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固沙林地土壤颗粒分形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何建龙 蒋齐 +3 位作者 吴旭东 王占军 尤万学 杨立瑾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7-222,共6页
为科学评价植被恢复促进沙漠化逆转对土壤质地的影响,以流动沙地(CK)、黑沙蒿林地(AF)、杨树林地(PF)及沙柳林地(SF)荒漠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固沙林地土壤颗粒组成、土壤养分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固沙林地土壤颗粒组成主要... 为科学评价植被恢复促进沙漠化逆转对土壤质地的影响,以流动沙地(CK)、黑沙蒿林地(AF)、杨树林地(PF)及沙柳林地(SF)荒漠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固沙林地土壤颗粒组成、土壤养分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固沙林地土壤颗粒组成主要以50~250μm的细沙粒为主,AF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层土壤黏粉粒含量和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P<0.01),分形维数表现为AF>PF>CK>SF,各固沙林地间分形维数差异极显著(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黏粉粒含量越高,分形维数越大,土壤物理稳定性越好;分形维数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细砂粒体积百分比极显著负相关,土壤颗粒分形维数D值每增加1,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增加2.80、0.13 g·kg^-1和0.10 g·kg^-1。分形维数可以作为表征人工林固沙后沙丘土壤质地变化和沙丘土壤环境演变的敏感性综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颗粒 分形维数 固沙林地 哈巴湖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沙区不同固沙林地土壤养分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马存平 李军保 +1 位作者 董强 赵晓彬 《防护林科技》 2017年第9期1-3,17,共4页
以榆林沙区不同类型固沙林为研究对象,选取5种典型固沙林地,以裸沙地为对照,比较分析了不同固沙林地土壤养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固沙林地土壤有机质、全磷、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均较裸沙地有显著提高。其中,有机质提高幅度最大,是裸... 以榆林沙区不同类型固沙林为研究对象,选取5种典型固沙林地,以裸沙地为对照,比较分析了不同固沙林地土壤养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固沙林地土壤有机质、全磷、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均较裸沙地有显著提高。其中,有机质提高幅度最大,是裸沙地的3.6~4.6倍,速效氮次之,全磷最小;土壤有机质含量为柠条林>踏郎林>紫穗槐林>沙蒿林>樟子松林>裸沙地,踏郎、柠条、沙蒿林土壤全磷较大;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变化趋势相同,樟子松林、柠条林较大,沙蒿、紫穗槐林地较小;土壤中有机质、全磷、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在25cm以上土层变化幅度较大,几乎成直线下降趋势,在25cm以下变化趋于平缓;土壤有机质与全磷、速效氮、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沙区 固沙林地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ysimeter的人工固沙林地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丁钰 尉秋实 +1 位作者 纪永福 赵明 《甘肃林业科技》 2009年第1期20-23,28,共5页
人工固沙林是绿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绿洲农田、村落和城镇的重要屏障。近年来,随着绿洲区水资源危机的不断加剧和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绿洲外围防风固沙林出现大面积的衰退和死亡。因此,研究人工固沙林地生态需水量和水分... 人工固沙林是绿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绿洲农田、村落和城镇的重要屏障。近年来,随着绿洲区水资源危机的不断加剧和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绿洲外围防风固沙林出现大面积的衰退和死亡。因此,研究人工固沙林地生态需水量和水分平衡对于恢复和重建绿洲防风固沙林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研制的Lysimeter场的工作基础上,应用其研究结果,探讨了人工固沙林地生态需水量的计算方法、步骤及Lysimeter场的研究结果在固沙造林树种的选择和造林密度的确定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 蒸渗仪 人工固沙林 干旱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行一带式乔木固沙林带风速流场和防风效果风洞试验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文斌 王晶莹 +4 位作者 董慧龙 王林和 张国盛 卢琦 赵爱国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5-102,共8页
