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省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响应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珍 冯徽徽 +3 位作者 王诗涵 邹滨 李世杰 王姝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4,共8页
基于1985—2019年长时序遥感数据,定量核算湖南省生态服务价值(ESV),系统解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影响方式,模拟2030年多情景下ESV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湖南省LUCC显著,草地面积总体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面积减少852.91 km^(2),... 基于1985—2019年长时序遥感数据,定量核算湖南省生态服务价值(ESV),系统解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影响方式,模拟2030年多情景下ESV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湖南省LUCC显著,草地面积总体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面积减少852.91 km^(2),不透水面面积持续上升,面积增加3013.77 km^(2)。湖南省ESV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V”形变化,总体下降了86.07亿元,主要来自废物处理、土壤形成与保护等功能变化的贡献。LUCC对ESV具有显著影响,主要增益来自退耕还林和退耕还湖,分别增益837.73亿元和111.62亿元;2030年多情景预测显示,在自然发展和经济发展情景下ESV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在生态保护情景下呈现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遥感 CLUE-S模型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9a来乌鲁木齐河流域中上游土地利用/覆盖及其质量变化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东海 朱文泉 +2 位作者 郑周涛 刘宪锋 刘焱序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34-1341,共8页
以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解译了2006、2010和2014年三期乌鲁木齐河流域中上游土地利用/覆盖信息,并以生长季内各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平均值表征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质量状况,从土地利用/覆盖的空间分布和质量变化两... 以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解译了2006、2010和2014年三期乌鲁木齐河流域中上游土地利用/覆盖信息,并以生长季内各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平均值表征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质量状况,从土地利用/覆盖的空间分布和质量变化两方面对该地区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近9 a间,乌鲁木齐河流域中上游林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草地新增12.78 km^2,建设用地扩展了5.01 km^2,新开垦耕地3.84 km^2。(2)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质量总体呈现微弱退化趋势,其中耕地退化最为严重,变化趋势为-1.5%·a^(-1),林地和自然草地的质量基本保持不变,而城市和道路绿化草地却呈现显著改善。(3)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干扰影响,植被的改善与退化共存,其中显著改善的区域占全区的5.92%,而显著退化的区域占全区的9.45%,显著退化的面积大于显著改善的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河流域上游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土地利用/覆盖质量 ND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曲县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李晋昌 王文丽 +1 位作者 胡光印 魏振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79-1584,共6页
运用GIS和遥感技术分析了玛曲县1975、1990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覆盖特征,在此基础上使用生态价值系数(C)计算出该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该区域1975~2005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29.713亿元减少到123.961亿元,共损失5.75亿元,且... 运用GIS和遥感技术分析了玛曲县1975、1990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覆盖特征,在此基础上使用生态价值系数(C)计算出该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该区域1975~2005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29.713亿元减少到123.961亿元,共损失5.75亿元,且损失量和损失幅度呈持续增加趋势;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废物处理价值最高,气候调节价值次之,原材料价值最低,且30年间各服务类型的价值均呈减小趋势;玛曲县1975、1990和2005年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58.96,42.80,29.51万元,表明玛曲县由于人口的增长,环境压力呈持续增大趋势.草地和湿地退化是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主要原因.CS检验说明本研究所选C值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环境压力 玛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丰 刘书明 +3 位作者 卢文虎 杜琼玮 姜伟男 李佳芮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3-689,共7页
采用全国土地分类系统,基于Landsat卫星TM遥感影像与天津滨海新区1∶50 000地形图,进行相应数据处理,编制出2000年、2005年、2010年三期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图,并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近10年来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 采用全国土地分类系统,基于Landsat卫星TM遥感影像与天津滨海新区1∶50 000地形图,进行相应数据处理,编制出2000年、2005年、2010年三期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图,并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近10年来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经济、人口等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影响。结果表明:10年间,滨海新区的建筑用地面积增加显著,而绿地、湿地、滩涂等高生态价值的土地向建筑用地、未利用地等开发建设用地大幅度转化,后5年变化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新区 遥感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覆盖的干旱绿洲区植被覆盖度变化——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为例 被引量:15
