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性生物炭固定化微生物菌群在油田废弃钻井泥浆处理中的应用
1
作者 赵金刚 刘晓 +4 位作者 靳凯 顾真齐 梁家琦 翁俊杰 刘芳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129,共12页
废弃钻井泥浆是油田作业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若处理不当可能威胁周围环境。用改性生物炭作为载体,负载复配后的高效降解微生物菌群。改性生物炭材料表现出优良的多孔特性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从而实现了高效的微生物负载。在为期63... 废弃钻井泥浆是油田作业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若处理不当可能威胁周围环境。用改性生物炭作为载体,负载复配后的高效降解微生物菌群。改性生物炭材料表现出优良的多孔特性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从而实现了高效的微生物负载。在为期63天的修复过程中,NaOH-EP@Bacteria对废弃泥浆中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及氨氮的降解率分别达到81.09%,65.86%,83.27%。酶活性测定与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与其他处理组相比,NaOH-EP@Bacteria在修复土壤中表现出更高的微生物种类丰度和活性,这对增强微生物耐受力及提高有机质降解效率产生了积极影响。本研究遵循以废治废原则,为利用废弃小麦秸秆制备固定化微生物材料用以修复废弃钻井泥浆提供了一种成本低且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为解决油田废弃钻井泥浆污染开辟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 固定化微生物 油田废弃泥浆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微生物IKP1对土霉素废水降解特性研究
2
作者 卢航 钟为章 +2 位作者 宁志芳 刘春 牛建瑞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2-366,374,共6页
将一种高效降解土霉素(OTC)的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采用吸附法固定在玉米秸秆生物炭上,研究了固定化细菌降解土霉素的效能及途径。结果表明,在投加量0.3 g、pH值7.0、温度35℃、外加2 g/L胰蛋白胨和处理时间3 d时,固定化菌剂对50 ... 将一种高效降解土霉素(OTC)的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采用吸附法固定在玉米秸秆生物炭上,研究了固定化细菌降解土霉素的效能及途径。结果表明,在投加量0.3 g、pH值7.0、温度35℃、外加2 g/L胰蛋白胨和处理时间3 d时,固定化菌剂对50 mg/L土霉素的降解率达到85.0%。经过3次循环实验后,仍能降解62.2%的土霉素,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率。固定化细菌通过吸附和生物降解两种机制去除土霉素,其中,生物降解在固定化系统中起主导作用(87%),并且土霉素经过降解后其生理毒性显著降低。此外,提出了新的土霉素生物降解途径,降解过程中主要发生了脱水、脱氨基、脱甲基、羟基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霉素 生物 固定化微生物 降解产物 降解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微生物强化废水处理工艺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浩科 胡晗 +2 位作者 叶正芳 周林成 白雪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0-1023,1048,共5页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因其菌群密度高、反应速度快和稳定性好等优势在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综述了新型固定化方法,探讨了新型固定化载体材料,包括复合材料、磁性纳米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和生物炭材料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同时...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因其菌群密度高、反应速度快和稳定性好等优势在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综述了新型固定化方法,探讨了新型固定化载体材料,包括复合材料、磁性纳米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和生物炭材料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同时,总结了固定化微生物工艺的优化措施,进一步指明了该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微生物 废水处理 新型方法 载体材料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交替和冻融循环促进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钝化铅的稳定性
4
作者 庞黛 李小针 +3 位作者 孙艳稳 李林 焦子乐 李建华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81-2692,共12页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分析了干湿交替和冻融循环对土壤中DTPA可提取态Pb(II)含量、Pb形态及材料结构的影响,旨在探究这两种环境因素对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修复铅污染土壤效果的稳定性及机制.结果显示:干湿交替35个周期后低浓度铅污染土...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分析了干湿交替和冻融循环对土壤中DTPA可提取态Pb(II)含量、Pb形态及材料结构的影响,旨在探究这两种环境因素对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修复铅污染土壤效果的稳定性及机制.结果显示:干湿交替35个周期后低浓度铅污染土壤(LS-DW)和高浓度铅污染土壤(HS-DW)中DTPA可提取态Pb(II)含量分别降低46.41%和29.42%;冻融循环35个周期后低浓度铅污染土壤(LS-FT)和高浓度铅污染土壤(HS-FT)中DTPA可提取态Pb(II)含量分别降低40.06%和32.77%;LS-DW、LS-FT处理的残渣态含量增加.