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机制及其调控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兆福 魏朝富 谢德体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0-63,共4页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人工控制的经济系统与土地自然生态系统耦合的复合系统,其运行和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和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规律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对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内涵进行了...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人工控制的经济系统与土地自然生态系统耦合的复合系统,其运行和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和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规律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对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剖析了其运行的机制,并提出了调控土地生态经济系统良性运行的目标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 运行机制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农村人口土地和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及时空演变 被引量:17
2
作者 马历 唐宏 +2 位作者 尹奇 杨覃 张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6-146,共11页
本文利用量化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以四川省为例,研究了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口、土地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问题,以探讨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出路。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四川农村人口-土地-经济系统以勉强协调过... 本文利用量化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以四川省为例,研究了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口、土地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问题,以探讨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出路。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四川农村人口-土地-经济系统以勉强协调过渡类和良好协调发展类为主,但区域间差异较大,表现为优质协调发展与严重失调衰退现象并存;从时间特征看,2000—2014年农村人口-土地-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时序变化较大,轻度失调衰退区和勉强协调过渡区有所减少,良好协调发展区逐渐增多,2000年勉强协调过渡区和良好协调发展区分别占市(州)总数的61.90%和14.29%,到2014年则分别占总数的33.34%和52.38%,而优质协调发展区和严重失调衰退区均无变化,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从空间特征看,协调发展度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平原、丘陵地区,山地、高原等自然地理条件较差区域的协调发展度则较低。总体而言,由于受地形地貌、资源禀赋和地理区位等方面的影响,四川各市(州)农村人口、土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三者间的协调发展度存在较大差异,应根据区域发展特色与不足,确定农业发展目标和重点,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发展度 人口-土地-经济系统 时空演变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王万茂 李俊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7-149,共3页
阐述了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形成与演化,揭示了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运行、土地生态经济生产力的维持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间的相互关联性,提出地租的生态经济观点并视其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保证。
关键词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 土地资源 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视域下的土地利用管理创新 被引量:5
4
作者 户艳领 赵建英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58,共3页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研究为土地利用管理创新过程中协调好土地供给、生态、经济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思路和借鉴。本文在对土地生态经济系统进行解读的前提下,认为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认识与协调发展是土地利用管理创新的主要驱动力之一。通...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研究为土地利用管理创新过程中协调好土地供给、生态、经济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思路和借鉴。本文在对土地生态经济系统进行解读的前提下,认为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认识与协调发展是土地利用管理创新的主要驱动力之一。通过对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特征进行论述,提出这些特征为土地利用管理创新提供了可能性与要求。从土地管理理念、土地管理制度和土地管理手段三个方面对土地利用管理创新路径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 土地利用管理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供给经济系统运行时空变化特征及政策绩效评价研究——基于宏观调控视角 被引量:6
5
作者 黄凌翔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5年第4期74-78,共5页
土地供给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已近十年,如何识别基于宏观调控视角下土地供给经济系统的时空变化特征,评价土地供给政策调控绩效,是未来提高政策调控精准性的重要前提。运用神经网络模型计算土地供给经济系统的特征值,并分析该系统时空变化... 土地供给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已近十年,如何识别基于宏观调控视角下土地供给经济系统的时空变化特征,评价土地供给政策调控绩效,是未来提高政策调控精准性的重要前提。运用神经网络模型计算土地供给经济系统的特征值,并分析该系统时空变化的特点。利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研究土地供给总量、结构、方式等对土地供给经济系统的影响以及地理上的外溢特征。结果表明,土地供给经济系统表现出强的空间自相关,聚集区域空间不平衡;目前土地供给政策调控绩效中土地供应总量影响最显著,土地供应方式影响不稳定,土地供应结构影响不显著。未来土地供给政策调控的重点应放在土地供应的差异性,特别是需要采用差别化的土地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充分利用发达地区土地供给政策的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供给经济系统 时空变化 宏观调控 绩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润霞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49-51,共3页
