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藻酸钠固定化细菌对毒死蜱的降解特性 被引量:12
1
作者 段海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36-1642,共7页
毒死蜱的生产和使用日趋广泛,由其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危害不容忽视。微生物是影响有机磷农药在环境中降解的最主要因素,也被认为是降解有机磷农药最可靠而高效的途径。固定化技术是提高微生物降解农药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本研究以海藻酸... 毒死蜱的生产和使用日趋广泛,由其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危害不容忽视。微生物是影响有机磷农药在环境中降解的最主要因素,也被认为是降解有机磷农药最可靠而高效的途径。固定化技术是提高微生物降解农药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本研究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注射器滴定法将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HY-1用海藻酸钠溶胶包埋,研究了反应时间、固定化菌接入量、pH和毒死蜱初始浓度对毒死蜱降解的影响以及固定化菌的重复使用效果。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固定化菌能够高效降解基础培养基中的毒死蜱,制备固定化小球海藻酸钠溶胶的最适浓度为2.5%(w/v),小球的平均粒径为3 mm。在培养时间为60 h时,固定化菌对100 mg·L-1毒死蜱的降解率达到最大。固定化小球接入量为160 g·L-1时,对100 mg·L-1毒死蜱的降解率最高。固定化菌对毒死蜱的降解有着较宽泛的pH适应范围,碱性环境更有利于其对毒死蜱的有效降解。当毒死蜱初始浓度为80 mg·L-1和100 mg·L-1时,固定化菌对毒死蜱的降解率较高,达90%左右。固定化菌可重复利用降解毒死蜱,当利用4次后,固定化小球虽已发生崩解,但对100 mg·L-1毒死蜱的降解率仍高达47%。因此,海藻酸钠固定化蜡状芽孢杆菌对水体中毒死蜱的降解率较高,环境适应性较强,固定化菌可在毒死蜱污染的净化去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生物降解 海藻酸钠 固定化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细菌技术及其在物理生态工程中的应用——固定化氮循环细菌对水生生态系统的修复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正魁 濮培民 +3 位作者 胡维平 胡春华 张卫东 朱佳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248-252,共5页
研究了固定化氮循环细菌技术 (INCB)在物理生态工程 (PEEN)试验区的释放效果 ,INCB释放氮循环细菌对水生高等植物根部菌数的作用 ,PEEN试验区分布对INCB释放细菌效果的影响 ,PEEN INCB技术试验区布设对INCB释放氮循环细菌效果的影响。... 研究了固定化氮循环细菌技术 (INCB)在物理生态工程 (PEEN)试验区的释放效果 ,INCB释放氮循环细菌对水生高等植物根部菌数的作用 ,PEEN试验区分布对INCB释放细菌效果的影响 ,PEEN INCB技术试验区布设对INCB释放氮循环细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INCB技术 ,使INCB在PEEN试验区内表现出明显的释放效果 ,进水处氮循环细菌最大可能数 (MPN)值与试验区各处氮循环细菌MPN值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0 5 ) ;应用PEEN INCB技术后 ,INCB生态浮岛水生植物根区与无INCB生态浮岛水生植物根区的氮循环细菌数MPN值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物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氮循环细菌 氮循环 水生生态系统 物理生态工程 富营养化 环境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土著氮循环细菌在城市湖泊水体净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晓姣 李正魁 +4 位作者 杨竹攸 石鲁娜 王月明 吕溢修 冯露露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1-356,共6页
从镇江金山湖天然水体中筛选分离出土著氨化、亚硝化、硝化和反硝化细菌,对氮循环细菌固定化后在镇江金山湖示范工程区进行水体净化应用.结果表明,运行一段时间后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以及总氮浓度处于动态变化... 从镇江金山湖天然水体中筛选分离出土著氨化、亚硝化、硝化和反硝化细菌,对氮循环细菌固定化后在镇江金山湖示范工程区进行水体净化应用.结果表明,运行一段时间后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以及总氮浓度处于动态变化中,有降低的趋势;氨氮含量已经达到Ⅱ类指标,总氮和COD分别达到Ⅴ类、Ⅲ类指标;分析结果还显示硝酸盐氮是金山湖水体中总氮的主要存在形式,与水体荒漠化状态有关;固定化氮循环细菌通过扩散,可以增加水体及植物根区的微生物数量,高出对比组1-3个数量级;固定化氮循环细菌技术对荒漠化水体氨氮、总氮和COD去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细菌 氮循环细菌 城市湖泊 金山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氮循环细菌的抗逆境运行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正魁 濮培民 +3 位作者 胡维平 胡春华 张卫东 朱佳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研究了固定化氮循环细菌抗高氮污染、有机质污染 ,抗逆境运行以及抗逆境运行后的恢复能力。