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5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陆高中生国际化高等教育的需求状况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杜屏 钟宇平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54,共4页
近年在中国高等教育供给多元化的背景下,国际化高等教育服务的供给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和争议。本文力图了解高中生对国际化高等教育的需求状况及其与预期经济收益和个人现代性等个人因素的关系,旨在个人层面探索中学生国际化高等教育需... 近年在中国高等教育供给多元化的背景下,国际化高等教育服务的供给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和争议。本文力图了解高中生对国际化高等教育的需求状况及其与预期经济收益和个人现代性等个人因素的关系,旨在个人层面探索中学生国际化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现代性 经济收益预期 国际化高等教育的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工具视角下南非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及启示
2
作者 李先军 章津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74,共8页
基于麦克唐纳尔和艾莫尔的政策工具分类理论框架对《南非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框架》进行文本分析,探讨南非在全球化背景下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取向和战略选择。研究发现,南非政府在制定和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时,既注重顶层设计... 基于麦克唐纳尔和艾莫尔的政策工具分类理论框架对《南非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框架》进行文本分析,探讨南非在全球化背景下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取向和战略选择。研究发现,南非政府在制定和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时,既注重顶层设计和规范性保障,又强调灵活性和包容性,力求通过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提升南非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并促进教育的普惠性和质量保障。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制定的启示是:通过构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协调政策设计的制度性与灵活性、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普惠性、加强国际化进程中的质量保障,以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全面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国际化 南非 教育政策 政策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局下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3
作者 黄福涛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共10页
近年来,高等教育国际化正面临地缘政治动荡、逆全球化趋势增强、技术壁垒加剧与国际合作信任下降等多重挑战,全球高等教育合作的生态与逻辑被重塑。全球变局下,学生与学者跨境流动、课程国际化、跨境教育项目开展、全球科研合作以及虚... 近年来,高等教育国际化正面临地缘政治动荡、逆全球化趋势增强、技术壁垒加剧与国际合作信任下降等多重挑战,全球高等教育合作的生态与逻辑被重塑。全球变局下,学生与学者跨境流动、课程国际化、跨境教育项目开展、全球科研合作以及虚拟国际化等多元模式交织发展,共同构成当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内容。中国作为高等教育大国,其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应对全球不确定性的同时,还面临国家层面战略资源配置与全球合作机制承压、地方政府层面区域发展不均与支持能力不足以及高校层面治理结构失衡与文化融合困难等挑战,亟须构建更具战略性与韧性的国际化体系。为此,国家层面应构建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支撑与制度保障体系,地方政府层面应提升构建区域协同机制与地方国际化行动能力,高校层面应推进大学治理的国际化重构与组织转型,进而构建多层面协同治理体系,以实现从响应式国际化向前瞻性、规范性与可持续性并重的新型国际化转型,服务于教育强国战略目标与全球教育治理的中国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国际化 全球变局 教育强国 治理体系 国家 地方政府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的对话: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审与前瞻
4
作者 许美德 吴寒天 刘继安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1,共7页
国际化可被视为现代大学自中世纪肇始即具有的内生属性。现代大学模式扩散至后发国家后与当地文化在冲突和互动中交融。大学不仅成为人类知识与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其国际化进程也在后发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出于对亨廷顿... 国际化可被视为现代大学自中世纪肇始即具有的内生属性。现代大学模式扩散至后发国家后与当地文化在冲突和互动中交融。大学不仅成为人类知识与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其国际化进程也在后发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出于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反思,大学的独特性使其作为文明对话的平台从而避免文明冲突成为可能。儒家思想使中国大学在国际化进程中为促进国际和谐作出贡献。大学拥有知识生产和传播中心以及个体间思想交流枢纽的双重身份,它的文明职能无法被其他类型机构取代。大学促进文明对话最为直接和有效的形式是为来自不同文化的青年人营造有形或无形的交流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国际化 文明对话 文化冲突论 中国大学 儒家文化 文明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是自诩为国际化的,都算是国际化”——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定义演变的审思
5
作者 汉斯·德威特 张力玮 刘进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39,共8页
高等教育国际化缘起于以国际性活动和相关行政程序为基础的国际教育,在实践者和理论学者的持续参与和推动下,逐渐发展为广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奈特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定义在被全球学界广泛采用的同时,也受到各种质疑和批评。近年来,高等... 高等教育国际化缘起于以国际性活动和相关行政程序为基础的国际教育,在实践者和理论学者的持续参与和推动下,逐渐发展为广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奈特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定义在被全球学界广泛采用的同时,也受到各种质疑和批评。近年来,高等教育国际化定义仍在不断变化,以来自全球南方的学者为代表的学界更重视文化相关性方法的使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定义。“智能国际化”“负责任的国际化”“人文国际化”等术语的出现也体现了学者对国际化理论的反思。在持续的批判和重新定义中,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需要一个新的开端。与寻求理想的定义相比,学界努力描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更为重要;高等教育国际化需要摒弃新自由主义导向,转而坚定地以维护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核心追求,从少数精英的利益转向全纳的全球学习,从西方范式转向全球平等。为此,研究者共同体不仅需要改变学术讨论的焦点,而且要让政策制定者、师生等重要的参与群体达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化 高等教育 定义 国际教育 社会利益 全民全球学习 全球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国际化强国建设的逻辑向度、现实困境与路径创新 被引量:1