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使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过度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又使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而这种破坏作用反过来又会使经济发展的速度放缓,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人类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使土地可持续利用,要想... 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使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过度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又使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而这种破坏作用反过来又会使经济发展的速度放缓,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人类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使土地可持续利用,要想使土地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使土地的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 协调发展 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的磴口县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方敏哲 岳德鹏 +2 位作者 张启斌 于强 方巍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8-185,228,共9页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资源,在生态脆弱的干旱区与荒漠区,土地资源往往因经济发展而受到诸多生态环境压力。因此,对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磴口县为研究区,应用能值分析方法,结合土地利用...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资源,在生态脆弱的干旱区与荒漠区,土地资源往往因经济发展而受到诸多生态环境压力。因此,对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磴口县为研究区,应用能值分析方法,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等方法,系统研究2003-2015年间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情况。结果表明:1)在磴口县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内,建设用地系统对土地总体能值影响最大,但建设用地系统自身处于严重的"消费型"系统,可持续性较低,面临较大环境压力。2)研究时段内,磴口县土地系统整体经历了从严重土地沙漠化至沙化被遏制的过程,该结论是从土地利用数据中分析得出,并在能值分析中得到了严密的印证。说明当地积极的沙漠化治理卓有成效。3)研究期内,磴口县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总体能值投入产出比、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均在降低,土地环境负载指数逐步增大。说明研究区的可持续性在该时段内较差,并且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也并不乐观,亟需措施来遏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 能值分析 土地利用变化 磴口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PSIS的聊城市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迎雪 李贻学 孙仪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6-31,共6页
为探索TOPSIS法在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稳定性分析中的适用性,从经济、土地、环境、社会四个方面构建了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TOPSIS法对2003—2014年聊城市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稳定性状况进行评价,并采用综合指数... 为探索TOPSIS法在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稳定性分析中的适用性,从经济、土地、环境、社会四个方面构建了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TOPSIS法对2003—2014年聊城市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稳定性状况进行评价,并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聊城市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稳定性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系统衰退阶段(2003—2006年),系统贴近度0.324~0.271;系统恢复和平缓发展阶段(2006—2014年),系统贴近度0.271~0.661;整体上,聊城市2003—2014年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稳定性是向良好的方向发展的,与综合指数评价结果基本一致;(2)农业总产值占GDP比重、道路用地指数、人均耕地面积、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成为制约聊城市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稳定性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而得出结论:改进的TOPSIS方法能够客观反映出聊城市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稳定性变化状况,适用于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稳定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 稳定性 改进的TOPSIS 聊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横县土地生态经济分区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卢远 刘卓颖 《热带地理》 2003年第4期345-349,共5页
以位于桂东南丘陵盆地的横县为研究区,对土地生态经济分区的原则和指标体系进行了探讨,采用GIS技术建立了包括自然生态、土地资源和社会经济等信息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空间数据库,选择其中40项指标,运用SPSS软件对研究区的21个农业乡(... 以位于桂东南丘陵盆地的横县为研究区,对土地生态经济分区的原则和指标体系进行了探讨,采用GIS技术建立了包括自然生态、土地资源和社会经济等信息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空间数据库,选择其中40项指标,运用SPSS软件对研究区的21个农业乡(镇)进行了聚类分析,据此将研究区划分为4类8个土地生态经济分区,分析各土地生态经济分区的主要特点,并提出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建设的合理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分区 生态经济 聚类分析 广西横县 土地生态系统 土地经济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土地人口经济多维协调格局及分区发展策略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慧 苏航 +1 位作者 薛睿 章桂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62-270,共9页
