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碳减排效应研究
1
作者 李军军 黄馨郁 刘文心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1-221,共11页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设立旨在推动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和创新,探索符合国情并适应各地发展阶段的环境管理体制,对节能降碳实现“双碳”目标有积极作用。论文归纳了福建、江西、贵州和海南四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在生态环境制度创新方面的...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设立旨在推动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和创新,探索符合国情并适应各地发展阶段的环境管理体制,对节能降碳实现“双碳”目标有积极作用。论文归纳了福建、江西、贵州和海南四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在生态环境制度创新方面的改革举措和成果,并从绿色经济转型、能源消耗控制、能源结构调整和碳汇产业发展四个方面,探讨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环境制度改革如何提升碳减排效率的机理。基于2010—2021年中国南方9个省份9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验证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具有积极的碳减排效应,发现环境规制和绿色技术创新发挥了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环境规制 绿色技术创新 碳减排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与生活方式绿色化 被引量:2
2
作者 谢晗进 吴风权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21,共10页
为探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对于居民绿色生活方式的影响,将江西、福建、贵州三个省级试验区设定为处理组,基于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合成双重差分模型(SDID)检验其对中国绿色生活方式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显... 为探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对于居民绿色生活方式的影响,将江西、福建、贵州三个省级试验区设定为处理组,基于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合成双重差分模型(SDID)检验其对中国绿色生活方式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显著降低了居民生活碳排放强度,即有效改善了居民绿色生活方式,该结论在经过合成控制法(SCM)、更换衡量指标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居民生活碳排放下降主要是由于绿色生产过程的优化而非加大了环境保护投入;同时绿色化出行也是使得居民生活碳排放下降的渠道之一,但绿色消费方面的证据则不足以说明其为试验区建设降低居民碳排放的机制之一。另外,环境规制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对绿色生活方式的影响过程中起到替代性质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绿色生活方式 合成双重差分(SD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经济增速与植被恢复协调发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黎喜 杨胜天 +5 位作者 罗娅 李超君 周柏池 娄和震 张宇嘉 张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333-4342,共10页
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作为研究区,以植被覆盖度(FVC)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9年的NDVI数据分析了贵州省近20年FVC的时空演变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识别并量化了经济持续增速下维持植被恢复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1)近20年... 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作为研究区,以植被覆盖度(FVC)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9年的NDVI数据分析了贵州省近20年FVC的时空演变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识别并量化了经济持续增速下维持植被恢复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1)近20年来贵州省FVC整体呈增加趋势,FVC分布整体水平较高,主要以中等、中高和高度覆盖为主,三者面积占比之和约为89.7%,年均增长率为0.52%,平均FVC为0.53.(2)近20年来贵州省FVC变化趋势以轻微改善、基本不变为主,两者面积占比之和为68.94%,改善区域面积占比为57.93%,西部区域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退化区域主要集中在城镇周边,总体动态变化趋于稳定且向好改善.(3)FVC空间分布格局演变深受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因子的双重影响,且人类活动对于植被恢复的驱动作用更强,国内生产总值(GDP)和降水是经济持续增速下维持植被恢复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因子主导驱动力.(4)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以及不断贯彻落实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等积极的人类活动为贵州省实现经济增速与植被恢复协调发展的“双赢”局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 植被覆盖度(FVC) 经济增速 植被恢复 驱动力 双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创新机制初探——以贵州省为例
4
作者 吴大旬 《绿色科技》 2019年第2期31-32,共2页
指出了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贵州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创新机制,并选定了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这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 指出了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贵州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创新机制,并选定了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这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机制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贵州靓点及其经验——基于石漠化治理的考察 被引量:8
5
作者 郭红军 童晗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48,共9页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性举措。近年来,贵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顺势而为,分类施策,有序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贵州以石漠化治理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精心打造生态畜牧业,...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性举措。近年来,贵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顺势而为,分类施策,有序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贵州以石漠化治理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精心打造生态畜牧业,着力进行沼气开发,实施生态综合治理,凸显了贵州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的显著靓点。贵州对石漠化治理的成功探索,不仅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效能,也为其他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贵州靓点 石漠化治理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比较优势与建议 被引量:8
6
作者 符国基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16-220,共5页
