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4篇文章
< 1 2 2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国有股东治理与国有企业投资者关系管理——来自非国有股东董事会权力的证据
1
作者 张晓庆 马连福 《运筹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5-192,I0065-I0071,共15页
随着注册制的逐步实施以及“市值退市”新规的推出,A股市场优胜劣汰加速。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提高市值管理水平成为上市公司不得不面对的课题。本文以2011-2021年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非国有股东治理如何影响投资者关系管... 随着注册制的逐步实施以及“市值退市”新规的推出,A股市场优胜劣汰加速。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提高市值管理水平成为上市公司不得不面对的课题。本文以2011-2021年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非国有股东治理如何影响投资者关系管理。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促进国企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提升,且股价崩盘风险越高该影响越明显,说明该行为主要出于稳定股价的动机;影响机制检验发现,非国有股东治理通过缓解代理问题和改善经营业绩两条路径促进投资者关系管理;有效提高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后,国有企业市值提高、国企市场价值被低估的现状得到缓解。文章对如何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国企与投资者沟通交流进行了探索,对国企提高市场价值以及防止股价被低估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股东治理 投资者关系管理 市值管理 国有企业 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国有企业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理论基础、历史经验与实践路径
2
作者 林盼 赵连云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2,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质态的跃迁,需要建立在坚实的微观基础之上。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既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又是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和实现价值的主要阵地。通过梳理国有企业推动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质态的跃迁,需要建立在坚实的微观基础之上。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既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又是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和实现价值的主要阵地。通过梳理国有企业推动科技创新的思想观念,从马克思“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理论视角出发,认为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公有制经济是在扬弃和超越资本主义私有制企业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肩负着引领科技进步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回顾国有企业从技术引进平台向自主研发策源地转变的历史过程,国有企业在规模效应、管理体系、资源整合能力等方面的优势,能够降低科技创新带来的风险成本,提高产业链的运行效率。国有企业应当在宏观层面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中观层面加强总体统筹,增强产业链内部的协同力度;在微观层面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激发人才创造活力。通过三个层面的共同突破,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实践机制 国有企业 生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所有制竞合与国有企业作用:基于企业间关系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宋磊 孙晓冬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5,共8页
关于国有企业作用的主流研究视角将不同所有制企业割裂开来,就国企论国企的倾向明显。除了这种以国有企业的组织边界为限的企业内部视角,实际上还存在一个尚未得到充分扩展的企业间关系视角。企业间关系视角通过企业间关系网络来理解国... 关于国有企业作用的主流研究视角将不同所有制企业割裂开来,就国企论国企的倾向明显。除了这种以国有企业的组织边界为限的企业内部视角,实际上还存在一个尚未得到充分扩展的企业间关系视角。企业间关系视角通过企业间关系网络来理解国有企业作用,重视国有企业在基于企业间关系网络的知识形成之中的作用。案例研究表明,中国崛起时代的领先产业之中的领先国有企业在相关产业的知识形成之中发挥了“吸纳—拓展”“引领—赋予”两种作用。挖掘、扩展企业间关系视角有助于缓和关于国有企业作用的对立认识,丰富国有企业改革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跨所有制竞合 企业关系 知识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审计与国有企业ESG表现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凤霞 姜宾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3,共10页
以2010—2021年我国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审计署央企审计活动,对政府审计与国有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政府审计对国有上市公司的ESG表现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 以2010—2021年我国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审计署央企审计活动,对政府审计与国有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政府审计对国有上市公司的ESG表现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没有发生变化。机制检验发现,政府审计可以通过提升企业ESG关注度、驱动企业绿色创新和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来提升其ESG表现。同时,在污染行业企业、内部控制水平较差企业和成熟期企业中,政府审计对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审计 国有企业 ESG表现 绿色创新 公司治理 高质量发展 内部控制 企业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对协同创新网络竞合关系的治理机制——基于“华龙一号”核电技术案例研究
5
作者 杨筱恬 关月 于淼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42-150,共9页