研究在风速为10和15m.s-1的风洞试验条件下,覆盖度为20%和25%的3种两行一带模式固沙林内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风速变化情况,以期对3种模式的风速流场和防风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配置模式在0.31H高度形成了风影区和风速加速区相... 研究在风速为10和15m.s-1的风洞试验条件下,覆盖度为20%和25%的3种两行一带模式固沙林内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风速变化情况,以期对3种模式的风速流场和防风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配置模式在0.31H高度形成了风影区和风速加速区相互组合的复杂流场结构,覆盖度25%的两行一带模式的防风效果高于覆盖度20%的两行一带模式。3种模式在不同高度的风速变化规律相同,可划分为3层:微变化层(1.54H和2H)、显著变化层(0.46H和0.92H)和稳定变化层(0.06~0.12H)3个层次。3种模式降低风速的效果为:D=4H(H为带间距)L=4cm(L为行距)模式大于D=5H,L=0.08m模式和覆盖度20%(D=5H,L=0.04m),后2种模式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试验 两行一带模式固沙林 风速流场 防风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羊滩人工固沙林生态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3
5
作者 邢存旺 黄选瑞 +2 位作者 李玉灵 马增旺 付晓燕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1-108,共8页
人工固沙林生态稳定性是决定生态功能持续健康发挥的重要前提。以河北省黄羊滩林场人工固沙林为对象,建立包括生命周期、树种抗性和系统防护功能相关的12项指标的生态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值法,对该地区不同林分类... 人工固沙林生态稳定性是决定生态功能持续健康发挥的重要前提。以河北省黄羊滩林场人工固沙林为对象,建立包括生命周期、树种抗性和系统防护功能相关的12项指标的生态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值法,对该地区不同林分类型人工固沙林的生态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人工固沙林生态稳定性高的林分包括沙地柏林、柠条林、樟子松林、沙地柏×紫穗槐林、侧柏林、樟子松×紫穗槐林、沙枣林,该类林分基本适应造林地环境条件,对于极端干旱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并发挥了固沙林的防护功能。白榆林、黄柳林、新疆杨林3种林分呈现出中度稳定状态;以小美旱杨、小叶杨、刺槐3个树种为主要经营对象的林分处于低稳定状态。利用极端干旱事件,将林木的死亡率、落叶率和生长量作为抗旱指标,对固沙树种的抗旱性进行分析排序。针对影响因子,对不同稳定状态的林分类型提出经营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固沙林 生态稳定性 评价 树种抗旱性 黄羊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羊滩人工固沙林防护期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1
6
作者 邢存旺 黄选瑞 +2 位作者 李玉灵 马增旺 付晓燕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4-139,共6页
风沙危害一直是河北省西北部和首都北京的主要环境问题。"十五"以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被列为我国六大生态工程之一,成为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工程。工程实施过程中建有大量的人工固沙林。作为防护林的一个重要种类,人工固沙林既能大... 风沙危害一直是河北省西北部和首都北京的主要环境问题。"十五"以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被列为我国六大生态工程之一,成为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工程。工程实施过程中建有大量的人工固沙林。作为防护林的一个重要种类,人工固沙林既能大面积地改造自然景观,改善人类生活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固沙林 初始防护成熟 防护期 黄羊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流域防风固沙林生态效益研究——以甘肃省高台县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廖空太 严子柱 +2 位作者 满多清 张锦春 李得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26-29,共4页
通过对黑河流域高台地区防风固沙林体系的定位观测,分析了该区防风固沙林20年来的生态效益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防风固沙效益方面,花棒×柠条锦鸡儿×梭梭混交林最好,梭梭纯林(6m×9m)最差;防风固沙林建立20年后,林内... 通过对黑河流域高台地区防风固沙林体系的定位观测,分析了该区防风固沙林20年来的生态效益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防风固沙效益方面,花棒×柠条锦鸡儿×梭梭混交林最好,梭梭纯林(6m×9m)最差;防风固沙林建立20年后,林内土壤粗粒沙(1.0~0.5mm)含量降低66.4%,而〈0.25mm的细沙和粉(黏)沙含量由12.8%提高至72.0%,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30.1%,土壤全N增加48.3%,全P增加76.3%,全K增加58.0%,土壤pH值和全盐量均有降低。20年来防风固沙林的防风固沙效益和改土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防风固沙林 生态效益 改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固沙林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动态响应 被引量:14
8
作者 冯伟 李卫 +1 位作者 杨文斌 吴丽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1-107,共7页
