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土传真菌分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柴阿丽 李宝聚 +1 位作者 石延霞 谢学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094-2097,共4页
应用FTIR-ATR光谱技术与多元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镰刀菌、立枯丝核菌、核盘菌、瓜果腐霉菌和辣椒疫霉菌等重要的土传致病真菌进行鉴别。对测得的FTIR光谱进行了归一化和二阶求导处理,选择了适合于真菌分类识别的14个光谱特征波段。... 应用FTIR-ATR光谱技术与多元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镰刀菌、立枯丝核菌、核盘菌、瓜果腐霉菌和辣椒疫霉菌等重要的土传致病真菌进行鉴别。对测得的FTIR光谱进行了归一化和二阶求导处理,选择了适合于真菌分类识别的14个光谱特征波段。在此基础上,采用典型判别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对不同菌株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不同菌种间识别准确率达到100%,而镰刀菌种内不同菌株间识别准确率为95.56%,说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在植物病原真菌分类识别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土传真菌 判别分析 聚类分析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土传真菌病害发生的根际微生物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4
2
作者 杨珍 戴传超 +1 位作者 王兴祥 李孝刚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2,共11页
土传病害是制约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根际是作物养分高效利用的窗口,是植物-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关键微域,也是土传病害发生发展的主要场所。在宏基因组学快速发展的今天,了解根际微生物与土传病害互作关系,有利于从微... 土传病害是制约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根际是作物养分高效利用的窗口,是植物-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关键微域,也是土传病害发生发展的主要场所。在宏基因组学快速发展的今天,了解根际微生物与土传病害互作关系,有利于从微生物种群、功能代谢和抑病物质等研究找出防控土传病害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了根际微生物与土传真菌病害的发生机制关系,探讨了土传病原真菌致害机理,并提出目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重点。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土传真菌病害发生严重,很多是由不同病原菌复合侵染的结果,其致害机理较为复杂。定向优化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提升植物根际微生态抗性,是防控土传病害途径之一,应加以重视。现有研究多偏向根际促生微生物,而忽视了根际有害细菌与病害发生和作物生长的关系。今后的研究应系统评估土传真菌病害的发生及危害程度、归类土传真菌病原菌类型、深入研究土传真菌病害发生的根际微生态机理以及研发土传真菌病害综合防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传真菌病害 根际微生物 微生物多样性 防控技术 作物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衣剂对花生土传真菌病害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6
3
作者 宋敏 陈晓枫 +1 位作者 张勇 马冲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6-350,356,共6页
为筛选出对多种花生土传真菌病害综合防治效果理想的种衣剂,本研究选用7种种衣剂开展了一年两地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个处理对花生出苗时间和出苗率均无影响,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FSC)对花生冠腐病、根腐病和白绢... 为筛选出对多种花生土传真菌病害综合防治效果理想的种衣剂,本研究选用7种种衣剂开展了一年两地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个处理对花生出苗时间和出苗率均无影响,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FSC)对花生冠腐病、根腐病和白绢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两地的3种病害防效可达78.58%以上,其次为25%噻虫·咯·霜灵FSC,防效达72.71%以上。与空白对照相比,11%精甲·咯·嘧菌FSC处理增产率最高,两地分别增产13.42%和10.25%,其次为25%噻虫·咯·霜灵FSC处理,两地分别增产11.83%和10.09%。综合安全性、防治效果、增产效果,11%精甲·咯·嘧菌FSC和25%噻虫·咯·霜灵FSC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一次处理可以同时降低花生冠腐病、根腐病和白绢病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土传真菌病害 防治效果 种衣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土传真菌病原鉴定与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志康 朱晓华 +1 位作者 赵鹏 程显好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15,共6页