5
作者 卢响军 周益民 +3 位作者 侯秀玲 李杰 刘洋 张殷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6-256,共11页
为了探讨西北干旱绿洲区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景观格局特征,以及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植被覆盖度变化,本文以干旱典型绿洲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为研究区,选取2000年、2005年的Landsat TM和2010年环境一号星CCD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室内... 为了探讨西北干旱绿洲区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景观格局特征,以及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植被覆盖度变化,本文以干旱典型绿洲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为研究区,选取2000年、2005年的Landsat TM和2010年环境一号星CCD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室内解译与野外核查相结合,运用RS和GIS技术分析了该区域的土地利用/覆盖和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基于土地利用/覆盖类型选取3年的MODIS数据进行了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该研究区主要以耕地、草地和灌丛为主,占总面积的88.9%。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干旱绿洲区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发生明显变化,草地和灌丛呈减少趋势,面积分别由2000年的2 603.2 km2和1 166.2 km2减少至2010年的1 677.3 km2和933.8 km2;耕地和城镇逐步增加,面积分别由2000年的2 892.8 km2和209.2 km2增加至2010年的4 038.3 km2和259.1 km2;耕地主要由草地和灌丛转化而来,城镇主要由耕地转化而来,土地利用变化整体处于不平衡发展趋势。2)研究区景观特征趋于简单,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该区域景观格局,景观多样性、均匀度减少,优势度明显增大,破碎化程度降低,生物多样性也呈向单一方向转变的趋势。3)受气候等主要因素的影响,2000—2010年植被覆盖度呈先降低后逐步升高的趋势,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植被覆盖度表现为林地>耕地>草地>灌丛>荒漠,林地、灌丛、草地和耕地植被覆盖度分别增加6.7%、38.2%、15.6%和12.3%;较高和高等级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中、较低和低等级植被覆盖度面积减少。4)温度一定的条件下,降雨量是影响干旱绿洲区植被覆盖变化的关键因素。该研究结果可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以及合理规划生产模式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干旱绿洲区 土地利用/覆盖 景观格局 植被覆盖 MOD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微地貌区域分异 被引量:21
6
作者 汪小钦 王钦敏 +1 位作者 励惠国 刘高焕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3-517,共5页
黄河三角洲有岗阶地、河滩地、河成高地、平地、低洼地和滩涂地6种微地貌类型。1984-2001年间一直没有变化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在各微地貌类型中所占的比例不同,未变化的土地利用/覆盖主要分布在平地。岗阶地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最为... 黄河三角洲有岗阶地、河滩地、河成高地、平地、低洼地和滩涂地6种微地貌类型。1984-2001年间一直没有变化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在各微地貌类型中所占的比例不同,未变化的土地利用/覆盖主要分布在平地。岗阶地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最为稳定,以耕地为主,但面积总体在减少;河滩地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多样,分布比较复杂,变化最大;河成高地、平地和低洼地发生变化的面积占2/3左右,耕地所占的比例均是最大的,其面积总体上不断减少;滩涂地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以滩涂为主,随着人们对滩涂的开发利用,滩涂所占比例迅速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黄河三角洲 微地貌类型 区域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霾/颗粒物污染与土地利用/覆盖的时空关联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唐新明 刘浩 +2 位作者 李京 谢志英 赵文慧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561-2569,共9页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直接或间接影响颗粒物污染,为定量评价颗粒物污染与土地利用在时序变化和空间分布上的关系,使用北京市长期气象资料、土地利用数据、实测颗粒物浓度数据和遥感影像,结合GIS空间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北京...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直接或间接影响颗粒物污染,为定量评价颗粒物污染与土地利用在时序变化和空间分布上的关系,使用北京市长期气象资料、土地利用数据、实测颗粒物浓度数据和遥感影像,结合GIS空间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北京市霾日数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关系、以及局地土地利用类型对颗粒物污染浓度空间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从时序变化的角度看,北京市(行政区内)1996-2008年间霾日数与生态用地和耕地表现为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4和-0.592,与建设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则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5、0.609和0.590;北京城区(五环内)1989-2012年间霾日数与生态用地、耕地和建设用地变化趋势具有良好的响应关系,其中城市区域扩张对霾日数影响显著,建成区面积与霾日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6.从空间分布的角度看,建筑工地、道路和裸地3种下垫面类型的颗粒物浓度要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在0.5km和1km缓冲区内,绿地面积与PM1.0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42和-0.507,建筑面积与PM1.0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69和0.537.总体来看,北京地区颗粒物污染水平、空间分布格局与土地利用/覆盖状况具有良好的时空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污染 霾日数 土地利用/覆盖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砒砂岩地区长川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安全格局初探 被引量:10