海南生态空间、生态环境在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具有明显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水平、公众满意度也有较好优势。生态经济发展和发展不充分不均衡是海南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突出短板。海南应保护好绿水青山,持续保持和发挥生态空间、生态... 海南生态空间、生态环境在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具有明显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水平、公众满意度也有较好优势。生态经济发展和发展不充分不均衡是海南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突出短板。海南应保护好绿水青山,持续保持和发挥生态空间、生态环境的巨大优势。海南需要转型升级,大力实施海洋强省战略和生态康养产业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引领从资源、环境、生态、增长质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发展等全方位共同发力,实现协调发展;需要引领各地区齐头并进,补齐区域性短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优势 建议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达峰目标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碳强度预测及减排潜力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胡剑波 李潇潇 蔡雯欣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9-120,共12页
基于ARIMA‐BP神经网络模型并在碳达峰目标下预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碳强度;同时,运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共同前沿理论及共同前沿非径向曼奎斯特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指数(MNMCPI)对减排潜力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①由ARIMA‐BP神经... 基于ARIMA‐BP神经网络模型并在碳达峰目标下预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碳强度;同时,运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共同前沿理论及共同前沿非径向曼奎斯特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指数(MNMCPI)对减排潜力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①由ARIMA‐BP神经网络模型所得碳强度预测序列均方误差(MSE)为0.005,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1.95%,显示了较高的精度;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碳强度2028年相较于2005年下降67.5%,提前实现国家2030年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的目标,其中:贵州碳强度下降幅度最大,2030年相较2005年下降77.5%,福建、江西、海南下降幅度均在65%以上。②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减排潜力呈波动下滑趋势,2016-2030年均减排空间达26.59%,约21649.33万吨CO_(2)。到2030减排潜力达21.9%,为2016-2030年最低值,由于减排潜力与碳排放效率负相关,碳排放效率越高则减排潜力越小,这意味着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碳排放效率得到优化。③通过探究CO_(2)排放效率变化,间接分析区域内减排潜力变化动因,发现在MNMCPI分析框架下,区域内MNMCPI均值为1.008,年均增幅0.8%,技术效率变化、最佳实践距离变化和技术差距比率变化均值为1.0031、1.0103、1.0007,年均增幅分别为0.31%、1.03%、0.07%,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潜在最优减排技术不断趋近于全国最优减排技术,促使碳强度快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碳强度 预测 减排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效应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陈长 顾红 刘颜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5-222,共8页
2016年,福建、江西和贵州正式成为我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对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进行研究,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进行评估,并将合成控制法... 2016年,福建、江西和贵州正式成为我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对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进行研究,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进行评估,并将合成控制法和双重差分法相结合对其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1)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设立后各试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成效较为显著。(2)以合成控制—双重差分法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政策效应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政策效应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因此,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成立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这对当前和今后我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较好的经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高质量发展 合成控制法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对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陈加友 李鲜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100,共10页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测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其效果的评估对于凝聚改革合力、增添绿色发展动能、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Super-SBM和GML指数测算出我国内地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2010~2020的绿色全要素...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测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其效果的评估对于凝聚改革合力、增添绿色发展动能、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Super-SBM和GML指数测算出我国内地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2010~2020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运用双重差分法及其扩展的空间形式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试验,考察其政策效果及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政策显著提高了试点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该结论在动态时间窗、安慰剂等一系列检验下仍具有稳健性;渠道分析表明降低能源强度、优化产业结构、创新低碳技术和发展绿色信贷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政策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要路径;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生态基础较差和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为评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政策效果提供了分析视角、总结了有效经验,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溢出效应 双重差分 空间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高了碳生产率吗?——采用回归控制法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剑波 向港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59,共17页