为分析半干旱区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固沙林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动态响应特征,采用AV-3665R雨量计、ECH_2O-5土壤水分传感器、深层渗漏水量测试仪自动监测樟子松固沙林2013—2014年降雨、0—200 cm土壤含水量、200 cm以下渗漏量。结果表明:樟... 为分析半干旱区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固沙林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动态响应特征,采用AV-3665R雨量计、ECH_2O-5土壤水分传感器、深层渗漏水量测试仪自动监测樟子松固沙林2013—2014年降雨、0—200 cm土壤含水量、200 cm以下渗漏量。结果表明:樟子松固沙林5—10月累积降雨均显著(p<0.01)影响0—200 cm层土壤水分变化,其中5—6月降雨对150 cm以下土层影响较小、9月后降雨对土壤水分补给作用显著;小于45.2 mm降雨对150 cm以下土层无直接补给作用;大于53.8 mm降雨对200 cm层土壤水分有补给作用,且表层初始含水量较高时,降雨入渗快、历时时间短、补给作用大。降雨量、土壤表层初始含水量对降雨后樟子松固沙林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特征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樟子松固沙林 土壤体积含水量 降雨入渗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防风固沙林结构与效益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廖超英 李广毅 +3 位作者 高国雄 李会科 王忠林 薛智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5年第2期90-98,共9页
以生物量和降低风速百分率等为指标,对毛乌素沙地各立地条件类型上不同结构防风固沙林进行了分析,为各立地类型选择了若干种优化的防风固沙林结构模式.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防风固沙林 结构 立地类型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沙区防风固沙林结构与效益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卿 杨莉 +3 位作者 李文忠 高国雄 陈月娥 郭丽娜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9-90,94,共3页
对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防风固沙林的配置结构、防风固沙效益、改良土壤作用等进行了调查、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防风固沙林结构类型与其防风固沙效能关系密切,树高与冠幅在防风效能中起主要作用,造林密度、地表分枝数和草本植物盖度与固... 对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防风固沙林的配置结构、防风固沙效益、改良土壤作用等进行了调查、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防风固沙林结构类型与其防风固沙效能关系密切,树高与冠幅在防风效能中起主要作用,造林密度、地表分枝数和草本植物盖度与固沙作用密切相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采取乔灌混交方式营造防风固沙林;防风固沙林地水分盈亏与造林密度密切相关;防风固沙林单位面积生物量丘间地高于迎风坡,灌木的单丛生物量与冠幅呈正相关;防风固沙林地内土壤有机质明显增加,养分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但总体来说仍较贫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固沙林 林分 造林密度 生物量 榆林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沙林水分平衡与植被建设可适度探讨 被引量:47
11
作者 崔国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9-94,共6页
该文分析了固沙林水分平衡和自然植被的特征,提出植被建设应遵守的原则和固沙林适宜的密度.在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环境对植被的支持力比较低,固沙林密度偏大就会引起土壤水分亏缺,导致土壤水分贮量减少和地下水位下降;建... 该文分析了固沙林水分平衡和自然植被的特征,提出植被建设应遵守的原则和固沙林适宜的密度.在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环境对植被的支持力比较低,固沙林密度偏大就会引起土壤水分亏缺,导致土壤水分贮量减少和地下水位下降;建设人工植被应遵守植被分布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根据地区内环境空间异质性和多样性,参照自然植被的空间结构确定人工植被的空间结构;固沙林应为“疏林”,密度宜低不宜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 土壤水分 植被 固沙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坝上人工防风固沙林稳定性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颖 朱凯 +2 位作者 马增旺 邢存旺 李玉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6期166-170,共5页
为了构建适合于冀北坝上地区人工防风固沙林群落稳定性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该地区不同林龄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和北京杨人工林共计8块样地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构建了群落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土... 