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2是异质性细胞叠套结构形成的负调控分子 被引量:1
1
作者 冯鹏飞 刘辰瑜 +5 位作者 黄一诺 孙卓然 张揚易 黄红艳 王晨曦 王小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9-826,共8页
异质性细胞叠套结构(heterotypic cell-in-cell structure,heCICs)介导独特的非自主性细胞死亡,广泛参与肿瘤发生、发展和临床预后等多种重要的病理学过程。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2(methylenetetrahydrofolata dehydrogenase 2,MTHFD2)... 异质性细胞叠套结构(heterotypic cell-in-cell structure,heCICs)介导独特的非自主性细胞死亡,广泛参与肿瘤发生、发展和临床预后等多种重要的病理学过程。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2(methylenetetrahydrofolata dehydrogenase 2,MTHFD2)作为一碳代谢的关键酶之一,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在本研究中,为了探究MTHFD2对heCICs形成能力的影响,首先应用活细胞染料对肝癌细胞和免疫细胞分别进行标记,利用荧光显微镜对细胞进行拍摄分析建立heCICs模型。进一步通过RNAi技术瞬时敲低细胞中的MTHFD 2,结果显示,MTHFD 2敲低后,PLC/PRF/5和Hep3B分别与免疫细胞形成heCICs的能力显著升高(均P<0.01)。通过同源重组方法构建MTHFD2重组表达质粒,进一步构建MTHFD2过表达细胞系;将过表达细胞系与免疫细胞共培养检测MTHFD2过表达对heCICs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过表达MTHFD2后heCICs形成率显著降低(均P<0.001)。综上,本研究表明,MTHFD2是heCICs形成的负调控因子,为靶向MTHFD2促进heCICs形成增强免疫细胞胞内杀伤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叶酸酶2 异质性细胞叠套结构 肝癌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山西地区人群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1和蛋氨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瑞芳 马雪芳 南欣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MTHFD)1和蛋氨酸合成酶(MTR)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取187例NSCL/P患者裂隙处的黏膜组织为试验组,157例对照组的正常的口腔黏膜组织为对照组,检测MTHFD1基因(rs2236225位... 目的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MTHFD)1和蛋氨酸合成酶(MTR)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取187例NSCL/P患者裂隙处的黏膜组织为试验组,157例对照组的正常的口腔黏膜组织为对照组,检测MTHFD1基因(rs2236225位点)和MTR(rs1805087位点)基因型,比较两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基因型分布频率、两个基因的共同作用及其与NSCL/P的发生是否相关。结果 MTR、MTHFD1在两组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R的AG、GG基因型相对于AA基因型的比值比分别为:0.308、0.501。MTHFD1的GA、AA基因型相对于GG基因型的比值比分别为:0.812、0.196。AG-AA型、GG-GA型、GG-AA型相对于AA-GG型的比值比分别是2.078、4.508、6.497。结论 MTHFD1和MTR的基因多态性均与NSCL/P的发生之间没有相关性,但是,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是NSCL/P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蛋氨酸合成酶 亚甲基叶酸酶1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G1958A多态性与神经管缺陷易感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马辰凯 江峰 +2 位作者 孙莲萍 金惠明 马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5-569,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MTHFD)G1958A 多态性与神经管缺陷(NTD)发生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 PubMed、Web of Science外文数据库,查找... 目的系统评价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MTHFD)G1958A 多态性与神经管缺陷(NTD)发生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 PubMed、Web of Science外文数据库,查找已发表的相关文献。采用 meta 分析方法,对 MTHFD G1958A 基因多态性与 NTD 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共有6篇文献符合入选标准,涉及348例患儿,1061例对照;768例 NTD 母亲,1974例对照。meta 分析显示,MTHFD G1958A 位点 GG 对 GA/AA,GG/GA 对 AA,GG 对 AA,GA 对 AA 各遗传模型中儿童发生 NTD 危险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95%CI)分别为0.77(0.58-1.02),0.96(0.71-1.30),0.81(0.56-1.16),1.07(0.78-1.47)。携带 MTHFD基因 GA 基因型和 GG/GA 基因型母亲相对 AA 基因型母亲,其子代发生 NTD 的 OR 分别为0.73(95%CI:0.50-0.88)和0.68(95%CI:0.55-0.83)。结论母亲 MTHFD 基因 G1958A 多态性是子代发生 NTD 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叶酸 神经管缺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永波 杜丽华 +1 位作者 滕路 张贵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47-249,共3页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基因C6 77T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限制片断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技术 ,检测 6 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和 79名健康对照者的C6 77T突变的基因型...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基因C6 77T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限制片断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技术 ,检测 6 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和 79名健康对照者的C6 77T突变的基因型。结果 MTHFR基因C6 77T突变型等位基因 (V)频率在患者组和对照组间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4.41,P <0 .0 5 ) ;3种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人群中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基因型频率的相对危险分析 ,AV基因型比AA基因型患脑梗死的危险高 1.76倍 ;VV基因型比AA基因型患脑梗死的危险高 3.2 5倍。结论 MTHFR基因C6 77T突变型等位基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有一定的关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脑动脉硬化 叶酸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电泳分析CCR5对二氢叶酸还原酶表达的抑制作用
