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3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啤特果挥发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4
1
作者 魏晋梅 刘彩云 +1 位作者 张丽 张咏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66-270,275,共6页
啤特果是一种品质极高的绿色水果,为研究其风味特征,基于优化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提取果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并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测定... 啤特果是一种品质极高的绿色水果,为研究其风味特征,基于优化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提取果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并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测定。结果显示,carboxen/polydimethylsiloxane(CAR/PDMS)萃取头在40℃、萃取40 min的萃取效果较好;经鉴定得到44种化合物,包括30种酯、6种醛、4种醇、2种酮和2种碳氢化合物,含量最高的是酯类(89.176%),其次是醇类(7.844%)、碳氢化合物(1.172%)、醛类(0.912%)和酮类(0.896%)。2-己烯酸乙酯(30.337%)、乙酸丁酯(16.661%)、乙酸乙酯(14.002%)、己酸乙酯(13.315%)和丁酸乙酯(7.349%)是啤特果中含量较高的风味物质。研究啤特果挥发性成分,便于我们初步认识这个品种的特点,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该资源提供基础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特果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黄茶香气成分 被引量:142
2
作者 刘晓慧 张丽霞 +1 位作者 王日为 王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239-243,共5页
建立黄茶香气的分析方法,探讨固相微萃取技术在黄茶香精油制备上的应用,研究固相微萃取头种类、温度、吸附和解吸时间对黄茶香气物质种类和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DVB-CAR-PDMS固相微萃取头,在80℃下吸附1h,能达到最佳吸附效果;吸附... 建立黄茶香气的分析方法,探讨固相微萃取技术在黄茶香精油制备上的应用,研究固相微萃取头种类、温度、吸附和解吸时间对黄茶香气物质种类和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DVB-CAR-PDMS固相微萃取头,在80℃下吸附1h,能达到最佳吸附效果;吸附的香气物质在GC-MS进样口内经230℃热脱附1min,共检测出108种黄茶香气成分,其物质种类由高到低依次为烃类32种、酯类20种、醇和醛类各17种、酮类8种、含氧和含氮化合物各4种、酸类3种、含硫化合物2种、酚类1种;其含量以脂肪族烃、醛类较多,而萜烯类以及芳香族化合物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萃 相色谱-质谱联用 黄茶 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的苯系物 被引量:29
3
作者 吴金浩 王召会 +2 位作者 王摆 周遵春 王年斌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18-1223,共6页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建立了测定海洋沉积物中的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以及苯乙烯等7种常见苯系物的检测分析方法。对无机盐的加入、平衡时间、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解吸...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建立了测定海洋沉积物中的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以及苯乙烯等7种常见苯系物的检测分析方法。对无机盐的加入、平衡时间、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解吸温度和时间等多个固相微萃取条件以及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500~20.0 ng/g范围内7种苯系物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5~0.999之间;方法检出限为0.081 8~0.175 ng/g(干重);日内和日间重现性较好,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3.6%(n=5)和0.4%~6.3%(n=3);在每1.00 g海洋沉积物样品中2.0和15.0 ng加标水平下,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61.7%~79.5%和77.1%~85.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4%~9.6%和3.9%~7.6%(n=5)。该方法快速、灵敏、简便,准确度高,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微萃 相色谱-质谱 苯系物 海洋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山楂果醋易挥发成分 被引量:48
4
作者 郝红梅 张生万 +1 位作者 郭彩霞 李美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8-141,共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山楂果醋易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析,通过与NIST 05 a.L谱库比对,鉴定得到各个组分,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共分离得到49种化合物,结构鉴定出36种化合物,占总易挥发成分总量...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山楂果醋易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析,通过与NIST 05 a.L谱库比对,鉴定得到各个组分,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共分离得到49种化合物,结构鉴定出36种化合物,占总易挥发成分总量的98.91%,对山楂果醋易挥发性成分贡献较大的依次是:酯类化合物11种,占40.12%;酸类化合物6种,占33.63%;醇类化合物11种,占21.79%。此外,醛类化合物1种,占0.05%;酮类化合物2种,占0.57%;其他类5种,占1.55%。初步确定乙酸、乙酸乙酯、乙醇、乙酸-3-甲基丁酯、苯甲酸乙酯、3-甲基丁醇、己酸乙酯、己酸、苯甲酸、乙酸-1-甲基丙酯、2-丁醇、苯乙醇、辛酸、2-甲氧基-4-甲基苯酚是山楂果醋的主要香气成分。以期为山楂果醋的香气特征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为山楂果醋品质感官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山楂果醋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果醋 易挥发成分 顶空微萃 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仔姜与老姜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23
