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蚯蚓活动对毛竹林土壤二氧化碳排放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田肖清凡
肖向前
+6 位作者
邱裕丰
卜爱爱
雷刚
陈有超
蔡春菊
唐荣贵
蔡延江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6-495,共10页
【目的】土壤动物对土壤碳循环至关重要。探究蚯蚓活动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下土壤二氧化碳(CO_(2))排放及活性有机碳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3个月的温室盆栽试验,以单独种植毛竹为对照(ck),以分别添加凋落物(MBL)和凋落物及...
【目的】土壤动物对土壤碳循环至关重要。探究蚯蚓活动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下土壤二氧化碳(CO_(2))排放及活性有机碳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3个月的温室盆栽试验,以单独种植毛竹为对照(ck),以分别添加凋落物(MBL)和凋落物及蚯蚓(MBLE)为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分段采集并分析土壤释放的CO_(2),测定土壤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矿物结合态有机碳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质量分数。【结果】蚯蚓活动极显著增加了20.3%的毛竹生物量(P<0.01),其对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随时间变化敏感。试验前期(<51 d),MBLE处理与MBL处理的CO_(2)累积排放量无显著性差异,而试验后期(>51 d),MBLE处理的CO_(2)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MBL处理(P<0.05),但试验结束时(第85天),MBLE处理的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较MBL处理仅增加4.5%。此时,MBL处理土壤CO_(2)排放通量较MBLE处理高25.2%。土壤碳质量分数对蚯蚓活动的响应同样随时间变化敏感。MBLE处理下的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及矿物结合态有机碳质量分数在前68 d均低于MBL处理,但试验结束时(第85天),MBLE处理的可溶性有机碳质量分数显著提高了15.2%(P<0.05);土壤有机碳、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和颗粒态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8.5%、8.5%和10.6%;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质量分数极显著降低了26.3%(P<0.01)。【结论】蚯蚓活动可促进毛竹生长,增加毛竹林土壤碳质量分数,并在试验结束时降低土壤CO_(2)排放通量及累积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活动
活性有机碳
毛竹
土壤二氧化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夏玉米生长盛期农田土壤CO_2排放的研究
被引量:
18
2
作者
贾金生
李俊
张永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4,共4页
对华北平原典型农田夏玉米生长盛期土壤排放CO_2的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增加土壤C的排放,比未覆盖秸秆约增加10%。土壤CO_2排放通量的日变化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2:00~16:00,变化区间为109~170μg/m^2·s(秸秆覆盖)和97~128μg...
对华北平原典型农田夏玉米生长盛期土壤排放CO_2的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增加土壤C的排放,比未覆盖秸秆约增加10%。土壤CO_2排放通量的日变化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2:00~16:00,变化区间为109~170μg/m^2·s(秸秆覆盖)和97~128μg/m^2·s(未覆盖)。土壤CO_2排放与温度(5cm地温)有显著相关关系,但与土壤湿度关系较复杂。夏玉米生长盛期土壤CO_2排放通量高于初期和后期,8月2日土壤CO_2排放通量为9月15日的1.42倍(秸秆覆盖)和1.32倍(未覆盖),土壤CO_2排放的日进程为6:00~18:00排放量占全天总排放量的63.5%(秸秆覆盖)和57.9%(未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生长盛期
土壤二氧化碳排放
土壤
湿度
土壤
温度
排放
通量
温室气体
农田生态系统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蚯蚓活动对毛竹林土壤二氧化碳排放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田肖清凡
肖向前
邱裕丰
卜爱爱
雷刚
陈有超
蔡春菊
唐荣贵
蔡延江
机构
浙江农林大学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国际竹藤中心三亚研究基地
出处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6-495,共10页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探索项目(LQ20D010003)
国际竹藤中心三亚研究基地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630032022001)。
文摘
【目的】土壤动物对土壤碳循环至关重要。探究蚯蚓活动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下土壤二氧化碳(CO_(2))排放及活性有机碳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3个月的温室盆栽试验,以单独种植毛竹为对照(ck),以分别添加凋落物(MBL)和凋落物及蚯蚓(MBLE)为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分段采集并分析土壤释放的CO_(2),测定土壤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矿物结合态有机碳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质量分数。【结果】蚯蚓活动极显著增加了20.3%的毛竹生物量(P<0.01),其对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随时间变化敏感。试验前期(<51 d),MBLE处理与MBL处理的CO_(2)累积排放量无显著性差异,而试验后期(>51 d),MBLE处理的CO_(2)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MBL处理(P<0.05),但试验结束时(第85天),MBLE处理的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较MBL处理仅增加4.5%。此时,MBL处理土壤CO_(2)排放通量较MBLE处理高25.2%。土壤碳质量分数对蚯蚓活动的响应同样随时间变化敏感。MBLE处理下的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及矿物结合态有机碳质量分数在前68 d均低于MBL处理,但试验结束时(第85天),MBLE处理的可溶性有机碳质量分数显著提高了15.2%(P<0.05);土壤有机碳、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和颗粒态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8.5%、8.5%和10.6%;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质量分数极显著降低了26.3%(P<0.01)。【结论】蚯蚓活动可促进毛竹生长,增加毛竹林土壤碳质量分数,并在试验结束时降低土壤CO_(2)排放通量及累积排放量。
关键词
蚯蚓活动
活性有机碳
毛竹
土壤二氧化碳排放
Keywords
earthworm activity
labile organic carbon
Phyllostachys edulis
soil CO_(2) emission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夏玉米生长盛期农田土壤CO_2排放的研究
被引量:
18
2
作者
贾金生
李俊
张永强
机构
河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4,共4页
基金
河北省科技攻关项目(01220703D)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801003和49871020)
文摘
对华北平原典型农田夏玉米生长盛期土壤排放CO_2的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增加土壤C的排放,比未覆盖秸秆约增加10%。土壤CO_2排放通量的日变化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2:00~16:00,变化区间为109~170μg/m^2·s(秸秆覆盖)和97~128μg/m^2·s(未覆盖)。土壤CO_2排放与温度(5cm地温)有显著相关关系,但与土壤湿度关系较复杂。夏玉米生长盛期土壤CO_2排放通量高于初期和后期,8月2日土壤CO_2排放通量为9月15日的1.42倍(秸秆覆盖)和1.32倍(未覆盖),土壤CO_2排放的日进程为6:00~18:00排放量占全天总排放量的63.5%(秸秆覆盖)和57.9%(未覆盖)。
关键词
夏玉米
生长盛期
土壤二氧化碳排放
土壤
湿度
土壤
温度
排放
通量
温室气体
农田生态系统
华北平原
Keywords
Farmland soil, CO_2 emission, Summer maize
分类号
S18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蚯蚓活动对毛竹林土壤二氧化碳排放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田肖清凡
肖向前
邱裕丰
卜爱爱
雷刚
陈有超
蔡春菊
唐荣贵
蔡延江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夏玉米生长盛期农田土壤CO_2排放的研究
贾金生
李俊
张永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