结果表明 ,INCB SBR方法在总氮 (TN)为 112mg/L、铵氮 (NH+4 N)为 60 5mg/L、CODCr为 473 8mg/L时 ,TN、NH+4 N和CODCr的去除率稳定在 75 %、... 研究了固定化氮循环细菌抗高氮污染、有机质污染 ,抗逆境运行以及抗逆境运行后的恢复能力。结果表明 ,INCB SBR方法在总氮 (TN)为 112mg/L、铵氮 (NH+4 N)为 60 5mg/L、CODCr为 473 8mg/L时 ,TN、NH+4 N和CODCr的去除率稳定在 75 %、92 %和 76 %。INCB在 80℃高温下表现出明显的抗逆境运行能力 ,经过 192hINCB对TN的去除率恢复到原去除率的 9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细菌 氮循环细胞 氮污染 抗逆境运行 湖泊富营养化 水体净化 INC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光合细菌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去除效果 被引量:25
5
作者 常会庆 王世华 寇太记 《水资源保护》 CAS 2010年第3期64-67,共4页
为了探索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微生物修复方法,采用固定化光合细菌进行人工模拟的富营养化水体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固定化光合细菌比对照可明显地降低水体中的养分。19d的处理时间,TN、NH4-N、NO3-N、T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5.9... 为了探索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微生物修复方法,采用固定化光合细菌进行人工模拟的富营养化水体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固定化光合细菌比对照可明显地降低水体中的养分。19d的处理时间,TN、NH4-N、NO3-N、T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5.94%,79.84%,78.80%,62.95%,78.06%,并且接种光合细菌对水体中的藻类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接种光合细菌增加了水体的DO和pH值,同时也提高了硝化率以及光合细菌数,而水体中这些因素的变化都与水体中养分的去除效果密切相关。因此富营养化水体修复中接种固定化光合细菌可以起到去除养分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固定化光合细菌 养分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氮循环细菌修复城市湖泊水体脱氮效果及N_2O排放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竹攸 李正魁 +5 位作者 石鲁娜 张晓姣 王月明 陈祈春 吴凯 冯露露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89-794,共6页
利用从镇江金山湖天然水体中筛选分离出的土著氨化、亚硝化、硝化和反硝化细菌,将氮循环细菌固定化后在金山湖示范工程区进行水体脱氮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运行一段时间后水质明显得到改善,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以及总氮浓度均... 利用从镇江金山湖天然水体中筛选分离出的土著氨化、亚硝化、硝化和反硝化细菌,将氮循环细菌固定化后在金山湖示范工程区进行水体脱氮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运行一段时间后水质明显得到改善,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以及总氮浓度均显著下降,氨氮浓度指标达到国家水质Ⅰ类标准,总氮浓度指标达到水质Ⅱ类标准.同时,对湖泊水体的N2O气体排放通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随着实验的进行,金山湖区的N2O气体排放通量逐渐升高,4月份的平均值为23.51μg/(m2·h)、5月份的平均值为29.52μg/(m2·h)、6月份的平均值为59.10μg/(m2·h).水质氮素指标以及N2O气体排放通量数据说明利用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强化净化技术对城市湖泊水质净化具有显著效果和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氮循环细菌 城市湖泊 硝化 反硝化 N2O排放通量 金山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浓缩光合细菌对养殖水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易力 汪洋 +1 位作者 陈万光 张耀武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2-154,共3页