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土传真菌病害也日益严重,成为制约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土传真菌病害以土壤为传播媒介,常出现在需要覆土栽培的食用菌生产中。常见土传真菌病害包括双孢蘑菇疣孢霉病、顶枝孢霉病、白色石膏霉病、木霉病、... 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土传真菌病害也日益严重,成为制约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土传真菌病害以土壤为传播媒介,常出现在需要覆土栽培的食用菌生产中。常见土传真菌病害包括双孢蘑菇疣孢霉病、顶枝孢霉病、白色石膏霉病、木霉病、蜘蛛网病、褐斑病;羊肚菌镰刀霉病、白霉病、白腐病;草菇菌孢小核菌病、褐腐病;鸡腿菇炭角菌病、菌柄溃疡病、蛛网病以及竹荪霉烂病等。与细菌、线虫等引起的土传病害相比,土传真菌病害更易于传播,对食用菌生产危害极大。我国食用菌土传真菌病害的研究基础薄弱,对重要土传真菌病原认识不清。笔者概述了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相关土传真菌病原鉴定及检测研究进展,可为准确快速地鉴定与检测土传真菌病原、预防食用菌土传病害发生及快速治理早期病害提供参考依据,以促进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土传真菌病害 形态鉴定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常见小麦土传真菌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被引量:3
5
作者 崔彦 《河北农业》 2016年第7期39-41,共3页
随着小麦常年连作、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以及小麦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小麦土传病害近年来有不断加重发生的趋势,对小麦生产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我省常见的四种土传真菌病害有: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和茎基腐病。现将这四种病害... 随着小麦常年连作、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以及小麦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小麦土传病害近年来有不断加重发生的趋势,对小麦生产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我省常见的四种土传真菌病害有: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和茎基腐病。现将这四种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小麦土传真菌病害的诊断1、小麦纹枯病。小麦受害后在不同生育阶段可造成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传真菌 秸秆还田技术 全蚀病 茎基腐病 根腐 生产水平 生育阶段 防治方法 生产安全 播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楝素对番茄土传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王秀徽 曹志平 +2 位作者 董道峰 韩利芳 康立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71-1075,共5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3种印楝素制剂对番茄4种土传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这3种印楝素制剂即NEEMAZAL-T/S、0.3%印楝素乳油和印楝油制剂,对番茄4种土传病原真菌,菌核菌(Sclerotium rolfsii)、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3种印楝素制剂对番茄4种土传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这3种印楝素制剂即NEEMAZAL-T/S、0.3%印楝素乳油和印楝油制剂,对番茄4种土传病原真菌,菌核菌(Sclerotium rolfsii)、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radicis lycopersici)、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均具有抑制作用,在印楝素浓度为100.00mg·L-1时,NEEMAZAL-T/S对菌核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抑菌率分别为44.06%、52.60%,而0.3%印楝素乳油、印楝油制剂对这两种菌的抑菌率均高达100%;NEEMAZAL-T/S、0.3%印楝素乳油和印楝油制剂对镰刀菌的抑菌率分别为12.18%、73.11%和80.67%,对轮枝菌的抑菌率分别为1.14%、70.25%和74.83%,也即3种印楝素制剂对镰刀菌和轮枝菌的抑菌率可由高到低排序为印楝油制剂、0.3%的印楝素乳油、NEEMAZAL-T/S。NEEMAZAL-T/S、0.3%印楝素乳油、印楝油制剂对菌核菌的EC50分别为142.817、0.844、0.126mg·L-1,对立枯丝核菌的EC50分别为37.727、0.526、0.099mg·L-1,0.3%印楝素乳油、印楝油制剂对镰刀菌的EC50分别为7.757、2.687mg·L-1,对轮枝菌的EC50分别为16.501、12.106mg·L-1,这表明3种印楝素制剂对菌核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毒力强于对镰刀菌和轮枝菌。因此,鉴于上述3种印楝素制剂在抑菌作用上的差异性,有必要进一步进行印楝素制剂的研究开发,用以防治番茄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土传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楝素 番茄 病原真菌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土传病原真菌被木霉抑制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王未名 陈建爱 +2 位作者 孙永堂 曾昭海 时香玉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9年第3期142-143,共2页
70年代以来,关于木霉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有很多研究报道,同时温室和田间试验也从防治土传病原真菌进一步深入到叶面病原真菌研究,并且有商品化木霉制剂问世。我国在木霉研究和应用方面也有较大进展。本文通过比较木霉和土传病原真... 70年代以来,关于木霉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有很多研究报道,同时温室和田间试验也从防治土传病原真菌进一步深入到叶面病原真菌研究,并且有商品化木霉制剂问世。我国在木霉研究和应用方面也有较大进展。本文通过比较木霉和土传病原真菌在单独和对峙培养中生长速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真菌 真菌 木霉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拮抗细菌对4种土传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游春平 肖爱萍 +1 位作者 甄俊杰 傅志岸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4328-4329,共2页
