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_3N_4复相陶瓷半固态连接的接头组织和界面反应 被引量:4
1
作者 杨俊 吴爱萍 +3 位作者 邹贵生 张德库 刘根茂 任家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7-160,共4页
根据复合材料的强化原理 ,用Ag Cu Ti钎料和TiN颗粒作为复合连接材料在半固态下连接Si3N4复相陶瓷以提高接头强度 ,研究了接头的组织和界面反应。结果表明 ,接头由母材 反应层 含微量Ti的Ag Cu +TiN 反应层 母材组成 ,反应层由含Ti... 根据复合材料的强化原理 ,用Ag Cu Ti钎料和TiN颗粒作为复合连接材料在半固态下连接Si3N4复相陶瓷以提高接头强度 ,研究了接头的组织和界面反应。结果表明 ,接头由母材 反应层 含微量Ti的Ag Cu +TiN 反应层 母材组成 ,反应层由含Ti、Si、N三种元素的一些化合物组成 ;TiN颗粒在Ag Cu基体中的分布总体均匀 ,两者之间的界面清晰、结合致密 :当TiN的加入量较小时 ,对连接材料与母材的界面反应没有明显影响。初步的剪切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Ag Cu Ti加TiN颗粒作为复合连接材料连接Si3N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连接材料 Si3N4复相陶瓷 固态连接 接头组织 界面反应 AG-CU-TI钎料 TiN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固态连接不锈钢-铝合金界面断裂性能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洪伟 郭成 +2 位作者 程羽 刘旭峰 邵光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2-174,共3页
采用半固态连接技术制备了不锈钢-铝合金双金属材料,参照ASTM-E813标准,对这种双金属材料界面断裂行为进行了试验及数值分析,以KIC为评价指标,对不锈钢-半固态铝合金界面与铝合金基体的断裂韧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点弯曲... 采用半固态连接技术制备了不锈钢-铝合金双金属材料,参照ASTM-E813标准,对这种双金属材料界面断裂行为进行了试验及数值分析,以KIC为评价指标,对不锈钢-半固态铝合金界面与铝合金基体的断裂韧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点弯曲实验方法,可以显著降低界面裂纹尖端的复杂应力水平;半固态连接不锈钢-半固态铝合金界面断裂为典型的脆性断裂,界面临界断裂韧性略低于基体铝合金的断裂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连接 双金属材料 界面断裂 三点弯曲 断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固态连接技术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罗泉祥 许惠斌 +2 位作者 杜长华 周博芳 曾友亮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7-130,133,共5页
论述了国内外半固态连接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各种半固态连接方法的优缺点,展望了外加能量辅助半固态连接技术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 固态连接 研究现状 外加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锈铝LF6的固态塑性连接工艺 被引量:26
4
作者 邢丽 柯黎明 +1 位作者 周细应 刘鸽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62-1166,共5页
针对防锈铝LF6研究了搅拌摩擦焊焊接规范对焊缝成型及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分析了搅拌摩擦焊缺陷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 ,LF6 (M )搅拌摩擦焊接头强度可以达到母材的强度 ,其背弯和正弯角度可达到 180°;焊接规范对接头的力学性能有... 针对防锈铝LF6研究了搅拌摩擦焊焊接规范对焊缝成型及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分析了搅拌摩擦焊缺陷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 ,LF6 (M )搅拌摩擦焊接头强度可以达到母材的强度 ,其背弯和正弯角度可达到 180°;焊接规范对接头的力学性能有影响 ,存在一个最佳力学性能规范区 ;某些规范条件下可能出现单边沟槽或隧道型缺陷 ,它们的位置与搅拌头的旋转方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锈铝 固态塑性连接 搅拌摩擦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金属剪切连接组织及界面演变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马世博 侯瑞东 +2 位作者 邵明杰 张双杰 孙萃芳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4-211,共8页
组织状态及界面形成过程对固态金属剪切连接后的连接强度及性能有重要影响,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结合理论分析实施了不同压下量、空冷和水冷Q345钢剪切连接实验。通过微观组织分析、界面结合过程探究和连接强度测定,分析了组织演变和界... 组织状态及界面形成过程对固态金属剪切连接后的连接强度及性能有重要影响,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结合理论分析实施了不同压下量、空冷和水冷Q345钢剪切连接实验。通过微观组织分析、界面结合过程探究和连接强度测定,分析了组织演变和界面形成机制,得到了剪切连接过程的组织及界面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压下量增加,界面晶粒细化程度提高,组织得到明显细化,界面孔洞逐渐消失,形成共有晶粒界面;晶粒细化驱动为动态再结晶,界面形成为三阶段过程;压下量为125%空冷后,晶粒尺寸由原态40μm细化到10μm左右,连接界面消失,连接强度为500.5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345钢 固态剪切连接 压下量 组织及界面演变 动态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75-SiC/7075半固态模锻连接的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程远胜 孙洪运 +1 位作者 陈善荣 宋卓能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5-61,共7页
