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区复垦土地生产力的耗散结构模型 被引量:7
1
作者 卞正富 张国良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63-668,共6页
提出了影响复垦土地生产力的三要素:环境要素、土壤要素与投入要素,并讨论了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复垦土地生产力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条件,导出了复垦土地生产力变化的动力学方程(ESIDE),提出了投入产出比已知和未知两种... 提出了影响复垦土地生产力的三要素:环境要素、土壤要素与投入要素,并讨论了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复垦土地生产力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条件,导出了复垦土地生产力变化的动力学方程(ESIDE),提出了投入产出比已知和未知两种情况下的复垦土地生产力系统状态的熵流评价模型(E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生产 耗散结构模型 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与土地生产力评价模型的集成 被引量:5
2
作者 崔青春 倪绍祥 +1 位作者 陈思源 孙华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21,共4页
GIS与应用模型的集成是GIS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此,论述了土地生产力评价的数学方法和相关模型、GIS及其在土地生产力评价中的应用、GIS与土地生产力评价模型的集成方式和集成途径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未来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GIS 土地生产 评价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集成 数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流转背景下基于DEA模型的农业生产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崔保伟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12期209-212,共4页
本文作者结合河南省土地流转及农作物布局概况,从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全要素出发,分析了不同农作物在不同种植规模及土地流转类型下的产值,并利用DEA模型实证统计了土地经营规模及类型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为实施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土地... 本文作者结合河南省土地流转及农作物布局概况,从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全要素出发,分析了不同农作物在不同种植规模及土地流转类型下的产值,并利用DEA模型实证统计了土地经营规模及类型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为实施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土地流转经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土地流转 农业生产效率 DE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0年皖江城市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区域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袁甲 沈非 +1 位作者 王甜甜 罗小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45-250,共6页
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3期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定量分析了近11年来皖江城市带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利用MODIS/NDVI数据及气象数据,基于改进的CASA模型估算了同期植被NPP,分析、评估了地类转换对研究区植被NPP的影响程度... 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3期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定量分析了近11年来皖江城市带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利用MODIS/NDVI数据及气象数据,基于改进的CASA模型估算了同期植被NPP,分析、评估了地类转换对研究区植被NPP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2000—2010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显著,主要表现为耕地、草地、未利用土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设用地、水域面积持续增加,林地面积先减后增;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以耕地的显著减少和建设用地的快速增加为主要特点;近11年来,研究区植被NPP整体上呈增加趋势,且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各用地类型的NPP均值都在增加,林地NPP增幅最大;长江以北地区植被NPP呈逐渐增加趋势,沿江和长江以南地区的植被NPP变化趋势反之;耕地转为建设用地造成的NPP损失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净初级生产 CASA模型 皖江城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用地生产能力核算最佳模型选择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宋艳华 王令超 王国强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56,F0003,共8页
研究目的:选择河南省农用地生产能力核算的最佳模型类型。研究方法:数据综合法、统计检验法、外延趋势分析法。研究结果:(1)河南省可实现单产调查样点与农用地利用等指数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目前多数省份采用的线性关系。(2)通过对指数、... 研究目的:选择河南省农用地生产能力核算的最佳模型类型。研究方法:数据综合法、统计检验法、外延趋势分析法。研究结果:(1)河南省可实现单产调查样点与农用地利用等指数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目前多数省份采用的线性关系。(2)通过对指数、对数、乘幂、一元二次多项式和线性5种类型模型模拟效率的统计检验和外延性检验发现,一元二次多项式模型更适合河南省农用地生产能力核算。(3)通过验证,一元二次多项式模型的模拟结果数值可信,空间分布规律符合河南省实际。研究结论:农用地生产能力核算模型的选择要建立在对调查数据分布规律探索的基础上,并结合研究区域及模型特点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农用地 生产能力核算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视角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游 谭光荣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7-46,共10页
