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空间Logistic和Markov模型集成的区域土地利用演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罗平 姜仁荣 +3 位作者 李红旮 章欣欣 黄波 向前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6,共6页
研究目的:以深圳市为对象定量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演化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空间Logistic模型和Markov模型,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空间Logistic和Markov模型集成可提升单一模型的应用能力,宏观上利用Markov Chain进行土地利用规... 研究目的:以深圳市为对象定量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演化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空间Logistic模型和Markov模型,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空间Logistic和Markov模型集成可提升单一模型的应用能力,宏观上利用Markov Chain进行土地利用规模总量预测,微观上利用多分类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解决分类变量与连续变量,定性变量和定量变量的联合解算提高空间回归精度,同时可以确定每一个土地利用单元转移概率,实现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预测;(2)基于集成模型开发出的应用系统能够有效仿真和预测深圳市土地利用演化,通过验证系统预测精度能够满足近期土地利用预警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编制。研究结论:空间Logistic和Markov的集成模型是研究区域近期土地利用演化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科学研究方法 土地利用演化 空间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利用演化CA模型的扩展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罗平 杜清运 +2 位作者 雷元新 陈芮新 曹伟明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51,共4页
城市土地利用演化的实质是人为干预下城市生态景观的自组织机制作用过程。根据城市土地利用演化生命机制概念,构建基于地理特征的城市土地利用演化CA模型,并以深圳特区为试验区域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城市生命机制和地理特征的... 城市土地利用演化的实质是人为干预下城市生态景观的自组织机制作用过程。根据城市土地利用演化生命机制概念,构建基于地理特征的城市土地利用演化CA模型,并以深圳特区为试验区域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城市生命机制和地理特征的城市土地利用演化CA模型,可以有效地进行城市土地利用演化的时空模拟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演化 CA模型 元胞自动机 地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巩义市土地利用演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 被引量:4
3
作者 贾琦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49-258,共10页
[目的]从格网尺度探讨河南省巩义市1990-2019年区域土地利用演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响应特征,为同类地区的快速城镇化地区生态系统保护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河南省巩义市1990-2019年4期土地利用解译数据为基础,... [目的]从格网尺度探讨河南省巩义市1990-2019年区域土地利用演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响应特征,为同类地区的快速城镇化地区生态系统保护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河南省巩义市1990-2019年4期土地利用解译数据为基础,在格网尺度下,基于修正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估算巩义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深入探讨其空间自相关特征。[结果]①研究期间,巩义市建设用地增幅最高,与此相反,水域和灌木林则出现大幅减少,两者降幅分别为-45.17%和-10.09%。用地类型转移方面,水域和耕地转出面积最多,主要转出类型分别为耕地和建设用地。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呈现出波动式下跌的趋势,近30 a共减少了34.851亿元。水域、乔木林和耕地是巩义市ESV的主要组成部分。从变化特征来看,水域ESV跌幅明显,共减少了35.549亿元。以水文调节和气候调节为主的调节服务在区域ESV构成中占主导地位,同时其近30 a来的损失率也处于高位。③空间探索性分析发现,ESV近30 a出现了大幅下降,区域城镇化进程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负面效应显著,北部以水域、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的ESV高值区和低值区变化较明显,南部以林地和高覆盖度草地为主的生态资源集中区则变化相对稳定。1990年ESV较高区域集中在黄河、伊洛河沿线及南部伏羲山等地,而ESV较低区域则主要以巩义市区及东西地形较为平坦区域一带;2000年以后,高值片区快速减少且多集中在黄河沿线;2000-2010年,主城区低值ESV区域受快速城镇扩张影响逐步蔓延,在城区及巩义-芝田镇-回郭镇、巩义-竹林镇-米河镇等西向和东向两条带状片区已形成ESV低值集聚区。[结论]巩义市建设用地扩张加剧,由此引发的区域生态系统持续下降,且空间分布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演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空间自相关 格网 河南省巩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2020年洱海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趋势预测研究
