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IS支持下基于CF方法的2013年芦山地震滑坡因子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刘丽娜 许冲 陈剑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76-1186,共11页
本文依据研究区现有地形因子(高程、坡度、坡向、斜坡曲率)、地质因子(岩性、距深大活动断裂距离)和地震因子(PGA、距震中距离)等相关影响因子资料并结合地震区基本情况,以GIS技术作为操作平台,采用确定性系数法,开展较为详细的芦山地... 本文依据研究区现有地形因子(高程、坡度、坡向、斜坡曲率)、地质因子(岩性、距深大活动断裂距离)和地震因子(PGA、距震中距离)等相关影响因子资料并结合地震区基本情况,以GIS技术作为操作平台,采用确定性系数法,开展较为详细的芦山地震区地震滑坡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工作。首先,以GIS技术作为操作平台将地震滑坡的8个影响因子据研究区特征进行分级,构建不同影响因子分级的栅格图层进行地震滑坡分布相关参数统计;其次,采用确定性系数法计算8个地震滑坡影响因子分级区间对应的CF值,分别提取出地震滑坡最为敏感分级区间以进行地震滑坡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从而衡量不同影响因子分级区间对地震滑坡易发性敏感程度。地震滑坡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除斜坡曲率因子与距震中距离因子对地震滑坡易发性不敏感外,其他6个影响因子对地震滑坡易发性均很敏感,分别是影响滑坡发生的主要地形、地质和地震因子。针对斜坡曲率因子和距震中距离因子对滑坡的易发性不是很敏感是否受内部其他影响因子限制所进行的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SW向很可能限制了斜坡曲率对地震滑坡易发性的敏感程度,地层岩性对距震中距离因子限制作用更为明显,除奥陶系、志留系外的地层岩性对距震中距离因子敏感性程度都有限制。文章所得成果具有一定的方法理论意义,对于防震减灾工作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地震滑坡 因子敏感性 CF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揭西县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
2
作者 陈耿 苏以强 +1 位作者 许明霞 陈礼标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7期128-132,共5页
开展生态敏感性评价能为区域的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以广东省揭西县为例,筛选高程、坡度、坡向、植被覆盖指数、水系、土地利用和道路7个因子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绘制单因子和综合生态敏... 开展生态敏感性评价能为区域的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以广东省揭西县为例,筛选高程、坡度、坡向、植被覆盖指数、水系、土地利用和道路7个因子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绘制单因子和综合生态敏感性图,并采用自然间断点法进行生态敏感性分区,包括极低敏感区、低敏感区、中敏感区、高敏感区及极高敏感区5个等级。结果表明,水系因子对揭西县生态环境敏感性影响最大(权重为0.38),坡向因子影响最小(权重为0.03);整体来看,揭西县综合生态敏感性分布呈破碎化,极低敏感区、低敏感区、中敏感区、高敏感区和极高敏感区的占比依次为8.31%、18.39%、22.34%、25.19%和25.77%,高敏感区和极高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湖泊、河流及植被丰富的地方。研究结果可为揭西县开展农业生产、旅游开发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 因子生态敏感 综合生态敏感 GIS技术 层次分析法 揭西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地区“永优”系列玉米气候敏感性因子区划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杜子璇 李彤霄 +1 位作者 王秀萍 李香颜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1-38,共8页
以鹤壁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永优"系列玉米品种国审浚单20、国审浚单29、鄂审浚单509和陕审浚单3136为例,采用4个品种参加区域试验和2014年地理分期播种试验的数据,以及同期对应站点的气象资料,自播种起以10 d为1个周期,通过... 以鹤壁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永优"系列玉米品种国审浚单20、国审浚单29、鄂审浚单509和陕审浚单3136为例,采用4个品种参加区域试验和2014年地理分期播种试验的数据,以及同期对应站点的气象资料,自播种起以10 d为1个周期,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影响黄淮海地区"永优"系列玉米产量的气象因子,进而选取气候敏感性因子作为关键指标进行区划。结果表明:"永优"系列玉米产量随品种的更新逐渐增加。各周期日照时数、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相对湿度对浚单20、浚单29、浚单509和浚单3136产量的影响趋势基本上相同,但在各期的影响上略有差异。浚单20的敏感系数较小,适应性较好;浚单3136的敏感系数较大,适应性较差,容易受到气象因子的影响,而浚单29和浚单509的适应性居中。"永优"系列玉米品种在黄淮海平原(北部除外)都适宜种植;浚单20、浚单29和浚单509对黄淮海地区的气候因子不太敏感,最适宜面积较大;浚单3136对黄淮海地区的气候因子较为敏感,受气象因子波动的影响较大,最适宜面积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永优”系列玉米品种 产量 敏感因子 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敏感性分区中敏感性因子指标体系的确定 被引量:9