研究目的:从空间视角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决定作用,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合理安排城市产业布局、促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实现城市经济和土地集约利用协同发展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空间计量分析法。研究结果... 研究目的:从空间视角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决定作用,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合理安排城市产业布局、促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实现城市经济和土地集约利用协同发展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空间计量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城市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土地集约利用在地理分布上具有显著空间关联性;全国层面,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和集聚规模产生的规模经济效应显著提高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板块层面,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和集聚规模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正向效应呈现东、中、东北、西部板块依次递减现象,而专业化集聚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技术外溢效应在西部地区更明显。研究结论: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人口集聚有利于中国城市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STIRPAT模型 空间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对农业生产绩效的影响——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邹伟 崔益邻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8-57,共10页
研究目的:揭示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对于农业生产绩效的影响机理,为相关部门制定提高农业生产绩效的政策安排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中介效应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农地经营权的时间持续性对农业生产绩效显著正向作用,作用路径主... 研究目的:揭示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对于农业生产绩效的影响机理,为相关部门制定提高农业生产绩效的政策安排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中介效应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农地经营权的时间持续性对农业生产绩效显著正向作用,作用路径主要是农业生产投资、抵押信贷金额和农地转入规模等;农地经营权的权利保障性对农业生产投资影响并不显著,但提高了转入农户的贷款可得性,进而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绩效,同时,也有利于获得规模效应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研究结论: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绩效,必须充分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建立农地经营权稳定的长效机制,加强农地经营权权利保障,规范农地流转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土地产权 农地流转期限 土地权利保障 农业生产绩效 中介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南部坡地土地生产力衰退过程和恢复途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光录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0,共5页
使用PI模型对黄土高原坡地生产力的自然衰退过程,以及在水土保持和施肥管理措施下土地生产力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在自然侵蚀环境中,土地生产力的衰退速度很快,平均每年以0.25%到0.5%的速度衰减,若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则其衰退... 使用PI模型对黄土高原坡地生产力的自然衰退过程,以及在水土保持和施肥管理措施下土地生产力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在自然侵蚀环境中,土地生产力的衰退速度很快,平均每年以0.25%到0.5%的速度衰减,若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则其衰退速度较自然侵蚀下年均减缓0.07%(水平梯田)、0.15%(坡式梯田)和0.21%(等高带状种植),而采用水土保持措施并结合施肥管理措施则可使土地生产力得到明显恢复;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缓土地生产力衰退的速度,但不能使其生产力得到有效恢复,只有采用水土保持措施并结合合理的施肥管理措施才能使土地生产力水平得到恢复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土壤侵蚀 土地生产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管理的系统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岳天祥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4-50,共7页
我们在多年的研究过程中,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运用最新涌现和发展完善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已设计和模拟了十三个模型群,即:(1)物质能量转换分析模型;(2)土地经营多样性分析模型;(3)科技进步分析模型;(4)土地资源使用稳定性分析模型;(5)
关键词 土地管理 系统模型 土地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定量化模型在土地利用系统的应用
10
作者 乔玉辉 宇振荣 +1 位作者 Driessen P.M. 郝凤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42-145,共4页
运用验证后的土地定量化模型(PS123)对曲周地区土地利用系统部分因素如冬小麦适播期、灌溉措施及光温生产潜力研究分析表明,该区冬小麦适播期为9月底~10月底,并宜选用早熟品种,总灌水量为180~240mm,平水年宜灌水3次左右,应重视冬小麦... 运用验证后的土地定量化模型(PS123)对曲周地区土地利用系统部分因素如冬小麦适播期、灌溉措施及光温生产潜力研究分析表明,该区冬小麦适播期为9月底~10月底,并宜选用早熟品种,总灌水量为180~240mm,平水年宜灌水3次左右,应重视冬小麦拔节后罐水,中后期灌水宜采用75~90mm较大定额。运用PS123模型计算该区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为1.101万kg/hm^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定量化模型 土地利用系统 应用 PSl23模型 冬小麦 可持续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昕水河流域土地资源和生产潜力定量评价的研究