测定了从果园土壤中分离的4株香蕉枯萎病拮抗细菌对粉蕉根腐病菌(Pythium.sp)、辣椒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li)、节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binincasae)的抑菌效果以及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拮... 测定了从果园土壤中分离的4株香蕉枯萎病拮抗细菌对粉蕉根腐病菌(Pythium.sp)、辣椒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li)、节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binincasae)的抑菌效果以及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拮抗细菌bio-B3、bio-d4和bio-P对4种病菌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产生明显的抑菌带,拮抗细菌bio-d5对辣椒白绢病菌不产生抑菌带,但对其他3种病菌均产生明显的抑菌带;4种拮抗菌株对节瓜枯萎病菌和香蕉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发酵原液对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较高,抑制率为76.4%-100%,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其抑制效果逐渐降低;拮抗细菌bio-B3、bio-d4、bio-d5发酵液100、200和300倍稀释液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53.3%-80.2%,它们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大于bio-P和恶霉灵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细菌 植物病原真菌 香蕉枯萎病菌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木霉对土传病原真菌的体外拮抗作用 被引量:22
9
作者 宋漳 陈辉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9-222,共4页
体外拮抗作用测定表明 ,绿色木霉 [Trichoderma viride Per. ex Fr. ( T0 2 ) ]对土传病原真菌齐整小核菌 [Sclerotium rolfsii Sacc. ( S0 1) ]和半裸镰孢 [Fusarium semitectum Berk.&Rav.( F0 4) ]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在对峙培养... 体外拮抗作用测定表明 ,绿色木霉 [Trichoderma viride Per. ex Fr. ( T0 2 ) ]对土传病原真菌齐整小核菌 [Sclerotium rolfsii Sacc. ( S0 1) ]和半裸镰孢 [Fusarium semitectum Berk.&Rav.( F0 4) ]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在对峙培养中拮抗系数分别为 2~ 3和 2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木霉对半裸镰孢菌丝的缠绕、使细胞质变稀薄、菌丝消解、菌丝断裂或侵入等现象 .绿色木霉对齐整小核菌形成明显的拮抗圈 ,界面处病菌菌丝的细胞质变稀薄、消解或菌丝断裂 ,病菌菌丝停止生长 .绿色木霉还对齐整小核菌菌核形成包围 ,并抑制菌核的萌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拮抗作用 绿色木霉 病原真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土传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园 曹坳程 郭美霞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6年第11期16-19,41,共5页
旨在针对当前普遍发生的、危害严重的镰刀菌、辣椒疫霉、腐霉菌等重要土传病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探索合适的病原真菌分离培养技术,分离重要致病菌。在常规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抗生素和杀菌剂等,摸索出合适的浓度,制成多种选择性培养基,... 旨在针对当前普遍发生的、危害严重的镰刀菌、辣椒疫霉、腐霉菌等重要土传病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探索合适的病原真菌分离培养技术,分离重要致病菌。在常规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抗生素和杀菌剂等,摸索出合适的浓度,制成多种选择性培养基,筛选适于病原真菌分离的最佳组合。成功分离出辣椒疫霉、番茄晚疫、镰孢菌、链格孢、腐霉菌等重要致病菌。对土传病原真菌的分离方法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了解土传病原菌的种类、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真菌 分离培养方法 选择性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对苗木土传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于文喜 吴昊 +1 位作者 郭玉人 刘玉芬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1-33,共3页
体外测定表明,木霉菌株T—169和T—279对病原菌Rhizoctoniasoclani(立枯丝核菌)、Fusariumoxysporum(尖孢镰刀菌)、Pythiumaphamidermatum(腐霉)和Alter... 体外测定表明,木霉菌株T—169和T—279对病原菌Rhizoctoniasoclani(立枯丝核菌)、Fusariumoxysporum(尖孢镰刀菌)、Pythiumaphamidermatum(腐霉)和Alternariatenuis(交链孢霉)在对峙培养中的拮抗系数分别为2、2~3和3。温室测定表明,用0.6%(W/W)T-169麸皮培养物(107cfu/g)处理土壤。在人工接种立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腐霉及交链孢霉20d后,落叶松苗木发病率分别比未用木霉处理的对照减少49.6%、17.4%、18.3%和11.7%;用T-169和T-279木霉孢子悬浮液(108cfu/ml)处理落叶松种子,人工接种立枯丝核菌19d后,落叶松成苗率分别比未用木霉处理的对照增加18.8%和1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 拮抗作用 病原真菌 苗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根部入侵真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2