8
作者 高清竹 许红梅 +3 位作者 江源 李玉娥 孙林 康慕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56,共6页
生态安全是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不致因生存空间和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而受到威胁的状态。在诸多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因素与过程中,土地利用/覆盖及其格局的变化是影响区域生态安全最重要的方面。在黄河中游砒砂岩地区,生态环境较为敏感,以... 生态安全是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不致因生存空间和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而受到威胁的状态。在诸多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因素与过程中,土地利用/覆盖及其格局的变化是影响区域生态安全最重要的方面。在黄河中游砒砂岩地区,生态环境较为敏感,以往由于土地的不合理利用,造成许多流域的植被覆盖下降、土壤侵蚀加剧、水分亏缺增大、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严重影响到整个区域的生态安全。选择黄河中游砒砂岩地区的一个典型流域——长川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存在的实际生态问题,在综合评价流域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借助景观生态学理论,运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和GIS手段,得出优化后的长川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草地和耕地所占比例分别应为3.7%、38.6%、49.4%和6.3%。在调整后的土地利用安全格局下,流域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下降至0.85,整体已处于生态较安全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砒砂岩地区 长川流域 生态安全 土地利用/覆盖格局 多目标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长沙市城市热岛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 被引量:39
9
作者 历华 曾永年 柳钦火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8年第4期47-52,I0004,共7页
基于多时相Landsat TM/ETM+影像,首先计算长沙市地表亮度温度,然后利用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MNDWI(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NDBI(归一化建筑指数)和NDBaI(归一化裸土指数)4个指数,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对长沙市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 基于多时相Landsat TM/ETM+影像,首先计算长沙市地表亮度温度,然后利用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MNDWI(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NDBI(归一化建筑指数)和NDBaI(归一化裸土指数)4个指数,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对长沙市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在此基础上,对长沙市城市热岛的空间分布特征、时空演变特征以及城市热岛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和各种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长沙市城区范围的不断扩张,城市热岛范围也不断增大;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变化会改变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城市用地和裸地是城市热岛强度的主要贡献因素,水体和林地具有较好的降温作用。地表温度与4种归一化指数的回归分析表明,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地表温度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 TM/ETM^+ 城市热岛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地表温度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的海南省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和分析 被引量:49
10
作者 贾凌 都金康 +1 位作者 赵萍 张友水 《遥感信息》 CSCD 2003年第1期22-25,T004,共5页
在分析 1987年和 1999年两个时相 L andsat TM遥感图像的基础上 ,得到了海南省土地利用 /覆盖的动态变化信息 ,并对其数量变化和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987~ 1999年 ,海南省的耕地被占用现象突出 ,林地明显增加 。
关键词 TM数据 土地利用/覆盖 动态监测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盖格局与演化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汪小钦 王钦敏 +1 位作者 刘高焕 励惠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8-161,共4页
利用1984,1986,1991,1996年和2001年的多源遥感数据,结合G IS空间数据和野外考察资料等,对1984年东营市建市17年来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盖格局和动态演变规律进行分析。1984年以来,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总体上在不断增加。土地利用/覆盖... 利用1984,1986,1991,1996年和2001年的多源遥感数据,结合G IS空间数据和野外考察资料等,对1984年东营市建市17年来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盖格局和动态演变规律进行分析。1984年以来,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总体上在不断增加。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以旱地和未利用地为主,旱地的面积有较大的减少,而未利用地的面积变化不大,略有增加。在各个不同的时段内,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面积都占1/3左右。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类型中,未利用地与耕地之间的双向转换非常频繁,是最重要的两种变化类型,由于次生盐渍化的原因,耕地退化为未利用地在1986年后都占据首位;未利用地与灌草地、灌草地与耕地之间相互转化所占比例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 黄河三角洲 空间格局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4—2014年抚仙湖流域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与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33
12
作者 李石华 周峻松 王金亮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2-139,共8页
