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果回避可能性概念的理论阐释与具体运用
1
作者 杨轩宇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4-208,共15页
为了激活结果回避可能性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扩大其适用空间,规范的条件关系说试图将结果回避可能性与条件关系公式统合在一起,建构联通故意犯与过失犯的因果关系判断方法。区分事前与事后的结果回避可能性的观点,期望将预见可能性作为... 为了激活结果回避可能性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扩大其适用空间,规范的条件关系说试图将结果回避可能性与条件关系公式统合在一起,建构联通故意犯与过失犯的因果关系判断方法。区分事前与事后的结果回避可能性的观点,期望将预见可能性作为结果回避义务判断的大前提,立足行为时判断行为人能否预见并避免结果。然而,前者过分依赖反事实推理的假定因果关系判断,忽视了合乎科学法则的现实因果力对刑法因果关系的重要影响;后者则明显与我国《刑法》第15条的规定不符,且容易导致过失不法与责任的混同。结果回避可能性的内涵仅指规范层面的合义务替代行为,一方面,在不作为犯中担负着等价补充不作为所欠缺的现实因果力的机能;另一方面,在过失作为犯中建构起注意义务违反与结果发生之间的规范关联。在欠缺现实因果力的不作为犯中,结果回避可能性需要满足如果履行作为义务十有八九能够避免结果的标准,而在现实因果力明晰的过失作为犯中,则只需达到危险优势升高标准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果回避可能性 因果 不作为 过失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配权视角下的商标侵权混淆可能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曹佳音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57,共9页
以商标权的基本属性、特别是以商标权的支配性为视角,有助于明确商标侵权的本质是对商标权支配效力的损害,进而得出混淆可能性是商标支配性遭受损害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判断依据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混淆可能性与商标权保护范围及商... 以商标权的基本属性、特别是以商标权的支配性为视角,有助于明确商标侵权的本质是对商标权支配效力的损害,进而得出混淆可能性是商标支配性遭受损害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判断依据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混淆可能性与商标权保护范围及商标支配权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为我国商标法依照商品及商标的不同近似程度适用不同的混淆可能性要求的相关规定提供理论依据,并对实践中存在有关混淆可能性与商标近似性判断的关系等问题做出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配 混淆可能性 商标侵权 商标近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医疗过失中“相当程度的可能性”理论与实践——以日本最高裁判例为中心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雯静 《法治研究》 2013年第11期116-123,共8页
在不作为医疗过失案件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十分困难。倘若患者罹患的是本身治愈率较低的疾病,在诊疗过程中又遭遇到医生的过失(不作为),最终导致了死亡或遗留下重大后遗症的严重后果,仅仅因为不能证明医生不作为与患者死亡或留下后遗症之... 在不作为医疗过失案件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十分困难。倘若患者罹患的是本身治愈率较低的疾病,在诊疗过程中又遭遇到医生的过失(不作为),最终导致了死亡或遗留下重大后遗症的严重后果,仅仅因为不能证明医生不作为与患者死亡或留下后遗症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否定对患者的一切救济显失法律公平。日本最高裁判所针对此种情况,在平成12年判决中首次创设了"相当程度的可能性"侵害这一概念,在一定限度内对给"生存可能性"这样的法益所造成的侵害提供救济,随后又通过三个相关判例对该理论进行了拓展。关于"相当程度的可能性"究竟是一种法律所保护的利益还是因果关系证明的缓和在日本实务界与理论界尚存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作为 过失 可能性侵害 法益 因果关系缓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害人特殊体质案件的结果归责:预见可能性要件的意义及其认定规则 被引量:7
4
作者 蒋太珂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4-110,共17页
