;入渗模型从点至区域的动态扩展,并结合土壤侵蚀、污染物运移等因素的农业倾向性研究为潜在的重要分支方向;根系吸水模型应更多被用于监测土壤水分动态、设计合理的灌溉制度及干旱预警等体系;利用计算机、遥感等技术手段建立农业生态系统物能循环的机理性模型将为模型的实用性和精度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力学 SPAC系统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咸水灌溉对土壤酶活性及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翟红梅 曹彩云 刘孟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5-101,共7页
为了探讨咸水灌溉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的原因,研究了5个含盐量水平(1.25(对照)、2.50、5.00、7.50d S·m^(-1)和10.00 d S·m^(-1))的咸水长期田间污染对0~20 cm和20~40 cm土壤水解酶活性及酶促反应动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咸... 为了探讨咸水灌溉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的原因,研究了5个含盐量水平(1.25(对照)、2.50、5.00、7.50d S·m^(-1)和10.00 d S·m^(-1))的咸水长期田间污染对0~20 cm和20~40 cm土壤水解酶活性及酶促反应动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咸水灌溉导致土壤脲酶、β-葡糖苷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相比,10d S·m^(-1)咸水灌溉下0~20 cm土壤层三种酶活性分别下降45.5%、50.8%和24.9%,20~40 cm土壤层三种酶活性分别下降37.44%、32.1%和21.8%;咸水灌溉改变了土壤酶的催化动力学特性,与对照相比,10 d S·m^(-1)咸水灌溉下脲酶、β-葡糖苷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最大反应速度V_(max)分别下降47.77%、44.62%和15.01%,Km分别下降57.12%、保持不变和下降14.64%,β-葡糖苷酶V_(max)/K_m下降39.63%,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V_(max)/K_m没有显著变化。数据表明咸水灌溉对不同的酶抑制机制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灌溉 土壤酶活性 土壤动力学 抑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TC推求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薇 孟杰 虎胆.吐马尔白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9-102,106,共5页
本研究采用间接方法,由土壤的颗粒组成和容重利用RETC软件推导出实验土壤的土壤水分曲线方程和土壤水分传导率方程,并用室内试验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分传导率的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误差较小,RETC用于计算试验区的... 本研究采用间接方法,由土壤的颗粒组成和容重利用RETC软件推导出实验土壤的土壤水分曲线方程和土壤水分传导率方程,并用室内试验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分传导率的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误差较小,RETC用于计算试验区的土壤水动力学参数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力学参数 RETC Van-Genuchte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性土壤在连续液流条件下吸附、解吸磷酸根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薛泉宏 尉庆丰 薛喜乐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2-150,共9页
采用连续液流法研究了黄土性土壤吸附、解吸磷酸根的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1)供试土壤对磷酸根的吸附、解吸按速率可分为快、中、慢三种反应类型;(2)描述吸附、解吸反应的最优模型均为Elovich方程,最差模型分别为一级... 采用连续液流法研究了黄土性土壤吸附、解吸磷酸根的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1)供试土壤对磷酸根的吸附、解吸按速率可分为快、中、慢三种反应类型;(2)描述吸附、解吸反应的最优模型均为Elovich方程,最差模型分别为一级反应方程及双常数方程,拟合差的模型对反应速率变化“敏感”,可用于反应类型划分和机理研究;(3)粘粒含量及代换量对吸附速率有显著影响,游离铁对吸附速率、CaCO_3对较低温度下的吸附及较高温度下的解吸速率也有明显影响,速效磷含量是控制解吸速率的重要因子;(4)升高温度吸附加速,但对解吸速率无明显影响;(5)不同土类及同一剖面不同层次的吸附、解吸速率,反应时间及吸附、解吸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化学动力学 磷吸附动力学 磷解吸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几种土壤吸附H_2FO_4^(-1)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薛泉宏 尉庆丰 +1 位作者 薛喜乐 李瑞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S1期26-32,共7页
