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土地持续利用规划的景观生态学思维 被引量:14
1
作者 孙彦伟 卢荣安 姜广辉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6-59,共4页
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不够深入,使得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在面临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时常常处于尴尬境地。新兴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核心涉及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内容,借鉴景观生态学理论探讨土地持续利用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不失为土地可... 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不够深入,使得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在面临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时常常处于尴尬境地。新兴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核心涉及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内容,借鉴景观生态学理论探讨土地持续利用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不失为土地可持续利喟规划的新尝试。本文在分析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的不足及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与土地可持续利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土地持续利用规划的景观生态学思维方法,展望了该方法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持续利用 土地持续利用 土地利用规划 区域 中国 借鉴 景观生态学 理论核心 研究内容 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牧交错区的荒漠化防治与土地持续利用途径探讨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凤荣 宋乃平 +2 位作者 李超 徐艳 李保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22,共4页
农牧交错区是荒漠化潜在发生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加剧了荒漠化,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管理方式则使土地利用走向可持续。以处于农牧交错区的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讨论了该区荒漠化与土地利用的关系,论证了如何通过优化土地利... 农牧交错区是荒漠化潜在发生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加剧了荒漠化,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管理方式则使土地利用走向可持续。以处于农牧交错区的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讨论了该区荒漠化与土地利用的关系,论证了如何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改善土地利用管理方式促使荒漠化逆转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荒漠化 土地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厉伟 但承龙 孙文华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4年第5期26-31,共6页
研究目的: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评价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持续利用实现的程度。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演绎法。研究结果: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持续利用的目标可归结为耕地保护、用地结构优化和土地生态优化,可具体从粮食安全、城市体系合理性、... 研究目的: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评价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持续利用实现的程度。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演绎法。研究结果: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持续利用的目标可归结为耕地保护、用地结构优化和土地生态优化,可具体从粮食安全、城市体系合理性、城镇用地规模合理性、城镇内部用地合理性以及土地生态系统等几方面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结论:上述指标体系是科学评价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持续利用实现程度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评价 指标体系 土地持续利用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土地持续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彭建 王仰麟 +1 位作者 吴健生 李卫锋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2年第5期37-45,共9页
土地持续利用一直是国内外土地科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热门话题。作者在归纳总结我国学者对土地持续利用的内涵界定的基础上,综述了土地持续利用的国外、国内研究进展,认为我国土地持续利用研究现状相对国外研究进展而言,研究深度不足,尚... 土地持续利用一直是国内外土地科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热门话题。作者在归纳总结我国学者对土地持续利用的内涵界定的基础上,综述了土地持续利用的国外、国内研究进展,认为我国土地持续利用研究现状相对国外研究进展而言,研究深度不足,尚有一定差距,并同时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三大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持续利用 土地科学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土地持续利用 被引量:52
5
作者 谢经荣 林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1996年第4期13-18,共6页
在世界上有两种可持续发展思路,一种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重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一种是以发展为前提,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土地持续利用的思想是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发展的。我国要保证土地持续利用,满足未来对食粮和... 在世界上有两种可持续发展思路,一种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重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一种是以发展为前提,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土地持续利用的思想是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发展的。我国要保证土地持续利用,满足未来对食粮和建设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发展 土地持续利用 土地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绿洲型城市土地持续利用评价:以奎屯市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爱辉 张丹 戴新俊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1-438,共8页