国有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中如何对创新网络多主体竞合关系进行有效治理是推进科技创新的关键。选取中核工程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基于竞合关系与利益相关者视角探究国有企业作为核心企业对创新网络竞合关... 国有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中如何对创新网络多主体竞合关系进行有效治理是推进科技创新的关键。选取中核工程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基于竞合关系与利益相关者视角探究国有企业作为核心企业对创新网络竞合关系的治理机制。研究发现:①国有企业对协同创新网络主体存在行政要素驱动、技术要素驱动和利益要素驱动3类竞合关系;②针对不同类型竞合关系,分别采取行政协调、柔性治理与规范合作3种细分机制,促进创新网络主体良性合作,同时对价值创造与分配中存在的竞合关系进行有效治理。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国有企业情境下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研究,为国有企业管理协同创新网络主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企业 国有企业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协同创新 竞合关系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政府关系与“隐性雇主”定位拿捏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微波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1-115,共5页
我国理论界对"谁是国有企业劳动关系中的雇主"问题存在不同的认识。在国有企业劳动关系中,政府具有"隐性雇主"角色。政府的"隐性雇主"角色源于国有企业特殊的产权结构。作为一个"隐性雇主",政... 我国理论界对"谁是国有企业劳动关系中的雇主"问题存在不同的认识。在国有企业劳动关系中,政府具有"隐性雇主"角色。政府的"隐性雇主"角色源于国有企业特殊的产权结构。作为一个"隐性雇主",政府融"雇主"身份与"非雇主"身份为一体,这会导致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二者的冲突对国有企业劳动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合理地规制政府的"隐性雇主"角色是构建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劳动关系 雇主 政府 劳资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国有股东治理与国有企业高质量创新——基于政府行政效率视角的再审视 被引量:6
7
作者 马新啸 汤泰劼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44,共13页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路径。如何有效改善国有企业的创新活动成为新时代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重要内容。以行政审批中心设立测度高水平行政效率,深入研究非国有股东...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路径。如何有效改善国有企业的创新活动成为新时代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重要内容。以行政审批中心设立测度高水平行政效率,深入研究非国有股东派出董事参与治理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非国有股东治理能够提高国有企业的创新质量,但这仅在国有企业所在地的政府行政效率较高时才明显存在,而在行政效率较低时缺乏相应效果。进一步研究表明,非国有股东治理能够改善国有企业对科技型人才的激励形式,促使其引进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高学历人才,最终对国有企业的市场价值和生产能力产生积极影响。因此,较高水平的行政效率是非国有股东提升国有企业创新质量的前提条件,党和国家在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非国有股东参与国有企业治理时,更需要在行政效率等营商环境上配套优化,确保非国有股东切实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创新质量 政府行政效率 国企治理 国有股东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营与国有企业政府关系管理的比较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岚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9-134,共6页
笔者以河南省为例,采用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了中国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政治环境和政府关系管理上的差异。研究发现,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生存压力更大;在与政府的互动过程中显得更被动;其政治活动更缺乏系统性,而活动... 笔者以河南省为例,采用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了中国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政治环境和政府关系管理上的差异。研究发现,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生存压力更大;在与政府的互动过程中显得更被动;其政治活动更缺乏系统性,而活动的连续性更取决于一些偶然因素,如企业领导人的政治头脑等;民营企业与政府之间也更缺乏顺畅的沟通渠道,对第三方的引荐依赖性很大。政府官员还没有普遍建立起服务企业的理念和工作方法,在决策过程中仍然经常会受到"人情"的影响。各级政府应着力建立与各类企业廉洁高效的互动平台,而企业也应该提高自身的政府关系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政府关系管理 民营企业 国有企业 企业政治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审计能提升国有企业经营效率吗? 被引量:9
9
作者 梁箫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如何提升国有企业经营效率是当前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基于2010-2018年审计署实施中央企业审计事件样本,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政府审计对国有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审计能够提升国有企业经营效率,分别通过... 如何提升国有企业经营效率是当前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基于2010-2018年审计署实施中央企业审计事件样本,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政府审计对国有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审计能够提升国有企业经营效率,分别通过抑制管理层短视发挥预防作用、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发挥揭示作用以及抑制管理层违规发挥抵御作用三种机制,实现对国有企业经营效率的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审计与高质量社会审计之间存在替代关系,而与内部治理机制、企业信息环境之间存在互补关系。研究结论揭示了政府审计对助推国企高质量发展发挥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审计 国有企业经营效率 社会审计 管理层短视 信息披露质量 内部控制 信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政府与国有企业关系目标模式探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松彬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32,共5页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政府与国有企业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囿于旧有模式的束缚 ,目前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必须构建体现法制经济的基本特征 ;能够确保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 ;有利于焕...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政府与国有企业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囿于旧有模式的束缚 ,目前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必须构建体现法制经济的基本特征 ;能够确保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 ;有利于焕发国有企业的生机与活力 ;符合中国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经济 宏观经济政策 企业活力 产业政策 政企关系 目标模式 中国 政府 国有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审计信息化如何发挥公司治理效应———基于国有企业盈余管理的视角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檬楠 宋鑫伟 孙佩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1,共11页
