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3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电刺激电极实际放置位置与理论靶点偏移的回顾性研究
1
作者 张家禧 樊碧发 +6 位作者 窦新雨 张毅 胡慧敏 王瑞韬 李晨 李怡帆 毛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0-365,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电极实际放置位置与理论靶点位置的偏移情况和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于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行SCS治疗的住院病人144例。记录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体... 目的:回顾性分析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电极实际放置位置与理论靶点位置的偏移情况和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于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行SCS治疗的住院病人144例。记录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诊断、疼痛部位、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电极理论靶点与实际放置位置的偏移量。对偏移量进行可视化分析,观察其分布情况,并根据偏移量是否超过1个椎体高度将病人分为明显偏移组(n=56)和轻微偏移组(n=88),比较两组病人的上述指标。结果:靶点位于C_(6)~T_(7)水平时,电极实际放置位置较靶点下移更为普遍,靶点位于T_(9)~L_(1)节段时电极实际放置位置较靶点上移的情况较多;疼痛位于上肢、胸腹部的病例出现电极位点较靶点下移的情况较多;而疼痛位于下肢电极实际位点较靶点上移趋势明显;明显偏移组和轻微偏移组的年龄、BMI、病程、VAS评分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SCS电极的实际放置位置在颈段、上胸段易向下偏移,在胸腰段易向上偏移,偏移量不超过1个椎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电刺激 电极放置位置 偏移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级实验室结核病检测方法的诊断效果分析:一项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回顾性研究
2
作者 邱勇 权卓 +6 位作者 屈榕 田发君 李蒙 王更生 王娅 郭明成 高谦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1-188,共8页
目的:利用县级实验室常规结核病检测数据,评估固体培养、GeneXpert MTB/RIF(简称“Xpert”)和GeneXpert MTB/RIF Ultra(简称“Xpert Ultra”)在基层定点医疗机构诊断结核病患者的实际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7月至2024年1月期间,就诊于武... 目的:利用县级实验室常规结核病检测数据,评估固体培养、GeneXpert MTB/RIF(简称“Xpert”)和GeneXpert MTB/RIF Ultra(简称“Xpert Ultra”)在基层定点医疗机构诊断结核病患者的实际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7月至2024年1月期间,就诊于武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门诊的疑似肺结核患者及其首诊痰标本。就诊患者被要求采集3份痰标本开展涂片、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用于结核病诊断。以液体培养结果为标准,计算固体培养、Xpert和Xpert Ultra诊断结核病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同时基于涂片结果进行亚组分析,计算3种检测方法分别诊断涂阳和涂阴患者的敏感度。结果:共2769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4.56%(680/2769)为女性。涂片、固体培养、液体培养、Xpert和Xpert Ultra的阳性率分别为10.36%(286/2761)、23.66%(362/1530)、29.31%(730/2491)、28.06%(275/980)和35.33%(254/719)。以液体培养结果为标准,固体培养、Xpert和Xpert Ultra的敏感度分别为84.55%(80.53%~88.03%)、91.19%(86.72%~94.54%)和96.20%(92.32%~98.46%),特异度分别为99.00%(98.17%~99.52%)、92.62%(90.27%~94.54%)和86.65%(83.05%~89.73%)。在涂阴但液体培养阳性的患者中,固体培养、Xpert和Xpert Ultra的敏感度分别为76.08%(69.71%~81.69%)、83.74%(76.01%~89.78%)和94.17%(88.35%~97.62%)。Xpert或Xpert Ultra阳性但培养阴性的患者中,49.51%(51/103)的患者就诊前2周内服用过抗结核药物或有结核病病史。Xpert Ultra检测为痕量(Trace)的患者中,74.19%(23/31)可判断为活动性结核病。结论:液体培养和分子诊断工具在真实基层结核病诊断中具有较高敏感度,特别是Xpert Ultra,可以有效实现对当地低菌量患者的快速诊断。加快液体培养和Xpert Ultra在基层实验室的普及可以显著提升患者检出率,并有助于实现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实验室 诊断 敏感性与特异性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patology|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比较TACE与TACE联合TKI和ICI作为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转化治疗方案(GUIDANCE001)
3
作者 杨大龙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9-299,共1页