5
作者 邱磊 丁力 +2 位作者 张冉 冯皓 郭葆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68-772,共5页
目的:采用双向电泳为基础的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手段,发现趋化因子受体5被配体激活后的功能相关蛋白质。方法:构建稳定表达CCR5的HEK-293细胞株。用RANTES刺激12 h后,用双向电泳方法进行分析。在以PDQuest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后,对表达有... 目的:采用双向电泳为基础的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手段,发现趋化因子受体5被配体激活后的功能相关蛋白质。方法:构建稳定表达CCR5的HEK-293细胞株。用RANTES刺激12 h后,用双向电泳方法进行分析。在以PDQuest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后,对表达有差异的蛋白质进行MOLDI-TOF MS/MS质谱鉴定,并对鉴定的蛋白作RT-PCR初步分析。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HEK-293细胞稳定表达CCR5,在受RANTES刺激后作双向电泳分析并经质谱鉴定后,发现二氢叶酸还原酶表达降低,与RT-PCR检测结果相一致。结论:经蛋白质学组方法分析,发现CCR5被其配体RANTES 激活后抑制了二氢叶酸还原酶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凝胶电泳 RANTES CCR5受体 叶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髓源性抑制细胞的叶酸循环增强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研究
6
作者 何蕊 颜克鹏 王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1-1022,共12页
目的·探究叶酸循环代谢对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免疫抑制作用的调控机制。方法·在C57BL/6小鼠骨髓细胞的培养体系中加入细胞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目的·探究叶酸循环代谢对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免疫抑制作用的调控机制。方法·在C57BL/6小鼠骨髓细胞的培养体系中加入细胞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M-CSF)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体外诱导MDSCs。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MDSCs的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表达水平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水平。采用磁珠分选出小鼠脾脏CD8^(+)T细胞并用Celltrace violet或CFSE标记,再与MDSCs共培养,72 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增殖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MDSCs中叶酸循环相关代谢酶的表达水平。采用叶酸循环代谢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2 (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dehydrogenase 2,MTHFD2)抑制剂DS18561882(DS18)和叶酸拮抗剂培美曲塞(Pemetrexed)处理MDSCs,并用流式分析检测MDSCs产生ROS和线粒体ROS的水平。将DS18或培美曲塞处理后的MDSCs与磁珠分选出来并用Celltrace violet或CFSE标记的CD8^(+)T细胞共培养,72 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增殖情况。利用RNA测序(RNA-seq)检测DS18和培美曲塞处理后MDSCs在转录组水平的变化。建立小鼠结肠癌(mouse colon cancer cells,MC38)和Lewis肺癌(Lewis lung carcinoma,LLC)皮下瘤模型。造模后第10天开始,采用Isotype抗体、抗CD8单抗(1 mg/kg,清除CD8^(+)T细胞)、培美曲塞以及抗CD8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处理MC38荷瘤小鼠;利用Isotype抗体、抗Gr1单抗(1.25 mg/kg,清除MDSCs)、培美曲塞以及抗Gr1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处理MC38荷瘤小鼠;分别给予MC38和LLC荷瘤小鼠培美曲塞(50 mg/kg)、抗PD-1单克隆抗体(250μg/kg)以及培美曲塞联用抗PD-1单克隆抗体治疗;第14天收集小鼠肿瘤组织,记录肿瘤大小,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结果·流式结果显示诱导后的骨髓细胞PD-L1的表达升高,ROS的产生也增加,且明显抑制CD8^(+)T细胞的增殖。qPCR结果显示MDSCs中叶酸循环相关代谢酶MTHFD2等表达升高。给予DS18和培美曲塞处理MDSCs会影响MDSCs的累积,抑制MDSCs的ROS产生,并解除对CD8 T细胞的免疫抑制。RNA-seq结果表明2种叶酸循环抑制剂处理后,与MDSCs分化相关基因S100钙结合蛋白a8 (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a8,S100a8)等下调,与MDSCs抑制功能相关基因如与ROS产生有关的基因细胞色素b-245β链(cytochrome b-245beta chain,Cybb)等也有所下调。与对照组相比,培美曲塞处理组的小鼠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与培美曲塞处理组相比,抗CD8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处理组肿瘤进展加剧;与抗CD8单抗处理组相比,抗CD8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处理组肿瘤进展受到限制。清除MDSCs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然而在清除MDSCs的荷瘤小鼠中,培美曲塞的抗肿瘤作用显著低于培美曲塞单独处理的小鼠。与抗PD-1抗体单独治疗相比,培美曲塞联用抗PD-1抗体治疗组的肿瘤生长限制更为显著。结论·培美曲塞依赖CD8^(+)T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并通过重编程MDSCs为抗肿瘤表型,进一步阻碍肿瘤生长。通过调控MDSCs叶酸循环阻断其免疫抑制能力,可增强免疫检查点阻断剂治疗肿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性抑制细胞 叶酸循环 亚甲基叶酸酶2 培美曲塞 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性别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叶酸甘油三酯与水平MTHFR C677T位点的相关性 被引量:4
