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华北山前平原农田土壤养分循环的酶学调控
1
作者
秦树平
胡春胜
+3 位作者
张玉铭
王玉英
董文旭
李晓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29-1133,共5页
土壤酶是推动土壤养分循环的生物催化剂,研究华北山前平原农田养分循环的酶学调控机制将有助于评价该地区土壤养分状况。试验用土壤取自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分析了土壤脲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在0-10 cm、10-20 cm、20-30 cm...
土壤酶是推动土壤养分循环的生物催化剂,研究华北山前平原农田养分循环的酶学调控机制将有助于评价该地区土壤养分状况。试验用土壤取自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分析了土壤脲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在0-10 cm、10-20 cm、20-30 cm和30-40 cm 4个土层中的分布,研究了土壤粗砂(2 000-200μm)、粉砂(200-63μm)、粉粒(63-2μm)和黏粒(2-0.1μm)4个颗粒组中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脲酶活性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壤酶活性随土壤粒径减小而升高。在土壤粗砂和粉砂组分中,土壤酶活性与养分含量显著相关,而在土壤粉粒和黏粒组分中,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并不总是显著相关。这些结果说明:土壤酶活性在土壤养分循环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土壤粗砂和粉砂中的土壤酶具有较高的田间实际催化活性,对土壤养分循环的贡献较大;与此相反,土壤粉粒和黏粒中的土壤酶由于土壤无机矿物的吸附作用而失去部分田间催化能力,降低了其对土壤养分循环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酶
脲酶
磷酸酶
土壤养分循环
速效磷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世界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研究综述
被引量:
7
2
作者
韦菊娴
王聪
+2 位作者
何斌
尤业明
黄雪蔓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44-1154,共11页
土壤微生物主要通过参与养分元素循环和能量流动等过程来影响桉树生长发育,在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桉树作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种类多,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土壤微生物学研究技术手段的限...
土壤微生物主要通过参与养分元素循环和能量流动等过程来影响桉树生长发育,在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桉树作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种类多,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土壤微生物学研究技术手段的限制,桉树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的研究较少,当前对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研究大多处于初级阶段。本研究系统综述了不同经营方式、林分类型和林分年龄条件下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变化规律及研究进展。与桉树天然林相比,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一般较少。与桉树人工纯林相比,桉树混交林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多样性和活性。桉树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一般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加,而外生菌根真菌与内生菌根真菌多样性随林龄的增长而下降。分析了土壤微生物参与桉树林土壤养分元素循环和重金属污染修复的作用机制,并对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研究和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展望。可为维持桉树林土壤健康、促进林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土壤
微生物
土壤养分循环
经营方式
林分类型
林分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有机物料在果园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及其环境效应: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
3
3
作者
马啸驰
韩烽
+3 位作者
白亚涛
吴双
吴景贵
马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40-1255,共16页
外源有机物料添加已成为改善果园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和果实品质的重要途径。有机物料来源广泛且成分复杂,类型、用量及施用方式的改变显著影响其在果园生态系统中的应用效果及伴随的环境效应特征。本文系统总结了有机物料的来源与...
外源有机物料添加已成为改善果园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和果实品质的重要途径。有机物料来源广泛且成分复杂,类型、用量及施用方式的改变显著影响其在果园生态系统中的应用效果及伴随的环境效应特征。本文系统总结了有机物料的来源与性质及其对果树生长发育、土壤物理结构、土壤养分循环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重点关注了有机物料添加下果园温室气体排放、重金属及新型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抗生素及微塑料)积累与转化特征。有机物料施用对果园生态系统产生的主要影响为:1)有机物料的合理施用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结构、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增强土壤保肥供肥能力,为果树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提高产量和果实品质;2)有机物料类型、用量及施用方式显著影响果园土壤碳氮底物浓度、相关酶及微生物活性,进而改变土壤养分元素循环及N_(2)O排放特征;3)有机物料自身成分与结构组成、土壤性质及功能微生物共同影响果园土壤重金属与新型污染物的积累、迁移与转化。有机物料施用产生的环境效应存在不确定性,其关联的果园土壤复合污染物的形成及影响机制复杂,值得深入关注,同时果园有机物料添加与环境效应变化过程的内在关联与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最后展望了未来果园生态系统中有机物料添加与环境效应关系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果园生态系统
环境效应
土壤养分循环
微生物
温室气体
重金属
新型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塑料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
16
4
作者
吕一涵
周杰
+3 位作者
杨亚东
臧华栋
胡跃高
曾昭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共14页
近年来,微塑料污染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地膜覆盖、灌溉用水、有机肥施用等措施在提升作物产量的同时,都会导致塑料残留。因耕作和紫外线辐射,残留塑料逐步破碎降解,形成微塑料(直径<5 mm),进入土壤、作物与食...