预见可能性要件是解决被害人特殊体质案件归责评价的关键要素。将被害人特殊体质作为量刑规则的预见可能性不要说,既违背了犯罪评价的基本逻辑,也难以有效实现罪刑均衡。拟制的预见说不但无助于实现相应法律政策,而且将导致评价冲突。... 预见可能性要件是解决被害人特殊体质案件归责评价的关键要素。将被害人特殊体质作为量刑规则的预见可能性不要说,既违背了犯罪评价的基本逻辑,也难以有效实现罪刑均衡。拟制的预见说不但无助于实现相应法律政策,而且将导致评价冲突。在结果归责评价中,预见可能性要件影响对因果流程的利用可能性。在诱发型特殊体质案件中,若特殊体质存在易于识别的外在表征时,行为人能认识到相应的表征要素,即可肯定其对结果具有预见可能性;反之,只有在特殊体质引发的风险在行为人暴力通常作用范围内时,才可肯定行为人对之具有预见可能性,否则,应结合行为人的认知能力,确定预见可能性。在造成型特殊体质案件中,被害人特殊体质不是预见可能性要件的对象,只要行为人认识到实行行为的危险性,即可将结果归责于实行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体质 结果归责 预见可能性 利用因果流程的可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值因果图的推理算法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樊兴华 张勤 +1 位作者 孙茂松 黄席樾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0-322,共13页
针对多值因果图存在的两个困难 :(1)不严格满足概率论 ;(2 )将其用于实际问题时 ,推理结果可能出现错误 ,提出了一种基于因果影响可能性分配的推理算法 .该算法将多值因果图的推理分成 3个阶段 ,首先对多值因果图进行补充定义 ,使多值... 针对多值因果图存在的两个困难 :(1)不严格满足概率论 ;(2 )将其用于实际问题时 ,推理结果可能出现错误 ,提出了一种基于因果影响可能性分配的推理算法 .该算法将多值因果图的推理分成 3个阶段 ,首先对多值因果图进行补充定义 ,使多值因果图能够兼容单值因果图 ;接着将多值因果图转化为单值因果图进行概率计算 ;最后对多值因果图进行可能性计算 ,将单值因果图计算得到的概率按多值因果图计算得到的可能性进行分配 .以核电站二回路系统中蒸汽发生器故障诊断因果图为例 ,展示了该算法推理计算的全过程 .实例表明 ,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克服多值因果图存在的困难 ,其推理过程严谨 ,计算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在前面提出的推理算法基础上 ,针对其不能处理模糊情况的局限性 ,提出了一种模糊推理算法 .该算法对多值因果图进行了模糊扩展定义 ,在读数变量和事件变量之间建立了用于表达模糊知识的模糊对应关系 ,在事件变量上定义了一个等价的虚拟模糊状态 ,使读数变量取值对应一个模糊状态 ,把读数的模糊推理转化为对应模糊状态的非模糊推理 .通过本文的工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推理 多值因果 可能性分配 推理算法 模糊知识表达 信度网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适当因果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涛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06-213,共8页
适当因果关系是韦伯在具体的考察历史实体-例如《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的新教伦理生活方式与现代资本主义兴起关系时运用的重要概念,这一概念也集中体现了贯穿韦伯思想始终的方法论观点。韦伯对适当因果关系的运用结合了其对新康... 适当因果关系是韦伯在具体的考察历史实体-例如《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的新教伦理生活方式与现代资本主义兴起关系时运用的重要概念,这一概念也集中体现了贯穿韦伯思想始终的方法论观点。韦伯对适当因果关系的运用结合了其对新康德主义文化科学的继承及其对社会科学中极端实证主义倾向的批判。从法学中引申出来的"适当因果考察"被韦伯改造为基于历史实体之文化比较的社会科学方法。通过对适当因果关系在具体历史研究中的运用,康德的"客观可能性"概念在韦伯的思想中呈现出文化意涵。适当因果关系是韦伯阐释性的社会学基本思路的体现,是从"理解"的视角考察社会行动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 适当因果关系 历史实体 客观可能性 社会科学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值因果图的一种推理算法 被引量:2
7
作者 樊兴华 张勤 黄席樾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8-73,共6页
该文针对多值因果图存在的两个困难:不严格满足概率论;将其用于实际问题时,推理结果可能出现错误。提出了一种基于因果影响可能性分配的推理算法。该算法对多值因果图进行了补充定义,使多值因果图能够兼容单值因果图;定义了事件变量状... 该文针对多值因果图存在的两个困难:不严格满足概率论;将其用于实际问题时,推理结果可能出现错误。提出了一种基于因果影响可能性分配的推理算法。该算法对多值因果图进行了补充定义,使多值因果图能够兼容单值因果图;定义了事件变量状态可能性,及其精确计算方法和近似计算方法;给出了将多值因果图转化为单值因果图的方法和步骤,并推导了相应的计算公式;给出了收到证据后,感兴趣变量状态的后验概率计算方法。以核电站二回路系统中蒸汽发生器故障诊断因果图为例,展示了该算法推理计算的全过程。实例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克服多值因果图存在的困难,其推理过程严谨,计算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推理 多值因果 可能性分配 推理算法 知识库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位数回归下的因果关系检验 被引量:2
8
作者 伍兴国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16,共7页