多数肝细胞癌(HCC)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或剩余肝体积不足,仅少数患者可获得Ⅰ期根治性肝切除术机会。针对不可切除HCC,欧美及亚洲指南推荐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作为中晚期标准治疗,部分亚洲指南甚至将其扩展至晚期患者。临床实践表明... 多数肝细胞癌(HCC)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或剩余肝体积不足,仅少数患者可获得Ⅰ期根治性肝切除术机会。针对不可切除HCC,欧美及亚洲指南推荐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作为中晚期标准治疗,部分亚洲指南甚至将其扩展至晚期患者。临床实践表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与TACE联用具有安全性,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引入则开启了联合治疗新模式。最新证据提示,TACE联合TKI和ICI的三联方案可能较单纯TACE进一步延长生存,但这一策略的适用人群尚未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不可切除 回顾性研究 TACE 三联方案 转化治疗 适用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苈强心胶囊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患者发生利尿剂抵抗风险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冯超 蒋汉涛 +2 位作者 樊官伟 李澜 冯津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578-2585,共8页
背景利尿剂抵抗与心力衰竭(HF)患者的病死率增加有关。芪苈强心胶囊是用于治疗HF的中药。目前缺乏其在改善利尿剂抵抗方面作用的临床证据。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能否降低慢性HF急性失代偿(ADCHF)患者发生利尿剂抵抗的风险并改善其预后... 背景利尿剂抵抗与心力衰竭(HF)患者的病死率增加有关。芪苈强心胶囊是用于治疗HF的中药。目前缺乏其在改善利尿剂抵抗方面作用的临床证据。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能否降低慢性HF急性失代偿(ADCHF)患者发生利尿剂抵抗的风险并改善其预后。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2年6月在天津大学胸科医院CICU病区住院治疗的HF患者37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利尿剂抵抗将患者分为利尿剂抵抗组(118例)和非利尿剂抵抗组(25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对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因心血管事件再住院或全因死亡情况。绘制各组患者的Kaplan-Meyer生存曲线,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患者发生利尿剂抵抗风险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究ADCHF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利尿剂抵抗组年龄、体质量、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NT-proBNP)、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高于非利尿剂抵抗组,24 h液体摄入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淋巴细胞绝对值、芪苈强心胶囊使用率低于非利尿剂抵抗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芪苈强心胶囊(OR=0.363,95%CI=0.186~0.708,P=0.003)、24 h液体摄入量升高(OR=0.286,95%CI=0.177~0.461,P<0.001)是ADCHF患者发生利尿剂抵抗风险的保护因素。体质量增加(OR=1.064,95%CI=1.040~1.088,P<0.001)、血尿酸增高(OR=1.002,95%CI=1.000~1.004,P=0.027)是患者发生利尿剂抵抗风险的危险因素。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利尿剂抵抗组无终点事件平均生存时间短于非利尿剂抵抗组(χ^(2)=11.866,P=0.001);未使用芪苈强心胶囊患者无终点事件平均生存时间短于使用芪苈强心胶囊患者(χ^(2)=6.502,P=0.01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芪苈强心胶囊(HR=0.536,95%CI=0.308~0.933,P=0.027)和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HR=0.435,95%CI=0.229~0.826,P=0.011)是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保护因素,总胆红素升高(HR=1.019,95%CI=1.008~1.030,P=0.001)、总胆汁酸升高(HR=1.029,95%CI=1.002~1.058,P=0.036)是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在常规抗HF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芪苈强心胶囊可以降低ADCHF患者发生利尿剂抵抗的风险,同时降低这类患者1年内因心血管事件再住院或全因死亡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利尿剂抵抗 芪苈强心胶囊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栓塞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临床特点的回顾性研究
5
作者 王武超 刘思齐 +1 位作者 刘倩倩 朱继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3372-3377,共6页
背景急性肺栓塞(APE)是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近年AP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检出率不断增加,存在血栓和出血的双重问题,目前研究主要以成功的病例报道为主,存在一定的临床评估和治疗方案的研究缺口。目的探讨AP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特... 背景急性肺栓塞(APE)是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近年AP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检出率不断增加,存在血栓和出血的双重问题,目前研究主要以成功的病例报道为主,存在一定的临床评估和治疗方案的研究缺口。目的探讨AP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临床预后,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AP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21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出血情况分为严重出血组(7例)和轻微/无出血组(14例);依据患者是否合并除肺动脉以外其他部位血栓将患者分为多部位血栓组(7例)和肺动脉血栓组(14例);依据患者死亡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5例)和存活组(1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本研究共纳入AP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21例,其中男7例,女14例,平均年龄(63.2±18.9)岁。