近年来,微塑料污染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地膜覆盖、灌溉用水、有机肥施用等措施在提升作物产量的同时,都会导致塑料残留。因耕作和紫外线辐射,残留塑料逐步破碎降解,形成微塑料(直径<5 mm),进入土壤、作物与食物链系统,威胁生态系统健康。本文系统总结了农田微塑料的来源、丰度、迁移特点和检测方法,重点关注了微塑料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对作物生长发育、微生物活性、土壤养分循环及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影响。微塑料对作物-土壤-微生物系统产生的主要影响为:1)微塑料含有的毒性添加剂(即增塑剂)与携带的有害物质(如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和病原体)随塑料颗粒在土壤中迁移,可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并为微生物提供新生态栖息地,对作物生长、土壤酶和微生物活性造成影响;2)微塑料含有大量碳(通常约为90%),影响其他元素(如氮和磷)循环,进而影响微生物活性。土壤性质改变也间接影响CO_(2)、N_(2)O和CH4形成。由于聚合物类型、大小、形状和浓度的高度可变性,微塑料对作物生产和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有待深入探究。本文还展望了未来农田生态系统微塑料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农田生态系统
作物
微生物
土壤养分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北山前平原农田土壤养分循环的酶学调控
1
作者
秦树平
胡春胜
张玉铭
王玉英
董文旭
李晓欣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29-1133,共5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XX2-YW-Q02-02)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5050202)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Q1-07)资助
文摘
土壤酶是推动土壤养分循环的生物催化剂,研究华北山前平原农田养分循环的酶学调控机制将有助于评价该地区土壤养分状况。试验用土壤取自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分析了土壤脲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在0-10 cm、10-20 cm、20-30 cm和30-40 cm 4个土层中的分布,研究了土壤粗砂(2 000-200μm)、粉砂(200-63μm)、粉粒(63-2μm)和黏粒(2-0.1μm)4个颗粒组中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脲酶活性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壤酶活性随土壤粒径减小而升高。在土壤粗砂和粉砂组分中,土壤酶活性与养分含量显著相关,而在土壤粉粒和黏粒组分中,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并不总是显著相关。这些结果说明:土壤酶活性在土壤养分循环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土壤粗砂和粉砂中的土壤酶具有较高的田间实际催化活性,对土壤养分循环的贡献较大;与此相反,土壤粉粒和黏粒中的土壤酶由于土壤无机矿物的吸附作用而失去部分田间催化能力,降低了其对土壤养分循环的贡献。
关键词
土壤
酶
脲酶
磷酸酶
土壤养分循环
速效磷
华北平原
Keywords
Soil enzyme
Urease
Phosphatase
Soil nutrient cycle
Available phosphorus
North China Plain
分类号
S15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世界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研究综述
被引量:
7
2
作者
韦菊娴
王聪
何斌
尤业明
黄雪蔓
机构
广西大学林学院
出处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44-1154,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760201,41807097)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9GXNSFBA245096)
广西科技计划项目(AD19245194)。
文摘
土壤微生物主要通过参与养分元素循环和能量流动等过程来影响桉树生长发育,在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桉树作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种类多,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土壤微生物学研究技术手段的限制,桉树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的研究较少,当前对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研究大多处于初级阶段。本研究系统综述了不同经营方式、林分类型和林分年龄条件下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变化规律及研究进展。与桉树天然林相比,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一般较少。与桉树人工纯林相比,桉树混交林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多样性和活性。桉树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一般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加,而外生菌根真菌与内生菌根真菌多样性随林龄的增长而下降。分析了土壤微生物参与桉树林土壤养分元素循环和重金属污染修复的作用机制,并对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研究和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展望。可为维持桉树林土壤健康、促进林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
桉树
土壤
微生物
土壤养分循环
经营方式
林分类型
林分年龄
Keywords
eucalypt
soil microorganism
soil nutrient cycling
management pattern
stand type
stand age
分类号