5
作者 汪莉莎 陈光静 +3 位作者 张甫生 郑炯 宋家芯 阚建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3-157,共5页
以仔姜和老姜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以正癸烷为内标,分别对仔姜和老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仔姜和老姜中共鉴定出8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仔姜中鉴定出63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37种烃类、15种... 以仔姜和老姜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以正癸烷为内标,分别对仔姜和老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仔姜和老姜中共鉴定出8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仔姜中鉴定出63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37种烃类、15种醇类、6种酯类、3种醛类、2种酮类,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姜烯、橙花醇乙酸酯、β-雪松烯、α-法尼烯、(E)-柠檬醛、β-红没药烯;老姜中鉴定出68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45种烃类、14种醇类、3种酯类、3种醛类、3种酮类,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姜烯、α-姜黄烯、β-雪松烯、α-法尼烯、(E)-柠檬醛、β-红没药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成分 顶空微萃 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即食酱牛肉的挥发性香气成分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倩 申明月 +4 位作者 聂少平 蒋玉洁 梅江 刘玲玲 王玉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02-106,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即食酱牛肉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对影响萃取效率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优化,分析各因素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 g即食酱牛肉中加入0.6 g氯化钠,用50/30μm?DVB/CA...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即食酱牛肉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对影响萃取效率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优化,分析各因素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 g即食酱牛肉中加入0.6 g氯化钠,用50/30μm?DVB/CAR/PDMS萃取头于60℃条件下萃取30 min,解吸5 min,能够达到较好的萃取效率。在最佳萃取条件下提取即食酱牛肉的挥发性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共鉴定出39种主要挥发性物质,其中酚类和烃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较高,分别为46.15%和24.99%,为即食酱牛肉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本实验测定了即食酱牛肉中各香气成分的组成及贡献模型,结果可为优化生产工艺条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食酱牛肉 挥发性成分 顶空微萃 相色谱-质谱联用 保留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小白牛肉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8
7
作者 魏晋梅 罗玉柱 +5 位作者 王继卿 师希雄 刘秀 胡江 成述儒 李少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3-75,共3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分析检测了小白牛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共分离检测得到125种化合物,定性和定量鉴定得到49种化合物,占总化合物的93.994%,其中醛...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分析检测了小白牛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共分离检测得到125种化合物,定性和定量鉴定得到49种化合物,占总化合物的93.994%,其中醛类15种、醇类10种、烃类8种、酯类3种、酚类3种、酸类2种、杂环类2种、酮类6种。初步判断己醛、壬醛、辛醛、1-辛烯-3-醇、1-(2-硝基丙基)-环己醇、庚醛、二叔丁基对甲酚、N-己酸乙烯酯、2-戊基呋喃、1-辛醇等为小白牛肉的主体香味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牛肉 挥发性成分 微萃 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尿液中美沙酮及其主要代谢物 被引量:6
8
作者 黄克建 潘智文 +5 位作者 林翠梧 李宏森 刘晓锋 李璐 罗正坚 陈而廉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62-964,共3页
提出了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尿液中美沙酮及其主要代谢物2-亚乙基-1,5-二甲基-3,3-二苯基吡咯烷(EDDP)的含量。对影响萃取效率的萃取温度、萃取时间、pH以及离子强度等因素进行了试验,并予以优化。在优化的条件下,... 提出了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尿液中美沙酮及其主要代谢物2-亚乙基-1,5-二甲基-3,3-二苯基吡咯烷(EDDP)的含量。对影响萃取效率的萃取温度、萃取时间、pH以及离子强度等因素进行了试验,并予以优化。在优化的条件下,采用二苯基丙基己酸β-二己基氨基乙酯(SKF_(525A))为内标,选定m/z 277,m/z 72和m/z 86分别作为EDDP、美沙酮和SKF_(525A)的定量离子,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下,美沙酮及EDDP的线性范围均为0.01~1.0 mg·L^(-1),相对标准偏差(n=5)都小于9.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4.2%和9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微萃 相色谱-质谱联用 美沙酮 EDD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鉴定火场残留物中乙醇、乙醚、丙酮等易燃液体 被引量:12