研究某一区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厘清其驱动机制,对整个地区的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1974—2014年间共10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参考抚仙湖流域的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利用监督分类和人工解译、地面实地验... 研究某一区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厘清其驱动机制,对整个地区的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1974—2014年间共10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参考抚仙湖流域的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利用监督分类和人工解译、地面实地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提取抚仙湖流域土地利用与地表覆盖信息,得出近40 a来抚仙湖流域的地表覆盖类型变化的时空特征。最后基于抚仙湖流域的社会经济数据,采用主成分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抚仙湖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抚仙湖流域在近40 a间,园地、房屋建筑(区)、道路、构筑物、人工堆掘地、荒漠与裸露地表面积明显增加,而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则呈减少趋势;地表覆盖的年际变化差异明显,各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差异显著,林地、草地与耕地转移比例较大,水域较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受社会经济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仙湖流域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时空变化 驱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生态效应评价 被引量:23
13
作者 王耀宗 常庆瑞 +1 位作者 屈佳 孟庆香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4-137,142,F0003,共6页
基于1997年和2006年两期遥感影像获得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结合RS和GIS技术,对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生态服务价值的方法对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 基于1997年和2006年两期遥感影像获得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结合RS和GIS技术,对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生态服务价值的方法对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7—2006年,陕北黄土高原利用类型发生了显著变化,该区50.37%的耕地转换成为林地和草地,总体生态服务价值量显著增加7.67×106元,年增长率为0.2%,整体生态环境指数有所提高从0.145增长到0.157,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整体生态贡献指数变化明显,整体贡献指数为1.239,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表明退耕还林以来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整体生态环境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遥感 GIS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马尔科夫模型对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趋势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杜士强 陈志科 +3 位作者 晏玲 张建明 何飞 杜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4-199,共6页
在模拟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近20年来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的过程中,提出了按照驱动力差异将研究区划分成不同亚区后分别进行模拟的思路.首先将研究区划分成了4个亚区,并对分区的合理性进行了检验,然后... 在模拟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近20年来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的过程中,提出了按照驱动力差异将研究区划分成不同亚区后分别进行模拟的思路.首先将研究区划分成了4个亚区,并对分区的合理性进行了检验,然后采用空间马尔科夫模型预测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对于山地景观,因为局部地形影响以及水热条件组合的不同,LUCC驱动力表现出较大差异,因此在进行山地LUCC预测时需要按照驱动力的差异将研究区划分成不同亚区后分别进行预测;2)4个亚区的演化趋势并不一致,说明在兴隆山自然保护区今后的保育过程中应该针对具体区域具体分析,对不同亚区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3)研究区林地面积趋于减少,耕地面积趋于增加,因此,应严格执行保护区管理条例,加强林地管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分区预测 空间马尔科夫模型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区控制和分层提取下的OMIS-I影像土地利用/覆盖分类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顺喜 张定祥 +5 位作者 尤淑撑 冯仲科 田庆久 夏学齐 杜风兰 曾巍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32,共5页
针对宜兴试验区128波段OMIS-I机载成像光谱数据,在平原区、山区分区基础上建立多级分层决策树综合分类方法。通过该方法可实现对土地利用/覆盖一级类(林地、园地、水域、耕地)自动分类,精度达88.15%,Kappa指数为0.82,园地漏分率最高(20.... 针对宜兴试验区128波段OMIS-I机载成像光谱数据,在平原区、山区分区基础上建立多级分层决策树综合分类方法。通过该方法可实现对土地利用/覆盖一级类(林地、园地、水域、耕地)自动分类,精度达88.15%,Kappa指数为0.82,园地漏分率最高(20.23%),耕地漏分率最低(2.24%);耕地、林地、园地、水域的错分率分别为21.87%、21.98%、0.66%、0。土地利用/覆盖二级分类也可采用分层自动分类,其总体精度达86.16%,Kappa指数为0.81。采用土地利用矢量数据辅助和人工目视解译对部分二级类别进行细分,可获得更加可靠的分类结果。研究表明,分区控制下的多级分层决策树综合分类方法应用于OMIS-I高光谱影像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具有可操作性和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光谱数据 土地利用/覆盖 分区控制 分层提取 OMIS—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垦区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过程分析 被引量:30
16
作者 黄钱 赵智杰 蒋耒文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94-901,共8页