分析病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例,抗磷脂抗体综合征4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3例,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肿瘤相关性血小板减少2例,病因不明3例。19例患者进行抗凝治疗。肺动脉血栓组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高于多部位血栓组(P<0.05)。严重出血组男性比例、平均血小板体积低于轻微/无出血组,多部位血栓比例、中心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高于轻微/无出血组(P<0.05)。死亡组抗凝治疗比例、血小板计数低于生存组,心率、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比值、肿瘤相关血小板减少比例高于生存组(P<0.05)。结论AP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存在多血栓事件风险,抗凝治疗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依据血小板计数开展抗凝治疗与严重出血事件无相关性,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参数及其他凝血相关参数有助于血栓负荷、出血风险及临床预后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血小板减少 预后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预成冠全冠式远中导板间隙保持器应用于第二乳磨牙早失的回顾性研究
6
作者 肖芳莉 谢玲 +3 位作者 张松营 丁月 任乐文 田文仙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80-1085,共6页
目的:回顾性观察金属预成冠全冠式远中导板间隙保持器(distal shoe space maintainer,DSSM)在第二乳磨牙早失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4年1月89例因第二乳磨牙早失行全冠式DSSM治疗病例,回顾性分析至少术后1年的临床资... 目的:回顾性观察金属预成冠全冠式远中导板间隙保持器(distal shoe space maintainer,DSSM)在第二乳磨牙早失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4年1月89例因第二乳磨牙早失行全冠式DSSM治疗病例,回顾性分析至少术后1年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从DSSM保留率、保留状态、间隙丧失情况及DSSM维持时间4个方面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57例完成随访到DSSM拆除病例进行数据分析,平均维持时间15(12.5,18.0)个月,其中16例出现脱落或提前拆除,第一乳磨牙的慢性炎症和脱焊在DSSM脱落失败的危险因素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乳磨牙的慢性炎症在影响DSSM变形移位的危险因素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84例完成1年随访病例进行数据分析,22例移位变形病例平均间隙丧失2.31(2.14,2.34)mm,62例在位状态良好病例平均间隙丧失0.13(0.09,0.18)mm,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冠式DSSM在在位保留上有优势,在位良好的病例也达到了良好的间隙保持临床效果,对于术前第一乳磨牙根尖周状态的判断及治疗和咬合管理还需予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冠式远中导板间隙保持器 第二乳磨牙早失 第一恒磨牙未萌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11
7
作者 张智海 沈建雄 刘忠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55-262,287,共9页
目的 通过对既往国内文献复习 ,提出一种更方便、更科学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方法 检索国内期刊数据库中已发表的文献 ,摘录骨密度丢失率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分析 ,得到不同年龄段、不同作者、使用不同型号仪器、不同部位的... 目的 通过对既往国内文献复习 ,提出一种更方便、更科学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方法 检索国内期刊数据库中已发表的文献 ,摘录骨密度丢失率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分析 ,得到不同年龄段、不同作者、使用不同型号仪器、不同部位的骨密度丢失百分率及相关曲线。结果 中国男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推荐使用骨密度丢失百分率 2 5 %或 2SD ;中国女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推荐使用骨密度丢失百分率 2 5 %或 2SD ;测量部位推荐使用如下顺序 :股骨颈 >前臂远端 1/ 3、1/ 10、1/ 6 >RA法手指骨 2 ,3,4中节 >股骨Troch区 ;不推荐使用股骨Ward区和腰椎侧位。结论 使用骨密度丢失百分率这个指标作为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非常有意义 ,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 回顾性研究 股骨 中国人 SD 指骨 腰椎侧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右半结肠癌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工 高玉堂 +3 位作者 季步天 郑树 金凡 项永兵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3-68,共6页
左、右半结肠癌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杨工,高玉堂,季步天,郑树,金凡,项永兵(中国医学科学院浙江分院,杭州310009)遗传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左、右半结肠癌发病的遗传学背景可能存在差异,而两组病例暴露的环境因素是否... 左、右半结肠癌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杨工,高玉堂,季步天,郑树,金凡,项永兵(中国医学科学院浙江分院,杭州310009)遗传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左、右半结肠癌发病的遗传学背景可能存在差异,而两组病例暴露的环境因素是否也不同,目前尚不清楚。为此,笔者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诊断唇腭裂308例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何倩云 杨苑香 +8 位作者 陈敏 陈菲 曹定娅 李南 翦薇 潘悦健 张慧敏 刘维强 李志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88-691,共4页