以2008—2020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国有企业盈余管理的视角实证检验政府审计信息化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政府审计信息化显著降低了国有企业真实盈余管理,而对国有企业应计盈余管理没有显著影响。中介机制检验显示,... 以2008—2020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国有企业盈余管理的视角实证检验政府审计信息化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政府审计信息化显著降低了国有企业真实盈余管理,而对国有企业应计盈余管理没有显著影响。中介机制检验显示,政府审计信息化可以通过发挥治理效应和资源效应抑制国有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异质性检验发现,政府审计信息化对国有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效应在股权集中度和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拓展性分析发现,媒体关注能够显著增强政府审计信息化对国有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而管理层短视则会降低政府审计信息化对国有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研究结论为审计机关借助信息化建设契机全面提高对国有企业的监督能力,从而降低国有企业管理层的机会主义动机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审计信息化 金审工程 国有企业 公司治理 盈余管理 科技强审 新质生产力 国家审计 国家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有企业与政府的特殊关系看国有企业改革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兰丽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55-58,共4页
从国有企业与政府的特殊关系看国有企业改革●王兰丽国有企业改革这一历史性的课题已经被人们关注10余年了。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放在整个企业体系内考虑。国有企业,是国家所有的企业,它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殊性质,即它首先是一种... 从国有企业与政府的特殊关系看国有企业改革●王兰丽国有企业改革这一历史性的课题已经被人们关注10余年了。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放在整个企业体系内考虑。国有企业,是国家所有的企业,它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殊性质,即它首先是一种政府政策工具,其次才是追求利润。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体制改革 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经济视野的政府与国有企业财务契约关系重构
13
作者 张秀烨 张先治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9-115,共7页
政府与企业间的财务契约关系一直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关键与难点。国有企业改革,需建立明确的、有约束力的财务契约关系,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正是这一改革思路的直接体现。分析中国转型经济下政府与国有企业财务契约关系的演变路径,得... 政府与企业间的财务契约关系一直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关键与难点。国有企业改革,需建立明确的、有约束力的财务契约关系,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正是这一改革思路的直接体现。分析中国转型经济下政府与国有企业财务契约关系的演变路径,得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产生的必然逻辑。在此基础上,分析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理论依据、构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体系,并探讨具体实施中应关注的难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革 财务契约 转型经济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关系重构 政府 契约关系 经济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监管的演变历程与逻辑动因:从政府与市场关系变迁说起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国冲 黄丽妹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6-168,共13页
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与市场关系是公共管理的核心议题,厘清这一关系是政府监管的逻辑起点。近代以来,西方政府监管的演变经历了皇权主宰、市场主导、质疑市场、政府主导、政府与市场... 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与市场关系是公共管理的核心议题,厘清这一关系是政府监管的逻辑起点。近代以来,西方政府监管的演变经历了皇权主宰、市场主导、质疑市场、政府主导、政府与市场调适几个重要阶段,政府监管的目的和手段在不同阶段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市场力量从“次要”走向“重要”,政府与市场从对立走向融合,这种持续互动从深层次推动了政府监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政府与市场的互动改变了社会结构、理论观念、环境以及公私部门的权力格局,这些变化直接推动了政府监管的演变与发展。鉴于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历史发展情况与国情不同,我国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监管治理实际,借鉴西方政府监管经验,构建动态性、服务性和包容性的现代化政府监管体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以推动我国政府在新时代实现高效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与市场关系 政府监管 服务型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莫迪政府大国战略的新定位及其对中印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晓文 国艺莹 《国际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78,157,158,共23页
当前国际形势下,印度大国战略呈现出新定位和新目标。早在独立之初,印度大国战略的总设计师尼赫鲁便提出了印度必须做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的远大目标,之后印度始终秉持这一理想信念,制定因时而变的大国战略。莫迪政府的大国战略... 当前国际形势下,印度大国战略呈现出新定位和新目标。早在独立之初,印度大国战略的总设计师尼赫鲁便提出了印度必须做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的远大目标,之后印度始终秉持这一理想信念,制定因时而变的大国战略。莫迪政府的大国战略是21世纪以来印度政治家治国理念的综合体现。莫迪政府在第二任期后期对其大国战略定位和手段进行了调整。在新的大国战略叙事框架下,印度赋予自身“全球南方的代言人”的角色定位,以期提升其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以“俄乌冲突的调停者”的身份自居,期望在美俄关系间实行大国平衡外交;以“全球制造业中心”和“全球技术领导者”为牵引,将发展制造业和科技作为振兴印度经济的引擎。纵观莫迪执政的十一年,印度大国战略的实施引发中印关系波动曲折,由于美印关系是印度大国战略的重要支柱,中印关系的走向始终受制于中美印三边关系框架的束缚。虽然印度出于需要主动缓和中印关系,但在“全球南方”的框架下,其对华竞争性大于合作性。印度大国战略重心由地缘政治对抗转向经济发展,将给中印经济合作带来有限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莫迪政府 大国战略 中印关系 全球南方 大国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卫高 文元伦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1-53,共3页
