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回应:地方公费师范生回归乡土的教育之路 被引量:6
1
作者 许家盘 李如密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27-34,共8页
地方公费师范生是乡村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是推动乡村教育振兴的生力军,其培养质量影响着乡村教育的发展质量。当前,职后地方公费师范生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着无法为乡村学生提供文化适宜的教学和难于融入乡土世界的“离乡”困境。困境的... 地方公费师范生是乡村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是推动乡村教育振兴的生力军,其培养质量影响着乡村教育的发展质量。当前,职后地方公费师范生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着无法为乡村学生提供文化适宜的教学和难于融入乡土世界的“离乡”困境。困境的突破需要引入文化回应的教育理念,深刻理解文化回应的教育意蕴。基于文化回应的视角,地方公费师范生的职前培养中存在的乡土文化疏离、个体经验“冷遇”和协同培养缺失等问题,影响了地方公费师范生文化回应素养的生成及乡土情怀的厚植,阻碍了地方公费师范生回归乡土的实现。帮助地方公费师范生由“离乡人”回归为“在乡人”,需要以文化回应性课程与教学为抓手,在课程中渗透乡土知识,在教学中观照个体经验,在培养中展开多方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回应 地方公费师范生 乡土文化 乡村教育 回归乡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乡土回归延展性策划的乡村特色风貌营建--以昆山阳澄湖地区乡村为例
2
作者 沈一婷 郭海鞍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6期173-179,共7页
已有关于乡村风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市域或县域等宏观尺度下的地域特色评价与优化策略,缺乏对村民主体视角与文化网络研究,而客体视角下的宏观策略运用至单个乡村微观建筑与景观风貌营建时又会出现乡土特色浮于建筑外观形式、后续村民使... 已有关于乡村风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市域或县域等宏观尺度下的地域特色评价与优化策略,缺乏对村民主体视角与文化网络研究,而客体视角下的宏观策略运用至单个乡村微观建筑与景观风貌营建时又会出现乡土特色浮于建筑外观形式、后续村民使用难以持续等问题。由此,为解决特色风貌自主营建中可持续回归的问题,文章区别于以“自上而下”的客体视角,将文化阐释学主体视角下的“深度描写”法与建筑策划方法结合,提出在三维度延展的过程中,推动主体自主阐释下特色可持续演变的乡土回归延展性策划方法,并以江苏苏州昆山阳澄湖片区乡村特色风貌营建为例,详细阐释策划不断扩展延伸的过程。最后,提出未来研究展望,即可借助层次分析法、无人机、摄像机等空间扫描和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建立量化数据库,加强风貌演变与策划内容调整的关联机制研究,形成一套营建全过程中预测问题并及时调整的策划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风貌 乡土回归 延展性策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社会化理论下流动儿童社会化的三种倾向与乡土回归 被引量:8
3
作者 吴志明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23,33,共6页
流动中国的到来伴随着流动儿童的规模增长。群体社会化理论认为,父母和家庭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儿童社会化主要是在同伴群体的同化过程中实现的。流动儿童群体与父母远离家乡熟人社区,流浪在乡土文化之外,在陌生的城市... 流动中国的到来伴随着流动儿童的规模增长。群体社会化理论认为,父母和家庭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儿童社会化主要是在同伴群体的同化过程中实现的。流动儿童群体与父母远离家乡熟人社区,流浪在乡土文化之外,在陌生的城市具有缺乏同伴群体的特点。作为弱势群体,他们能否顺利完成社会化无疑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社会现实问题。从社会化研究的三种角度审视流动儿童,发现其社会化的过程伴随着乡土文化的断裂、畸形人格的形成和个体角色的模糊的三种倾向。营建一个具有同伴群体现象和稳定社会文化交流传递机制的社会环境是引导流动儿童群体健康社会化的现实路径。本文把这一过程称为"乡土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社会化 群体社会化理论 乡土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回归与农村教育:农村基础教育的目标与定位 被引量:11
4
作者 苗睿岚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4-27,共4页
农村基础教育在基础性上的城市化可能意味着一种进步,但在文化性上的一体化却可能是一种危机。那种将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转化为所谓"留农教育"与"离农教育"的争论和冲突,是一种错误的、不明智的判断。农村基础教育的... 农村基础教育在基础性上的城市化可能意味着一种进步,但在文化性上的一体化却可能是一种危机。那种将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转化为所谓"留农教育"与"离农教育"的争论和冲突,是一种错误的、不明智的判断。农村基础教育的目标应该保持开放性,既包含保持与城市化教育同步的基础性,又具有体现乡村伦理信仰的价值性,并把重塑乡村少年的文化自信作为主要目标。农村基础教育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文化与信仰的问题,以及乡村社会伦理体系的重建问题,这是农村基础教育必须坚持的基本价值和应有的教育定位,应把守护乡村文明和坚定文化自信作为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回归 农村基础教育 逃离与留守 文化与信仰 留农与离农 乡村社会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乡村教师作为乡村知识分子身份的式微 被引量:60
5
作者 唐松林 丁璐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2-56,共5页
乡村教师之于乡村的知识分子身份,随着现代文明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而日渐式微:其"知识者"角色正在弱化,其"文化人"身份正在消失,其"政治精英"地位正在旁落;他们在追逐与城市教师趋同的专业化过程中,其创... 乡村教师之于乡村的知识分子身份,随着现代文明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而日渐式微:其"知识者"角色正在弱化,其"文化人"身份正在消失,其"政治精英"地位正在旁落;他们在追逐与城市教师趋同的专业化过程中,其创造力、判断力与反思力等均在发生全面退化。帮助乡村教师回归内心,融入生活,回归乡土,是回归乡村教师知识分子身份与促进其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知识分子 回归内心 回归乡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新诗60年的历程及其特殊贡献 被引量:1
6
作者 古远清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7-153,共7页
台湾新诗是一座重镇,在中国新诗乃至世界华文新诗地图上均占据重要地位。它在参与建构祖国新诗中做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丰富了中国当代新诗表现生活的空间;在文革期间,台湾新诗更是填补了中国当代新诗的大片空白;在表现中西文化冲突等... 台湾新诗是一座重镇,在中国新诗乃至世界华文新诗地图上均占据重要地位。它在参与建构祖国新诗中做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丰富了中国当代新诗表现生活的空间;在文革期间,台湾新诗更是填补了中国当代新诗的大片空白;在表现中西文化冲突等方面有自己的特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新诗 现代诗 回归乡土 乱象丛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岗教师离职倾向影响因素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骆四铭 任丽红 李琼 《教学与管理》 2023年第3期30-33,共4页
通过对河北、河南、湖北和新疆四省区119名特岗教师的调查发现,婚姻稳定性、人际关系满意度、心理情感满意度、福利待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对特岗教师离职倾向存在显著影响,精神需求无法满足是特岗教师离职的关键因素。要关心特岗教... 通过对河北、河南、湖北和新疆四省区119名特岗教师的调查发现,婚姻稳定性、人际关系满意度、心理情感满意度、福利待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对特岗教师离职倾向存在显著影响,精神需求无法满足是特岗教师离职的关键因素。要关心特岗教师婚恋问题提升其归属感,加强人文关怀满足其“社会人”需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土回归,落实“城乡轮岗”式观摩学习和实效培训以提高专业化发展,提高福利待遇激励留人,降低特岗教师的离职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岗教师 离职倾向 乡土回归 激励留人 城乡轮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