为探索养殖水环境的生物修复作用,进行了固定化光合细菌对养殖水环境的生物修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固定化光合细菌后12 d,养殖水体的COD值、氨氮分别降低54.29%、80%,DO值上升44%,pH值上升到8.8。表明,应用固定化光合细菌有利于降低水... 为探索养殖水环境的生物修复作用,进行了固定化光合细菌对养殖水环境的生物修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固定化光合细菌后12 d,养殖水体的COD值、氨氮分别降低54.29%、80%,DO值上升44%,pH值上升到8.8。表明,应用固定化光合细菌有利于降低水产养殖水体的污染,从而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光合细菌 水产养殖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枫湖水环境的局部恢复技术——固定化氮循环细菌对水生态系统的修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正魁 濮培民 +5 位作者 胡维平 王国祥 李波 胡春华 张卫东 朱佳廷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0-72,共3页
研究了固定化氮循环细菌技术 (INCB)在贵阳红枫湖物理生态工程 (PEEN)实验区的除氮、抑菌效果 ,结果表明 ,应用 PEEN- INCB技术使红枫湖试验区总氮、非离子氨和亚硝酸盐氮分别平均降低 0 .5 68mg/L,0 .0 15 mg/L和 0 .0 19mg/L。工程后... 研究了固定化氮循环细菌技术 (INCB)在贵阳红枫湖物理生态工程 (PEEN)实验区的除氮、抑菌效果 ,结果表明 ,应用 PEEN- INCB技术使红枫湖试验区总氮、非离子氨和亚硝酸盐氮分别平均降低 0 .5 68mg/L,0 .0 15 mg/L和 0 .0 19mg/L。工程后排入红枫湖的非离子氨均 <0 .0 2 mg/L,NO2 - N≤ 0 .1mg/L,16个月内无一次超标 ,而工程前的超标率达 39%。与其他湖区相比 ,PEEN-INCB治理工程区域各主要指标下降 4 %~ 4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枫湖 固定化氮循环细菌 水生生态系统 物理生态工程 湖泊 富营养化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Acinetobacter sp. T1细菌处理河道氨氮污染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肖尧 吴晨捷 +4 位作者 蒋庆肯 蓝际荣 邬建勋 孙燕 杜冬云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38-1345,共8页
利用吸附固定在无机载体上的高效脱氮细菌Acinetobacter sp.T1去除城市河道及底泥中的氨氮。从沸石、活性炭和硅藻土中选出最佳固定载体,优化固定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并进行去除氨氮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硅藻土因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利用吸附固定在无机载体上的高效脱氮细菌Acinetobacter sp.T1去除城市河道及底泥中的氨氮。从沸石、活性炭和硅藻土中选出最佳固定载体,优化固定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并进行去除氨氮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硅藻土因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Zeta电位,能固定更多的细菌,因而以硅藻土为载体制备的固定化细菌具有更高的氨氮去除率。同时,细菌T1在温度为35℃、pH值为8、摇床转速为90 r·min^-1、固定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在硅藻土上固定化效果最佳。在去除氨氮的模拟实验中,曝气辅助固定化细菌组对水体及底泥中氨氮去除效果最佳,反应16 d水体COD、NH 4+-N和TN浓度分别减少75.98%、99.32%和89.36%,底泥TOC和TN含量分别减少54.56%和44.84%,底泥体积减少14.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细菌 底泥 氨氮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光合细菌去除水中氨氮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立华 于沛芬 +2 位作者 战培荣 高为宇 屈廷阳 《水产学杂志》 CAS 1995年第1期63-65,共3页
光合细菌固定化是一生物新技术,本文报导了利用这一技术去除水体中氨氮的效果,在运输鲤鱼鱼种中比添加游离光合细菌运输成活率提高10.9%;比对照组成活率提高13.9%。氨氮去除率敞口篓(96.44%),优于密封委(71%... 光合细菌固定化是一生物新技术,本文报导了利用这一技术去除水体中氨氮的效果,在运输鲤鱼鱼种中比添加游离光合细菌运输成活率提高10.9%;比对照组成活率提高13.9%。氨氮去除率敞口篓(96.44%),优于密封委(71%)。本文并对固定化光合细菌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光合细菌 鲤鱼鱼种 运输成活率 氨氮去除率 水质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养型亚硝酸细菌固定化颗粒质量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晶晶 朱昌雄 +3 位作者 孙东园 黄亚丽 郭萍 田云龙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49,90,共5页