从土地、人口与经济多维协调的视角去探讨国土空间开发策略,是破解当前城乡差距和人地矛盾问题的关键。该文改进土地经营规模模型后,对各地市农村土地压力进行测度;采用变换logistic模型,拟合各地区城镇人口缺口;借助结节性指数,探究各... 从土地、人口与经济多维协调的视角去探讨国土空间开发策略,是破解当前城乡差距和人地矛盾问题的关键。该文改进土地经营规模模型后,对各地市农村土地压力进行测度;采用变换logistic模型,拟合各地区城镇人口缺口;借助结节性指数,探究各地市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并将度量总体绝对关系的秩(复)相关系数和局部相对关系的耦合协调度联合运用,对土地、人口、经济系统进行协调性分析。进而依据协调性多维分异结果揭示各地发展模式类型,最后划定空间分区并提出发展建议。结果表明:1)在城乡收入均等化情境下黑龙江省农村土地经营规模为户均11.6 hm^2,此时农业过剩人口1 102万人。饱和城镇化率水平下,城镇人口缺口为789万人。经济水平指数最高为大庆市,分值0.877;2)土地压力、人口缺口、经济水平核密度中心均集聚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带;3)土地、人口、经济系统间多维协调性均达到较高水平,并形成明显的4类:第1类是城乡协调型,将其划归为产业升级提档区,应谋求替代性支柱产业;第2类是农林专业型,划归为生态农业发展区,应走生态绿色发展的路子,并避免同质化竞争;第3类是城乡差距型,划归为城镇辐射带动区,应充分发挥大城市的带动作用促进周边地区发展;第4类是总体滞后型,划归为城乡复合优化区,应尽快培育工业企业带动城镇发展,农业向多功能化着眼以消化巨量过剩农业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型 协调发展 土地-人口-经济系统 新型城镇化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土地生态经济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以甘肃省定西地区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费洪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1990年第4期30-35,共6页
本文运用生态经济原理,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物质能量转换关系出发,以甘肃省定西地区为例,论述了土地生态经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该区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地生态经济优化模式,从而为该区合理生产布局提供依据。
关键词 生态经济设计 定西地区 理论与方法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 复合生态系统 黄土丘陵沟壑区 甘肃省 生态特性 社会经济活动 整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人口—经济—土地空间集聚及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23
12
作者 吴新静 李铜山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69,共9页
研究目的:探明河南省乡村人口-经济-土地系统空间集聚及耦合协调发展规律,为乡村振兴中“人”“地”“经济”等要素流动提供对策建议。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熵值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耦合协调模型、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1)河... 研究目的:探明河南省乡村人口-经济-土地系统空间集聚及耦合协调发展规律,为乡村振兴中“人”“地”“经济”等要素流动提供对策建议。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熵值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耦合协调模型、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1)河南省各市乡村人口、经济、土地发展呈不均衡特征,各地资源差异较大,三方面发展进度不一致;(2)各市乡村人口、经济、土地空间集聚现象并不明显,没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也无明显的虹吸效应;(3)各市乡村人口-经济-土地系统耦合协调程度不断提高,呈良好发展态势,但在时序和空间两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论:应从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因地制宜地以特色农业带动当地乡村经济发展、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速乡村信息化建设进程等方面促进乡村各要素的融合发展,处理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各项发展不平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经济-土地系统 空间集聚 耦合协调 乡村振兴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能值分析——以阿克苏市为例
13
作者 韩瑞瑞 张永福 马春霞 《安徽农学通报》 2012年第9期1-4,14,共5页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给本就有限的土地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迫切需要新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为未来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合理配置以满足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该文以新疆阿克苏市为例,...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给本就有限的土地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迫切需要新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为未来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合理配置以满足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该文以新疆阿克苏市为例,应用能值理论的方法对阿克苏市2005-2010年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贡献率、净能值产出率、环境承载力、环境负载率、系统优势度、系统稳定度、可持续发展指数等指标进行定量及变化趋势分析。分析阿克苏市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状况的程度和特征,为阿克苏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结构的合理配置,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 能值分析 阿克苏市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8
14
作者 王万茂 李俊梅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1999年第1期15-19,23,共6页
研究上地资源持续利用问题是资源与环境持续性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协调土地供给和需求是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永恒主题。上地的本质是由土地生态系统和土地经济系统在时空上耦合而成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因此要求人们应用大... 研究上地资源持续利用问题是资源与环境持续性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协调土地供给和需求是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永恒主题。上地的本质是由土地生态系统和土地经济系统在时空上耦合而成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因此要求人们应用大协调学的理论,从大尺度、大背景、大结构、大气候和大格局上研究土地利用,实现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提出了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途径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持续利用 土地利用 土地经济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城市郊县土地生态开发的内涵和思路探讨 被引量:6
15
作者 敬松 余丽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A10期56-58,共3页
大城市郊县土地生态开发研究是一个新的课题。论文紧紧围绕“生态”中心,着眼于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利用景观生态学以及区域成长理论,对大城市郊县这一特定空间地域的土地生态开发内涵及思路作了宏观性的探讨。
关键词 大城市郊县 土地生态开发 土地生态经济复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