结构表征发现,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经干湿交替、冻融循环后,表面变粗糙,比表面积、含氧官能团和Pb吸附点位增加,与官能团的络合作用增强,促进了钝化铅污染效果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交替 冻融循环 稳定性 铅污染土壤 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自养反硝化协同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修复城市黑臭水体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建强 佘健 +5 位作者 李柏林 陈世杰 夏凯 刘思韵 裴昌盈 汪凯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1-637,644,共8页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可促进城市黑臭水体中氮磷污染物去除,但硫自养反硝化协同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修复黑臭水体研究较少。通过向改性载镧膨润土基复合微生物菌剂(La-Bt基复合菌剂)中添加经S_(2)O_(3)^(2-)驯化培养的硫自养反硝化菌(NR-SOB),...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可促进城市黑臭水体中氮磷污染物去除,但硫自养反硝化协同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修复黑臭水体研究较少。通过向改性载镧膨润土基复合微生物菌剂(La-Bt基复合菌剂)中添加经S_(2)O_(3)^(2-)驯化培养的硫自养反硝化菌(NR-SOB),试图引入硫自养反硝化协同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修复黑臭水体。在La-Bt基复合菌剂投加量为1.5 g/L时,向黑臭水体中分梯度投加不同浓度NR-SOB,研究NR-SOB协同La-Bt基复合菌剂去除黑臭水体污染物效果,并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当NR-SOB投加量为0.3 g/L时,对黑臭水体和底泥处理效果较好:上覆水氨氮、TN和TP去除率分别为87.42%、69.85%和71.11%;底泥酸可挥发性硫(AVS)去除率为34.76%,底泥TN和TP去除率分别为45.22%、45.04%;实验结束时底泥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从11.76%降至9.84%,硫杆菌属(Thiobacillus)相对丰度达2.82%,氮硫去除相关微生物菌属比例提升约0.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城市黑臭水体 硫自养反硝化 复合微生物菌剂 脱氮除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小秦岭金矿区农田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立军 仲惟 李涛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1950-1956,共7页
为积极探索土壤污染防治新路径,开展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土壤原位生态修复方面的应用研究。选取豫西小秦岭金矿矿区及周边农田土壤进行重金属含量测定及分析评价,发现该地区土壤中Pb^(2+)元素污染风险较大。将侧孢芽孢杆菌、放线菌及酵... 为积极探索土壤污染防治新路径,开展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土壤原位生态修复方面的应用研究。选取豫西小秦岭金矿矿区及周边农田土壤进行重金属含量测定及分析评价,发现该地区土壤中Pb^(2+)元素污染风险较大。将侧孢芽孢杆菌、放线菌及酵母菌株进行固定化混合菌制备并开展土壤原位生物修复。发现经固定化混合菌处理后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高于CK。以Pb^(2+)钝化效率及去除率提高为目的,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对影响土壤修复效果各因素进行分析,最终确定Pb^(2+)最佳去除条件为固定化混合菌投加量10.496%,处理温度30.784℃,pH值6.242,Pb^(2+)去除率理论值为72.754%。对此模型进行试验验证,结果与理论值接近,说明响应面分析可起到优化土壤原位修复试验参数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土壤原位修复 去除率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修复镉污染红黏土的室内试验研究
7
作者 陈筠 黄洋 +1 位作者 向川 龙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13,共8页
为了探究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镉(Cd)污染红黏土物理力学性质和环境污染的修复效应,以活性炭为载体,菌种选取巴氏芽孢杆菌,开展基本物理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毒性浸出试验和重金属形态提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巴氏芽孢杆菌对镉离子... 为了探究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镉(Cd)污染红黏土物理力学性质和环境污染的修复效应,以活性炭为载体,菌种选取巴氏芽孢杆菌,开展基本物理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毒性浸出试验和重金属形态提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巴氏芽孢杆菌对镉离子有较强的耐受性;对比单加微生物或活性炭,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修复效果更显著;14%活性炭微生物土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229.7 kPa,较镉污染土提升174.7%;修复21 d后,10%活性炭微生物土样的镉离子浸出浓度降低到0.002 mg/L,较镉污染土样降低99.8%;修复后,土中的镉从弱酸态向可还原态和残渣态转化。总的来说,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镉污染红黏土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活性炭的掺量以10%为宜。研究成果可为贵州省镉污染红黏土的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 巴氏芽孢杆菌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镉污染 土壤修复 电镜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对铅的吸附特性及机理 被引量:1