目的:探讨胎儿唇腭裂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为该疾病的临床咨询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所有超声诊断为唇裂/腭裂/唇腭裂的308例孕妇的产前诊断情况,比较不同类型唇腭裂的超声表型特征及染色体异常... 目的:探讨胎儿唇腭裂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为该疾病的临床咨询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所有超声诊断为唇裂/腭裂/唇腭裂的308例孕妇的产前诊断情况,比较不同类型唇腭裂的超声表型特征及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结果:(1)超声诊断结果显示,在308例唇腭裂胎儿中非综合征型唇腭裂258例(83.77%),综合征型唇腭裂50例(16.23%),其中单纯唇裂40例(12.99%),唇裂合并腭裂266例(86.36%),单纯腭裂2例(0.65%)。(2)同意进行产前诊断137例(44.48%),染色体异常共22例(16.06%),其中23例综合征型唇腭裂中发现染色体异常共12例(52.17%),分别为13-三体8例(66.67%),18-三体2例(16.67%),三倍体2例(16.67%);而在114例非综合征型唇腭裂中发现染色体异常10例(8.77%),分别为18-三体1例,21-三体1例,标记染色体1例,发现基因微缺失微重复等遗传综合征4例(B超检查均无任何软指标及除唇腭裂外的其他结构异常),臂间倒位等染色体多态性3例。染色体基因芯片分析(CMA)检测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16.16%(16/99),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检出率为15.79%(6/38)。(3)随访到204例患者,186例患者选择引产,18例患者出生后进行手术干预治疗。结论:唇腭裂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较高,建议对所有类型唇腭裂均进行产前诊断;CMA检测可以发现除非整倍体外的拷贝数变异,建议对唇腭裂胎儿优选基因芯片进行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产前诊断 染色体 染色体基因芯片分析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地区急性高原病的疾病减员率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游海燕 高钰琪 +1 位作者 李潇潇 黄朝晖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90-993,共4页
目的分析海拔高度与急性高原病(AMS)疾病减员率的关系,为部队急进高原卫勤保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获取不同海拔AMS减员人数及发病率,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曲线拟合等方法分析AMS减员率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海拔高度与AMS... 目的分析海拔高度与急性高原病(AMS)疾病减员率的关系,为部队急进高原卫勤保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获取不同海拔AMS减员人数及发病率,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曲线拟合等方法分析AMS减员率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海拔高度与AMS减员率存在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r=0.868,P<0.01)。3500~5270m范围内AMS减员率(P)与海拔高度(h)二次方曲线拟合方程为P=64.542-0.034h+4.90×10-6h2,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曲线拟合度好(决定系数R2=0.835,F=35.492,P<0.01)。海拔3500~4000m与4000m以上高度AMS减员率分别为5.74%±3.70%(95%CI 2.64%~8.83%)和17.53%±10.16%(95%CI 9.72%~25.3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7,P<0.05)。结论 AMS减员率随海拔高度增加呈上升趋势。本研究结果为开展AMS减员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病 急性 军事人员 高海拔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情况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吴艳 钟晓云 +5 位作者 陈文 李刚 周利刚 谢茜 王琪 沈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 :总结分析早产超、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的情况,为提高早产超、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提供帮助。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197例早产超、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一般临床资料、住院期间的喂养方式、营养状况、并发症、... 目的 :总结分析早产超、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的情况,为提高早产超、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提供帮助。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197例早产超、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一般临床资料、住院期间的喂养方式、营养状况、并发症、结局等。结果:(1)收治的超、极低出生体重儿有逐年增加趋势,救治存活率亦逐渐提高,从2011年80.77%上升到2014年87.36%。(2)引起死亡疾病依次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持续性肺动脉高压、脑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Ⅲ-Ⅳ°、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出院时体质量、头围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为45.18%、24.53%。