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构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神学支点——因信称义:从使徒保罗到改革家马丁·路德 被引量:2
1
作者 姜守明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2-189,共8页
回望过去,反观历史,这是人类固有的天性,也是理性的表征,人类就是在不断鉴古知今中走向明天的。就近代早期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来看,不论是人文主义者,还是新教神学家,无疑都具有强烈的复古色彩。这实际上是他们从历史经验中寻求... 回望过去,反观历史,这是人类固有的天性,也是理性的表征,人类就是在不断鉴古知今中走向明天的。就近代早期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来看,不论是人文主义者,还是新教神学家,无疑都具有强烈的复古色彩。这实际上是他们从历史经验中寻求思想解放、构建世俗民族国家合法性的重要表现。将宗教改革建立在因信称义神学的支点上,并不是马丁·路德的突发奇想,而是他对使徒保罗福音信仰的认知结果。为了纠正中世纪罗马教会对因信称义教义的严重偏离,路德斗胆去挑战主权,抨击了天主教神学主张的因律称义论或善功称义说,这不仅从表象上回归了原始基督教的福音教义,而且突破了天主教会的枷锁,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信神的奴役制,从而"把人从外在宗教解放出来",为欧洲的宗教多元化和思想解放开辟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改革 因信称义 保罗 马丁·路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德玫瑰:符号学视角下的“因信称义” 被引量:2
2
作者 林纯洁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16,共8页
16世纪初,马丁·路德在阅读《圣经》的过程中重新发现"因信称义"的教义,引发了宗教改革。路德将"因信称义"的神学思想设计进了他的玫瑰纹章中。玫瑰在中世纪以来就具有神圣的含义,在天主教中象征圣洁和圣母玛... 16世纪初,马丁·路德在阅读《圣经》的过程中重新发现"因信称义"的教义,引发了宗教改革。路德将"因信称义"的神学思想设计进了他的玫瑰纹章中。玫瑰在中世纪以来就具有神圣的含义,在天主教中象征圣洁和圣母玛利亚。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路德玫瑰纹章作为一种神学符号,象征了路德的"因信称义"神学观念和十字架神学。路德玫瑰既象征了路德在神学上的新思想,又暗含了对传统教义的继承,同时体现了新教的视觉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德 玫瑰 纹章 因信称义 十字架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德的"因信称义"说及其人文主义精神 被引量:1
3
作者 邓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3-118,共6页
路德是德国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同时也是一名杰出的人文主义者。路德的宗教改革纲领———"因信称义"说包含着人的自由发展、人的平等、人的价值、节制消费、民族意识等一系列人文主义思想的精髓。所以,在德国,宗教改革成为了... 路德是德国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同时也是一名杰出的人文主义者。路德的宗教改革纲领———"因信称义"说包含着人的自由发展、人的平等、人的价值、节制消费、民族意识等一系列人文主义思想的精髓。所以,在德国,宗教改革成为了文艺复兴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德 因信称义 人文主义 圣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丁·路德“因信称义说”之形成过程
4
作者 余红江 刘以贞 《理论月刊》 2003年第9期51-53,共3页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对西欧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阐述了马丁·路德宗教思想的核心“因信称义”说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 马丁·路德 因信称义 上帝的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犹太教与基督教的信与行 被引量:8
5
作者 傅有德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4-168,共5页
信与行,是犹太教和基督教中的两个重要范畴。犹太教以对上帝的信仰为基础,以做义人为目的,突出了行为和律法的作用,因而被视为“尚行之教”,其救赎之路可以概括为“因行称义”。基督教以耶稣基督的信仰为基石,认为只有依赖“信仰”才能... 信与行,是犹太教和基督教中的两个重要范畴。犹太教以对上帝的信仰为基础,以做义人为目的,突出了行为和律法的作用,因而被视为“尚行之教”,其救赎之路可以概括为“因行称义”。基督教以耶稣基督的信仰为基石,认为只有依赖“信仰”才能得救,其救赎之路被称为“因信称义”。“因行称义”和“因信称义”表明,犹太教和基督教在信与行问题上重心不同,而它们之间更本质的区别是信仰对象和救赎手段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犹太教 因行称义 律法主义 基督教 因信称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拯救信仰——评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被引量:6
6
作者 胡玉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6期70-74,共5页
本文考察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成功的原因及其对于复兴基督教的重大意义。指出宗教改革成功的原因一方面在于马丁·路德的高贵的个人品质,他既是忠实的信仰者,又是坚定的改革家,敢于同罗马教会的腐败势力作坚持不懈的斗争;... 本文考察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成功的原因及其对于复兴基督教的重大意义。指出宗教改革成功的原因一方面在于马丁·路德的高贵的个人品质,他既是忠实的信仰者,又是坚定的改革家,敢于同罗马教会的腐败势力作坚持不懈的斗争;另一方面在于他因势利导,改造教会组织与旧教义,使之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相适应,从而使古老的基督教获得了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丁·路德 宗教改革 新教 信称义 因信称义 宗教公社 善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丁·路德与近代启蒙哲学
7
作者 黄裕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52,180,共13页