采用连续液流法研究了陕西省7种土壤吸附H_2PO_4^(-1)的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①供试土壤的吸磷过程存在快、中、慢3个反应阶段,所需时间分别为20~30、20~55及40~100 min,吸磷量分别占吸磷总量的50%~80%、8%~62%及5%~40%;②... 采用连续液流法研究了陕西省7种土壤吸附H_2PO_4^(-1)的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①供试土壤的吸磷过程存在快、中、慢3个反应阶段,所需时间分别为20~30、20~55及40~100 min,吸磷量分别占吸磷总量的50%~80%、8%~62%及5%~40%;②Elovich方程对H_2PO_4^(-1)吸附过程拟合最优,拟合最差的一级反应方程对吸附过程中的速率变化比较“敏感”,可用于快、中、慢反应阶段划分和吸附机理深入研究;③温度和粘粒含量、CEC等土壤性质对H_2PO_4^(-1)吸附速度和吸附量有显著影响;④H_2PO_4^(-1)吸附速度可作为土壤吸磷能力评价的动力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化学动力学 磷吸附 磷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土壤区域SVAT模型中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整合研究
15
作者 袁锋明 赖世龙 +1 位作者 Wies Vullings Henk Wsten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23-333,共11页
荷兰Cabauw地区一个 10km× 10km区域内的四种主要土壤的水动力学参数用一种实验室直接测定法 (Wind氏蒸发法 )和两种间接方法 (“分段土壤推导函数”、“连续土壤推导函数”)确定 ,而该区域水动力学特性参数的整合则采用两组方案 ... 荷兰Cabauw地区一个 10km× 10km区域内的四种主要土壤的水动力学参数用一种实验室直接测定法 (Wind氏蒸发法 )和两种间接方法 (“分段土壤推导函数”、“连续土壤推导函数”)确定 ,而该区域水动力学特性参数的整合则采用两组方案 (聚合土壤参数法和有效土壤参数法 )进行。一个SVAT模型的模拟输出结果———感热通量、潜热通量与实测数据的比较分析表明 :(1)对于用“分段土壤推导函数”确定的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区域整合 ,以“逆模拟法”(有效土壤参数法 )较为可行 ,其模拟感热、潜热的精确性接近参比方案 (“模拟 平均法”) ;(2 )对于实验室直接测定的参数 ,则以几何平均vanGenuchten Mualem经验公式参数的方案 (聚合土壤参数法 )为佳 ;(3)对于“连续土壤推导函数”推导的水动力学参数 ,几何平均土壤组分方案 (聚合土壤参数法 )和“逆模拟法”方案 (有效土壤参数法 )二者均可得到优于参比方案 (“模拟 平均法”)的模拟结果 ,其中以前者最佳 ;(4 )所有区域化参数整合方案中 ,以水平几何平均区域内实验室直接测定的参数的方案最优 ;同时 ,“连续土壤推导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土壤区域 SVAT模型 土壤动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不同坡度坡耕地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9
16
作者 魏永霞 王鹤 +1 位作者 吴昱 刘慧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1-240,共10页
在3种地形坡度条件下,开展了施加生物炭后连续两年的土壤水动力学效应试验研究,探究不同坡度坡耕地施加生物炭当年和次年对土壤水分常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比水容量、非饱和导水率K(h)和非饱和扩散率D(θ)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 在3种地形坡度条件下,开展了施加生物炭后连续两年的土壤水动力学效应试验研究,探究不同坡度坡耕地施加生物炭当年和次年对土壤水分常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比水容量、非饱和导水率K(h)和非饱和扩散率D(θ)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当年和次年均使土壤田间持水率和饱和含水率增大,且随坡度增加其增率变大,生物炭因子两年内对土壤水分常数的影响显著(P <0. 015),而坡度因子影响不显著(P> 0. 05),即生物炭因子作用更明显;施用生物炭两年内,在各个土壤吸力条件下土壤含水率均增大,土壤持水性增强,且同地形坡度呈正相关关系、同年限呈负相关关系;生物炭在两年内均增大土壤比水容量,使其供水能力加强,最大增量1. 830 207×10^(-3)cm^3/cm^4;地形坡度对K(h)无明显影响,但施加生物炭可使K(h)增大,土壤导水性增强,2016、2017年K(h)最高分别增加239. 61%、164. 04%;施加生物炭可降低D(θ),抑制土壤水分的水平运动,随地形坡度增加抑制效果增强。生物炭施用当年对各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大于施用次年。研究结果可为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农业水土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生物炭 不同坡度 黑土区 土壤动力学参数 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带耗水条件下的土壤水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3
17
作者 沈言 杨诗秀 +1 位作者 何长德 朱卫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8-13,共6页