11
作者 王久丽 任勇 +1 位作者 包晓斌 陆守一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2期8-16,共9页
在对FAO(1976),Beek(1978)等有关土地评价、土地质量以及近年来提出的土地生态位、土地生态评价、土地生态设计等一系列有关土地分类和评价概念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地评价的发展趋势;并对昕水河流域和隰县示范区土地综合生产潜力... 在对FAO(1976),Beek(1978)等有关土地评价、土地质量以及近年来提出的土地生态位、土地生态评价、土地生态设计等一系列有关土地分类和评价概念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地评价的发展趋势;并对昕水河流域和隰县示范区土地综合生产潜力和利用价值的水平,提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构建指标体系的定量方法;建立了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的综合指数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昕水河流域和隰县示范区的土地综合生产潜力和利用价值水平进行了尝试性的定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评价 综合生产潜力 指标体系 鉴别力 隶属度 综合指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及解构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霞 石宇 靖常峰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91-101,共11页
为促进北京市开发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运用DEA模型、Malmquist指数与重心模型,对北京市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探讨其时空演变特征与提升策略。研究发现:2010—2017年,开发区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增长缓慢... 为促进北京市开发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运用DEA模型、Malmquist指数与重心模型,对北京市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探讨其时空演变特征与提升策略。研究发现:2010—2017年,开发区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增长缓慢,且具有3个阶段的演进特征,表现出明显的波动发展;时间上,国家级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呈V字形变化,市级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则表现出类M字形变化;空间上,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重心出现向东北偏移,其后向西南回归,并逐渐稳定的特征。规模效率无效是2017年部分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无效的主要原因,建议根据开发区的生产阶段和效率无效成因对土地规模与布局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 全要素生产 DEA模型 时空分析 开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的预测型线性规化模型
13
作者 郭芳华 梁吉义 张存先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1989年第2期33-38,共6页
土地是不可代替的生产要素,是人类取得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源泉,又是从事一切社会经济活动和休养生息的场所。因此,珍惜土地,合理利用土地,力争从有限的土地上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乃是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重要... 土地是不可代替的生产要素,是人类取得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源泉,又是从事一切社会经济活动和休养生息的场所。因此,珍惜土地,合理利用土地,力争从有限的土地上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乃是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应用灰色预测型线性规划模型对晋城市200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预测型 线性规划模型 物质生活资料 生态效益 经济活动 生产要素 变量系数 约束模型 国土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征用土地面积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分析
14
作者 赵海英 张明旭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年第30期114-114,共1页
利用吉林省征用土地面积和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建立了两者之间的VAR模型,经过平稳性检验之后确定了延迟阶数,结果表明:二者之间为相互促进,共同增长的关系。
关键词 VAR模型 征用土地面积 国内生产总值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适宜性与生产潜力综合评价的基本农田划分综合模型研究——以京津唐地区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晗 何春阳 杨洋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2-76,F0003,共6页
研究目的:针对目前基本农田划分过程中只注重耕地适宜性而未考虑其生产潜力的不足,发展了一个综合考虑耕地适宜性和生产潜力的基本农田综合划分模型,提高当前基本农田划分的合理性。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利用... 研究目的:针对目前基本农田划分过程中只注重耕地适宜性而未考虑其生产潜力的不足,发展了一个综合考虑耕地适宜性和生产潜力的基本农田综合划分模型,提高当前基本农田划分的合理性。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利用基本农田划分综合模型,在京津唐地区划分的基本农田平均生产潜力为106.83 g·m^(-2)·a^(-1),比适宜性评价模型划分结果提高了18.03%。研究结论:该模型同时考虑了耕地的适宜性和生产潜力,比常用的适宜性模型能够更加合理地反映耕地的实际质量状况,提高了当前基本农田划分的科学性,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评价 基本农田划分 模型 适宜性 生产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资源错配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效应与形成机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彭山桂 李敏 +1 位作者 王健 张苗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5-65,共11页