采用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凝胶共包埋异养型亚硝酸细菌制备固定化颗粒,从物理性状和化学性能2个方面综合评价异养型亚硝酸细菌固定化颗粒的质量。物理性状主要指颗粒是否成球、胶体粘连状况、颗粒弹性、稳定性和传质性能等;化学性能指异... 采用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凝胶共包埋异养型亚硝酸细菌制备固定化颗粒,从物理性状和化学性能2个方面综合评价异养型亚硝酸细菌固定化颗粒的质量。物理性状主要指颗粒是否成球、胶体粘连状况、颗粒弹性、稳定性和传质性能等;化学性能指异养型亚硝酸细菌固定化颗粒对氨氮的去除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制备颗粒的配方可改善固定化颗粒的物理性状;污水中添加碳源有利于提高固定化颗粒的除氮能力;在稳定处理期包埋2种活菌量的固定化颗粒去除氨氮效果差异不显著。此外,也发现固定化颗粒去除人工污水中氨氮的过程较为复杂,物理吸附、分子扩散和微生物硝化作用同时存在,其中微生物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细菌固定化颗粒 包埋法 含氮污水 物理性状 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细菌固定化及其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珊 任丽艳 厉智成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1-485,共5页
为探讨光合细菌固定化后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比较了光合细菌的5种不同固定化方法及其特性,确定了最佳的固定化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菌藻共同培养,通过试验研究了固定化后的光合细菌与游离光合细菌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差异并... 为探讨光合细菌固定化后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比较了光合细菌的5种不同固定化方法及其特性,确定了最佳的固定化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菌藻共同培养,通过试验研究了固定化后的光合细菌与游离光合细菌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差异并确定了固定化光合细菌的最佳投加量。结果表明:采用沸石、碳酸钙和海藻酸钠混合包埋光合细菌的固定化方法最佳;固定化光合细菌对铜绿微囊藻抑制作用显著,为83.55%,而相同量的游离光合细菌的抑制作用只有26.81%;最佳固定化光合细菌投加量为36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固定化技术 光合细菌 铜绿微囊藻 抑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光合细菌应用于鲤鱼种运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立华 战培荣 +1 位作者 高为宇 陈俊文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鲤鱼种 鱼种运输 运输 固定化光合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芽孢杆菌对地表水中油的降解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辉 李培军 +2 位作者 苏丹 Verkhozina V A 鞠京丽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3-56,共4页
采用梅花状聚乙烯醇复合载体对芽孢杆菌(Bacillussp.)进行固定化包埋,研究固定化细菌在不同接种量、不同的油浓度下对油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固定化细菌的最宜接种量为5%,当油初始浓度为10—150mg.l-1时,固定化细菌对油的降解趋势是一致... 采用梅花状聚乙烯醇复合载体对芽孢杆菌(Bacillussp.)进行固定化包埋,研究固定化细菌在不同接种量、不同的油浓度下对油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固定化细菌的最宜接种量为5%,当油初始浓度为10—150mg.l-1时,固定化细菌对油的降解趋势是一致的.在相同的时间内,固定化细菌对油的降解率和CODCr去除率高于游离菌,120h时,固定化细菌对油的降解率可达72.19%,对CODCr的去除率达到70.23%;而游离细菌对油的降解率仅为41.56%,对CODCr的去除率仅为39.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细菌 地表水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浓缩光合细菌对氨氮降解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军义 罗兆飞 李腾昌 《水产科技情报》 2003年第5期195-197,230,共4页
用光合细菌、固定化光合细菌、浓缩光合细菌、固定化浓缩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对养殖用水进行处理,比较各种处理对养殖用水的氨氮降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浓缩光合细菌和固定化浓缩光合细菌对氨氮的降解作用较好,水体中的氨氮全程控制在0.... 用光合细菌、固定化光合细菌、浓缩光合细菌、固定化浓缩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对养殖用水进行处理,比较各种处理对养殖用水的氨氮降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浓缩光合细菌和固定化浓缩光合细菌对氨氮的降解作用较好,水体中的氨氮全程控制在0.60mg/L以下,达到了虾类养殖规范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浓缩光合细菌 氨氮 降解作用 养殖用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大肠杆菌监测废水毒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宫智勇 殷斌志 +2 位作者 李燕 朱业湘 陈卫国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6期442-446,共5页