绿洲是干旱区城市发展的主要空间。干旱区绿洲城市土地的高效集约化利用不仅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同时是实现绿洲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从城市用地经济效益水平、城市用地规模合理性、城市内部用地合理性、城市土地生态系统以及城市对绿... 绿洲是干旱区城市发展的主要空间。干旱区绿洲城市土地的高效集约化利用不仅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同时是实现绿洲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从城市用地经济效益水平、城市用地规模合理性、城市内部用地合理性、城市土地生态系统以及城市对绿洲生态环境的影响五个方面,选择26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模糊隶属函数及线性加权函数建立干旱区绿洲型城市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以奎屯市为例,对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可持续利用具体对策,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型城市 土地持续利用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区土地持续利用的生态途径——以三峡黄牛岩风景区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祁黄雄 吴月照 +1 位作者 乌恩 戴尔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1年第2期90-95,共6页
生态旅游从实践到理论正逐步完善。尝试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 ,构建生态旅游规划的斑廊基模式 ,追求的目标是人类旅游需求与自然生态环境健康持续发展的协调。同时 ,选用地处长江流域中游与下游的分界——宜昌三峡黄牛岩风景区作... 生态旅游从实践到理论正逐步完善。尝试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 ,构建生态旅游规划的斑廊基模式 ,追求的目标是人类旅游需求与自然生态环境健康持续发展的协调。同时 ,选用地处长江流域中游与下游的分界——宜昌三峡黄牛岩风景区作为案例 ,风景区在整个长江流域中的生态地位重要 ,区位条件优越 ,规划面积包括了举世闻名的三峡西陵峡东段。景观生态规划的应用 ,有利于三峡黄牛岩风景区的土地持续利用 ,并促进三峡旅游的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生态旅游 景观生态规划 三峡黄牛岩风景区 土地持续利用 斑廊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地区土地持续利用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俞文政 曲福田 +2 位作者 祁英香 于国峰 史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17-1022,共6页
本文根据生态、社会、经济本体层面的统一性和机制层面的错综性,综合多种方法,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遵从实践性、综合性等原则,从生产性、保护性、稳定性、经济活力、社会可接受性、安全性层面对青海湖地区土地... 本文根据生态、社会、经济本体层面的统一性和机制层面的错综性,综合多种方法,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遵从实践性、综合性等原则,从生产性、保护性、稳定性、经济活力、社会可接受性、安全性层面对青海湖地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从土地生产性层面看,青海湖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处于持续利用的起始阶段,且区域间存在空间差异;从土地保护性层面看,不同指标反映的土地资源持续利用阶段存在差异;从稳定性层面看,区域土地利用处于可持续利用的初级阶段,且种植业土地稳定性比畜牧业低;从经济活力层面看,土地利用经济活力不够,处于不可持续阶段;从社会可接受性层面看,土地利用处于可持续利用的起始阶段;从安全性层面看,区域土地利用处于不可持续利用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及对策,为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管理策略与方法提供科学依据,为少数民族地区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建设提供相关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地区 土地持续利用 生产性 保护性 稳定性 经济活力 社会可接受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土地持续利用情景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田淑敏 宇振荣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1-256,共6页
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根据农户调查数据以及黄淮海平原多年的试区试验研究 ,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分别计算了现状和可能替代技术条件下土地利用系统的投入产出技术系数 ;以纯收入为目标函数 ,以土地、水资源和其它自然、经济、环境条... 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根据农户调查数据以及黄淮海平原多年的试区试验研究 ,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分别计算了现状和可能替代技术条件下土地利用系统的投入产出技术系数 ;以纯收入为目标函数 ,以土地、水资源和其它自然、经济、环境条件为约束条件 ,用线性规划方法构建了不同技术策略下的土地持续利用情景 ,用LINDO软件求解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系统 线性规划 土地持续利用情况 河北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土地持续利用亟待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吉平 张丽勤 李江峰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1999年第3期30-33,共4页
论述土地持续利用中几个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包括土地资源监测和管理、土地资源经济评价与使用制度及其效应等,提出一些值得重视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 土地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 动态监测 使用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地区土地利用分区及土地持续利用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小敏 朱碧华 陈美球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16-421,共6页
通过对鄱阳湖地区土地资源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分布规律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人口密度、农用地比例、林业用地比例、建设用地比例、水域比例、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山地比例、丘陵比例、低丘岗地比例和平原比... 通过对鄱阳湖地区土地资源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分布规律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人口密度、农用地比例、林业用地比例、建设用地比例、水域比例、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山地比例、丘陵比例、低丘岗地比例和平原比例11个因子作为分区的指标,然后以县(市、区)为分区单元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区,最后根据鄱阳湖水面小气候影响进行区域调整,形成四个土地利用区域:北部农林旅游用地区,中部农业城市用地区,中部水域洲滩区,南部农林城镇用地区。并针对各区的土地资源特点,提出了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向和土地持续利用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地区 土地利用分区 土地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源地土地持续利用系统研究——以密云县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祁黄雄 吴月照 刘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3期55-58,93,共5页
通过对土地持续利用系统的研究 ,建立系统分析的四个阶段 ,并应用于北京市重要水源地——密云县。在分析密云县土地利用自然、社会条件的基础上 ,围绕水源地水源环境保护的目标 ,提出一“极”五“区”的土地开发与保护措施。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土地持续利用系统 分区规划 密云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华德尊 孟爱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5,9,共6页
在定性分析黑龙江省双城镇城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对城区土地持续利用进行了定量评价;应用线性加权模型对双城镇城区1992,1997和2000年的土地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区域土地持续利用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双城镇城区 土地持续利用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地关系理论的区域土地持续利用规划反思 被引量:2