设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2016年和2017年设立的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有福建省、江西省和贵州省。在“双碳”目标约束下,有效提高碳生产率成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利用2004—2020... 设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2016年和2017年设立的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有福建省、江西省和贵州省。在“双碳”目标约束下,有效提高碳生产率成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利用2004—2020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回归控制法分析福建、江西、贵州三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设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后,三省碳生产率的增长快于其他26省份的均值,且福建省比浙江省、江西省比安徽省、贵州省比云南省有更快的碳生产率增长;设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产生了明显的碳生产率提升效应(福建省、江西省、贵州省的年均政策效应分别为0.1378万元/吨、0.0654万元/吨、0.0403万元/吨),该结论在时间安慰剂、排除其他政策干扰和用信息准则选择最优子集等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设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产生了明显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效应、技术进步促进效应、劳动生产率提高效应。应持续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有效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回归控制法 碳生产率 能源结构 技术进步 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邵小慧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5期121-125,共5页
乡村旅游是旅游发展的新业态,更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发力点之一。文章基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背景,首先分析了海南乡村旅游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海南乡村旅游文创产品存在的问题,接着提出了以文化为核提炼地域特色,以创新为... 乡村旅游是旅游发展的新业态,更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发力点之一。文章基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背景,首先分析了海南乡村旅游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海南乡村旅游文创产品存在的问题,接着提出了以文化为核提炼地域特色,以创新为翼加大文创产品的研发,以技术赋能提升乡村旅游文创产品品质,以生态添彩形成差异化的发展路径,以人才为根形成文创产品内生力量等路径建议,以期推动海南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进而助推海南自贸港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海南 乡村旅游 文创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有助于提升碳排放效率吗?——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明斗 代洋洋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110,共10页
以2016年起分批设立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借助合成控制法实证评估其建设对各试验区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有助于提升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碳排放效率,且对福建省的提升幅度高于江西... 以2016年起分批设立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借助合成控制法实证评估其建设对各试验区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有助于提升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碳排放效率,且对福建省的提升幅度高于江西省,经安慰剂检验、排序检验、稀疏合成控制检验、DID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效率分解发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升了福建省碳排放的规模效率变化指数,对江西省碳排放的规模效率变化指数和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均有促进作用。机制分析发现,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改善能源利用效率分别作为内生动力和外部途径,均能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升碳排放效率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研究为全面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效率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绿色技术创新 能源利用效率 合成控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发展意正浓--江西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综述 被引量:2
13
作者 殷琪惠 沈秋平 钟南清 《国土绿化》 2022年第5期34-37,共4页
巍巍井冈,草木葱茏;浩渺鄱湖,鹤鸣雁舞。春天的赣鄱大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宛若一幅壮美的生态画卷。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江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殷殷嘱托,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 巍巍井冈,草木葱茏;浩渺鄱湖,鹤鸣雁舞。春天的赣鄱大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宛若一幅壮美的生态画卷。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江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殷殷嘱托,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纵深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扎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良好开局,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呈现新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 推动经济发展 建设综述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纵深推进 良好开局 江西样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洛安生态文明试验区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示范工程施工招标公告
14
作者 郑伟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9-139,共1页
建设地址:遵义市新蒲新区新舟镇槐安村、杨录村;建设规模:拟修建三个污水处理站,漫花谷污水处理站及污水收集管网(日处理能力约500立方米/日),青心商业街污水处理站及污水收集管网(处理能力约400立方米/日),杨录村污水处理... 建设地址:遵义市新蒲新区新舟镇槐安村、杨录村;建设规模:拟修建三个污水处理站,漫花谷污水处理站及污水收集管网(日处理能力约500立方米/日),青心商业街污水处理站及污水收集管网(处理能力约400立方米/日),杨录村污水处理站及污水收集管网(处理能力约200立方米,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系统 遵义市 招标公告 工程施工 生态文明 集中式 试验区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普查 助推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被引量:3