研究以聚乙烯醇(PVA)吸附包埋法固定大肠杆菌最适宜的条件为:PVA10%,硅藻土2%,菌量2%。固定化大肠杆菌具有较好的活性,在适当条件下可保存40d以上,与顶空气相色谱法联合,测定大肠杆菌代谢产物CO2的抑制程度,以IC50判断毒性... 研究以聚乙烯醇(PVA)吸附包埋法固定大肠杆菌最适宜的条件为:PVA10%,硅藻土2%,菌量2%。固定化大肠杆菌具有较好的活性,在适当条件下可保存40d以上,与顶空气相色谱法联合,测定大肠杆菌代谢产物CO2的抑制程度,以IC50判断毒性大小,旨在为实现水体生物毒性快速监测以及生物监测的仪器化、自动化提供科学依据。用该方法检测五种离子毒性,毒性(IC50)大小顺序为Hg2+(0.016×10-4)>Co2+(0.562×10-4)>Pb2+(3.162×10-4)>Cd2+(5.01×10-4)>Cu2+;并探讨硝基废水和硝基氯苯对固定化大肠杆菌活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细菌 大肠杆菌 废水毒性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低温高效植物油降解菌的驯化筛选及固定化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叶姜瑜 黄凌 +2 位作者 张永莲 陈宇 陈刚才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1-44,共4页
为了解决因低温而导致的废水中油脂难以处理的问题,从冬季重庆大学餐厅排污管道的底泥中分离出1株可低温降解植物油的菌株DJ-1。将此菌株多次驯化培养后,在5℃条件下利用其对含20g/L菜籽油复筛培养基的模拟含油废水进行处理。经过3 d处... 为了解决因低温而导致的废水中油脂难以处理的问题,从冬季重庆大学餐厅排污管道的底泥中分离出1株可低温降解植物油的菌株DJ-1。将此菌株多次驯化培养后,在5℃条件下利用其对含20g/L菜籽油复筛培养基的模拟含油废水进行处理。经过3 d处理,可去除废水中70.63%的植物油。经16S rDNA测序分析,该菌株为假单胞菌的一个未定种属(相似度为99%)。使用泥炭和木屑作为固定化载体,按照m(泥炭)∶m(木屑)∶m(菌液)=1∶4∶20的比例将扩培后的DJ-1菌剂制作成细菌固定化菌粉。在5℃条件下利用菌粉对含20 g/L菜籽油复筛培养基的模拟含油废水进行处理,菌粉投加量为0.15 g/L。经过3 d处理,废水中植物油的降解率达到77.34%,5 d后达到85.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植物油降解 低温微生物 细菌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埋法固定化对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路俊玲 彭宇科 +1 位作者 陈旭 肖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9-315,共7页
在水体的原位修复中,微生物的活性常受到温度、pH以及金属离子等的影响,因此强化及保持微生物的活性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以海藻酸钠为载体,对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M11进行固定化,并对比了固定化与非固定化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M1... 在水体的原位修复中,微生物的活性常受到温度、pH以及金属离子等的影响,因此强化及保持微生物的活性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以海藻酸钠为载体,对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M11进行固定化,并对比了固定化与非固定化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M11对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固定化M11对底物的降解性能明显优于游离态;以无机盐培养基作为其降解体系,反应温度控制在50℃,pH为8.0时,底物降解性能最优.固定化M11对底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降解符合一阶动力学方程,且对底物浓度有一定的耐受范围;固定化M11的环境耐受性大大增强,反复利用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环境激素 细菌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T对固定硝化菌处理超二级限值源水氨氮效果的影响试验
19
作者 马兴冠 崔伟 +1 位作者 马志孝 刘知远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41-543,共3页