4
作者 黄珺嫦 刘伟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10S期155-156,158,共3页
通过选定区域生态环境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评定权重、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判等步骤建立敏感性因子指标体系,为区域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敏感因子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高光谱干涉仪辐射定标误差敏感性因子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陆其峰 徐一树 +1 位作者 吴春强 漆成莉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67-877,共11页
鉴于对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大气探测资料日益增长的科研和业务需求,我国正大力发展星载红外高光谱探测系统。星载红外高光谱干涉仪光机结构复杂,仪器状态会显著影响其定标精度。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分别讨论了内黑体发射率、低... 鉴于对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大气探测资料日益增长的科研和业务需求,我国正大力发展星载红外高光谱探测系统。星载红外高光谱干涉仪光机结构复杂,仪器状态会显著影响其定标精度。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分别讨论了内黑体发射率、低温黑体发射率、内黑体与环境温度差、非线性系数以及直流电压演算等误差敏感性因子影响辐射定标精度的特征。分析表明定标辐射偏差的绝对值与内黑体/低温黑体发射率呈线性关系,且与内黑体与环境温度差、非线性系数、直流电压呈正相关;提高内黑体发射率和低温黑体发射率到0.985以上、控制内黑体与环境温度差在0.6 K左右、控制干涉仪的非线性效应系数低于0.04,这些方案均是实现0.1 K辐射定标精度的必要条件;辐射定标参数对定标辐射的影响特征结合地面真空实验的定标参数估计,可以迭代得到已测得和未知的定标参数的最优估计,从而提高定标精度。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红外高光谱干涉仪的参数设计以及辐射定标误差来源的识别和订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高光谱干涉仪 辐射定标 敏感因子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动带稳定系数的敏感性影响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任奋华 杨志军 +1 位作者 刘艳 罗建林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5-157,共3页
针对复杂的地质条件,运用极限平衡方法中的Janbu条分法对金属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露天坑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研究了滑动带稳定系数Fs的敏感性的影响因子。通过敏感性计算,确定了滑带土粘聚力C,内摩擦角φ,滑体重度γ3个主要影... 针对复杂的地质条件,运用极限平衡方法中的Janbu条分法对金属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露天坑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研究了滑动带稳定系数Fs的敏感性的影响因子。通过敏感性计算,确定了滑带土粘聚力C,内摩擦角φ,滑体重度γ3个主要影响因子。分析不同工况条件下,滑带土粘聚力C,内摩擦角φ,滑体重度γ与Fs的变化规律。根据主要影响因子的变化规律比较,得出内摩擦角φ比其他2个因子敏感度最强的结论。敏感性影响因子的变化规律分析,为很好地控制滑动带和保证露天坑滑坡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聚力C 内摩擦角φ 重度γ影响因子敏感性变化规律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压动力学的蓄能器参数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安麟 施中秋 +1 位作者 袁才兴 胡育钦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9-23,共5页