7
作者 项青云 霍勇 +5 位作者 王梦德 邢厚恂 刘平 李建平 臧桐华 徐希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血清叶酸水平与甘油三酯水平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多态性位点的相关性。方法从哈尔滨、沈阳、北京、西安、上海、南京6城市收集的480例28—75岁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测定其血清...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血清叶酸水平与甘油三酯水平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多态性位点的相关性。方法从哈尔滨、沈阳、北京、西安、上海、南京6城市收集的480例28—75岁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测定其血清叶酸和血脂水平及MTHFRC677T位点基因型及其他健康指标,对其中资料完整者445例(男性196例,女性249例)的MTHFRC677T位点、血清甘油三酯与叶酸水平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女性血清叶酸水平显著高于男性(P〈0.05);②不同性别MTHFRC677T基因型中TT基因型人群的叶酸水平均显著低于CC或CT基因型(P〈0.05),但CT基因型与CC基因型间叶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③调整年龄、MTHFRC677T基因型、地区等混杂因素后,男性中甘油三酯异常组血清叶酸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女性中不显著。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血清叶酸水平与性别、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存在相关性,另外也发现男性叶酸水平与甘油三酯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分布 叶酸 四氢叶酸脱氢缈遗传学 甘油三酯类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高血压/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山西地区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南欣荣 任一雄 +1 位作者 李瑞芳 王江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6-100,共5页
目的:研究叶酸代谢相关基因MTHFR基因rsl801133、MTHFD1基因rs2236225位点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的关系。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265例NSCL/P患者和276例正常对照者的MTHFR基因rsl801133、MTH... 目的:研究叶酸代谢相关基因MTHFR基因rsl801133、MTHFD1基因rs2236225位点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的关系。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265例NSCL/P患者和276例正常对照者的MTHFR基因rsl801133、MTHFD1基因rs2236225位点的多态性。结果:MTHFR基因rsl801133位点、MTHFD1基因rs2236225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MTHFR基因rsl801133位点、MTHFD1基因rs2236225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NSCL/P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HFR基因rsl801133位点、MTHFD1基因rs2236225位点的多态性与NSCL/P的发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叶酸还原酶(MTHFR) 亚甲基叶酸酶1(MTHFD1) 多态性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郭晋臻 宋晓明 +3 位作者 汪云 朱文丽 李书琴 李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2-436,共5页
目的:探讨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NSCL/P)相关性。方法:收集97个核心家庭和104个对照家庭,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进行MTHFR基因C677T位... 目的:探讨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NSCL/P)相关性。方法:收集97个核心家庭和104个对照家庭,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进行MTHFR基因C677T位点多态性检测;用人群关联研究、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disequlibrium test,TDT)、单倍型相对风险率(haplotype-based haplotype relative risk,HHRR)、家系为基础的关联检验(family-basedas-sociation test,FBAT)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人群关联研究分析表明,子代、父亲、母亲的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代、父亲、母亲组,CT基因型携带者相对于CC基因型携带者的OR分别为1.02(95%CI0.47~2.21)、0.62(95%CI0.29~1.32)、0.66(95%CI0.31~1.40);TT基因型携带者相对于CC基因型携带者的OR分别为1.10(95%CI0.44~2.74)、0.95(95%CI0.39~2.32)、0.68(95%CI0.28~1.66);T相对于C基因的OR分别为1.07(95%CI0.72~1.58)、0.98(95%CI0.66~1.46)、0.83(95%CI0.56~1.24)。携带有突变基因T并不能增加患NSCL/P的危险。病例组核心家庭分析表明,TDT检验χ2=1.817,P>0.05;HHRR检验χ2=1.76,P>0.05;FBAT检验Z=1.348,P>0.05。结论:没有发现MTHFRC677T多态性和NSCLP无关联性,该基因位点的变异可能不会导致中国东北地区人群NSCL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叶酸 多态现象 遗传 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hfr基因第1298位核苷酸多态性与酶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22
10