4
作者 姜健发 王生 +6 位作者 杨国斌 王有兵 杨月圆 李曼青 李亚楠 赵雪美 胡昌平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5期132-139,共8页
以洱海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探究其1980—202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及未来20年变化趋势。基于40年间5期土地利用数据,借助ArcGIS、IDRIS、Excel软件,利用土地利用变化指数、转移矩阵、土地利用演化信息图谱,分析洱海流域4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 以洱海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探究其1980—202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及未来20年变化趋势。基于40年间5期土地利用数据,借助ArcGIS、IDRIS、Excel软件,利用土地利用变化指数、转移矩阵、土地利用演化信息图谱,分析洱海流域4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及相互转换;利用IDRIS的CA-Markov模型预测其未来20年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1980—2020年间洱海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呈多元上升趋势,耕地呈持续下降趋势,建设用地逐渐快速增长,综合土地利用年变化率呈上升趋势。CA-Markov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未来20年耕地面积有所下降,林地、建设用地面积有所上升,草地、水域、未利用地面积保持相对稳定。从土地利用演化信息图谱来看,土地利用转换主要集中在自然保护地范围外,保护地内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集中在1990—2010年间,且变化不大。未来20年内城镇化持续扩张,主要集中在洱源盆地、凤羽盆地和海西坝子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转移矩阵 土地利用演化信息图谱 趋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演化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郭笃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139-143,共5页
根据1986年、1996年和2001年土地覆被数据,运用ARC/INFO软件,研究了近代黄河三角洲的土地覆被演化状况。结果表明:在各覆被类型中耕地面积最大,就耕地变动而言,1986~1996年间耕地的减少明显多于其开垦面积,而1996~2001年间两者面积相... 根据1986年、1996年和2001年土地覆被数据,运用ARC/INFO软件,研究了近代黄河三角洲的土地覆被演化状况。结果表明:在各覆被类型中耕地面积最大,就耕地变动而言,1986~1996年间耕地的减少明显多于其开垦面积,而1996~2001年间两者面积相当,基本上维持了耕地的动态平衡;1986~1996年间盐生植被的顺向演替与逆向演替面积相当,海域造陆速度明显高于蚀退,而1996~2001年间,顺向演替的面积超过逆向演替,造陆速度明显减缓,蚀退面积超过造陆面积,呈现陆地萎缩的趋势;15年间建设用地迅速增加,1996~2001年间比1986~1996年间增长速度更快,使建设用地面积由1986年的第6位,上升为1996年的第3位,到2001年仅次于耕地处于第2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新生湿地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演化 顺向演替 逆向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中海西北海岸线生态系统研究:多维遥感反演土地利用时空演化规律
6
作者 钱丽源 周斯翔 《风景园林》 2022年第11期124-130,共7页
海岸线生态系统是沿海城市关键的生态安全屏障,如何科学高效地揭示区域海岸线生态系统承载力的变化规律是当前研究所面临的关键性科学问题。以地中海西北海岸线为研究对象,以景观生态学景观格局(斑块、廊道、基质)为理论支撑,建立了60... 海岸线生态系统是沿海城市关键的生态安全屏障,如何科学高效地揭示区域海岸线生态系统承载力的变化规律是当前研究所面临的关键性科学问题。以地中海西北海岸线为研究对象,以景观生态学景观格局(斑块、廊道、基质)为理论支撑,建立了60年土地利用数据集,运用遥感技术精准且高效地揭示了多维时间以及地域尺度下的地中海西北海岸线生态系统土地利用演化规律,从技术层面实现了多维度联动解析的突破性创新;同时通过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对海岸线生态系统监控理论体系进行探索。通过对大尺度全球海岸线森林碳储量生态安全现状模型进行评估,揭示了沿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缩减对于海岸线生态系统恢复的重大意义;对中小尺度地中海西北海岸线以及代表城市菲格拉斯市和瓦伦西亚市用地性质时空演化模型进行规律推演,得出自然复原力与周边环境具有紧密正相关性。因此必须加强对海岸线生态系统连通性的监测,在不可避免的旅游驱动下,为未来中国海岸线土地管控与建设的优化、沿海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复原以及抗灾能力的提升,提供科学、准确、高效的实践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地中海海岸地区 多维遥感 土地利用时空演化 自然复原力 生态系统连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