(4)超、极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63.45%;败血症发生率14.72%,其中早发性败血症占34.48%、晚发性败血症占65.52%;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0.51%;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9.88%;视网膜病变发生率21.65%;胆汁淤积发生率1.01%。结论 :影响超、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因素除医疗救治水平外,与家庭经济状况、患儿预后关系密切;为了提高极早早产儿的存活率和存活质量,应进一步加强孕妇产前规范化应用类固醇激素促胎肺成熟,应用INSURE技术,规范氧疗、肠内外营养、抗菌素应用等防治感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超低出生体重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存活率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溶栓治疗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鹏 吉训明 +4 位作者 罗玉敏 宣芸 李克 李大磊 凌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299-302,共4页
目的总结动脉溶栓治疗的影响因素,为动脉内溶栓治疗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我中心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内溶栓治疗住院病例,采集患者病史、起病过程的特点、发病与动脉溶栓的间隔时间、有无出血、是否死亡以及治疗之... 目的总结动脉溶栓治疗的影响因素,为动脉内溶栓治疗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我中心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内溶栓治疗住院病例,采集患者病史、起病过程的特点、发病与动脉溶栓的间隔时间、有无出血、是否死亡以及治疗之后(包括治疗后即刻、治疗后24h)患者主要神经功能的变化过程,我们所选用的神经功能包括肌力、眼震及意识水平。脑血管造影回顾则采集动脉溶栓前后DSA血管形态的异常发现及变化,以及尿激酶用量。此后对上述指标进行整理,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溶栓时间为5.8(5.8±3.3)h;DSA资料丢失20例,造影阴性率为14.7%,血管再通率(部分及完全再通)为36.2%,溶栓后早期(<24h)症状加重24例(27.3%)。起病后6h内接受动脉内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治疗后24h内加重率为31.7%,与6h以上接受治疗者相比(18.5%)有明显差异(P=0.01);而与年龄、起病特点、溶栓后神经功能评分及血管造影结果及血管再通率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不分辨前后循环所有患者群体内,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的动脉溶栓时间窗可以延长至6h,却面临更高的早期加重率。所以对于早期加重的原因揭示及有效处理,可以改善动脉溶栓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三城市儿童步行者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段蕾蕾 孙燕鸣 +2 位作者 邓晓 张睿 吴凡 《中国健康教育》 2007年第5期330-332,358,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儿童步行安全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加强儿童道路交通伤害预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002004年三城市交管部门14岁以下儿童步行者交通伤害发生资料。结果三城市5年间儿童步行者道路交通伤害... 目的了解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儿童步行安全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加强儿童道路交通伤害预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002004年三城市交管部门14岁以下儿童步行者交通伤害发生资料。结果三城市5年间儿童步行者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率为14.93/10万,男女比例为1.79:1,5~9岁为高发年龄,儿童步行者发生道路交通伤、亡的主要责任方为行人,受伤害儿童43.0%为轻伤,46.6%为重伤,10.4%为死亡。结论道路交通伤害严重威胁儿童安全与健康,儿童步行者发生道路交通伤害与多种因素有关,需社会各个部门参与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步行者 道路交通伤害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阿培南治疗慢性肝病合并急性细菌性感染820例有效性和安全性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亮 唐世刚 +6 位作者 阚晓 朱传武 邱源旺 李粤平 徐天敏 黄建荣 田德英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06-910,共5页
目的评价比阿培南治疗慢性肝病合并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研究,820例慢性肝病合并急性细菌性感染患者,给予阿培南300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滴注时间30~180min,q8h或q6h,治疗时间≥3d,比阿... 目的评价比阿培南治疗慢性肝病合并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研究,820例慢性肝病合并急性细菌性感染患者,给予阿培南300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滴注时间30~180min,q8h或q6h,治疗时间≥3d,比阿培南一般疗程7~14d。结果比阿培南有效率75.73%。痊愈率、显效率、进步率、无效率及死亡率分别为22.45%,41.95%,23.22%,10.37%和2.01%。细菌清除率和假定清除率分别为42.86%和47.96%。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10%。