Granger因果关系在计量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实践中,采用Granger检验是在最小二乘回归下进行的,检验的是条件均值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扩充到检验条件分位数上的因果关系,即线性分位数回归下的Sup-Wald检验法;利用该检验法实... Granger因果关系在计量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实践中,采用Granger检验是在最小二乘回归下进行的,检验的是条件均值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扩充到检验条件分位数上的因果关系,即线性分位数回归下的Sup-Wald检验法;利用该检验法实证分析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量对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其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并且在较低分位数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量对人均消费支出增量的因果关系并不显著,只有在分位数较高时这种因果关系才显著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位数回归 Sup-Wald检验 因果关系 支配收入 消费性支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作为因果关系判断中的自由意志与规范假设 被引量:5
9
作者 喻浩东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5-142,共18页
通说认为,不作为因果关系的判断同样适用条件公式,但条件公式的适用实际以行为与结果间合法则性关联的查明为前提。在介入自由意志决定的场合,由于做出该决定的主体并不受到其他主体合法则性的支配,因而无法确定行为人履行作为义务就会... 通说认为,不作为因果关系的判断同样适用条件公式,但条件公式的适用实际以行为与结果间合法则性关联的查明为前提。在介入自由意志决定的场合,由于做出该决定的主体并不受到其他主体合法则性的支配,因而无法确定行为人履行作为义务就会避免损害结果的发生。对于条件公式遭遇的这一困境,无论是刑事政策进路还是概率提升进路的风险升高理论都无法予以消解。应当承认心理因果关系作为新的非法则性的因果关系类型,将自由意志介入下的不作为因果关系的判断纳入到不作为心理因果关系的思考范畴当中。对不作为心理因果关系的判断,应当采用规范论的思维,将其区分为第三人介入和被害人介入两种情形。对于前者,应当假设负有义务的第三人会合乎规范地行事,在此基础上来判断行为人的不作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条件关系。对于后者,应当考察行为人怠于提供正确信息的不作为是否剥夺了被害人基于自由意志做出自我救助决定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作为犯 因果关系 结果避免可能性 心理因果关系 规范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品费用、社会卫生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汤少梁 杨朵儿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2-564,567,共4页
目的探究药品费用、社会卫生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系,为降低药品费用提供相关建议。方法基于1990-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药品费用、社会卫生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 目的探究药品费用、社会卫生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系,为降低药品费用提供相关建议。方法基于1990-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药品费用、社会卫生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结果人均社会卫生支出与人均药品费用互为格兰杰因,双方的变动相互影响各自的变化。人均社会卫生支出的变化并不能引起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反之亦然。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能够导致人均药品费用的变化,反之则不成立。根据协整方程得出,当药品费用作为因变量时,人均社会卫生支出每增加1个单位,人均药品费用大约会增加1.77个单位;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药品费用相应地减少约0.45个单位。结论建议科学制定社会卫生支出的投入机制,从而降低药品费用;建议通过多渠道组合措施降低药品费用,减轻社会卫生支出负担压力;建议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人民健康素养,降低药品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费用 社会卫生支出 人均可支配收入 格兰杰因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究竟有没有“因果”这回事
11
作者 孙二娘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I0001-I0001,共1页
小时候喜欢读名人传记,特别励志不说,还能感悟到即使自己没有过人之处,未来也有无限可能性——几乎所有的名人伟人都有一个不堪的童年,有些甚至是辍学的、数学考零分的、生理有缺陷的。这些人痹能成为精英,我怎么不能?