为了定量描述蓄能器参数对混凝土泵液压系统响应时间的影响程度,提出了基于液压动力学的蓄能器参数敏感性的分析方法。将混凝土泵液压系统响应时间分为分配油缸换向时间和主油缸换向时间,分别利用液压动力学理论进行了计算。利用蓄能器... 为了定量描述蓄能器参数对混凝土泵液压系统响应时间的影响程度,提出了基于液压动力学的蓄能器参数敏感性的分析方法。将混凝土泵液压系统响应时间分为分配油缸换向时间和主油缸换向时间,分别利用液压动力学理论进行了计算。利用蓄能器参数的敏感性因子,从工程化角度分析了蓄能器参数对液压系统响应时间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蓄能器容积V0对液压系统响应时间影响最大,其次是蓄能器的最高工作压力p1,再次是蓄能器的充气压力p0。蓄能器参数敏感性分析的结果为混凝土泵液压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泵 液压动力学 蓄能器 敏感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区旅游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研究——以湖北省丹江口市为例 被引量:7
8
作者 李会琴 侯林春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91-196,共6页
库区生态地位突出,旅游活动频繁,库区旅游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对库区旅游开发、旅游环境影响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依据库区旅游生态环境特点构建了水体、植被、坡度、高程、坡向等指标,基于RS、GIS技术提取评价因子并对丹江口市... 库区生态地位突出,旅游活动频繁,库区旅游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对库区旅游开发、旅游环境影响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依据库区旅游生态环境特点构建了水体、植被、坡度、高程、坡向等指标,基于RS、GIS技术提取评价因子并对丹江口市旅游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库区周边以及武当山等山势较高的山体为旅游环境极强敏感区,占全市面积的12.81%;强敏感区与一般敏感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9.41%、34.38%;弱敏感区散布在河谷平原及距库区较远的边缘地带,占23.39%,旅游活动强度较低。生态强敏感区与旅游活动高发区具有空间耦合性,旅游活动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库区 敏感因子 敏感评价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惠渠灌区地下水动态敏感因子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于国强 李占斌 +1 位作者 张霞 李鹏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7-141,共5页
以陕西省洛惠渠灌区实测数据为例,首先采用多元时空序列马尔可夫链分析模型,对多年来洛惠渠灌区地下水动态进行趋势因子评价分析;采用改进的灰色斜率关联法分析各影响因子与地下水埋深的敏感关系;提出临界蒸发量这一概念;建立ARIMA动态... 以陕西省洛惠渠灌区实测数据为例,首先采用多元时空序列马尔可夫链分析模型,对多年来洛惠渠灌区地下水动态进行趋势因子评价分析;采用改进的灰色斜率关联法分析各影响因子与地下水埋深的敏感关系;提出临界蒸发量这一概念;建立ARIMA动态模型,并对蒸发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灌区地下水动态趋势较恶劣;蒸发量是影响该灌区地下水动态的最敏感因子,各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条件下的耦合关系;当蒸发量超过1800mm临界值时,地下水位开始回升,对土壤有盐碱化的威胁;未来几年蒸发量多数超过临界值,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将以上方法体系运用到灌区地下水动态研究中是切实可行的,可统一管理和调控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动态 马尔可夫链 灰色斜关联分析 敏感因子 临界蒸发量 ARIM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生态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杰 宋国伟 张小玉 《绿色科技》 2023年第24期1-7,共7页
生态敏感性是衡量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其评价结果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及资源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以甘肃省为研究区,分别从水土流失、生境质量、地质灾害及水资源4个方面选取了7个敏感性评价因子,结合ArcGIS... 生态敏感性是衡量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其评价结果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及资源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以甘肃省为研究区,分别从水土流失、生境质量、地质灾害及水资源4个方面选取了7个敏感性评价因子,结合ArcGIS软件和层次分析法探讨了研究区生态敏感性的时空分布格局及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甘肃省生态敏感性整体呈现北低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88.43%的区域生态敏感强度以不敏感和轻度敏感为主,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中部及陇中黄土高原区域;7.4%的区域生态敏感强度以高度敏感和极度敏感为主,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地和甘南高原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 敏感评价因子 ArcGIS软件 层次分析法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长城烽燧选址的地理因子探究:以玉门市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瑞祺 骆磊 +4 位作者 王心源 姚娅 黄文江 董莹莹 连懿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0-58,共9页