14
作者 包广静 杨子生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76-80,共5页
土地数量的有限性和土地需求日益增加构成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特殊矛盾,协调土地供给和需求是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永恒主题,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土地数量的有限性和土地需求日益增加之间的矛盾,从地理学人地关系理论角度来看,属于... 土地数量的有限性和土地需求日益增加构成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特殊矛盾,协调土地供给和需求是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永恒主题,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土地数量的有限性和土地需求日益增加之间的矛盾,从地理学人地关系理论角度来看,属于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从人地关系理论对土地持续利用规划进行反思,分析现有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人地关系协调共生的土地持续利用规划对策措施,对土地持续利用规划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理论 土地持续利用规划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研究——以新建县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余敦 赵小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34-38,共5页
首先从构建县域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角度出发,构建了新建县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利用1998~2002年新建县的实际数据对新建县的土地持续利用作了评价,得出新建县的土地利用是沿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的。
关键词 土地持续利用 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保护:我国土地持续利用的重点和核心问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海秋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4-56,共3页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土地持续利用 土地利用规划 基本农田保护区 总体规划 农业结构调整 建设用地 土地管理法》 土地整理 耕地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隆安县土地持续利用探讨
17
作者 简王华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9-143,共5页
隆安县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区 ,土地资源质量较差 ,土地利用构成以农、林用地为主 ,土地利用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差距较大。根据经济发展规划目标与用地需求量的分析 ,本区 2 0 10年土地供给已存在压力 ,2 0 2 0年土地供需矛盾进一步尖锐。因... 隆安县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区 ,土地资源质量较差 ,土地利用构成以农、林用地为主 ,土地利用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差距较大。根据经济发展规划目标与用地需求量的分析 ,本区 2 0 10年土地供给已存在压力 ,2 0 2 0年土地供需矛盾进一步尖锐。因此 ,应采取有效的土地持续利用对策 ,保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喀斯特地区 隆安县 土地持续利用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保护研究
18
作者 王宪民 《河南农业》 2025年第4期94-96,共3页
土地资源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根本,不仅供应着粮食、水源、能源等生活所需的物资,还肩负着维持生态系统的重任。然而,随着人口膨胀与经济活动的加剧,土地资源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这些均对生态体系构... 土地资源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根本,不仅供应着粮食、水源、能源等生活所需的物资,还肩负着维持生态系统的重任。然而,随着人口膨胀与经济活动的加剧,土地资源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这些均对生态体系构成重大威胁,并对人类的持续繁荣构成严峻挑战。因此,探讨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与生态维护具有深远的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生态体系 生态维护 生态保护 土地退化 人口膨胀 土壤污染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乡村振兴与土地可持续利用耦合协调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新 张果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3期184-191,195,共9页
为全面推进川东北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乡村振兴水平、推动土地可持续利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依据与新思路,首先以川东北地区5个地级市(南充、达州、广安、广元、巴中)为研究对象并构建指标体系,再综合利用熵权法、变异系数法... 为全面推进川东北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乡村振兴水平、推动土地可持续利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依据与新思路,首先以川东北地区5个地级市(南充、达州、广安、广元、巴中)为研究对象并构建指标体系,再综合利用熵权法、变异系数法、综合指数法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8—2021年川东北地区5个地级市的乡村振兴与土地可持续利用耦合协调情况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地理探测模型找出影响耦合协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城乡收入差距指数是影响川东北地区乡村振兴与土地可持续利用协调水平的主要因子。2)南充和达州乡村振兴与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高,耦合协调性处于高级协调状态;其他3个地市乡村振兴与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低,耦合协调性处于失调状态且与南充和达州有较大差距,需进一步增强其城乡协调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土地持续利用 耦合协调度 地理探测器 川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丘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C值及可持续性评价 被引量:42
20
作者 于东升 史学正 吕喜玺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1-76,共6页
用人工模拟降雨仪研究低丘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并应用C值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可持续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必须有利于降低C值,提高土壤渗透率,增强土壤蓄水力,以达到减少水土... 用人工模拟降雨仪研究低丘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并应用C值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可持续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必须有利于降低C值,提高土壤渗透率,增强土壤蓄水力,以达到减少水土流失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双重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模拟降雨 土壤侵蚀 土地持续利用 红壤 土地利用方式 植被覆盖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