9
作者 邓震宇 田桂花 范子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24-626,共3页
将从火场残留物中所取得的样品置于密封的金属罐或塑料袋中,置于烘箱中在80℃加热20~30 min,在固体微萃取装置中用聚丙烯酸酯纤维通过针头将密封容器中的易燃液体(此时已成气态)吸附,吸附时间为5~10 min,然后将易燃液体从纤维上解吸... 将从火场残留物中所取得的样品置于密封的金属罐或塑料袋中,置于烘箱中在80℃加热20~30 min,在固体微萃取装置中用聚丙烯酸酯纤维通过针头将密封容器中的易燃液体(此时已成气态)吸附,吸附时间为5~10 min,然后将易燃液体从纤维上解吸并进样于气相色谱仪器中,按预定的条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对色谱图上所得的主峰进行分析,并提取此纯化合物的质谱图以及相关信息,从图谱库中进行检索并与标准谱图作比较,从而对相应的易燃液体作出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质谱联用 微萃 易燃液体 火场残留物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美藤果油中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7
10
作者 任洪涛 夏凯国 +2 位作者 周恒苍 王海宁 范源洪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5-138,共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美藤果油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美藤果油中共鉴定出46种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6.73%,主要有(2E,4E)-2,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美藤果油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美藤果油中共鉴定出46种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6.73%,主要有(2E,4E)-2,4-庚二烯醛、(2E,4Z)-2,4-庚二烯醛、乙酰基环己烯、(E,E)-3,5-辛二烯-2-酮、3,5-辛二烯-2-酮、反式-2-戊烯、正己醛、(E)-2-庚烯醛等,以醛类、酮类和烃类化合物为主,并含有少量的醇类和呋喃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藤果油 顶空微萃 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酵母浸膏辐照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2
11
作者 耿胜荣 夏和舟 +3 位作者 鉏晓艳 陈玉霞 叶丽秀 熊光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59,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酵母浸膏辐照后的挥发成分。结果表明:未经辐照的酵母浸膏萃取得到13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含酸类1种、醛类2种、醇类2种、烯烃类1种、含氮化合物3种,主要成分为乙酸、吲哚、2-乙基己醇。辐照后...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酵母浸膏辐照后的挥发成分。结果表明:未经辐照的酵母浸膏萃取得到13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含酸类1种、醛类2种、醇类2种、烯烃类1种、含氮化合物3种,主要成分为乙酸、吲哚、2-乙基己醇。辐照后的酵母浸膏萃取得到35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酸类1种、醛类7种、醇类2种、烯烃类4种、酮类2种、含氮化合物14种、含硫化合物2种、酯类1种、苯类2种。挥发物的种类和含量均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浸膏 顶空微萃 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 辐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6个食用玫瑰品种的芳香成分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文 倪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1-266,共6页
目的:研究6个品种食用玫瑰的芳香性物质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对6个不同品种食用玫瑰样品的香味物质进行萃取,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离和检测,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鉴定,最后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 目的:研究6个品种食用玫瑰的芳香性物质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对6个不同品种食用玫瑰样品的香味物质进行萃取,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离和检测,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鉴定,最后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6个不同品种食用玫瑰中共检测出117种芳香成分,其中共同化合物13种,分别是香茅醇、香叶醇、苯乙醇、2-蒎烯、苯乙醛、苯甲醛、戊醛、癸烷、甲基庚烯酮、正癸醛、2,4-戊二烯醛、十一烷、硼酸。结论: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可以简便快捷准确地进行玫瑰花挥发性成分的分析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玫瑰 芳香成分 微萃 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口虾蛄挥发性风味成分 被引量:4
13