为分析林带的排水作用,合理评价与利用水资源,该文应用土壤水动力学原理,建立了林带-农田蒸散条件下的土壤水动力学模型;通过参数的测定与选用,模拟了土壤水分与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并通过算例表明,该模型用来模拟林带-农田中... 为分析林带的排水作用,合理评价与利用水资源,该文应用土壤水动力学原理,建立了林带-农田蒸散条件下的土壤水动力学模型;通过参数的测定与选用,模拟了土壤水分与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并通过算例表明,该模型用来模拟林带-农田中的地下水动态变化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带 农田 耗水 土壤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水动力学的洪水预报模型及其在无定河流域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侯爱中 朱冰 +2 位作者 范国庆 胡宏昌 周国良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3-40,共8页
由于暴雨洪水发生次数少、观测资料不足、产汇流过程复杂等原因,干旱半干旱地区中小河流的洪水预报一直是我国水文预报业务的难点之一。基于土壤水动力学理论计算土壤入渗和地表产流过程,开发了具有物理机制的坡面产流模型;通过搭配中... 由于暴雨洪水发生次数少、观测资料不足、产汇流过程复杂等原因,干旱半干旱地区中小河流的洪水预报一直是我国水文预报业务的难点之一。基于土壤水动力学理论计算土壤入渗和地表产流过程,开发了具有物理机制的坡面产流模型;通过搭配中国洪水预报系统的坡面汇流模型,构建了陕西无定河支流大理河的洪水预报方案,以"2017.7.26"暴雨洪水为例进行了典型研究,并分析了降雨输入的时间步长对洪水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土壤水动力学的坡面产流模型在无定河流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提高雨水情信息的时空分辨率,对于以超渗产流为主、洪水陡涨陡落的北方中小河流,建议采用1 h或者30 min尺度的降雨资料及时间步长进行洪水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力学 洪水预报 无定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DRUS数值模拟方法在土壤水动力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陆培榕 罗纨 +3 位作者 贾忠华 唐双成 刘文龙 黄先北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3-176,共4页
土壤水动力学是一门关注多孔介质中流体运动过程的学科,需借助实验观测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相关过程性实验需耗费大量课时,且实验结果易受装置边界效应影响。该文以典型的土柱入渗实验为背景,采用HYDRUS软件模拟定水头条件下... 土壤水动力学是一门关注多孔介质中流体运动过程的学科,需借助实验观测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相关过程性实验需耗费大量课时,且实验结果易受装置边界效应影响。该文以典型的土柱入渗实验为背景,采用HYDRUS软件模拟定水头条件下土壤水分的水平向推进过程,揭示了不同土质内水分运移的动态差异。结果表明,HYDRUS模拟软件凭借其可视化的结果输出和实时量化的观测数据,可弥补传统实验教学中的缺陷,提升学生对学科理论的自主探索能力,有助于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力学 土柱实验 数值模拟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甸白浆土水解酶活性和动力学特性对保护性耕作方式的响应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玉兰 王俊宇 +2 位作者 陈振华 张广娜 陈利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3-167,共5页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传统耕作(CT)为对照,研究了免耕(NT)和少耕(RT)对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草甸白浆土土壤与碳、氮、磷、硫元素转化相关的九种水解酶(α—葡糖苷酶、β—葡糖苷酶、α—半乳糖苷酶、β半乳糖苷酶活性脲酶、蛋白酶、磷酸...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传统耕作(CT)为对照,研究了免耕(NT)和少耕(RT)对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草甸白浆土土壤与碳、氮、磷、硫元素转化相关的九种水解酶(α—葡糖苷酶、β—葡糖苷酶、α—半乳糖苷酶、β半乳糖苷酶活性脲酶、蛋白酶、磷酸单酯酶、磷酸二酯酶和芳基硫酸醅酶)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脲酶、磷酸单酯酶、磷酸二酯酶、芳基硫酸酯酶及β—葡糖苷酶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RT,NT)降低土壤pH值,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氮:42.0%,21.6%;总碳:26.6%,12.2%;总氮:16.6%,15.8%)含量,提高了土壤α—半乳糖苷酶、β—半乳糖苷酶和α—葡糖苷酶、蛋白酶活性活性,但脲酶活性却降低,参与土壤磷素及硫素转化的磷酸单酯酶、磷酸二酯酶和芳基硫酸酯酶活性差异不显著,传统耕作处理(CT)与免耕(NT)处理土壤中芳基硫酸酯酶活性著高于少耕(MT)处理。土壤水解酶动力学参数对耕作方式的反应与表观活性对耕作方式的反应不一致,草甸白浆土短期(三年)保护性耕作已经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土壤改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耕作 免耕 少耕 土壤酶活性 土壤动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