结论比阿培南治疗慢性肝病合并急性细菌性感染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阿培南 肝病 慢性 感染 细菌性 安全性 有效性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80例脑卒中运动障碍患者针刺配合物理治疗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孙光华 周君 +6 位作者 周桂娟 龙黎萍 欧阳滢 王甜甜 倪志勇 李康 封蔚彬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2039-2042,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物理治疗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本科室2015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的脑卒中并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共580例,以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治疗前及治疗后脑卒中患者的Barthel指数...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物理治疗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本科室2015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的脑卒中并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共580例,以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治疗前及治疗后脑卒中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NHISS评分、Fugl-Meyer评分,Brunnstrom分期及Ashworth分级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1)治疗后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评分增高,NIHS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评分减少,Fugl-Meyer上肢及下肢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 01,P <0. 01,P <0. 01和P <0. 01);(2)Brunnstrom分期比较上肢、手、下肢,治疗后较治疗前经Ridit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P <0. 05,P <0. 01);(3)Ashworth分级上肢及下肢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P> 0. 05)。结论:针刺配合物理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临床中值得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针刺 物理治疗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术后镇痛及不良反应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肖玮 王天龙 +1 位作者 赵磊 张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453-457,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状况及年龄等因素对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127例颅内肿瘤切除术后患者麻醉镇痛(芬太尼联合昂丹司琼静脉持续镇痛)过程,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和静脉镇痛是否影响患者下床活动等标准,...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状况及年龄等因素对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127例颅内肿瘤切除术后患者麻醉镇痛(芬太尼联合昂丹司琼静脉持续镇痛)过程,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和静脉镇痛是否影响患者下床活动等标准,评价手术前和手术后24 h、48 h之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以及手术后24和48 h疼痛程度、精神状态、活动状态和术后不良反应(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排气障碍)发生情况。结果不同年龄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呼吸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但仍在正常值范围。术后总体镇痛优良率为84.25%(107/127)。不同年龄组同一测量时间点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各组手术后48 h VAS评分均低于24 h时(均P=0.000)。术后总体呕吐发生率为29.13%(37/127),尿潴留发生率为14.96%(19/127),各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因素分析,性别与手术后呕吐有关(P=0.022),而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年龄与手术后精神状态、活动状态呈正相关(P<0.05)。结论芬太尼联合昂丹司琼持续静脉镇痛仍可为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提供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性别可能为术后发生恶心、呕吐高危因素,而手术后精神状态和活动状态主要与患者年龄、ASA分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和镇痛 芬太尼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某医院抽样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孟佳 许亚茹 +3 位作者 缪晓涵 孟霖 张明明 姜礼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2-65,69,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黑龙江省某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住院患者的维生素D[25(OH)D]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该医院病案系统2017-2018年所有测定25(OH)D的病例,获取病例信息,将25(OH)D水平按照不同信息分类并比较。结果研究样本... 目的回顾性分析黑龙江省某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住院患者的维生素D[25(OH)D]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该医院病案系统2017-2018年所有测定25(OH)D的病例,获取病例信息,将25(OH)D水平按照不同信息分类并比较。