S714.3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有机物料在果园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及其环境效应: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
3
3
作者
马啸驰
韩烽
白亚涛
吴双
吴景贵
马艳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国家农业环境六合观测实验站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40-1255,共1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1700804-01)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CX(21)2024)
+2 种基金
江苏现代农业(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JATS[2022]446)
吉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20220202045NC)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ZX(23)3005)资助。
文摘
外源有机物料添加已成为改善果园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和果实品质的重要途径。有机物料来源广泛且成分复杂,类型、用量及施用方式的改变显著影响其在果园生态系统中的应用效果及伴随的环境效应特征。本文系统总结了有机物料的来源与性质及其对果树生长发育、土壤物理结构、土壤养分循环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重点关注了有机物料添加下果园温室气体排放、重金属及新型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抗生素及微塑料)积累与转化特征。有机物料施用对果园生态系统产生的主要影响为:1)有机物料的合理施用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结构、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增强土壤保肥供肥能力,为果树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提高产量和果实品质;2)有机物料类型、用量及施用方式显著影响果园土壤碳氮底物浓度、相关酶及微生物活性,进而改变土壤养分元素循环及N_(2)O排放特征;3)有机物料自身成分与结构组成、土壤性质及功能微生物共同影响果园土壤重金属与新型污染物的积累、迁移与转化。有机物料施用产生的环境效应存在不确定性,其关联的果园土壤复合污染物的形成及影响机制复杂,值得深入关注,同时果园有机物料添加与环境效应变化过程的内在关联与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最后展望了未来果园生态系统中有机物料添加与环境效应关系研究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有机物料
果园生态系统
环境效应
土壤养分循环
微生物
温室气体
重金属
新型污染物
Keywords
Organic materials
Orchard ecosystem
Environmental effect
Soil nutrient cycling
Microorganism
Greenhouse gases
Heavy metal
New pollutants
分类号
X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S154.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塑料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
16
4
作者
吕一涵
周杰
杨亚东
臧华栋
胡跃高
曾昭海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农作制度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共14页
基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07-B-5)资助。
文摘
近年来,微塑料污染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地膜覆盖、灌溉用水、有机肥施用等措施在提升作物产量的同时,都会导致塑料残留。因耕作和紫外线辐射,残留塑料逐步破碎降解,形成微塑料(直径<5 mm),进入土壤、作物与食物链系统,威胁生态系统健康。本文系统总结了农田微塑料的来源、丰度、迁移特点和检测方法,重点关注了微塑料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对作物生长发育、微生物活性、土壤养分循环及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影响。微塑料对作物-土壤-微生物系统产生的主要影响为:1)微塑料含有的毒性添加剂(即增塑剂)与携带的有害物质(如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和病原体)随塑料颗粒在土壤中迁移,可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并为微生物提供新生态栖息地,对作物生长、土壤酶和微生物活性造成影响;2)微塑料含有大量碳(通常约为90%),影响其他元素(如氮和磷)循环,进而影响微生物活性。土壤性质改变也间接影响CO_(2)、N_(2)O和CH4形成。由于聚合物类型、大小、形状和浓度的高度可变性,微塑料对作物生产和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有待深入探究。本文还展望了未来农田生态系统微塑料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关键词
微塑料
农田生态系统
作物
微生物
土壤养分循环
Keywords
Microplastics
Agroecosystems
Crops
Microorganisms
Soil nutrient cycle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华北山前平原农田土壤养分循环的酶学调控
秦树平
胡春胜
张玉铭
王玉英
董文旭
李晓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世界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研究综述
韦菊娴
王聪
何斌
尤业明
黄雪蔓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有机物料在果园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及其环境效应:研究现状与展望
马啸驰
韩烽
白亚涛
吴双
吴景贵
马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微塑料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现状与展望
吕一涵
周杰
杨亚东
臧华栋
胡跃高
曾昭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