本文认为政府与国有企业关系应从两个层次上处理与区分,即政府与所有企业间的基本关系和政府与国有企业间的特殊关系.只有先处理好基本关系,才可能建立公平竞争的基础和处理特别关系的基础.政府和国有企业间的特别利益关系和特别权力关... 本文认为政府与国有企业关系应从两个层次上处理与区分,即政府与所有企业间的基本关系和政府与国有企业间的特殊关系.只有先处理好基本关系,才可能建立公平竞争的基础和处理特别关系的基础.政府和国有企业间的特别利益关系和特别权力关系是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 国有企业 利益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规范与事实之间:强镇改革中的镇级政府权能关系及其优化
17
作者 韩艺 徐彤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47,F0002,共8页
政府权能关系涉及政府权力、能力与职能,既是政府运行的根基,又是审视政府治理绩效的重要窗口。强镇改革本质上是对县镇关系的调整与镇级政府权能关系的优化,其试图通过向乡镇下放权力以破解原有管理体制下镇级政府的权责倒挂与权能失... 政府权能关系涉及政府权力、能力与职能,既是政府运行的根基,又是审视政府治理绩效的重要窗口。强镇改革本质上是对县镇关系的调整与镇级政府权能关系的优化,其试图通过向乡镇下放权力以破解原有管理体制下镇级政府的权责倒挂与权能失衡问题。从规范要求看,应在权力下放和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实现镇级政府权能耦合与权能关系优化。然而,针对18个镇的调查发现,强镇改革中存在权力下放不到位,权力缺少实用性;乡镇承接能力弱,有权但用不好;缺乏权能关系调节机制,权与能难以实现动态耦合等问题。因此,要弥合规范与事实之间的张力,实现强镇改革中的镇级政府权能关系优化,应增强扩权的实用性与注意扩权的差异性,提升乡镇治理能力并充实乡镇人力资源队伍,同时构建权能关系调节机制与府际管理机制,完善相关制度保障。从长远看,强镇改革应从单纯的权力下放转向镇域治理,从“镇制”走向“镇域”和更大范围的“区域”,以优化镇级政府权能与提升区域治理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镇改革 镇级政府 政府权能关系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网络的空间格局审视——基于政府—市场关系视角的制度阐释
18
作者 张泽 唐子来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66,共8页
基于对城市网络建构方法的批判性评述,研究使用上市企业投资数据对中国城市网络的空间格局进行审视,发现其在不同的定量方法可以呈现出“钻石结构”或“首都中心辐射”的格局特征,也验证了起源于西方的传统方法在中国城市网络研究中的... 基于对城市网络建构方法的批判性评述,研究使用上市企业投资数据对中国城市网络的空间格局进行审视,发现其在不同的定量方法可以呈现出“钻石结构”或“首都中心辐射”的格局特征,也验证了起源于西方的传统方法在中国城市网络研究中的局限。为此,引入基于企业产权结构的政府—市场关系分析框架,初步阐释了中国城市网络背后所蕴含的特定制度语境。中国经济地理格局在城市网络视角下同时兼具全球普遍规律和鲜明本土特色,政府和市场的复杂交织作用也是理解中国城市网络演进发育趋势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市网络 空间格局 政府—市场关系 制度语境 企业产权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与国有企业投资效率 被引量:4
19
作者 任广乾 景曼 刘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5,共13页
国资监管体制已由“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模式向以“管资本”为主的模式转变,这为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本文以2009—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国有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 国资监管体制已由“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模式向以“管资本”为主的模式转变,这为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本文以2009—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国有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显著提升了国有企业投资效率,代理成本降低与政府干预弱化在其中发挥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治理水平在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与国有企业投资效率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非西部地区和金字塔层级低的国有企业中,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其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更显著。经济后果检验表明,国资监管体制改革通过提高国有企业投资效率提升了国有企业价值。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治理 国资监管体制改革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国有企业 投资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的四项重点任务
20
作者 方红生 《财经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4,共4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就深化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特别是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既有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困难的中短期目标的思量,也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就深化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特别是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既有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困难的中短期目标的思量,也有加快建立健全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制度的中长期目标的考虑。为深化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决定》围绕保持和加强中央调控能力、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聚焦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困难、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四方面的目标要求,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加快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与财力相适应的制度,部署了四项重点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间财政关系 地方政府财政 中长期目标 支出责任 区域均衡 中国式现代化 政府事权 短期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