在分析和解译1977、1987和1999年三个时相的MSS,TM和ETM+遥感影像基础上,得到塔里木河下游垦区22年来土地利用/覆盖的动态变化信息,并对其数量变化特征、重心移动和主要变化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垦区的水体、高覆盖草... 在分析和解译1977、1987和1999年三个时相的MSS,TM和ETM+遥感影像基础上,得到塔里木河下游垦区22年来土地利用/覆盖的动态变化信息,并对其数量变化特征、重心移动和主要变化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垦区的水体、高覆盖草地、林地和中覆盖草地的面积锐减,主要转变为沙地和盐碱地;水体、耕地、林地、沼泽、草地和居民点的重心不断向塔里木河上游方向移动,这与垦区的人口和经济的重心移动方向是一致的,而沙地和盐碱地的重心则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林地-中覆盖草地-低覆盖草地-沙地/盐碱地转变的规律非常明显;中上游来水量减少和下游垦区的土地开发利用是导致土地退化和草场沙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重心移动 遥感 塔里木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皇甫川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程 李晓兵 +2 位作者 张立 黄玲梅 喻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9-403,F0003,共6页
分析了皇甫川地区近20年来土地利用覆盖、格局的变化情况,并采用价值量评价法,主要参考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适合于我国皇甫川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体系,分析皇甫川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在数量及... 分析了皇甫川地区近20年来土地利用覆盖、格局的变化情况,并采用价值量评价法,主要参考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适合于我国皇甫川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体系,分析皇甫川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在数量及时间上变化明显,1987—2007年间皇甫川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巨大,林地和耕地有所增加,草地大幅减少,代之以城镇用地、农村建设用地,水域面积急剧减少.皇甫川流域生态服务价值1987—2000年变化的幅度明显小于2000—2007年的变化幅度,1987—2007年间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呈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甫川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格局 生态服务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波段组合技术的土地利用/覆盖信息提取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尹黎明 卢玉东 +2 位作者 潘剑君 姜小三 谭钦文 《遥感信息》 CSCD 2005年第5期16-18,共3页
针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选取最佳解译波段组合。在此基础上,提出分层提取的方法,并用此法对土地利用/覆盖信息进行了解译,同时进行了精度评价。结果表明:TM1,4,5组合为解译居民点和水域的最佳波段组合,TM3,4,5组合为解译耕地、林地和草... 针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选取最佳解译波段组合。在此基础上,提出分层提取的方法,并用此法对土地利用/覆盖信息进行了解译,同时进行了精度评价。结果表明:TM1,4,5组合为解译居民点和水域的最佳波段组合,TM3,4,5组合为解译耕地、林地和草地的最佳波段组合;与非监督分类及监督分类相比,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结合分层提取的总体分类精度分别从25.3%、71.6%提高到8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 最佳波段组合 监督分类 非监督分类 分层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年来图们江跨国界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南颖 吉喆 +1 位作者 董叶辉 倪晓娇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2-89,共8页
以图们江跨国界地区为研究范围,采用1976年、1991年、2000年和2010年4期遥感影像,应用分类决策树法(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进而利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相对变... 以图们江跨国界地区为研究范围,采用1976年、1991年、2000年和2010年4期遥感影像,应用分类决策树法(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进而利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土地利用相对变化度等方法对4期土地覆盖分类结果图进行了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林地和草地为主要的土地覆盖类型,其次为耕地.其中,混交林在林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旱地在耕地中占有较大比重.1976—2010年,图们江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各类型面积变化幅度巨大,其中面积增加最多的是旱地,其次为建设用地,针叶林减少面积最多.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表明,针叶林面积在逐渐减少,建设用地一直在增加.中朝俄3国土地利用差异很大,且朝鲜一侧的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程度大于中国和俄罗斯,俄罗斯一侧的土地利用变化程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 动态变化 图们江 跨国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中下游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经济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叶茂 魏军 +1 位作者 宋郁东 李吉玫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6-711,共6页
基于1990和2000年的塔里木河中下游土地利用/履盖变化资料,计算了塔里木河中下游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特点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塔里木河中下游生态系统服务从1990年的117.17×108元降低到2000... 基于1990和2000年的塔里木河中下游土地利用/履盖变化资料,计算了塔里木河中下游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特点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塔里木河中下游生态系统服务从1990年的117.17×108元降低到2000年的82.76×10a元,这10年期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共减少了34.41×108元,年平均递减3.44×108元,减少幅度为29.4%.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原因看,天然林地和湿地面积的大幅减少是本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的主要原因,这与塔里木河中下游同期来水量减少的事实是相符合的.而气候转变引起内陆水体的增加和受调水影响造成耕地的增加对本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不大,说明塔里木河中下游生态环境在这十年仍处在一个明显的退化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中下游 土地利用/覆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