6
作者 段世飞 马箫箫 刘林佳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50,共11页
高等教育国际化强国建设是国家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任务。在全球教育格局中,中国已经构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强国建设逻辑向度,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价值取向、战略布局与制度框架... 高等教育国际化强国建设是国家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任务。在全球教育格局中,中国已经构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强国建设逻辑向度,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价值取向、战略布局与制度框架,但仍然面临顶层设计不足、战略服务不多、理论供给不够、国际影响不大的现实问题,亟须从政策设计、战略站位、知识体系、数字变革等方面进行全面革新,增强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国家教育、科技、人才战略中的独特贡献。作为关乎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整体战略布局的系统工程,高等教育国际化强国建设要积极承载起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推动科技进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任,从而提升我国在全球教育竞争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国际化 教育对外开放 教育强国 高等教育国际化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后发型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危机与策略
7
作者 刘童 李梅 张枫 《高教发展与评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85,I0005,共10页
亚洲后发型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深受新自由主义、新管理主义话语的影响。亚洲后发型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迅速崛起,逐步向主要参与者和领导者转变;呈现出以政府主导、注重长期效益、发展目标服务于国家发展的特征。然而,在话语权... 亚洲后发型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深受新自由主义、新管理主义话语的影响。亚洲后发型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迅速崛起,逐步向主要参与者和领导者转变;呈现出以政府主导、注重长期效益、发展目标服务于国家发展的特征。然而,在话语权的倾斜下,前者也面临政策实践同质化、功利主义与绩效导向、固化中心-边缘格局的危机。改善路径包括:有针对性开展交流合作以提升话语吸引力,传播本土话语和理念共识增强话语设定力,增强基于自身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的话语认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国际化 后发型国家 国际交流 话语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教育国际合作:后DeepSeek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中国范式 被引量:1
8
作者 段世飞 尚淑婧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62,共12页
数字化时代,全球教育合作版图与合作范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数字教育国际合作成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和塑造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新优势的关键途径。在DeepSeek浪潮推动下,中国秉持着加速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以及全... 数字化时代,全球教育合作版图与合作范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数字教育国际合作成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和塑造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新优势的关键途径。在DeepSeek浪潮推动下,中国秉持着加速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以及全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形成了政府主导、高校支撑、社会赋能三位一体的数字教育国际合作生态,通过倡议引领、平台赋能、援助支撑、研究驱动和资源共享五种模式,推动数字教育国际合作,促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国际化发展。这一中国范式为后DeepSeek时代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体现了数字化与国际化融合共生、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有机结合、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教育担当三大内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DeepSeek时代 数字教育国际合作 高等教育国际化 中国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虚拟国际化的历史演进、逻辑理路和价值旨归
9
作者 刘鑫钰 马箫箫 段世飞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7-56,共10页
虚拟国际化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跨越地理和物理限制,实现高等教育资源、课程以及学术交流的全球共享,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最新样态。高等教育虚拟国际化经历了从边缘化探索到赋能全球教育虚拟社区的深刻转变,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范式对全球化... 虚拟国际化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跨越地理和物理限制,实现高等教育资源、课程以及学术交流的全球共享,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最新样态。高等教育虚拟国际化经历了从边缘化探索到赋能全球教育虚拟社区的深刻转变,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范式对全球化深入与数字技术迭代的主动回应与历史必然。实现了高等教育国际化从教育壁垒走向全局接入的视野扩展、从静态教学走向动态协作的模式转型、从文化同质走向文化多元的价值共鸣。高等教育国际化以回应全球化需求的战略转型为价值目标,以新兴技术催化的数字革新为价值方位,以教育追求变革的社会认知为价值准则,构建起开放、互利和多元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新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数字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 高等教育虚拟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国际化主导定义的局限:理念错误或实践偏差?