为了构建适合于冀北坝上地区人工防风固沙林群落稳定性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该地区不同林龄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和北京杨人工林共计8块样地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构建了群落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土壤理化性质(田间持水量、空气孔隙度、全N、速效P、速效K)、林木生长状况(胸径平均生长量、材积平均生长量、枯落物生物量、苗木更新)和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Margalef丰富度指数、Richness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等3个方面12项指标;2不同人工林稳定性比较: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稳定性>樟子松人工林稳定性>北京杨人工林稳定性。不同林龄比较结果为:9年生和30年生华北落叶松林为高度稳定,15年生华北落叶松林和24年生樟子松林为轻度稳定,8年生华北落叶松林和5年生北京杨林为不稳定,6年生樟子松林和25年生北京杨林为很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坝上 人工防风固沙林 群落稳定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绿洲区固沙林土壤理化性质时空变异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彦武 欧阳雪芝 +2 位作者 罗玲 张峰 高金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5-89,共5页
以不同树种和不同林龄固沙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典型抽样调查和室内分析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民勤绿洲区不同固沙林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固沙林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显著大于裸沙地的,而40~60 cm土层土壤的... 以不同树种和不同林龄固沙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典型抽样调查和室内分析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民勤绿洲区不同固沙林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固沙林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显著大于裸沙地的,而40~60 cm土层土壤的含水量小于裸沙地的;0~60 cm土层的裸沙地土壤容重、pH值比林地大,而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比林地小;0~60 cm土层的不同树种固沙林土壤含水量、容重、pH值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不同林龄的固沙林树种中,梭梭林的土壤容重、pH值均随林龄的增长先减小后增大,而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则随林龄的增长先增大后减小。固沙林地的土壤理化性质比裸沙地有很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沙林 土壤理化性质 时空变异 民勤绿洲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古台固沙林天然更新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焦树仁 李玉航 +3 位作者 袁春良 刘淑玲 孟鹏 杨树军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共4页
章古台固沙林,通过经营疏伐与部分采伐,改善林分通风透光条件,促进了天然更新。在12块采伐迹地标准地调查中,共出现天然更新的乔灌木树种13种,487株。其中出现频度最高的是鼠李,达67%,分布最多的是榆树,为3921株/hm^2。在7块... 章古台固沙林,通过经营疏伐与部分采伐,改善林分通风透光条件,促进了天然更新。在12块采伐迹地标准地调查中,共出现天然更新的乔灌木树种13种,487株。其中出现频度最高的是鼠李,达67%,分布最多的是榆树,为3921株/hm^2。在7块固沙林标准地调查中,共出现天然更新树木13种,385株。其中出现频度最高的是赤松,为43%,分布最多的也是榆树,为2980株/hm^2。天然更新的幼树多出现在沙地的丘间低地或沙丘的东北坡,而且有落沙层;同时还需要在5—6月降水比较多,年降水量比较高的年份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沙林 采伐迹地 频度 多度 天然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土壤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吴祥云 刘广 韩辉 《防护林科技》 2001年第4期15-17,共3页
从土壤微生物 ,土壤持水性、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方面探讨不同类型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土壤质量状况 ,得出针阔混交林比针叶纯林土壤质量高。松杨混交林、松枫混交林下微生物细菌、真菌数量分别比樟子松纯林高 1~ 3倍 ,表层枯枝落叶量比纯... 从土壤微生物 ,土壤持水性、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方面探讨不同类型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土壤质量状况 ,得出针阔混交林比针叶纯林土壤质量高。松杨混交林、松枫混交林下微生物细菌、真菌数量分别比樟子松纯林高 1~ 3倍 ,表层枯枝落叶量比纯林高 8.5 4%~ 10 .0 2 % ,0~ 2 0cm最大持水量提高了 4~ 5个百分点。不同林分类型间土壤容重差异不大 ,混交林有降低趋势 ;养分状况表层有较明显差异 ,但深层土壤中除速效N之外 ,其它各项养分含量差异不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人工固沙林 类型 土壤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更新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焦树仁 邢兆凯 吴祥云 《辽宁林业科技》 2001年第2期1-3,23,共4页