研究目的:测度土地资源错配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效应,分析土地资源错配的形成机制。研究方法:扩展的HK模型、面板计量模型。研究结果:(1)全国层面上,资源错配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效应平均值为19.03%且呈上升趋势。区域层面上,损失效应大... 研究目的:测度土地资源错配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效应,分析土地资源错配的形成机制。研究方法:扩展的HK模型、面板计量模型。研究结果:(1)全国层面上,资源错配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效应平均值为19.03%且呈上升趋势。区域层面上,损失效应大小排序为西部、东部、东北、中部。(2)全国层面上,资源错配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主要症结在于土地资源错配。区域层面上,东部、中部地区的主要症结在于土地资源错配,西部、东北地区的主要症结在于资本错配。(3)全国层面上,机制障碍、数量结构均为土地资源错配的重要成因。区域层面上,土地资源错配的成因具有一定差异。研究结论:着力推动财税与政绩考核制度改革,调整基于地区、城市双重偏向的土地供给政策,有利于从机制障碍、数量结构两个维度化解土地资源错配,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错配 扩展的HK模型 全要素生产 损失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D模型的土地整治效果实证研究
17
作者 马世帅 张长春 《保定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28-32,共5页
土地整治各生产要素投入关系着土地整治效果。运用因子分析法,确定总耕地面积、农业机械化投入、农业劳动力投入及水利设施投入4项生产要素,构建关于农业总产值的C-D生产模型,并以河北省阜平县为例,采用eviews7.2软件测算生产要素贡献... 土地整治各生产要素投入关系着土地整治效果。运用因子分析法,确定总耕地面积、农业机械化投入、农业劳动力投入及水利设施投入4项生产要素,构建关于农业总产值的C-D生产模型,并以河北省阜平县为例,采用eviews7.2软件测算生产要素贡献率。结果表明采用因子分析法选取有效生产要素构建的C-D生产模型,可以简单直观测算土地整治生产要素的弹性系数和贡献率,测算结果可以为土地整治效果评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模型 土地整治 效果评价 低山丘陵区 生产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差异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希睿 许实 +1 位作者 杨兴典 吴群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7-83,共7页
研究目的:以江苏省为例,对比分析江苏省62个县(市、区)1999—2011年来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差异。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方法。研究结果:(1)江苏省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较大,1999—2011年全省... 研究目的:以江苏省为例,对比分析江苏省62个县(市、区)1999—2011年来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差异。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方法。研究结果:(1)江苏省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较大,1999—2011年全省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先降后升,最低点出现在2008年左右;(2)江苏省大部分地区存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2008年以前主要依靠技术进步,2008年以后主要依靠综合效率的提升。研究结论:江苏省正处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阶段,应根据各市县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和不同级别,制定差别化的建设用地利用方案,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提高技术进步率,为全国实现"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建设用地 DEA模型 利用效率 全要素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化预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忠静 郑吉林 王海锋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4-7,共4页
分析了土地生产潜力的影响因子及其计算方法 ,从机理上分析各因子给未来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可能造成的影响 ,并从土地生产潜力退化基本原理出发 ,建立了荒漠化预警模型。以疏勒河流域为背景 ,在GIS平台支持下 ,应用预警模型分析了该流域... 分析了土地生产潜力的影响因子及其计算方法 ,从机理上分析各因子给未来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可能造成的影响 ,并从土地生产潜力退化基本原理出发 ,建立了荒漠化预警模型。以疏勒河流域为背景 ,在GIS平台支持下 ,应用预警模型分析了该流域昌马灌区农业综合开发后的荒漠化趋势 ,对灌区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和潜在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产潜力 荒漠化 预警模型 疏勒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耕地生产力变化及其区际保护策略 被引量:4
20
作者 邓祥征 姜群鸥 +2 位作者 殷芳 柯新利 屈瑞洁 《农村金融研究》 2011年第12期5-10,共6页
保护耕地并保育农田生产力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本研究从耕地生产力总量平稳增长和耕地面积动态平衡两个维度出发,探讨区际耕地保护策略。基于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2000~2010年耕地面积变化和耕地用途转移态势;应... 保护耕地并保育农田生产力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本研究从耕地生产力总量平稳增长和耕地面积动态平衡两个维度出发,探讨区际耕地保护策略。基于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2000~2010年耕地面积变化和耕地用途转移态势;应用农田生产力估算模型(ESAP)估算耕地生产力,并与土地利用数据叠加分析了耕地用途转移对耕地生产力总量的影响。论文提出在经济快速增长区实行集约化发展,适量放宽耕地资源配置;在农业主产区严格控制耕地转移,实行耕地保护补偿政策;在西部地区改良中低产田,提高耕地生产力,保证耕地面积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产 保护策略 耕地面积变化 农田生产 中国 土地利用 耕地用途 估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