汉长城是中国西北荒漠地区最重要的古代防御系统,其显著特点之一即烽燧林立。在经济水平有限的汉代和自然条件恶劣的干旱地区,烽燧的空间选址如何承载并发挥其屯戍功能,对理解过去人地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多为历史地... 汉长城是中国西北荒漠地区最重要的古代防御系统,其显著特点之一即烽燧林立。在经济水平有限的汉代和自然条件恶劣的干旱地区,烽燧的空间选址如何承载并发挥其屯戍功能,对理解过去人地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多为历史地理视角的定性分析,难以揭示其中的量化规律,更无法还原古代地理环境下的空间认知和技术利用水平。以甘肃省玉门市段汉长城为例,引入点模式分析、空间相关性检验、蒙特卡洛模拟等方法,定量地对烽燧空间设置的多种假设因子进行敏感性检验,试图揭示烽燧选址的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地形、水文、聚落位置等自然与人文环境要素均显著影响了汉长城烽燧的空间布局,且在高程1250~1500 m、坡度2.5°~8°、坡向南偏东70°~南偏西60°、距最邻近水系0~1535 m及以城障遗址为中心的2~20 km的区间内具有统计显著性。定量结果分析表明,汉长城沿线烽燧建址在确保前线通视性的同时,保障了与后方城障间军事情报车马传递的成本控制和效用优化;此外考虑了选址处人居环境,多选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的绿洲,印证了其屯垦、交通等附属功能,综合体现了汉代地理空间认知和技术利用的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烽燧 选址 因子敏感性 空间相关 点模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数正态假设的系统可靠性评估及试验设计方法
12
作者 张士峰 张虹 +1 位作者 刘婷 钱山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3-67,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对数正态假设的系统可靠性评估和试验设计方法。在系统可靠性验前为对数正态分布的假设之下,充分利用单元的试验信息和系统的构型,得到了系统可靠性的置信下限。同时,引入3种可靠性敏感性因子分析单元可靠性试验信息对系... 提出了一种基于对数正态假设的系统可靠性评估和试验设计方法。在系统可靠性验前为对数正态分布的假设之下,充分利用单元的试验信息和系统的构型,得到了系统可靠性的置信下限。同时,引入3种可靠性敏感性因子分析单元可靠性试验信息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为系统可靠性改进策略提供了依据。仿真算例表明文中的方法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评估与可行分析 可靠评估 对数正态分布 敏感因子 可靠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SVR网络的黄渤海近岸海域叶绿素a浓度预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晓霞 汪健平 +4 位作者 王佳莹 孙珊 苏博 姜会超 朱明明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7,共11页
利用海洋卫星观测数据和黄渤海近岸海域实测生态水质数据,建立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结合支持向量回归(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CNN-SVR)的深度学习网络模型的叶绿素a浓度预测方法。采用皮尔逊方法对... 利用海洋卫星观测数据和黄渤海近岸海域实测生态水质数据,建立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结合支持向量回归(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CNN-SVR)的深度学习网络模型的叶绿素a浓度预测方法。采用皮尔逊方法对叶绿素a与环境动力因子和生态水质因子作相关分析,发现营养盐因子大多与叶绿素a有显著相关性,水质因子如pH、溶解氧、盐度等与叶绿素a的相关性不大;将黄渤海近岸海域划分为渤海南部与黄海北部、黄海中部,进行春夏、秋冬两个时期1×1和2×2两种卷积核大小的CNN-SVR网络模型实验以及单因子敏感性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卷积核大小为2×2时,CNN-SVR网络模型对训练数据的学习和对测试样本的预测检验效果都更优;渤海南部与黄海北部近岸海域模型预测效果更好。营养盐因子对模型预测能力的影响更显著,悬浮物等水质因子的影响相对较弱。单变量对模型预测的敏感性较弱,多变量整合具有互补性,改善了模型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结合支持向量回归模型 叶绿素a浓度预测 因子敏感性分析 海洋卫星 海洋生态水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a气候变化对扎龙湿地蒸散影响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昊 许士国 孙砳石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9-124,共6页