作者 朱慧萍 刘明珠 +1 位作者 刀京晶 李竹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62-264,共3页
探讨mthfr基因第 12 98位核苷酸的多态性对酶活性及热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用PCR RFLP方法检测 6 4例中国女性mthfr基因第 12 98位核苷酸 ,并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MTHFR酶活性和 46℃灭活 5min后的残余酶活性 ,比较不同基因型其酶活性和... 探讨mthfr基因第 12 98位核苷酸的多态性对酶活性及热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用PCR RFLP方法检测 6 4例中国女性mthfr基因第 12 98位核苷酸 ,并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MTHFR酶活性和 46℃灭活 5min后的残余酶活性 ,比较不同基因型其酶活性和热稳定性的差别。结果 :第 6 77位核苷酸基因型为 6 77CC时 ,正常型12 98AA平均酶活性最高 ,为每毫克蛋白每小时 12 .2 6 3nmolCH2 O ,杂合型 12 98AC平均酶活性为每毫克蛋白每小时 9.5 2 4nmolCH2 O ,纯合突变型 12 98CC酶活性最低 ,仅为每毫克蛋白每小时 7.830nmolCH2 O ;第 12 98位核苷酸不同基因型的残余酶活性无明显差别。结论 :mthfr基因第 12 98位核苷酸由A→C的变异可引起酶活性降低 ,但与热稳定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叶酸 代谢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FU相关代谢酶表达与胃癌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姜超 孙正 +4 位作者 许哲 陈彻 姚学权 李为苏 刘福坤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15-1819,共5页
目的:比较新辅助介入化疗前后胃癌组织内胸腺嘧啶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midine dehydrogenase,DPD),胸腺嘧啶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 目的:比较新辅助介入化疗前后胃癌组织内胸腺嘧啶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midine dehydrogenase,DPD),胸腺嘧啶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等5-FU相关代谢酶表达,探讨其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对49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手术组(39例)和直接手术组(10例),对胃镜活检及手术后组织标本行实时定量PCR检测其中TS、DPD、TP和MTHFR的表达。结果:新辅助化疗组分为:化疗有效组(27)例和无效组(12例),有效率69.2%;化疗前有效组4种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无效组相比均低,其中DPD差异较明显(P<0.05);化疗后有效组TS、TP、DPD表达较无效组低50.3%、51.3%和31.2%(P<0.05);有效组TS和TP较化疗前分别下降38.6%和48.7%(P<0.05),而无效组则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介入化疗前肿瘤内DPD表达或者介入后TS、TP、DPD表达以及介入前后TS和TP表达变化程度与化疗敏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 胸腺嘧啶合成酶 嘧啶 胸腺嘧啶酸化酶 亚甲基叶酸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与MTHFRC677T、CBS844ins68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方乐 王田蔚 +1 位作者 邵延坤 杨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0-313,共4页
目的:研究人MTHFR、CBS基因多态性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遗传关联性。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98例脑卒中患者(病例组)和116例健康人(对照组)MTHFRC677T及CBS844ins68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结果:病例组MTHF... 目的:研究人MTHFR、CBS基因多态性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遗传关联性。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98例脑卒中患者(病例组)和116例健康人(对照组)MTHFRC677T及CBS844ins68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结果:病例组MTHFR基因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4.09%和45.91%,对照组为37.93%和62.0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T型携带者与CC型携带者罹患脑卒中比较相对危险度为2.83,T等位基因携带者与C等位基因携带者罹患脑卒中比较相对危险度为1.93。CBS844ins68多态性位点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D/I 2种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THFRC677T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且吸烟及高血压也与之有关联(P<0.01)。结论:汉族人群MTHFR C677T位点多态性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有相关性,MTHFR基因可能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易感基因。CBS844ins68多态性位点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叶酸还原酶 胱硫醚B合成酶 脑血管意外 多态现象(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HFD1及FPGS和GGH基因多态性对大剂量甲氨蝶呤中枢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琴 何劲松 +3 位作者 陈娟 赵秋玲 杨琳 谢瑞祥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79-1182,共4页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MTHFD1)、叶酰多聚谷氨酸合成酶(FPGS)和γ-谷氨酰水解酶(GGH)的基因多态性与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中枢治疗效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接受HD-MTX化疗的原发中枢或中枢转移的NHL...