作者 郭玉霞 南志标 +3 位作者 王成章 李春杰 沈禹颖 严学兵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43-249,共7页
随着苜蓿种植面积的逐渐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逐步提高,苜蓿病害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其中苜蓿根部病害是制约其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从引起苜蓿根部病害的真菌种类、真菌的致病性、测定方法以及影响苜蓿根部入侵真菌的因素,综述了25... 随着苜蓿种植面积的逐渐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逐步提高,苜蓿病害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其中苜蓿根部病害是制约其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从引起苜蓿根部病害的真菌种类、真菌的致病性、测定方法以及影响苜蓿根部入侵真菌的因素,综述了25年来国内外苜蓿根部病害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苜蓿根部入侵真菌研究的主要方向,有针对性地加强病害防治工作,以期为开展苜蓿病害研究和指导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根部入侵真菌 土传真菌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高抗水稻纹枯病突变体的发现及其遗传特性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向珣朝 王世全 +2 位作者 何立斌 李季航 李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236-1238,共3页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初步分析 特性 土传真菌病害 突变体 超高产杂交稻 寄主范围 氮肥用量 育种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添加剂对枯草芽孢杆菌G3^(str)在土壤中繁殖及其抑菌物质分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程洪斌 陈伟 +1 位作者 顾真荣 陈红漫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2-145,共4页
从生防菌G3菌株筛选到的抗链霉素自然突变株G3str,保持G3原有的抑菌活性,产伊枯草菌素和生物表面活性素,能抑制多种植物病原真菌。25℃下,营养添加剂对G3str菌在不灭菌土壤中前5d有一定的增殖作用;10d后G3str菌在土壤中主要以芽孢的形... 从生防菌G3菌株筛选到的抗链霉素自然突变株G3str,保持G3原有的抑菌活性,产伊枯草菌素和生物表面活性素,能抑制多种植物病原真菌。25℃下,营养添加剂对G3str菌在不灭菌土壤中前5d有一定的增殖作用;10d后G3str菌在土壤中主要以芽孢的形态存活;60d后,G3str菌在土壤中仍以106cfu/g水平存活。G3str菌在土壤中增殖时分泌少量的伊枯草菌素,但被快速分解;同时分泌较多的生物表面活性素,营养添加剂的加入明显促进其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灰霉病 枯草芽孢杆菌 生防菌剂 土传真菌 营养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瓜抗枯萎病菌生理小种1与2的遗传和染色体定位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洪宝 许勇 +5 位作者 任毅 焦荻 宫国义 张海英 郭绍贵 张洁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03-204,共2页
目的与意义:西瓜枯萎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毁灭性土传真菌病害,是导致全球西瓜产量和品质降低的最严重障碍.西瓜枯萎病是由半知菌亚门镰孢属尖孢镰刀菌引起的,研究西瓜抗枯萎病菌生理小种1和2的遗传分析和染色体定位,将有利于高效改良栽培... 目的与意义:西瓜枯萎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毁灭性土传真菌病害,是导致全球西瓜产量和品质降低的最严重障碍.西瓜枯萎病是由半知菌亚门镰孢属尖孢镰刀菌引起的,研究西瓜抗枯萎病菌生理小种1和2的遗传分析和染色体定位,将有利于高效改良栽培西瓜的枯萎病抗性,为开展西瓜抗枯萎病分子辅助育种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枯萎病 病菌生理小种 染色体定位 分析 土传真菌病害 分子辅助育种 尖孢镰刀菌 枯萎病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条件下蔬菜塑料大棚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变化 被引量:34
16
作者 申卫收 林先贵 +3 位作者 张华勇 尹睿 段增强 施卫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7-142,共6页
应用尖孢镰刀菌选择性培养基,调查了太湖地区不同蔬菜品种、不同栽培年限、不同栽培方式及不同土壤深度的蔬菜塑料大棚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栽种黄瓜的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达1.6×104cfug-1干土,显著大于栽... 应用尖孢镰刀菌选择性培养基,调查了太湖地区不同蔬菜品种、不同栽培年限、不同栽培方式及不同土壤深度的蔬菜塑料大棚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栽种黄瓜的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达1.6×104cfug-1干土,显著大于栽种芹菜和茄子的土壤。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有增加的趋势,连作4a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比连作1a土壤增加了22%。与有土栽培相比,基质槽培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较少,仅1.1×104cfug-1干土,基质栽培可能是国内今后蔬菜塑料大棚的发展方向之一。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逐渐降低,尖孢镰刀菌很少从表层土向下迁移。这些结果为蔬菜塑料大棚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一些初步的微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障碍 病害真菌 尖孢镰刀菌 壤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瓜枯萎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17