利用扎龙湿地周边5气象站1961~2000年的气象数据,研究了湿地区域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雨量、2m高风速等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分析40a气候变化对湿地蒸散耗水产生的影响.气象因子趋势分析使用Mann—Kendall检验,芦苇沼泽蒸散耗水... 利用扎龙湿地周边5气象站1961~2000年的气象数据,研究了湿地区域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雨量、2m高风速等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分析40a气候变化对湿地蒸散耗水产生的影响.气象因子趋势分析使用Mann—Kendall检验,芦苇沼泽蒸散耗水计算采用耦合上述气象因子的经验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最高气温具有不显著的上升趋势(0.15℃/10a),最低气温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O.74℃/10a),二者变化是非对称的;风速具有显著的下降趋势(-0.14m·s^-1/10a),而降雨量没有显著变化,芦苇蒸散量呈下降趋势(-22.9mm/10a).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是影响蒸散量变化的主要因子,二者升温速度的差异决定蒸散量的变化趋势,气象因子的变化表征了近年来空气中悬浮物气溶胶的增加屏蔽了太阳辐射,进而引起净辐射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区域 因子Mann—Kendall检验 气象因子敏感性分析 实际芦苇沼泽蒸散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WRF模式的可能最大暴雨估算新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甜 梁忠民 +3 位作者 王军 李彬权 胡义明 金路熠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17,共5页
数值天气模式能通过大气物理方程概化气象因子与暴雨关系,基于此模式的暴雨因子放大法已成为估算可能最大暴雨(PMP)的重要途径。考虑到风速在地形作用下能够影响水汽垂直运动,进而与水汽辐合共同影响降雨,增加风速作为放大因子,提出了基... 数值天气模式能通过大气物理方程概化气象因子与暴雨关系,基于此模式的暴雨因子放大法已成为估算可能最大暴雨(PMP)的重要途径。考虑到风速在地形作用下能够影响水汽垂直运动,进而与水汽辐合共同影响降雨,增加风速作为放大因子,提出了基于WRF模式的水汽风速放大法估算PMP,即通过大量敏感性试验,研究水汽、风速放大的垂直层数、水平范围、倍比,诊断水汽、风速因子与PMP的正相关性,同时通过因子组合放大确定能产生最大降雨的最恶劣暴雨情景。将其应用于湖北咸宁核电厂暴雨预测中,与基于线性假定的传统水汽风速放大法相比,该法从因子放大后暴雨特征的同向增强效应角度确定最不利暴雨,更为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数值模式 暴雨因子敏感性分析 水汽风速联合放大 可能最大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盐动态的BP神经网络模型及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32
16
作者 于国强 李占斌 +2 位作者 张霞 李鹏 刘海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4-79,共6页
以陕西洛惠渠灌区实测数据为例,引用3层前馈型BP网络建模方法,对灌区综合条件下土壤水盐动态进行研究,采用附加动量法和学习速率自适应调整策略对反向传播算法进行改造;在此基础上运用缺省因子检验法分析了土壤含盐量和土壤碱度对输入... 以陕西洛惠渠灌区实测数据为例,引用3层前馈型BP网络建模方法,对灌区综合条件下土壤水盐动态进行研究,采用附加动量法和学习速率自适应调整策略对反向传播算法进行改造;在此基础上运用缺省因子检验法分析了土壤含盐量和土壤碱度对输入层各因子的敏感性,并采用灰色关联法加以验证。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很好地定量描述土壤水盐动态变化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土壤含水率、地下水含盐量和蒸发量是影响土壤水盐动态的主要敏感因子,各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条件下的耦合关系。灰色关联法进一步验证了各因子的敏感程度。将以上方法相结合,可为分析浅地下水埋深条件下作物生育期内土壤水盐动态规律提供有效可行的方法,是对传统土壤水盐动态研究方法的补充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BP 神经网络 敏感因子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新平县滑坡预警区划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温铭生 王连俊 +3 位作者 李铁锋 徐为 陈红旗 吴菲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3-106,110,共5页