10
作者 西蒙·马金森 高媛(译) 王鹏娟(译)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共14页
自20世纪90年代奈特提出“国际化”定义以来,其和同事先后进行了多次的论证和完善。长期以来,该定义引领了跨境研究和实践,并在政府、商业和制度的支持下得以推广。然而,定义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困扰着该定义的支持者们。这种脱节本身映射... 自20世纪90年代奈特提出“国际化”定义以来,其和同事先后进行了多次的论证和完善。长期以来,该定义引领了跨境研究和实践,并在政府、商业和制度的支持下得以推广。然而,定义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困扰着该定义的支持者们。这种脱节本身映射的更深层困境是,该定义试图在西方国家主导下统一相互矛盾的跨国教育实践。这一定义虽具有实践层面的目的性却缺乏解释概念本身的规范性,对空间关系的理解根植于意识形态的二元对立,将“全球化”视为“消极的”,但将“国际化”视为“积极的”。该定义具有普适性,忽略了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和文化背景以及利益相关者对国际化持有的不同目的、议程和视角,此划分易使实践者陷入“国家中心主义”思维并受限于国家视角,尤其隐含了欧美中心主义。该定义忽略了教育实践的关联性,仅关注个人、机构、国家等的自我特征,忽视了国际化对其他个人、机构或国家的影响。当西方国家的实践者使用该定义时,会助长欧美的持续主导地位,因此,有必要采取一种降低期望却升华抱负的方法重新反思“国际化”定义。新定义应具有内含上的一致性和对现实更强的解释力,应更有效提升跨境高等教育的互惠性,并能整合国家间与全球范围内关于跨境高等教育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全球化 国际化 跨境高等教育 欧美中心主义 奈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关键维度、国际方位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宝存 庞若洋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103,共12页
国际化作为推动高等教育资源在各国间及国家内部配置的重要举措,是打造支撑国家发展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和提升高等教育对外传播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根本路径,也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基于简·奈特对于教育国际化的概念界... 国际化作为推动高等教育资源在各国间及国家内部配置的重要举措,是打造支撑国家发展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和提升高等教育对外传播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根本路径,也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基于简·奈特对于教育国际化的概念界定,研究从制度国际化、办学国际化、人员国际化、科研国际化和课程国际化5个维度对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发现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正由内向型发展模式向外向型发展模式转型,在全球位于中上游水平。与此同时,我国在来华留学生规模、外籍师资规模、在外开设海外分校力度、英文授课项目的规模与结构等方面依旧存在短板。立足教育强国建设,未来我国应加强政府引导,优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制度建设与格局规划;持续提升高等教育吸引力,服务人才中心与创新高地建设;推动在地国际化发展,加强本土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进一步扩大中国高等教育的全球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强国 高等教育国际化 关键维度 发展路径 外向型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全球胜任力培养——郭世宝教授专访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世宝 吴希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81,共9页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培养师生全球胜任力对高校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郭世宝教授深入阐述了全球胜任力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多维核心要素。他强调,应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国际化,为提升全球胜任力创...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培养师生全球胜任力对高校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郭世宝教授深入阐述了全球胜任力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多维核心要素。他强调,应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国际化,为提升全球胜任力创造前提条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高等教育机构须致力于推动在地国际化建设并关注教育公平问题,保障全体师生均有发展的平台和机会。在未来的全球胜任力培养工作中,须提供更多资源支持,以推动教师培训、课程国际化、校园跨文化交流及线上国际学习平台建设,并关注“全球”与“本土”之间的平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国际化 全球胜任力 在地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ECD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路向探赜
13
作者 史仁民 吕进 朱云凤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6,共9页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全球化理念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高等教育作为文化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议题。阿帕杜莱的文化全球化理论为通过机构和学生流动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解释路径。OECD作...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全球化理念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高等教育作为文化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议题。阿帕杜莱的文化全球化理论为通过机构和学生流动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解释路径。OECD作为三大政府间的重要国际性组织,在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OECD通过设立专职研究机构,采用了四种不同但并非相互排斥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取向,以促进和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同时,OECD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重心体现在了关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追求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品质、强调高等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等三个方面。