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MTHFD1)、叶酰多聚谷氨酸合成酶(FPGS)和γ-谷氨酰水解酶(GGH)的基因多态性与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中枢治疗效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接受HD-MTX化疗的原发中枢或中枢转移的NHL患者共71例,用Sequenom MassARRAY时间飞行质谱检测MTHFD1、FPGS和GGH的基因型分布情况,根据卢加诺缓解标准评价用药后的中枢治疗效果,用SPSS 22.0版软件分析MTHFD1、FPGS和GGH基因型对疗效的影响。结果MTHFD1 rs2236225基因分型与疗效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11),FPGS rs10106和GGH rs1800909基因多态性对疗效无影响(P>0.05);纳入年龄、性别、疾病分期、MTX剂量等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后,MTHFD1 rs2236225基因分型与疗效仍有显著相关性(P=0.023)。结论MTHFD1的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MTX的中枢治疗效果,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确定;未观察到FPGS、GGH基因多态性与MTX疗效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非霍奇金淋巴瘤 亚甲基叶酸 叶酰多聚谷氨酸合成酶 γ-谷氨酰水解酶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HFR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邬英全 方乐 于雅琴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5-447,共3页
目的 :研究人体 N5 ,N1 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 MTHFR)的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的遗传相关性。方法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 PCR- RFLP) ,对 1 1 8例脑卒中患者和1 39例健康人 MTHFR基因 C677T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结果 ... 目的 :研究人体 N5 ,N1 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 MTHFR)的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的遗传相关性。方法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 PCR- RFLP) ,对 1 1 8例脑卒中患者和1 39例健康人 MTHFR基因 C677T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结果 :病例组 MTHFR基因 T等位基因频率为 5 0 .4%,C等位基因频率为 49.6%;对照组 T等位基因频率为 40 .6%,C等位基因频率为5 9.4%;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出血性卒中 T等位基因频率为 41 .4%,C等位基因频率为5 8.6%;缺血性卒中 T等位基因频率为 5 4 .2 %,C等位基因频率为 45 .8%;无明显差异。结论 :脑卒中汉族人群 MTHFR基因 C677T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人群存在差异 ;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之间 ,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明显差异。表明 MTHFR基因 C677T突变位点多态性与脑卒中有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叶酸还原酶 脑血管意外/遗传学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人群MTHFD1基因rs2236225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彦波 柳新华 南欣荣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1-524,共4页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1基因(MTHFD1)rs223622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病例组294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和对照组126名正常儿童外周血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1基因(MTHFD1)rs223622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病例组294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和对照组126名正常儿童外周血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MTHFD1基因rs2236225位点基因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在山西人群中,NSCL/P组rs2236225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178,P=0.111)。结论:在山西人群中MTHFD1基因rs223622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发生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叶酸酶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耶氏肺孢子菌对磺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梦嫣 朱彪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3-569,共7页
肺孢子菌肺炎是由耶氏肺孢子菌引起的,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的机会性感染。大量证据表明,耶氏肺孢子菌对磺胺类药物耐药性增加与二氢叶酸合成酶(DHPS)基因和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突变有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DHPS和DHFR基因... 肺孢子菌肺炎是由耶氏肺孢子菌引起的,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的机会性感染。大量证据表明,耶氏肺孢子菌对磺胺类药物耐药性增加与二氢叶酸合成酶(DHPS)基因和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突变有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DHPS和DHFR基因突变增加可能是药物选择性压力所致,也可能是耶氏肺孢子菌基因多态性自然发展和传播的结果。本文对耶氏肺孢子菌DHPS和DHFR基因突变产生的原因、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及其与临床结局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肺炎 肺囊虫性/病理生理学 磺胺类/药理学 抗药性 细菌/遗传学 基因 突变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