8
作者 焦子乐 李建华 +3 位作者 陈潇晶 卢晋晶 郜春花 徐明岗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94-100,共7页
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较游离微生物能更好地钝化重金属。研究旨在探究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的铅吸附性能及机理,为其污染场地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以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为对象,通过批量吸附试验系统研究材料的用量、pH、吸... 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较游离微生物能更好地钝化重金属。研究旨在探究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的铅吸附性能及机理,为其污染场地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以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为对象,通过批量吸附试验系统研究材料的用量、pH、吸附时间和铅溶液质量浓度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动力学、热力学模型拟合的方式描述铅吸附过程,结合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技术对吸附机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用量为0.4 g/L、pH值为4、吸附时间大于12 h时,在200 mg/L铅溶液中吸附性能最优,最大吸附量达到338 mg/g;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显示,该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且铅离子以单分子层的形式排列;热力学分析表明,该反应是自发的吸热反应,温度升高会促进反应的发生。材料表面钙、钠等元素的离子交换作用及羟基、羧基、羰基、酰胺基等活性基团的络合沉淀作用,促进了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的铅吸附作用。在铅质量浓度为200 mg/L,材料用量为0.4 g/L、pH值为4、吸附时间大于12 h时,可实现材料吸附性能的最大化。材料表面的Ca、Na等元素与铅的离子交换作用以及羟基、羧基、羰基、酰胺基与铅的络合沉淀作用是其主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污染修复 固定化微生物材料 吸附特性 动力学模型 热力学模型 吸附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人工基质构建固定化微生物膜对池塘养殖水体的原位修复 被引量:24
9
作者 吴伟 陈家长 +3 位作者 胡庚东 孟顺龙 范立民 杨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01-1507,共7页
采用弹性生物填料为人工基质,研究了以土著微生物及外源微生物为菌源构建的池塘固定化微生物菌膜系统及对养殖水体的原位修复。结果表明,当水温为28~32℃时,以土著微生物为菌源,在水体中形成固定微生物膜的时间一般在30d左右,而外源添... 采用弹性生物填料为人工基质,研究了以土著微生物及外源微生物为菌源构建的池塘固定化微生物菌膜系统及对养殖水体的原位修复。结果表明,当水温为28~32℃时,以土著微生物为菌源,在水体中形成固定微生物膜的时间一般在30d左右,而外源添加以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为主的微生态制剂成膜时间则在20~30d之间,略有提前。弹性生物填料可将池塘水体中103数量级的细菌提高到菌膜上大于106的数量级,提高了千倍以上。添加外源微生物可比池塘土著微生物提高近10倍的菌体附着量。从弹性生物填料的长度来分析,水面下50cm处主要富集了硝化细菌、氨化细菌等以好氧微生物为主的菌群,菌群数量为105数量级;水面下100cm处主要富集了以反硝化细菌等兼性和厌氧微生物为主的群落,菌群数量同样为105数量级。从弹性生物填料的分布面积来看,15%试验组的水质修复效果略优于10%试验组,但显著性不明显(P>0.05)。从对池塘养殖水体的原位修复效果来看,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技术可使水体中微生物的数量提高100%以上,对水质TN、TP、氨氮、亚硝酸盐、COD等的去除率达11.27%~90.00%,处理效果明显(P<0.05)。特别是池塘叶绿素含量可下降36.90%~57.25%,对水质富营养化控制的效果良好。研究表明,利用人工基质构建池塘固定化微生物菌膜系统是一种实现池塘养殖水体原位修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基质 固定化微生物 池塘 养殖 水体 生物修复 原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10
作者 秦胜东 郭嘉昒 +3 位作者 刘玉存 马慧 尹政 吕利刚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11,共6页
由于微生物在去除污染物中的独特作用,生物降解被视为相对有效、经济节能、最有希望的水处理技术之一。近年来,各国学者应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不同类型的废水的处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本文介绍了固定化微生... 由于微生物在去除污染物中的独特作用,生物降解被视为相对有效、经济节能、最有希望的水处理技术之一。近年来,各国学者应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不同类型的废水的处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本文介绍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比较了不同固定化方法的优劣,指出了人工合成高分子垫层材料在稳定性、耐生物降解性、扩散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依然有许多不足。最后,指出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需要注意和改进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微生物 水处理技术 多环芳烃 氰化物 放射性废水 生物过滤 环境友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1
作者 王新 李培军 +3 位作者 宋守志 钟勇 苏丹 巩宗强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35-537,共3页