为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良性发展,需要厘清OECD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部关系,转变留学生的输入输出比例;关注OECD政策取向,实现不依赖人员流动的教育资源国际化配置;结合OECD政策重心,通过区域性一体化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ECD 高等教育国际化 文化全球化 政策取向 政策重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变迁研究——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石耀月 吴合文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45,共10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经历了“艰难探索—规范发展—提质增速—巩固完善”四个阶段的转型。历史制度主义作为中长期制度变迁的经典理论,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历史嬗变具有较强的诠释力。按照“宏观结构—中层制度—...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经历了“艰难探索—规范发展—提质增速—巩固完善”四个阶段的转型。历史制度主义作为中长期制度变迁的经典理论,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历史嬗变具有较强的诠释力。按照“宏观结构—中层制度—微观行动者”的理论分析框架,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变迁受到经济制度、政治体制、文化观念等深层结构因素的制约;构建成本、学习效应和协同效应的联合作用下催生出路径依赖现象,在外部动力的驱使下,制度微调、制度置换、制度转换和制度断裂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转型;政府、高校和学生个体的理性选择成为推动政策变迁的内部动力。通过历史制度主义的整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由强制性制度变迁转向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共存;以“渐进式”发展为主,呈现出良性的路径依赖现象;重大转型源于历史“否决点”的外部冲击;发展格局由国家一元控制转向多元主体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国际化 政策变迁 历史制度主义 制度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的现实价值与逻辑向度 被引量:15
15
作者 任令涛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在地国际化是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路径,数字技术为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提供了新契机。数字技术赋能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体现在以数字技术驱动在地国际化的技术赋能、以数字技术扩大国际化资源覆盖范围的权利赋能、以数字技术推动实... 在地国际化是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路径,数字技术为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提供了新契机。数字技术赋能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体现在以数字技术驱动在地国际化的技术赋能、以数字技术扩大国际化资源覆盖范围的权利赋能、以数字技术推动实质性跨文化互动的价值赋能等现实价值。数字技术赋能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的逻辑向度表征为重塑在地国际化教育理念、架构在地国际化教育数字空间、以数字化手段汇聚在地国际化教育资源、开展灵活多样的在地国际化教育项目。为进一步推动数字技术赋能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发展,应从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师生数字素养和能力、数据安全及隐私等维度探讨相应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国际化 在地国际化 数字技术 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的实践及启示——以6所高校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孙涛 高慧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6,共9页
进入21世纪,面对财政紧缩与18岁适龄人口的减少、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人才竞争的激化、全球疫情暴发与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等国内外形势,日本政府积极调整教育政策推进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发展。日本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引导高等教... 进入21世纪,面对财政紧缩与18岁适龄人口的减少、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人才竞争的激化、全球疫情暴发与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等国内外形势,日本政府积极调整教育政策推进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发展。日本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引导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高校在政府的政策指引下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富有特色的探索与实践。接收外国留学生、建设国际化课程、推动教师国际化以及构建国际化支援体制是日本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的主要路径。日本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在留学生数量及比例、外国教师比例、留学生留日就业、特色教育项目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中国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在提供在地国际化政策支持、完善留学生支援体制、充分利用留学生和外籍教师资源、鼓励大学发挥自身特色等方面进行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高等教育 在地国际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 东京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虚拟国际化的动因、特征与未来趋势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启光 王帅杰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96,共6页