作者 贺新淇 《农村百事通》 2025年第6期29-30,共2页
西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一种土传性真菌病害,具有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连作加重等特点,发生严重时可导致西瓜绝产。该病在西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尤其在抽蔓期至坐果期危害严重。笔者结合实践经验,从西瓜枯萎病的发病原因、... 西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一种土传性真菌病害,具有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连作加重等特点,发生严重时可导致西瓜绝产。该病在西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尤其在抽蔓期至坐果期危害严重。笔者结合实践经验,从西瓜枯萎病的发病原因、症状识别、传播途径及综合防治等方面展开分析,并提出西瓜枯萎病的综合防治要点,以期为西瓜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病害 尖孢镰刀菌 西瓜枯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检测和定量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选择性培养基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泽华 王梓 方香玲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14-2019,共6页
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是一种土传病原真菌,该菌能够在土壤中长期存活,从根部入侵苜蓿(Medicago sativa)导致病害发生,严重影响苜蓿的产量和品质。为了从土壤中特异性分离尖孢镰刀菌,本文研制出一种高效分离检测该菌的选择性... 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是一种土传病原真菌,该菌能够在土壤中长期存活,从根部入侵苜蓿(Medicago sativa)导致病害发生,严重影响苜蓿的产量和品质。为了从土壤中特异性分离尖孢镰刀菌,本文研制出一种高效分离检测该菌的选择性培养基,该培养基能够从发病植株根围土中选择性分离尖孢镰刀菌菌株。经形态学以及ITS和TEF双位点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分离得到的菌株为尖孢镰刀菌,且不同孢子浓度的带菌土壤中,该菌平均分离率达到79.3%。尖孢镰刀菌在该培养基上生长初期菌落呈白色圆形且菌丝质密;后期菌丝呈松散绒毛状,菌丝较短,菌落边缘有锯齿状缺口,菌落中心呈淡黄色。本研究的选择性培养基能够从土壤中高效分离尖孢镰刀菌并进行定量,为研究土传病害的发生规律和监测预警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病原真菌 苜蓿 选择性培养基 检测和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孢镰刀菌苜蓿专化型厚垣孢子的诱导形成方法及萌发特性
19
作者 方香玲 许世洋 南志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141,共12页
厚垣孢子是尖孢镰刀菌在土壤中的主要存活结构,土壤中厚垣孢子的数量及萌发状况,直接影响着病害的发生及其严重度。首先通过研究合成低营养琼脂(SNA)和SNA加滤纸片(SNAF)培养基以及不同浓度葡萄糖和碳酸镁的双盐溶液(KH_(2)PO_(4)和MgSO... 厚垣孢子是尖孢镰刀菌在土壤中的主要存活结构,土壤中厚垣孢子的数量及萌发状况,直接影响着病害的发生及其严重度。首先通过研究合成低营养琼脂(SNA)和SNA加滤纸片(SNAF)培养基以及不同浓度葡萄糖和碳酸镁的双盐溶液(KH_(2)PO_(4)和MgSO_(4)·7H_(2)O)中厚垣孢子的形成,建立苜蓿专化型菌株厚垣孢子的诱导形成方法并进行验证,然后研究不同碳源和氮源对厚垣孢子萌发的影响。菌株T6和T9在2 mg·L^(-1)葡萄糖的双盐溶液中静置培养7 d时形成大量的厚垣孢子,分别为4.2×10^(5)和5.1×10^(5)个·mL^(-1);且静置培养时的厚垣孢子数量均高于振荡培养时的数量,分别为4.2和2.8倍。不同苜蓿专化型菌株经双盐溶液诱导后,都在培养7 d时形成大量厚垣孢子,且培养前7 d时数量都快速增加,7 d时的均值为3 d时的2.3倍;而培养14和21 d时数量增加较慢,21 d时的均值仅为7 d时的1.2倍。对厚垣孢子萌发及芽管生长促进作用较大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氯化铵,促进作用较小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乳糖和尿素。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苜蓿专化型菌株厚垣孢子的形成需要微量的碳源和低氧环境,且厚垣孢子的萌发及生长需要适宜的碳源和氮源,可从控制病原菌初侵染源角度为苜蓿土传病害的绿色防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病原真菌 存活结构 初侵染源 厚垣孢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坪褐斑病病原鉴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爱萍 《中国果菜》 2008年第5期46-46,共1页
草坪揭斑病(Rhizoctonia solani)是发生在草坪上的一类重要的土传真菌病害。该病害在我国冷、暖季型草坪上普遍发生,且对草坪的生长和发育危害严重,甚至有的年份对草坪造成毁灭性危害。草坪业在我国是新兴的发展产业,在草坪的建植... 草坪揭斑病(Rhizoctonia solani)是发生在草坪上的一类重要的土传真菌病害。该病害在我国冷、暖季型草坪上普遍发生,且对草坪的生长和发育危害严重,甚至有的年份对草坪造成毁灭性危害。草坪业在我国是新兴的发展产业,在草坪的建植与养护管理中,经常由于大量的异地调种、长期大面积种植单一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褐斑病 病原鉴定 土传真菌病害 暖季型草坪 大面积种植 养护管理 草坪业 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