综述了固定化微生物的制作方法及载体的选择,并对固定化技术在废水、大气和土壤等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状况进行了简介,同时对固定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载体 应用 环境工程 固定化技术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固定化微生物对U、Cd污染土壤的原位钝化修复 被引量:36
12
作者 戚鑫 陈晓明 +5 位作者 肖诗琦 张祥辉 田甲 勾佳磊 卓驰夫 罗学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83-1689,共7页
为考察固定化微生物对铀(U)、镉(Cd)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研究筛选出对U、Cd都有较高去除率的微生物组合,以生物炭为固定化载体,通过吸附和包埋两种固定方法制作成复合钝化剂,探究施加两种复合钝化剂和单独施加生物炭3种处理对土壤理化... 为考察固定化微生物对铀(U)、镉(Cd)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研究筛选出对U、Cd都有较高去除率的微生物组合,以生物炭为固定化载体,通过吸附和包埋两种固定方法制作成复合钝化剂,探究施加两种复合钝化剂和单独施加生物炭3种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可提取态U、Cd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四种微生物组合对U、Cd都有去除作用,综合考虑枯草芽孢杆菌、柠檬酸杆菌和蜡样芽胞杆菌等比组合的去除率最优,用于进一步研究。各钝化处理后,土壤的pH值升高,且随着钝化剂添加量的增加,pH呈上升趋势。各钝化处理组中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有机质含量均有所升高,其中,生物炭处理组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提高效果最为显著。3个处理组相比,生物炭处理组和吸附固定微生物生物炭处理组中有机质增加较包埋固定微生物生物炭处理组效果显著。各钝化处理后,土壤中可提取态的U、Cd含量均有所下降,且随着钝化时间的延长,可提取态的U、Cd含量持续降低。3种钝化剂的钝化效果有所差异,即吸附固定微生物生物炭处理组>生物炭处理组>包埋固定微生物生物炭处理组,随着添加量的增加,钝化效果显著。该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微生物方法在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Cd污染 生物 固定化微生物 可提取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微生物法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魏远隆 安春江 +3 位作者 席淑琪 雷武 夏明珠 王风云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6-329,共4页
采用PVA-硼酸法制作固定化污泥颗粒,在不同条件下对活性恢复的污泥颗粒进行实验,得出苯酚降解的适宜条件。污泥与载体体积比为1∶1,平均粒径2~4mm,载体为PVA+活性炭的固定化污泥颗粒,在水力停留6h,泥水比为1∶4,进水酚浓度达250mg/L时... 采用PVA-硼酸法制作固定化污泥颗粒,在不同条件下对活性恢复的污泥颗粒进行实验,得出苯酚降解的适宜条件。污泥与载体体积比为1∶1,平均粒径2~4mm,载体为PVA+活性炭的固定化污泥颗粒,在水力停留6h,泥水比为1∶4,进水酚浓度达250mg/L时,可得99.8%的酚去除率,废水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微生物 含酚废水处理 载体 聚乙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治理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8
14
作者 王建龙 施汉昌 钱易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0-64,共5页
综述了90年代以来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用于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治理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这些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包括:酚类(苯酚、氯代酚、甲酚、硝基酚等),芳香烃类(单环芳烃、多环芳烃、杂环芳烃)及其他化合物(酰胺类、氰、农药、杀虫... 综述了90年代以来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用于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治理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这些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包括:酚类(苯酚、氯代酚、甲酚、硝基酚等),芳香烃类(单环芳烃、多环芳烃、杂环芳烃)及其他化合物(酰胺类、氰、农药、杀虫剂、合成洗涤剂等)。并对固定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降解 有机污染物 固定化微生物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15
作者 赵欣欣 孙玲 +3 位作者 董玉玮 张惠芳 曹文平 涂宝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20,共4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偏重的方向。总结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处理低C/N比废水、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印染废水等方面的应用,并进一步指出了该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偏重的方向。总结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处理低C/N比废水、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印染废水等方面的应用,并进一步指出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以后探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污水处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微生物应用于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 被引量:27
16