作者 毛奇为 郭晨 +2 位作者 武俊瑞 宁建婷 岳喜庆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84-189,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以口虾蛄为试材,对其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本研究优化了萃取头、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加盐量等HS-SPME条件,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萃取头65μm PDMS/DVB,时间50 min,温度5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以口虾蛄为试材,对其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本研究优化了萃取头、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加盐量等HS-SPME条件,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萃取头65μm PDMS/DVB,时间50 min,温度50℃,加盐量0.16 g/mL。对口虾蛄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经NIST质谱数据库检索和文献对照,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种成分的相对含量。共检出52种成分,包括酸类10种,N/O/S类化合物5种,醛类9种,芳香类6种,烃类6种,萜类6种,醇类4种,酯类4种,酮类2种。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确定了口虾蛄的特征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显示,其包括(E)-2-癸烯醛、月桂醛、1-辛烯-3-醇、2,3-辛二醇、2-乙酰基吡啶、三甲胺、壬醛、柠檬烯、戊醛、苯甲醛、萘、肉豆蔻醛,苯乙醛、2,3-丁二酮、2-十二醇、2-癸酮、庚醛、苯丙噻唑和2-乙酰噻唑共19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虾蛄 顶空微萃(HS-SPME) 相色谱-质谱(GC-MS) 挥发性风味成分 ROA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优化与‘安梨’花序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晓颍 张文静 +4 位作者 刘宝丽 路鑫鑫 赵琦 卢新元 朱京涛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22,共7页
以’安梨’盛花期完整花序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方法对挥发性成分测定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样品量为3 g,平衡时间与萃取时间均为40 min,萃取温度50 ... 以’安梨’盛花期完整花序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方法对挥发性成分测定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样品量为3 g,平衡时间与萃取时间均为40 min,萃取温度50 t为最佳测定条件。利用自动质谱解卷积鉴定系统(AMDIS)、NIST11谱库检索系统进行鉴定,在'安梨'花序中共鉴定出61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烷类(26种)、酯类(9种)、醇类(8种)、醛类(6种)、醚类(2种)、萜类(2种)、酮类(2种)、烯类(2种)、芳香类(1种)、酚类(1种)、醞类(1种)、杂环类(1种)以3-辛醇作为内标物对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其中苯醞(8.6μg/kg)、十五烷(5.51μg/kg)、二十一饶(4.42μg/kg)、苯乙醇(4.12μg/kg)、香叶基芳樟醇(2.79 pg/kg)、对苯二酚(2.58 pg/kg)、正十六烷(2.34μgkg)、苯甲醛(1.76μg/kg)等,在’安梨'花序挥发性成分中占有重要比重,是'安梨'花序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由香气品质可知,除烷桂外其他挥发物多具有香气特征,主要表现为花香型、果香型〈青香型、果仁香型、橘香型、苦感型、辛香型和少数其他香型。其中,中级香气品质的挥发物18种,高级香气品质6种。同时,香气系列分布情况也表明,辛香型和花香型是'安梨'花序的主要香气特征,且具有一定程度的果仁香型,与实际嗅感表现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梨’ 挥发性成分 条件优化 品质 顶空微萃-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止痛化癥胶囊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娜 刘俊丽 +3 位作者 王涵 刘金平 李平亚 董庆海 《特产研究》 2019年第3期104-108,共5页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连用技术检测止痛化癥胶囊中挥发性成分,为止痛化癥胶囊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对止痛化癥胶囊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富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检测出的化学成分进...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连用技术检测止痛化癥胶囊中挥发性成分,为止痛化癥胶囊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对止痛化癥胶囊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富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检测出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采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共检出挥发性成分70种,鉴定出其中的70个组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8.29%,主要包括烯烃、有机酸、醛、酮、酯、杂环和芳香类化合物,含量较高的分别是5-甲基-2-糠醛(18.47%)、焦粘醛(16.23%)、2-乙酰吡咯(7.17%)、薄荷酮(4.84%)、1-(2-呋喃基)乙酮(4.58%)。止痛化癥胶囊挥发性成分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痛化癥胶囊 挥发性成分 顶空微萃-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刺苞南蛇藤挥发性成分
16
作者 杨娜 王涵 +2 位作者 刘俊丽 刘金平 李平亚 《特产研究》 2019年第2期80-84,共5页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刺苞南蛇藤藤茎的挥发性成分,为刺苞南蛇藤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对刺苞南蛇藤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富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检测出的化学成分进行...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刺苞南蛇藤藤茎的挥发性成分,为刺苞南蛇藤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对刺苞南蛇藤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富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检测出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采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共检出挥发性成分105种,鉴定出其中的102个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6.40%。主要包括有机酸、烷烃、烯烃、醇、醛和芳香类化合物等;含量较高的分别是乙基己醇(12.26%)、正壬醛(5.68%)、己酸(5.05%)、正十四烷(3.64%)、正癸醛(3.09%)、新醇(3.02%)、正十五烷(2.94%)、苯甲醛(2.43%)、香叶基丙酮(2.18%)。