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 ,是建国初期在东北西部与内蒙古东部防护林工程建设中营造的试验示范林。樟子松固沙林发挥了显著的生态效应与经济效应 ,它改善了沙地土壤与小气候条件 ;樟子松林的生物产量比较高 ,为 2 .7~ 3.4t/ (hm2 ·a)... 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 ,是建国初期在东北西部与内蒙古东部防护林工程建设中营造的试验示范林。樟子松固沙林发挥了显著的生态效应与经济效应 ,它改善了沙地土壤与小气候条件 ;樟子松林的生物产量比较高 ,为 2 .7~ 3.4t/ (hm2 ·a)。樟子松固沙林提早更新的原因 ,主要由于引种地区跨越的纬度大 ,土壤气候条件差异大 ,引起树木自身生育规律的变化 ,生育期提前且缩短。另外 ,由于营造单纯林 ,林分密度高 ,水分亏缺 ,以及感染枯梢病等 ,使生育期更加缩短 ,章古台樟子松更新的林龄为 4 0~ 4 5a。更新的目标是 ,营造结构合理且稳定性比较高的乔灌草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固沙林 提早衰弱 更新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发展现状 被引量:27
17
作者 李宏印 刘明国 《辽宁林业科技》 2003年第5期35-36,39,共3页
文章对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在我国北方各地的引种固沙情况作了概述,对樟子松在各引种地区的生长情况作了比较。指出了目前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存在着一些问题:生长出现了衰退现象,其自身的天然更新不能正常地进行以及遭到人为破坏严重等。针... 文章对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在我国北方各地的引种固沙情况作了概述,对樟子松在各引种地区的生长情况作了比较。指出了目前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存在着一些问题:生长出现了衰退现象,其自身的天然更新不能正常地进行以及遭到人为破坏严重等。针对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今后发展的战略:营造针阔混交林,天然更新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封育策略,以保证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 引种 衰退 天然更新 人为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枝对黄羊滩白榆人工固沙林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高云昌 马增旺 +3 位作者 孟宪聪 王玉忠 邢存旺 赵广智 《辽宁林业科技》 2016年第2期15-19,共5页
以宣化县黄羊滩的白榆人工固沙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在保留冠高比为1/2~2/3,不低于1/2的条件下,研究修枝对白榆人工固沙林的林木生长、林木干形、林下更新、土壤特性以及防护功能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a后,修枝能够... 以宣化县黄羊滩的白榆人工固沙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在保留冠高比为1/2~2/3,不低于1/2的条件下,研究修枝对白榆人工固沙林的林木生长、林木干形、林下更新、土壤特性以及防护功能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a后,修枝能够显著促进林木胸径的生长,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3.38%,并对林木干形具有改良作用;修枝能够显著提高林下1年生与2年生幼苗的数量,在降低1年生幼苗生物量的同时,能够促进主根长的生长并提高地下生物量所占的比例,但对2年生幼苗的生长影响不显著;修枝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但对土壤孔隙度以及化学性质的短期影响并不显著;修枝与对照林分内均未监测到输沙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榆 人工固沙林 修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古台固沙林更新造林中天然更新的结合与利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玉航 袁春良 +1 位作者 刘淑玲 焦树仁 《防护林科技》 2008年第5期35-37,共3页
辽宁省章古台固沙林经过经营疏伐与块状采伐以后,通风透光条件改善,促进了天然下种更新。天然更新强度,在采伐迹地为690株.hm-2,人工更新造林地为575株.hm-2,油松和赤松林下松树为181株.hm-2,其他树种295株.hm-2。通过采取保护1年生樟... 辽宁省章古台固沙林经过经营疏伐与块状采伐以后,通风透光条件改善,促进了天然下种更新。天然更新强度,在采伐迹地为690株.hm-2,人工更新造林地为575株.hm-2,油松和赤松林下松树为181株.hm-2,其他树种295株.hm-2。通过采取保护1年生樟子松幼树越冬,抚育油松、赤松幼树等措施,促进针叶树天然更新。在更新造林中,沙丘下部与丘间低地营造杨树,利用行间天然更新树木形成阔叶树混交林,沙丘中上部营造针叶树,利用行间天然更新灌木,形成乔灌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沙林 采伐迹地 天然更新 更新强度 更新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天然更新的探讨 被引量:7
20
作者 苑辉 尤文忠 那崇贵 《辽宁林业科技》 2001年第6期26-28,共3页
根据“新林业”理论、“接近自然的林业”理论、樟子松生物学特点以及沙地立地特点 ,进行了樟子松人工固沙林选择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方式的探讨。对天然更新的障碍进行了初步分析 ,认为水分是阻碍天然更新顺利完成的主要因子 ,提出了采取... 根据“新林业”理论、“接近自然的林业”理论、樟子松生物学特点以及沙地立地特点 ,进行了樟子松人工固沙林选择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方式的探讨。对天然更新的障碍进行了初步分析 ,认为水分是阻碍天然更新顺利完成的主要因子 ,提出了采取人工促进措施 ,实现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的天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人工固沙林 天然更新 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