基于铝基复合材料优异的物理及力学性能、半固态成形"固液共存"的良好扩散性及流动性而提出了复合材料模锻连接工艺,并利用该工艺成功制备出7075-SiC/7075复合材料。测试结果表明,7075铝合金及Si C/7075复合材料在压力、温度... 基于铝基复合材料优异的物理及力学性能、半固态成形"固液共存"的良好扩散性及流动性而提出了复合材料模锻连接工艺,并利用该工艺成功制备出7075-SiC/7075复合材料。测试结果表明,7075铝合金及Si C/7075复合材料在压力、温度及液相扩散的多重因素作用下,两种材料之间可以实现优异的物理及冶金扩散连接效果,且界面结合强度与压力载荷及连接温度有直接关系。通过交叉分析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的界面性能,证明在615℃、326 MPa的最佳工艺条件下,界面剪切强度达到26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模锻连接 固态模锻成形 微观机制 物理及冶金结合 7075-SiC/707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头轧制固态剪切连接工艺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俊慧 翟永臻 +1 位作者 刘宏强 付成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66-69,共4页
无头轧制主要应用在热轧带钢和棒、线材生产中,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且能够降低对设备和电网的冲击。为了确定固态剪切连接工艺参数对连接后强度影响和工艺参数的最佳取值范围,本文针对固态剪切连接过程中工艺参数(剪切温度、搭接量和压下量... 无头轧制主要应用在热轧带钢和棒、线材生产中,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且能够降低对设备和电网的冲击。为了确定固态剪切连接工艺参数对连接后强度影响和工艺参数的最佳取值范围,本文针对固态剪切连接过程中工艺参数(剪切温度、搭接量和压下量)对搭接部位强度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剪切连接在温度为900-950℃、搭接量为3mm及压下量为30mm时,固态剪切连接试件连接部位的结合效果较好,且边部开裂不明显,有利于后续的孔型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头轧制 固态剪切连接 剪切温度 搭接量 变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陶瓷与陶瓷或金属连接温度的技术 被引量:3
8
作者 邹贵生 杨俊 +2 位作者 吴爱萍 巫世杰 顾兆旃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5,13,共6页
为降低陶瓷与陶瓷或金属的连接温度 ,目前采用的连接方法有过渡液相扩散连接、半固态连接、机械连接、粘接、铟封和陶瓷表面低温改性后低温钎焊等。本文从上述连接方法的原理设计、连接材料设计与制备、接头性能及各自的优缺点等方面综... 为降低陶瓷与陶瓷或金属的连接温度 ,目前采用的连接方法有过渡液相扩散连接、半固态连接、机械连接、粘接、铟封和陶瓷表面低温改性后低温钎焊等。本文从上述连接方法的原理设计、连接材料设计与制备、接头性能及各自的优缺点等方面综述了陶瓷与陶瓷或金属低温连接研究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连接温度 陶瓷 低温连接 过渡液相扩散连接 固态连接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Tc氧化物陶瓷超导材料的连接研究状况与展望 被引量:1
9
作者 邹贵生 吴爱萍 +2 位作者 任家烈 任维佳 梁陈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27-28,37,共3页
综述了高 Tc 氧化物陶瓷超导材料连接研究在连接方法、工艺及机理方面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氧化物陶瓷超导材料 熔化焊接 固态连接 微波连接 扩散连接 连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金属材料磁脉冲连接技术
10
作者 李春峰 于海平 《航空制造技术》 2007年第z1期546-552,共7页
磁脉冲连接(MPW)是基于磁脉冲成形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固态连接技术,对异种金属材料连接有独特优势.介绍了MPW的原理和特点,重点综述了MPW研究和应用的国内外现状,阐明了在国内深入开展MPW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 磁脉冲连接 异种金属材料 固态连接 磁脉冲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的搅拌摩擦焊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曹朝霞 刘书华 +1 位作者 王德庆 高平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7-40,共4页
搅拌摩擦焊是一种新型的固态连接技术。采用搅拌摩擦焊技术成功地实现了厚度为 3mm铝合金板材的对接、角接及园筒纵缝的焊接。分析研究了试验过程中搅拌焊头的形状、尺寸及焊接工艺参数对搅拌摩擦焊接头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对于... 搅拌摩擦焊是一种新型的固态连接技术。采用搅拌摩擦焊技术成功地实现了厚度为 3mm铝合金板材的对接、角接及园筒纵缝的焊接。分析研究了试验过程中搅拌焊头的形状、尺寸及焊接工艺参数对搅拌摩擦焊接头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对于厚度为 3mm的铝合金板材 ,圆柱形搅拌焊头的最佳设计尺寸是 :搅拌焊针的直径为 3mm ,肩部的直径为 9mm。采用该焊头在旋转速度为 180 0~ 2 0 0 0r/min ,焊接速度为 1.2 2~ 1.85mm/s的范围内 ,压力为 2 18N时施焊 ,可获得质量良好的焊接接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搅拌摩擦焊工艺 固态连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酸镧基陶瓷的制备与电性能研究现状
12
作者 王会涛 关丽丽 +3 位作者 冯宏宇 黎明 宋希文 郭瑞华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8-266,共9页
铬酸镧基陶瓷具有优异的性能,在诸多领域内得到广泛的应用。致密的铬酸镧基陶瓷可作为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连接体材料。本文综述了使用固相法、溶胶-凝胶法、燃烧及水热法等方法制备铬酸镧粉体的过程,分析了铬酸镧基陶瓷难致密化... 铬酸镧基陶瓷具有优异的性能,在诸多领域内得到广泛的应用。致密的铬酸镧基陶瓷可作为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连接体材料。本文综述了使用固相法、溶胶-凝胶法、燃烧及水热法等方法制备铬酸镧粉体的过程,分析了铬酸镧基陶瓷难致密化的原因,基于现阶段的制备方式总结了能实现致密化过程的多种新型烧结方式,同时调研了不同位置的掺杂改性及复合等方式在电性能改善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后续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连接 铬酸镧 粉体合成 致密化 掺杂改性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