关键词 因果 名人传记 可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过失不作为犯的义务违反 被引量:2
12
作者 谭堃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8-191,共14页
过失不作为犯中的义务违反包括作为义务的违反和注意义务的违反,其中作为义务与注意义务之间存在何种关系,是过失不作为犯成立构造上的重要问题。由于过失作为犯的存在,以及违反作为义务的行为未必违反注意义务,违反作为义务的行为需要... 过失不作为犯中的义务违反包括作为义务的违反和注意义务的违反,其中作为义务与注意义务之间存在何种关系,是过失不作为犯成立构造上的重要问题。由于过失作为犯的存在,以及违反作为义务的行为未必违反注意义务,违反作为义务的行为需要通过注意义务违反的特征来实现过失正犯与共犯的区分等原因,所以严格区分作为义务与注意义务是必要的。作为义务与注意义务在过失不作为犯中所具备的功能不同,应当基于功能论的二层区分对两者予以明确区分。作为义务违反具有行为识别的功能,将作为刑法评价对象的行为选取出来;而注意义务违反的作用则在于不法属性的区分,实现限定刑法处罚的范围的功能,由此可解决作为义务与注意义务的区分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失不作为犯 作为义务 注意义务 保证人地位 因果经过的支配可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实证研究——基于协整模型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伟斌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7-90,共4页
研究上海1990-2009年全市人均GDP与城乡收入比之间的关系,发现上海城乡收入差距仍处于库兹涅兹倒U型曲线的前半段;上海人均GDP与城乡收入比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误差修正模型表明二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18%左右的偏离均衡部分会在一... 研究上海1990-2009年全市人均GDP与城乡收入比之间的关系,发现上海城乡收入差距仍处于库兹涅兹倒U型曲线的前半段;上海人均GDP与城乡收入比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误差修正模型表明二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18%左右的偏离均衡部分会在一年内得以调整;二者具有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该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上海市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差距 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乡居民 协整分析 误差修正模型 格兰杰因果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古代保辜制度消亡之探因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荣飞 《理论月刊》 2007年第6期42-44,共3页
保辜制度是我国古代刑法史上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但随着近代西方刑法理论及刑法制度的引入,该项制度也随之消亡于无形之中。本文通过对保辜制度的考析及与近、现代相关刑法理论关系的探讨,揭示其消亡之缘由。
关键词 保辜制度 因果关系 刑事责任 期待可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排他性要件:理论勘误与功能重塑 被引量:7
15
作者 邓毅丞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2-148,共17页
关于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不法构造,有排他性要件必要说和排他性要件不要说之争。排他性要件不要说曲解或者片面理解作为犯和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等置性,而当前的排他性要件必要说则混淆了不同层次等置性问题。作为犯和不真正不作为犯共置于同... 关于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不法构造,有排他性要件必要说和排他性要件不要说之争。排他性要件不要说曲解或者片面理解作为犯和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等置性,而当前的排他性要件必要说则混淆了不同层次等置性问题。作为犯和不真正不作为犯共置于同一条款,两者之间应当在法益侵害的支配及其程度上有等置性。作为犯的行为支配在本质上是对因果进程的支配。由此,不真正不作为犯也应具有因果进程支配性。因果进程支配性由危险的禁止性和危险的严重性共同构筑。排他性要件的功能在于确证法益处于严重危险的境地,应视为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正犯性根据。在欠缺或者解除排他性的场合,不成立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单独正犯和共同正犯,但有可能成立狭义共犯。过失不作为犯的正犯性较为缓和,不必以排他性为限制要件。关于排他性要件的具体判断,应当遵循假定的盖然性规则,对法益侵害的隐蔽性、第三人的救助难度等因素做全面审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真正不作为犯 因果进程支配 排他性要件 等置性 正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狭义的过失共犯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圃君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0-186,共7页
狭义的过失共犯是共同过失犯罪的项下概念,专指过失教唆犯与过失帮助犯。对于狭义的过失共犯能否成立的问题肯定说与否定说争论已久。肯定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否定说的质疑,但是缺乏对狭义的过失共犯相关理论的系统阐述,使其饱受质... 狭义的过失共犯是共同过失犯罪的项下概念,专指过失教唆犯与过失帮助犯。对于狭义的过失共犯能否成立的问题肯定说与否定说争论已久。肯定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否定说的质疑,但是缺乏对狭义的过失共犯相关理论的系统阐述,使其饱受质疑,并未获得多数学者的认可。对于狭义的过失共犯的研究,应从其基本范畴着手,在传统共同犯罪理论中寻求狭义的过失共犯的成立、归责理论依据,结合过失犯构成理论思考狭义的过失共犯的构成条件,进而结合现行刑事立法与司法现状为我国刑法完善提供前瞻性思考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义的过失共犯 行为共同说 因果 预见可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关键在领导”要适事适度
17
作者 宋金恒 《领导科学》 1988年第2期23-,共1页
为什么形式主义的东西在一些地方屡禁不止?为什么以党代政、以政代企、包揽一切的问题在一些地方还严重存在?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它与“搞好搞不好关键在领导”一语的风行滥用有明显的因果关系。权力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是领导者... 为什么形式主义的东西在一些地方屡禁不止?为什么以党代政、以政代企、包揽一切的问题在一些地方还严重存在?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它与“搞好搞不好关键在领导”一语的风行滥用有明显的因果关系。权力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是领导者的本质特征,强调某项工作搞好搞不好,关键在领导,这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因为领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事 因果关系 支配力量 以党代政 职责范围 以政 政府首脑 诸候 多拉快跑 讽刺意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