结果研究样本包括876名研究对象,25(OH)D缺乏组与不足组共799人,占总人数的91.21%,25(OH)D充足组77人,占8.79%。男性组25(OH)D水平高于女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组中年龄与25(OH)D水平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2),女性组呈弱正相关(P<0.05)。骨质疏松组(OP)与非骨质疏松组(NOP)间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4),女性骨质疏松治疗组25(OH)D水平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24)。结论本研究中样本总体25(OH)D水平偏低,提示该地区人群25(OH)D水平普遍偏低。25(OH)D水平与性别、生活方式有关,与年龄、是否患有骨质疏松无关,服用活性维生素D不能提升血清25(OH)D水平。黑龙江地区人群应当注意补充25(OH)D,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或口服维生素D的方式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25羟维生素D 回顾性研究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7例天疱疮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渠涛 王宝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56-759,共4页
通过回顾性分析107例天疱疮住院病例临床资料,研究其病情受控前的各项指标,发现病情的轻重是影响皮质类固醇(下称激素)初始量、激素减量前时间、减量前激素总量、最大控制量和激素总量等指标的重要因素;加用免疫抑制剂可减少激素用量;... 通过回顾性分析107例天疱疮住院病例临床资料,研究其病情受控前的各项指标,发现病情的轻重是影响皮质类固醇(下称激素)初始量、激素减量前时间、减量前激素总量、最大控制量和激素总量等指标的重要因素;加用免疫抑制剂可减少激素用量;红斑型天疱疮和疱疹样天疱疮病情轻,容易控制。对其中的55例进行了随访,发现患者的死亡率与年龄、天疱疮类型和有无应用免疫抑制剂有关,缓解率与病情轻重、住院间最大控制量和天疱疮类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疱疮 回顾性研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和浩特地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回顾性研究(附1071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长海 马志新 毕力夫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07-209,共3页
目的通过对呼和浩特地区老年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揭示本地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特点,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呼和浩特市六所三级医院因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 目的通过对呼和浩特地区老年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揭示本地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特点,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呼和浩特市六所三级医院因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的老年患者1071例,设计调查表进行相关因素的登记,对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特征及4年发生情况进行动态分析。结果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例数有逐年递增趋势,女性发生例数明显多于男性,70至89岁是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发年龄,呼和浩特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有地区特点。结论应针对呼和浩特地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特点,加强本地区人群髋部骨折,尤其跌倒和骨质疏松的预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髋部骨折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牙周组织再生在伴牙槽骨缺损牙再植术中应用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发明 吴织芬 金岩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01-503,共3页
目的 :回顾分析配合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guidedtissueregeneration ,GTR)治疗对伴牙槽骨缺损的脱位再植牙的临床疗效的影响 ,为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经验。方法 :收集 1996年~ 2 0 0 3年间伴牙槽骨缺损、再植术中配合了GTR... 目的 :回顾分析配合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guidedtissueregeneration ,GTR)治疗对伴牙槽骨缺损的脱位再植牙的临床疗效的影响 ,为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经验。方法 :收集 1996年~ 2 0 0 3年间伴牙槽骨缺损、再植术中配合了GTR术治疗的完整病历资料 ,对其临床治疗情况及近远期疗效作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 2 3份符合条件的病历 (6 4颗再植牙 ) ,疗效分析结果表明 ,患牙术后 12个月探诊深度均显著减少 ,附着水平均显著获得 ;无论脱位时间长短 ,术后牙松动、牙根吸收和失牙的发生率均较高。伤后 6h内就诊脱位牙直接再植后 ,牙髓坏死率 77.5 % ,牙根吸收和失牙率与伤后就诊超过 6h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伤后就诊时间影响再植牙治疗效果 ,配合单纯GTR治疗 ,伴牙槽骨缺损的脱位再植牙的远期疗效仍然较差 ,利用GTR技术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特别是促进牙周缺损的再生需要进一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脱位 牙再植 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治疗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