15
《福建林业》 2018年第1期8-10,共3页
林木种质资源是培育新品种的原始材料,是林业生产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具有经济、生态、社会、文化等多种功能。根据国家林业局的统一部署,全国要在2020年完成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福建省林业厅高度重视、周密部署,从2017~2... 林木种质资源是培育新品种的原始材料,是林业生产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具有经济、生态、社会、文化等多种功能。根据国家林业局的统一部署,全国要在2020年完成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福建省林业厅高度重视、周密部署,从2017~2019年林木种苗花卉经费中安排3600万元用于开展普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种质资源 生态文明 资源普查 试验区 助推 普查工作 国家林业局 原始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生态价值实现机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轶奇 《国土绿化》 2024年第12期51-53,共3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海南省积极响应,明确提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致力于高水平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在这一宏伟蓝图指引下,加快健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机制成为海南深化生态文明体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海南省积极响应,明确提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致力于高水平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在这一宏伟蓝图指引下,加快健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机制成为海南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健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实现机制 热带雨林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国家公园体制 高水平建设 海南省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7
《福建林业》 2024年第5期I0001-I0001,共1页
健全深化山海协作机制,加强山海统筹、强化功能互补。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流域、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扩大生态环境容量。强化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加快城乡融... 健全深化山海协作机制,加强山海统筹、强化功能互补。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流域、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扩大生态环境容量。强化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生态环境容量 全面振兴 保护治理 功能互补 山海协作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 贵州先行
18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4年第2期3-3,共1页
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文,批准《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6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六部门联合下发通知,批准《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简称... 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文,批准《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6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六部门联合下发通知,批准《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标志着我省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实施。通知明确,贵州省要抓紧做好《方案》组织实施,按照《方案》确定的总体要求、建设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贵州 示范区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发改委 国土资源部 国家林业局 财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与建议 被引量:11
19
作者 梁广林 张林波 +3 位作者 李岱青 刘成程 罗上华 孟伟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4-78,共5页
福建省是我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一系列可推广的经验。本文梳理了福建省自2001年以来在经济建设、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与人居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指出福建省未来发展存在的问题,如资源环境约束依然巨大... 福建省是我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一系列可推广的经验。本文梳理了福建省自2001年以来在经济建设、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与人居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指出福建省未来发展存在的问题,如资源环境约束依然巨大、与生态文明制度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仍不健全、闽西和闽北山区加快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等,总结了福建省在生态文明顶层设计、转变方式、绿色治理、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建议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试点在福建省集中示范,形成制度合力,增强引领示范效应;建议福建省在下一阶段应着力推进经济绿色转型、创新生态环境监管体系、优化国土安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生态文明 政策建议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视野下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评估与展望 被引量:14
20
作者 郇庆治 徐越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63,共10页
在管理哲学或战略维度上,无论是以环保部为主导的"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还是以发改委为主导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都明确坚持了一种"五位一体"或"五要素统合"的总体思路,而影响着&q... 在管理哲学或战略维度上,无论是以环保部为主导的"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还是以发改委为主导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都明确坚持了一种"五位一体"或"五要素统合"的总体思路,而影响着"五位一体"或"五要素统合"更高水平实现的困难或挑战,同时是认知深度和管理能力层面上的;在空间维度上,过去十年间的一个最大变化是,十八大之后包括发改委在内的国家部委强势介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试点或创建,而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中空间维度的重要性在于政策与制度创新的保证及其连续性,换言之,具体的行政层级并没有绝对的优先权;在政治维度上,社会主义的政治愿景或方向,虽然在一系列最权威文件中得到了明确肯定与确认,但在生态文明基础理论研究的学界领域和中微观层面的政策创议及其实践中却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就此而言,政治维度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示范区创建中的严重"短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试点示范区 先行示范区 国家试验区 三维理论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