作者 张秀霞 耿春香 +2 位作者 房苗苗 吴伟林 单宝来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9-414,共6页
从石油污染土样中筛选和纯化了2株降解石油污染物的高效微生物菌株H和F,以它们为生物活性物质,采用生物大分子仿生合成出的纳米多孔SiO2为载体,通过表面吸附固定化方法将其固定,制备出固定化微生物。将固定化微生物应用于含有石油污染... 从石油污染土样中筛选和纯化了2株降解石油污染物的高效微生物菌株H和F,以它们为生物活性物质,采用生物大分子仿生合成出的纳米多孔SiO2为载体,通过表面吸附固定化方法将其固定,制备出固定化微生物。将固定化微生物应用于含有石油污染物土壤的生物修复。结果表明,该固定化微生物对石油污染物50 h一次降解率高达96.2%;通过8次的反复实验,50 h的原油降解效果保持在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微生物 生物修复 石油污染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海洋溢油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绍良 郑立 +2 位作者 崔志松 高伟 李倩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7-131,共5页
海洋石油的勘探开发,石油加工产品的生产、使用及排放,海上溢油事故等,使石油成为海洋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0×10^10kg的石油进人海洋环境中,中国每年排人海洋的石油达1.15×10^8kg,并且呈逐... 海洋石油的勘探开发,石油加工产品的生产、使用及排放,海上溢油事故等,使石油成为海洋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0×10^10kg的石油进人海洋环境中,中国每年排人海洋的石油达1.15×10^8kg,并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卜列。2010年4月和7月先后发生的墨西哥湾钻井平台漏油事故和大连新港储油码头输油管道爆炸事故给当地旅游业、水产养殖业及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灾难性的损害。这两次事故将会像历次溢油事故一样,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长期负面影响,其危害可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海洋溢油 生物修复 海上溢油事故 海洋石油 应用 海洋环境 海洋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微生物降解石油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秀霞 徐娜娜 +3 位作者 秦丽姣 白雪晶 刘永博 孔甜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7-81,共5页
为研究以天然有机材料为载体的固定化微生物降解石油的效果,使其应用于修复石油污染物成为可能,选取高效石油降解单株菌SM-1和混合菌MM-7为试验菌株,并以天然有机材料为载体,采用吸附法制备固定化微生物,考察不同材料载体YJ-07和YJ-05... 为研究以天然有机材料为载体的固定化微生物降解石油的效果,使其应用于修复石油污染物成为可能,选取高效石油降解单株菌SM-1和混合菌MM-7为试验菌株,并以天然有机材料为载体,采用吸附法制备固定化微生物,考察不同材料载体YJ-07和YJ-05的固定化微生物的降解性能以及不同环境因素,包括pH值、初始油质量浓度、接种量、盐(NaCl)质量浓度对游离菌和固定化降解菌的石油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菌MM-7(YJ-07)的石油降解率为59.6%,比固定化菌MM-7(YJ-05)高2.3倍;固定化菌对石油的降解效果明显优于游离菌,降解率较游离菌提高10%~43%,对环境因素的变化有更强的耐受性;各单株固定化菌与游离菌最适宜条件为pH=7~8,盐质量浓度5~7 g/L,石油质量浓度1~7g/L,接种量10%~20%;混合菌的降解效果略好于单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固定化微生物 石油降解率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水体氨氮去除的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谷 黄正 +2 位作者 龙华 范玮 刘红艳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2-268,共7页
应用固定化技术 ,将富集培养的硝化活性污泥制成固定化小球 ,对固定化小球在不同条件下其硝化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同时 ,采用摇瓶试验比较了固定化小球和悬浮硝化活性污泥对养鳖污水氨氮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 ,固定化小球具有明显抗... 应用固定化技术 ,将富集培养的硝化活性污泥制成固定化小球 ,对固定化小球在不同条件下其硝化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同时 ,采用摇瓶试验比较了固定化小球和悬浮硝化活性污泥对养鳖污水氨氮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 ,固定化小球具有明显抗不利因素的能力 ,降解氨氮的效率稳定 ,对养殖污水氨氮的生物处理具有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约化水产养殖 氨氮去除率 固定化微生物 硝化活性污泥 养殖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载体固定化微生物处理高氨氮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李彦锋 赵光辉 +2 位作者 马鹏程 周林成 叶正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877-2879,2890,共4页
用氧化剂对3种不同密度的聚氨酯泡沫体进行化学改性处理,研究改性载体固定化微生物处理高氨氮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改性后泡沫体上具有化学活性的官能团增加,有利于通过载体结合法固定化微生物细胞;干态密度为30 kg/m3的改性聚氨酯泡沫... 用氧化剂对3种不同密度的聚氨酯泡沫体进行化学改性处理,研究改性载体固定化微生物处理高氨氮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改性后泡沫体上具有化学活性的官能团增加,有利于通过载体结合法固定化微生物细胞;干态密度为30 kg/m3的改性聚氨酯泡沫体作为固定化高效微生物载体时,具有亲水性好、微生物负载量高的优点,所得固定化微生物用于高氨氮废水处理时呈现污染物去除速率快的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微生物 聚氨酯泡沫体 化学改性 高效微生物菌群 废水生物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