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泸定地区岩土体类型与地质灾害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宗亮 巴仁基 +3 位作者 倪化勇 刘宇杰 唐亦旗 宋志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03-108,共6页
岩土体为地质灾害的活动主体。地质灾害的孕育、发生和成灾等,都是岩土体的不同活动形式的反映。不同岩土体具有不同的物理、力学及水理性质,其可能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也不同。在进行灾害预测评价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岩土体与地质灾害... 岩土体为地质灾害的活动主体。地质灾害的孕育、发生和成灾等,都是岩土体的不同活动形式的反映。不同岩土体具有不同的物理、力学及水理性质,其可能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也不同。在进行灾害预测评价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岩土体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类型 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地质灾害发育与岩土体类型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冯克印 刘善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363-364,共2页
山东省岩土体类型较为复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为进一步研究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作者总结分析了山东省地质灾害发育与岩土体类型的相关性,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技... 山东省岩土体类型较为复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为进一步研究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作者总结分析了山东省地质灾害发育与岩土体类型的相关性,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土体类型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山林地越野机动场景的土体通过性研究
3
作者 王忠禹 佟智强 +2 位作者 王振 谷马军 刘启明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4-762,共9页
在未来战场环境中如何提高越野机动能力,对于一场战役的胜负起到关键作用,而越野机动能力的强弱不仅取决于车辆本身动力装置和机身性能,对于多种复杂地域的不同路面通过性要求也格外重要,而土体要素的承载能力直接影响路面通过性。为适... 在未来战场环境中如何提高越野机动能力,对于一场战役的胜负起到关键作用,而越野机动能力的强弱不仅取决于车辆本身动力装置和机身性能,对于多种复杂地域的不同路面通过性要求也格外重要,而土体要素的承载能力直接影响路面通过性。为适应未来信息化战场大纵深、地域广和高速度的要求,本次研究模拟山林地战场环境,开展东北某地区专项地质调查任务。笔者等依托该项目以土体调查任务为依据,通过简易承载力测量仪器获取不同地域路面表层土壤类型、土体物理属性以及分布特征,并配合地质钻探、高密度电法测量等技术手段获取研究区内S202线、S319线等主要交通道路土层结构特征以及土体力学特征,对碎石土、砂土、黏性土以及特殊性土等主要土体类型承载能力做出定性分析评价。根据调查数据分析研究影响土体承载能力主要因素指标,研究山林地景观不同路面的越野机动通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类型 土层结构 承载能力 越野机动 场景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粗糙度影响的不同土与混凝土界面大型直剪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成浩 王晅 +2 位作者 张家生 刘乔 刘稳鹊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7-125,共9页
土与结构接触界面的力学特性对于土体与结构相互作用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结构周围土体性质与结构表面粗糙度是影响接触面力学性质的重要因素。为研究结构表面粗糙度对不同土体与结构接触面的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大型直剪试验仪... 土与结构接触界面的力学特性对于土体与结构相互作用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结构周围土体性质与结构表面粗糙度是影响接触面力学性质的重要因素。为研究结构表面粗糙度对不同土体与结构接触面的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大型直剪试验仪进行了3种土体(红黏土、砂土与碎石土)与混凝土接触面剪切试验。通过在混凝土表面预制不同数量的规则半圆型凹槽来改变表面粗糙度,并采用灌砂法对混凝土表面粗糙度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粗糙度对不同类型接触面的剪切应力与剪切位移曲线以及强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土体类型对接触面的剪切应力与剪切位移曲线形态具有较大的影响,红黏土与混凝土接触面剪切曲线表现为剪切软化型,砂土与混凝土接触面剪切曲线表现出理想弹塑性特征,碎石土与混凝土接触面剪切曲线主要表现为应变硬化型。粗糙度对接触面的剪切强度有着显著的影响,不同土体与混凝土接触面的剪切强度随粗糙度的增大均有明显提高,但法向应力的增大会弱化粗糙度对接触面剪切强度的影响。不同粗糙度条件下接触面的剪切强度与法向应力之间均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接触面的剪切破坏符合摩尔-库伦准则。粗糙度的增大能显著提高接触面的表观黏聚力,但对接触面内摩擦角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类型 粗糙度 接触面 剪切破坏 大型直剪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海岸带工程地质分区及其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宋晓帅 王松涛 +3 位作者 吴振 于开宁 张勇 孔祥淮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7年第1期43-52,共10页
依据莱州湾海岸带海陆统筹综合地质调查取得的实测数据,并结合前人对该区的工程地质研究成果,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将研究区陆域部分划分为3大工程地质区,即鲁西北平原工程地质区(Ⅰ)、鲁中南中低山... 依据莱州湾海岸带海陆统筹综合地质调查取得的实测数据,并结合前人对该区的工程地质研究成果,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将研究区陆域部分划分为3大工程地质区,即鲁西北平原工程地质区(Ⅰ)、鲁中南中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Ⅱ)和鲁东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Ⅲ)。在综合归纳莱州湾海域工程地质条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按其相似性和差异性,将研究区海域部分划分为3大工程地质区,即鲁东滨海平原工程地质区(Ⅳ)、西部黄泛平原及滨海平原工程地质区(Ⅴ)和莱州湾中部堆积平原工程地质区(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土体类型 工程地质 莱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