以新平县为研究区,采用确定性系数(CF)方法分析滑坡与地质环境因子各区段(类型)之间的敏感性关系,得出各因子不同区段(类型)的敏感性大小,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预警区划模型,认为坡度、岩组、年均降雨量、高程、构造等五个因... 以新平县为研究区,采用确定性系数(CF)方法分析滑坡与地质环境因子各区段(类型)之间的敏感性关系,得出各因子不同区段(类型)的敏感性大小,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预警区划模型,认为坡度、岩组、年均降雨量、高程、构造等五个因子是影响研究区滑坡发生的敏感性因子,建立Logistic概率预测模型,并对研究区进行五级预警区划,区划结果对该区预警工作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确定系数 LOGISTIC回归 敏感因子 预警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太湖典型农田土壤水分动态模拟 被引量:16
18
作者 林洁 陈效民 +2 位作者 张勇 潘根兴 张旭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0-144,共5页
收集太湖典型农田2010年10—12月和2011年3—6月2个时间段的逐日气象资料和土壤水分资料,运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和缺省因子分析法确定影响该地区土壤水分动态的主要气象因子(降水量、蒸发量、平均气温和平均地表温度以及平... 收集太湖典型农田2010年10—12月和2011年3—6月2个时间段的逐日气象资料和土壤水分资料,运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和缺省因子分析法确定影响该地区土壤水分动态的主要气象因子(降水量、蒸发量、平均气温和平均地表温度以及平均风速),以这些主要影响因子作为输入变量建立该地区土壤水分动态模拟的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100组实测样本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用剩余的64组实测样本进行检验。结果表明:0~14 cm和14~33 cm土壤含水量模拟的平均相对误差(MARE)最大为0.062 9,均方根误差(RMSE)最大为1.764,不同土壤层次的训练样本和检验样本的精度(PA)都在0.87以上。因此,BP神经网络用于太湖典型农田的土壤水分动态模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动态 敏感因子 BP神经网络 模型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温湿度风速条件的混凝土开裂试验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陆采荣 梅国兴 +2 位作者 刘伟宝 王珩 戈雪良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9年第6期66-69,80,共5页
研制了一套考虑温湿度风速条件的混凝土开裂试验装置,可以通过试验对比不同气候条件下混凝土的开裂情况。采用混凝土开裂气候敏感性因子表述混凝土开裂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可以优选气候适应性强的混凝土配合比用于渠道衬砌混凝土工程... 研制了一套考虑温湿度风速条件的混凝土开裂试验装置,可以通过试验对比不同气候条件下混凝土的开裂情况。采用混凝土开裂气候敏感性因子表述混凝土开裂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可以优选气候适应性强的混凝土配合比用于渠道衬砌混凝土工程。该试验方法成功在南水北调东线穿黄工程的配合比优化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衬砌混凝土 开裂 气候 混凝土开裂气候敏感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系统的地下水动态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琳 李占斌 +2 位作者 张霞 于国强 李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5-589,共5页
为了深入探求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以陕西洛惠渠灌区实测数据为例,首先采用改进的灰色斜率关联法,对灌区自然—人工—生物条件下地下水动态敏感性因子进行研究,分析了各因子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并运用灰色动态模型对敏感因子进行灾变预... 为了深入探求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以陕西洛惠渠灌区实测数据为例,首先采用改进的灰色斜率关联法,对灌区自然—人工—生物条件下地下水动态敏感性因子进行研究,分析了各因子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并运用灰色动态模型对敏感因子进行灾变预测。结果表明:蒸发量是影响该灌区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因子,而各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影响,形成了复杂条件下的耦合关系;灰色动态模型对蒸发量的灾变预测精度较高,完善模型系统。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到灌区地下水动态评价中是切实可行的,是对传统地下水动态研究方法的补充与完善,可为灌区管理和调控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惠渠灌区 地下水动态 灰色斜率关联度 敏感因子 灰色动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