目的使自来水厂出水达到最新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满足提高整体区域水体水质的综合要求.方法利用固定化硝化细菌颗粒流化床反应器,采用连续曝气方式运行,检测进出水水质变化.结果水力停留时间(HRT)在0.5~1.5 h内变化,进水氨氮质量浓度为7... 目的使自来水厂出水达到最新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满足提高整体区域水体水质的综合要求.方法利用固定化硝化细菌颗粒流化床反应器,采用连续曝气方式运行,检测进出水水质变化.结果水力停留时间(HRT)在0.5~1.5 h内变化,进水氨氮质量浓度为7.6~1.6mg.L-1,出水氨氮质量浓度为0.9~0.3 mg.L-1.结论固定硝化菌颗粒流化床系统具有较强的抗水力负荷冲击的能力,在枯水期,出水氨氮质量浓度<0.9 mg.L-1,能够达到《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1993)中规定的Ⅱ级氨氮质量浓度的要求;在丰水期,出水氨氮质量浓度<0.4 mg.L-1,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氨氮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硝化细菌颗粒 流化床 氨氮 水源水 水力停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ractive effects of bacteria-loaded biochar on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Brassica rapa var.chinensis in the Pb and Zn contaminated soil
20
作者 LI Xue ZHU Xiao-li +3 位作者 ZHU Feng LI Xing ZHANG Zi-ye XUE Sheng-gu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1期149-159,共11页
Lead(Pb)and zinc(Zn)are widely recognized as common environmental contaminants,contributing to soil degradation and posing risks to environmental health.Combining functional carbon-based materials with microorganisms ... Lead(Pb)and zinc(Zn)are widely recognized as common environmental contaminants,contributing to soil degradation and posing risks to environmental health.Combining functional carbon-based materials with microorganisms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n effectiv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strategy for remediating Pb/Zn-contaminated soil.However,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understand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heavy metal immobilization and plant responses,which hampers practical applications.Here,a 90-day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grated effects of biochar(WS700)and microorganisms including inorganic phosphate-solubilizing bacteria(IPSB)and 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SRB)on Pb and Zn synchronous immobilization and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Brassica rapa var.chinensis(Brassica).Compared with CK,bacteria-loaded biochar treatment declined the exchangeable Pb and Zn fraction by 94.69%−98.37%and 94.55%−99.52%,while increasing the residual state Pb and Zn by 75.50%−208.58%and 96.71%−110.85%,respectively.Three amendments enhanced Brassica growth by improving total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SOD)and peroxidase(POD)activities.The bacteria-loaded biochar treatment effectively regulated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reduced intercellular CO_(2) concentration.Moreover,compared with CK,three amendments reduced MDA content by 28.84%,28.30%and 41.60%,respectively,under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Pb and Zn.The findings demonstrated the significant role of bacterial-biochar consortia in immobilizing Pb and Zn and mitigating Pb and Zn-induced stress in plants by regulating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HAR immobilized bacteria consortia photosynthetic properties Pb and Zn immobilization antioxidant enzym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