高等教育虚拟国际化是一场由数字技术发展引发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的重要变革。国外国际化和在地国际化模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生性发展需要数字技术赋能、新冠肺炎疫情倒逼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作出转变,这些因素共... 高等教育虚拟国际化是一场由数字技术发展引发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的重要变革。国外国际化和在地国际化模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生性发展需要数字技术赋能、新冠肺炎疫情倒逼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作出转变,这些因素共同推动着高等教育国际化从“国外国际化”到“在地国际化”再向“虚拟国际化”模式转变。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以此对虚拟国际化进行内涵阐述,并系统分析高等教育虚拟国际化的特点,包括虚拟国际化所形成的新的社会协作关系、营造新的跨文化环境、支持线上与线下教学模式融合的创新发展。同时,新的国际化领域的兴起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高等教育虚拟国际化需要进一步深化学生学习空间环境建设、支持高等教育虚拟国际化的高质量与包容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国际化 远程国际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国际化:数字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路向 被引量:3
18
作者 段世飞 钱跳跳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61,共11页
虚拟国际化已经成为数字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路向。虚拟国际化包含了全球性、跨文化性和国际性三个维度,它具有不依赖跨境物理流动、丰富数字时代国际化内涵以及超越时间和空间等特征。推进高等教育虚拟国际化是数字时代高等教育数... 虚拟国际化已经成为数字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路向。虚拟国际化包含了全球性、跨文化性和国际性三个维度,它具有不依赖跨境物理流动、丰富数字时代国际化内涵以及超越时间和空间等特征。推进高等教育虚拟国际化是数字时代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以及坚持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已具备实现高等教育虚拟国际化的现实条件与坚实基础,但我国高等教育虚拟国际化发展仍在理念、现实、制度以及秩序方面面临困境。因此,加速高等教育虚拟国际化的认识转变,加快高等教育虚拟国际化的技术推广,加强高等教育虚拟国际化的制度供给以及加紧高等教育虚拟国际化的话语构建将是未来我国高等教育虚拟国际化发展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高等教育数字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 虚拟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国际化:目标愿景、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8
19
作者 石中英 张宁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2,共9页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关键抓手。扎根于中国大地,立足于国家需求,构建以增强国际影响和服务社会发展为目的的高等教育体系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应有之义。然而,受限于外部环境、规范建设与发展要素等方面...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关键抓手。扎根于中国大地,立足于国家需求,构建以增强国际影响和服务社会发展为目的的高等教育体系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应有之义。然而,受限于外部环境、规范建设与发展要素等方面的挑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体现出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现实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推进需要从理念、制度、内容等方面破解困局,发展根植于中国特色文化的在地国际化形式,推动以建立长效人才培养机制为目的的制度体系建设,优化“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对外开放发展格局,实现大学国际化水平的稳定持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国际化 教育现代化 一流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旨向、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7
20
作者 段世飞 戴子惠 刘林佳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42,共12页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应有之义,包括高等教育国际化理念、制度、技术与话语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具体旨向包括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理念现代化;坚持政府顶层设计...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应有之义,包括高等教育国际化理念、制度、技术与话语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具体旨向包括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理念现代化;坚持政府顶层设计制度优势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制度现代化;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技术现代化;以追求平等、多元、合作、共赢为主要特征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话语现代化,而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实现其目标旨向的过程中,面临着理念内涵与构建、制度运行与保障、技术资源与运用以及话语生成与传播等多种困境。为此,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须通过明确价值定位、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数字赋能、注重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方式,打破后发劣势,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愿景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 高等教育现代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育对外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