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不仅主导了其宗教改革运动,而且影响了后来的启蒙哲学。他的神学思想通过否定以罗马教廷为代表的神职阶层对属灵阶层的垄断,在确立了每个个人在属灵方面的平等地位的同时,把人从“单位”与“类存在”中解放出来... 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不仅主导了其宗教改革运动,而且影响了后来的启蒙哲学。他的神学思想通过否定以罗马教廷为代表的神职阶层对属灵阶层的垄断,在确立了每个个人在属灵方面的平等地位的同时,把人从“单位”与“类存在”中解放出来,使人在神一人关系中成为能够且必须独自面对神,因而是不可被替代、被代表的个体;通过区分属灵的自由与属世的自由,在否定了属灵的自由意志的同时,承认并确立了属世的自由意志;而在构成其神学思想要义的“因信称义”学说里,通过确立“信”的绝对优先性,在把人从过去与一切传统中解放出来的同时,把一切传统置于重估与成全的境地,从而确立了个体在实现一切转向与革新中的本位地位。无论是属灵上的平等,还是个体的自由与本位地位,以及把一切传统都置于重估地位的思想,都是整个启蒙哲学以自觉的方式所要确立的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丁·路德 启蒙哲学 自由 个体本位 因信称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耶人格修养观比较——以孟子的“养气”和保罗的“称义”为核心
8
作者 周玄毅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43,共7页
人格修养旨在构建实践道德规范的"动力因",即通过对道德情操的培育使人的实然(真实愿望)与应然(道德理想)统一起来。为此,孟子和保罗通过强调道德的内在性、自足性和必然性,对各自传统中的"气"与"义"的... 人格修养旨在构建实践道德规范的"动力因",即通过对道德情操的培育使人的实然(真实愿望)与应然(道德理想)统一起来。为此,孟子和保罗通过强调道德的内在性、自足性和必然性,对各自传统中的"气"与"义"的概念进行了改造,形成了以"养气"和"称义"为核心的人格修养学说。通过对比,我们既可以发现二者在人格修养问题上以"自然→人为→必然"为进路达至实然与应然相统一的共通之处,也可以看出它们在方向、方法和维度上的根本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基督教 孟子 保罗 知言养气 因信称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字架下的狂飙——论席勒的《强盗》
9
作者 李丹 张秀宁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75-78,共4页
传统上对于席勒《强盗》的讨论与批评,往往局限于从"反抗压迫,追求自由"的政治角度加以伸扬,忽视了基督教伦理尤其是路德宗对《强盗》的影响,这也导致了对该剧理解的狭隘。事实上,《强盗》是一个暧昧复杂的文本。在剧中所表... 传统上对于席勒《强盗》的讨论与批评,往往局限于从"反抗压迫,追求自由"的政治角度加以伸扬,忽视了基督教伦理尤其是路德宗对《强盗》的影响,这也导致了对该剧理解的狭隘。事实上,《强盗》是一个暧昧复杂的文本。在剧中所表现出的"不彻底、妥协和保守"无不与路德宗息息相关。本文充分考察《强盗》的宗教基础,着重探讨基督教路德宗对《强盗》的影响,并指出,《强盗》的悲剧意义更多在于启蒙精神对路德宗伦理的弱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盗》 路德宗 因信称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诠释学与神学的对话:伽达默尔诠释学的贡献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鸿信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5-52,共8页
基督宗教核心教义“因信称义”的神学思考在天主教与基督教长期论辩与对话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分歧,藉助于伽达默尔诠释学得到启发与观照。伽达默尔诠释学以“游戏”概念超越传统主客对立的观点,把“了解”过程视为主客交织的,可以解决天... 基督宗教核心教义“因信称义”的神学思考在天主教与基督教长期论辩与对话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分歧,藉助于伽达默尔诠释学得到启发与观照。伽达默尔诠释学以“游戏”概念超越传统主客对立的观点,把“了解”过程视为主客交织的,可以解决天主教与基督教因着主客二分架构而来的分歧,并且重新解读信仰为一种“投入性参与”,当人忘我地投入相信时,不再是全然主观,亦非全然客观,而且是“创造性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 神学 因信称义 伽达默尔 游戏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的基督教人文主义渊源
11
作者 李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3-111,共9页
国内现有的研究,多旨在澄清对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关系的误解,未能更深入探究两者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以较为先进的语言与文本批判方法对《圣经》的翻译和研究不仅为路德等改教家提供了新的神学思想的提出依据,他们基... 国内现有的研究,多旨在澄清对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关系的误解,未能更深入探究两者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以较为先进的语言与文本批判方法对《圣经》的翻译和研究不仅为路德等改教家提供了新的神学思想的提出依据,他们基于基督徒立场在人文主义思潮下对《圣经》形成的新的体认更成为路德"唯独圣经"思想的重要基础。基督教人文主义在那个时代彰显的人文精神为路德改教思想的形成和提出提供了先在的社会主题和直接的思想资源,路德以"因信称义"为支柱性理论的改教思想则以吊诡的形式继承并超越了基督教人文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人文主义 路德 宗教改革思想 “唯独圣经” 因信称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对基督教的反思及遗存的圣经诸书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锡佩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年第3期61-65,共5页
鲁迅对基督教的反思及遗存的圣经诸书姚锡佩基督教虽不如佛道二教那样渗透于鲁迅早年生活的社会和家庭中,但对生于我国沿海地区的鲁迅来说,也不陌生。那时他的家乡绍兴已有基督教堂,甚至有女教士来他家传道,劝他祖母为来世救灵魂①... 鲁迅对基督教的反思及遗存的圣经诸书姚锡佩基督教虽不如佛道二教那样渗透于鲁迅早年生活的社会和家庭中,但对生于我国沿海地区的鲁迅来说,也不陌生。那时他的家乡绍兴已有基督教堂,甚至有女教士来他家传道,劝他祖母为来世救灵魂①。在19世纪末,由于帝国主义利用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鲁迅 《圣经》故事 《旧约》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因信称义 上帝 也里可温 耶稣基督 周作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