刺苞南蛇藤挥发性成分丰富,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苞南蛇藤 挥发油 顶空微萃-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食用植物油中易挥发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陈侨侨 张生万 +4 位作者 李美萍 王志娟 王洪燕 李璐 李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97-101,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对7种食用植物油(菜籽油、亚麻籽油、芝麻油、花生油、玉米胚芽油、葵花籽油和大豆油)中易挥发成分进行萃取富集,然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化学组成进行分离及定性,共检测出118种化合物,其中包括:酸类、...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对7种食用植物油(菜籽油、亚麻籽油、芝麻油、花生油、玉米胚芽油、葵花籽油和大豆油)中易挥发成分进行萃取富集,然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化学组成进行分离及定性,共检测出118种化合物,其中包括:酸类、醛类、醇类、酮类、烃类、醚类、硫甙降解物、吡嗪类、呋喃类、芳香类、酚类、吡咯类、吡啶类、吡喃类、噻唑类、酯类及其他类型化合物。并对各油种间主要易挥发成分的差异进行了分析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微萃 相色谱-质谱联用 食用植物油 易挥发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黑茶香气成分 被引量:47
18
作者 李建勋 杜丽平 +3 位作者 王超 李玮 李桃 肖冬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1-195,共5页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普洱茶、六堡茶和安化黑茶3种典型黑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普洱茶中鉴定出香气成分66种,六堡茶和安化黑茶鉴定出香气成分均为67种,其中醇类、醛类、酮类、酯类、酚类、...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普洱茶、六堡茶和安化黑茶3种典型黑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普洱茶中鉴定出香气成分66种,六堡茶和安化黑茶鉴定出香气成分均为67种,其中醇类、醛类、酮类、酯类、酚类、碳氢类、含氮类、杂氧类物质含量分别占普洱茶香气成分总含量的6.48%、4.17%、6.30%、6.09%、3.90%、10.58%、7.11%、37.24%;醇类、醛类、酮类、酸类、酯类、酚类、碳氢类、含氮类、杂氧类物质分别占六堡茶香气成分总含量的6.03%、6.60%、11.50%、0.27%、5.00%、6.00%、9.15%、9.73%、24.69%;在安化黑茶中分别占11.26%、3.00%、13.27%、0.48%、25.63%、3.60%、14.11%、11.11%、4.86%。通过比较分析,普洱茶和六堡茶香气成分相近,富含具有陈香香韵的甲氧基苯类物质,安化黑茶中酯类物质含量最高,表现出花果香香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微萃 相色谱-质谱联用 黑茶 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湖库水中12种氯苯甲醚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熊茂富 任敏 +2 位作者 杜伊 赵高峰 王晓燕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4-733,共10页
氯苯甲醚类化合物(CAs)是地表水中普遍存在的嗅味物质,在世界各地水环境中均可发现CAs的存在,CAs易在食物链中富集和放大,且随着氯原子取代数增加其毒性逐渐增强。水体中CAs属于痕量物质,检测时需要先对其进行富集处理,以往研究大多是... 氯苯甲醚类化合物(CAs)是地表水中普遍存在的嗅味物质,在世界各地水环境中均可发现CAs的存在,CAs易在食物链中富集和放大,且随着氯原子取代数增加其毒性逐渐增强。水体中CAs属于痕量物质,检测时需要先对其进行富集处理,以往研究大多是对单个物质进行检测。本文建立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同时测定湖库水中12种CAs的方法。对顶空固相微萃取过程中的萃取纤维、萃取温度、离子强度、萃取时间及搅拌速率等实验条件进行对比和优化,确认了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80℃,离子浓度0.35g/mL,萃取时间40min,搅拌速率1150r/min,样品体积10mL(15mL萃取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选择性离子扫描方式进行定量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50ng/L,检出限为0.045~0.185ng/L,回收率为95.5%~115.1%,相对标准偏差≤13.02%。该方法相较于固相萃取及吹扫捕集法的检出限更低,对于样品浓度的变化感应度高,实验仪器的精密度优于其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苯甲醚 顶空微萃 相色谱-质谱 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传统酸肉发酵过程中特征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5
20
作者 钟嫒嫒 陈伟 +4 位作者 段雨帆 蒋佳彦 朱霄 李珂 王远亮 《肉类研究》 2021年第9期20-26,共7页
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鲜肉及发酵10、30、50 d酸肉的挥发性物质进行鉴定,探究传统发酵酸肉中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变化。结果表明:4个时期的肉样中共检出106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酯类32种、酸类2种、醇类11种、醛类16种、... 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鲜肉及发酵10、30、50 d酸肉的挥发性物质进行鉴定,探究传统发酵酸肉中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变化。结果表明:4个时期的肉样中共检出106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酯类32种、酸类2种、醇类11种、醛类16种、酮类3种、碳氢化合物29种及其他类化合物13种;采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酸肉发酵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动态变化,发现不同发酵阶段酸肉挥发性物质组成差异显著;基于气味活度值从106种挥发性成分中筛选出49种对酸肉整体风味具有重要贡献的物质,除碳氢类化合物主要促进鲜肉风味形成外,癸酸乙酯、丁酸乙酯、辛酸乙酯等酯类物质,庚醇、1-壬醇等醇类,(E)-2-庚烯醛、壬醛等醛类物质均为传统发酵酸肉的主体风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肉 挥发性物质 味活度值 主成分分析 微萃-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